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症状性癫痫

2024-05-31

成人症状性癫痫(精选六篇)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非癫痫患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成人癫痫纳入标准:(1)经神经内科专业医师诊断的成人癫痫患者,诊断依据为癫痫发作和/或脑电图发现各种痫样放电;(2)年龄大于18岁;(3)病程至少6个月;(4)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能熟练阅读并理解调查所用的各种量表的内容。排除标准:(1)有严重进行性的脑内器质性疾患,如病毒性脑炎、肿瘤等的癫痫患者;(2)除患有癫痫外尚患有其他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的慢性疾病;(3)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明显的精神异常,无法正确理解并独立完成量表的相关检查信息内容;(4)拒绝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起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等。

1.2.2 研究工具

所有调查者经过统一培训,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采用的问卷有如下,(1)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QOLIE-31中文版):表中共设定31个问题,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共8个方面进行评估。各个问题得分的总和除以问题数所得出每个方面的最初得分。各个方面计分后再乘以表中规定的相应权重,然后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ng Scale,SDS):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20个项目反映抑郁状态4组特异症状: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项目);躯体性障碍(8个项目);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项目);抑郁的心理障碍(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按1、2、3、4四级评分,<50分为无抑郁;≥50分且<60分为轻度抑郁;≥60分且<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3)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共含有6个项目:成绩经验、替代经验、想象经验、口头说服、生理唤起、情绪状态。反映慢性患者在多个方面的自我效能,每个项目采用1~10级评分,分值越高代表越有信心,6个项目的平均分反映受试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或表示,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同的随机设计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完全随机设计的多组样本采用Welch-way ANONA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调查112例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两组研究对象在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受教育年数、身高、体重、BMI指数、生化指标及其他慢性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人症状性癫痫组患者的年收入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及自评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本研究发现,成人症状性癫痫组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所包括的8个方面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处于中下等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组的对发作的担忧得分最低,其次为综合生活质量得分,总体健康得分最高。在自评抑郁量表评分中,成人症状性癫痫组患者总体评分属中度抑郁,健康对照组总体评分为无抑郁,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曲线拟合分析

引入自我效能与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8个方面的(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进行曲线估计Estimation模块分析,发现自我效能与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药物影响及总体健康存在相关性,最终在生活质量总分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2.4 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分析

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分析,自我效能分数分布为1~10分,将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分为3个层次,1~3分为低级水平,4~7分为中级水平,8~10分为高级水平,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组均数为(6.70±1.27)分。低级水平占6.25%(7/112),中级水平占75.89%(85/112),高级水平占17.86%(20/112),93.75%的患者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6.25%患者处于低级水平。

3 讨论

成人症状性癫痫是癫痫患者中的主要群体,国内外多个癫痫病因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段中均以症状性癫痫为首位。通常在临床反复出现的癫痫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教育、就业、婚姻生育等,即使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就业以及工作中长期所遭受的挫折感也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癫痫患者产生躯体、认知、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患者自我评价降低,从而降低了自我价值定位,进而影响自身潜能的发挥,可加重癫痫的发作程度,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4,5]。

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认为公认效度及信度均较高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QOLIE-31中文版)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健康对照者明显下降,8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得分最低的是对发作的担忧,国内外研究表明,癫痫发作的难以控制及不可预测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发作频率越高,患者对发作的担心的也就越可明显,不可预测的发作给予患者及患者家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6]。此外,担心发作被他人发现而受到歧视,可进一步加剧患者心理压力,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脱离社会,这是医务工作者应该关注的疾病带来的社会问题。对综合生活质量的评分仅次于对发作的担忧,癫痫作为一种慢性病,如控制不良,可使大脑功能不可逆受损,同时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亦可能对脑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造成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也较差,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7]。因此,尽管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是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源,但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知识教育,使患者对癫痫有全面的认识,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8]。

笔者还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进行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与以往文献[9,10]的报道一致,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量表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对照者,总体处于中度抑郁状态,反复的癫痫发作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社会压力,可导致抑郁状态的发生,而抑郁同样可加重癫痫发作,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应当重视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的抑郁状况,在早期病程早期就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及治疗率。

本研究显示,17.86%的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处于高等水平,75.89%处于中等水平,6.25%处于低等水平,提示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总体欠佳,以往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水平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缺陷和潜在困难上,导致紧张、自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产生无助和无所适从感,从而影响他们采取行动以及新行为的形成和习惯行为的表现,导致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抑郁、压力感增大、沮丧感等,低水平的自我效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本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中的5个方面(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药物影响、总体健康)存在明显相关性,最终在生活质量总分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自我效能的提高可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是自我效能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对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和鼓励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对其治疗及康复提供有力的社会和家庭支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13]。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2

