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

2024-06-21

多媒体技术基础(精选十篇)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1

1 多媒体技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学习是对认知结构进行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 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新的学习内容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 又会推动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变化, 而认知结构的改变又以学习与新发现为前提。对于学习者而言, 启发式课堂教学遵循“观察事物—发现规律—修正猜想—形成想象—语言解释”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形式单一, 模型图标、板书以及实物演示等教具虽然可以提供直观现象供学生观察, 但其平面性与单调性很难满足教师与学生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具不足的弥补, 其通过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逻辑关系, 向学生提供多元化且具有立体感的信息, 对其视觉、听觉与触觉等予以充分调动, 实现记忆效果的增强, 让其在生动形象的直观表达中丰富感性认识, 形成心理定式。由此可知, 多媒体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2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

2.1 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多维式、整合性、分布式以及数字化等特征较为鲜明, 在实施具体教学工作之时, 也以这些特征的发挥为基础。在教学领域内, 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地理位置与时间安排各不相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 帮助其克服各项障碍, 实现教与学的目的。由此, 在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计算机基础之时需对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人性化系统及用户至上等观念加以重视。

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之时, 学校与教师通常会将多媒体计算机视作其教学载体。但是对于庞大的多媒体系统而言, 这一教学载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其作为多媒体的一种狭义范畴而存在。多媒体教学工作之所以会对多媒体计算机予以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有着强大的扩展性, 这是它作为单一媒体区别于电视与音响的最大特性。现有科技水平决定, 计算机在加上适当的部件之后会增加一些媒体功能, 对媒体教学而言, 这是十分简便与经济的, 还能够对多媒体教学功能予以胜任, 因此会以一种优质技术设备的身份得到学校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它会使计算机的使用与操作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 赋予人们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交换的权利。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作用下, 声音、光学以及动画等媒体均可被家用电脑用于信息的交换,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 这些媒体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对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声音等的传播是多媒体教学软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这些媒体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技能基础。

2.2 心理基础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们以视觉模式为支撑对各种材料进行呈现的具体方式。视觉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 有文本、图像、视频等可供人类视觉观看的各项信息。在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的整合下, 这些信息会转化为多媒体信息。人的视觉心理基础的顾及是学习者更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技术视觉材料的前提, 亦即视觉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视觉心理机制为基础。此处需要把握3点内容: (1) 对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心理机制加以分析。光能够对视觉产生刺激, 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电磁波, 但是, 人们可以看到的电磁波仅仅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不同的波长会给人们带来差异化的色调认知, 进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色觉。其实, 色觉还同人自身所感受的明度与饱和度有着不小的相关性, 其中, 明度所反映的是光波的强度, 饱和度所反映的则是光的纯度。基于此, 在进行视觉媒体的设计之时, 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可见视觉、色调、明度以及饱和度等进行充分且良好的处理。 (2) 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加以分析。在视网膜上有一些细胞, 是真正的感光器官, 且各自分工明确, 其中锥状细胞所反映的是光的颜色, 棒状细胞所反映的则是光的明度, 两类细胞有着化学性质不同的感光物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设计视觉媒体时需要对这些不同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3) 对视觉过程加以分析。在开展视觉媒体的设计工作之时, 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要对视觉感受野及不同信息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很好的利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视听紧密相连, 听觉材料主要由语言、音乐、效果声等内容共同组成, 通过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整合, 这些内容会转化为多媒体信息。类似地, 人的听觉心理基础是学习者更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技术听觉材料的前提。此处需要把握两点内容: (1) 对声音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特性加以分析。声音属性亦有3种:音调、音强与音色。不同的音调会给人带来差异化的感受, 在20~20 000 Hz的声频范围内, 感受性较好的音调在1 000~4 000 Hz之间, 这取决于耳膜神经纤维对振动频率的承担能力。分贝 (d B) 是测量音强的有效单位, 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 这一比值能够保证对两个声音振幅区别的清楚辨别。当音调与音强相同之时, 基音与陪音的比例配合对音色起到决定性作用, 若比例为整数倍数, 会发出乐音, 若为非整数倍数, 则会发出噪声。故而, 在进行听觉媒体的设计之时, 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音调、音强与音色进行良好利用。 (2) 对听觉感受也加以分析。同视觉神经细胞一样, 听觉神经细胞也有着各自的分工, 以往的研究工作指出, 听觉中枢神经细胞中有40%的神经细胞只对噪声进行反映, 它们没有反映音乐的功能, 而另外60%亦分工不同。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发生或消失的不同过程或瞬间, 且其变化时间较为自由, 既可以在音频降低时, 也可以在音频升高时。总之, 听声音并非简单的录音, 在对听觉媒体进行设计之时, 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听觉感受也进行把握, 并对乐音与噪音的特征予以反应。

