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瘢痕子宫

2024-06-15

早孕瘢痕子宫(精选七篇)

早孕瘢痕子宫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瘢痕子宫早孕病人, 年龄19岁~44岁, 平均31岁;孕次1次~4次, 分娩1次~3次;剖宫产史1次以上。病例纳入标准: (1) 既往月经规则, 停经≤49d的正常宫内妊娠; (2) 入院后知情同意, 自愿行药物流产术; (3) 无药物流产禁忌证, 近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肝酶等干扰剂; (4) 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在服药之前经过B超检查确认宫腔内有正常位置孕囊而不超过7周才能服药, 宫内孕超过7周不适宜药物流产。

1.2 治疗方法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早处理, 一经确诊需立即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首选用药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 第1天晚 (21:00) 及第2天早 (09:00) 、晚 (21:00) 各服米非司酮50 mg;用药第3天早 (06:00) 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4mg, 08:00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0.4mg, 阴道放药者需卧床休息2h以上, 以利于药物吸收[2]。用药时必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 用药期间不得使用镇痛剂, 以免妨碍病情观察。

1.3 用药效果

(1) 完全流产:5例用药后胚囊自行完整排出, 复查B超未见妊娠图像, 出血自行停止,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逐渐降至阴性, 子宫恢复正常, 不需常规清宫。 (2) 不完全流产:44例用药后胚囊自然排出, 因宫腔内有少量蜕膜残留, 阴道出血过多或时间过长而行清官术。 (3) 药物流产失败:11例至用药第3天未见胚囊排出, 子宫维持原形, 经B超检查证实胚囊继续增长, 胎心搏动存在, 或胚囊停止发育最终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3]。我院常规采用B超下可视清宫术, 60例瘢痕子宫早孕病人无二次清宫, 无子宫穿孔、感染、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2例阴道出血量>200mL, 3例阴道出血量100mL~200mL, 19例阴道出血量50mL~100mL, 36例阴道出血量<50mL。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药物流产术给妇女带来一定的身心危害, 接受药物流产的妇女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不仅影响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而且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4], 故护士需加强对病人心理状况的评估。病人入院时护士要以亲切的语言和诚恳的态度接待病人, 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般的关怀, 以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无助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婚姻等情况采用有利交流的语言主动为病人讲解药物使用方法、过程、药物副反应。同时对病人服用流产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让其了解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的区别。积极告知病人各项检查报告的结果, 减轻病人紧张的情绪, 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获得家属的支持和陪护, 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2.2 用药护理

主要用药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片。服用前需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如服用米非司酮片前后2h需禁水、禁食, 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同时防止因早孕或药物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 告知病人部分早孕妇女服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眩晕、乏力、下腹痛、肛门坠胀感和阴道出血。个别病人会出现皮疹、掌心发麻、全身瘙痒、风团状丘疹、四肢冰冷等反应。米索前列醇片服用前后无需禁水、禁食。指导病人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片1周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5]。认真核对药物名称及剂量, 用温开水服药到口, 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者可口服维生素B6200 mg或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 必要时可适当补液治疗等。观察病人阴道出血情况。一般为服米非司酮后48h, 出血量同月经量或稍多于月经量。通过观察卫生巾和便盆的血量, 测量排出胚囊前后的出血量。孕囊排出过程有下腹隐痛, 一般均能忍受, 无需特殊处理。若腹痛严重给予按摩, 分散其注意力。本组无一例发生强直性子宫收缩或子宫破裂。同时注意阴道排出情况, 仔细检查排出物, 结合停经月份判断排出胚胎是否完整、与孕月是否相符[6]。胚囊排出后如有活动性出血应急诊处理, 清宫后出血明显减少。未见组织物排出者用药后观察1周继续注意出血量和有无组织物排出, 如有组织物排出, 必要时将组织物送病理检查。若阴道流血多、时间长或发生腹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观察病人胚囊排出情况。

