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运动症状

2024-06-19

非运动症状(精选九篇)

非运动症状 篇1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综合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1]。临床上非运动症状与运动症状共同构成PD症状的整体, 在疾病早期占据重要地位, 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 NMS常被忽视。为减轻残障、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对60例PD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60例。入组标准:符合2009年帕金森病中国治疗指南第2版中PD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晰, 病情稳定, 无严重躯体合并症。60例中, 男性41例, 女性19例;年龄38~81岁, 平均61岁;平均病程 (3.2±2.7) 年。有焦虑表现26例 (43.3%) , 不同程度的抑郁35例 (58.3%) , 睡眠障碍42例 (70.0%) , 主诉疼痛28例 (46.7%) , 便秘41例 (68.3%) , 排尿异常20例 (33.3%) 。

1.2 评价指标

1.2.1 抑郁测评

采用Zung的抑郁量表 (SDS) [2]。SDS共20题, 每题按“没有、有时、经常、总是”1~4级计分, 患者根据过去一周内自身情况作答, 总分×1.25取整数, 即得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 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为重度抑郁。

1.2.2 焦虑测评

采用Zung的焦虑量表 (SAS) [2]。SAS共20题, 每题按“没有、有时、经常、总是”1~4级计分。患者按指导语要求作答, 总分<50分无焦虑, 标准分越高, 焦虑症状越严重。

1.2.3 舒适满意度测评

综合性护理干预前 (入院24h内) 、干预后 (出院前一天) 分别对患者进行舒适满意度测评。设置患者舒适满意度调查表, 共10项 (内容包括:家人对您的态度;陪护人员对您的态度;皮肤清洁与舒适;床铺整洁、舒适;地面清洁、不湿滑, 有防滑标志;关心您的进食, 并予饮食指导;关心您的睡眠, 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疼痛不适时能被关注;鼓励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您参加一定的社交活动) 。每项评分:非常满意5分, 满意4分, 一般3分, 不满意0分。总分50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

2.1 教育方式

向患者、陪护、家属讲解疾病基本知识、药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 增强对长期治疗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指导吞咽及肢体功能锻炼、防跌倒等安全防护知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性格等个体特征进行宣教, 提供图文并茂的疾病知识资料, 运用形象生动的课件, 尽可能满足患方主动汲取健康知识的需求。

2.2 心理支持

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耐心交流, 了解他们的苦恼, 用温和易懂的语言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暗示等心理疏导。调动其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理解和温暖。鼓励其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 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抗PD药物的相关知识, 必要时提供有效资料, 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强调抗PD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 保证药物有效浓度, 做到两名护士共同核对、发放、保证患者服药到口。要求用药时间与进食分开, 可安排在饭前0.5~1h服用, 或饭后2h服用。目的是为了与食物吸收时间分开, 保证药物的吸收率和降低副作用。

2.4 安全防护

2.4.1 预防跌倒、压疮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患者安全护理成为医疗护理管理的重要目标和内容[3]。针对PD患者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态不稳、转弯或过门坎困难, 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坠床等。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防范措施, 并在床尾放置警示标志, 提醒各班护士密切关注并连续监测、动态评估、及时记录。对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 指导其盐和水的摄入量, 睡眠时抬高头位、穿弹力袜, 从卧位起身时不得过猛, 身体缓慢转向床缘坐起, 双腿从床上移至地上, 用手撑床起来。

2.4.2 预防误吸、窒息

PD患者的吞咽障碍多表现为流涎、呛咳, 为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等意外, 在选择食物、进食体位、进食方式、吞咽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食物最好选用半流质或菜泥, 进食时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力集中, 避免干扰;进食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 稍向前倾20°, 颈部稍向前弯曲, 使食物容易进入食管;卧位喂食时抬高床头30~50°,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量适中。

2.5 舒适管理

2.5.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特别要加强对出汗患者的皮肤护理, 选择合适的皮肤清洁用品及皮肤保护剂。肌强直会导致肌肉疼痛, 可协助舒适体位的选择、分散注意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肌松药或止痛药。

2.5.2 便秘的护理

给予心理疏导、适度活动、腹部按摩、饮食指导、药物干预等护理措施。增加饮水量 (每日不少于2000ml) 和高纤维素食物。排便时注意遮挡, 帮助患者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告知患者宜每日早餐后排便, 有便意时立即排便, 以免抑制排便反射, 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10~20min坐便, 通过胃-结肠反射建立排便习惯。指导患者主动做提肛运动、盆底肌训练, 根据结肠走向进行按摩腹部, 操作者用大小鱼际及手掌根部从右下腹开始, 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中、晚各一次, 每次10~15min, 也可以在便前20min或餐后2h进行。

2.5.3 排尿护理

PD患者排尿异常多表现为夜尿、尿急、尿频, 应减少晚餐后摄水量, 睡前避免饮用咖啡, 排尿后做好会阴部清洁护理。

2.5.4 不安腿综合征 (R L S) 与睡眠障碍护理

满足患者休息和睡眠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4]。RLS是不可控制的双腿运动, 是以烧灼感、瘙痒、疼痛或坐立不安等腿部异常不适感为特征的神经性失调[5], 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指导患者坚持腿部运动, 平时多活动, 避免白天过度睡眠, 延迟晚上睡眠时间, 注意环境温度适宜与安静、保持心情轻松愉快, 睡前热水泡脚并用手搓脚心至发红发热, 或温水泡浴30min, 以改善腿部缺血, 改善睡眠质量。

3 结果

3.1 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舒适满意度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干预后SAS/SDS、舒适满意度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2 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本组60例无一例发生坠床、跌倒、压疮、窒息等意外。

4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N M S普遍分布于P D的临床各期, 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 (抑郁、焦虑)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泌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 、感觉症状 (疼痛) 、睡眠障碍, 通过对60例PD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舒适满意度比较结果可见, 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给予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降低其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舒适、不愉快的程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语言、进食、走路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和指导, 可有效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我们针对PD患者最为常见的跌倒、压疮、误吸、窒息等安全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后, 本组病例未发生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 重视具有一定隐藏性或易被运动症状所掩盖的NMS, 及早对PD患者非运动症状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某些非运动症状, 延缓疾病进展, 增加舒适感, 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3-280.