【关键词】癫痫;麻痹性痴呆;神经性梅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31-02

神经性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膜、血管或脑脊髓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晚期(III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1]。麻痹性痴呆是螺旋体直接侵犯大脑引起脑膜脑炎 ,潜伏期长达10-20年 ,逐渐出现记忆下降,智能减退 ,精神行为异常神经性梅毒。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在国内报道较少。我科于2015年8月7日收治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患者予9月5日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5岁,因“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0小时 ”入院。我院急诊头颅磁共振显示:双侧额叶、右侧顶枕叶,右侧颞叶部分脑回皮层信号异常,提示感染性病变。完善各项检查提示TPPA阳性↑,RPR:阳性 ↑,梅毒滴度1:4,脑脊液化验梅毒阳性。患者近1年余来家属反映有性格改变,脾气急躁易怒,有“头晕恶心、乏力”等不适,未予重视。家属否认其他特殊嗜好,否认不洁性交史。入院后患者昏迷,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留置胃管及导尿管,力月西、德巴金、苯巴比妥及奥卡西平联合控制癫痫症状,甘露醇脱水控制颅高压。期间患者意识逐渐转清,但理解力及记忆力较前下降,时有幻觉,伴发躁狂。青霉素静滴抗梅毒治疗,并予以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改善患者精神癥状。患者未再发癫痫,精神症状得到控制,配合治疗后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癫痫的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严重而紧急的情况,对患者生命影响非常大,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发作。患者入院后即持续吸氧,心电监护,床边备吸引器,留置胃管及导尿管。应用甘露醇降颅压,苯巴比妥及奥卡西平联合抗癫痫治疗。患者入院第3天出现连续性口角抽搐伴全身肌张力增高,立即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汇报主管医生。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患者上下臼齿间防止咬伤舌,并予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遵医嘱予加用力月西50mg+生理盐水40ml持续3-10ml/h微泵静推,德巴金400mg+生理盐水46ml持续5ml/h微泵静推,据患者癫痫情况调整速度。用药过程中我们严密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患者之后口角抽搐情况较前减少,后期持续使用奥卡西平及苯巴比妥针,未有抽搐发生。

2.2药物护理

2.2.1 患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意识逐渐好转,入院第17天意识转清。患者学历为高中,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7分,提示智能精神有异常。患者有精神症状伴有烦躁。医生采取奥卡西平联合奥氮平治疗。有研究显示[3],将奥卡西平联合奥氮平治疗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既能增加疗效又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患者用药后情绪基本控制,偶尔有躁狂发作,加用富马酸喹硫平控制,效果较好。我们确保发药到口,着重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锥体外系反应及皮肤情况,如出现疲劳、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汇报医生,并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患者用药后期出现生殖器周围皮疹伴发痒,予康纳乐软膏外用TID,皮疹逐渐好转。患者血化验未见明显肝功能损害及电解质异常。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药物宣教,不宜随便停药,换药,确需换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2.2 青霉素为治疗梅毒首选药物,患者予青霉素400mg+生理盐水100mlQ4H静滴,其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由于青霉素使体内梅毒螺旋体迅速死亡溶解,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可引起急性变态反应,初次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吉海反应。我们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寒战、高热、多汗、皮肤潮红,询问其有无头痛、肌肉骨骼疼痛、恶心、心悸等症状,患者未发生吉海反应。

2.3心里护理

患者清醒后在理解记忆力上有减退,智力下降且伴有精神症状。患者原先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较好。在疾病未诊断前,家属非常关心患者,担忧病情。但等疾病诊断明确后,加上患者发精神症状时说出既往冶游史,家属尤其妻子相当生气。这时我们不歧视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困难,经常与患者沟通 ,帮助病人建立稳定的情绪,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与家属诚心沟通 ,讲解梅毒相关知识,取得家属配合, 动员家属朋友给予患者关怀、支持,协同我们一起看护照顾患者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4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 梅毒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以后,头三个月应每月复查一次RPR滴度,以后可改为每三个月复查一次RPR,第二年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RPR,以观察比较当次与前几次的RPR滴度变化,及时复查患者脑脊液情况。治疗期间应与患者分床、分居、分用生活用品,禁止性生活。

