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行为

2024-05-31

创业行为(精选十篇)

创业行为 篇1

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创业, 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影响。研究表明, 农民的创业行为与农民的创业意识强弱有很大关系。因此, 努力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是提高农业科技管理质量, 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在江苏省徐州市按不同经济发展程度选择了11个乡镇, 采用个别跟踪访谈调查、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别对农户和机构进行走访调查, 初步对农民创业意识进行了阶段性划分, 总结出农民创业意识对农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一套增强农民创业意识的若干模式, 农民创业意识的三个发展阶段, 农民创业意识根据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即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行为倾向。

1. 创业认知阶段

创业认知是创业意识的初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农民创业意识比较薄弱, 对创业认知水平不高, 没有主动创业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 一方面接受的创业比较少;另一方面, 在生产生活中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创业行动。此阶段的农民他们缺乏对创业的全面了解, 需要通过外界干预手段帮助其巩固和强化。

2. 创业情感阶段

创业情感是创业意识的提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农民具有一定的创业认知水平, 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一定的创业知识, 并且具有相当的创业加工处理能力, 在多次从多方面感受创业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某种持久的、稳定的、反映本质的需求关系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相对持久、相对稳定, 而不是那种即时产生的情绪。此时的农民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创业好恶, 在经营上表现为传统的经验主义, 或由乡土知识主导生产经营。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接受了创业引领, 但很少或不会轻易地转化为其行为。

3. 创业行为倾向阶段

这是创业意识的最高阶段。农民在创业活动中欲表现出来的行为趋向, 是创业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这一阶段的农民主动获取创业知识的意识相当强, 一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创业信息获得渠道, 转而通过其社会关系、农业推广网络、互联网等手段, 根据其需求主动获取创业准备。这一阶段的农民, 处于创业意识向行为转变的临界状态, 合适的触发条件, 可以实现行为的改变, 这是农民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创业不断积累, 而最终达到创业行为改变的目的。这一阶段的农民对于创业 (技术等) 已经有了评价, 其共同特点就是创业意识比较强, 不仅对外界创业有一定需求, 而且对外界的成功创业认识也较充分。

二、农民创业意识对农民行为的三种影响机制

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行为倾向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式阶段划分, 同时也具有农民自身素质的分型特点。在对创业意识各阶段有一定认识之后, 针对徐州市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农民创业意识影响农民行为机制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弱创业意识被动型

农民创业意识薄弱, 农民完全被动接受创业知识和信息, 农户生产经营随大流或按照政府规划来进行, 主动意识缺失。这种情况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时有发生, 如某些地方政府根据规划, 统一农民行为;或者是农民因家庭条件、生产水平等种种制约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就创业意识而言, 此时农民处于无创业认知阶段或弱创业认知阶段, 被动的处于创业的辐射之下, 而缺乏主动认识和判断, 整个生产行为决策完全发生在外界干预力量下, 如政府推动行为, 而没有其内生发展的基础。影响农民创业意识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素质、所处外部环境以及乡土知识等, 由于这些因素制约, 使得农民创业意识相当薄弱。

2. 弱创业意识主导型

农民创业意识薄弱, 创业认知缺乏, 外界没有足够的有效创业支持, 一定时期内农民创业意识无法得到增强, 导致农户生产经营完全依靠自身判断。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创业的匮乏, 另一种是有效创业引导不足。此时农民的创业意识表现为对创业认识不充分, 却处于强烈的创业情感阶段。由于农民在不充分的创业认知情况下, 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作出创业决策行为, 而缺乏外界必要的创业帮助。这种行为模式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农民在决策过程中, 对外部创业获取较少、较片面, 往往通过自身判断, 不征求或少征求农技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意见, 依靠经验行事。尽管农民创业意识薄弱, 但农民行为仍直接为创业意识所主导。在生产中表现为农民决策的我行我素, 政府与农技部门职能缺失常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3. 强创业意识主导型

农民创业意识比较强, 有主动获取有效创业知识的欲望, 在农技推广中, 相关部门也能做到充分尊重农民的意志, 重视农民的创业意识规律, 通过培训、宣传、提供支持等方式, 把农民的创业意识引向正确决策, 达到改变农民行为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 不仅农民在创业认知和创业情感的基础上上升到强烈的创业行为倾向阶段, 而且政府、服务部门等为农民的创业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支持, 进行了正确引导, 使农民的创业行为建立在充分的创业意识之上从而尽可能降低创业行为的风险。由于各种条件均具备, 农民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 主动获取创业的欲望和能力增强。同时, 政府及农技部门在决策、规划时能充分考虑对农民创业意识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采取技物结合的方式提供服务, 一方面尊重农民选择, 通过提供多方面有效创业, 引导农民作出正确选择;另一方面, 通过直接方式增强农民创业意识, 引导农民正确决策, 最终使农民的决策行为达到目标结果。

三、通过提高农民创业意识改变农民行为的四种模式

根据前文对创业意识的阶段性划分和创业意识对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结合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的案例, 本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通过增强农民创业意识引导农民行为改变的具体模式。

1. 科技培训模式

针对具有强创业意识的农民, 因缺乏科学技术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促使其创业成功。培训可以分三类, 即专业化培训、项目化培训和产业化培训。

(1) 专业化培训就是根据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同产业, 实施的专门培训, 对培植农业产业化带头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 徐州市实施的“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2) 项目化培训就是依不同项目实施的培训, 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等特点, 例如, 徐州市正在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项目。

(3) 产业化培训就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 根据需要采取的培训, 例如, 徐州市实施的“实用技术培训”, 根据推广的新品种, 组织实施了大户、示范户、试点户的重点培训, 对农民创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行为诱导模式

运用农民创业的成功案例, 通过有目的引导和启发, 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 达到农民行为改变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形式。

(1) 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宣传国家惠农的政策, 如:各种补贴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激励农民了解国家发展农业的新思想, 消除后顾之忧, 达到改变经营行为的目的。为了发展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我国近几年出台了多种惠农政策, 但其优势并未被人所认知, 加强宣传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农民创业意识薄弱, 分辨能力一般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

(2) 能人示范。为达到强化农民创业意识的目的, 根据农民经营的规律和习惯, 在行为引导中常采用能人示范的方式, 一方面, 能人是农村中公认的能手, 是农业生产的相对权威, 选择能人示范容易实现推广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 由于能人信息意识相对较强, 比较容易接受新技术, 选择其示范, 容易获得成功。

3. 专业化服务模式

(1) “公司+农户”模式, 即订单农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不仅可以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推广应用率, 加快品种、技术更新步伐, 还可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同时还能提高农民种植的效益, 有效实现农业经营的区域化和规模化。

(2) “公司+农业工人”模式。近年来,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建设, 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失地农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公司+农业工人”模式主要鼓励企业吸收农民就业, 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矛盾, 而且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新渠道。

(3) 专业技术化服务模式。通过对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达到帮助和促进农民改变行为的目的。

4. 市场化服务模式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越高, 其附加值越大, 农民获利越多, 但同时其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对农民 (或农民经纪人) 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高, 特别是创业意识高低的要求也越高。农产品市场化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品质优、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2) 通过农民经纪人或农业龙头企业把市场创业转化为农民可接受的创业, 引导农民超前谋划, 生产未来市场畅销的农产品, 引导市民消费, 完善农产品市场。

(3) 培育一支得力的农业经纪人队伍,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实行订单生产等有效途径完善农产品市场链。要培育一批创业意识强的农民精英, 让更多的农民增强对创业的敏感性, 提高创业能力, 促进农民经营行为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温锐.农民增收关键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四项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1-7.

[2]卢福财, 刘满芝.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模式及其选择.中国农村观察, 2006年第3期.

[3]钟甫宁.农民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现代经济探讨, 2003年第9期.

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篇2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国家的政策、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国家制定相应的创业政策、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对大学生创业的参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有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等问题,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为了进一步缓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大力鼓励与支持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大量的创业优惠政策,如免征登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建立相关的创业资金等,这些均属于创业政策。这些政策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创业意向转变到创业实践中来。但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如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难以筹措资金,得不到相关服务系统的服务。大学生在具体的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程序。这也对大学生创业造成阻碍。虽然我国制定了大学生就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缺乏系统性,国家没有制定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目前所采用的就业政策主要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属于应急性的政策。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2〕。因此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国家政策会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国家要维持自身经济迅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得大学生创业者有很多的创业机会。

2.2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和对策

大学生所处的家庭以及高等学院等教育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在大学生选择创业以及创业的初步成长阶段,大学生创业者直接受到老师、学生的亲人和朋友的影响,这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与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3〕。因此,大学生在考虑创业活动时,通常会询问师长和家庭的意见,学校、家庭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提供“产品的机器”。只是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大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创业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得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创业中来,这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机率,吸引大学生自主创业。1)高校存在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知识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基本情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如: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不断地激起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考虑学生个性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对策,开展个性化教学,使得有创业潜能的学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创业指导〔4〕。2)高等院校举办相应的创业比赛,并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比赛过程中,创业者之间、专家之间直接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这必然会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建设性建议。3)高等院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大学生创业园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创业园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4)高等院校具有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多种优势,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资源信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可见,学校的教育环境会直接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大学生所采取的创业活动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创业教育有关,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创业活动影响深远。因此大学生在考虑创业活动时受到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

2.3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对策

大学生的个体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是否会选择创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创业兴趣、创业的目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创业实践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创业行为。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创业活动,这对创业活动的成功几率具有密切的联系。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1)自身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也会影响学生创业行为。当大学生么在充分考虑自身因素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相对全面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这能有效地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科学知识越多,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创业对学生的情商也具有较大的要求,因此,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具备道德素养等都会影响学生创业行为。2)自身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创业行为,如果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来创业。学生明白创业不仅仅是获取经济效益,积累更多的财富,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创业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追求利益,与此同时,创业过程中将要面对大量的挫折,如果创业人员勇气十足,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坚毅的性格将问题有效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度过创业难关。3)自身特点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创业的人数很多,但在这么多创业的人群里,有很多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而选择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大多数学生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形成从众心理而选择被动创业。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个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做出与群体一致的选择。一般而言,而拥有从众心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比较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中〔6〕。

3结语

综上所述,外部的社会环境、学校的创业教育、家庭因素以及学生的个体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在此情况下,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加强就业制度制定,为大学生筹措资金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创业理念,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最终促使更多地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33(02):33-43.