2.3 教育基础

教育工作以人为服务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应对为人服务的宗旨予以充分体现, 将其出发点定位在对学习者与教育者的需求考虑上。

多媒体教学软件以计算机为基础,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媒体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具体地, 软件开发包括两个环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设计将活动分为课堂型、课外型与知识扩展型3种类型, 其软件设计工作应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 以3种教学模式为依据进行教学软件的编制, 其中, 前两种为课程软件, 后者为参考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需要软硬件环境的共同支撑, 遵循立项、写本、编辑、加工、整合、开发等流程与教育性、可调节性、因材施教、非结构化教材等原则, 借助某种算法语言与不同工具, 制成相应的课件, 向教学活动提供多媒体教学材料。

多媒体创作工具可以对文本、图像、视频以及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与统一管理, 其多媒体应用的生成可以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现有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主要有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描述式页控制型与时间流程型3种类型。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着比较多的类型, 例如教育型、演示型、百科全书型以及娱乐型等等, 且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因此在选择创作工具时, 应以具体的需要为依据进行不同类型的选取, 以保证高质量教育软件的创作。

基于教学训练, 尤以复杂技能与特殊专业训练为主的需要, 虚拟现实得以出现, 很多现代教育 (例如医学、建工、航空等) 若对虚拟现实技术予以采用, 都会极大地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基础。

3 结语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往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技术, 尚未投入较多的精力对学习者与教育者这一“人的因素”进行应有的研究。相对而言, 对多媒体教学各项基础 (计算机、心理、教育等) 的探索更应被视作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原因在于人类是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加工的。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心理机制与教育基础等的研究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更多地考虑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主体性。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技术手段。文章以对多媒体技术这一教育现代化必然选择的介绍为切入, 对该教学技术的计算机基础、心理基础以及教育基础进行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基础,心理基础,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凡.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3) :315.

[2]王玉英.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 (6) :95-97.

多媒体技术基础的学习心得 篇2

不知不觉,我学习这门课程了,虽然时间有点短,但这一个学期以后我却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全面的、系统的学会了许多软件基础知识,还让我学会了自己动手去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对于我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能让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更好的展现自己。下面来谈谈我一个学期来对这门课的一点点心得。首先谈谈学习网页制作的一点心得:

一、确定网站主题

网站主题就是你建立的网站所要包含的主要内容,一个网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二、搜集材料

要想让自己的网站有血有肉,能够吸引住用户,你就要尽量搜集材料,搜集得材料越多,以后制作网站就越容易。材料既可以从图书、报纸、光盘、多媒体上得来,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然后把搜集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为自己制作网页的素材。

三、规划网站

一个网站设计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计者的规划水平,规划网站就像设计师设计大楼一样,图纸设计好了,才能建成一座漂亮的房子。

四、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

网页制作涉及的工具比较多,首先就是网页制作工具了,在这里,我们一般都是用有“网络三剑客”之称的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来制作网页

五、制作网页

材料有了,工具也选好了,下面就需要按照规划一步步地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一定要按照先大后小、先简单后复杂来进行制作。

六、上传测试

网页制作完毕,最后要发布到Web服务器上,才能够让全世界的朋友观看,现在上传的工具有很多,有些网页制作工具本身就带有FTP功能,利用这些FTP工具,你可以很方便地把网站发布到自己申请的主页存放服务器上。