2.3 清宫术护理

因瘢痕子宫缺乏弹性, 加之剖宫产切口瘢痕收缩力差, 同时少数伴有胎盘植入, 在流产、刮宫时胎盘不能完全剥离甚至植入, 常发生致命性阴道大出血。由于部分病人对人工流产术存在一定的误解, 病人可能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担心流产术影响日后的生育, 护士应给予个体化沟通、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宣教相关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等, 最大限度地减轻她们的身心痛苦。清宫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 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病人应警惕过敏性休克及喉头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重者应扶其平卧。若清宫术中发生大出血者即刻给予平卧、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保暖;迅速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路, 静脉宜选择上肢粗大血管, 且采用大号静脉留置针, 尽快扩容以增加组织灌流量。留取血标本, 快速配血、备血, 配合医生积极抢救。若清宫后子宫收缩不良, 阴道出血多, 出血量大于月经量, 遵医嘱应用缩宫药物等对症处理。

2.4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可用通俗易懂的安慰性语言直接向病人解释。保持心情舒畅, 药物流产后建议休息2周~4周。药物流产后2周和流血期间禁止盆浴和坐浴。药物流产后转经前应禁止性生活1个月, 流产后不能过早地进行性生活, 以免机体抵抗力下降, 子宫复旧差, 从而引起感染、继发性子宫出血, 转经后应及时落实避孕措施。突然发生大量活动性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或发热均需及时就诊。若剖宫产后的病人想再次妊娠, 2年内需做好避孕工作, 让子宫内膜充分修复, 否则易引起妊娠期子宫破裂。哺乳期病人应让药物流产时的药物充分排泄, 以免影响母婴健康。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及营养,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忌食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应劳逸结合, 勿干重体力劳动。

3 小结

药物流产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抗孕激素制剂, 能和孕酮竞争蜕膜的孕激素受体, 阻断孕酮活性, 从而使坏死的妊娠蜕膜组织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 引起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 而米索前列醇兴奋子宫和软化宫颈, 两者序贯配伍用于终止早孕流产有效率可达90%以上。但药物流产的主要缺点是不全流产率高, 阴道出血量较多, 时间较长, 有大出血的风险, 需严密观察。有的由于有绒毛组织掺杂在血块里容易漏诊, 所以要仔细查看排出物[7]。瘢痕子宫妊娠的早期阶段与一般妊娠相似, 有停经史或停经后阴道出血, 阴道彩色B超可进行早期诊断。护理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 指导病人正确实施药物流产, 精心做好清宫术后护理及随访工作, 从而提高瘢痕子宫药物流产的安全性、有效性, 降低子宫切除率, 提高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病人的生活质量。当然, 流产只是意外受孕的补救措施。为防患于未然,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使剖宫产的育龄夫妇真正认识到瘢痕子宫流产的危害性, 自觉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摘要:对60例瘢痕子宫早孕病人 (停经49d内)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妊娠, 给予心理疏导、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结果60例瘢痕子宫早孕病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瘢痕子宫,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护理

参考文献

[1]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 10 (1) :15.

[2]王进莲.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9) :30.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585-2591.

[4]刘莉花.宫血宁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7C) :1931.

[5]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75.

[6]朱凤霞.药物流产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7) :1001-1002.

早孕瘢痕子宫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 我院共收治102例瘢痕性子宫早孕女性, 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51例患者。研究组做药物流产, 患者年龄在22~37岁之间, 平均年龄26.4周岁, 孕龄≦12周;对照组做人工流产, 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 平均年龄27.2周岁, 孕龄≦12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终止妊娠

1.2.1 人工流产

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钳刮手术进行终止妊娠。术前要检查患者的身体指征, 若患者出现贫血现象, 注意作血常规检查。手术操作要稳、准、轻、巧, 避免暴力, 以防子宫穿孔和宫颈损伤, 若取出出现困难时, 应根据相应情况进行处理, 如松弛宫颈管, 注射利多卡因, 稍后继续手术。同时注意破羊水之后防止羊水栓塞。