〔2〕钱江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39(05):78-83.

〔3〕商亮.我国与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模式比较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38(02):69-76.

〔4〕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56(03):76-83.

〔5〕陈震红.董俊武.创业决策中创业者风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框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59(07):39-45.

创业的行为艺术 篇3

4月13日,他在微博上发布了锤子科技获得新一轮融资的结果。

“我们上个月底已经完成了B轮1.8亿元的融资,投后锤子科技的估值是10亿元多一点点,你可以叫我潘…罗十亿了。”

一年以前的5月,锤子科技刚以4.7亿元人民币估值获得了7000万元风险投资。不到一年时间,一个跨界的创业者顶着非议和质疑,把一家新兴的小公司做到了十亿元的估值。

从融资金额或者是估值上来看,罗永浩在中国能被淹没。比如他瞄准的对手小米,已经估值过百亿美元,即使是被他贬损的魅族,资产也以十亿计,当然还是美元。那么,罗永浩凭什么来获得币那些强悍的对手还要高的知名度?

有些人说他懂营销、会炒作,也有人说他重新解构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在他所从事的行业里,他一直是以《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男孩的身份出现,剧透着司空见惯的“黑幕”。

宣称要缔造仅次于iPhone的锤子科技,不是老罗的第一次创业。即使把他早期倒买倒卖、帮人攒电脑,以及走私汽车这些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摸石头过河”的行为忽略,也有过三次大格局的创业。

第一次是创办牛博网,就是那个网络了数百个公知牛人的博客网站。这个网站在达到了收支持平之后,最终无奈地关闭。老罗没有因此而赚到钱,却网罗了一大票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小撮在未来立场变得对立的敌人。

第二次是一家叫做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层面和他的老东家新东方大同小异。那时候,他立志做一家有品格的培训学校。他还为他今后可能上市的这家学校想好了一个理想的口号:“老罗学校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没有血和肮脏的东西。”

不得不提的,是罗永浩在他的创业间隙中所举办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系列演讲。做一点吹一点,然后再做一点,从老罗的创业逻辑上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良性循环。

性格决定命运,在罗永浩身上是能直接看出来的。一个有事儿没事儿都刷微博的创业者,并且他很在意外人的看法,然后再满足这样一个条件:那就是大多数的围观者都对他表示质疑并且搬好了凳子等着看笑话。好吧,你很难想象他会会是一种什么心态。

他的不妥协和小心眼儿,转化成了他要做一番不一样的事情的动力。他新一轮融资的“报告”中,也充满着戏谑、讽刺以及自嘲。只是,围观者只看到了他高傲的一面,而没看到他内敛和低调的一面。

至少目前为止,没有人把锤子视为苹果的潜在对手。乐观者也只是把它当做小米、OPPO、魅族等之外的一个边缘品牌而已。

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就是因为难以实现。老罗的三次创业,每一次都是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在进行,这种方式往往会遭致同行们的非议。或许他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会陆续地解答人们的非议与疑问。

最近,有网友问罗永浩,那么多行业你为什么要做手机,在他的回答中,去掉卖萌的部分,有一句话我很欣赏:

“和无聊沉闷的传统行业比,科技行业有无限的可能性,能通过处心积虑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来获得事业的发展,让我享受工作远超过享受生活。”

从这一点来看,我祝愿他成功。

创业行为 篇4

第一,与管理者相比,众多创业者面临更加无法预知的未来。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时候创业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由于面对的是已经存在的市场,管理者有现成的资源、顾客、网络,掌握的信息、应变能力都较创业者有优势,运用传统的“管理者思维”就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即首先精确地预测市场走势,设计工作目标,然后寻找能够达到目标的多个备选方案,计算每一个的机会成本,最后挑选出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案。

由于很多创业者是从零开始,往往会发现无法确认和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也就是说不仅不能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且对可能事件出现的概率也不清楚(Knight,1921)。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环境不确定性,尤其是创业者进入的是一个机会窗口刚刚打开的行业或者创业者全无行业经验时,这种不确定性程度更高。这导致很多创业者设定的目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创业过程中不得不对目标进行调整。但是往往又陷入 “调整——不符——调整”的恶性循环,使目标越来越模糊。另外,人们实际上无法寻找到实现目标的全部备选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信息、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的限制,人们在做决策时选择的只是相对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的方案。也就是说决策者只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Simon,1959)。

第二,这种未来的无法预知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呈现变化速度快、频率高、竞争激烈的特征。也就是说,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加剧。因此,如果创业者面临的是不确定的环境,且其程度日益增强,传统的“管理者思维”很显然并不适用,那么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指导创业活动,寻求更加理性的判断(Sarasvathy & Simmon,2000) 这种逻辑思维对作为创业活动最终目标的创业绩效有促进作用吗?美国学者Sarasvathy提出的效果逻辑理论(effectuationRead、Dew和Sarasvathy(2009)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效果逻辑的四个构成维度,即手段导向(即我是谁、我知晓什么、我认识谁)、可承受损失、战略联盟和对意外事件的杠杆化利用。Chandler、Detienne、 McKelvie和Mumford(2009)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效果逻辑的操作化研究。通过对两组不同时段调研数据的交叉检验,他们开发出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测量量表:效果逻辑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由试验、可承受损失、柔性和先前承诺四个维度组成,其中试验主要涉及创业者会采取试验方法尝试不同的产品设计,在找到最佳商业模式之前会进行不同的尝试;可承受损失意味着创业者会谨慎的对资源进行投入,以保证投入不超过能承受的范围;柔性主要是指会尽量利用新出现的机会,而不是有意规避,会对资源的投入进行不断的适应性调整;先前承诺指创业者与顾客、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个人建立了大量的合作关系,并且利用顾客和供应商的承诺推动企业发展。这一研究结果在当前效果逻辑测量中使用广泛,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

二、效果逻辑对创业绩效的作用

创业绩效是一切创业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创业活动在组织水平上的产出。也就是说验证一个创业构念或者创业相关理论存在的合法性关键,就在于其对创业绩效是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效果逻辑理论也不例外。

Read、Dew和Sarasvathy(2009)认为手段导向帮助创业者认清当前的形式和已有的能力;由于效果逻辑遵循可承受损失的原则,如果创业行动一旦发生失败,创业者的损失也是有限的;战略联盟的形成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资源;杠杆化利用能够帮助创业者提升应变能力。通过对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期刊上有关创业绩效的48篇实证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效果逻辑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他们发现效果逻辑行为的大部分维度(只有“可承受损失”没有得到显著支持)对创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六家新创企业进行案例研究,Muller (2009)发现那些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好的创业者更善于利用效果逻辑来把握创业机会。案例研究很容易受到理论抽样的限制,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因此,为了避免案例研究的不足,Forster 和York于2009年利用创业动态跟踪研究(PSED)调查数据,进一步考察了效果逻辑对初次创业成功的驱动作用,并提出“效果逻辑有助于提高初次创业的成功率,降低初次创业退出率”的假设。通过对817个初次创业者的调研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著支持了他们的假设。

效果逻辑是创业者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下的选择,但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面临这种不确定性。对于模仿性创业,由于技术成熟,产品已经形成固定的消费人群,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厂商容易寻找,所以相对来说市场稳定更适用于应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非模仿性创业而言,创业者需要进行一系列探索,包括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开拓新市场,这需要创业者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取得先入优势,保持竞争力。在这期间内,效果逻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更加紧密。

当前对效果逻辑的实证研究中,引入环境不确定性的较为少见。但是,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的增强,效果逻辑的行为方式是更好的选择Sarasvathy(2001),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环境不确定性在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程度越强,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大。

三、研究方法

1.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Chandler、DeTienne、McKelvie 和Mumford(2009)开发的量表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本文也根据其研究结果,利用试验、可承受损失、柔性和先前承诺四个维度测量效果逻辑。综合宏观大环境和微观行业环境两个视角,参照Miller(1987)、Jansen和Van den Bosch(2005)的观点,从动态性和竞争性两个角度考察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动态性是整体市场环境变化的速度和幅度,竞争性是行业内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创业绩效与企业绩效不同之处在于,创业绩效的测量要充分体现出创业企业由小到大、有无到有的特性,既关注于创业企业的生存又关注成长。基于这样的视角,本文采纳Covin和Slevin(1991)对创业绩效的研究,从获利性和成长性两个维度来测量创业绩效。

2.数据收集过程。

本文选择调研的对象界定为成立于2004年及2005年的企业,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北京、辽宁、沈阳、天津、河北和黑龙江省。首先,根据互联网、杂志等公开的信息数据,确定300家企业作为最初的调研对象;其次,通过E-mail或者电话的方式说明调研目的和意义,取得同意后通过E-mail或者上门的形式发放问卷。问卷要求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填写,如果授权主要管理人员填写,则需要站在企业法人的角度作答。发放问卷243份,回收172份,剔除不完整及明显不认真填答的问卷41份,最终有效问卷131份,有效回收率53.9%。调研对象涉及制造业(32.92%),金融业(4.94%),管理技术咨询(7.82%),商贸业(30.04%),电子信息业(12.35%),生物制药业(11.93%)。问卷测量项目均采用Likert5级量表,根据受访者的感受以数字1-5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