七、推广宣传

网页做好之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宣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它,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和知名度。

八、维护更新

网站要注意经常维护更新内容,保持内容的新鲜,不要一做好就放在那儿不变了,只有补充新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住浏览者。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教学法;基础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206—02

引言

2001年版《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规定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这一原则,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日语课程一直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进行摸索和探讨是日语教师永远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二者,笔者将对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其显著特点是通过集声、文、图、像等多种媒体处理为一体,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其人性化,更接近人们自然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所要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传统方法,构成一种多元阅读方式。

目前日语教学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是比较窄的,主要应用于视听类课程即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性教学和日本文化类课程即利用聲像资源等进行通识性知识教学。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声像资源来辅助授课的手段,也只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范畴中的冰山一角。作为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础日语教学,更是没有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以行为主义①为理论依据的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对照课本进行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例如:单词讲解、语法讲解、课文讲解、课后练习、背诵课文和扩展练习。这种僵化单一的授课形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改变以往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中“给予—接受”的关系,充分、有效地利用声、文、图、像来丰富日语基础知识教学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形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力和思考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将从词汇、语法、目标训练和学习反馈等教学环节入手,利用多媒体应用技术对基础日语教学活动进行革新探讨。

(一)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依照每单元单词表的顺序进行跟读、朗读、重点单词讲解、课后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形式会使学生对词汇记忆感到枯燥乏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记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记忆,利用网络图像资源将每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找出相应的简笔画、漫画或照片以ppt为载体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看图反复跟读并记忆。对词汇进行讲解时,配以本义及引申义结构框架或图像、相关文化背景图像等,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单词含义,加深记忆。而后进一步加深词汇理解和记忆时,可利用一些填字游戏进行辅助复习。因此,将词汇的讲解图像化,利用图像辅助词汇记忆,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

(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利用归纳法、总结法或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法将单元语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进行笔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法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单纯地注重句型的讲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图示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地将语法进行归纳、整理和讲解,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法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课堂上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对语法进行图示归纳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无法形象立体地展现语法内涵,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图示教学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展示所学内容。利用ppt采取树式图示、对比图示、表格图示和动态图示等多种图示教学法,既为学生提供图像记忆的方便,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利用图示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相关的看图说话和造句对所学语法进行复习和演练。此时,使用教材中的本文、会话文或练习中的经典句子,可以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句义找出相应的图片或动画,设计语法讲授相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目标训练

基础日语课程培养目标在于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所以,目标训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是通过解读课文、总结课文、听课文和会话、背诵课文、造句和写作文等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以此为基础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为动画或视频配音”的形式练习会话、背诵课文以及扩展练习;配以相应的背景文化资料讲解课文,包括视频、图像、文字、音像等,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又增加了听的训练;利用多媒体或导入互动式游戏(例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进行说的训练。此类配合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进行目标训练,会令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在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氛围中使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学习反馈

课外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中作业主要包括,会话背诵,课文背诵,写作文等。这种形式的作业缺乏对所学内容的灵活运用,会使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所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外作业形式,利用多媒体设计多元作业形式也是基础日语教学革新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动画和视频的配音练习,并整合成作品提交录音作业,积极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后,由学生制作ppt整理阶段性学习成果并发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表达能力;根据所学内容自组图片或动画进行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日本电影、电视剧、动漫及歌曲赏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性情;利用网络资源(新闻网站阅读、交友、微博等)让学生多接触日本社会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社交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中的问题点和解决策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要有“度”

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进行基础日语教学的确会令学生耳目一新。但无层次、无重点地罗列声文图像也会使学生眼花缭乱而生厌。因此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数字资源进行严格筛选、编辑、整理。“如何使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讲授的知识服务”是课件制作的关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辅助于基础日语教学的,基础日语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变得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必须明确二者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如果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的“教师说,学生听”最终演变成“教师演示,学生看”的话,教师失去了作用,学生不用思考,革新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与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利用语言和形体优势,形象生动地讲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学习多媒体技术

在4中,笔者根据基础日语教学的特点列举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求教师对相关媒体软件进行学习,例如,Office办公软件、AdobePhotoshop图画制作、CoolEditPro音频制作、AdobePremiere视频制作、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MacromediaFlash等。教师掌握以上软件技能既可应用于教学,还可教授学生,使其具备办公软件操作基本技能。

结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尝试,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旨在通过本文,为青年日语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共同努力,让日语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付虹蛟,郭冠清,王韩锁.燕赵教育在线:构建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桥梁[J].教育信息化,2003,(9).