1.2.2 药物流产

研究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所有患者采用顿服法进行进药, 即连续2 d于早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75 mg, 于第3 d清晨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 (200μg/片×3片) , 注意保持自身洁净。观察6 h后, 如果胎囊未排出, 可自行回家, 若患者在家里排出胎囊, 需由医师进行判断观察。

1.3 疗效评判

计算两组患者妊娠终止率, 记录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如术中疼痛、术后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χ2进行组间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终止妊娠情况

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终止早孕, 终止率为 (51/51) 100.00%;对照组患者中40例患者终止早孕, 终止率达 (40/51) 78.43%, 患者未完全终止妊娠患者10例, 终止失败患者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 P=0.0271<0.05) 。详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术中未出现疼痛情况, 而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术中疼痛,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8, P=0.0012<0.05) 。术后, 研究组恢复良好, 而对照组却出现1例过敏现象, 2例胃肠道反应, 差异显著。

3 讨论

本文中所使用的药物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 其中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 其并不存在相关激素的活性, 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根据相关研究证明, 其对于受孕动物均有相应引产、流产作用。临床应用其发现, 单一应用米非司酮, 发生不完全流产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需要配伍联合某些药物增强其流产效果和安全性[3]。因米非司酮可以增强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所以在药物流产时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前列素E1类似物[4], 一般应用于治疗非甾体药物引起的胃溃疡。在本文中, 其主要作用是软化子宫, 溶解胶原, 同时使子宫收缩。联合米非司酮后, 其作用增强, 两者配伍, 相辅相成, 保障终止妊娠的效果, 而且米索前列醇价格相对较低, 保存较为容易。临床上, 若女性妊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其为瘢痕子宫, 可以使用剖宫产手术, 但是其需要符合相关手术指征, 而剖宫产手术是使得母子生命安全得以保障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较大程度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率达100%, 且避免传统人工流产出现的一系列反应,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符合手术指征的瘢痕性子宫早孕女性推荐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瘢痕性子宫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钳刮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终止早孕情况, 同时对比两组手中疼痛、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终止早孕, 终止率为100.00% (51/51) ;对照组患者中40例患者终止早孕, 终止率达78.43% (40/5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 P=0.0271<0.05) 。而手术中, 研究组未发现术中疼痛患者, 对照组出现7例疼痛患者。术后研究组无任何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出现8例患者伴有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效果显著, 能够较大程度终止早孕, 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瘢痕性子宫早孕

参考文献

[1]曾崇琼.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15) :169-170.

[2]吴晓慧, 殷敏霞.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临床探析[J].医药前沿, 2013, (2) :59.

[3]杨艳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性子宫早孕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9) :96, 99.

早孕瘢痕子宫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药流早孕7周内的健康孕妇, 其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子宫药流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有停经史, 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检查:孕囊直径10~25mm, 可见卵黄囊, 观察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 且孕囊未在子宫切口处, 术前检查血常规、白带常规、凝血功能等检验均正常, 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无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经期、胎龄、子宫位置、孕囊大小、BMI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药物流产方案

当日6pm和次日6am及6pm服用米非司酮50mg, 共3次, 总量150mg;第3天8am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1.3 观察项目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1) 流产效果判定:口服米索前列醇6h内, 妊娠物完全排出者, 为完全流产;口服米索前列醇6h, 妊娠物未完全排出残留, 且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而需清官者, 为不全流产;口服米索前列醇6h, 无妊娠物排出者, 不论阴道有无流血, 均为流产失败, 需行清官术或钳刮术; (2) 阴道出血量:少于月经量为少量出血, 等于月经量或稍多于月经量为中量出血, 多于月经量2倍以上为多量出血; (3) 药物流产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 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产效果及近期安全性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 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所有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 均自愈, 见表2。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终止计划外妊娠常常采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 人工流产者完全流产率高, 但人工流产可发生术中并发症 (大出血、子宫穿孔与脏器损伤、人工流产综合征和麻醉意外等) 、术后近期并发症 (术后出血、人工流产不全、生殖道感染等) 、远期并发症 (月经不调、宫颈或宫腔粘连、继发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胎盘粘连等) 、心理方面和妊娠结局不良[2];另外, 由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的存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等, 有可能使子宫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同时瘢痕子宫患者宫颈绝大部分为未产式, 宫颈口较紧, 人流术时扩张宫颈较为困难, 使部分妇女人工流产手术困难, 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严重时可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3]。药物流产中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受体, 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 蜕膜组织变性、坏死, 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的衍化物可兴奋子宫肌, 起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 扩张和软化子宫颈, 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的作用[3],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使孕囊排出变得容易、安全, 即使流产失败再行清宫术也比人流术操作简单, 安全性好, 减轻了手术创伤,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轻了痛苦, 患者容易接受, 与人工流产相比, 具有痛苦小、无手术创伤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也适用于一些施行人工流产有高危因素的妇女, 如近期瘢痕子宫、反复人工流产、子宫畸形、子宫极度倾屈、宫颈坚韧、哺乳期妇女[4]。

