改良利用

2024-06-05

改良利用(精选十篇)

改良利用 篇1

一、土壤破坏主要表现

1. 土壤板结

在蔬菜栽培中, 大量施用无机肥, 忽视有机肥的作用及补充, 致使土壤中有机质匮乏, 透气性差, 好气性微生物活性降低, 土壤腐熟化缓慢, 板结坚硬, 循环不畅, 阻碍了蔬菜植物根系的正常伸展。

2. 盐渍化严重

由于对菜地过量施用含氯化肥, 或长期用含盐分高的水浇灌, 使土壤中盐离子增多, pH值升高, 盐渍化加重, 易形成生理干旱, 产生盐离子毒害作用, 抑制蔬菜的生长发育。

3. 微量元素缺乏

菜地往往多年连作, 长期不施有机肥料, 又没有补充施用微肥的习惯, 结果使土壤中的锌、硼、钼、铜、锰等微量元素日渐减少, 影响蔬菜的健康成长。

4. 土壤活土层变薄

连茬套作, 人工翻耕, 大水漫灌, 未用机械深耕, 不进行深耕, 这些耕作方式会令土壤变薄变浅, 致使活土层根系无法平展深入, 移栽时带过的土球, 更是容易令土层变薄变贫瘠。

5. 土壤病虫累积

大面积的种植, 品种单一的连作, 不科学的管理, 均会造成土壤中病原菌、害虫逐年累积不断增多。对蔬菜的危害日趋加重, 常常造成根系腐烂, 甚至会整株枯死。

6.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由于污水灌溉、酸雨、向土壤倾到固体废物和过量施用化肥及农药等造成的。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滞后、累积, 不可逆转和难于治理等特点。土壤被污染后,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全面退化。

二、改良措施

1. 换茬轮作

由于不同种类蔬菜吸收土壤养分情况有所不同, 同一快菜地不要年年种植单一品种蔬菜, 可经常进行多种类的换茬轮作, 尽量混交立体种植, 保持生物多样性。实行轮茬可以充分利用地力,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促使土壤环境优化, 减轻毒素的毒害作用。

2.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 让凋落物归还土壤, 经过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 会形成有机胶体腐殖质, 使土壤疏松肥沃, 缓解盐渍化,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 既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又能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保证蔬菜根系发育及增强抗性。

3. 适当休闲

蔬菜土壤种植多年后, 可以适当把握时机, 以便让其合理休闲, 如露天菜地可利用冬季休闲时进行深翻土壤晾晒和风冻;大棚菜地可在夏季休闲时灌水盖膜闷晒。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消灭病虫来源, 使土壤恢复肥力。

4. 补充微肥

由于蔬菜是高产作物, 随着商品菜外运, 从菜地中带走了很多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既可作基肥施用, 也可用作根外追肥施用, 用以补充蔬菜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 如把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硫酸铜、硫酸锰作底肥施用, 或在生长期作叶面喷施, 就能缓解锌、硼、钼、铜、锰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

5. 深翻土壤

种植蔬菜应利用种植间隔期进行深耕翻土, 如是套作不能用犁桦深耕, 也应用锄头深挖翻地, 对菜地要设法加厚活土层, 在每一次施用过基肥后, 都要深翻30cm以上并充分搅拌, 以增加土层之间的上下交换, 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6. 生物修复

改良利用 篇2

利用野生酸枣树快速改良阜平大枣栽培技术

河北省阜平县有着丰富的野生酸枣树资源.酸枣树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病性强等特点,是优良的枣树砧木树种,针对这个特点,利用其做砧木进行品种改良是发展阜平大枣产业的一条捷径.

作 者:王奋战 Wang Fenzhan  作者单位:阜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阜平,073201 刊 名:天津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S665.1 关键词:野生酸枣   改良   阜平大枣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概述 篇3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耕作条件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具有土地耕作的价值。由于具有较高的盐分含量而导致很多农作物不能够正常的生长。王佳丽、黄贤金[1]等提出,现阶段设世界上的土壤盐渍化土地面积已经高达为9.545 6亿hm2,其中仅我国就已经占了9 915万hm2。罗以筛[2]也提出,据相关数据表明,盐碱地的土壤盐渍化正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在我国很多盐碱地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任何作物都不能生长的局面。因此,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关的改良技术的治理展开了如下综述。

1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盐碱地通常由于具有比较高的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代涛[3]指出,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一般是因为土壤中所含有的盐分经过分解网土壤渗透逐渐地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特性,并对作物具有严重的摧毁性,影响和停止作物的正常生长。王燕[4]提出,当气候很干旱的时候也会引起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因为地下水和表层的土壤中的水平一般是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的,由于干旱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土壤底部的水分逐渐往地表移动,而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一起往上移动,长期以往积累下来就致使土壤表层的含盐分越来越高,进一步造成了土壤盐碱化,破坏了农作物正常生长。周和平、徐小波[5]等提出,除了干旱能够引起土壤盐碱化意外,人类的日常活动也是可以引起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利用范围的扩大,一些不良耕作方式例如在浇水的时候进行漫灌,或者在低洼的地方灌溉却不重视排水,继而引发地下水的不断上升造成盐分的积累,这个土壤盐碱化的过程往往被称为次生盐渍化。现阶段,盐碱地的演化已经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盐碱地采取有效地改良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方法

李秀芬[6]提出,在依据国内外针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相关研究方面,普遍认为采取生物治理技术是能够明显改善盐碱地现状的方法,利用生物改良治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壤脱盐时间比较久、生态平衡稳定。郭文聪[7]提到,在20世紀30年代的时候西方国家就已经盐碱地和耐盐性的作用展开了研究。但我国针对土壤盐碱化的研究比较晚,只是停留在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研究层面。徐慧[8]指出,生物改良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这样增大了盐碱地的绿化后有效地减少了土壤蒸发,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低下水位排出盐分的积累,另外还有利于土壤中的水土保持。

3 盐碱地改良的化学方法

通过运用化学改良治理土壤盐碱化的方法其实就是将化学改良剂以酸碱中和的原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而达到改良治理的目的。阿吉艾克拜尔、邵孝侯[9]等提出,化学改良剂的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脱盐的速度;同时,可以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改良,通过改变可溶性的盐基成分来完成。现阶段,化学改良剂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良成效,但由于化学改良剂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治理改良中使用的范围并不广。人们在不断地分析研究出了价格比较、效果又很好的化学改良剂——“康地宝”,这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青文研制成功的化学改良剂,具有成本地,作用快等优点,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另外,还有专家指出,使用磷石膏也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能够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效提高绿色植物的生长。

4 盐碱地改良的物理方法

付春杰[10]提出,利用物理改良的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结构对土壤中的盐分和水分进行协调,进而有效地减少土壤蒸发,并提高了入渗淋盐的治理效果。一般情况下,对盐碱地进行物理治理的方式包括平整土壤、深耕松土和将土壤地形提高等。逯飞飞[11]指出,现阶段利用苏打盐土改良的方法已经取得较为成功的效果。另外,牛东玲[12]提出,利用覆盖的治理改良方法能有效改善地表盐分积累,或者使用作物的秸秆进行覆盖或者埋入盐碱地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土壤盐碱化的程度,目前在我国对这方面的改良已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5 盐碱地改良的综合措施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所以针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就应该就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这些改良方法中兼顾化学方法、物力方法、工程改良方法及生物方法等有效结合。刘建红[13]提出,我国针对土壤盐碱化的研究展开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当时针对黄河中下游的治理措施和取得效果打开了我国盐碱地研究的新的局面,同时也为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6 结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使用的频繁,盐碱地的演化已经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盐碱地采取有效地改良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提高,盐碱地改良的技术也在逐渐进步,培育耐盐的作物,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可以有效解决土壤盐碱性的问题,且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佳丽,黄贤金,钟太洋,陈志刚.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地理学报,2011(5):673-684.

[2]罗以筛.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2):89-91.

[3]代涛.西北干旱区水盐动态模拟及排水优化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王燕.关于农田盐碱地治理的综合措施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2012(4):173-174.

[5]周和平,徐小波,王少丽,等.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与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2(3):157-162.

[6]李秀芬.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7]郭文聪.渗水地膜覆盖改良原生盐碱荒地的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8]徐慧.盐碱地产权安排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9]阿吉艾克拜尔,邵孝侯,常婷婷,等.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和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7269-7271.

[10]付春杰.关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盐碱地治理技术与模式解析[J].珠江水运,2015(8):62-63.