[2]冷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对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2).

[3]刘丽华.语法教学中图示法的思考与设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

[4]肖金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1—1.

[5]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z1).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4

一、举例说明

1. 反馈[1]是一个非常不好理解的内容, 在讲解的时候如果应用Flash软件做成瞬时极性法和反馈组态判断法两类文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判断正负反馈的方法教学, 将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图1, 图2。

2. 在介绍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时, 其中的数学问题都能解决, 但是说半天学生就是不明白转子是如何切割磁力线的, 电流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就需要借助计算机了, 图3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描述, 图4中展现了3600时转子和电流的情况, 其余情况可由学生自己来判断,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形象的说明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如此, 通过一组动画设计, 把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以生动的情景展现出来, 使知识结构和智力因素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注意事项

但是应该避免使教师投入很大精力设计的一些图片或动画, 学生除了看热闹以外, 一点收获也没有, 这样一来计算机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此外, 动画设计除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外还应考虑它对学生学习有什么意义, 能起多大作用, 是否达到了使教学最优化的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在今天的教育中尤显重要, 如果我们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直接体验和感悟, 那么,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记公式, 机械模仿教师讲解的过程做作业外什么也不会。为尽量避免此类问题, 我们专门设计了一种习题模板, 先给出问题, 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给出结论。如图5, 图6所示。

三、总结

计算机交互教学的优点可能还不只这些, 但我们认为计算机交互教学的最佳作用点应该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 如何能最合适的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功能, 编制相应的课件再与教师本人的形体语言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多媒体技术 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教学成败将直接影响本专业其他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它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教材中不少插图较为复杂且涉及动态的分析过程,采用挂图、简易实物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明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理论,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比较困难,学生学习也缺乏兴趣,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 CAI,即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即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实现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之后,不但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轻松,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多媒体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CAI教学最终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目前而言,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选择和确定多媒体CAI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考虑哪里内容有必要采用多媒体CAI教学,哪些内容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并根据学校实际条件等因素进行正确的选择和确定。

比如说,我们在《平面连杆机构》这一章节的学习中,一般的铰链四杆机构根据两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形式。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加上挂图不直观、模型能动性不强,学生难以明白这三种机构形式的运动情况以及三种机构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缺陷。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这三种机构形式运动过程的动画演示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三种机构形式的工作过程。对于后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极限位置、死点、极位夹角等能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而言,我们认为以下内容比较适合多媒体CAI教学:(1)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中的虚约束、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反转法原理、常用机构的介绍。(2)机械零件及传动部分。齿轮传动中的啮合原理及啮合传动、蜗杆的特点和类型、轮系的介绍、带传动的传动原理、轴的类型及结构设计、軸承的类型及选用。通常课程并不能所有内容都适宜多媒体教学,一些理论推导,如机构的设计和零件的强度计算,还是应该以黑板板书为主。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前后联系不是很大,这样,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各章节或者某个具体问题的需要来引入一段录像或用一个课件甚至几个图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

(1)录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手段一般称之为电化教学,即用电视录像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安排了绪论中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录像中对历史的浓缩,对当前机械业的展示及对机械业未来的发展展望,让学生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个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

(2)图片模型辅助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是利用教学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教学设施简单,如挂图、幻灯机、视频平台等。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机构的组成、动作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简捷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安排,随时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的环节。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够生动,难以表达动态过程。

