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低血糖

2024-05-24

无症状低血糖(精选十篇)

无症状低血糖 篇1

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206例, 其中男性124例, 女性82例;年龄最大83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72岁。

2 护理方法及预防

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病情复杂、病程时间长, 再加上患者对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缺乏知识, 认为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无法根治, 思想包袱很重, 因此很容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 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 要用和蔼、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 要告诉患者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 治疗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配合治疗的注意事项等,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地接受治疗。

2.2 病情观察的护理

无症状低血糖反应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中时有发生, 如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易造成心脑等器官的损害, 引起严重后果。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是造成无症状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强效降糖药、胰岛素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情况, 并做好详细记录, 若出现异常情况要马上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若发现患者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反应力差等情况, 或者有时未出现任何前驱症状患者就神志丧失时。则提示可能是患者发生无症状低血糖, 所以要立即监测末梢血糖, 并给予进食25~50g葡萄糖或碳水化合物, 还可食用一些水果、饼干、馒头等食物, 一般大约10min症状就可消失。若患者神志不清时可给予静脉注射20~100m L的50%葡萄糖液, 并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维持, 还要每1~2h监测血糖1次, 直到患者神志转为清醒为止。对昏迷患者还要给予吸氧护理, 纠正患者缺氧症状, 促进患者新陈代谢[6]。

2.3 药物护理

严格遵医嘱准确使用降糖药, 不可以随意增减剂量, 最好在餐前30min服用磺脲类药物, 如迪沙、美吡达等;餐中或餐后服双胍类药物, 如二甲双胍等, 以达到最佳降糖效果, 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在使用胰岛素时, 未开启的胰岛素最好保存在2~8℃的环境中, 不可以冷冻。使用中的胰岛素在25℃以下时, 保质期不超过30d, 最好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 剂量要准确, 不可以随意增减剂量, 可以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臀部、腹部等处皮下注射, 轮换注射部位, 两次注射点相隔两横指宽, 以免形成局部硬结, 影响吸收及疗效。患者还要尽量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 也不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 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

2.4 预防措施

2.4.1 饮食护理

调理好饮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应选少油少盐的清淡食品, 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每天饮食应该定时、定量、定营养等, 多食糙米、麦面、鱼类、蛋类、新鲜水果及蔬菜。但对含糖量较高的蔬菜及水果应加以限制, 如甘蔗、鲜枣、山楂等。禁用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甜食, 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蜂蜜、甜点心、红糖、冰糖、冰淇琳、糖果、甜饼干、糕点、蜜饯、杏仁茶等含纯糖的食品。少吃油炸食物, 因高温可破坏不饱和脂肪酸。要多饮水, 尽量禁饮酒, 禁空腹饮酒[7]。

2.4.2 运动指导

三餐后散步20~30min是老年患者改善餐后血糖的有效措施之一[8]。根据病情选择运动方式, 不宜过劳, 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 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步、体操、跳舞、太极拳及短程骑自行车等。运动时间最好在餐后0.5~1h开始, 每次20~30min, 每周3~4次, 不可随意增加运动量及改变运动时间。

2.4.3 药物指导

指导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自我监测, 还要让患者了解治疗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常用药物的药名、用法、剂量, 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不可随便加减药物、药量或间断服药, 注意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复诊的时间和方法。

2.4.4 生活指导

生活起居要规律, 注意防寒保暖, 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情绪,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紧张。老年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弱, 抵抗力差, 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所以要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居室还要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3 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无症状低血糖也得到及时纠正, 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

4 小结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包括6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它不仅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而且是影响健康及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自我监测血糖技术的推广, 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规范, 血糖控制也越严格, 而随之带来的是低血糖的发生越来越多, 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血糖降低至2.8mmol/L前未发现自主神经症状, 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如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 可发生昏迷, 造成心、脑等器官功能不可逆损害, 已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能够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 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的护理、药物护理及预防措施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无症状低血糖也得到及时纠正, 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重在预防, 这样不仅能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病的认识, 加强预见性护理, 还可以减少低血糖病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惠平.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陕西医药, 2005, 34 (7) :896.