[11]逯飞飞.盐碱地改良造林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13):13.

[12]牛东玲,王启基.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2(6):449-455.

[13]刘建红.盐碱地开发治理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8(12):51-53.

先玉335玉米品种的改良利用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通化院西侧, 土质肥沃, 隔年施农家肥7.5m3/hm2。底肥施二铵187.5kg/hm2、钾肥112.5kg/hm2, 追施尿素225kg/hm2。

1.2 试验材料

通465、通725、通1128、通930、通707, 均为中熟自选系。通字号系的来源和相关性状见表1。

注:通465、通1128、通930属于Reid Yellow Dent系统, 通725属于Lancater×Reid Yellow Dent系统。

1.3 试验方法

2007年利用通707 3个成系与Lancater、Reid Yellow Dent、旅大红骨、塘四平头系统的国内系和通字号系共40份材料分别进行测配, 共获得120份杂交种, 每份杂交种0.5kg左右[3,4]。对照品种为先玉335。根据测产结果, 结合田间调查, 将与对照相差不大的4个组合予以保留, 其余全部淘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10m行长, 4行区, 测产按省区域试验方法进行[5]。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8年组合筛选结果分析

将产量在15 000kg/hm2以上、与对照先玉335基本平产、抗倒性强于先玉335、生育期与先玉335一致的4个组合465×707、725×707、1128×707、930×707入选, 其余116个组合全部淘汰。从表2可以看出, 所选4个组合的产量均比先玉335低, 减产幅度为2.7%~5.1%, 4个组合抗倒伏性好, 各区均无倒伏植株, 而先玉335各区均倒伏一半。2008年雨水多、风大, 玉米倒伏较为严重, 这4个组合株高均比先玉335矮, 幅度为10~80cm, 穗位相近;穗长相近, 穗行数相近, 出籽率高于先玉335的是725×707, 为84.0%;其百粒重为45.3g, 也显著高于先玉335组合。由此可见, Lancater、Reid Yellow Dent系统来源的材料与先玉335有较好的杂交优势。

2.2 2009年组合筛选结果分析

2009年考察结果表明, 产量比先玉335增产的2个组合为1128×707 (增产1.7%) 、725×707 (增产8.1%) , 其余组合减产近10%, 基本淘汰。从出籽率和百粒重看, 725×707组合明显优于先玉335, 籽粒外观品质也好。

2.2.1 产量比较。

2008年雨大风大, 温度高, 玉米产量高;2009年干旱严重, 少雨, 玉米减产。综合2008、2009年2年试验结果, 2008年参试材料和对照产量水平极显著高于2009年, 产量增加情况分别为:465×707增加3 434kg/hm2, 增幅26.5%, 725×707增加274kg/hm2, 增幅1.7%;1128×707增加1 471kg/hm2, 增幅9.8%;930×707增加3 314kg/hm2, 增幅25.0%;先玉335增加2 330kg/hm2, 增幅15.8%。产量稳定性最好的组合是725×707, 其次为1128×707, 第3位是先玉335, 最差的是465×707和930×707。

2.2.2 株高比较。

2009年各试验区均无倒伏, 各组合及对照株高比2008年都有所降低。分别为:465×707降低30cm, 降幅9.1%;725×707降低45cm, 降幅12.9%;1128×707降低10cm, 降幅3.6%;930×707降低30cm, 降幅9.1%;先玉335降低55cm, 降幅15.3%。由此可以看出:1128×707株高稳定性最好, 先玉335最差, 725×707居中, 表明矮秆组合株高稳定性最好, 高秆组合稳定性最差。

2.2.3 穗位比较。

2009年各材料穗位比2008年均有所降低, 分别为:465×707降低30cm, 降幅20%;725×707降低40cm, 降幅23.5%;1128×707降低40cm, 降幅25%;930×707降低30cm, 降幅21.4%;先玉335降低35cm, 降幅23.3%。由此可见, 穗位稳定性最好的组合是465×707和930×707, 先玉335和725×707居中, 1128×707最差。

2.2.4 穗长与粒行数比较。

除725×707组合外, 各参试组合穗长2009年均比2008年短, 其中465×707缩短2cm, 减幅8.7%;1128×707缩短3cm, 减幅12.5%;930×707缩短4cm, 减幅18.2%;先玉335缩短2.5cm, 减幅10.6%。就粒行数看:930×707和先玉335年度间没有变化, 为16行;465×707组合2009年比2008年少2行, 725×707增加2行, 1128×707增加4行。干旱年份穗长缩短、行数增加也算正常, 穗长和行数全增长非常特殊, 因此725×707组合需要进一步研究。

2.2.5 出籽率与百粒重比较。

就出籽率看:年度间无变化的是465×707 (81.0%左右) , 其余3个组合及对照2009年均比2008年有所降低。其中2008年出籽率最高的为725×707组合 (84%) , 先玉335为83.2%, 2009年最高的组合也为725×707 (83.5%) , 先玉335为82.1%。

就百粒重看:2009年各参试材料均比2008年有所降低, 其中2008年百粒重最大的是725×707组合 (45.3g) , 而对照为41.2g;2009年百粒重最大的组合也为725×707, 为44.4g, 对照为40.1g。2009年各参试组合及对照百粒重比2008年降低情况分别为:465×707降低1.7g, 减幅4.6%;725×707降低0.9g, 减幅2.0%;1128×707降低0.6g, 减幅1.5%;930×707降低3.9g, 减幅10.2%;先玉335降低1.1g, 减幅2.7%。百粒重稳定性最好的是1128×707和725×707组合, 其次为先玉335, 930×707组合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近几年, 玉米先玉335品种以其良好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的米质, 占据了东北地区大部分市场, 给国内研究单位和种业带来严重的挑战和困难[6,7]。为此, 提出两步走战略思想, 第一步要改良利用先玉335, 针对先玉335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良, 如降低株高, 提高百粒重等, 以达到或略超过先玉335的产量水平和米质, 该试验中725×707组合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区域试验。第二步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种子资源的研究利用, 加强对Lancater、Reid Yellow Dent系统资源的创新利用, 探讨密植条件下的优势模式, 从而达到超越先玉335品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 1983, (2) :1-8.

[2]田曾元, 王懿波, 王振华, 等.利用RAPD进行玉米自交系种质遗传类群划分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1 (2) :31-37.

[3]高之仁.数量遗传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

[4]莫惠栋.双列资料的遗传模型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7, 8 (1) :59-61.

[5]彭泽斌, 张世煌.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应用[J].玉米科学, 1997, 5 (2) :5-8.

[6]A.R咯洛威.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改良利用 篇5

关键词:耕地;土壤改良;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台市耕地的总体状况

九台区市现有各类耕地面积296万亩,基本农田264万亩。按照本次评价与地力调查的要求,分别将基本农田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为高产基本田类型,占地面积约118万亩,约占整个基本农田的45%;二级地和四级地为中等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约为104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0%;五级地和六级地为低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为43万亩,约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5%。在低产田类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积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3.18%;在菜田中,仅有1.3%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0.04%。

表1 低产田类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统计表   单位:万亩

以上的统计数字,在全区各种农田中,中低产田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农民对耕地只是无节制的利用,不善养地,农田地力不断减弱。

2 九台区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现状

全区田总面积为221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84%。在耕地基本建设上,从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来没有明显的变化,89%的旱田耕地没有水灌溉条件,春季干旱季节,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达到催芽坐水种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种植面积约占68.3%,玉米种植面积大,多年连作。地里施用农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现代大型机械耕作严重不够,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贫瘠板结犁底层升高,耕作层较浅,土壤变硬,耕作层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下降,土壤墒情差,土壤里所需养分供给能力不行。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区水田总计41.8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了20万亩,占全部农田总面积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水田种植。全区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势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带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机质含量较高、水分充足的水积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台区种植水稻的时间不长,但经历多年的种植过程,水田里肥力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区的水田中低产田很少,仅占水田总面积的3.1%。中产田较多,中产田和高产田的面积各占50%。中产田面积较大是因为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没有升温设施,水温不高严重影响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长,有机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土壤养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离,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3 关于土壤改良的建议及对策

3.1 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

九台区旱田作物中以玉米为重点,多年大面积连续种植玉米造成土壤养分失衡。适当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轮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复。

3.2 增施有机肥,实现根茬还田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个办法对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强了土壤地力,同时提高了作物质量品质。随着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作物根茬、秸秆的数量畜禽粪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农家有机肥。