本研究发现, 对瘢痕子宫实施药流, 药流不全发生率、阴道流血时间较正常子宫药流为高, 其原因考虑与瘢痕子宫时肌纤维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子宫收缩力下降, 局部瘢痕的形成还可破坏了蜕膜与肌层之间的解剖关系而导致不全流产的发生[6];但是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不良反应少而轻, 因此对瘢痕子宫者药物流产可使用。而且即使流产失败者由于宫口开大、松弛, 不需扩张即可顺利用进行清宫术操作, 操作简单, 安全性好。因此瘢痕子宫实施药物流产安全、有效, 临床中具有可行性。

虽然药物流产可用于瘢痕子宫, 但实际操作中应需要注意:掌握适应证;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并不能相互替代, 而是互相补充, 应详细向患者交代药流优缺点, 进行充分沟通, 取得自愿者药物流产患者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药物流产期间应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给予相应处理, 我们对8例在孕囊或胚胎排出后即时清宫, 此时宫颈较软, 宫口已开, 扩宫较易可避免出血量多、时间长及盆腔感染等;术后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 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如患者出血多、腹痛等异常情况, 随时就诊;所有患者均要求第8、15天、1个月复诊, 对有异常情况者及时B超检查。虽然瘢痕子宫药物流产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 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流产不全及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 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要加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 指导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胡进霞, 齐鑫.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775-776.

[2]程怡民, 李颖, 郭欣, 等.中国重复流产状况和规范化流产后服务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9) :571-574.

[3]王敏珍, 陈平平, 陈淑波, 等.剖宫产后妊娠子宫特征及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J].生殖与避孕, l998, l8 (6) :350.

[4]朱克修, 刘景瑜, 安瑞芳.米非司酮终止妊娠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 12 (1) :58-62.

早孕瘢痕子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间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瘢痕子宫早孕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 且不存在人流禁忌症, 子宫未出现异常增大现象, 胎囊位置正常。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妊娠期为35~48 (38.3±2.6) d, 研究组患者妊娠期为33~47 (36.4±3.2) d, 两组患者个体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普通电动人工流产吸引器完成手术, 研究组选择阴道B超监测下无痛人流手术。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实施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负压吸宫, 清理好宫内后结束手术;研究组患者术前指导其排空膀胱, 然后将B型超声探头固定在阴道窥阴器上置入阴器前叶或后叶, 放入阴道穹窿。在B超引导下, 进入宫腔, 然后对孕囊进行吸引和负压, 以便迅速吸出妊娠囊, 然后清理好宫内后叶结束手术。要记录好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术后三月内进行随访回诊,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月经复潮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4.0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以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从表中数据对比情况来看,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月经复潮时间对比情况见表2。从表中数据来看, 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的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非直视下完成的传统无痛人流手术, 因为在负压吸引环节经常出现不彻底现象, 会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极为不利。阴道B超的应用不仅能够正确查探孕囊和子宫的位置, 还能够正确测算子宫口到孕囊的距离, 在处理时能够更加高效而准确, 同时安全性也高, 不会对其他阴道组织产生过度影响和危害, 这对于提升手术安全性, 降低术后流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也较低, 能够更好的早日实现月经复潮。本次应用阴道B超引导进行无痛人流手术, 患者手术效果好,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并且能够准确的进行负压吸引操作, 减少流产出血、胎物残留、宫颈粘连以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对于患者来说, 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 应用阴道B超对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实施无痛人流手术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价值高。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瘢痕子宫早孕在可视 (阴道B超) 下行无痛人流术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间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瘢痕子宫早孕患者4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B超和电动人工流产吸引器进行手术, 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以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阴道B超对瘢痕子宫早孕患者实施无痛人流手术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瘢痕子宫早孕,阴道B超,无痛人流,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艺, 欧海燕, 杨帆, 等.经阴道B超引导下早孕多胎妊娠减胎术11例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11 (4) :34-35.