[2]黄恒俊.老年糖尿病患者地许棠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 2007, 26 (5) :463.

[3]苏海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 2005, 21 (9) :22.

[4]王平.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无症状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9) :2380.

[5]糜盘英.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7) :551.

[6]李亚昭.无症状低血糖的早期诊治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9, 18 (34) :4257.

[7]刘连杏.无症状低血糖反应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6) :955.

无症状低血糖 篇2

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应当开展血常规、CT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 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而所谓确诊病例,按照诊疗方案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即病毒学检查阳性,同时有临床症状或血液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其临床严重程度包括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种类型。

新冠病毒确诊定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是,符合下列流行病学史当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当中任意两条。对于无明显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抗体阳性,或者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三条: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流行史或者是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有聚集性的发病。

二、临床表现:

1、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

2、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和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应用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奶奶发生低血糖为何无症状? 篇3

广西 邱忠国

邱忠国读者: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3.9毫摩尔/升即为低血糖。若血糖太低或降糖速度过快,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产生低血糖症状。典型的“报警”信号有饥饿感﹑心慌﹑全身出汗﹑四肢冰凉等,还可有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神志改变等脑功能紊乱,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

你奶奶这种发生了低血糖却感觉不到的情况,称为“无症状低血糖”,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病程较长﹑肾功能减退以及较严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者。因老年人全身组织器官退变,反应能力差,对低血糖症状不敏感。病程长者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感觉不到低血糖信号。胰岛功能衰弱,调节低血糖机制不健全。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糖尿病低血糖,如吃的太少﹑误餐﹑药物用量过大﹑运动量增加﹑空腹饮酒等,进餐前,胰岛素作用高峰时低血糖更常见。较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有磺脲类﹑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反复低血糖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更易引起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还会引起脑血管意外﹑加重肾脏损害。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从以下方面预防低血糖:①饮食规律,戒烟少酒,若进食减少应相应减少药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②应用磺脲类﹑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定期检测血糖。③运动时掌握时间和强度,不空腹运动。若运动量增加应酌情多吃点。④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备急救之用。

无症状低血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82例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患者, 其中男102例, 女80例, 患者年龄最大82岁, 最小60岁, 平均年龄71岁。

1.2方法

患者均采取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等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实际情况。

1.2.1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 而且患者平均病程时间偏长, 加上患者并不了解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相关内容, 所以在思想上就认为患病后根本无法治愈无症状低血糖情况, 加大了患者心理负担, 经常出现烦躁、恐惧等悲观消极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治疗后, 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倾听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和蔼的表情、亲切的语言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并且帮助患者了解情绪变化对治疗疾病带来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与实际治疗方法, 并且向患者阐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 就可以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当尽量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 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信心, 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的面对治疗。

1.2.2病情观察

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光反射、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的变化, 将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一旦发生异常, 必须及时通知医师, 并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反应速度下降等问题, 或者未出现其他症状患者就丧失神志后, 则判断为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低血糖问题。在判断症状出现后, 必须及时检测患者血糖, 并且进食30~45 g的碳水化合物或葡萄糖, 而且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食一些水果、馒头等食物, 在补充糖分后12 min内症状消失。如果患者神志不清, 则需要注射25~105 ml的葡萄糖, 并且维持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 每隔1~3 h检测1次血糖, 直至患者恢复神志为止。如果患者昏迷则需要配合吸氧进行护理, 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 使患者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1.2.3药物护理