3.3 广泛推行深耕及测土配方技术

多年来土地板结、肥力下降跟耕层浅有较大关系,耕层浅,吸收雨水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供应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下降。九台区处于干旱半湿润区域,间接性干旱影响着农业生产。推行深松深翻技术,逐渐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九台区旱田抗旱获得丰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断增加施用农家有机肥少施化肥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养分特点,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减少化肥污染。

3.4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蚀

九台区现有重度侵蚀耕地31.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2%;中度侵蚀耕地27.9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0.6%。对于>25°的坡耕地应当退耕还林、还草;对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学规划,采取等高起垄、增加林草(防护林)面积、修筑阶梯排水蓄水沟和塘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作者简介:郑峰,本科学历,九台区城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

摘要:九台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耕地以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合理利用开发现有土地的同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势头,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复和提高。

关键词:耕地;土壤改良;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台市耕地的总体状况

九台区市现有各类耕地面积296万亩,基本农田264万亩。按照本次评价与地力调查的要求,分别将基本农田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为高产基本田类型,占地面积约118万亩,约占整个基本农田的45%;二级地和四级地为中等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约为104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0%;五级地和六级地为低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为43万亩,约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5%。在低产田类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积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3.18%;在菜田中,仅有1.3%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0.04%。

表1 低产田类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统计表   单位:万亩

以上的统计数字,在全区各种农田中,中低产田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农民对耕地只是无节制的利用,不善养地,农田地力不断减弱。

2 九台区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现状

全区田总面积为221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84%。在耕地基本建设上,从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来没有明显的变化,89%的旱田耕地没有水灌溉条件,春季干旱季节,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达到催芽坐水种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种植面积约占68.3%,玉米种植面积大,多年连作。地里施用农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现代大型机械耕作严重不够,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贫瘠板结犁底层升高,耕作层较浅,土壤变硬,耕作层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下降,土壤墒情差,土壤里所需养分供给能力不行。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区水田总计41.8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了20万亩,占全部农田总面积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水田种植。全区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势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带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机质含量较高、水分充足的水积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台区种植水稻的时间不长,但经历多年的种植过程,水田里肥力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区的水田中低产田很少,仅占水田总面积的3.1%。中产田较多,中产田和高产田的面积各占50%。中产田面积较大是因为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没有升温设施,水温不高严重影响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长,有机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土壤养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离,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3 关于土壤改良的建议及对策

3.1 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

九台区旱田作物中以玉米为重点,多年大面积连续种植玉米造成土壤养分失衡。适当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轮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复。

3.2 增施有机肥,实现根茬还田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个办法对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强了土壤地力,同时提高了作物质量品质。随着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作物根茬、秸秆的数量畜禽粪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农家有机肥。

3.3 广泛推行深耕及测土配方技术

多年来土地板结、肥力下降跟耕层浅有较大关系,耕层浅,吸收雨水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供应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下降。九台区处于干旱半湿润区域,间接性干旱影响着农业生产。推行深松深翻技术,逐渐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九台区旱田抗旱获得丰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断增加施用农家有机肥少施化肥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养分特点,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减少化肥污染。

3.4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蚀

九台区现有重度侵蚀耕地31.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2%;中度侵蚀耕地27.9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0.6%。对于>25°的坡耕地应当退耕还林、还草;对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学规划,采取等高起垄、增加林草(防护林)面积、修筑阶梯排水蓄水沟和塘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作者简介:郑峰,本科学历,九台区城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

摘要:九台区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耕地以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合理利用开发现有土地的同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势头,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复和提高。

关键词:耕地;土壤改良;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台市耕地的总体状况

九台区市现有各类耕地面积296万亩,基本农田264万亩。按照本次评价与地力调查的要求,分别将基本农田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为高产基本田类型,占地面积约118万亩,约占整个基本农田的45%;二级地和四级地为中等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约为104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0%;五级地和六级地为低产量田类型,占地面积为43万亩,约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5%。在低产田类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积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3.18%;在菜田中,仅有1.3%是低产田,占全区低产田类型总面积的0.04%。

表1 低产田类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统计表   单位:万亩

以上的统计数字,在全区各种农田中,中低产田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农民对耕地只是无节制的利用,不善养地,农田地力不断减弱。

2 九台区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现状

全区田总面积为221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84%。在耕地基本建设上,从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来没有明显的变化,89%的旱田耕地没有水灌溉条件,春季干旱季节,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达到催芽坐水种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种植面积约占68.3%,玉米种植面积大,多年连作。地里施用农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现代大型机械耕作严重不够,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贫瘠板结犁底层升高,耕作层较浅,土壤变硬,耕作层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下降,土壤墒情差,土壤里所需养分供给能力不行。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区水田总计41.8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了20万亩,占全部农田总面积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水田种植。全区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势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带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机质含量较高、水分充足的水积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台区种植水稻的时间不长,但经历多年的种植过程,水田里肥力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区的水田中低产田很少,仅占水田总面积的3.1%。中产田较多,中产田和高产田的面积各占50%。中产田面积较大是因为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没有升温设施,水温不高严重影响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长,有机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土壤养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离,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3 关于土壤改良的建议及对策

3.1 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

九台区旱田作物中以玉米为重点,多年大面积连续种植玉米造成土壤养分失衡。适当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轮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复。

3.2 增施有机肥,实现根茬还田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个办法对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强了土壤地力,同时提高了作物质量品质。随着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农作物根茬、秸秆的数量畜禽粪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农家有机肥。

3.3 广泛推行深耕及测土配方技术

多年来土地板结、肥力下降跟耕层浅有较大关系,耕层浅,吸收雨水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供应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下降。九台区处于干旱半湿润区域,间接性干旱影响着农业生产。推行深松深翻技术,逐渐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九台区旱田抗旱获得丰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断增加施用农家有机肥少施化肥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养分特点,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减少化肥污染。

3.4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蚀

九台区现有重度侵蚀耕地31.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2%;中度侵蚀耕地27.9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0.6%。对于>25°的坡耕地应当退耕还林、还草;对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学规划,采取等高起垄、增加林草(防护林)面积、修筑阶梯排水蓄水沟和塘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德州盐渍土改良与开发利用研究 篇6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已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1]。盐碱土地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2], 过去人们更多地是将其作为可耕地资源投入巨资进行改良, 以期获得更多的粮食, 满足温饱需求, 但随之而来的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土地和土地次生盐渍化成因复杂, 既有自然因素, 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特别是现代次生盐渍化大多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耕作方式引起的。

德州是全国盐碱重灾区, 区内盐碱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分布广泛, 盐碱土的改良使其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蔬生产基地,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但德州盐碱土地的改良投资巨大, 生态效益较差, 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化较严重。

2 研究区盐渍化土壤分布概况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北平原, 黄河北岸,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史上德州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 上千次决口, 导致“西南高、东北低, 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 加之风力堆积, 形成了平原之中岗、洼、坡相间分布的特点。区内大部分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受到水分、盐碱、土质等不利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盐碱土地和次生盐渍化土壤面积广、盐化 (碱化) 程度深, 成为本区农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德州现有盐渍化土壤面积6.42×104hm2, 占耕地面积的11.32%, 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为2.06×104hm2, 主要分布在陈公堤两侧、黄河背河盐碱地带, 其他分布于陵县、平原、禹城、齐河、临邑、庆云及乐陵等县 (市、区) 。土壤含盐量在0.6%以上, 土壤碱化度大于20%, pH值在8.5以上, 分布规律是沿河成线、靠洼成片[4]。

3 基于地学原理的盐碱土成因分析

3.1 地质地貌因素

在平原形成过程中, 河流水体中的大量盐分存留在平原成土母质中。高、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特征, 对该区旱、涝、碱等自然灾害的产生有一定的加剧作用。

3.2 气候和降水因素

本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 降水少, 寒冷干燥;春季交替出现西南风和偏北风, 风日多而风速大, 干旱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 气温高而湿度大, 降水集中, 雨热同期;秋季气温下降, 降水减少, 秋高气爽。年平均降雨量590.1mm, 多集中在6—8月;年水面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4倍, 土壤水蒸发量大是导致地表积盐的主要因素。

