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及机制

2022-09-10

临床上糖尿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糖尿病合并疾病[1],为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及机制,以供临床参考。现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4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5±4.64)岁;体重50~80 kg,平均体重(62.54±8.67)kg;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2±1.78)年;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B组4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25±4.78)岁;体重49~81 kg,平均体重(62.83±8.66)kg;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3±1.81)年;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降糖、降压、降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B组患者同时辅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3]。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个月。

1.3 评价指标

休息时心电图ST段无出现异常改变;有效:休息或者运动试验时心电图ST段下移,回升超过0.05 mV,T波从平坦转变为直立,或者倒置的T波变浅达到一半以上;无效:心电图跟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恶化[2]。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与A组对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浆Hcy含量和血浆脂联素APN比较

B组患者血浆Hcy含量和血浆脂联素APN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指的是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但无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的情况[3],发生率高于有症状的心急缺血冠心病。由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并无十分明显的发作症状,容易受到忽视,导致治疗不及时,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临床上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采用降糖降脂和降压等常规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材组成,均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丹参功擅活血养血、祛瘀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黏液、增加胃黏膜局部血流量而保护胃黏膜,同时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胃酸分泌,有利于溃疡愈合。三七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可改善微循环,具有止血、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冰片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将上述中药材经现代科学工艺制成滴丸剂,口服后直接经黏膜吸收入血,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4]。该研究中,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96%,且血浆Hcy含量和血浆脂联素APN改善显著。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及机制,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同时辅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浆Hcy含量和血浆脂联素APN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志广.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4(28):77-78.

[2] 和殿峰.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2):92,94.

[3] 杨家茂,毛巧芳,黄红葵,等.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降糖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6例[J].世界中医药,2010,5(1):37.

[4] 王海涛.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172,177.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方案设计下一篇:应用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