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23

信息技术环境语文教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延伸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那么,语文教学就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要运用各种方式去延伸。所以,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方案商议完成后,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寻找有效途径和策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历史文化和课后拓展中延伸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拼音、品词、组句、读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学语文就脱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课,借助课件和视频资料,学生在追寻红军长征路线的同时,被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嚼树皮的大无畏精神感染,课后踊跃在网络上收集素材,饱含深情追忆真情故事;同时,由对红军的敬意而引发对中国革命史的兴趣,大家纷纷查找资料,并在班级微信群中交流,了解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这也为教学《灯光》《金色的鱼钩》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诗歌是祖国文化的精髓,部编版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编排力度,小学生记忆力强,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了词之后,有学生质疑:词是否和诗一样也有不同的格式?带着疑问,我让学生对比《清平乐·村居》和《忆江南》,体会到词的不同风格。在一次春游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心声,激情洋溢的小诗《我找到了最美的春天》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还有的学生让自己化身快活的小鸟,分别和大地、高山、流水对话,大家都为自己能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的好工具而兴奋不已。当我们在班级群中分享精彩诗作时,家长们反应热烈并及时鼓励孩子。当我们精心制作的美篇,在全校和辖区内频频被转发时,大家都为小诗人们的文采点赞。

二、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积累与运用中延伸

语文阅读教材第十册最后一单元整组内容安排了趣味对联,通过读和背,学生感受到对联对得有趣、巧妙。课后我让学生收集对联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到图书馆查阅摘抄的,有在网络上搜集整理的,有主动请教别人的,有到开业商店去记录的……当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相互交流后,我又提出:难道要让这些对联永远“躺”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吗?有同学灵机一动说:“爷爷过生日我就送他一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要送对联给老师以表心意的,有用对联感谢父母的,有以对联祝愿朋友的,还有自己试着对下联的。在春节期间,微信祝福、短信拜年,逐步成为大家追求的时尚,孩子们纷纷自拟内容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真诚祝愿,还有的挥毫泼墨自己书写自编的对联。学习收获的成就感、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与用的快乐。

三、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延伸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我组织学生进行“选编自己的作文选”“办小报”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写出好习作的同时,自己制订计划,制作插图、封面、封底、写序、汇编、装订成册;“办小报”需要团队合作,大家都切切实实地当了一回“小编辑”,其电脑编辑、绘画、剪裁、装订、独立思考问题和分工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在“人与环境”问题调查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借助网络信息收集素材的能力,还反馈了很多事实充分的调查报告,并且出现了一批积极踊跃的“环境保护宣传员”。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调查报告、PPT、小视频、抖音宣传等更多喜闻乐见的新颖形式,使大家从语文的小天地走向了生活的大课堂。

四、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课后作业中延伸

“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形象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境界。目标明确的作业也是对知识的运用,还能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文时,我们先借助网络平台,大量搜集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资料——节日来历、节日习俗、相关诗文作品、文化名人等,让学生自主多途径收集资料的同时,对祖國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后让学生留意在端午佳节这一天当中的实践活动,和老师、同学或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仿写课文一小段(体验性作业);如讲解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攀援类葡萄科植物的资料(视频介绍、图片、文章等),课后实地观察做好日记——可以在PPT中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呈现(观察性作业);教学《蝙蝠与雷达》时,让大家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更多仿生学的内容,感受科技进步与生物系统之间的密切关联(操作性作业)。

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广义的,只有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与时俱进,与社会常识相结合,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杨志炫.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J]. 好家长, 2018(73).

[2]林清梅.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J]. 新课程(上), 2018(7).

作者:师小云

信息技术环境语文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越来越多的作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学,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信息技术给教学带了很多方便之处,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现代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优势,面对教育的整合,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让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教育者通过教学设计,将人文性进行回归,通过思想教学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回归进行探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其思想进行挖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人文性

一、引言

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其科技和知识的兴起,教育必须跟上其信息科技的步伐,将满足社会的需要。语文作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具有一定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先进的思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共享形态进行,这样可以让教育更加广泛,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在素质教育发展的现在,需要整个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信息化学习,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将语文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需要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这是理论联合实际的一种方式,在教案中可以体现。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是对语文学习的环节进行设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随着教育的发展,将语文教学设计中融入信息技术,将网络信息技术化优化语文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将语文教学目标进行规划,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会解决一些语文教学设计环节的问题。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追求高技术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这对教学是一股推动性的力量,在学校现代化的建设中,许多教师在没有专业的培训下使用信息化技术,将语文课的主要设计精力放在了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在网络技术上追求发展,追求形式主义。比如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的时候,放了一首《刘三姐》,虽然在创作上都是出自桂林,但是《桂林山水》讲的是桂林的风貌,而《刘三姐》虽然出自桂林,但是在形式和语言风格以及语境上与所讲的课时不相符合。从内容上来看相差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選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的信息技术,享受视听的感觉,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多考虑语文教学设计的实用性。