3.3 地下水因素

地下水上升运动是土壤盐分上升的途径和动力, 直接影响地表积盐量。主要表现在:①地下水位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在同一土质中, 地下水位越高, 潜水蒸发量越大, 盐分在土壤中积累的数量就越多 (表1) 。②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根据鲁西北地区土壤盐分及地下水矿化度的综合调查结果, 在土壤质地和潜水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地下水矿化度越高, 土壤积盐就越多。当地下水位在2.0—2.5m、地下水矿化度<2g/L时, 土壤含盐量<0.3%, 阴离子中HCO3-占有相大的比例, 属于轻度盐渍土;当地下水矿化度<2—4g/L时, 土壤含盐量在0.4%左右, 硫酸盐与氯离子比例增加, 属于中度盐渍土;地下水矿化度>4g/L时, 土壤含盐量>0.6%, 氯离子在阴离子中占绝对优势, 属于重度盐渍土。

3.4 土壤因素

不同土质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土壤质地不同, 毛管水上升高度不同。按照毛管理论, 砂质土、砂壤土和轻壤土的毛管水上升高度与毛管半径成反比, 从中壤土、重壤土到粘土, 土壤质地愈粘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愈低。在不同土质和不同潜水埋深的情况下, 土壤潜水蒸发量变化很大 (表2) 。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根据中科院禹城实验站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料地块的脱盐调查 (表3) ,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从表3中可见, 土壤有机质含量愈高, 土壤盐分含量愈低;连续多年土壤有机质增加2.33%, 耕层0—5cm的土壤含盐量减少1.062%, 说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是有显著效果的。

3.5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传统农业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这种灌溉方式不仅造成用水效率低, 还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当地表水蒸发时, 地下水会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 而水中的盐分不能蒸发, 在地表析出并不断积累, 久而久之, 地表的盐分越来越多, 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目前许多地方大量开垦荒地, 利用高矿化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灌溉, 使土壤不断积累盐分, 逐渐发生盐渍化。

4 盐碱土和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

德州历史上有“十年九灾, 非旱即涝”的自然特点, 且盐碱地多,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抗旱、除涝、改碱成为本区的一项艰巨任务。本区的盐碱地整治应以治水为核心, 完善排灌系统, 使用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 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4.1 水利改良措施

首先,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 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AKovda V等认为, 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平均深度为2.5—3m, 如果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 可从很大程度上减轻盐碱化的危害。完整的农田灌溉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部分。其次,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 既能降低地下水位, 又可排出土壤中的盐份。同时, 结合开挖排水农沟、毛沟等降低地下水位, 修筑地上渠利用河水灌溉, 实行大水压碱来调控地下水。

4.2 化学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质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 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和加快透水速率, 对培肥地力, 改良土壤盐渍化具有显著效果。如果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结合施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该等酸性肥料或碳渣等化学改良剂, 可调节土壤的pH值, 增加土壤孔隙度5.6%, 减轻土壤容重0.23g/cm3, 增加土壤含水量3%—5%[5]。

4.3 农业耕作改良措施

通过进行深耕, 使地表土和深层土壤适度混合, 使土壤中离子浓度适当降低。首先, 平整土地消除盐斑, 深耕晒垡打破板结。在农作物种植以前进行地表起碱拔毒, 平整土地, 创造水分均匀下渗的条件, 提高降水淋盐和灌溉淋盐的效果, 有利于促进土壤水、肥、气、热的四性平衡, 加速土壤的均衡脱盐, 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其次, 农田覆盖减少蒸发。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 可起到很好的保水保肥、减少水分蒸发以抑制地表泛碱的效果。

4.4 生物改良措施

首先, 营造农田林网, 改善农田小气候。主要包括营造农田林网, 改善农田小气候, 搞好以农林网为重点的河流沟渠道路绿化、林粮间作与经济建设、农田林带绿化。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宗旨出发, 本区宜发展林农间作。林木作为生物屏障, 既可稳定农业生产, 又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又间接地使林木得到水肥供应。如乐陵、庆云的枣粮间作, 德城、平原的果粮间作等。其次, 种植耐盐碱作物或牧草。采用休闲或轮作, 栽培速生吸盐量大的作物如玉米、苏丹草、苜蓿等, 有利于消除盐碱, 减轻危害。使用植物抗盐剂可有效地稳定植物细胞的完整性, 保护细胞质膜的选择通透性, 防止盐分的侵入和细胞脱水, 提高植物的保水能力,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促使植物健康生长。

5 盐渍土资源开发利用——以台田景观为例

经过多年治理, 德州土壤盐渍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但从较大尺度上, 德州的盐碱化治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 在巩固盐碱土壤改良成果的前提下, 应从生态学、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人文视角去研究盐渍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体而言, 就是着眼于盐碱环境, 开发盐碱资源, 发展盐碱农业, 形成以盐碱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 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 尽快跳出“盐碱地治理—开发—盐渍化—治理”的怪圈, 深入研究盐渍土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1 台田景观的结构功能

台田景观的结构:台田景观是盐碱地区特有的乡土景观。其源于古代朴素的乡土经验, 最初是基于排水防涝, 到秦汉时期已有了利用排水沟控制地下水位的模糊经验, 清代以后逐渐形成了“挖土成塘 (沟) , 排碱并控制地下水位;填土抬地, 以防土壤反盐治台面;养殖鱼虾, 增收并改碱”的完整模式[6]。德州北部县 (市、区) 多为“台田—鱼塘”模式, 南部 (主要指齐河县) 有“台田—鱼塘”模式和“台田—稻田 (藕田) ”模式。从形态结构上, 台田景观可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结构。一元结构是德州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台田模式。狭长的台田和排碱沟相间分布, 并且台田四周均有排碱沟 (毛沟) 相连, 形成发达的排水网络系统。值得关注的是, 20世纪50—60年代为排碱防涝而开挖的毛沟 (含部分农沟) , 现在大多数被填平用于作物种植,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旱季引水灌溉困难, 而地下水位不易降低, 雨季不能及时排涝, 几乎每年都发生涝灾, 这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埋下了“祸根”。二元结构是由台田和鱼塘两大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台田系统 (图1) , 主要分布在区内地势低洼的齐河、禹城、庆云、乐陵和临邑等县 (市) 。该系统要求有良好的水源条件, 保证旱季不致池塘干涸。三元结构是由台田、稻田 (藕田) 和鱼塘三大要素构成的多层立体农业养殖系统。稻田—鱼塘—台田依次布置, 生态过程复杂, 其生态效益是台田系统中最高的一种。该区三元结构主要分布在南部齐河县, 以及庆云县地势低洼的个别乡镇。

台田景观生态过程:上述3种结构的台田系统是基于不同地理背景 (主要考虑地势、水源等) 的生态设计, 结构不同, 其生态过程也不尽相同。以二元结构为例, 台田地势较高, 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质, 其上生长的农作物和牧草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 同时又为养殖畜禽提供饲料。而农畜生产中动物 (包括人类) 粪便和废弃物不但能为水产养殖 (鱼类) 提供饵料, 而且在经过蚯蚓、微生物分解后还可

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而鱼塘底泥可定期挖出作为台田作物的肥料, 塘中鱼虾还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综上所述, 台田模式是水陆交互、多重循环的良性系统, 既可在不改变大的地理生态景观结构的前提下起到改良盐碱的作用, 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多重优化。

台田景观功能:台田系统中均采用抬高地面开挖鱼塘和排碱沟的基本立面结构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这一方面增加了地下水位与台面的相对距离, 使地下水位深度大于土壤反盐临界深度;另一方面, 通过控制池塘水位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 两者共同作用使台田在旱季不致于引起积盐。此外, 大气降水、定期灌溉还可起到淋洗盐碱的作用, 台田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和农产品。鱼塘水多为雨季蓄水和部分客水, 这对处于严重缺水地区的德州而言, 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台面则为人们提供了粮、棉、蔬菜等农产品, 这也是德州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京津“南菜园”的基础所在。而鱼塘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 如丁东水库的小鲢鱼、河蚌、草鱼、乌龟等均为德州市著名的水产品。台田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探索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的景观格局, 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乡土文化中因特色鲜明而独树一帜。如董子读书台、东方朔故里、苏禄国东王墓等历史遗迹均是筑台而建, 村落地势一般高于村外农田, 类似于绿色海洋中的美丽岛屿;沟渠环绕于台田周围, 空中俯瞰犹如棋盘, 更似图案精美的地毯。这种由功能外化于形式的美感是台田美学价值的真正所在, 也是其作为生存艺术的体现[7]。

盐碱地整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艰巨性任务, 同时又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一种无奈选择。德州市虽然有较为成功的经验, 但是在资源开发深度、应用范围、推广力度等方面仍显不足。在未来的盐碱地改良与利用中, 德州市应进一步更新观念, 从强调整治改良转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立足盐碱地环境, 因地制宜, 发展盐碱农业, 积极推进盐碱地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促进区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摘要:德州市是我国北方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分布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20世纪50至60年代就率先在全国进行土壤改良试验, 改良成果突出。但是在投入巨资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 次生盐渍化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反而出现反弹现象。运用地学原理分析了研究区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分布和成因, 总结出区域盐碱地整治和改良措施, 运用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研究区盐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以及盐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盐渍化,生态学,成因,开发,德州

参考文献

[1]杨正明, 谢承陶.中国黄淮海平原地区盐渍土的改良技术和未来[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86, (2) :49-50.