(3)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是我校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构成也并不复杂: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一台视频平台及扩音设备等,即构成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投影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方便地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一个问题或整个章节,可将电视、图片、幻灯教学集中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中心、课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中。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减少了教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增大后,课堂教学节奏加快,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进度,并且在快节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来不及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为《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轻松步入机械知识的殿堂。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课的CAI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2,(2).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6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有如下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课件, 能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 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教学中, 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如平面连杆机构,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用“铰链四杆机构”教具在课堂上边演示、边做图、边讲解, 虽然这种方法也能直观地表达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 但讲到其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及机构的演化时就力不从心了, 原因是从教师手里所演示的机构及黑板上的板书反映不出机构的运动特性、受力情况、机构的演化过程。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从课件上看到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的全过程、各构件的运动速度及位置, 而且当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时, 让连杆颜色改变, 使之与曲柄颜色相同而加深学生对机构极限和死点位置的印象;在播放不等长双曲柄机构时, 学生能清楚地看到从动曲柄的变速运动;导杆机构的课件则让学生大开眼界, 看到了相对运动着的各个杆件及不同导杆机构的运动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动感世界, 它把铰链四杆机构真实地再现出来, 其构件间的运动关系一目了然、直观、具体, 学生思维相应十分活跃,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机械基础内容多, 涉及面广, 相对抽象, 学生又缺乏空间想象力, 学生难理解。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 不仅能把高难度抽象的知识显示出来, 而且有强烈的感官刺激作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如在讲述差动螺旋传动时, 先通过多媒体三维动画的直观效果向学生演示, 讲解差动螺旋传动原理, 当演示回转螺杆时, 螺杆相对于机架、活动螺母相对于机架的运动一目了然,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时教师再分析活动螺母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降低了教学难度, 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 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 只能是不分优、差生按同一进度进行,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现在有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由于计算机能及时反馈信息, 做对了的同学受到表扬, 感受到学习的喜悦;没做对的同学在计算机帮助下掌握正确知识, 轻装前进, 没有负担。全体学生轻松、愉快地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 虽然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适时、适当、适量”原则, 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

第一, 机械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 遵循认知规律, 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 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 即使有再先进的教学条件, 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第二, 机械基础教学既有直观性, 又有抽象性, 不能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如果通篇使用, 搞花架子, 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 而是画蛇添足。

第三, 若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分析问题, 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和操纵者, 而忽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淡化直观教学,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可见, 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应找到传统和现代的最佳接合点, 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运用中要防止课堂信息量大、课堂教学节奏加快以后, 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不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适时、适当、适量”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才能使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总之,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无比的优越性, 但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 使其魔力般牵动着学生的“心”、“眼”、“口”、“手”, 使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其乐无穷, 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对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机械基础,多媒体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立主编.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孙大俊主编.机械基础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7

一、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体会到在《基础写作》的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或接受多媒体技术, 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 从学生角度来说,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多数情况是教师主动讲, 学生被动听, 由于教学内容较枯燥, 有些内容又较难理解, 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 教师往往加入一些或写作或文学方面的实例来讲, 教师在举例时, 只能将举例内容读出来, 而且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最多也只能读两遍。如老师在举例说明扩充材料在文章修改中的重要性时, 有一个典型的扩充材料的例子即是秦牧的《花城》, 原稿中“一盆花果, 群众大抵能够一致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而在定稿中经过修改扩充, 变成了“人们爱单托的水仙胜过双托的水仙, 爱复瓣的桃花胜过单瓣的桃花。为什么?因为单托水仙显得更加清雅, 复瓣红桃才显得更加艳丽。人们爱这种和谐的美!一盆花果, 群众大抵能够一致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读出来, 学生听得未必全面。若采用多媒体展示, 效果会大大不一样。教师在展示多媒体的同时读出来, 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可以用眼睛去看, 听觉和视觉同时使用, 就能增强学习和记忆效果。因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听觉获得的知识, 能记忆20%;从视觉获得的知识, 能记忆30%;如果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 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内容达到50%。因此, 通过多媒体技术, 学生就能较清晰的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 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了声音、图像等手段与师生产生交互作用, 从而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才容易出成果。