[2]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68-269.

[3]刘义兰, 张亮, 王桂兰, 等.患者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7, 20 (7) :1-4.

[4]刘春梓, 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937-939.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篇2

◆李星星 张晓宇 陈静怡 翟恒高 高大威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与非运动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61例 PD 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6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简化版进行其性格特征的评估,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患者患病前的情绪状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忧虑性、紧张性[分别为(6.29±1.87)分和(6.95±2.34)分]与对照组[分别为(5.41±1.81)分和(4.26±2.57)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767,P=0.444;t=-0.287,P=0.774;t=1.553,P=0.122)。回顾性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组患病前的焦虑、抑郁特征(t=24.289,P<0.05;t=10.864,P<0.05)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睡眠障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较为严重;早年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很可能是 PD 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性症状;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病,是居于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位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据2013年美国国立 PD 基金会统计,全世界有400万~600万名患者[1],仅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1.7%[2],PD已经成为国际难题。而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往往不利于疾病治疗[3]。本研究旨在探究帕金森病与非运动性症状的关系,探讨非运动性症状对PD 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61例,其中男94例,女67例;年龄20~82岁,平均(54.77±12.36)岁;病程1~24年,平均(6.20±5.24)年,已纳入标准为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诊断标准[4];尽量排除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2)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健康对照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20~77岁,平均(48.41±18.46)岁。所有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PD 患者和对照组的人格特征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人格特征。采用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问卷调查法[5]。

由于本研究只涉及量表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五种人格,故对其进行简化。问卷包含26项问题,其中乐群性选取第3、26、52、76题,按照原始量表计分方法记分,每项0~2分,总分8分,≤2分为低分,≥5.6分为高分;稳定性选取第5、55、79、129题,每项0~2分,总分8分,≤2.8分为低分,≥5.8分为高分;怀疑性选取第13、38、64、88、139、164题,每项0~2分,总分12分,≤3.6分为低分,≥8.4分为高分;忧虑性选取第19、44、93、118、143、168题,每项0~2分,总分12分,≤2.8分为低分,≥6.9分为高分;紧张性选取第49、74、100、124、149、174题,每项0~2分,总分12分,≤2.8分为低分,≥7.8分为高分。

1.2.2 PD 患者和对照组的情绪特征 对于 PD 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照组采用现状调查法,调查患者患病前、对照组目前的情绪状况,包括以下三项问题:睡眠状况、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方法:无此现象评1分,有此现象评2分。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应用 SPSS21.0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 结果

2.1 PD 组与对照组的非运动症状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忧虑性、紧张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D患者患病前的情绪特征在抑郁、焦虑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睡眠障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D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比较 在人格特征方面,PD组的忧虑性、紧张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情绪特征方面,PD组的睡眠障碍、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见图1。

3 讨论

既往的研究表明 PD 患者常伴随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非运动性症状[6-8],但对于不同人格和情绪对PD 发生的影响却少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的简化版问卷调查法和回顾性研究法,分别调查PD 患者目前的人格特征和患病前的情绪状况,与对照组对比分析,探究个人性格和情绪等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PD 患者的乐群性、稳定性总分(3.50±1.71;5.07±1.75)低于对照组(3.72±1.70;5.15±1.69),但差异不大;患者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总分(5.33±2.27;6.29±1.87;6.95±2.34)显著高于对照组(4.74±2.23;5.41±1.81;4.26±2.57),其中典型忧虑性、紧张性分别为38.51%、39.75%,与李丽娟等[9]报告的调查结果相近(患者出现自评抑郁症状44.90%、自评焦虑症状46.90%),说明目前帕金森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较为严重。

回顾性调查的结果显示(161例中105例患者完成了对情绪的回顾性调查),PD患者患病前出现睡眠障碍的有32例(30.48%),而46例对照组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有7例(15.22%);文献报道表明,睡眠障碍与黑质纹状体密切相关,一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特发性睡眠障碍(IRBD) 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摄取的减少增加了 PD 短期发生的风险[10]。另一方面结果显示患者患病前出现抑郁症状的有39例(37.15%),而对照组46例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有4例(8.70%)。在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中,抑郁症患者转变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概率是对照组的3.24倍(95%置信区间2.36-4.44,P<0.001)[11],抑郁症很可能就是 PD 发病的独立因素之一。而一项针对中国人群PD 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重大精神创伤或抑郁史及从事脑力劳动是我国PD危险因素[12]。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早年睡眠障碍、抑郁很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焦虑等现象较为严重,说明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需要得到较好的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早年睡眠障碍和抑郁很可能是罹患帕金森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等,加强对心理知识和帕金森常识的普及教育,对降低帕金森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森路透.疾病综述: 帕金森病[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42:338.

[2]Zhang ZX,Roman GC,Hong Z,et al.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 prevalence in Beijing,Xi'an and Shanghai[J].Lancet,2005,365:595.

[3]陈生弟,陈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识别与处理:从忽视到重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361.

[4]Hughes AJ,Daniel SE,Kilford L,et al.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2,55:181.

[5]戴忠恒,祝蓓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M].华东师范大学,1988:1.

[6]蒋倩雯,扎圣宇,王刚.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及运动并发症现况调查[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471.

[7]董青,李焰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032.

[8]龙香花,曾可斌.帕金森病抑郁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355.

[9]李丽娟,李巧薇,谭少华,林耀波.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广东医学,2009,30:266.