四、结果与讨论

本文采用层级方法检验假设,模型1和模型2分别将效果逻辑与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自变量与创业绩效构成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3将效果逻辑与环境不确定性生成一个交互项,用这个交互项与创业绩效构成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如果这个回归方程中交互项的系数显著,说明假设成立,反之亦然(详见表1)。

从效果逻辑对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来看,模型1中效果逻辑的全部四个维度对创业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但在加入环境不确定性及其交互作用后,模型2和模型3中试验、柔性、战略联盟承诺三个维度,对创业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并没有改变(β=0.104,p<0.05;β=0.194,p<0.01;β=0.147,p<0.01),但可承担损失维度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β=0.09,β=0.065)。

从效果逻辑各维度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作用来看,模型1与模型3相比较,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由原来0.248上升到0.329,增加了0.081,模型2 和模型3比较,在引入交互作用后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由原来0.257上升到0.329,增加了0.072,模型3对于创业绩效的解释能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效果逻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确实存在,但是具体的调价作用如何表现,还需要根据回归系数来确定。本文假设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调节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了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从数据来看,除可承担损失与环境不确定性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外,其他各系数均呈现显著(β=0.102,p<0.01; β=0.148,p<0.01 β=0.142,p<0.01;)。这说明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的增强,试验、柔性、战略联盟三个维度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大。

本文试图识别影响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对于创业绩效作用的调节变量,认为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改变。因此,管理者应当关注效果逻辑在不同条件下对于创业绩效影响力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的不确定性部分调节了效果逻辑的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效果逻辑中的三个维度实验、柔性、战略联盟承诺有助于提升其创业绩效,但是可承担损失与创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并不显著。可能原因是“可承担损失”本身是一种“豁出去”的态度,一方面如果创业失败,创业者的损失是可以预计的、有限的;另一方面,在环境越来越难以把握的情况下,本着这态度的创业者容易武断行事,因而导致可承担损失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没有显现出对于创业绩效的显著积极作用。

注:***表示显著水平为0.00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表示显著水平为0.05。

五、结语

创业者的思维逻辑直接影响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通过对创业者尤其是非模仿性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分析,本文发现未来并不是时时可以预测的,竞争分析也并不是总是有效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也许并不适用于这一部分创业者,由此本文引入了效果逻辑理论。实证研究的结果说明效果逻辑的大部分维度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虽然可承受损失这一维度的正向影响没有得到支持,但是正是这一“不完美”结果给了人们一些启示。

对于创业者而言,单独的因果逻辑和单独的效果逻辑都不能完美的促进创业绩效,两者可以同时交替使用。虽然效果逻辑产生的空间假设是不确定性环境,但是实证结果也证明了仅仅依靠效果逻辑并不能完全促进创业绩效,在对可能的损失和可能的收益方面的态度就需要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合并,只有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并达到平衡才是最佳的思维方式。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应当根据组织的二元活动有重点地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思维。组织的二元性即组织既强调有效运作当前的事业,又关注长期的成长以适应明天的要求。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是组织内不同性质的二元活动,利用性活动着眼于现在,是对现有成熟产品和已有市场的深化,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探索性活动着眼于未来,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在利用性活动上,创业企业以因果逻辑为主,对市场进行实地调研,预测消费者偏好和产品走势,能够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探索性活动上,以效果逻辑为主,综合现有的资源、手段,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未来。创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决定了利用性活动和探索性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也需要相互作用配合,共同提升决策的理性。

摘要:现阶段的创业研究主要分析创业活动是否符合既有的管理理论,忽略了创业的独特性。与管理者相比,实际上众多创业者面临着高程度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变革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不确定性愈发增强。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者思维”,而效果逻辑正是创业者所急需的另一种思维,其所主导的创业行为研究近年来逐渐兴起。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调研北京、辽宁、沈阳、天津、河北和黑龙江六地多名管理者,检验效果逻辑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创业行为 篇5

论文摘要:人的高度组织化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对即将加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组织中的行为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大学生在校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具有实践预览与知行教化的作用,可以改善大学生原有的认知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情绪智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对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的认知与调适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创业行为 篇6

摘要:创业板市场具有较低进入门槛、高风险和高回报等特点,因此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也具备了规模小、风险大且发展不稳定等特征,其信息披露有别于主板,需向投资者提供更具特色的信息。文章通过对创业板2011年上市公司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分析,剖析其行为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监管层以及审计师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信息披露行为特征;监管策略;审计策略

随着“中国式纳斯达克”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的正式启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融资。然而,部分创业板企业对信息披露要求不熟悉,甚至粉饰报表,出现“万福生科”、“朗科科技”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造成投资者的重大损失,迫使证监会重典治市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创业板企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创新投入回收周期长,盈利水平不高,经营稳定型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投资者对创业板信息披露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创业板企业遇到“新颖的缺陷”(Liability of Newness),年报披露尚存不足,自愿披露较少,强制性披露的内容也不完整,部分资料缺失,信息披露不清晰,有些企业出现年报补丁(郭葆春,2008),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为此,观察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的行为特征并据此提出应对对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务价值。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板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系统地分析其披露行为的文献尚不多见,如戴新民、刘先兵(2003)指出创业板市场应采取“宽进严管”的方式,要求信息披露更加详细、频繁,王晓津、佘坚(2008)通过对对国际各地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运行模式和上市条件对比分析为创业板信息披露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为此,本文针对创业板企业高创新性、高成长性、资金贫乏、关联交易频繁等特点,针对其无形资产和关联方交易的财务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风险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实务改进建议,以期丰富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和实务成果。

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特征分析

本文逐份详细阅读和统计2011年创业板全部290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年报信息披露情况,以相应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率较高,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募集资金情况和风险信息等信息披露率分别为98.9%、77.2%、96.9%和95.2%,然而所披露的信息质量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问题。

1. 无形资产披露现状。

(1)无形资产内容和性质。大部分企业没有说明所拥有的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内容、获得时间和有效期限,仅列举拥有专利的数量,甚至部分公司在披露专利、商标信息时,混淆不同法律效用的正在申请的专利与已经授权的专利,误导投资者将专利申请和专利视为具有近似的法律效力。如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多项国际领先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但实质上这些无形资产已因未能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缴费而终止,其不实披露最终导致未能成功于创业板上市。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判断。232家(占80.0%)未达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要求披露无形资产寿命估计情况和不确定情况下寿命的判断依据。此外,272家(占93.7%)未按照《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以下简称“15号准则”)披露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个会计期间的复核程序、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仅笼统说明“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本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研发支出及研发进展。111家(占38.3%)未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30号准则”)要求披露研发支出总额及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额的比重、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43家(占49.3%)未披露划分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具体标准,以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标准。部分披露的企业也仅套用会计准则的表达,未根据企业自身研发情况说明具体标准。59家(占20.4%)未披露正在从事的研发项目进展情况、拟达到的目标,无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研发项目信息以作出投资决策。

(4)无形资产重大变化。无形资产重大变化披露情况较好,绝大部分公司披露了变化的原因,仅新国都一家未能解释无形资产较大变化的原因。然而由于创业板如何界定重大变化尚未出台相关准则,大部分企业沿用主板和中小板的相关规定:若公司主要资产、负债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同比变动达30%以上的为重大变化。

(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创业板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不普遍,仅两家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仅有三五互联(对计提减值准备标准做出了解释。创业板多数企业面临大量的技术更新,无形资产减值实务中理应较为普遍,但实务中仅0.69%企业计提减值准备。

2. 关联方交易披露现状。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对象、内容上选择随意,披露不充分。96家企业(占33.1%)未达到《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以下简称“36号准则”)和30号准则的规定,仅披露了关联交易的双方、交易金额,但忽略结算方式的说明。定价原则、交易价格笼统地标明按“公平交易价格”或“市场价”,而未能对每类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给予解释,如说明市场价定价原则,或列出市场上同期不同单位的报价。32家企业(占11.0%)在关联投资方面未按照30号准则披露被投资企业基本情况及业务范围、进展情况等重要信息。35家企业(占12.0%)存在关联债务和担保时,未提及担保形成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此外,企业对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原因、占用资金后续处理等往往不予说明,少数企业在披露关联法人时未提供其业务性质和注册地。

此外,根据36号准则规定,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但许多企业对交易类型的分类不统一,也未按照日常经营相关关联交易、资产、股权转让的关联交易,共同对外投资、债权债务往来、担保或者其他关联交易等进行分类,所提供的信息不详细。如振东制药是创业板首例遭受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其未2011年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振东实业通过关联交易方式违规占用半年以上的3 648万元,占当年净利润近三分之一,但公司未充分披露。

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现状。创业板仅91家企业(占31%)完全按照30号和15号准则对募集资金变更进行披露;145家(占50%)未披露募集资金变更使用情况但附有文字说明;9家(占3%)未按准则的格式进行披露但附有文字说明;37家(占13%)未披露募集资金变更使用情况且未附文字说明;8家(占3%)完全未做说明。此外,只有59家企业(占20%)对超募资金进行了披露,且仅以“超募资金特别说明”的文字形式对超募部分进行说明,但未采用准则要求的表格形式进行披露。246家(占85%)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字说明,但是仅一半的企业说明较为详细,半数企业文字披露只简述了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以及管理与存放情况,与募集资金投入相关的项目情况以及使用中的问题等更具分析价值的信息未给予披露。