3.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由于语文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信息化教学的使用,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性。在语文教师设计的课程《画杨桃》中,学生们一直在看着老师手里的杨桃,也品尝着,而且还听着音乐。这种课堂上教师只是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朗读和课文理解并没有加深学习,这在一程度上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反而让教学设计变得技术含量高,但是真实教学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4.教学过程过于细致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的优化和处理,成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等等。这种信息化的技术有利于实现科学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教育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多的依赖信息技术,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处理的过于细致,用多媒体的思路钳制了教师的思想,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学的展开。还有一部分教师因为会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课堂上的图片和问题设置,全部由多媒体教学完成,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造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缺失。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文性缺失的现状

1.教学设计与新技术的关系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是需要教师根据教案经验精心设计的,在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设计,主要是将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联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很好的培养,同时需要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和依托。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求教师精心安排,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进行理论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让教学设计更加有利与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把握,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对语文教学特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信息技术对教育环境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发展的,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将大数据进行整合,为通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解决了教育上的一些问题,成为教学使用工具,教育信息化改变着周围的很多事物,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现在的科学化的教育,都是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化的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因此作用于教育行业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设计上,信息技术将图片和信息进行教学,让课堂更加生动。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下,对语文教学并没有良好的把控能力,以至于上课就是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叠加,这是追求效率,忽视了教学的质量。

3.在信息技术实践过程中不注重理论教学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作用语文教学设计本身有辅助的功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不能一味的进行信息技术化的学习,尤其是很多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技术为核心,讲课成为一种形式,不论是语文的课外安排还是学习活动都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完全缺失了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语文课的学习。

四、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人文性回归

1.教学目标回归人文价值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关注学生的思想花差异,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多种信息的反馈都可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教学内容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设计需要将丰富的内涵传递给学生,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融入。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教学下,很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但这是停留在看的基础上,并没有将生活进行融入,教师应该将学生生活的世界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通过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梳理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通过感受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

五、结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体现人文性的回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语文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人文性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茜.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73-77.

[2]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06:90-93+109.

[3]张铭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综论[J].课程教学研究,2012,10:39-44.

作者:甘冰如

信息技术环境语文教学论文 篇3: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引发了教学方法的变革,也让师生角色重新定位。那么,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角色重新的定位,势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 语文 ; 资源 ; 自主学习 ; 角色转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学习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学校的教育展现了全新的风貌。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全面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确实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集体化、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富于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传统教学是说教式的、分学科的定时教学,信息时代应是交互式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面对这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信息技术环境下部分语文教学内容是以信息化处理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整理和筛选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讨论组的形式,有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互联网这个大舞台,他们尽情的展现着自己。

2.信息技术特性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

由于知识、信息和文化都可以在网上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去分享,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也将使得学生的智慧得到大幅度开发,因此,信息技术特性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关于这一点,何克抗教授曾有过精彩论述:“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的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信息环境实现了师生角色新的定位。

1.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着语文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教育观念、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能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素养会产生不同的定位方式,从技术角度看是信息处理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信息问题解读能力,从文化视野看是信息文化的多重构建能力。教师具有越高的信息素养越有助于将传统的与现代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是教育系统中有平等地位的信息要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吸取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同时,教育、教学信息的順利流通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在做中学,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为了使教学系统更加协调运行,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学习。

其次,教师对信息要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能确认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有效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习方式是否变化,是否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整合后的课程,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具体效果。

学生应该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如果学生连最简单的操作都不会,势必导致教师在授课时收到制约。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制约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要求在一节课时间内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Word写一篇文章,但学生的汉字输入速度较慢,因而学生也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得提高课堂效率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如果学生的信息知识欠缺,那么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传播的能力自然较低,那么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信息加工和再创造的要求也很可能无法实现。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的展开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学生是否乐于接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否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是否乐于与他人讨论并在讨论中促进知识的建构都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的巨大的冲击,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更不容我们忽略。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做到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马秀新

上一篇: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研究论文下一篇: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