[10]Alonso A,Rodríguez LA,Logroscino G,et al.Use of antidepressants and the risk of Parkinson s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9,80:671.

[11]Shen CC,Tsai SJ,Perng CL,et al.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after depressio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Neurol,2013,81:1538.

[12]叶芳,易刚,肖军.中国人群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的Meta 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11.

非运动症状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无严重痴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2例, 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的临床诊断标准[2], 其中男30例, 女22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 (65.73±6.8) 岁。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 (5.03±2.6) 年。受教育年限5~15年, 平均 (8.42±3.9) 。根据Hoehn-Yahr分期, 其中1~2期15例, 2.5~3期27例, 4~5期10例。

1.2 方法

1.2.1 使用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 (N MS

q uest ionnair e, NMSQuest) [3]由反映认知、情绪、睡眠、自主神经功能等症状, 共计30项。要求患者回答1个月以内出现的以上各方面的症状, 答案有:是、不确定、否。患者所有症状必须在近1个月内出现, 如果以前有某种症状而近1月消失, 须回答“否”。

1.2.2 根据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五部分修订的Hoehn-

Yahr分期, 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为5期, 其中1~2期为轻度, 2.5~3期为中度, 4~5期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生率采用百分比。数据以 (x-±s) 表示,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比较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具备任何一种症状的总发生率为92.3%, 其中便秘发生率为76.9%, 为最高、最常见, 其次为睡眠障碍73.1%, 夜尿69.2%, 记忆力减退63.5%。

2.2 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比较

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5、27、10例;非运动症状发生例数分别为 (5.53±3.2) 、 (11.57±3.09) 和 (14.77±3.4) 例, 随Hoehn-Yahr分期的增高而增加, 差异显著 (P<0.01) 。

2.3 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5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性别、受教育年限无关 (r分别为0.142和-0.004, P>0.05) , 与发病年龄、病程正相关 (r分别为0.197和0.215, P<0.05) 。

3 讨论

除运动症状外, 随着疾病的发展, 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会出现非运动症状。有些非运动症状不仅仅出现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 而且会成为疾病的首发症状, 甚至出现在疾病之前。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涉及机体多功能损害, 包括睡眠-觉醒周期、认知功能、心境和快乐感知力、自主神经功能和感觉-直觉系统。这些症状的不同组合构成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就诊时常见主诉。悉尼一项多中心研究对5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 发现非运动症状为致残的主要因素[4]。有关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率的文献报道不一, 本组资料显示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 其中便秘发生率为76.9%, 为最高、最常见, 其次为睡眠障碍、夜尿、记忆力减退。

在帕金森病进展的各个阶段, 非运动症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尤其是疾病晚期比早期更多见。一项多中心、观察性、国际间的横断面研究, 用NMSQuest评估了545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 按帕金森病Hoehn-Yahr (HY) 分级标准将545例患者分为轻度 (57.7%, HY分级1~2.5级) 、中度 (33.5%, HY分级3级) 、重度 (8.8%HY分级4~5级) 3个层次, 非运动症状问卷总分分别[5]为 (8.8±4.9) 、 (12±5.2) 和 (13±5.5) 。由此可见,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 非运动症状问卷总分增加, 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组帕金森病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5、27、10例, 非运动症状发生例数分别为 (5.53±3.2) 、 (11.57±3.09) 和 (14.77±3.4) 例, 随Hoehn-Yahr分期的增高而增加, 差异显著 (P<0.01) 。

在调查中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于性别、受教育程度无关, 而与疾病年龄、病程正相关 (r分别为0.197和0.2 1 5, P<0.0 5) 。再次证明非运动症状对疾病晚期的影响。Martinez-Martin等[6]发现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数与Hoehn-Yahr分期、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而Chaudhuri[3]等的研究仅提示与Hoehn-Yahr分期和病程相关。本研究中提示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Hoehn-Yahr分期、病程和发病年龄均相关。

参考文献

[1]Ziemssen T, Reichmann H.Non-motor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J], 2007, 13 (6) :323~332.

[2]Hughes AJ, Daniel SE, Kilford L, et al.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s:A clinical pathological study of100cases[J].J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2, 55 (3) :181~184.

[3]Chaudhuri KR, Martinez-Martin P, Schapira AH, et al.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pilot study of che first comprehensive self-completed non-motor symtoms questionnaire for Parkinson’s disease:the NMSQuest study[J].MOV Disord2006, 21 (7) :916~923.

[4]Hely MA, Morris JG, Reid WG, et al.Sydney Multicenter Study of Parkinson’s diseases:non-L-dopa-responsive problems dominate at15years[J].Mov Disord, 2005, 20 (2) :190~199.

[5]Pablo M, Anthony HV, Stocchi F, et al.Prevalence of nonmotor symptoms in Parkinson’s diseases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Study using 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 in545patients[J].Move-ment Disorders, 2007, 22 (11) :1623~1629.

警惕健身运动中的不适症状 篇4

运动中出现头痛少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不感到胸部有异常,但在运动时会头痛。多数人只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因此,提醒那些参加运动的朋友,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头痛,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运动会使心肌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一些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相对供血不足,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中止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运动中出现腹胀痛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腹部胀痛,多因大量出汗丢失水分和盐分所致腹直肌痉挛。发生腹痛时应平卧休息,做腹式呼吸20-30次,同时轻轻按摩腹直肌5分钟左右,即可止痛。在运动中出汗过多时,及时补充盐水200-300毫升,是预防的关键。

运动时出现肝区痛在运动时出现肝区胀痛,多发生在长跑或中距离跑时,此刻在背部右侧肝俞按揉5分钟,即能止痛。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方法,不要张口呼吸,采用鼻呼吸,是预防的关键。

运动时出现腹绞痛上腹绞痛多见于游泳时水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等诱发的胃痉挛。此时可做上腹部热敷20-30分钟,用手按压内关与足三里穴各3-5分钟,即能止痛。预防胃痉挛的发生,运动前忌过饱,忌食豆类及地瓜、大豆等食品,少食冷饮。