[2]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6.

[3]翟余志, 张士祯, 张伟新.德州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 1997.

[4]刘庆生, 刘高焕, 薛凯, 等.近代及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尺度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特征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353-359.

[5]吴保庆.脱硫石膏对滨海退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抗逆性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6]付修勇.资源环境胁迫与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逊克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建议 篇7

1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在土壤改良与利用中, 其分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坚持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在自然条件中, 以土壤条件为主, 坚持土壤、地貌、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二是从综合治理出发, 根据当地与土壤有关的农业生产问题, 提出治理的途径[1]。三是改良与利用结合, 在利用中加以改良, 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 建设高效、稳定的土壤环境。四是确定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时, 要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区级划分依据, 主要是根据同一自然景观单元内土壤的近似性和改良利用方向的一致性, 并结合小地形、水分状况等特点划分。分区命名:区级, 突出自然景观和改良利用方向, 名称沿用以往分区划片的称呼;亚区, 以主要土壤类型命名。采用这种形式命名, 可缩减名称文字, 又能指出改良利用方向, 确切的体现每一个区的基本特点。根据上述分区原则, 逊克县土壤改良可划分为5个土区、10个亚区 (表1) 。

2 改良利用分区

2.1 北部沿江、沿河泛滥土区

2.1.1 区域概况。

该土区位于逊克县最北部黑龙江南岸、逊毕拉河沿岸。主要分布在干岔子、边疆、车陆、逊河等乡镇的大小公河、双河、七站、西胜、三河村, 松树沟乡的新立、东发、北镇、五三、二龙、安民、福民、青山村。全区面积25.07万hm2, 占总面积的18%。该区属于黑龙江阶地及逊毕拉河谷阶地, 地势低平, 海拔最高为128 m, 最低为101 m, 气候温暖, 年平均气温-1℃, 全年有效积温在1 800~2 000℃, 无霜期100~125 d, 降水量481 mm, 水利资源丰富, 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

2.1.2 土壤特征。

该区的土壤类型以泛滥地草甸土为主, 另有沼泽化草甸土沟谷草甸土、泥炭腐殖质沼泽土。土壤熟化度高, 物理性质较好, 土壤有机质在4%~6%, 有效磷15 mg/kg, 速效钾240 mg/kg, 土壤容重在1.1 g/cm3左右, 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是逊克县的主要产粮区。

该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土壤问题有:地势低平, 易受洪涝, 土质松散, 保肥能力差, 耕地普遍漏水, 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黑龙江、逊毕拉河水的袭击, 土壤潜在肥力较低, 长期连年平翻出现了障碍性犁底层, 影响作物根系发育。

2.1.3 改良措施。

改革耕作制度, 翻、耙、松相结合, 改良耕性, 逐年加深耕层, 增施有机肥, 积极倡导秸秆还田,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营造生态林, 增加防风蓄水能力, 水源充足的低洼易涝地可扩大进行人工养鱼。在边疆近郊扩大发展保护地种植面积, 发展蔬菜水果生产, 合理调配作物的种植比例, 防止重迎茬, 特别要适当增加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防止江水侵袭, 搞好截水、排水沟, 营造农田防护林, 个别地块要退耕还草。

2.2 北部低山丘陵暗棕壤区

2.2.1 该区位于逊克县的北部, 面积为2.73万hm2, 占全县总面积的1.9%, 包括逊河镇北山、松树沟乡北山、干岔子乡南山、边疆镇南山、车陆乡南山、新兴乡, 区内有国营新立林场、县种畜场、新利村、新兴村、南地营子村。

2.2.2 土壤特征。该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砂底暗棕壤、黏底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少量草甸暗棕壤, 沟谷中有零星沼泽化草甸土。地势呈波状起伏, 有水土流失现象, 岗上土层薄, 肥力差, 岗下坡积严重, 多数耕地是1963年后开垦的, 沟谷地冷浆不发苗, 产量较低, 一般已耕地有机质含量在3%~5%, 有效磷在10~12 mg/kg, 速效钾在210~230 mg/kg。

2.2.3 改良措施。该区主要是次生林区, 森林覆盖率为25.4%。今后应以生态农业为主, 林业为辅, 适当发展畜牧业。合理采伐造林, 加速林相更新。主攻方向应以次生林改造为主, 对有培育前途的林分要采取抚育伐的方式促进林木速生。对残破林相要进行带状或块状改造, 逐步实现种植针阔混交林, 向樟松、落叶松用材林区方向发展。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现有植被, 采取得有效的保护措施, 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日程。坡度较大的农田要退耕还林还牧, 山前坡要挖截流沟防治山水, 可达到既防止冲刷, 又保障已耕地适时耕种的目的[3,4]。沟谷川地要取直河道, 健全排水设施建设, 降低地下水位, 促进土壤热化。在培肥地力方面要搞好秸秆还田, 做到用养结合。在发展畜牧业方面以肉牛、绒山羊较为适合。

2.3 中部低山丘陵暗棕壤区

2.3.1 区域概况。

该区位于逊克县的中部, 小兴安岭北坡, 面积为20.23万hm2, 占全县总面积14.4%。区内包括新鄂乡6个自然屯, 逊河镇3个自然屯 (双河、布达敏、沾河达) , 逊克农场的一、二、三分场。由于受大小公河、乌底河、布达敏河的切割, 形成了3条漫岗, 即双河大岗、沾河大岗、乌底河大岗, 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m左右, 其中最高处位于中心山海拔381 m, 最低处在双河南山235 m。气候冷凉, 年均气温-1.5~1.0℃, 无霜期在90~110 d之间, 早霜一般出现在9月初, 终霜在5月末, 个别年份在6月10日左右。积温1 900~2 100℃, 在5月中旬, 温度稳定通过10℃, 年日照时数2 300~2 600 h。区内气候特点是低温、早霜、涝灾严重。

2.2.3 土壤特征。

主要土壤类型是暗棕壤和沟谷两侧的沼泽土, 林缘排水良好的河流高阶地有少量的草甸暗棕壤, 其他均为黏底、砂底暗棕壤和少量白浆化暗棕壤。这种类型的土壤其在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质黏重, 耕性差, 作物很难扎根、发苗, 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有机质有退减趋势, 一般在4%~6%, 有效磷14~16 mg/kg, 速效钾在210~240 mg/kg。

2.3.3 改良措施。

在发展方向上要以农业为主导, 农林并举, 适度发展畜牧业[5]。杜绝毁林开荒,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以利水土保持;采取有效的熟化措施, 以利土壤潜在肥力的发挥, 应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减少耕翻, 增加夏季深松, 抓好秋翻, 搞好蓄水, 以抗旱保墒。对山前坡耕地, 要采取生物措施和必要的农业工程措施, 如种植绿肥、牧草、挖截水沟等, 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大的地块要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增施有机肥, 不断提高地力, 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以提高土壤产出, 提高经济效益。

2.4 东南部低山丘陵暗棕壤区

2.4.1 区域概况。

该区位于逊克县东南部, 包括宝山、大平台、克林乡及阿廷河垦区, 面积49.07万hm2, 占总面积的35.0%。地貌类型主要是低山丘陵, 气候较凉, 海拔最高为550 m, 最低300 m, 年平均温度-2.0℃~-0.9℃, 积温1 700~1 900℃, 无霜期在85~100 d, 降水量多在550~600 mm。大型水库“库尔滨水库”及白石电站等形成了电站群。

2.4.2 土壤特征。

该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 沟谷草甸土也有一定分布。土壤以暗棕壤为主, 面积为4.20万hm2, 其次是草甸土, 面积为4.73万hm2。土壤的物理性状较差, 山地有机质含量在12.74%左右, 耕地有机质含量在7%, 平均为9.13%, 有效磷10~13 mg/kg, 速效钾210~230 mg/kg。该区的发展方向以林为主, 林农副结合。