遵循医嘱使用降糖药, 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尽量选择餐前25 min服用磺脲类药物, 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双胍类药物, 提高降糖效果, 避免因为药物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肠胃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前, 应将胰岛素保存在3~7℃的环境, 不能冷冻。使用过程中的胰岛素不能在25℃保存25 d以上, 尽量应该选择餐前25 min进行皮下注射, 用药剂量不能出现差错, 也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注射区域可以选择上臂、大腿、腹部、臀部, 每次注射轮换选择位置, 每次注射点最少距离上次注射点的两指宽, 避免出现局部硬结问题, 提高药物吸收效果与治疗效果[2]。

2 结果

在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 182例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而无症状低血糖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中老年常见疾病, 在60岁后发病几率不断增加, 而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无症状低血糖属于常见的老年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发生, 一旦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就会导致患者心脑器官受损,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过量服用降糖药与胰岛素是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原因, 为了避免无症状低血糖出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与胰岛素时, 应时刻监测血糖变化。患者应降低强效降糖药的使用量, 并不需要将血糖完全控制在标准范围, 而是可以将血糖控制在偏高的范围内[3]。对182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无症状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之中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 通过正确的预防方法与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仅会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 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有效性, 降低低血糖症状发生几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非常适合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恒俊, 宋小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5) :463-465.

[2]王平.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无症状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 2011, 9 (26) :2379-2380.

血糖高,没症状也要治 篇5

我最近体检,查出血糖高,医生说我是2型糖尿病,可我没感觉到有任何不舒服,需要治疗吗?

山东读者 王越

王越读者: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器官进行性病变。如果一开始不按常规治疗,最终会引起多种脏器功能缺陷,甚至衰竭。在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下,还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症,威胁生命。

打个比方,两个人同时发现糖尿病。A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地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B则不以为然,不治疗或未经正规治疗。二人在一两年之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差别,但10年、20年之后,差别就会显现。A仍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唯一与常人不同的是更加科学地饮食及运动且规律用药。其实,规律用药形成习惯后,就如同每日吃饭、睡觉一样,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B则可能因为视力急剧下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四肢麻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水肿及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失去工作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此时,这些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往往已不可逆转,医生所能做的就是积极控制血糖,延缓这些并发症进一步恶化及一些对症支持治疗。因此,我们应该在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时就开始积极治疗,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北京市第二炮兵总医院

无症状低血糖 篇6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患者,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无感知的低血糖症状,造成多脏器损害。动态血糖监测(CGMS)能及时捕捉到不易发现的夜间和凌晨无感知低血糖,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1]。该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住院的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住院的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WHO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除外应激状态,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60~81岁;病程10~27年。单用口服降糖药物18例,单用胰岛素10例,胰岛素皮下注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34例。合并高血压24例,冠心病20例,脑卒中12例。

1.2 方法

根据CGMS操作规程佩带CGMS,每3 s测1次血糖,3 min记录1次血糖平均值,持续测量3 d。3 d提供总数为1 440个的血糖测量值。测量结束后作血糖图谱。同时应用血糖仪(强生生产)多时段测量指尖血糖,包括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共7次。指导患者记录输入大事件(降糖药物、饮食、运动等),记录具体饮食量及饮食结构、运动强度、有无饥饿、冷汗、心慌等不适。

1.3 低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低于2.75 mmol/L(50 mg/d L)为常用低血糖诊断标准[2]。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CGMS监测无症状低血糖发生在夜间32例,发生在日间空腹时16例,持续时间5~150 min,低血糖检出率77.42%;多时段血糖监测发现在日间12例,低血糖检出率仅为19.35%。两组低血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慢性并发症多,加之老年患者不能按时进餐、服药及监测血糖,以及用药不当等因素导致治疗过程中更易发生低血糖,Cryer等[3]指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带来的益处。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低下,交感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4];严重低血糖反应使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受到抑制,严重者可引起脑水肿,甚至死亡。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发现被患者忽略的血糖信息并可清晰的揭示隐藏的血糖状态,有效指导临床[5]。

