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2024-05-26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精选10篇)

篇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应用。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则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付出努力,经过实践的验证,方能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结出硕果。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现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编辑 段丽君

篇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港口中学:李统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促使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机整合。在多媒体信息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应然而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巩固学习---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模式 多媒体 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为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而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设计者。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侧重知识与实践背景,现实应用的联系。新教材重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很多知识都采用“问题情境---建造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些有助于学生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的教学方法和弹性的内容设置,为课堂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优化知识的传递途径和知识的接受方式,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3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加上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的结论自然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掌握准确。有利于教学基础的巩固,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动态演示,有助认知

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把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上《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讲《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演示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及线的移动过程,使学生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在抽象与形象的转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亲身体验,加强理解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利用多每天信息技术手段,亲自操作探索,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教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任意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的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让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在一定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探究步骤,优化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索。这样既开阔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的精神,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三. 教学设计思想

在多媒体的环境下,数学课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随堂测试---课堂小结。

这样的一个框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勾股定理”为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已有的知识中尝试,后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再由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推导“勾股定理”?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进行研究。碰到困难或研究有结果后寻求教师的启示或印证答案。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师生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证明方法,再由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堂联系,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最后由学生自行小结,并与课件中的小结进行对比。

四. 预期目标

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多媒体由“教具”转变为“学具”,教学进程由“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研究建构知识的过程”;考试方式由学生的被考转变为主动的自我检测。

五.教学结构

(一).研究课题:勾股定理

(二).教学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演绎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问题(课本P64思考)

2.勾股定理的推导:由学生观察课本P65图18.1-2,得出结论。

3.勾股定理的应用。

4.典型题训练:给出勾股定理的相应例题,并用多媒体辅助,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进一步思考

1.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主动性、发散性,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2.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

3.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弗赖登塔尔(荷兰)著,陈昌平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篇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一、实践过程

我这次教学案例的题目是“认识圆”,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现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电子白板互动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呈现图片,发现圆1创设情景,在白板的单元格中播放圆的图片. 2利用学生课前布置在网络和生活中找圆的基础上说一说,并用图画笔功能描圆.

第二部分:通过画圆,感知圆1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圆. 2教师根据课堂生成拍照展示, 传到电脑上反馈. 3根据上一阶段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圆和其他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自主学习,认识圆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会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2反馈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拍视频展示,传到白板上反馈. 3生生互动,利用白板写字和画图功能反馈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第四部分:小组合作,研究圆1指导学生小组活动,探究圆的特征. 2在白板上用画线、直尺、拖移等功能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3总结归纳出圆的主要特征. 4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部分:总结新知,概括方法

二、实践的启迪和思考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圆”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凭借电子白板教学软件这一工具,自主探索,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 插入、测量工具功能、画线、屏幕遮盖、双页显示、魔术笔、画图笔、荧光笔、写字标注、淡入和单元格等功能. 整节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促进了课堂教学空间的延伸 ,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教师固守三尺讲坛一本书,教师讲学生听, 历来如此, 天天如此. 而在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课堂概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得课堂似乎变得无限丰富无限广大. 信息技术使得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在学习上建立起有机联系变成可能,我们的实践研究将这种“可能”变成了“可行”.

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和生活中找一找身边的圆. 学生在上课时需要对各渠道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如书本上获取的、上网获取的或采访得到的,等等. 在收集文字材料和数据图片的过程中积极培养了学生资料收集、筛选、归纳的能力,在调查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技术能力. 将课堂教学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2. 促进了学生 “学 ”的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学习. 以往的课堂,因为受所用媒体的限制,有些环节中的互动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现在有了电子白板的引进, 学生有很多操作活动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这节课中,教师运用白板丰富和生动的操作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使很多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第四部分“小组合作,研究圆”,在小组反馈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并在白板上通过用测量工具(圆规、直尺)、画线、拖拽、荧光笔等互动方式,把其验证圆的特征的过程直观清楚地展示出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 促进了教师 “课件 ”的转变 ,把教师的 “课件 ”变成学生的“学件”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一般只能应用做到放映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受到课件的牵制,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更好地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师的“课件”变成学生的“学件”. 它可以随意拖动、画线,具有即画、即写、即擦等多种教学功能,不仅让学生的目光始终集中在白板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变得易操作,可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第三部分“自主学习,认识圆”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现场拍照和拍视频,现场插入课件后给学生观看,利用了学生课堂生成性的资源,通过照片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画圆的方法, 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如何用圆规画圆,将研究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白板上,解决了传统圆规在黑板画圆以及实物投影仪无法清晰演示的问题. 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展示的图片和视频, 现场传入到课件中,让学生的课堂生成成为课堂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件”变成“学件”,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能保持着学习热情, 也使学生有着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的课堂, 学生对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知识的应用、综合以及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切切实实的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句话落实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学的最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以往的课堂,因为受所用媒体的限制,有些环节中的互动性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做个课件就上课,往往会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背景的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空间的延伸,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促进了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了教师“课件”的转变,把教师的“课件”变成学生的“学件”.