生产中的主要土壤问题:乱砍盗伐, 破坏生态平衡;其次是因垦殖年限较短, 土质黏重, 土壤熟化程度不好, 化冻晚, 耕层冷凉。地表水未能得到很好处理, 涝灾严重, 干旱年丰收, 涝灾年欠收。

2.4.3 改良措施。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搞好以排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 引流开沟, 排除地表水, 减少内涝, 提高地温, 合理翻地晒垄, 促进土壤熟化;合理配施化肥,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种植合理利用积温的小麦、马铃薯及早熟大豆;大力推行秸秆还田, 用养结合, 保持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山地资源, 发展养蜂、木耳、人参、山野菜等多种经营和羊、牛、猪等牧业生产;充分利用好现有水面, 发展鱼、鸭养殖业。

2.5 南部草甸暗棕壤区

2.5.1 区域概况。

该区位于小兴安岭脊背, 处于逊克县的最南部, 绝大部分被沾河林业局所占, 面积为43.33万hm2, 占全县总面积的30.9%, 主要有浦洛口子、疙瘩敏、义气敏、沾北、沾中、大吉岭库、乌斯孟等。区内山峦起伏, 河流交错, 森林茂密, 地貌骨架属小兴安岭隆起褶皱带, 南高北低。最高海拔点650 m, 最低海拔点浦洛河180 m, 全区平均海拔高度424 m。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1.3℃, 积温1 700~2 300℃。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 冻土深度2.5 m左右, 因结冻期长, 高温期短, 则在林区常年积水洼地或泥炭层下可见永冻层。无霜期在85~120 d, 年降水量在500~600 mm, 植被多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杂木林和次生林, 尚有少数原始林及小面积纯针叶林。针叶以落叶松为主, 约占总蓄积量 (3亿m3) 的19.8%, 红松占4.3%, 云冷杉占10%, 杨树占6.1%。林下植被主要有榛子、胡枝子、珍珠梅、刺五加、刺梅、杜鹃、越桔、蕨类、蚊子草、塘松草、莎草、鹿蹄草、铃兰和草莓等。

2.5.2 土壤特征。

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沼泽土、泥炭土。生产中的主要土壤问题有:陡坡开荒、开山采矿、筑路取土及大面积采伐作业造成山地水土流失。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应以林业为主,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种好现有耕地[6]。对过熟林适当采伐利用, 对原始次生林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 农、林、牧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恒俊, 李仕成.论宁夏国土整治中土壤利用分区及改良措施[J].水土保持学报, 1989 (1) :60-74.

[2]朱占录.安定区土壤改良对策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11) :31-32.

[3]周丽芳, 石训文, 祝剑真, 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1) :59-60, 104.

[4]陈红英.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7) :133-134.

[5]张清华, 史琢, 韩翠萍, 等.扎兰屯市耕地质量现状与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89-90.

龙山县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 篇8

1 调查方法及分析项目

按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培训教材》等技术资料的要求,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龙山县农业生产特点和耕地土壤种类、分布、面积情况, 按照代表性、可比性、典型性的原则, 共设置采样点8 931个, 采集耕层混合土样8 931个, 采样点覆盖该行政区域内的全部乡 (镇) 及所有的耕地土种。

耕地土样检测分析项目有:7项常规分析, 即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6项微量元素分析, 即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在采集耕层混合土样时, 有选择性地对362个样点的土壤容重进行分析。整个项目共计完成样品分析56 748项次, 完成了龙山县2.75万hm2耕地的调查评价任务。

2 调查结果

根据对龙山县2.75万hm2耕地地力调查结果, 选取了对耕地地力影响较大、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密切的10个因素,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309-1996) 为标准, 通过综合分析, 将龙山县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利用CLRMIS统计软件, 通过评价图属性库进行检索统计, 计算出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为:地力为一级的面积为3 254.53 hm2, 占耕地面积的11.83%;二级为5 007.23 hm2, 占18.20%;三级为3 291.06 hm2, 占11.96%;四级为4 463.13 hm2, 占16.22%;五级为4 916.84 hm2, 占17.87%;六级为3 447.82 hm2, 占12.53%;七级为3 131.80hm2, 占11.38%。将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进行叠置分析, 以耕地地力等级行政区域分布属性库中, 按权属字段检索统计出各地力等级在乡镇的分布情况 (表1) 。

3 改良与利用

3.1 技术方面

一是工程措施。在各类工程技术措施中, 耕地整理是所有工程的基础, 然后采取针对障碍因素的工程措施。建设高标准田间排水沟、灌溉渠, 完善田间配套工程, 真正做到排灌分离。对干旱型稻田, 以解决水利条件为重点, 对骨干工程远距离灌溉区及边远地区的干旱稻田, 要通过续建浇灌渠道, 延伸灌溉区域, 并修建必要的小塘、小坝增加基础水量。要抓好骨干灌溉渠道的防崩垮、防渗漏, 并定期清淤除积, 提高渠道利用率。同时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农业技术, 如喷灌、滴灌等, 提高农用水的灌溉利用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干旱灌溉型。平整土地、坡土改梯土、建积水窖、配套节水灌溉设施。 (2) 瘠薄培肥型。深耕、深翻、客土, 加厚土层和耕作层。 (3) 坡地梯改型。平整土地, 建造水平梯田、配建坡面灌排系统, 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农业措施。改良土壤的农业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改制技术。在干旱地、瘠薄地、坡地改种易收成的经济作物等;在渍涝地掘池养鱼及特种养殖等。 (2) 土壤培肥技术。恢复绿肥生产, 推广稻草等秸秆还田, 发展沼气肥。 (3) 平衡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推广配方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三是生物措施。 (1) 选用优良品种。如在缺水干旱土壤, 则选用深根、抗旱良种, 低湿土壤选用耐湿作物等。 (2) 生物覆盖。通过轮、套、间种技术, 使土壤处于作物的覆盖之下, 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土壤, 保持水土。

3.2 政策方面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农村经济组织投资投劳, 对其承包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培肥。注重低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提高低改项目的收益年限, 对已经建成验收的低改项目, 应明确项目设施维护保养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定期进行维护, 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二是统一规划。龙山县中低产田面积大, 障碍因素多。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关系国计民生, 关系到农民增收, 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因此, 应立足长远, 统筹兼顾, 制定编制全县中低产田和耕地质量建设规划, 并将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保证一定的财政投入用于中低产田改良的规划和质量管理。三是整合资源。目前涉及中低产田改良的部门和项目较多, 投入也不少, 但由于政出多门, 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规模, 建议全县各个涉及低产田改良和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整合资源, 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 循序渐进, 整体推进, 尽快做到改造一片, 高产一片, 巩固一片。四是严格质量标准。农业部的行业标准和湖南省的地方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技术标准和规范, 同时应严格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 所有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在立项前, 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农业部门参与的项目可行性论证, 项目竣工验收前应由农业部门组织或参与竣工验收, 确保质量标准。五是坚持综合治理。包括措施和基础设施2个方面。 (1) 措施的综合性。土壤改良应在工程改造的基础上, 还应配套生物、农艺和管理等措施, 使其达到改良要求, 实现预期目标。 (2) 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性。对每个土壤改良项目区, 都应立足长远, 从发展的要求实施工程建设, 把土地平整以及沟渠、道路、林网建设和田形调整、居民点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避免建设求规模、顾全面的做法, 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六是保护高产耕地。从耕地的数量上, 保证高产耕地面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减少。对高产田土 (蔬菜地) 进行重点保护, 设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进一步划分为一级、二级基本农田, 定点定位, 定人定责任制度, 从农户、村委会到主管部门、领导干部, 都对耕地保护负有责任, 鼓励保护高产耕地的个人和单位, 处罚破坏耕地的责任人。

参考文献

[1]韩敏, 张慧, 陈旭晖, 等.贵州省农用地 (耕地) 质量评价与应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 2001 (4) :88-91.

[2]于东升, 张广星, 张忠启, 等.BIO-NORM与NORM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土壤学报, 2011, 48 (2) :238-245.

[3]邵华, 石庆华, 赵小敏.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 (6) :1137-1141.

[4]胡科, 石培基.甘肃省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11) :1137-1141.