[2]何文静, 程小尧, 陈廉.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1520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1) :110-112.

[3]吴吉芳, 梁柳云, 肖敏.内窥式可视人工流产的临床应用研究 (附350例报告) [J].广西医学, 2009, 31 (3) :361-362.

早孕瘢痕子宫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此期间共收治早孕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6例。年龄21~48岁, 平均36岁。经产妇42例 (75.0%) , 未产妇14例 (25.0%) 。妊娠1~9次。妊娠6~9周54例 (96.4%) , 10~12周2例 (3.6%) 。

1.2 肌瘤特征

肌瘤位于浆膜下24例 (42.8%) , 肌壁间31例 (55.4%) , 宫颈肌瘤1例 (1.8%) ;单发45例 (80.4%) , 多发11例 (19.6%) 。肌瘤直径0.6~10.1cm;其中<5cm44例 (78.6%) , ≥5cm 12例 (21.4%) , 1例肌瘤直径>10cm。

1.3 处理方法

56例均住院治疗, 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血凝试验等。术前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术中酌情宫颈注射缩宫素, 均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妊娠6~9周的54例行负压吸引术, 妊娠10~12周的2例行钳刮术。钳刮术前口服米非司酮50mg, 每12小时1次, 共服3次 (150mg) ;服完后1小时服米索前列醇0.6mg。1.4临床结局55例 (98.2%) 手术经过顺利, 出血量10~80ml。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益母草促进子宫复旧, 无术后出血及感染发生, 随访的病例中未发现腹痛、发热等红色变性表现。另1例 (1.2%) 为妊娠50天合并子宫下段后壁肌壁间肌瘤, 10.1cm大小, 术前超声显示宫腔严重变形、胎囊位于肌瘤后上方, 吸刮术中吸管不能通过肌瘤突出的部位而到达胎囊着床部位, 改行药物流产仍无效, 经患者知情选择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发于30~50岁。子宫肌瘤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 也与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有关[1]。子宫肌瘤合并早期妊娠, 仅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较困难。笔者认为, 其诊断要点是利用B超, 需在多个子宫切面中见到妊娠的声像特征及子宫肌瘤声像特征并存而进行诊断;同时B超还可明确子宫肌瘤类型及孕囊着床位置, 了解宫腔形态, 可减少手术操作的盲目性。

结合本次观察结果及临床实践, 笔者对早孕合并子宫肌瘤行人工流产术有如下体会: (1) 对于早孕合并较小子宫肌瘤病例, 包括肌瘤结节<5cm, 或者肌瘤位于浆膜下者, 手术难度及风险相对小一些;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 以及直径≥5cm的子宫肌瘤患者, 人工流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行人工流产术前需做充分的准备, 如开腹手术的各种术前准备, 包括备血、向患者和家属充分交待病情等;并由技术熟练的医师操作, 减少手术时间, 并防止漏吸、漏刮或子宫穿孔。本组1例早孕合并较大子宫肌瘤, 最终以开腹切除子宫来结束手术。 (2) 术前用药很重要。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以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宫颈口松弛, 同时作用于子宫平滑肌, 使子宫收缩良好, 可达到手术操作容易进行又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本组病例术前均给米索前列醇口服, 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3) 术中关键是要明确肌瘤生长部位, 肌瘤与宫体、宫颈的关系, 探查宫腔应注意不要把突向宫腔的肌瘤结节误认为宫底, 否则易造成漏吸或吸宫不全。此外, 术中操作要轻柔, 防止吸管抽动造成瘤体表面损伤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必要时可在超声监测下手术, 引导器械探入方向及深度, 准确吸取组织。 (4) 注意发现子宫肌瘤红色变性[3]。一般认为,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是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生长迅速, 压迫假包膜内的静脉, 而导致肌瘤水肿、充血、血管破裂及红细胞外渗并溶解以及肌瘤缺血性坏死和静脉栓塞等;术后3~5天是肌瘤变性的高发期, 如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要考虑到红色变性的可能性。本组病例术后随访的病例中未发现肌瘤红色变性, 可能与术后及时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部分患者失访有关。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22-325.