该研究行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2例低血糖事件,时间多在日间,而在同步的动态血糖监测中却发现48例低血糖事件,时间在22∶00—06∶00点,以上说明传统采用指尖血检测血糖方法简单,但只能反映静态的某一时间点血糖值,然而1 d内的血糖是时刻变化的,因此,应用动态血糖监测能及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事件。CGMS记录数据全面,可以明确血糖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发现患者不为感知的高血糖及低血糖事件,患者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也都会体现在图谱里,为严格控制血糖,正确调整用药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6]。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低血糖和发生低血糖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当前CGMS以其操作简易、损伤小、取血少、结果准确、佩带舒适等优点逐渐用于临床,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低血糖包括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 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2]张敏,汪亚群,余丹凤.药物性低血糖反应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0,2(10):671.

[3]Cryer PE,Davis SN,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902-1912.

[4]Cryer PE.Diverse causes of 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4,35(22):2272-2279.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Suppl1):15-35.

无症状低血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87例。入选要求: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T2DM诊断标准,HbA1c<6.5%;目前均使用胰岛素治疗,近3个月未调整降糖方案;无急性并发症,未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无可能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入选患者均生活稳定,原饮食与运动治疗方案不变。87例患者随机分为SMBG组和CGMS组。SMBG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9岁,平均(41.42±10.34)岁;病程1~19年,平均(8.27±4.50)年;HbA1c 4.6%~6.5%,平均(5.26±0.61)%。CGMS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8~72岁,平均(43.53±11.96)岁;病程1~23年,平均(9.48±5.14)年;HbA1c 4.3%~6.4%,平均(5.39±0.85)%。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病程、男女比例和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CGMS组采用圣美迪诺医疗科技(湖州)有限公司生产的雷兰CGMS,监测系统由葡萄糖动态传感器、记录仪、分析软件、纽扣锂电池、数据卡、数据仪臂套、患者活动事件记录本组成[2]。按其操作规程将仪器固定在左上臂肱二头肌下端外侧,CGMS每3min自动记录1次血糖值。同时患者每天监测3餐前和睡前指尖血糖。3 d后取出传感器中的数据卡,通过雷兰用户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SMBG组患者每天测8次(空腹、早餐后2 h、中餐前0.5 h、中餐后2 h、晚餐前0.5 h、晚餐后2 h、睡前22:00和凌晨03:00)指尖血糖值。有低血糖症状发作时随时监测和记录。

观察期间,所有患者要求尽可能少地调整他们的日常行为,用药时间遵医嘱,用药剂量保持不变。所有患者均接受CGMS和SMBG相关知识和护理的培训,由专人负责。指导患者填写记录本,必须准确记录指尖血糖值、运动时间和强度、用药和进餐时间、餐次与进餐量、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和时间。指尖血糖监测统一使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在使用前取各血糖仪空腹血糖(FBG)值与生化仪FBG值对照,均在±10%的范围内。

低血糖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低血糖工作组定义的标准[3]:血糖≤3.9 mmol·L-1,其中无典型低血糖症状者定义为无症状低血糖。时间分为:0:00~4:00、4:00~7:00、7: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8:00、18:00~22:00、22:00~24:00,共8段,观察低血发生频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undefined表示,部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监测结果

所有T2DM患者经CGMS及SMBG相关知识培训后均能配合监测。CGMS组顺利完成72 h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均未出现报警现象;监测时间平均每人为(71.2±3.6) h。SMBG组均能自觉监测指尖血糖,在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漏测现象。

2.2 两组无症状低血糖检测结果

CGMS组42例患者中,72 h共有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事件,其中23例出现无症状低血糖65次,占65.5%,以22:00~7:00最多见,占总低血糖时间的40.2%,持续时间3~230 min,即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发现65次无症状低血糖中有43次(66.2%)发生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

而SMBG组仅发现12例16次低血糖,其中无症状低血糖仅发现5例,为CGMS的1/13,说明即使频繁指尖血糖监测还是有绝大多数的低血糖未被发现,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