(二) 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是视听, 也可以是实践活动。其中视听要么是电视播放, 要么是录音机播放, 这些设备在播放时由于操作程序繁杂, 无疑会浪费课堂时间。利用多媒体PPT软件的链接技术, 可以瞬时将内容播放出来, 这就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也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师在讲解消息的写作时, 如能将现场直播的新闻视频链接到课件中, 学生在视听的同时, 能够迅速并牢固的掌握消息短平快的特点, 并且为学生练习消息的写作提供了范本, 这就为提高新闻文体的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 课堂容量增加, 满足学生更多信息需求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学科的信息也随之日新月异, 在如此海量信息面前,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将更多的信息呈现给学生。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缺点。教师将更多的信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较快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满足了学生对新信息的需求。同时, 也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 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选择。如在新闻文体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新闻事业的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如若学生对此较感兴趣, 就为其将来确定考研方向提供了选择。

二、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局限性。

当然,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也是一把双刃剑, 像《基础写作》这样的课程也不例外, 其有优点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传统教学模式中, 遇到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教师会将语速放慢并且多次重复, 以便学生记忆和书写。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将重点和难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一起制作成课件, 学生在看到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时, 通常情况下会将除实例以外的所有内容都记在笔记本上。由于多媒体展示较快, 往往上一屏的内容还没有记下来, 下一屏的内容已经滚动出来, 这样导致学生忙于记笔记而疏于听讲。教师对实例的讲解与分析, 学生可能会漏听, 或者印象不深, 从而影响到听课效果。

其次, 布鲁纳在1957年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发展和自主发现、创造精神, 符合时代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发现学习的时间。如教师在讲到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常犯的毛病, 其中之一就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时, 教师会将这八个字写在黑板上, 教师写字的时间, 学生自然会利用这个时间去思考, 学生会发现自己以前在写读后感时也会犯这样的毛病, 从而得出以后写作时应该注意避免产生这样的毛病。但多媒体会将内容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间, 缺少了发现和对比, 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影响。综上,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 解放了教师的同时, 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导致学生由发现学习又一次变为接受学习。

其三, 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 如果教师对相关软件的应用只是一知半解的话, 其在制作课件时, 不能综合应用多种技术, 只是板书的代替, 那么就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别无二致, 一样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未必能够得到提高。

三、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才能使《基础写作》的教学效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若不能跟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势必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也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若一味的追求量和新颖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 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 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以上, 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利与弊, 我们看到, 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 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以宽大的胸怀接受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邓杰:教育技术学—引导教学走向艺术化垅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任遂虎、崔宝国:写作训练教程「Z」.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6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8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求

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相比较,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辅助性、系统性、交互性、反馈性、交流性等特点,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自主性的学习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供学生课下和其他时间预习、复习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符合以下几点设计要求:

1)辅助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同时它还有大量的电学概念和公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训技能。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能像在实验室一样,去验证实验和设计实验,这也一直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但随着电子仿真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模拟电子的仿真软件。因此,在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刻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要在每个知识点上设计仿真实验,并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增进学生学习的效果。2)系统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要丰富,知识点要全面。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系统的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知识。但系统性和照本宣科是不同的,即不是把书本的所用内容都写在课件中,而要以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主要知识点为中心,围绕重点和难点,系统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3)交互性。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中,交互性很重要。因为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比较难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必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产生很多的疑问,虽然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向老师请教有关问题,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学生课下的学习时间是比较多的,所以在课余时间学生还是通过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有很强的交互性,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进度自行调控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来验证自主学习的效果。4)适应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难易程度应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要适应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5)参考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所以网络多媒体课件要内容丰富齐全,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6)反馈性、交流性。在学生课下对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时,必然要有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问,所以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设计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供学生交流,学生也可以把问题反馈给教师,供老师参考并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