[2]王洪菊, 王道清.早孕合并子宫肌瘤216例人工流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3 (2) :119.

早孕瘢痕子宫 篇6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2人, 年龄最大39岁、最小21岁, 平均约19岁。其中子宫内膜厚度<1.0~1.5cm保胎成功率约12.18%, 内膜厚度>1.5cm保胎成功率约63.9%。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日本阿洛卡1100型超声仪, 6.5MHz阴道探头, 探头涂耦合剂、套一次性保护套、蘸碘肤消毒液轻柔置于阴道内扫查, 常规检查早孕, 并于妊娠囊下方约0.5cm处矢状面测量记录子宫内膜厚度。

2 结果

512例中均为早孕活胎, 超声提示内膜厚度<1.0~1.5cm271例, 其中33例持续保胎治疗后维持至接近足月生产, 202例保胎治疗后相继停止发育或流产, 30例未经任何治疗后自然流产;超声提示内膜厚度>1.5cm241例, 其中154例经持续保胎至足月生产, 61例保胎治疗后相继停止发育或流产, 26例未经治疗自然流产。

3 讨论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 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 胎膜未破, 妊娠产物未排出, 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妊娠有望继续者。经休息及治疗后, 若流血停止及下腹痛消失, 妊娠可继续;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 可发展为难免流产[1]。7~10周妊娠的先兆流产患者以往多采用憋尿的经腹部B超方式检查, 常难于辨认极小的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子宫内膜显示欠佳, 用高频率的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易于辨识与子宫壁的分界, 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当黄体功能不足时, 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不足以支持子宫同步增大、内膜厚度持续递增, 而持续增大的妊娠囊不能够完全被包埋, 依据子宫内膜厚度可基本推测是由于激素不足所导致, 给予黄体酮每日肌注20mg, 是使子宫内膜厚度增长保胎的首选方法。

4 体会

在接待门诊先兆流产患者时, 首先要使其情绪安定, 增强信心, 行阴道超声检查时操作轻柔快速, 详细记录查结果以便参考, 经黄体酮治疗1周后均应再次重点复查子宫内膜厚度, 对子宫内膜增值效果较好者继续加强休息与治疗, 对于子宫内膜经治疗后无明显增厚者应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 要考虑到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稽留流产等的可能。

参考文献

瘢痕子宫瘢痕妊娠阴道彩超的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2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阴道彩超检查, 年龄23~40岁, 平均 (28.3±4.3) 岁, 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4年, 平均 (2.9±1.5) 年, 停经时间40~65 d, 平均 (45.5±3.4) d;对照组40例采用腹部彩超检查, 年龄24~38岁, 平均 (28.1±3.5) 岁, 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2~5年, 平均 (3.4±1.8) 年, 停经时间为37~68 d, 平均 (45.7±3.6) d。所有患者经尿h CG的检查均呈阳性, 其中13例有过2次剖宫史, 2例患者有过3次剖宫史, 其他患者均有1次剖宫史。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剖宫史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观察组所有孕妇均符合瘢痕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孕妇均无妊娠期合并症。排除标准:排除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仪器

采用GE730和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阴道探头频率为5~7.5 MHz, 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