2.5健康宣教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而在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为下降。主要有三种传染方法:(1)梅毒主要传播方法是性接触,占95%以上;胎盘传播;其他多数为医源性感染,如输血。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对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与治疗,防止传染给胎儿。如需献血输血,应在正规单位。每年定期体检,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愈。

3 小结

近年来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有再度流行的趋势,麻痹性痴呆作为神经梅毒的一种晚期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作为医务人员,提高对梅毒等性病的识别防治,及时治疗神经性梅毒。我们护士需应注意观察患者症状,与家属增加沟通,一起更好的照顾患者。在基础上做好患者的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心里护理,同时做好自身的消毒隔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家属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之间感染。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247

[2]韩国柱,邵长庚 .我国梅毒流行和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38(5):322-324.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试验组, 再选取30例同样患有难治性癫痫病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3~48岁, 平均年龄 (41±2.2) 岁, 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5~48岁, 平均年龄 (40±1.9) 岁。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病程在3年以上, 经过正规的内科系统治疗时间>2年, 脑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检验中至少有两项诊断结果一致;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以及智力低下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验及影像学检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其抗癫痫的药物为卡马西平, 开始服用的剂量为每次0.1 g, 每日2~3次, 用药第2天后每日需增加0.1 g, 一直到用药出现疗效为止。维持的用药量可根据需要调整到最低的有效剂量, 分次进行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每日的最高剂量需控制在1.2 g以上。试验组患者在进行上述的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采用手术的方法配合治疗, 手术方法为:医务人员在手术之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准确定位患者的癫痫病灶, 根据病灶进行相应的开颅手术措施, 在手术之后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用药方法同上。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癫痫症状全部缓解;有效:癫痫症状部分缓解;无效:癫痫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 (6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 (26.67%)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9.99%)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56.67%) ,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近几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出现, 这对于难治性癫痫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临床上, 难治性癫痫病的病因多种多样, 给治疗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 需要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我国, 对于难治性癫痫病的治疗, 一般医院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趋势下, 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相继出现, 因而为了能够较好的治疗的难治性癫痫病, 需要对具体的患者进行具体的分析, 因此, 综合的科学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显著[3]。难治性癫痫患者在临床上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检验以及脑电图检验结果, 并且难治性癫痫病在治疗时, 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开颅治疗, 再配合抗癫痫药物对其进行常规治疗, 以控制疾病手术后的复发情况, 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相关的保证,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 应用抗癫痫药物配合手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 (89.99%) 明显高于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 (56.67%)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应用抗癫痫药物配合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对成人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症状及诊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难治性癫痫病患者, 将其作为试验组, 再选取30例同样患有难治性癫性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术配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9.99%)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56.67%)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抗癫痫药物配合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病,诊疗分析

参考文献

[1]孟庆纯.临床应用西比灵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病[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2) :166.

[2]李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癫痫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1) :277-278.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356例, 其中, 脑血管病后合并症状性癫痫发作患者56例, 男32例, 女24例;年龄39~81岁。其中脑梗死40例 (包括脑血栓27例, 脑栓塞13例) , 脑出血11例, 蛛网膜下腔出皿 (SAH) 5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卒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 癫痫分类参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抗癫痫联盟 (ZLAE) 1981年癫痫发作分类和1989年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全部病例经影像学头颅CT或MRI证实, 部分患者作过造影或介入治疗。

1.3 治疗方法

①迅速控制癫痫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 mg静脉注射。癫痫发作控制后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g, 1次/8 h, 维持48 h。癫痫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者给予60~100 mg地西泮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 维持12 h, 再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 g, 1次/8 h, 维持48 h后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口服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或托吡酯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降颅压, 控制血压、血糖, 改善脑血循环和供氧, 维持水电平衡和营养, 防治并发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月后显效:癫痫症状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有效:癫痫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75%;无效:癫痫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