篇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現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

篇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使当下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强化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其中德放在第一位,教育首先要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说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很重要,所以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工作的保障。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一般形式单一,要么是板着面孔教训人,要么是开会作报告讲大道理,要么是课堂上说教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校教育也随之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也更加形式多样丰富,无论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教育内容,还是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信息技术课中的思想品德教学

有人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领导、政教部门或班主任的事,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无论哪门学科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思想品德相关的内容,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让学生具有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一单元时,有关教学内容本身就属于学校思想品德的范畴,在讲到“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及其防治”时,学生认识到病毒和黑客对计算机的危害,从而教育学生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在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网民”内容时,通过用图片视频动画的等的方式展示一些网络成瘾例子,以及QQ、微博欺骗信息的各种案例,帮助学生构建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识别网络陷阱,不沉迷于网络,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和注意网络安全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选题,进行思想政治渗透

在信息技术课中除了网络信息安全这方面内容直接属于信息道德教育外,信息技术其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任务选题或主题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渗透教学,教师选取一些有思想政治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想政治的渗透。

比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或者学习网页制作作品时,可以选取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主题,如“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风采”,“禁毒宣传周海报”“雷锋活动月宣传小报”等。这些人物、事件和事物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素材,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作品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政治渗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思想政治渗透

无论哪门学科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不能忽视。“德育为先”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适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高效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对思想品德教学渗透也更加有效。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科目,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思想品德教学范畴,其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用单一的说教形式,显得枯燥和乏味,教学效果很一般。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要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思想品德课中的很多案例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动画等展示分析,如毒品教育、法制教育等。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而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更有实效和魅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与手段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模式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和手段更有吸引力,思想政治内容可以用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和辅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例如,主题班会课,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尽量少用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索与展示生动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短片和丰富网络资源,这样的主题班会,使主题班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又如,在政教处处理学生违纪方面,传统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批评说教,责成学生写检讨书等,这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往往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深处反而会起逆反心理,效果不佳,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一模式,可以针对学生违纪的情况下载一些正面和反面的视频教材,让学生观看,因为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内容对信息的表现力强,使学生给以感染,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另外,对于一些知识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内容,如《防震防火安全》《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视频或电影结合讲座的形式,以达到更佳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思想品德教学的主阵地

信息化和网络德育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将学校德育管理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构建学校德育信息系统平台开展网络思想品德教学。如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学生的操行、奖惩情况、期末评语等电子信息。在校园网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及时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和校园思想政治新闻动态,如国旗下的讲话、军训、德育基地体验活动等。建立思想品德教学信息资源库,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网络实践场地,建立论坛、贴吧、QQ、微博等发布信息,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拓展交流途径,可以允许学生用昵称发表言论,学生更能够讲真话,通过留言、评论和跟贴等,教师更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跟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网络的心理辅导交流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师生能够单独交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网络使学生、教师、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的“校信通”给思想品德教学管理带来了方便,其中的各项功能都是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家校短信功能更加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快捷沟通,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黑板报已经不用,取代的是用电脑打印的精美的喷画宣传栏,标语、宣传语、通知通告、贵宾欢迎词、节日贺词等已经用亮丽的LED电子显示屏显示。高科技、信息化的宣传更加快捷更加丰富多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展览厅、体育馆、公共电视台在课余时间开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篇6: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已是摆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学理念需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小学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小学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 个目的去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确保教学评价的实施。

二、教学方法需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讲练结合”、“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揭示学习目的,以教与学结合、演示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以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协作加深理解取长补短,以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增加深度。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每节的教学内容都能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能当堂巩固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模式需优化

在网络现有的发展水平上,已经实现且可操作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会有如下几种:讲练式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协作教学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

讲练式教学模式:以内容讲授为中心,学生练习为辅,或边讲边练同步进行,是大多教师常用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演示完成后,布置学生练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揭示总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 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式特点:巩固技能—讲授新课—完成任务—再讲新课堂—再完成任务—掌握技能。