[5]林志垒.基于PCA和决策树模型的农用地 (耕地) 质量评价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 (6) :99-104.

彰武地区盐碱土改良利用途径探讨 篇9

1 彰武地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彰武盐碱土多半是轻、中、重度盐碱化土壤, 呈复区分布:耕地一般处在轻、中度化土壤或弱中度碱化土壤区域内, 全盐含量小于0.3%, p H值8.5~9.0, 碱斑面积小于15%种植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 随着经济作物的发展, 甜菜、向日葵等已具有一定的耐盐抗碱性。近年来, 部分碱斑面积超过15%的盐碱草地已垦为耕地, 由于广种薄收, 耕作粗放, 只用地不养地, 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从盐碱土现有耕地利用现状看, 主要是旱田, 水田很少, 在低洼易涝耕地中, 只要采取挖沟排水, 修建台条田, 都有一定的效果, 而对于耕地中的零星碱斑, 尚无有效的治理措施。

中重盐化和中强碱化土壤, 绝大多数是草原和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 全盐含量为0.3%~0.7%, p H值9.0~10.2, 碱化度30%~90%, 有机质含量低于1%, 植被覆盖度小于70%, 生长着碱草、碱蓬、星星草等耐盐碱植物, 由于长期过度垦耕和放牧, 已严重引起草原退化, 鲜草产量低。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开荒种地, 毁草开荒, 把深层碱土的碱化层翻到地表, 形成白盖碱土, 而逐渐形成不毛之地。二是过度放牧, 牲畜踏坏了表土层后, 水冲风剥, 使碱化积盐层裸露地表, 破坏了地面的植被, 加剧盐分累积。三是人为活动的直接破坏, 如雨后放牧、抢草皮、拉土积肥、乱挖土地等, 破坏了表土层, 形成大片碱斑, 草场退化极为严重。

2 改良利用途径

改良盐碱地必须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道路。树立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因地制宜, 一切从彰武具体条件出发的思想, 做到水利、农业、生物、化学、改良相结合, 农林牧相结合,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自然资源相结合, 搞好生态平衡, 促进土壤良性循环[1,2]。

2.1 退耕种草养牧, 实行草田轮作

彰武盐碱土集中分布的地区, 地多人少, 劳力不足, 土质瘠薄, 盐碱危害较重, 作物产量低, 应实行粮草轮作, 种草养牧, 以牧促农, 农牧结合、用地养地结合, 是加速发展彰武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改变只顾眼前, 广种薄收, 而不顾长远利益的现象。应先种草, 以草改土, 实行粮草轮作制。

2.2 利用盐碱地建设草场, 兴牧促农

畜牧业的发展与盐碱地天然草原牧草生长不良而且超载过牧的矛盾, 必须用改良盐碱地、开发建设人工草场、种草养牧的方法解决[3]。从全放牧型逐渐过渡到半舍饲半放牧, 并逐步实现全舍饲、工厂化饲养的道路, 有计划地实行轮牧, 保护草原使之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增加耐牧性, 提高草原载畜量和初级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 草场在围建以前草量仅750 kg/hm2, 经过几年围建, 目前产草量已增加到7.5~15.0 t/hm2, 最好的人工草场已达到37.5 t/hm2, 效果明显。

2.3 开发井灌区, 种稻结合排水改良盐碱土

在水质水源条件适宜的重盐碱地种稻改良盐碱土, 既满足水稻本身生长发育的生理需要, 又起到了淋盐、改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旱改水”是改造与利用结合, 避害兴利行之有效的措施[4]。彰武县在打井种稻结合排水的大面积试验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种稻2年, 平均产量达10 747.5 kg/hm2,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由此表明, 在盐碱地种稻结合排水可以把土壤内的大量可溶性盐分淋溶到地下水中, 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盐化度逐渐减少, 将盐碱地变成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

2.4 在轻度盐碱土上种大麦, 是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多年来, 辽宁省几十家啤酒厂家, 其大麦主要来源是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部分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进口, 而且价格连年上涨。辽宁省每年啤酒产量在1 000万t以上, 大麦需求量巨大, 在盐碱地上种大麦, 销路有保证。另外, 大麦种植还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生育期短 (3月下旬播种, 6月下旬成熟) ;二是适应性强, 在p H值>4.0、全盐>0.2%的土壤上可以正常生长, 其质量可以满足啤酒生产的要求;三是种植大麦经济效益高, 大麦下茬复种作物较多, 可种早熟大豆、油用向日葵等, 既改良了土壤, 又增加了收入。

2.5 耕地中的盐碱斑应重点治理

各地有不同的改土条件与要求, 在治理措施上也是多种多样, 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彰武县几年来采取的深翻、压砂、埋草、施草末子、秸秆还田、压青草、多施农家肥等措施, 使碱斑面积减少了68%, 保苗率提高30%,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6 增施有机质, 培肥地力是改良盐碱地的基础

治理盐碱土的最终目的是变低产为高产, 从盐碱土的本身属性上分析, 低产的因素很多, 但“地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实践证明, 一般情况下作物产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成正比。因此,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拿出一部分耕地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绿肥作物,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既经济又简便可行, 也是今后提高土壤肥力的方向。但和绿肥相比, 其纤维含量多, 碳氮比高, 在分解初期存在和作物争氮现象, 影响当季作物增产, 所以在采用秸秆还田的同时, 应施适量氮素化肥。同时, 充分利用绿肥、秸秆等饲养牲畜, 利用牲畜的排泄物发展沼气, 经过多层次利用后还田, 搞生态农业, 实现生态平衡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5,6]。

摘要:在分析彰武地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当地盐碱土改良利用途径, 以供参考。

关键词:盐碱土,改良利用,途径,辽宁彰武

参考文献

[1]王利民, 陈金林, 梁珍海, 等.盐碱土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 (1) :143-148.

[2]李志杰, 孙文彦, 马卫萍, 等.盐碱土改良技术回顾与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2) :73-77.

[3]马晨, 马履一, 刘太祥, 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10 (2) :28-32.

[4]刘宏, 刘剑钊, 闫孝贡, 等.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 2012 (2) :20-23.

[5]马利军.盐碱土改良技术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 (5) :20-21.

南县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利用措施 篇10

关键词:中低产田,地力评价,改良措施

南县位于湘北, 地处洞庭湖中部, 东邻华容县, 北邻湖北石首, 南与沅江紧接, 西与南、汉寿毗邻。全县辖12个乡镇, 总人口67.25万人, 土地总面积10.59万hm2, 有耕地面积5.93万hm2。南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 然而粮食单产水平不高, 平均每667m2产600公斤左右, 根据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导致单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农民的投入、技术的普及因素, 但最根本的是农田整体素质不高, 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因此, 摸清南县中低产田的现状, 研究提出改良措施, 是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任务。

1 中低产田面积及分布

中低产田的划分主要是依托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和地力评价项目, 以农田土壤特性、作物产量现状和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投入水平等综合因素作为考察对象, 进行综合诊断, 分析和判断,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高、中、低产田划分。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全县高产田土面积11 285.87hm2, 占耕地面积的19.1%, 中产田土面积33 017.51hm2, 占耕地面积的80.9%, 低产田土面积9 590.13hm2, 占耕地面积的16.2% (见表1) 。

2 高中低产田土区域分布概况

2.1 高产田土区域分布

全县高产田土面积11 285.89hm2, 占19.1%。主要分布在开阔河湖冲沉积平原、河网平原及南茅运河沿线等部位。其中茅草街镇、三仙湖镇、厂窖镇3个乡镇面积较大, 分别占本乡镇30%以上的面积。

2.2 中低产田土区域分布

全县中低产田面积48 074.17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80.9%。其中中产田土38 510.41hm2, 占64.88%, 低产田土9 563.76hm2, 占16.1%, 见表2。

主要分布在沿湖低平地、河网平原低洼地、封闭洼地等地形部位, 呈或高或低的地形分布特点。

3 中低产稻田类型及低产的原因

3.1 渍涝稻田型

全县渍涝潜育型耕地17 785.65hm2, 占耕地面积的29.9%, 占中低产田面积的35.58%。这种类型居各类中低产田面积之首。根据分布部位和剖面特点等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为次生潜育化稻田, 属于典型的中产田。一般分布于河网平原、开阔河湖冲沉积平原。大都地下水位并不高, 质地重壤至粘土, 由于地表水的影响, 在犁底层附近形成10~30cm厚的青泥层, 有中度以上的亚铁反应, 其下部仍为氧化层, 分类上属于潴育水稻土, 剖面构型主要为A-Pg-W-C型。此类稻田种植双季早稻, 正常年份或干旱少雨年份, 早稻能够正常生长, 产量较高;但遇低温多雨年份, 由于土壤的通透性能较差, 水冷泥温低, 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 早稻容易发生僵苗, 导致减产。