4. 风险信息披露现状。根据30号和15号准则,企业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尽量采用定量的方式披露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及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并阐释对策、措施和效果。仅15家公司(占5%)严格按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披露,如万顺股份详细披露海外产品遭遇汇率变动的影响及汇率风险对策。大部分企业风险信息披露不完整,尤其缺乏风险措施的说明:166家企业(占57%)仅披露风险带来的影响,未说明应对措施;48家企业(占16%)仅采用较为空泛的文字对风险进行说明;18家企业(占6%)对风险完全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说明。如中元华电对并购风险仅强调如果选择的并购标的不当,或者并购后未能较好整合业务和市场,将导致并购目的不能或不能完全实现,此信息未结合公司情况具体说明,表述较为空洞,导致投资者不能获得企业应对风险的态度和能力方面的信息而影响预测。

二、 监管策略

1. 完善信息披露的考核评价制度。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评价制度。现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的考核标准过于简单,仅依据明显的披露过错或不足确定为C级或者D级,因此大部分企业满足基本披露要求均可评为A级或者B级,区分度不明显。2011年创业板评为A级占16%,B级73%,C级10%,唯一评定为D的为振东制药,其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提供资金未履行审批程序或信息披露义务,日最高余额达到1 000万元以上而被公开谴责。大部分企业评定为B,奖惩不严,无法激励创业板企业更为透明公开的披露信息,而是仅仅满足于形式上不违规,披露的内容空洞,无实质性信息含量,无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议监管层细化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加大对披露有缺陷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信息推迟、更正、重报、误报、舞弊等加大监管和跟踪治理。

2. 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督制度。

(1)无形资产。进一步规范及细化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法规要求。如准则应对无形资产重大变化的标准作具体界定,是否借鉴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准则所制定的,还是进行调整,需要进一步界定量化标准,使企业的信息披露更规范。又如要求企业严格披露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使企业不能用未生效或者已过期的无形资产混淆视听。

(2)关联交易。建议监管部门统一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格式和交易类型,如规定披露的交易要素用表格格式,分类别披露关联交易金额、性质等。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法律约束力,在处罚上市公司的同时,强化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的查处。

(3)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应规范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文字说明,建议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使用金额与结余情况、存放情况、管理情况、专户存储情况、超募资金使用情况特别说明、变更情况文字说明、使用与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项审计意见等纳入强制性披露;同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效益的情况、未达到计划的情况与原因、使用情况的详细说明、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未来投资去向情况、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变更情况、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预期效益说明、资金投资项目进展情况等可作为自愿性披露。

(4)风险信息。监管层可进一步区别外部和内部风险信息披露,要求其披露宏观风险信息,并细化内部风险的内容和措施。鼓励公司量化其各种风险,如外汇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披露在财务报告中,以帮助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现金流量做出更有效的预测。

三、 审计策略研究

1. 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审计人员要对每项新增无形资产进行详细验证,确定其所有权是否归属或受控于被审计单位。若有虚列或不当之处,应先查明原因。其中应尤其注意专利的有效时间的确认和披露,对于过期的或者未授权的专利要求企业必须注明,而不仅仅关注专利的数量。核对每项无形资产增减的授权文件,以确定无形资产增减业务是否符合规定。此外,审计人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对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依据,关注是否混淆两阶段支出,强调被审计单位研发支出资本化标准和研发项目进展及拟达到的目标的披露。

(2)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审计人员应注意无形资产有效期是否合理正确,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何判断充分解释,避免企业利用其不摊销不计提减值而粉饰财务报表。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重点审查摊销政策的合规性,严格核对摊销期、摊销方法等,关注会计政策发生。此外,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和理由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是否合理、证据是否充分。

2. 关联方交易。审计人员应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评估可能存在关联方信息缺失的风险所在,通过询问、查阅资料和会议纪要、上网搜寻等方式查证。当审计人员审查出在关联关系时,应尤其关注关联法人业务性质和注册地、关联被投资企业基本情况及业务范围、进展情况、结算方式以及相应的定价政策、关联债务和担保的原因和影响、占用资金后续处理等的披露。建议定价原则政策按年报结合关联交易公告的方式,用充分证据提示交易的公平、公开,若按市场价的应列出市场上同期不同单位的报价以证实交易价格的公允。若企业定价与市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审计人员应做进一步取证,审阅相关资料,特别是票据、合同、协议等。

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在审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时,应当对上市公司针对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建立的内控体系和制度执行穿行测试,检查资金使用审核、批准手续、签章等是否齐全。审查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是否符合公司预算、尤其关注超过董事会授权范围的支出,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若本年存在募集资金使用变更的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从未达到计划进度原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实施地点变更、实施方式调整、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募集资金项目尚未实施完毕等详查相关的审核手续和签章。

4. 风险信息。审计人员应当对上市公司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标准进行审查,通过观察不同岗位职责的工作情况,评估企业针对各个岗位职责的风险制定和执行的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检查企业针对各种风险点所设计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审计师应关注已制定和实施的风险管理策略,查核企业是否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

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主体,其为了获得资金大量进入创业板,然而其信息披露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本文对创业板信息披露进行调查,发现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特征上,普遍存在形式上满足披露制度的要求,但内容上参差不齐的现象,避重就轻地选择性披露、披露不完整、主观性较强的会计政策及标准和原则等方面的披露相对较弱。为此,监管部门应改进考核制度评价标准,规范相关准则,鼓励企业积极的完善信息披露;审计师也应对重要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深入审查,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促使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四、 结论

近年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日益增多,尤其政府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一大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主体,其为了获得资金大量进入创业板。然而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本文对创业板2011年度29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调查,发现公司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行为特征上,普遍存在形式上满足披露制度的要求,但内容上参差不齐的现象,避重就轻地选择性披露、披露不完整、主观性较强的会计政策及标准和原则等方面的披露相对较弱。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不足,考核评价制度尚待完善。为此,企业应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入手,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披露的清晰度,改进考核制度评价标准,鼓励企业积极的完善信息披露和加大对违规公司和人员的惩罚力度,使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赢得投资者的青睐,获得更多资金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葆春.广东省新创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特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48-150.

[2] 戴新民,刘先兵.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J].经济管理,2003,(1):60-62.

[3] 王晓津,佘坚.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7):21-25.

[4] 王守宽,金红磊.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法律制度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 戴新民,刘先兵.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J].经济管理,2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110204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项目(项目号:2014A030313372)。

作者简介:肖继辉(1976-),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郭葆春(1977-),女,汉族,福建省晋江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和审计;李颖思(1991-),女,汉族,广东省肇庆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席婧萌(1992-),女,汉族,广东省韶关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篇7

创业的内容较多, 简单说就是创办企业, 是一种经济活动。通常认为创业是指创业者将各种有利资源集合起来创办新的企业。创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许多积极意义。我国正处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而创业活动正是集约型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 创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 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一方面创业有助于开发新技术的商品化;另一方面, 个人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 解决就业矛盾也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成熟, 各项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 这对创业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限制, 同时由于我国还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人们对创业未能充分了解, 所以在选择创业时会有很多的后顾之忧,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我国创业活动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造成我国在创业活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就形成了很多的不足, 一方面, 由于创业者顾虑较多, 对创业了解较少, 从事创业的人少;另一方面, 创业在我国未形成规模发展, 无法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 形成效益,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毫无贡献。

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资金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后盾。

创业融资是指在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创业企业为了能够持续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筹措资金的活动。创业融资的形式多种对样, 而创业融资研究的是创业企业的融资行为, 即企业一定的融资风险下, 选择最有利自己的融资方式。

企业创立、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进行融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融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各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传统的企业相比, 创业企业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拥有、收集以及处理, 即由于拥有的信息量少、信息收集处理不及时而导致的企业信用低下。这是因为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 不能及时的反馈市场信息造成盲目的投资和管理, 由此造成了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融资都不顺畅, 从而造成融资的困难。因此, 企业在融资前和融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政策, 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融资方式, 以最少的融资成本和最低的融资风险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使企业正常有序的运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创业活动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这都大大提高了我国创业者的层次和创业活动的层次。入市后中国更是掀起了一场创业潮。一方面是因为入市后, 根据世贸规则, 我国开放了多个行业领域, 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可以创业的领域;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政策的更加完善, 国家进一步放松了对企业的各项限制, 行政审批的手续更加简单快捷, 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宽广。最后, 随着创业板块在我国的推出, 为我国创业企业的融资构的审批程序更加简捷, 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宽广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场所。这些都对我国创业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由于我国创业企业发展的特殊背景, 以下对创业企业的融资行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分析

1. 企业规模对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创业企业通常都具有高风险、不稳定、不成熟等弱点, 在融资方面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依据传统信贷配给和企业融资次序的啄食理论, 企业需要进行融资时, 首先会考虑通过其自身解决资金问题, 即使用内部盈余, 然后会考虑通过外部资金解决资金问题, 即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而且一般会先考虑债券融资, 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情况又会有所不同, 当小企业刚开始创立时, 他们一般会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 即他们通常会依靠企业创建者出资或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进行融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逐渐步入正轨, 能够适应各种市场环境, 对各种市场信息能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 随着这种变化, 融资方式也从由自有资本向资本市场融资转变, 并且伴随着我国创业板的推出, 为我国创业企业的融资又提供了新的途径, 即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所以中小企业首选内源融资, 然后才是外源融资。此外, 对中小企业而言, “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是其进行融资的重要动力, 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对独立性的保持更加注重。因此, 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会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而区别于大公司, 即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会首先依靠内源融资, 然后是短期信用融资, 最后考虑外源融资中的中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以上可以看出, 企业规模不同, 其融资行为也会不同。

2. 行业性质对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依据我国出台的产业分类标准, 可以将我国企业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 农林牧渔等传统的第一产业类; (2) 采矿业、制造业、燃气及建筑业等传统的第二产业类; (3) 交通运输、卫生服务等第三产业。