3 讨 论

低血糖对于机体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可使机体各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尤以大脑为著。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差,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可导致胰岛素和升糖激素失去平衡,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发作时,由于缺乏交感神经警告症状(如心悸、头昏、饥饿、出汗、手抖等),易导致昏迷和严重并发症。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4],并给患者的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低血糖症仍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所以对于那些HbA1C满意达标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低血糖的防治,尤其要尽可能地减少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

CGMS是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方法,它可持续监测受试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克服了目前临床上SMBG反复针刺采血、只能反映静态的某一瞬间血糖值、不能动态连续监测血糖等缺点。它以直观的图谱和数字的形式记录皮下组织液的葡萄糖变化,无监测盲点,消除了大部分单次测量的随机偏差,特别是对胰岛素治疗期间夜间血糖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地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事件。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所示:SMBG仅发现16次低血糖事件,而CGMS发现了108次低血糖事件;无症状低血糖SMBG仅发现5次,而CGMS发现了47次,前者为后者的9倍左右。说明即使频繁的指尖血糖监测还是有绝大多数低血糖未被发现,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另外,通过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持续时间变异很大,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提示CGMS可揭示许多无法发现的低血糖,可作为监测无症状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还发现,CGMS组无症状低血糖大部分发生在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发生时间绝大部分在夜间。这可能与病程较长的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更差有关。这些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外源性胰岛素不受血糖下降的调节,而是以固定的模式吸收[5,6,7],因此,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水平并不明显下降。同时病程长的T2DM患者普遍存在胰高糖素对低血糖的反应缺陷[8],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使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迟钝,最终导致低血糖发生时并不出现相应的症状。有研究[9,10]发现,无症状低血糖与睡眠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的好发时间在22:00~7:00这一时间段,也与睡眠时间基本相吻合。糖尿病患者睡眠时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比非睡眠时降低,加上睡眠时对自主神经的症状反应迟钝,因此,夜间睡眠时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而SMBG组由于监测时间短、监测次数少,发现低血糖的次数少,无法得出与CGMS组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CGMS因具有操作简易、安全、结果准确等优点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对于HbA1c<6.5%的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GMS能揭示SMBG未能显示的血糖漂移变化及波动趋势,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及时优化降糖方案,实现血糖的真正达标。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自我血糖监测,无症状低血糖

参考文献

[1]吴国富.麦一峰,罗薇,等.动态血糖监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3-324.

[2]李霞,朱艳秋.如何使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更加准确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999.

[3]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a report from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J].Diabetes Care,2005,28(5):1245-1249.

[4]陈名道.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5):312-314.

[5]RAJU B,CRYER P E.Loss of the decrement in intraislet in-sulin plausibly explains loss of the glucagon response to hypo-glycemia in insulin-deficient diabetes:documentation of theintraislet insulin hypothesis in humans[J].Diabetes,2005,54(3):757-764.

[6]GOSMANOY N R,SZOKE E,ISRAELIEN Z,et al.Role ofthe decrement in intraislet insulin for the glucagon response tohypoglycemia in humans[J].Diabetes Care,2005,28(5):1124-1131.

[7]CRYER P E.Mechanisms of sympathoadrenal failure and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J Clin Invest,2006,116(6):1470-1473.

[8]ISRAELIAN Z,GOSMANOV N R,SZOKE E,et al.Increasingthe decrement in insulin secretion improves glucagon responsesto hypoglycemia in advance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Care,2005,28(11):2691-2696.

[9]CRYER P E.Mechanisms of 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and its compoment syndromes in diabetes[J].Diabetes,2005,54(12):3592-3601.