1.3.2 观察组

所有患者采用阴道彩超方法进行检查, 患者先排空膀胱, 然后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探头检查, 主要观察妊娠囊或者包块的大小、形态、血流分布情况以及其距离剖宫产口、宫颈、膀胱的距离, 切口瘢痕处肌层厚度, 注意妊娠囊与子宫切口处肌层之间的分界, 以及两者之间的回声情况[1]。

1.3.3 对照组

患者在充盈膀胱后, 用腹部彩超探头检查, 主要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血流分布情况、妊娠囊或者包块所在部位以及子宫壁峡部肌层厚度[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观察组明确诊断40例, 诊断符合率为95.24%, 漏诊率为2.38%, 无误诊;对照组明确诊断27例明确诊断, 诊断符合率为67.50%, 漏诊率为12.50%, 无误诊。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彩超检查妊娠囊或者包块情况比较

观察组39例检测出妊娠囊或者包块存在, 3例不存在;对照组分别为25例、15例。两组检测出妊娠囊或者包块存在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 又称为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症状, 妊娠前3个月极易导致患者死亡。瘢痕子宫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 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 瘢痕妊娠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据有关统计, 瘢痕妊娠的发生率约占异位妊娠的1%~6%, 患者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妊娠的几率为0.15%[3,4,5,6]。通常在瘢痕妊娠并发症发生之前, 临床症状不明显, 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导致耽误患者病情。因此, 寻找安全、有效、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于及时治疗瘢痕子宫妊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采用阴道多普勒彩超检查瘢痕妊娠, 使瘢痕妊娠早期检出率增高, 检出的准确率显著升高[7]。

目前瘢痕子宫瘢痕妊娠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术后瘢痕部位的子宫内膜及肌层愈合不良或者损伤严重; (2) 子宫下段形成不良; (3) 蜕膜血管生长缺陷。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患者有无剖宫产史; (2) 剖宫产史所在位置; (3) 停经后阴道有无出血现象; (4) 是否存在妊娠囊或者包块; (5) 检查宫颈形态是否正常, 子宫峡部膨大状况等[8]。

瘢痕妊娠的声像图阴道彩超检查有如下特点: (1) 宫腔内无妊娠囊, 妊娠物 (妊娠囊或者包块) 位于剖宫产瘢痕处; (2) 瘢痕处肌层的血流量呈现低速低阻型流速曲线, 并且血流较丰富; (3) 宫颈形态正常; (4) 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变薄, 早孕患者妊娠囊与子宫切口处肌层之间分界不清, 回声由底变紊乱;中孕患者胎盘后方子宫壁肌层由低回声带变薄或者消失。除上述特点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如检查包块形状、大小、位置及包块附着处子宫下段前壁肌层的厚度等[9,10]。

目前临床上检查瘢痕妊娠主要有腹部彩超检查和阴道彩超检查两种方法, 从本文结果分析,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5.24% (40/42) , 高于对照组的67.50% (27/40)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漏诊率2.38% (1/42) 低于对照组的12.50% (5/40) ;两组检查妊娠囊或者包块存在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阴道彩超检查较腹部彩超检查有准确率高的优点, 因此,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洪波, 李晶, 陈杜平, 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5) :273-274.

[2]陈玉清, 常亚杰, 冯丽萍.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治疗策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8) :3383-3385.

[3]李杰兰, 马卫军.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43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8) :900.

[4]焦光琼, 凌梅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疤痕妊娠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2004, 13 (2) :16.

[5]万亚军, 谭娴, 肖松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 (4) :796.

[6]钱鹭葵, 陈文龙.经腹和经阴道联合彩超检查对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 (12) :239-241.

[7]罗卓琼, 周平, 高峰, 等.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疤痕妊娠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1) :456-458.

[8]董乃俊, 潘宇, 王凌霞.阴道穿刺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0 (9) :38-40.

[9]Ash A, Smith A, Maxwell D.Caesarean scar pregnancy[J].BJOG, 2007, 114 (3) :253-263.

上一篇:抽吸性能下一篇:价值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