当企业是来自不同领域和产业时, 其在融资时会就会受到不同的资金限制;并且当行业不同时,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负债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 即有大量实物资产的产业中, 由于其自身资产较多, 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 这类企业就会更偏向于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这就与无形资产、风险资产占较大比例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无形资产、风险资产占较大的企业一般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 同时信誉程度较低, 很难向银行和专门的机构进行借款。同时通过比较创业企业内源融资占总资产的比例时, 即其内源融资比例, 我们发现第二产业的企业内源融资比例明显低于第三产业, 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在内源融资行为上有很大差别。因此, 创业企业所处的行业对其融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3. 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对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创业不是静止的,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创业企业一般会经历种子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和获利阶段的循序渐进发展, 企业在融资时会考虑其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渠道以及不同的方式进行筹资以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就会实施不同的融资行为。

种子阶段是创业企业的创业初期, 在这一阶段的企业资产少, 信誉低, 因此, 想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就比较困难, 商业银行和公众化的证券市场一般不会为这样的企业提供资本, 这一阶段的创业企业一般选择会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创建阶段, 这一阶段的创业企业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一个初级产品, 虽然收入较低, 但相对的开销也较低, 因此企业多会通过创业资本家、风险投资家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同时考虑到创业企业不想失去企业控制权和风险投资家想获得收益又想尽量规避风险, 双方一般都会接受的融资方式为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到了成长阶段, 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 在经营上也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此时可以通过向银行等机构借款解决融资问题。在扩张阶段, 企业处于快速成长, 企业需要承受各个方面的压力, 但是此时企业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个方面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因此融资方式更多样化, 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都是企业进行融资的选择。在获利阶段, 对于企业来说, 市场前景已经明朗, 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开始下一个循环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之举, 创业板市场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融资的最好办法就是发行股票, 即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因此, 创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创业企业的融资行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总结

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出现, 创业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 对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尤为重要。依据以上分析, 创业企业的规模、所处行业性质以及其所处生命周期对其融资行为都有一定影响, 创业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摘要: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障资源之一, 因此资金的供给是创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啄食顺序理论以及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创业企业动态融资行为的研究, 文章着重研究创业企业的规模、行业性质以及所处生命周期对创业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创业企业,融资行为,企业规模,行业性质,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邢军.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发展报告 (2012) [R].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01) .

[2]杨侦.科技创业企业投融资的方法和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 2014 (12) :45-46, 53.

创业行为 篇8

关键词:网络创业教育,创业机会感知,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互联网+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经济新常态下的创业浪潮,大量的创业活动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活动不断涌现。2014 年我国在校大学生2 732. 5 万人,应届毕业生713 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网络创业作为创业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技术难度适中、渠道开放、启动资金相对较少等特征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青睐。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足10% ,不及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1 /2[1]。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和高校也通过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创业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创业活动、提升创业成功率有积极作用[1]。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大学生的创业意图方面[2,3],而忽略了对创业行为的研究,并且将创业教育聚焦于网络创业教育的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索创业动机与参加网络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解释网络创业教育如何通过影响网络创业能力、网络创业机会感知并最终影响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1 网络创业动机与网络创业教育

动机由某种事物的缺乏引起,是激发和保持个体为某一目标所努力的动力[4]。Shane等[5]指出,创业动机是个体的一种意愿,不同个体之间在意愿上的差别影响了个体对机会的识别和资源的整合。王重鸣等[6]认为,创业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创业活动,它引导创业活动始终朝向某一方向或奔向某一目标。网络创业动机引导潜在创业者为网络创业进行各项准备,发现机会并进行网络创业。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学校或相关机构的教学和训练,为学生创办企提供创业指导[7]。网络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工作的细化,是指针对网络创业进行的培训或教学,以指导网络创业实践。现有研究大多着重于考察创业教育对创业技能、创业意愿等的研究[3,4,5,6,7,8],而忽略了对参与创业教育背后动机的研究。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背后最直接的驱动力,它激发并保持了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促成具备条件的个体积极创业[9]。当具备创业动机时,创业者就可能开展一系列的与创业相关的行为。对从事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资源相对稀缺、创业能力缺乏,在网络创业活动开始前,大学生期望借助网络创业教育获得创业指导与帮助,以提高网络创业成功的几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 个体的网络创业动机越强,越有可能参加网络创业教育。

1. 2 网络创业教育与网络创业机会感知、网络创业能力

1. 2. 1 网络创业教育与网络创业机会感知

创业机会就是未开发的市场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或能力[10],如何发现和开发机会是创业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问题[5]。作为创业行为的开端,对创业机会的感知与识别是创业过程的第一步[11]。陈刚等[12]将创业机会感知定义为创业者识别并判断创业机会盈利可能性的主观评价。对创业机会的感知过程包含产生原始创业想法、获得潜在创业机会、做出创业决策3 个紧密联系的活动,最终建立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11]。网络创业教育可以帮助潜在创业者识别身边的网络创业机会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做出创业决策。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 网络创业教育对个体网络创业机会感知有正向影响。

1. 2. 2 网络创业教育与网络创业能力

依据创业主体的不同,创业能力分为个体创业能力、团体创业能力和企业创业能力3 个层面,本文探讨的是个体层面的创业能力。针对个体创业能力的研究,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不同的理解,例如能力二因素结构论、多因素结构论和能力层次结构论等[13]。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结构,有学者将其划分为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6 个方面[7]。在EIQ创业意图问卷中,借助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和沟通能力、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社交能力等指标衡量个体的创业能力的强弱[8]。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支持[14]。同样,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创业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掌握网络创业流程、应对网络创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3: 网络创业教育对个体的网络创业能力有正向影响。

1. 3 网络创业机会感知、网络创业能力与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1. 3. 1 创业机会感知与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早期创业行为( nascent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分为探索过程( discovery processes) 和开发过程( exploitation processes) 。探索过程是指对创业想法进行初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构想,开发过程是指对新的创业想法实施具体行动的过程[15]。一些学者尝试对早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包建华[16]构建了企业家身份愿望、创业意愿及早期创业行为的关系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创业意愿对早期创业行为有积极影响。Steven[15]借助3 个案例研究了先前创业经验及创业者身份愿望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得出先前创业经验在企业家身份愿望和早期创业行为间起调节作用。

机会识别对创业行为发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早期创业行为不一定是创立新的企业,为创业活动所做的前期准备如考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寻找创业合作伙伴等都属于早期网络创业行为。大学生对网络创业机会的感知越强,个体就能对网络创业机会产生更清晰和更准确的认识,发现的网络创业机会也就越多,在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上的优势提高了开展网络创业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4: 个体感知网络创业机会对早期网络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

1. 3. 2 网络创业能力与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能力理论认为行为是由能力决定的,是个体具备或展示某种能力的外在表现[17]。创业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的创业行为表现,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否。叶峥等[18]通过132 份浙江产业集群的问卷,实证发现创业认知能力、机会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对创业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一般来说,参加网络创业教育后,大学生的网络创业能力会有所增强,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更有能力处理所面临的障碍和困难,进而更有可能开展早期网络创业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5: 个体网络创业能力对早期网络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

1. 4 网络创业教育与早期网络创业行为

创业教育对个体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但少有学者探究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宋春光等[19]研究发现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带来新思想、形成高校艺术氛围,从而对高校创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对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开展的创业教育次数越多,创业教育的内容越丰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烈,也就越有可能开展具体的创业行为[1]。计划行为理论( PBT)认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知通过影响行为意图并最终影响创业行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重在激发或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图并最终提高大学生开展创业行为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假设:

H6: 网络创业教育对个体的早期网络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

2 模型构建

2. 1 研究框架

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上述理论假设,本文构建了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框架中包含5个变量共6 个假设,箭头表示了5 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2. 2 变量测量与量表设计

本文借鉴Hessel[20]、Chang Hui-Chen等[2]、GEM标准问卷等有关创业动机、创业教育、创业机会感知、创业能力和早期创业行为的测量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其中,网络创业动机包括成就动机和财富动机2 类共6 个指标; 对网络创业机会的感知采用3 个指标; 大学生网络创业能力分为创新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基本技术能力4 类,测量指标共9 个; 早期创业行为分为探索行为和开发行为,如表1 所示。

3 实证分析

3. 1 样本来源特征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参加宁波市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培训的学生,主要收集了参与调研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参加网络创业教育的动机、网络创业教育对参与培训的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调研从2015 年3 ~ 6 月,期间通过电子邮件和各高校的培训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300 份,回收218 份,剔除无效问卷44 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74份,样本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 6% 和79. 8% 。参与培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2 所示。

3. 2 数据质量分析

3. 2. 1 信度分析

本文在使用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问卷内部一致性之前,通过SPSS20. 0 计算项目总体相关系数( CITC) 来净化测量项目。一般来说,CITC小于0. 4就应将该测量项目删除。分析结果显示,除创业动机的2 个测量指标NEM2( 0. 382) 和NEM5( 0. 372)的CITC值小于0. 4 以外,其他测量指标的CITC值均大于0. 4。表3 为删除测量指标NEM2、NEM5后的信度检验结果。由表3 可知,所有测量指标的CITC值大于0. 4,且Cronbach’s α 值也都大于0. 8,说明净化后的量表的信度较高。

3. 2. 2 效度分析

本文使用SPSS20. 0 对各潜在变量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4 可知,潜在变量的KMO测度均大于或接近于0. 7,且总体样本的KMO值为0. 861,Bartlett球体检验的 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5 个变量的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为5 个,与假设变量数量一致,且这5 个主成分总方差解释度累计值达到72. 815% ,大于60% 的常用标准。由此可知,测量变量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

3. 3 模型评价与估计

3. 3. 1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分析整体模型中的因子路径关系之前,利用AMOS21. 0 对网络创业动机、网络创业教育、创业机会感知、网络创业能力和早期创业行为的样本数据进行一阶模型验证性分析以检验量表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