运动时脾胀痛在运动时出现脾胀痛,多因运动量过大,静脉血回流缓慢,脾脏充血肿胀所致,在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是预防的关键,同时,注意运动量不要过大。

运动时发生昏厥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发生昏厥。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适当休息后大多可自行缓解。

运动后出现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即会逐渐消失。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持续时间过长,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治。

非运动症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就诊于我院脑病科门诊的PD患者80例,均符合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公布的修订版的最新诊断标准[2,3],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4,5,6],排除标准:(1)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帕金森病综合征、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Shy-Drager综合征、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等疾病者,肝肾功能正常。(2)脑血管疾病、脑炎、外伤及药物等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恶性肿瘤、躯体严重疾病者等。(3)年龄在80岁以上。(4)伴有其他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压疮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3~79(63.33±7.64)岁,病程1~15(6.65±1.40)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9(63.55±7.52)岁,病程1~12(6.27±1.2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美多巴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阴定颤汤治疗,组方:生地20g,白芍20g,玄参15g,麦冬10g,钩藤30g,龟板20g,鳖甲20g,五味子5g,何首乌10g,麻仁10g,酸枣仁20g,生牡蛎30g,全蝎3g,炙甘草6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对患者再次进行专业量表评分。对无法进行门诊随访者行电话随访或到家随访。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相关调查问卷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采用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NMSQuest)调查[7],30个问题患者均选择“是”或“否”,“是”计1分,分数0~3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非运动症状越严重。比较2组患者NM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MS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主动性、集中精力、忘记、不宁腿、疼痛、汗出及NM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不宁腿、汗出及NM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且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腹痛、腹泻、发热及皮疹。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临床较严重疾病,非运动症状是其典型症状。中医理论认为生地、何首乌、玄参养阴补肾,钩藤平肝熄风,牛膝强健筋骨等,在不宁腿、腿肿胀上疗效显著;当归补血,黄芪补气通脉等,可促进活血通络,对改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疗效显著,同时,佐以酸枣仁以养血安神。诸药配伍相得益彰,起补气、活血、通脉、安神的作用[8,9]。

本文采用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PD非运动症状疗效满意,考虑是多种有效成分对PD患者非运动症状进行整合调节,能改善PD患者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较高,在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还能改善相关症状,具有多元化的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PD非运动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肝肾阴虚型PD非运动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美多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阴定颤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主动性、集中精力、忘记、不宁腿、疼痛、汗出及NM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跌倒、入睡困难、便秘、不宁腿、汗出及NM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阴定颤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效果显著,改善了PD非运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养阴定颤汤,NMS评分,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闫耀宇,隋爱民.非运动症状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10):725-727.

[2]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Nomenclature of genetic movement disorders[J].Mov Disord,2016,31(4):436-457.

[3]吴江,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4]孙小勇,徐大兵,王训,等.帕金森病中医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4):614-616.

[5]张丽萍,裘辉,胡珊珊,等.裘昌林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4):286-288.

[6]赵琼,郭蕾,张俊龙,等.试论滋补肝肾法与柔肝缓痉法治疗帕金森病[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31-2333.

[7]Chaudhuri KR,Martinez-Martin P,Schapira AH,et al.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pilot study of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elf-completed 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 for Parkinson's disease:the NMSQuest study[J].Mov Disord,2006,21(7):916-923.

[8]陈畅.温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9]肖正文.滋肾益髓方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8):175-176,179.

非运动症状 篇6

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帕金森病,抑郁,自主神经症状,社会功能,睡眠质量

帕金森病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老年为主要好发人群,主要为大量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丢失、多巴胺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随不同程度的非运动性症状,包括精神类症状、自主神经紊乱、疼痛症状等,合并抑郁者也较为常见,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1]。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左旋多巴对于绝大多数非运动症状并无明显作用[2]。普拉克索作为一类非麦角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对于多巴胺D2受体家族中的D2及D3型受体均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现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展开研究,分别给予多巴丝肼及盐酸普拉克索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中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诊断标准,行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头颅影像学等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抑郁,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不全者,排除合并晚期、严重或不稳定性其他疾病者[3,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3.7±7.4)岁;病程2~7年,平均(4.5±0.9)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62.9±6.9)岁;病程1~6年,平均(4.2±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216)治疗,方法为: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0.125 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服用剂量,每周日服量增加0.125 g以达到有效剂量,以后维持用药,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给予盐酸普拉克索[华润三九(郴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201]治疗,方法: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0.375 mg,逐渐开始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1.5 mg,并根据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及最大耐受剂量对个体剂量进行调整,剂量稳定后给予维持用药,连续服用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社会功能调查量表(FAQ)评分、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1)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出汗、口干、流涎、便秘、尿频尿急、四肢寒冷、体位性低血压及性功能障碍。(2)HAMD量表中有17个评分项目,以8分为分界点,得分在8~17分之间为轻度抑郁;得分在18~24分为中度抑郁;得分在25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5]。(3)FAQ量表中有10个评分项目,总分为30分,得分在5分及以上为社会功能活动障碍,得分越高,社会活动障碍越严重[6]。(4)肢体感觉异常指标包括嗅觉异常、肢体疼痛、肢体痉挛及不宁腿综合征。(5)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评价,其中包括6个评分项目,分别为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安眠药物,4级评分制,每个方面满分3分,共18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出汗、口干、流涎、便秘、尿频尿急、四肢寒冷、体位性低血压及性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FA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及F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及F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5.33,*P<0.05;t=4.32,**P<0.05;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AQ:社会功能调查量表