协作学习模式:主导思想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方式有三种:竞赛、协同和互教互学。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竞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方式不断进行针对特定任务的讨论。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的积极分子作为学习辅导员。在学生对照任务按照操作实习题学习时,让这些小组辅导员发挥作用,协作学习,帮助动作慢的,理解能力弱的同学,对有的羞于问老师学生来说,来自同学的帮助比老师的讲解要感到自然,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学习内容,都会有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可以通过与一起学习的同学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 学中得以延续。

模式特点:明确任务和学习目标—协作成员设计—进行作业—总结性评价。协作学习的策略有:学生小组分工、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共学式、小组调查等。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它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在完成双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不易理解或操作困难的问题,如:在Word制表中移动表格;在Excel中输入函数时格式; PowerPoint中超级连接选中文本框和选中文字的区别……等等,这些在教师看来不是问题,而由学生提出来往往具有代表性,将学生的这些反馈集中起来答疑解惑,巩固学习效果。

模式特点:呈现教材—自主探究—发现关系—内化。个别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进行的,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 ¾ 学生应答 ¾ 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个别化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借助网络在资源与交互上提供的支持,使学生获得及时、充分的个别辅导。基于网络的个别化辅导既具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更具有超越单机 辅导的长处。但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模式特点:课件准备—自主学习—计算机提问—学生应答—交互反馈。

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常常采用BBS、聊天室或E-mail进行有关特定问题的讨论和解答。结合“帮助”,分组讨论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取得基本成功后,提出新的问题,有无其它的方法?如:用Word2000编辑文档,提出除用菜单编辑外,怎样用工具按钮?怎样用快捷菜单?让学生用程序中的“帮助”探索操作的多样化,最后再集中讨论,取长补短。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训练了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模式特点:准备教材—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

这些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 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鉴于网络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作为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研究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对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熟悉过程,让学生的行动跟随课堂节奏。

二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网络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三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要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为教学工作服务。

篇7:我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就联系笔者平日在创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谈一点感受。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Internet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宝库,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要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上课,这就要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上课时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合作、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而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例如:在学习完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单元后,我设计了一节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主题课。这一主题课采用的就是网络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Internet,让学生自己上网了解生态破坏和环保的相关内容,充分挖掘了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协作性与探索性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训练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在学生Internet浏览收集信息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担当“领航员”的职责,不要使学生在“网上迷航”,偏离主题,让学生顺利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在这样的网络教学课上,传统教学中交往和交流形式比较简单、受时间限制交流不充分、主要的交流形式仅是教师讲、学生听等弊端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学生在网上阅读大量有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文字与图片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树立了环保意识。接着在网络教室中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合作探索环保问题,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评价,使学习者在沟通和合作中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形成了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调节下,制作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学得是那么生动,那么活泼!。

由此也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网络型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而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切记不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这一阵地

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所要讲解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以WEB页面的形式发布在WEB服务器上,供学生自学使用,教师可通过交流平台来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现在的网络教室一般都装上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如苏亚星、深蓝易思、大鹏网络教室等。借助这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老师提出的某个问题,学生可直接用文字或声音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形成一个讨论小组,相互探讨,学生还可以就个别问题单独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师机监视控制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这种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室里,教室可以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如让每个小组出一版电子报刊、制作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就要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2、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3、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完成的比较出色的作品在网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让学生在自己同学中比较,从同学中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促进,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合作性及情境创设的原则。

篇8: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学校网络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校园网环境和Internet环境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具有:工具性、实践性、交互性、多媒体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创造性等特点,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应该选择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明确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方案