由表5 验证性分析结果可知,测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都介于0. 60 至0. 95 之间,说明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另外,通过计算各测量变量的信度系数( R2) 值可以衡量测量指标对潜在变量刻画的变异程度。通常来说,R2值要大于0. 3,且R2值越高,测量指标对潜在变量变异程度的解释力就越强。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并重复验证,删除ANE8( 0. 206) 和ANE9( 0. 232) 2 个测量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子的组合信度( CR) 值以评估模型的内在质量。一般认为,CR值要在0. 5 以上,且CR值越高,观察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就越高。由表5 可知,所有潜变量的CR值都大于0. 7,说明观察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较高。

3. 3. 2 模型评价与估计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运用AMOS21. 0 对整体模型进行评价,依据检验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和比较,并根据修正指标和相关理论对不合理的影响路径进行修改或删除,以便假设模型进行优化。经过修正后的网络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早期网络创业行为影响的假设关系模型,如图2 所示。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整体修正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6 所示。可知 χ2的显著性水平P值( > 0. 05 ) 、RMSEA ( < 0. 05 ) 、GFI ( > 0. 9 ) 和AGFI( > 0. 9) 等都达到了适配标准值,说明样本数据与模型拟合度较高; NFI、IFI和CFI等指标值都高于0. 9,说明本文的理论模型适配度较佳; PNFI、PCFI都远大于0. 5,且卡方自由度比值/ df小于5,表明模型较为简约。

假设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7 所示。本文的所有假设都得到了验证: 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动机对其参与网络创业教育的影响显著( 0. 344) ; 参与网络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机会感知( 0. 551) 、网络创业能力( 0. 275) 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大学生的早期创业行为则受到网络创业教育( 0. 189) 、创业机会感知( 0. 521) 及网络创业能力( 0. 290) 的影响。

注: * 表示在0. 05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 01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 001 水平上显著。

4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构建了网络创业动机、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机会感知、网络创业能力和早期网络创业行为之间的理论模型,并运用SPSS20. 0 和AMOS21. 0 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 大学生网络创业动机对参加网络创业教育有积极影响; 网络创业教育对网络创业机会感知和网络创业能力均有正向影响; 同时大学生的早期网络创业行为受到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机会感知和网络创业能力的影响。此外,标准化参数估值模型也反映出,在网络创业动机方面,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为了有所成就而非追求财富,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为了获得基本经济保障; 网络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在风险承担能力,创业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网络创业教育帮助大学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产生清晰的认识,这也说明对创业个体而言,其他创业能力如基本技术能力等可以通过创业团队进行能力互补; 在早期网络创业行为方面,探索行为和开发行为同等重要,它们是创业者为成功创业所做的必要准备。

创业行为 篇9

一、创业态度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与行动三部分。因此文章将创业态度定义为个体对于创业的看法、喜好程度与未来从事创业行为的倾向。依据行为理论, 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态度有相当大的关联, 因此创业态度是创业行为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并可以预测创业行为的产生。个体的创业态度可以说是, 个体基于长期对创业的认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而产生的;其创业态度程度也可能随着个人与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 通过创业态度的影响因素, 可以帮助掌握态度形成、改变的可能性, 能够确认在创业态度形成或改变的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构建

创业行为的产生, 其发展的历程中, 从最初的创业动机的引发到创业的未来行为, 其影响因素都包含有个人因素与环境两大因素:个人方面包含个人的特征、背景环境、认知及价值观等;环境层面包含社会、经济、政策等整体环境等;因素之间还有可能相互影响的关系存在。因此, 探讨创业态度的形成历程中, 除了探讨个人与环境两大因素外, 还需要分析两者与态度之间的彼此关系, 方能完整的构建创业态度的发展模式。通过课题的调研, 建立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的创业行为发展模式, 如图。

1. 个人背景:

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对于职业比起毫无经验的人应该有多一点的认识, 可以影响其对工作的认知与价值观, 进而影响其创业的态度。继承家业是中国人既有的传统, 国外文献中也指出, 家庭的环境背景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创业机会的认定及创业决定具有显著影响。

2.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的差异将会影响个体对创业向关外的环境的认知, 会影响个人对于创业的看法与选择。有关创业家特质的研究上也显示创业者具备某些人格特质, 都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内在控制能力、成就需求、创意思考能力、明确的目标导向。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强, 但内在控制、成就需求、创意思考能力偏弱。

3. 环境认知。

依据社会学习理论, 个体态度的形成会因观察或模仿而形成, 所以对环境的看法或认同影响其态度的形成。其中, 教育环境对创业态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基于上述归纳的影响创业态度因素与关系, 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发展模式, 通过人格特质的塑造与环境的改变等, 对个人的创业倾向、态度予以增强以利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创业行为的发展。

三、基于创业态度影响因素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行为

依据研究结论, 进而提出有关建议, 以作为未来发展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的参考。

1. 发展体验式教育培育学生创业的人格特质。

在调查中, 发现高职学生的人格特质中, 创业思考及成就需求特质较低, 而过去的工作经验对于人格特质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除了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专业技术, 更应培养学生创造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特质的方法有: (1) 通过产学合作方式, 让学生有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 如到企业参观、实习等, 进一步了解与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2) 提供就业课程教育, 让学生参与就业学习, 使学生了解职场环境, 并培养就业能力。 (3) 透过体验式学习活动, 让学生进行团体的活动与任务执行, 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 增强团队适应力与领导能力。 (4) 提供有关生涯规划发展指导, 协助其制定未来目标与发展规划。借助上述四点, 培养学生对于自我成就、创新与目标的重视与追求, 使其具备未来创业的重要特质。

2. 将创业议题融入课程中, 并提供创业辅导, 提升学生的创业态度。

一者将创业融入课程中, 包括:财务相关课程 (创业资金的筹集、运用与规划等, 预算规划、成本分析及损益预测等) , 管理课程 (产业分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营运策划、任务分析及企业策略应用等) ;营销课程 (产品推广、营销策略、市场分析等) 。二者引进社!!会资源, 提供创业辅导, 包括: (1) 利用产学合作机会给予学生相关!!!的经验, 借以了解实际的工作运行。 (2) 通过学校提供相关创业辅!!导资源, 如提供参与或成立创业指导中心, 以协助有心创业学生完!!!成创业规划、资金的寻找、政府相关的协助资源。 (3) 邀请相关社会!!!团体, 主要有企业家组成之相关团体, 对其提供创业经验、实务指!!导及提供资源等。 (4) 结合政府资源或其他单位配合, 支援学校的!!!创业活动。!!!

3. 提供创业相关活动及资源, 提高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同。

由于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知, 主要来自于教育与家庭环境, 对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认知较低, 而人格特质对于创业环境亦具有显著影响。因为家庭环境不易改变, 因此可以通过教育系统提供创业活动与资源, 协助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认同。 (1) 邀请成功的创业家莅临演讲, 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2) 举办各种创业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其企业家提供创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中各项创业政策, 以增进学生创业能力养成。 (3) 提供校友成功经验, 并提供学生创业咨询, 建立学生创业信心。

4. 通过学校提供学生创业模拟机会, 提升学生创业动机。

学生的工作经验对创业态度有显著影响。学校可以提供学生相关工作机会与创业的模拟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际管理能力、成就需求与创意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业动机, 增进学生的创业态度。 (1) 结合学校的课程实训, 成立工作室, 由学生担任经营管理工作, 学生可以增加工作经验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结合相关课程举办创业模拟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培养创业经验并激发兴趣。 (3) 举办各主题的创业沙龙活动, 通过联谊交流创业相关经验。

5. 提供连续及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与资源, 奠定创业的基础。

学生的创业态度受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 说明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 希望其具备创业能力与实际创业行为, 需要整体教育的配合。可效仿法英美等国家, 将创业相关课程融入更早的教育环境中, 发展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 在教育初期培育期创造力与人格特质, 渐进的养成创业精神;在进入社会时给予必要的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源与协助, 进而提供回流教育与进修教育的机会, 进一步协助创业成功。通过连续及系统化的课程与资源提供, 才能提供完整的创业教育, 以创造更多的创业家, 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功能。

摘要:论文通过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态度的影响因素, 进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行为发展模式, 并基于该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试图助于学校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态度, 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关键词:创业态度,影响因素,创业教育,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沛, 杨景峰.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 2010 (3) :50-55

[2]Cartner.W.B.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5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研究评介 篇10

创业企业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商业创意, 很多新创企业是因为非技术性的因素而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1]。创新性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想法虽然重要, 但是其仅仅提供了创业的一张入场券。为保障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新生创业者必须关注创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Delmar和Shane (2004) [2]指出, 创业者在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多种组织行为, 如撰写商业计划、寻求金融支持、发展企业原型、购买或租用设备、雇用员工等。而获取合法性则是所有这些创业行为中最早应该关注的。因为创业者需要创造一种外部知觉, 即新创企业是合法的, 以获取资源, 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研究表明, 新生创业者如果能够有效表现和管理象征行为 (Symbolic Action) , 他们将能更快速地为新创企业赢得合法性, 并争取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3]。

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可以帮助构建创业模糊性环境下的一种社会认知框架。这对于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创企业常常缺乏各种资源, 包括投资者、员工、客户等, 也缺乏企业实力的证明。这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于新创企业未来进展的预期将更多地依靠一种主观的信念, 而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通过管理和引导象征信息将可以影响这种主观信念。在这一意义上看, 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可以创造一种有利于新创企业发展的环境。可以说, 新生创业者要想成为成功的革新者和开拓者, 必须掌握象征行为及其管理。基于此, 本文将对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及其影响作用进行探讨, 介绍象征与象征行为的内涵, 分析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与新创企业发展的关系;为提高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积极影响效应,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有效管理;最后结合对相关研究的评析, 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望能够借此对新生创业者与新创企业研究与创业实践有所裨益。