另一类为潜育稻田, 属于水稻土中的潜育水稻土亚类, 包括青泥田、烂泥田2个土属。潜育型稻田因长年渍水, 土壤闭气缺氧, 通气性能差, 有机质在嫌气条件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物质, 特别是水溶性亚铁含量高, 有效养分含量低, 土粒高度分散, 无结构, 土体呈青灰色, 且厚度超过30cm。主要分布在低洼地、沿湖低平地, 剖面构型主要有A-P-G-C、A-Pg-G、A-Pg-G-C、A-G等。

3.2 灌溉改良型

全县灌溉改良型耕地7 625.3hm2, 占耕地面积的12.85%, 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8.55%。这类中低产田主要是农田灌溉设施较差, 灌溉能力严重不足, 多数靠天水灌溉, 产量低而不稳。除了部分旱地水源条件较好外, 大多数旱耕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干旱缺水的问题, 只是在考虑主导障碍因素时, 将其划归了其他中低产田类型。主要土种包括紫潮砂土、紫潮砂泥土、间砂紫潮土等。

3.3 渍涝排水型

全县渍涝排水型耕地10 071.53hm2, 占耕地面积的19.97%, 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7.52%。此类低产田主要受季节性渍水危害, 正常和枯水季节不受水的危害, 但遇洪水季节, 一部分堤垸内农田因排水能力不够, 造成农田受淹, 另外一部分耕地地势较低, 未受到堤垸的保护, 遭受倒灌淹没。受害程度视其淹水时间长短和种植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淹水时间短, 造成减产, 淹水时间长, 造成当季失收。

3.4 瘠薄培肥型

全县瘠薄培肥型耕地8 692.31hm2, 占耕地面积的14.64%, 占低产田面积的19.26%。这类中低产田大都分布在河网平原、岗地冲垄下部、岗坡地。一般所处位置较高, 主要障碍因素为耕作层和有效土层浅薄, 容肥量小, 耕作层平均仅15cm。除少数旱地无灌溉条件外, 大多数水田、旱土的农田设施基本配套, 土体构型主要为A-P-W-S、A-B-C、 A-B-C-D型。主要包括紫潮砂田、紫潮砂土等土种。

3.5 障碍层次型

全县障碍层次型型耕地5 014.68hm2, 占耕地面积的8.45%, 占低产田面积的9.08%。南县耕地的主要障碍层类型为潜育层, 因含有潜育层的稻田已经划归为单独的渍潜稻田型, 主要包括白散泥、砂底紫潮泥、青隔紫潮泥等土种。

4 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分析

4.1 中低产田生产能力现状

根据本次耕地地力分等定级结果, 按照每个级别的中间粮食产量计算, 即一级农田按60.03kg/hm2, 二级农田按53.36kg/hm2计……以低一个等级递减6.67kg/hm2, 以此类推, 七级农田按20.01kg/hm2, 得出南县现有生产能力为228 600吨/年, 平均年生产能力为25.1kg/hm2, 与当前水田平均生产实际产量基本接近。

4.2 可挖掘的耕地生产力

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粮食单产的高低。据调查, 耕地地力每相差一个等级, 在正常年景下年生产能力相差100kg左右, 以耕地地力平均提高一个等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计算, 全县可挖掘的生产潜力为6 075万kg。南县基础产量较低, 增产潜力大, 要将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必须具备种植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土壤基础条件好、灌溉有保障、土地利用程度高等基本要求。南县历来注重农业新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还有差距的是土壤基础和灌溉条件问题。只要下大决心, 增加资金资入, 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规划和目标, 改良中低产田, 培肥地力, 改善灌溉设施和水源, 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耕地潜力一定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 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 南县广泛开展了以工程措施为主, 配套以生物措施、农艺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以来的10年间, 全县改造各种类型的中低产稻田达到2.33万hm2以上, 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 164hm2。经过改造后的中低产田, 排灌条件得到改善, 土壤理化性能变优, 肥力水平提高, 障碍因素完全或基本消除, 耕地地力水平上升1~2个等级, 实现了低产变中产, 中产变高产, 每亩增产幅度在65kg以上, 效果十分显著。

近年来,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 2000~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2.56万hm2, 累计投入资金41 205.2万元, 每667m2投入1 071.1元。其中农业综合改造项目中低产田1.88万hm2;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 240hm2;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17万hm2;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财政支农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167万hm2;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02万hm2。据统计, 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5.24kg/hm2, 土地整理项目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3.82kg/hm2, 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5.94kg/hm2。

5.1 工程措施

潜育型稻田的改良。工程措施是改良潜育型稻田最主要的方法, 采用排灌分家和沟、渠、路合理布局, 实行排、灌、撇三沟配套, 是目前改造潜育型稻田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常用的设计方案如下:

排浸渠道的设计。为了有利潜育稻田地下水的排出, 排浸沟采用块石干砌或用水泥空心砖砌的方法, 设计为每80m一条排浸沟, 规格为深100~150cm, 宽50~60cm, 矩型设计。

灌溉渠道的设计。为了节约水资源, 提高利用率, 灌溉渠道采用水泥砖浆砌粉刷或用U型槽沟缝的方法, 田间灌溉渠规格为30×40cm或40×50cm, 引水渠为50×60cm或60×70cm。农田灌溉渠道的设计要根据灌溉面积, 灌水量, 渠道坡度大小来确定。

截流撇洪渠道的设计。根据历年洪水的大小来确定设计宽度和高度。

机耕道路的设计。一般宽度为3~4米, 有利于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

5.1.1 灌溉改良型

平整土地、坡土改梯土、培育水源, 修建大型引水渠道、塘坝、积水窖等、配套节水灌溉设施。

5.1.2 瘠薄培肥型

深耕、深翻、客土, 加厚土层和耕作层。

5.1.3 障碍层次型

深耕打破障碍、切断漂洗源、清除砾石等障碍物。

5.2 农艺措施

5.2.1 改变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的改变, 改水田为旱作, 适用于改良“障碍层次型”和“瘠薄培肥型”等低产类型田, 在干旱地、瘠薄地、改种棉花、玉米、大豆、柑桔、经济林等;在渍涝地掘池养鱼。该技术的应用对改良土壤性状、改善土壤通气性效果良好。

5.2.2 起垄栽培

起垄栽培是改良潜育型稻田的主要生物措施之一, 它是针对潜育稻田的特点, 在水稻插秧前开沟分厢, 厢宽2~3m, 并配套“十字沟”和“回山沟”, 做到沟沟相通, 排除稻田渍水, 增强土壤通气性, 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 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减少土壤还原物质含量, 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夺高产。

5.2.3 客土

南县质地改良型耕地主要有“过粘”和“过砂”二大类型, “过粘”和“过砂”的耕地宜采用客土的方法, 主要是对“过粘”耕地采用“客土参砂”, 对“过砂”的稻田采用“参粘”的方法。

5.2.4 实施平衡施肥

重点适用于“瘠薄培肥型”和“培肥中产型”二种低产类型的耕地, 根据土壤养分特点, 结合作物的需肥规律, 因土施肥、缺素补素, 通过测土配方、推广配方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5.3 生物措施

增施有机肥, 大力种植绿肥是中低产田土培肥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近10多年来, 全县绿肥面积逐年减少, 由最大面积的近2.67万hm2, 下滑至低于0.667万hm2。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扩大绿肥种植面积, 提高单产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 (1) 选用优良品种, 如缺水干旱土壤选用深根、抗旱良种, 低湿土壤选用耐湿作物等。 (2) 生物覆盖, 通过轮、套、间种技术, 使土壤处于作物的覆盖之下, 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土壤, 保持水土。

参考文献

[1]谢卫国.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20.

[2]蒋千顺.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01) :57-59.

[3]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沅江) [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12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改良利用】相关文章:

改良创新05-01

黄牛改良06-12

改良膨胀土05-19

改良呼吸法05-26

清末农业改良06-03

改良外侧切口06-12

改良口腔护理06-21

改良型护理06-23

黄牛改良论文题目05-06

水质改良剂05-25

上一篇: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下一篇:雷达液位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