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为了适应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设计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个性化的原则。每个老师应根据自己的授课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授课多媒体课件,并且要不断的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的状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课件内容。2)使用简单的原则。在设计、制作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操作步骤简单,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方便,在制作文件时不要做成ppt的格式,要做成可执行文件,这样学生可以下载到本地硬盘使用操作。3)生动形象的原则。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尽量体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综合整体地运用文字、声音、图形、仿真、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生动形象的同时,不要喧宾夺主,要知道这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4)模块化的原则。从总体制作方面讲,在设计制作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把它作为整体的系统工程来看待,但在具体操作设计时,则要分步骤、分模块的实施,也就是把模拟电子分解成二极管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整形滤波电路、电源电路进行设计、制作,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1)精心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目标,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把模拟电子技术分为二极管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整形滤波电路、电源电路等模块化的教学内容。2)周密组织开发、利用国际互联网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教学资源,选其精华用于我们的教学课件,则教学效果会有很大提高。3)测试维护、反馈完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完成以后,还应对其进行反复的测试维护和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完善,力争制作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使用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康.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3]戴心来, 陈齐荣.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及其设计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9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公安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优点

公安基础化学课程作为刑事技术的基础, 既是一门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的课程, 又是一门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课程,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牢固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 还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获得各个方面的刑事技术知识提供了可能, 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越性。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公安基础化学课程除了讲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外, 还要介绍与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爆炸物检验、交通事故物证检验等专业内容相关的知识。例如, 照相技术中的显影和定影原理;痕迹检验中指纹、脚印等痕迹物证的荧光显现原理等。这些知识的介绍都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演示给学生, 从而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信息,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得枯燥无味的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并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公安基础化学课程中, 经常遇到物质的空间结构问题, 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这成了困扰化学教师多年的老问题。物质组成的立体图形难以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 多媒体三维图像的引入, 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例如, 在讲解氨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时, 中心原子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是由1条S轨道和3条P轨道进行杂化, 形成4条等价SP3杂化轨道, 在空间的伸展方式为正四面体构型, 其中3条SP3杂化轨道与三个氢原子形成三条σ键, 而N原子上未参与成键的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一条SP3杂化轨道, 其电子云密度大于其他三条SP3杂化轨道, 产生排斥效应, 使得三条SP3杂化轨道键角缩小, 形成三角锥形构型。这些过程全部采用多媒体制成三维动画, 进行立体演示, 就非常的形象生动, 使得学生从三维立体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了氨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效果形象、生动、具体,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演示实验效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多媒体技术在进行演示实验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1) 模拟现有实验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 如验证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高锰酸钾在不同酸碱性介质条件下的氧化能力等。 (2) 演示危险性实验, 如硝酸铵类炸药、氯酸盐类炸药的爆炸性实验及残留离子检验等。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优点突出, 但我们在公安基础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媒体教学机械地代替了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 目的在于有效实施教学目标, 突破重点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但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机械地过度使用和依赖多媒体课件, 把“电子屏幕”当做“黑板”, 照本宣读。学生也如同自己看书自学一样, 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 突破重点和难点。学生面对屏幕时, 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和情感, 总是机械地听课, 容易产生疲劳感, 失去听课的兴趣,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极差。

2. 教学节奏快, 难于消化理解。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就是信息量大, 但同时也暴露出教学速度过快, 学生“吃不消”, 难于理解课堂内容的现象。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讲解化学公式的推导和计算题解析时, 速度过快,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 似懂非懂, 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 师生课堂交流少, 课堂气氛沉闷。

大部分多媒体教学都是教师在完成计算机操作过程与讲授教学内容, 学生只当观众, 而不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 为了掌握课堂内容, 学生只有死记硬背, 才能掌握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式, 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 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课堂气氛沉闷, 听课睡觉、溜号的学生就会很多, 教师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途径

1. 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以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例如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构型, 可采用三维动画方式展示中心C原子的SP3杂化方式, SP3杂化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式为正四面体构型, 四个氢原子S轨道与四个SP3杂化轨道进行“头碰头”重叠, 形成4个σ键, 形成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这一教学过程既形象又生动,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教学方法, 合理使用课件。