1 象征与象征行为的内涵

象征 (Symbol) 指的是可以传递意义的任何物体、事件、行为或者关系等[4]。象征传递了一种社会意义, 超越了其内在的具体内容或者明显的功能价值。Armenakis (1995) 等人就强调, 象征是可以有效改变目标群体的认知与行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5]。在组织背景中, 象征指一个组织的成员用以展现或外化组织潜在的未被他人知觉到的特征、情感和价值观等的种种内容与方式[6]。具体的组织象征包括组织标识, 组织特色的仪式或典礼, 组织中广泛流传的组织创始人或CEO的趣闻轶事, 精心描述的有关组织创立或关键事件的故事等等。这些组织象征可以使组织内在的特征得以更生动具体地揭示, 让人更深刻地理解组织。

象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言语的、实物的、行为的[6]。不过, 诚如Clarke (2011) 所指出的, 早期研究过多关注于言语或实物等象征符号[7]。虽然象征符号是象征信息的重要载体与展现形式, 但是, 象征信息对于组织的积极价值还需要通过组织及其成员的主动控制和引导, 即象征行为的有效运用。可以说, 象征行为具有积极主动性, 是言语或实物等象征符号价值展现的重要途径。

象征行为特指行动者展示出的试图吸引他人注意到一个对象或者行为本身内容和功能用途背后意义的行为[3]。组织中常见的象征行为有举办典礼或仪式, 阐释品牌故事等。值得强调的是, 象征行为作为一种行为是结合其内在维度 (如产品或服务的内在品质) 更好地表现, 而不是替代其内在本质维度。作为一种象征, 除了其具体的功能作用外, 象征行为特别强调的是行为所具有的积极表征意义。

象征行为的表现与管理, 是一种独特的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对创业者的象征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是关注创业者如何向利益相关者展示信息, 如何管理创业者和新创企业印象。正如Cyert和March (1963) 所强调的, 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决策者往往倾向于寻求可以减轻对相关决策担忧的外部信号或标志以节省其评价过程。象征行为就可以是这种信号或标志的有效表征。通过创业者有意识的象征行为的引导, 使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于新创企业的积极信息, 从而更可能做出有利于新创企业发展的决策。Bednar (2012) [8]也明确指出, 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可以采用象征行为影响和引导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组织及其CEO的评价。象征行为寻求传递的是主观性的社会意义, 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减轻利益相关者对于不确定性信息的关注。如为新创企业建立制度和规范[9], 通过讲故事创建新创企业的合法性身份[10]等等都是新生创业者可以运用的象征行为。通过这种自我展现 (Self-presentation) 进行印象管理, 是新生创业者快速获取合法性的有效途径。可以说, 从象征符号转向对于象征行为的关注与探讨, 是象征信息管理主动性与及时性的一个诉求。

2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与新创企业的发展

张玉利和杜国臣 (2007) 指出了创业存在的合法性悖论。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创新性带来创业机会的同时也引发了合法性问题, 可能阻碍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一方面, 所有的组织都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都必须依赖这一系统提供资源和市场, 而新创企业在资源缺乏与市场不成熟情况下, 更需要尽快获得合法性, 以争取资源与市场。Aldrich和Fiol (1994) 就提出, 针对利益相关者对新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技术的不熟悉可能产生的合法性质疑, 新创企业必须努力建立合法性以求得生存[11]。另一方面, 创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创新性特征, 以及创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念异质性使得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合法性地位的获取较为困难。在这一背景下,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价值更为突出。Brown (1994) 认为, 象征行为是个人和群体寻求合法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并且是保证其所在组织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2]。合法性是利益相关者对于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整体态度与观点。在低合法性情况下, 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对于新创企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以及信任水平都较低。新生创业者可以通过象征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利益相关者关注超越不确定和创新性背后的新创企业价值。借助于象征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的有意识引导, 可以更快地提高他们对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接纳与信任, 而这对于新创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也是新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 象征行为更应该是新生创业者必须关注的, 它是帮助新创企业赢取合法性的一种重要途径。

2.1 象征沟通的影响

Aldrich和Fiol (1994) 指出, 象征沟通 (Symbolic Communication) 能够促进对于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认知合法性[11]。Anderson (2005) 就强调, 创业者在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中必须能够有效地使用象征信息去说服他们认同新创企业的合法性[13]。象征沟通强调要超越传统的言语沟通, 必须加上有意识的信息负载以及象征信息管理。新生创业者与资源拥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新生创业者拥有关于新创企业的高价值的信息, 而资源拥有者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相关信息却缺失。这一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比较困难。出于不确性规避, 在缺乏有效信息证明的情况下, 外界利益相关者常倾向于回避风险, 即较少可能为新创企业提供支持。此时, 为争取资源拥有者的资源和支持, 新生创业者必须努力弥补这一信息缺位所带来的低信任与低接纳问题。象征沟通的有效利用即是这样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

在象征沟通中, 新生创业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 将新创企业创新的框架定得较宽, 足以包括现有的知识观念, 即是利益相关者可以理解的现实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 从而使得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看起来更为可信。因为新生创业者通过这种象征沟通, 构架了新创企业创新性与社会已有观念和活动之间的桥梁, 使得新创企业与更广泛的已经建立的社会组织活动更为协调一致。这种协调一致将成为新生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理解新创企业的一个共享观念基础, 将使利益相关者更易接受并认可新创企业, 避免了新创企业新生劣势的不利影响。但象征沟通在共享知识观念的基础上, 也需强调新创企业的创新优势, 以突出新创企业在原有社会认可基础之上的创新价值。另外, Chen等 (2009) [14]和Clarke (2011) [7]都认为, 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 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象征信息管理, 甚至包括新生创业者言语沟通中的激情传递方式的管理, 才可以帮助新生创业者更好地为新创企业获取认同与支持。概括而言, 作为一种双向交流, 新生创业者在与外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象征沟通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 首先向利益相关者展示新创企业与现有社会广泛接受的组织观念与实践的共有基础, 提高新创企业的可接受度;然后再强调新创企业超越现状的特色与创新所在, 增加对新创企业的价值与发展潜力的认知。

2.2 象征演讲的影响

Heracleous和Marshak (2004) 将组织演讲 (Organizational Discourse) 作为一种象征行为, 认为组织演讲不仅要注意文字, 而且还要注意背景联系与信息敏感度。他们强调组织演讲应该是文字信息、环境背景与象征意义的整合[15]。将演讲作为象征行为, 就强调从象征信息管理的角度对演讲进行分析和构架, 在其中, 演讲者需要思考“说什么”, “演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背景知识对于演讲的影响如何”, “演讲中可用的象征符号及其展现程序和方式”等等。象征演讲就是要使演讲超越对信息交换本身的关注, 强调对目的和背后象征意义的重视与引导。Cornelissen和Clarke (2010) [16]具体指出, 可以使用类推和比喻的方式, 用更易理解的语言去构架演讲, 以让利益相关者对新创企业熟悉和接纳, 从而获取合法性认同。如星巴克咖啡所提倡的, 为消费者创造“除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 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也更清楚地理解, 星巴克咖啡所期望营造的与其他咖啡店相比的独特优势与价值。同时, 象征演讲也需要突出对高于现实功能价值的未来愿景的关注。正如苹果公司乔布斯所强调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种定位体现了创业者与所创企业的高目标追求, 帮助利益相关者理解创业者及其企业的独特性与价值所在。可以说, 象征演讲一方面通过提高理解性的设计拉近与利益相关者的心理距离, 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高目标定位设计推动利益相关者对于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潜力的认可度。综合高理解性与高定位的象征演讲可以较好地解决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合法性与创新性之间的悖论问题。

另外, 新生创业者的象征演讲需要重视整体的设计以及背景性与敏感性问题。因为新生创业者如果缺乏对创业背景信息的提供, 那么利益相关者对于新创企业的理解并不充分。再加上创业本身的创新性与不确定因素会阻碍利益相关者对于新生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认同。为此, 新生创业者需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新创企业所在的大背景信息, 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导致的误解。鉴于创业者在努力创造新创企业合法性的时候, 需要获得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认可, 让利益相关者承认新创企业的适宜性与正确性。所以, 组织演讲作为象征行为理解和实施的时候, 新生创业者就需要更多的关注新创企业象征信息管理这一目的。新生创业者拥有独特的新创企业的相关信息与知识, 这是其能够识别创业机会的优势, 但是又造成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新创企业认识的障碍。通过象征演讲, 主动设计与搭建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境下的信息通道, 引导利益相关者关注新创企业的创新性与独特价值, 将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快地获取合法性, 进而提高资源拥有者提供资源的意愿, 促进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3 象征制度管理的影响

Zott (2007) 指出, 新创企业可以通过象征行为引导利益相关者关注新创企业的专业化结构设计与管理程序, 从而传递出新创企业的专业化组织信号[3]。这种专业化组织信号将是新生创业者与新创企业管理能力的一种有力象征信息, 有助于获得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于新创企业的认知信任。Zimmerman等 (2002) 等指出, 顺应 (Conformance) 是新创企业获取合法性的一种有效策略[9]。所谓顺应就是通过符合现有社会体系有关组织认定的常规要求和预期, 即通过遵从规则来达到合法性[17]。新创企业内在所固有的新生劣势是影响外界利益相关者对于新生创业者及其创办企业认同的一大障碍。而通过设计和展现符合社会公众预期的合法化组织结构与管理程序将是实现新生劣势向合法化转变的重要基础工作。

由于新创企业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知觉到新创企业坚持公认的原则、规范和做事情方式的程度[11]。为此, 新生创业者需要通过展示新创企业与社会体系中已经建立的规范和标准相一致的象征行为以更快地纳入到已有的社会体系中。其中, 新生创业者通过象征制度管理, 为新创企业创建正式的组织制度和规范, 提供新创企业的专业化组织证明, 可以更快的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 获取新创企业发展的重要合法性基础, 从而避免新创企业的创新性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合法性获取难题。总的来说, 象征制度管理突出了新创企业有意识构建并强调制度化管理的价值。在此, 制度化管理设计成为了新生创业者能够积极主动控制的象征信息, 可以有力地证明新生创业者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新创企业的规范化。

