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探讨

2022-09-10

尊重教学规律, 在整合中求创新发展和创新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两大要素, 无论是综合的课程还是课程的整合都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和全功能的工具, 而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先后出现过tutor (指导教师, 即起个别指导作用, 以cai系统为主要模式) 、tutee (被指导者, 即由人教会计算机做各种事情,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的教学模式) 和tools (工具, 即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任务, 以应用工具为主的教学模式) , 随着公众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 信息技术的工具 (Tools) 功能日显突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已为全世界各界所认同并接受。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民族信息产业的崛起, 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这些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及教材的出台窥见一斑:自1992年起, 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 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1996年至200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年至2000年》、1996年末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199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修订稿) , 为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 考虑到我国中小学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版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2000年1 1月1 4日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

综观《信息技术》教学二十年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之路:首先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促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 迫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决策部门行政干预, 进行相应改革, 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推进。在推进过程中, 首先从硬件建设到师资队伍培养, 而后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做到了先立再破, 体现了课程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信息技术自身的技术工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得以日益广泛和深入。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种崭新的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1 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它们容易接受具体的、直观的、真实的东西, 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 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 也是处处存在着美, 在学习过程中, 这种由美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丰富学生的想像, 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教学《美化你的桌面》一课时, 我以一幅漂亮的风景桌面导入, 学生由衷的发出“哇, 好漂亮!”的赞叹声。然后我把一些精美的照片展示给学生, 同时配上优美的旋律, 让学生在从中欣赏美、感受美。美丽的照片加上优美的旋律, 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的享受中, 陶冶性情, 解放心灵, 感受美好。

2.2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 从而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自学能掌握知识, 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 还必须亲身实践, 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 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所以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 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 努力让学生多动手, 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 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课余开放电脑房, 学生可按班级轮流上机实践, 内容不限, 完全自由。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 多动手, 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 如鼠标运用, 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

3 学科整合——让信息技术融入生活

(1) 看。通过“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看画面:由于小学生大多数是初识电脑, 对电脑知识了解不多, 因而要让他们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画面, 精彩的动画, 激发学他们学习计算机兴趣;看实物、图片等, 有利于形象记忆;看课本: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培养他们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看网络:通过网络学习, 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一些有用的信息, 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2) 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玩的, 关键是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特点加以正确引导, 如果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 那他们的智力会在玩中得到开发, 在娱乐中学得知识,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寓教于乐。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信息技术似乎一直给人“硬邦邦”的映象, 由于传统教学的技术化的倾向, 使人们忽视了它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 忽视了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 而在现代社会, 信息技术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 它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怎样培养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使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成为最关键的部分。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我们可以亲近更多的情景、接受更多的信息、体验更全面的信息文化、开展更丰富的实践。因此, 把握课改精神, 落实新课程理念, 围绕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是提高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 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发展与创新,自主合作,氛围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3]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试行) .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5] 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上一篇:解析变频技术在双速电梯改造中的应用下一篇:水利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缺陷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