一节课中最关键的是学习任务,因此,首先要提出学习任务,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学习任务要做到分层递进,让学生明确这些任务,指导学习研究策划完成的学习方案。比如在学习“网上信息的交流中的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设计的总任务是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和阅读电子邮件,之后有几个具体的任务:一是申请免费电子邮箱;二是发简单的电子邮件,要求分别发给老师和某个同学;三是收阅电子邮件;四是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五是邮箱的设置。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任务是逐层递进的,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堂完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是指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所需要的外部学习环境。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并提供相应的网上资源和支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者的思维,该学习环节中的学习情境必须具有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启迪性,使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在经历自主体验后,都能引发思考并最终提出问题。还是以收发电子邮件为例,在情境创设上提出问题: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信件分别是怎样传递的?传递信件的方法有哪些?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比较所得到方法的优劣,进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拓展学习资源,倡导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自身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学习,学生将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媒体技术去搜寻学习信息,并对搜寻到的学习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如何不受约束地对学习信息进行多视角的整合;如何对整合的探索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在线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软件功能的能力,或通过网络功能控制学生屏幕,进行双向交流和辅导。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视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补充深一层次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细化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所谓细化学习任务,并不是一节课中完成所有任务,而是将任务进行细化,分割成几个部分。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经过细化的任务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对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活动。也可以安排各个小组在网上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完成任务的可行方案,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协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以“收发电子邮件”为例。在前一环节中,给出的第一个任务,即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其实这个是最简单的任务。教材中给出了电请126邮箱的例子,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去申请126邮箱,而是让他们先找出常用的免费电子邮箱,并让他们选择其中一种去申请。然后下课堂进行指导,发现并收集学生在申请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有些已经有了电子邮箱的学生,则让他们跳过这个任务,直接进行后面的任务。对于有邮箱,还会收发和阅读的学生,就把他们分到不同的组别中,带动其他同学完成后续的任务。

五、迁移反馈,检测评价

学习的终结目标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能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信息技术课而言,经过以上环节之后,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不同信息形成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具体体现出来,汇报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经验和知识的规律性,把所学知识同已有知识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构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三个反馈回路,这样就能够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不偏离学习任务目标,最后要视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看他们分别达到哪一层次,也给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如上述“收发电子邮件”一课中,笔者分两条线进行评价:一条线是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按任务分四个层次:A.学会电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B.会用电子邮箱收发简单的电子邮件;C.能用电子邮箱发含有附件的电子邮件;D.能设置邮箱其他功能。另一条线是小组协作及知识的延展方面的评价,视每个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协作,在小组中起的作用进行评价,同时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进一步扩展知识,比如用软件来收发电子邮件等等。

篇9: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超越传统教学获得了技术支持,但创新教育理念、推进自主学习仍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40-03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推动了教育方式、教材内容到教育理念的一系列变革。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核心,并结合集成电路、光盘、网络、自动化技术等的综合技术。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致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及控制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新的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和深入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现了基于多媒体教室环境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环境的个别化自主交互学习、基于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基于校园网络的资源利用与问题探究学习、互联网的远程教学、虚拟社区环境的远程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要素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新颖,通过大屏幕投影,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形式呈现出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它使个别化教学、情境教学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成为可能,具有教学呈现、模拟演示、人机互动和集成性等特点,教师通过与学习者交互、创设情境、呈现过程、提供范例,使教学内容信息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多媒体具有自主学习及发现与探索学习等特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学习。

与传统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鼓励个性化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生自信,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自主学习及其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由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而来,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一种内在的、有计划的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是由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自我管理的学习策略(Zimmermen, 1989),具有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和非时空性等特点。

目前自主学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拥有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交互式教学及合作学习模式、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支架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自我调节策略开发模式和策略性内容学习指导模式等。作为一种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始终贯彻一条主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自主学习是适应学校教育变革的手段,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关注学生所具有的自我效能感、归因、目标设置、认知策略、意志水平和性别角色等诱发学习内在因素在自主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后者属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除家庭和社会文化外,则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

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从他控到自控、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从单维到多维、从有意识到自动化逐步培养和增强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以由复述、深加工、组织、作小结、概念规则、发现及界定等手段组成的认知学习策略,由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及自我评价等阶段构成的元认知,由时间管理、努力管理及学业求助等学习资源的利用策略作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庞维国,2003)。

三、自主学习取向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其管理

尽管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却令人担忧:完全自助,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时,过分依赖多媒体;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演示现象,学生缺乏过程探索等,由此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学习计划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缺少对自主学习的科学监控与自我评估。

因此,为推进教育改革由单纯接受型教育向创造学习型教育转化,必须重塑师生角色定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同时也要注重整合多媒体课程资源,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1)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和意义建构者、导师和顾问,同时做好任务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结果的评估者;另一方面要强化交互性,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意识、学习多样化和交往意识,增加反馈性,促进和加强学生名副其实的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注重情境和系统的立体输入,侧重情感和合作学习的培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学习,主体探索,交流协作,解难释疑。与此同时,其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特点,注重渗透方法,注意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并且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切实做到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及学科思维能力。

(2)对于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等观念上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的提升及养成,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力和自由,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课堂准则,完善个别化、讨论式、探究式及网络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对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实现因材施教,要研究如何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要以目标任务为中心,用联系未来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式教学设计模式,创建理想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既要组织好多媒体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善于辅导,有效咨询和启发,也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创造一切条件提供学习反馈。