2.4 象征经历展示的影响

Higgins和Gulati (2003) 指出, 新生创业者具备使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认同的能力与经历对于新生创业者为新创企业快速获取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18]。Dalziel等 (2011) [19]指出, 创业者的先前教育经历是一个重要的象征。Clarke (2011) 也强调, 创业者的专业人员身份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信息[7]。新生创业者先前这些相关的教育与职业经历将是传递合法性的一种有效象征。新生创业者通过象征经历展示, 如外界确认有效的可信度象征, 包括学历、专业能力、职业经历等, 有意识的引导利益相关者关注新生创业者能力和新创企业的积极创新方面, 而不是过多的关注新创企业的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 将更能唤起和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使用和管理先前经历的象征信息对于创造合法性是非常有效的。新生创业者不同方面的先前经历提供了合法性的不同证据, 如某些经历证明其可以有能力开发新产品或服务, 某些经历证明其可以顺利开拓市场并获取市场认可, 某些经历证明其可以有效管理新创企业的人力与财力等。不同的象征经历信息可以相互补充, 以突出新创企业不同方面的合法性。具体来说, 强调新生创业者拥有的专利传递了能力和有价值的智力特征, 从而提高能力合法性。新生创业者在知名企业或大公司的管理经验是其对新创企业所需管理能力的一种有利证明, 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信号, 即新创企业是有价值的并且是可成长的才使得具备优秀能力的新生创业者愿意承担风险创办新企业。另外, 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象征[18]。如与受到外界高度信任的某个重要人物有着良好关系, 并得到其大力支持, 与相关知名企业的密切联系等都可以作为一种象征。通过控制和运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 新生创业者可以展示新创企业的价值标准, 使得新创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形势, 进而可以更好地获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认同。总之, 象征经历展示强调的是将新生创业者各种积极的经历作为象征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和综合展示, 使得先前的这些经历成为积极的象征, 快速获取利益相关方的认同。

3 新生创业者提高象征行为有效性的综合管理模式

成功的创业者不是被动的参与到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而是具有高互动技巧和社会背景敏感度的管理者。Clark (2011) 就指出, 新创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支持, 创业者就需要使用象征手段主动向企业的资源提供者传递企业合法性和可行性的信息[7]。新生创业者为了促进新创企业的发展, 需要能够战略性地使用象征行为来应对由于缺乏支持者和绩效表现历史所带来的低水平可信度与合法性。企业合法性部分来源于象征, 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初期的时候[20]。不同维度的象征行为影响不同类型的合法性[17]。如新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象征传递了具体的认知合法性。新创企业专业化制度和规范象征传递了新创企业的组织合法性。与重要或高可信度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质量传递了新创企业的关系合法性。

为了快速赢得新创企业的合法性, 新生创业者不仅要考虑表现何种象征行为, 而且更需重视如何表现象征行为。因为尽管许多创业者可能都会想到使用象征行为, 但是有些创业者表现得更有技巧和想象力, 他们能够强烈的意识到使用象征行为对于克服新创企业各种新生劣势的积极价值, 从而使得象征行为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所以, 为了提高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有效性, 新生创业者需要针对影响象征行为实际效用的因素, 进行综合的象征信息管理, 如图1所示。行动观视角下的象征信息管理为资源相对缺乏的新创企业从白手起家创造合法性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方式。

3.1 新生创业者与资源提供者之间的结构相似性程度 (如价值标准、预期、地位) 影响象征行为的实际作用结果[3]

当新生创业者在价值标准或对未来预期中表现出与资源拥有者有较高的相似性时, 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将更易获得资源拥有者的理解与认可。正如Brown (1994) 所指出的, 个人和组织通过象征行为寻求合法性的有效程度受到互动双方的心理距离的影响[12], 而新生创业者与资源提供者之间的结构相似有助于快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3.2 新生创业者的个性特征

发展和维持信任关系是解决低合法性问题的核心[11]。新生创业者通过象征行为获取合法性的时候, 由于新创企业具有明显的新生劣势, 它们缺乏先前经历的证明, 所以在新创企业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风险性的背景下, 新生创业者获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认同, 需要快速形成初始信任。而初始信任的形成与行动方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22]。如象征沟通和象征演讲过程中对于新创企业未来美好愿景的展示需要表现出新生创业者的自信与乐观。这些个性特征将有助于快速获取对方的认可。

3.3 象征行为表现的频率和技巧也影响着象征行为的具体效果

新生创业者有技巧的经常性的表现各种象征行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源[3]。因为经常性的象征行为展示, 可以被重复观察, 而象征行为所表现的象征信息的一致性和重复验证性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快地确认新创企业的合法性。正如Fligstein (2001) 所强调的, 基于象征互动的社会技巧对于新生创业者引发与他人的合作并创造一种新的意义系统是非常重要的[21]。Clarke (2011) [7]就指出, 有经验的或者连续型的创业者更可能有效并且系统地运用各种类型的象征信息管理策略以提高象征信息的积极引导价值。由此可见, 象征行为的影响效应受到新生创业者的技巧和经验的影响。

概括而言, 象征沟通、象征演讲、象征制度管理以及象征经历展示等象征行为有助于新生创业者快速获取新创企业合法性, 包括认知合法性、组织合法性和关系合法性。这些合法性将成为新创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基础。不过, 在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强调, (1) 不同维度的新创企业合法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借助于不同维度的象征行为来获取, 如象征制度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新创企业的组织合法性; (2) 新生创业者通过象征行为发展新创企业合法性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利用一些个体因素推进这一过程, 如个体的自信与乐观、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一致性等均可以强化象征行为的积极作用。

4 现有研究评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4.1 现有研究评析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研究表明, 新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行为需要管理的不仅是行为本身, 还有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并且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和利用这些行为的象征意义。新生创业者在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运用象征行为是快速获取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可以说, 强调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基于行动观的象征信息管理是对于创业活动的一种有力和重要的补充, 可以增强创业活动的生动性与活力。因为象征信息管理和主动的象征行为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于客观创业活动的理解被赋予了积极意义, 提供给公众理解有关新创企业的积极参考框架, 引导公众朝向新创企业创业活动的积极方面的理解。对于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创业实践来说, 这种积极的归因尤其重要。

探讨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对于新生创业者也具有实践指导价值。信息不对称带来创业机会的同时引发了新创企业合法性的问题。鉴于合法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新生创业者需要努力为新创企业创建合法性。基于行动导向的观点, 新生创业者在面对创业合法性障碍的不利条件下, 可以积极采取象征行为创造合法性, 为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象征行为对于缺乏历史绩效证明与高度不确定性的新创企业尤为重要, 而且也提供了新创企业发展的一种可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但是, 需要明确的是, 强调新生创业者的象征行为并不是认为创业的其他方面不重要, 象征行为与客观的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彼此强化。早期研究将象征行为与实质行为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分类, 但是Bendar (2012) [8]特别强调, 象征行为与实质行为可以有机结合。就如在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 新生创业者通过展现与管理象征行为可以为新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市场的拓展等客观的创业实质行为提供积极和有力的支持, 从而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4.2 未来研究展望

理解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有着重要价值, 因为象征行为对于新创企业获取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认可, 从而获取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象征行为引导利益相关者的知觉, 可以使新创企业有一个好的开始, 为新创企业发展奠定良性基础。但是, 有关象征行为的已有研究还主要是在组织变革背景下的探讨[4,5], 而在创业过程中象征行为及象征信息管理的研究还较少, 还需要未来深入研究。

(1) 象征行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该象征行为达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上。为了提高象征行为的有效性, 发挥象征信息管理的价值, 行动者必须首先明确象征行为对目标群体的具体影响。为了进一步实证检验创业者象征行为的影响效用, 未来可以通过实证分析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具体内容构成, 并开发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

(2) 创业者象征行为包括很多具体的维度, 某些维度的象征行为对于创业过程的某一种情境可能更恰当。有关不同维度的象征行为的具体适应情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 多种象征行为在象征信息管理中如何结合更能实现协同效应, 多种象征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3) 象征行为有一定的主观性, 需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内在的理解。从归因理论来分析, 不同人的归因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创业者如何引导利益相关者对于象征行为的理解朝向预期的积极方向, 利益相关者的归因过程如何影响对创业者象征行为的理解值得未来的深入探析。

(4) 象征行为是由创业者具体实施的, 不同创业者的个体特征差异是否影响象征行为的具体实施结果?这个问题还需要未来的深入研究。如创业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特征是否会影响象征演讲或象征经历展示的实施, 如何影响等等。

(5) 新创企业的性质可能影响象征行为的效果。如科技企业, 如果核心技术不明确的时候, 如何利用和管理象征信息, 使用何种象征行为更有效等等?此时, 有可能新生创业者曾经所处的相关行业专业经历信息展示更为重要。当然, 这还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

(6) 象征信息所具有的意义可能具有特定文化内涵, 是由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按照一定的文化标准进行主观性地解释[3]。因此, 象征行为的影响作用可能存在文化特定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行为影响作用可以进一步对比检验。此外, 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的活动创建和制度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纵向追踪设计以更好的理解象征行为在促进新创企业制度化与合法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和长期效应。

摘要:近年来, 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对于新创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成为创业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在对象征与象征行为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对新创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以及新生创业者提高象征行为有效性的综合管理模式, 最后提出了新生创业者象征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望对创业行为研究与新生创业者创业实践有所启示。

上一篇:旅游企业思想工作创新下一篇:成人症状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