2.3 两组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嗅觉异常、肢体疼痛、肢体痉挛及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SQI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既往临床研究中,帕金森病多被看作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僵硬、震颤、姿势障碍及动作迟缓等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并不少见,其中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发病率最高,据调查研究显示,有40%~6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诸多影响[8]。另有报道指出,绝大多数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团神经元变性和丢失,此时行脑血流变化观察可见枕区较大面积出现血流增加和减少等异常改变,部分非运动症状也可能与帕金森病早期大量耗竭多巴胺相关[9,10]。但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仍是业内非常棘手的问题,临床上仍缺乏效果显著的药物[11]。临床上用来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多以左旋多巴为主,但此药物无法对非运动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采用适当剂量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相比于传统抗抑郁药物具有更加显著的抗焦虑、抗抑郁、抗快乐感消失等作用[12,13],不但可对MPP产生抑制作用,还可有效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诱导,从而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并对神经元细胞凋亡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还可对醌基的产生进行抑制,避免其对黑质细胞造成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本研究中,9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分别给予多巴丝肼与普拉克索治疗,结果显示,多巴丝肼的效果一般,无法对抑郁症状起到显著效果,甚至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胃肠道反应等。研究统计显示,观察组出汗、口干、流涎、便秘、尿频尿急、四肢寒冷、体位性低血压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嗅觉异常、肢体疼痛、肢体痉挛及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F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由此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有效缓解自主神经症状与肢体感觉异常症状,这与以往研究资料基本一致[14,15,16]。另外,普拉克索可通过有效促进前额叶皮质多巴胺系统出现选择性活化,从而降低抑郁情绪,改善心境方面的障碍[17]。有临床研究曾对帕金森病引起睡眠障碍的机制展开研究,发现睡眠状态与神经递质系统中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调节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帕金森病患者脑中红核及黑质内多巴胺量增多则可导致神经元的脱失,从而造成脑内递质失衡,引起睡眠障碍[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缓解睡眠方面的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9,20]。

鸡运动障碍病的病原、症状及防治 篇7

1 病因及防治方法

1.1 病毒类病

该类疾病主要防制措施为疫苗接种。

1.1.1 新城疫

此病表现多种类型, 在亚急性或慢性型中可见病鸡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稳, 头向后仰或向一侧扭转, 有的单腿麻痹以跖部着地, 有的两腿均麻痹, 受惊吓时全身抽搐, 身体滚转。该病不分品种、日龄均可发生, 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等。

1.1.2 传染性脑脊椎脊髓炎

此病亦称流行性震颤, 主要发生在5~25日龄雏鸡, 呈垂直和水平性传染。病初患鸡头和颈震颤, 接着逐步出现共济失调, 最后发生瘫痪, 躺卧不起, 两脚向一侧伸展, 直到死亡。死亡率为5%~30%不等。

1.1.3 马立克病

多发生在70~80日龄以后蛋鸡。神经型马立克氏病主要侵害坐骨神经和翅神经, 表现运动失调, 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瘫痪, 一肢向前, 另一肢向后, 呈“劈叉”或“穿大褂”姿势。发病率在20%~50%不等。

1.1.4 病毒性关节炎 (病毒性腱鞘炎)

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 肉鸡在2周龄常见此病, 3~4周龄出现明显症状, 如不愿走动, 跛行, 关节肿胀, 脚关节弯曲变形, 腓肠肌腱断裂。

1.2 细菌类病

此类疾病防治措施为病前疫苗接种、发病时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1.2.1 鸡传染性滑液囊炎 (霉形体病)

患鸡表现鸡冠苍白, 生长停止, 关节 (特别是飞节和趾关节) 肿大、跛行, 喜蹲下, 跗关节或脚垫肿胀, 滑液囊中有粘稠、灰黄色渗出物。

1.2.2 禽结核

患鸡精神沉郁, 体重明显减轻, 当骨骼受病原侵害时表现一侧性跛行, 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 关节内结核可引起瘫痪。

1.2.3 细菌性关节炎

特点是腿部及关节有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 导致患鸡跛行, 蹲下不愿行动。本病的病原有葡萄球菌、弯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链球菌病和巴氏杆菌。

1.2.4 家禽副大肠杆菌病

病原为副大肠杆菌。患鸡发生腹泻, 腿麻痹, 颈扭转, 以飞节坐地, 运动失调, 身体震颤, 排黄白色有时带血粪便。

1.2.5 家禽螺旋体病

病原为螺旋体。患鸡出现食欲减退, 精神委顿, 羽毛蓬乱, 嗜睡, 头部发绀, 腹泻, 口渴, 行走摇摆不稳, 最后变成瘫痪, 极度衰弱而死亡。

1.3 寄生虫类病

此类疾病主要靠加强日常管理和药物治疗进行防治。

1.3.1 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发生于鸡只, 1~3日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贫血, 冠苍白, 排黄绿色稀粪, 行走困难, 运动失调, 两肢轻瘫, 发育迟缓。

1.3.2 鸡膝螨虫病

膝螨通常寄生于鸡胫部和足等羽毛部, 虫体可钻入皮肤, 隧道在小腿部鳞片下方。因其寄生引起发炎, 胫上起鳞状屑, 接着皮肤增生而变粗糙, 裂缝发痒, 病变部渗出液干涸而形成灰白色痂皮, 呈“右灰脚”, 导致行动困难, 甚至发展成关节炎, 趾骨坏死。

1.4 外伤类病

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 主要靠加强管理。

1.5 营养代谢性类病

此类疾病主要靠日粮的合理调制进行预防。

1.5.1 痛风

病因为动物性蛋白质过量、维生素A缺乏、缺水和高钙日粮引起蛋白质代谢失调, 尿酸盐排泄受阻造成肾机能障碍。关节痛风可见于关节 (趾关节) 的软骨、关节周围组织、腱鞘和韧带等, 尿酸盐积聚结节, 使关节或趾间肿大变粗, 造成患鸡运动障碍。发生时, 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 (小苏打) 或氯化铵。