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实用的教学方式, 创造性地工作, 将启发式教学、课程讨论等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例如, 在讲解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时, 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一杯加了少量糖的水为什么在0℃时不结冰而纯水结冰?先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然后再讲其中的原因, 使学生经过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完全准确理解了稀溶液的依数性。再如, 在讲解完难溶电解质的分步沉淀后, 重点讨论难溶电解质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达到完全分离, 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得出明确的结论, 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难溶电解质的分离过程, 使同学们概念清晰, 再遇到有关难溶电解质分离的问题就会轻松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 使同学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灵活控制课堂节奏, 展现公式的分步推导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像部队的指挥官一样, 领导和指挥全体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并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只有灵活控制课堂节奏, 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合理使用课件内容,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认为, 使用多媒体讲解公式的推导和计算题解析不利于学生理解, 更愿意使用板书教学。其实这些教师在课件设计上过于呆板,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PPT软件的动画功能, 结合学生的思维节奏规律, 一步一步地演示过程。这样教师可以不受制于黑板篇幅, 增加推导过程的条理性和整体感。教师不应把多媒体课件当做“板书”, 而应使课件“活起来”, 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总之, 多媒体技术在公安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但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多媒体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公安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 它可以丰富课堂信息量, 化解化学教学中的难点,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 提出了一些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公安基础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继芬.公安专业院校提高化学基础课教学质量初探[J].大学化学, 2007, 22 (3) :19-21.

[2]王春秀刘, 福来.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因素与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4) :16-18.

[3]刘巧平, 王建望, 董军堂.浅析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和对策[J].价值工程, 2011, 30 (10) :269-270.

[4]傅绪成, 张强.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利弊及应对措施[J].皖西学院学报, 2009, 25 (5) :63-65.

[5]钟劲茅, 杨名宇.普通化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1, 3 (2) :68-69.

[6]翦立新, 尹新, 尹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普通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0) :233-234.

多媒体技术基础 篇10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多媒体;兴趣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和社会各个方面提供的各种性能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的技术装备的任务,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环节,作为工科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还是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只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都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机械类课程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机械制造基础是中高等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零件及设计等课程和机械类相关各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是工程材料部分,该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概念多且较抽象,难以理解,某些规律也难以用语言形容。对该部分的学习特别强调对问题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一些主要东西。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信息量也在逐渐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寻找好的途径较好的完成此类课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作为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并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从而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翻动”教科书,而用鼠标轻轻点击则可生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情节;如果对观看影视、动画时的某些剧情不满,甚至可以改变剧情,按学生的意思演出……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与无法实现的梦想。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拉近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促进了我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补充了我校实践教学设备暂时短缺的现状

如前所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强化手段或方法、使用性能及实际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规律,为工程结构、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加工和正确使用提供有关合理选材、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可获得相应的焊工、钳工及机械 加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无论从事机械设计 与制造,设备安装及维护、材料性能测试等工作 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观点解释生产实际中的现象。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过去难以说明的传动原理、机构组成、机械元件,通过局部放大、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方法,更加形象、清晰地表现出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其生动、丰富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效果非常吸引学生,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链传动时,首先收集链传动的应用场合以及自行车、挖掘机上的行走机构、输送机物品的输送机构,利用具体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再加上色彩、声音并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思考机器是怎样传递运动的、链传动有什么特点。另外,对于传动链中常用的滚子链的结构,教师可以将滚子链拆开,拍成图片做成课件,展示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形式、接头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链的结构。所以,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机械基础课中的许多重点、难点知识,如果只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强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蜗杆、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解释用左(右)手法则判定蜗杆的回转方向时,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蜗轮和蜗杆不同旋向及蜗杆、蜗轮间不同位置时的传动过程,配以动态演示展示给学生,则使蜗轮、蜗杆的回转方向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多次进行回放,再总结出用左右手法则来判定蜗轮蜗杆的回转方向,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总之,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时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很好地解决学生参与时间增加而总课时相对减少的矛盾,更有利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

上一篇:应力分布特征下一篇:评价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