无症状低血糖 篇8

患者, 女, 55岁, 主因失语, 意识模糊伴四肢肌张力增高4h入院。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6个月。本次入院前患者与当晚曾服用“六味地黄丸6粒, 咯列吡嗪片1片”后未进食入睡, 晨起被家人发现患者牙关紧闭, 四肢蜷缩, 双眼上吊, 无恶心、呕吐及口吐白沫, 大小便无失禁。入院查体:T 36.5℃, P 88次/min, R 20次/min, BP 180/95mm Hg。神志欠清, 完全性运动失语, 双瞳孔正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颈部略抵抗, 双肺呼吸音清, 心界不大, 心率88次/min, 律齐。腹软, 肝脾未及。四肢肌张力增高,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血糖2.3mmol/L, 头颅CT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异常。来院后给予葡萄糖静脉推注后患者语利, 四肢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低血糖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 从临床上表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候群, 重者可引起昏迷, 甚至危机生命[1,2]。低血糖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多以多汗、心悸、意识障碍或肢体障碍为其表现, 常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但近年来均提高了认识, 本例以中脑受累时引发肌张力增高, 如癫痫发作造成低血糖症[3]。因此基层临床工作者应提高注意, 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张慧芬, 迟家敏, 王瑞苹.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无症状低血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该院于2008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范围在44~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4±3.7)岁;糖尿病病程在3~6年之间,平均病程(4.6±1.6)年。所有患者均为1型糖尿病患者 ,且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 ,进而引发精神症状发作情况,表现为目光呆滞、胡言乱语、躁动不安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伤人或自残等行为。

1.2护理对策

1.2.1精神症状发作的急救护理对策当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后 ,护理人员需准确判断患者是否为低血糖引起的精神异常症状,在明确患者为糖尿病低血糖引起的精神症状发作后,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急救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及葡萄糖注射液。其次,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身边的硬物及尖锐物移至患者接触不到的范围, 防止患者撞到而受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抱住患者身体,并对其进行安抚,引导患者回到病床上,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伤人或自残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在医生的配合下,对患者进行强制性的控制。最后, 对精神症状发作患者给予浓度为50%的葡萄糖20 m L静脉推注[1]。待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后 ,给予浓度为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期间每隔15 mim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一次测量,当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时,停止葡萄糖滴注,并让患者适当进食些面包或饼干[2]。

1.2.2患者血糖恢复后的护理对策一方面 ,糖尿病低血糖引发的精神症状发作患者在意识清醒之后,常常容易出现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要稳定患者的紧张感,尽可能的使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会患者控制血糖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糖尿病低血糖方面的知识,并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法以及运动疗法等等。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家属往往会因糖尿病低血糖引发的精神症状发作而感到恐慌,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控制血糖的方法,向家属讲解如何协助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日常饮食、药物治疗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糖尿病治疗氛围,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3]。

2 结果

在对糖尿病低血糖致精神症状发作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 ,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因低血糖引发的精神症状发作消失,与护理前相比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与低血压突发症状的救护 篇10

高血压病是在3次非同日, 安静状态下, 测量血压均≥140/90mmHg。斜线前为收缩压俗称高压, 是心脏收缩时血管内的压力。斜线后为舒张压俗称低压, 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内的压力。若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 称为收缩期高血压, 若低压≥90mmHg, 而高压<140mmHg, 称为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过低是血压≤80/50mmHg (排除以前长期低血压状态)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 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在此范围内, 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 及早预防, 以免发展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病因

多因素如神经调节、内分泌代谢、遗传、外界环境以及动脉硬化演变、发展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显示, 遗传因素占20%,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60%。如果认真改变生活方式, 可以将正常人群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降低55%。

高血压的危害

1979年, 我国26省市进行高血压抽样普查350万人, 当时高血压的患病率3%〜9%。1991年, 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达11.88%, 当年的患病人数接近1亿人。2003年的调查显示, 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11%, 还在继续上升。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心脏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高血压病常合并以下疾病:糖尿病,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 , 心脏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 , 肾脏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如脉管炎。

高血压与过低的血压都有可能导致人体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导致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晕厥等情况, 此时应测量一下血压是否升高或降低。