(3)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注重课程适用性,使用多媒体课程资源应以适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选择适宜的媒体形式、恰当的组合方式、合理的使用时间与频次,达到最优化的媒体组合和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学科差别、课型差别及学生差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遵循主题突出、优化组合及模块化的原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学科内容性质、媒体的潜在功能、易操作性及取用方便性等因素优选媒体,并参照各媒体资源的长项与弱势,筛选并整合其功能优势,构建多元化、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正发挥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势(贾锋、于龙,2007)。

(4)要注重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稳定系统。网络学习系统的稳定可以保证他们系统学习多媒体网络交互中的开放性和仿真性功能,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全新环境。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在线学习材料和文本及视频等辅导资料,登录自我测评及电子答疑系统等辅助学习工具,进入专题学习网站和讨论区,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演示的舞台与空间,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四、结束语

随着基于网络远程交互方式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教学交互的在线教育,多媒体教学与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及智能CAI技术的结合,虚拟学校多媒体网络交互中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建立起知识的网状结构,自主学习教学获得了更为开阔而深邃的发展天地。

即便是信息时代的教育方式,亦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是火种,而不是花瓶里的摆设。”而对于教师来说,务必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这要求教师付出更多努力掌握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还要学习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知识,使现代化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并非一蹴而就,其不足之处仍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而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处理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应是未来教学探求有效模式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eoge Beekman.计算机通论——探索明天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姜永玲,刘兰芳.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4]贾锋,于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篇10: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自主学习是现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中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育的各个研究领域都把自主学习当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能力,也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一位中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很好地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之余,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思想精髓,接受这一思想的洗礼,有效地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也就能在学习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习的“苦差事”变成“乐差事”。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也能从中获取良多的助益。通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我不断地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中,力求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下面结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介绍一下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确定学习目标

标准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是由学生来制定的,但现在的教学模式以及由于高考指挥棒而衍生出来的各方面都决定着学生不太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故大多数情况下,学习目标是由老师来确定的,当然也可以说是课标或者考试说明来确定的。

确定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按照课程标准把内容罗列出来,这样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不大,对于刚开始实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预习案”来帮助他们。预习案应包括几个内容:1.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标准。2.学习的方法和步骤的提示。3.自学后的测试。编写时应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按照逻辑顺序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班级中建立班级QQ群,日常教学中将预习案编写后发到群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查看相关的预习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因为忘记携带纸质材料而无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生自学

做好第一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预习案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模式学习的,时间长一些,后期的时间短一些。内容复杂的课外时间和课内时间结合,内容简单的可以直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2.自学的模式。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模式。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带着学生一起看书,告诉他们阅读时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的重点是什么,把课本的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用固定的符号标示出来,便于带着问题提老师讲解,也有利于以后复习时参考。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了。

3.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以往的学习过程指导只能是通过自习提纲,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发挥网络的便捷,因而我们可以通过QQ群来进行指导,与学生通过文字和视频对话来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文件共享的方式把课件和视频文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下载,辅助他们的学习。

4.保证质量。必须要求他们通过自学把自己能掌握的先行掌握,可以通过不定时的网络抽查来要求学生完成。

三、教师重点讲解

通过自学,有些问题学生仍会无法理解和掌握,或者自学的深度不够,这些就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这时候的讲解就是高水平的讲解了,不能面面俱到,也就是我们说的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总之,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目标为基准。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自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利用PPT课件、几何画板、FLASH动画来进行教学辅助,不用担心课件带来的课堂容量过大的副作用。例如,不少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有难度,主要缘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不同几何体的各个视图,就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练习巩固

前面几个环节如果能很好地完成,大多数学生应该都能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但是到这一个阶段,学生还不可能彻底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很多学生看起来掌握了,实际上只是学会了模仿。很多学生课后反映说课堂听懂了,例题看懂了,练习还是不会做,实际就是这种情况。因而我们应该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试题时要注意设计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概括和知识迁移,注意习题设计的先易后难原则。练习过程中还应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关注,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网络来完成。

五、课堂小结

知识系统化是学生提高自身学科修养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知识系统化,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科内容,才能很好地记忆和应用。刚开始学生不容易学会这些,可以让学生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1.要包含本节所学的所有内容。2.要体现逻辑联系和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3.要突出重点。4.要简洁、简练。可以用表格或概念图之类的进行。

上一篇:音乐版权问题下一篇:高三如何充分利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