1.5.2 钙、磷比例失调症 (软骨症)

鸡饲料长期Ca、P比例不当, 生长鸡表现两腿无力, 走路不稳, 跛行, 重者侧卧不起, 两腿叉呈“八”字, 成鸡产蛋量减少, 产软壳蛋。剖检股骨易折, 可捻碎状, 股骨柔软易弯曲, 骨骺生长板增宽, 嘴喙变软如橡皮, 龙骨呈“S”形, 肋骨与脊柱结全处呈串球状肿大。发生时, 饲料中添加骨粉、贝壳粉及维生素AD3粉。

1.6 维生素缺乏症

主要靠日粮合理调配、加入适当的维生素进行预防。

1.6.1 维生素B1缺乏

引起鸡多发性神经炎和外周神经麻痹, 患鸡厌食, 腿软无力, 步伐不稳, 趾向内卷曲, 刚开始患鸡扬头高抬脚行走, 随病情发展, 跗关节着地移动, 身体屈曲腿上, 重者两肢瘫痪, 卧地不起, 两腿伸直, 头向后呈“观星”姿态。

1.6.2 维生素B2缺乏

患鸡以一只脚行走或以跗关节着地行走, 关节肿大, 脚趾向内蜷曲, 或一腿朝前一腿向后, 行走困难, 走时两肢展开维持身体平衡。剖检可见坐骨神经肿大。

1.6.3 维生素E缺乏

行走困难, 两腿麻痹, 倒地侧卧, 腿外伸, 一侧性角弓反张, 两腿发生痉挛抽搐, 不久死亡。

1.6.4 胆碱缺乏

可引起骨短粗病, 跗关节增大, 脚弯向旁边而产生滑腱症。

1.6.5 烟酸缺乏

雏鸡烟酸缺乏时, 腿部关节肿大, 趾、爪呈痉挛状。生长鸡缺乏烟酸时, 生长停滞, 关节肿大, 骨短粗, 腿弯曲, 行走困难。

1.6.6 尼克酸缺乏

跗关节肿胀, 行走困难。

1.6.7 生物素缺乏

可引起脱腱症, 足底和趾皮肤龟裂, 出血, 结痂, 足垫皮炎, 这是生物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1.6.8 维生素A缺乏

腿关节肿大, 关节囊中有白色尿酸盐, 行走困难。

1.6.9 叶酸缺乏

病鸡生长不良, 羽毛发生不正常, 贫血和骨短粗症, 行走不正常。

1.6.1 0 维生素D3缺乏

腿极端无力, 行走困难, 身体坐在腿上的特殊姿态 (蹲伏姿势) , 以后鸡嘴、脚爪和龙骨变软易弯曲。

1.7 矿物质缺乏症

此类疾病主要依靠日粮添加进行预防。

1.7.1 锌 (Zn) 缺乏

病鸡表现两腿软弱, 运动失调, 长骨短粗, 跗关节肿大, 腿脚皮肤磷片状, 重者发生坏死性皮炎。

1.7.2 锰 (Mn) 缺乏

家禽缺锰时, 引起胫关节粗大, 胫骨远端和趾骨近端扭转或弯曲, 最后从腓肠腱滑脱, 行走困难。

1.8 中毒类病

此类疾病主要靠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发生时, 要口服解毒药。

1.8.1 霉菌毒素中毒

可诱发肉用雏鸡的胫软骨发育不良。发生时, 饲料中加入维生素B2或维生素D。

1.8.2 痢特灵中毒

鸡在拌料添加量超过400×10-6或拌饲不均匀可引起中毒, 病鸡表现兴奋不安, 不断尖叫, 头后仰, 展翅飞奔, 无目的运动, 最后全身震颤高度抑制而死。发生时, 饮水中加入0.01%~0.05%的高锰酸钾, 视中毒程度连用1~3 d。

1.8.3 使用过量抗球虫药物

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拉沙里菌素, 可引起踮脚行走和进行性腿无力, 共济失调和麻痹。红霉素或氯霉素与牧宁霉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任一种抗球虫药合用时, 会引起腿无力和麻痹。

1.8.4 优素精中毒

优素精如超量、拌料不均或与枝原净同用均可引起中毒。群体症状表现食欲废绝, 卧地不起, 颈腿伸展, 两腿瘫痪, 腿向外侧伸展。

1.8.5 庆大霉素中毒

可引起腿型痛风病。

1.8.6 肉毒中毒

饲料被肉毒梭菌污染而产生了肉毒毒素, 患鸡表现颈部肌肉麻痹, 头颈软弱无力, 向前伸头, 翅腿麻痹, 行为困难。每只10%的硫酸镁2~3 m L后饮5%葡萄糖水。

1.8.7 有害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氨气、福尔马林中毒, 会引起脚软症, 表现为运动障碍。

1.8.8 食入含鞣酸高的日粮 (高粱、菜籽饼)

会增加腿扭曲的发病率。

1.9 环境管理不善

如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换气不良, 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 可诱发鸡脚弱。笼养蛋鸡在炎热季节管理不科学, 高产鸡常发生脚软无力, 不能站立, 侧卧或瘫痪, 产薄壳或软壳蛋;光照不足时的脚弱发生率比连续光照低得多。