高血压的症状

头部不适, 头痛, 头晕, 耳鸣, 心悸,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不佳。测血压, 多次出现≥140/90mm Hg, 或高压≥140mm Hg, 或低压≥90mm Hg。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多数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无不适的症状, 可能在体检时发现血压高于正常。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如果高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病人在经历几年、十几年后, 病情可发展为冠心病、心律失常;脑中风导致偏瘫、失语、痴呆;尿毒症。

高血压急症。长期高血压病史,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头昏、呕吐、意识不清, 要高度警惕发生脑中风。如果心绞痛频繁发作, 同时血压升高, 出冷汗, 要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有一部分病人平时不知道有高血压病史, 突然头痛加重、恶心呕吐、眩晕、视力模糊、肢体无力麻木、口歪眼斜、语言不利, 发生昏迷。此时血压显著升高, 达到200/120mmHg以上。血压下降后症状缓解。

高血压急症发病原因首先是高血压未得到控制, 个别病人突然停服降压药。还有多种诱因存在, 如紧张、疲劳、精神刺激、寒冷、发怒生气等。

低血压的症状

血压低不像高血压那么常见, 通常症状也不是很严重, 多数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

体质性血压低常见于体质较瘦弱的女性, 部分病人有疲劳、头晕、头昏、心慌症状, 或一侧头痛症状。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 可以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锻炼身体, 随着体质的增强, 血压低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的血压过低有的病人平时血压偏低, 因胃肠炎等疾病引起呕吐、腹泻、脱水, 这时测血压更低。补足体内水分, 血压情况可得到改善。

休克发生休克时, 血压显著降低, 或根本测不到血压。平时血压高的病人此时血压可降低30mm Hg以上 (参见本刊2012年第2期《休克的现场救护》一文) 。

救护常识

1.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 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减轻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合理饮食,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注意补充钾、钙, 增加蔬菜、水果的食量。限制饮酒、戒烟, 保持良好心态、生活要有规律, 睡眠好。学习各种相关知识, 预防脑中风、延缓动脉硬化。

药物治疗降血压药有5大类。高血压病需要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好固定医院和医生, 根据血压、脏器功能、季节等影响因素, 调整药物剂量、用法。并经常复查, 监测器官并发症, 减缓、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2.高血压急症的救护。

静卧休息, 避免情绪激动、紧张。

保持通风, 可给与氧气吸入。

降压治疗。如果血压的高压大于200mmHg, 或者低压大于120mmHg, 应尽快降低过高的血压, 可加服平时服用的降压药一次。

如果病人已昏迷不醒, 同时血压很高, 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来之前, 注意将病人去枕头平卧位, 有呕吐者头侧位, 注意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畅通, 防止发生窒息。

3.血压过低的救护。

血压低, 同时有严重外伤、失血、过敏等休克的病因, 应针对病因治疗, 这才是根本的治疗。可让血压低的伤病者采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 (头低足高位) 。

预防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5g, 中国人口味重, 可争取3〜5年达到5g的标准。

在限盐的同时增加钾的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造成缺钾的主要原因是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偏少所致。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月吃蔬菜12kg (相当于每天400g, 指生菜的分量) 。

钙可降低血压, 我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标准为每人每日600mg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提倡喝牛奶是增加钙的有效措施。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 也可增加富含钙的其他食物, 如豆制品及海产品等的摄入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优质蛋白质一般是指动物蛋白质, 主要是鸡蛋, 以及豆类蛋白质。

保持脂肪酸的良好比例。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 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肥肉或肉类食品。

防止超重和肥胖。一是防止从膳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 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提倡减少饮酒或戒酒。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 已有饮酒习惯的人要减少饮酒量, 每天最好控制在白酒50〜100ml、啤酒300ml以内。已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 如家族高血压病史者和体重超重者均应坚决戒酒。

上一篇:大学知识转移下一篇:prov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