2 结果

其中2O例完成目标疗程并顺利减药停药, 至今无复发仍然在治疗中30例, 其中18例无发作, 6例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4例发作次数减少, 2例发作无明显减少;另外6例, 其中2例未能完成目标疗程但随诊无发作, 4例出现皮疹换用妥泰或丙戊酸钠治疗。56例中5例出现白细胞减少, 经过升高白细胞治疗和复查恢复正常并继续治疗。l例患者过量误服出现眩晕、共济失调, 经补液利尿治疗缓解。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危害很大。不同脑血管病类型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分别为:脑出血10.6%、脑梗死8.6%、SAH 8.5%。各类型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 SAH和脑栓塞, 分别为14.15%和10.19%[5]。卒中继发癫痫的类型, 可以各种形式发生, 也可多种形式并存。多呈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 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 也可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有时无明显部分性发作而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其发病机制复杂, 早发性癫痫 (发病2 w内的) 是脑组织形态或结构异常, 形成癫痫病理灶, 直接或间接导致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 (发病2 w后的) 是癫痫病理灶挤压、局部缺血等导致局部皮质神经元减少和胶质增生, 形成致痫灶导致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时可使大脑耗氧和耗糖量急剧增加, 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 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地西泮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 对癫痫持续状态极有效, 静脉注射时可使70%~80%的癫痫得到控制, 但对癫痫小发作及小儿阵挛性发作不如硝西洋。苯巴比妥钠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 是长效巴比妥类的典型代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 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痫。临床选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则是根据发作类型和病因。部分性发作尤其是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也是首选卡马西平。卡马西平药源广泛, 经济廉价, 每月药品费用仅1O元左右。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值得推广使用, 尤其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朱风军.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治疗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6) :1992.

[2]马丽雯.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54例临床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 29 (5) :29.

[3]唐腾.拉莫三嗪治疗癫痫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 :59.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5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临床治疗,护理满意度,合并症状性癫痫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所谓的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指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1]。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 导致患者出现此类疾病的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以及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2]。症状性癫痫主要是指全身性疾病或脑损害导致患者的脑部代谢出现严重失常的情况而引发癫痫, 病毒性脑膜炎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研究将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27例女性, 73例男性, 所有患者的年龄为6~51岁, 平均年龄为28.3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存在癫痫发病史, 在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过程中, 患者存在痫性放电的情况。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有可比性, 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即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必须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必须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按医嘱来对患者给予速尿、甘露醇交替使用, 以此来对患者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当患者出现部分癫痫发作时, 由于患者的发作时间相对较短, 且不会出现痉挛以及跌倒的情况, 只需在患者发病时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即可, 同时还必须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大范围发作的情况。当患者出现全身癫痫的情况时, 必须立即让患者在最近的平整地方躺下或让其平卧与床上, 如果情况发生较为突然, 应立即扶着患者, 让其顺势倒下, 以此来避免患者由于突然倒地而出现身体或头部摔伤的情况。然后将手绢、纱布或筷子放在患者的口中, 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舌后坠落或咬破舌头的情况, 将患者的裤袋以及衣领解开, 当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时, 其呼吸道的分泌物相对较多, 因此, 必须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由于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 病情轻重也大不相同, 且癫痫的发作具有反复性,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基于此, 癫痫患者通常会出现悲观失望以及焦虑等情绪,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 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 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确保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 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 健康教育: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态心理通常是因为他们对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所引起的, 因此,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一定要对告知患者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科学的解答, 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此外,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 还必须告知患者家属,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应急处理办法, 让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状况时, 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患者的抢救赢得足够的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用χ2检验, 而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8%, 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86%。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 对自身造成严重伤害, 甚至危及生命[4]。由于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发病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 仅靠护理人员的护理以及医院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5]。因此, 在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进行治理时,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等方式, 让患者的家属也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来, 以此来降低患者在发病时的危险系数,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在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通过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 改善其预后情况。因此, 在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可以对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曲朝霞.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7) :306-307.

[2]欧小凌, 沈利平, 徐桂红, 等.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7) :611-612.

[3]隆卫娟.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状性癫痫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11) :1995.

[4]王瑞金, 王得新, 王佳伟, 等.成人病毒性脑膜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9, 23 (3) :218-220.

成人症状性癫痫 篇6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奥拉西平,疗效

癫痫是临床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系统的慢性疾病, 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以突然发作性、暂时性的脑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临床实践发现, 即使患者坚持正规的药物治疗, 但是依然有20%左右患者难以控制发作。部分患者不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甚至终身用药, 并且癫痫发作的时间具有十分不确定性, 对于长期用药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另外人们对于癫痫的误解等均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心理、行为, 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下降[2]。奥卡西平 (OXC) 是一种临床应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癫痫的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单药以及添加治疗[3]。本文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成人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保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 添加OXC治疗, 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成人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即应用适当的两种及以上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2年及以上, 血药浓度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但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发作频率>4次/月[4]。排除标准: (1) 颅内肿瘤或者中暑神经系统进行性病变;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对酰胺咪嗪过敏患者; (4) 合并肝肾、心、甲状腺、血液系统病变患者; (5) 不能完成随访患者。其中男性49例, 女性37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37.2±6.5) 岁, 病程2~26年, 平均病程 (15.3±2.8) 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 18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 23例, 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 (SGS) 45例。86例患者发作频率为4~72次/月。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案