以上原因要通过加强环境条件的改善进行预防。

2 特征性症状提示的运动障碍疾病

2.1 两腿劈叉:小雏鸡为脑脊髓炎、维生素E缺乏症, 较大鸡只为马立克氏病。

2.2 鸡腿脱腱、足底和趾皮肤龟裂、出血、足垫皮炎:即为生物缺乏症。

2.3 腿瘤站立不稳:为Ca、P比例失调、痛风。

2.4 关节炎:为葡萄菌、滑膜形体和营养缺乏病。

2.5 脚鳞片隆起, 有石灰痂皮:鸡膝螨的特征。

2.6 长骨短粗, 跗关节肿大, 腿脚皮肤磷片状, 两腿软弱, 运动失调:缺锌症或铜缺乏症。

2.7 扭转、抬头望天、瘫痪:可能是新城疫、维生素E、硒缺乏症所至, 结合其它症状可鉴别。

2.8 转圈、头向后弯曲, 观星状:维生素B1缺乏症。

2.9 颈麻痹而平铺地面, 羽毛易脱落, 翅膀麻痹:鸡肉毒素中毒特征。

2.1 0 脚麻痹, 趾卷曲:维生素B2缺乏症。

2.1 1 腿骨弯曲, 运动失调, 关节肿大:病毒性关节炎、滑膜霉形体或铁、胆碱缺乏症。

2.1 2 高度兴奋, 奔走鸣叫, 头后仰:痢特灵中毒病。

2.1 3 病鸡腿极端无力, 身体坐在腿上, 呈蹲伏姿态:维生素D3缺乏症。

2.1 4 病鸡一侧跛行, 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鸡骨骼结核病。

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改善 篇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是其他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本文通过实践和查阅各种资料发现运动对大学生的强迫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丁庆建,范方研究表明用健身12min跑的锻炼方法练习10周,每周4次,每次练习25min,实验显示,实验后的强迫症状因比练习前有显著性降低。[4]管勇生的研究表明实验中的12名学生经过10周有计划的运动锻炼后,强迫因子有所下降。[5]董玉福等人随机抽取了140名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教学,前后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显示症状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等因子前后有显著性差异。[6]

2 强迫症是什么

强迫症是指一种焦虑障碍。一般分为两类:强迫意识(无实质行动)和强迫行为(有具体动作行为表现)。[1]强迫意识是指重复出现的、强制性的、令人苦恼的、持久的思想、冲动和意向。强迫行为是指个体感觉被迫从事与强迫观念相关的或需遵从某种严格规则的重复行为或动作。强迫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患者主观上认识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但又无法克制自己。想了或者做了以后就后悔,但下一次还是重复同样的想法或者做法。具体的强迫症状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1)强迫回忆。总是爱回想过去的事情和经历,反复回忆。(2)强迫疑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怀疑,不放心,就重复做或者检查。如:总是在出门后回来检查门是否锁好;存完钱以后不停拿出存折来看,重复核对数字;[1]关好了门窗后躺到床上了,又起来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包整理好了,出门前又反复检查,走到路上还不放心,老翻包看等等。(3)强迫联想,杞人忧天。对某类事情特别敏感,看到或者听到相关消息,脑子里总会怀疑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忧心忡忡。(4)强迫冲动。被一种强烈的意愿或冲动支配,自己也清楚想法不合理,或者不道德,或者会给自己找麻烦,但还是禁不住老想去做。如:站在天桥上或者山顶上,总想把旁边的人推下去,看看会是什么结果。(5)强迫洗涤。[1]老想洗手,即使手背都皲裂了还是洗,不洗就难受。(6)强迫消费。对某类消费有过于强烈的欲望,只要一有机会就必须消费。(7)强迫计数。走在街上喜欢数电线杆、路灯;上楼下楼喜欢数台阶;站在楼下数窗户等。(8)动作强迫症。总是重复一套刻板的动作,如:有人进门一定要左脚或者右脚先跨门槛,走了两步又退回去重来。[1]

大部分强迫症患者在发病之前会有性格上的缺陷。他们过分拘谨,死板,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做事犹豫不决,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2]缺乏果断及创新精神。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2]往往有不确定感、不完善感、不安全感,情感多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和悔恨状态,[2]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强迫症患者常具有完美主义性格,过分注意细节,力求十全十美,对自我十分克制,过于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常常由于过分认真,重视细节而忽视全局。对自己做的事又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2]内心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思虑过多。因此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突。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诱发强迫症状。

3 跆拳道对强迫症的积极影响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情绪,因此其纠正方法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跆拳道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跆拳道练习中,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使得情绪高涨,直接给练习者带来愉悦的感觉。跆拳道优美帅气的腿法、灵活的步法、快速有力的拳法、浑厚的叫喊、仁义尚礼的精神、刚劲利落的品势以及叹为观止的表演无补吸引着练习者陶醉其中,为之着迷。

3.1 缓解压力,愉悦心情

在跆拳道的练习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形体语言进行自我表现,出腿时强烈的爆发力和吼叫声可将紧张、忧虑、骄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使积极的情绪得以加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身心松弛。练习腿法和步法时还可以积极的展现自我,同时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从而实现移情效应,减轻学生因为学习、生活、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跆拳道属于格斗对抗性项目,练习者在进行实战练习时需要确定制胜的对策,思考战术的变化。为了得分,不断的变化和组合自己的技术,长此练习,可以逐渐改变大学生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从自卑、孤僻、压抑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变得乐观、开朗、自信、坚强、充满生气和活力。

3.2 增加彼此信任感,促进人际交往

就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需要在其人生构架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由交往所产生的苦恼和困惑亦显得格外突出。跆拳道既是一种开放性运动,不分年龄、性别、层次及地位,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练习项目,集体性练习需要相互配合与帮助。而跆拳道极力推崇团结互助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它所在的集体成为一个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集体。练习者在这个集体中可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生理心理带来的不利因素,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他们能够在团结友爱的氛围里克服孤独感,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充实感、满足感和信任感,学会互相帮助、礼让谦逊、宽厚待人,从而改善改善人际关系。

3.3 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跆拳道的练习中,强调练习者要有充足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上困难、挫折或受到打击,要增进对自我的了解,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战胜对手。通过心理迁移的作用,在做其他工作时也同样对自我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种心境,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体验,能激励练习者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勇往直前的达到最终目的。