本研究入选患者保持原治疗方案, 其中31例患者服用丙戊酸钠;11例服用丙戊酸镁;8例服用卡马西平;23例服用苯巴比妥;12例服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3例服用拉莫三嗪 (200 mg/d) , 服药期间血药浓度均控制于有效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加用奥卡西平 (OXC) , 首次剂量为300 mg/d, 每周增加剂量300 mg/d, 直至维持剂量600~1200 mg/d。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癫痫发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增加剂量期间出现明显治疗效果则停止增加剂量, 并以此剂量为维持剂量进行观察, 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则退出观察。

保留率=同期用药病例数/同期受访病例数×100%。

1.3 观察指标

在加用OXC之前对入选患者行常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 患者以及其家属记录治疗前3月癫痫发作频率, 加用OXC后服药情况, 治疗后发作的日期、频率以及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根据轻重程度分为I级 (不会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II级 (轻微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III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5], 每月电话随访1次, 每月到院接受复查。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12月行临床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检查。于治疗前后6、12月行脑电图检查。

1.4 疗效评断标准

本文将治疗前3月每月癫痫发作频率为基线发作频率, 和治疗后月发作频率比较。显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50%;恶化: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增加≥25%[6]。治疗总有效率=显现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保留率

本组86例患者在添加OXC治疗期间, 其中2例患者由于皮疹等不良反应退出随访, 5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退出随访, 2例患者于4月后疗效不佳陆续退出随访, 12月保留率为89.53% (77/86) 。

2.2 疗效分析

OXC添加治疗1年后疗效详见表1。和治疗前比较, 总发作频率减少42.5% (P<0.05) ;其中SPS发作频率减少43.4% (P<0.05) , CPS发作频率减少39.7% (P<0.05) , SGS发作频率减少44.2% (P<0.05) 。OXC添加治疗后, 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程度减少, 其中28例 (36.36%) 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

2.3 不良反应

入选86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77例患者中, 各项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其中37例 (48.05%) 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嗜睡、眩晕、疲乏、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不良反应均未I级, 且多发生于加量期间,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在1~3周内得到缓解, 极少数患者停止加量之后得到缓解, 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4 脑电图检查结果

OXC添加治疗前, 65例 (84.42%) 脑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者全面性痫性放电, 其中46例 (70.77%) 有爆发性棘波、棘慢综合波、尖波、尖慢综合波发放, 19例 (29.23%) 呈弥漫性慢波异常。在治疗后6、12月检查, 35例 (45.45%) 有不同程度的痫性放电减少或者消失, 其中29例 (82.86%) 治疗有效, 无明显变化的30例患者中, 8例 (26.67%) 有效。

3 讨论

癫痫是临床中一种致残率高且病程长,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WHO已经将其视为世界性重点防治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但是仍有20%~30%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或者患者不耐其不良反应, 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7]。目前,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问世和临床应用, 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OXC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 是卡马西平的10-酮类衍生物, 其能有效阻滞电压敏感性Na+通道, 抑制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其能增高K+传导, 调节电压激活的Ca2+通道, 降低高电压活化的钙流, 进而降低谷氨酸能的传导[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7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47例 (61.04%) , 显效21例 (27.27%) 。其中28例 (36.36%) 发作持续时间和疗前比较明显缩短。和治疗前比较, 经过12月治疗后发作SPS、CPS、SGS三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提示, OXC添加治疗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频率, 对于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具有一定疗效。OXC在肝内还原代谢为单羟衍生物 (MHD) , 毒性较小不存在自我诱导作用, 和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代谢,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较小, 生物利用度较高, 蛋白结合率低, 可能和疗效稳定且耐受性好有关, 患者不良反应均未I级, 不需要特殊临床处理则可缓解。

综上所述, 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方案对于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患者耐受性好,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中华, 冯莉, 李蜀渝, 等.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观察.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 (5) :405-407.

[2]刘献增, 梁冶矢.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对策.山东医药, 2012, 52 (8) :2-5.

[3]姚兰, 孟红梅.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 (6) :434-435.

[4]王大研, 姚兰, 孟红梅, 等.35例成人难治性癫痫临床特点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9 (1) :56-58.

[5]朱珠, 王毅.难治性癫痫及其治疗研究.世界临床药物, 2012, 33 (1) :18-21.

[6]杨凤, 张敬军.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0) :752-756.

[7]胡云霞.难治性癫痫经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2) :180-181.

上一篇:创业行为下一篇:关注齐拉西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