长期的跆拳道练习能提高人的反应速度、灵敏素质和直觉判断能力,促进人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人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的方法;学会竞争与合作的法则;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动机;学会延缓需要和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在练习中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合作精神、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以及责任、义务、权利等社会理念,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趋于成熟,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促进人格和谐发展。

3.4 培养坚强的意志,塑造高尚的品格

跆拳道运动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过程。练习中要求学习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来克服拳脚交加产生的伤痛、激烈对抗产生的缺氧、练素质时产生的肌肉酸痛等(尤其是柔韧性的练习非常疼痛),否则学习将无法进行。这就要求练习者必需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惰性,克服恶劣的自然现象的干扰,并同时具备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经过这样较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勇敢坚强、坚忍不拔、顽强刚毅和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

跆拳道运动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练习要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每次课前要向国旗敬礼,然后向教练敬礼。练习中只要有与教练及同伴接触的时候都要先敬礼,然后练习。课程结束时要向教练敬礼,同伴之间互相敬礼。课的整个过程始终充满着仁义尚礼的气氛和精神。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的精神,磨练积极向上的品质。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即可增强人的责任感、荣誉感、自制力和独立性等个性品质。

4 总结

跆拳道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跆拳道可以调节和缓解强迫心理症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练习使人的注意力转移,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可以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合理的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运练习得到升华或转移从而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理平衡。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跆拳道教学,充分利用跆拳道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充分展示运动能力的平台,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成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斌.话说强迫症[J].百科知识2006,(4):44,45.

[2]王风龙.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08,(5):48,49.

[3]张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57,69.

[4]丁庆建,范方.运动处方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7(4):469,470.

[5]管勇生.运动训练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实验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97,98.

非运动症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共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51~68岁, 平均 (63.4±2.2) 岁。患者均为晚期状态, 其中Ⅲ期26例、Ⅳ期22例;30例属于鳞癌、18例属于腺癌。研究对象中, 由于无法对化疗耐受而主动放弃的患者有20例, 拒绝接受化疗的患者有8例, 一线化疗之后再次复发的患者有20例。对12例患者实施EGFR基因检测, 其中4例患者被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埃克替尼药物治疗, 患者口服3次/d, 每次服用125 mg。药物与日常饮食一同服用, 直到病情开始缓解且有明显进展或是患者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服药开始后每个月为患者实施MRI检查或CT检查, 了解病灶情况。定期为患者展开随访, 对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予以药物或护理干预。用药期间常规检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或是暂时停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采用RECIST标准, 对可测量病灶予以评价, 将疗效分为CR (完全缓解) 、PR (部分缓解) 、SD (疾病稳定) 、PD (疾病进展) 。研究中ORR (客观缓解率) 包含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 疾病控制率包含客观缓解及疾病稳定患者。不良反应判定方面, 根据NCI-CTC毒性标准, 将不良反应分为0~Ⅴ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从服药两个月之后、埃克替尼一线治疗、埃克替尼二线治疗三方面了解本次研究患者的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客观缓解率以及疾病控制率, 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完全缓解病例, 多数患者能够有效将疾病控制, 证实埃克替尼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可达到一定控制效果, 缓解癌细胞发展, 见表1。

例 (%)

2.2 不良反应

统计本次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包含皮疹、腹泻、皮肤瘙痒、胃部不适、转氨酶上升 (轻度) , 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10例, 占20.8%, 其中皮疹Ⅰ级8例、Ⅱ级2例。腹泻6例, 占12.5%, 均属于Ⅰ级腹泻。皮肤瘙痒、胃部不适、转氨酶上升 (轻度) 均2例, 占4.2%, 经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明显减轻或痊愈。

3 讨论

随着近年相关研究的进展, 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若采用分子靶向药物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可低毒、安全的抑制肿瘤细胞发展并对现有肿瘤细胞予以控制。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肿瘤治疗药物, 具有较高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功能[2]。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48例患者服药两个月之后25.0%部分缓解、45.8%稳定、29.2%有所进展, 组内未出现完全缓解病例。采用埃克替尼药物一线治疗有21.4%患者客观缓解、64.3%患者疾病有效控制;采用埃克替尼二线治疗有30.0%患者客观缓解、80.0%患者疾病有效控制。由此可见, 埃克替尼能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使多数患者疾病得以控制。不良反应方面, 患者在研究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和腹泻为主, 分别占组内20.8%、12.5%。其余皮肤瘙痒、胃部不适、转氨酶上升等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 通过干预后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 埃克替尼在疗效上可达到较好控制效果, 虽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适感, 但均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干预得以缓解。由此可见, 对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采用埃克替尼药物治疗在毒性上较低, 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由于目前晚期肺癌患者大多属于中老年, 不良反应易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对治疗的恐惧, 因此埃克替尼更适合用于中老年晚期肺癌患者[3]。总之, 在使用埃克替尼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程度、肿瘤状态选择优势人群, 注重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处理并给予支持治疗, 可起到较好控制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对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采用埃克替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以脑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共48例, 均主诉胸腔积液。所有患者均采用埃克替尼治疗, 3次/d, 125 mg/次。观察本组患者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内未出现完全缓解病例, 12例部分缓解、22例病情稳定、14例病情进展。不良反应方面以皮疹、腹泻为主, 所有不良反应均经治疗与护理后有所缓解或消失, 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病例。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采用埃克替尼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近期) ,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对治疗可耐受, 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辉, 张春江, 李君哲.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期间进行手术干预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6) :164-165.

[2]朱婷, 鲍杨漪, 江茜.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 2014, 29 (3) :259-26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非运动症状】相关文章:

心理症状06-06

症状监测06-29

症状分类范文05-18

考试症状应对04-15

伴焦虑症状05-14

阴性症状为主06-04

中医症状名06-06

流感样症状06-11

神经精神症状06-12

精神症状发作06-16

上一篇:点电荷对下一篇: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