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娱乐场所

2024-06-27

地下娱乐场所(精选四篇)

地下娱乐场所 篇1

关键词:地下娱乐场所,火灾,防火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城市中心区开始了大规模的重新规划和再发展, 扩大商业容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主题, 城市中心区地下建筑频频涌现, 而设置在地下的娱乐场所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些场所内部装修复杂, 电气设备、线路多, 火灾负荷较大, 着火源不易控制, 人员相对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 疏散难度大, 火势蔓延速度快, 扑救困难,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在火灾预防方面必须十分谨慎。

1 地下建筑中娱乐场所的特点

此处娱乐场所特指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卡拉OK厅 (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 、游艺厅 (含电子游艺厅) 、桑拿浴室 (不包括洗浴部分) 、网吧等场所。此类场所设置于地下建筑时, 如果发生火灾, 灭火和救援的难度要比地上建筑大得多,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1 火灾扑救难度大

首先, 一旦发生火灾, 救援人员只能通过少量的通道进入地下, 不能像地上建筑那样还可以在建筑外立面开启灭火和救援通道;其次,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 由于视线的局限性, 不利于救援人员进行整体观察和判断, 从而无法快速做出灭火和救援的最佳方案。

1.2 人员疏散相对难度大

地下建筑娱乐场所发生火灾, 人员疏散难度要比地上大, 首先是在疏散过程中人们方向感差, 心理恐慌程度大, 很容易慌不择路, 产生趋众性心理;其次是人们对地下建筑的逃生通道熟知程度差, 这时候如果选择的逃生路线不正确, 就会失去最有力的逃生时机, 面临窒息或中毒的危险。

1.3 烟气浓度大

由于地下建筑封闭性大, 只有机械排烟无自然排烟, 发生火灾后烟气容易聚集, 不易排出, 大量烟气的存在不利于火场温度的降低, 也会影响应急照明的效果, 不利于人们发现疏散指示标志。

2 防火设计的建议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发现对于地下建筑中娱乐场所进行防火设计时, 如果单纯按照现行规范的一些条文去执行, 不论是出于对这些场所实际营业情况的考量, 还是出于对国家标准规范本意的要求, 都存在着部分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就该类场所防火设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1 平面布局

网吧、迪厅等娱乐场所的营业特点是开敞空间, 大厅面积大, 但是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第5.4.9条关于此类场所的平面布置中要求单个厅室的面积不能超过200 m2, 而且要有防火分隔的设计, 一旦营业面积超200 m2, 其整体布局将受极大的限制。笔者认为, 此条可稍作调整, 允许该场所内某一个厅室的面积可以扩大为400 m2, 此厅室中间用防火卷帘分隔, 防火卷帘两侧加水幕保护, 一旦火灾发生, 防火卷帘立即联动降落, 其他单个厅室的面积仍控制在不超过200 m2。这样既能够满足部分娱乐场所的营业需求, 又不至于造成火灾分隔控制难度的大幅增加。

2.2 室内消防给水

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轻便消防水龙这些设施对于扑救初期阶段火灾是相当有用的, 而在实际应用中, 对于建筑面积小于300 m2的地下部分建筑若是作为危险性较低的一般场所来使用, 不设置室内消防给水影响不大, 但是作为人员密集的娱乐场所, 因规范未明确要求设置而不设置笔者认为是欠妥的, 应要求这部分地下建筑中的娱乐场所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2.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依据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5年版) , 关于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等级分类中并没有区分地上与地下。既然设置于地下的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要高于地上, 其对消防设施的要求也应高于地上, 统一划分为中1级不合适。在实际中, 还有部分地下娱乐场所在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采用局部应用系统设计, 其作用面积和持续喷水时间均小于标准配置, 火灾控制能力偏弱。笔者认为, 地下建筑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应按中2级设计, 喷水强度由6 L/ (min·m2) 提高到8 L/ (min·m2) , 持续喷水时间一律不应小于1 h。

2.4 内部装修

关于地下建筑中设置娱乐场所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依据GB 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2001版) 第3.1.18条和第3.4.1之规定, 其室内装修的顶棚、墙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出于减少火灾负荷和烟气控制方面的考虑, 笔者认为可以升格为“顶棚、墙面、地面、隔断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2.5 疏散通道

在地下建筑设置娱乐场所, 不论是网吧还是迪厅, 从经营的角度, 其往往会设置成一个较大的厅室, 从地上经楼梯间进入地下, 出楼梯间即进入营业厅, 从防火的角度看, 由于设计为一个厅室, 其最不利点直线疏散距离需参考《建规》第5.5.17条中有关袋形走道的要求, 最大距离也就是11.25 m, 这一条就极大的限制了经营场所的面积。而这些经营场所由于处于地下, 内部一般都设有高标准的消防设施, 有至少两个或以上的疏散楼梯通向室外地面, 笔者认为对疏散距离的要求可以不将其作为一个房间来考虑, 即参考非袋形走道的要求, 这样其长度就大大增加了, 可以达到31.25 m, 只要疏散通道布局设计合理, 这个最远疏散距离完全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2.6 疏散楼梯间

对于设置在高层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 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以及多层公共建筑地下部分的娱乐场所, 其疏散楼梯间的形式按照《建规》第5.5.12条和第5.5.13条之规定应为封闭楼梯间, 笔者认为可以将其提高等级设置为防烟楼梯间。相对于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增加了前室, 相当于多了一个缓冲地带, 而且防烟措施进一步提高, 可以大大提高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 关于地下建筑中娱乐场所的防火设计有的是对现行规范要求的提高, 有的是降低, 甚至是部分强制性条文要求的降低。但不论是何种改变, 最后都可以归结为性能化设计。性能化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个体特性, 量身定做。目前现行的规范标准是建立在部分火灾案例和局部小比例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的规范, 采用确定的方法解决普遍性问题, 适用于大部分普通建筑场所, 而性能化设计不以一成不变的模式进行设计, 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设计火灾———即建立火灾场景模型, 应用所有的方法对地下建筑中的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危险和将导致的后果进行定性、定量预测和评估, 以期达到最佳的防火设计方案和最好的防火保护, 并对设计结果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验证, 若不符合防火要求, 应反复进行校对, 直到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为止。

地下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篇2

经研究发现,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火场内部温度高,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毒气体含量多,阴然火势隐蔽,易引起复燃。

二、内部格局复杂,出入通道少,导向标识不易发现。多数地下商城、娱乐场所内部结构复杂,有的互相贯通,顾客经常摸不清方向。特别是环形地下商城,给顾客造成的方向性模糊程度更为严重。其次,此类场所安全出入通道数量少。

三、部分场所人员流量大,安全疏散困难。据实地调查,在上海市几个大型的地下商业中心或公共聚集场所中,节假日的日客流量可达15万至20万人次。在这些人员中,老人、妇女、儿童和外省市人员占多数,他们的特点是盲从心理强、方向性差、易于惊恐慌乱,同时缺少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危急情况下急于逃生,互相拥挤,极易堵塞疏散通道,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四、贮存物品种类杂、数量大。在繁华街道、广场、十字街等处,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以其宏大的规模,多种经营方式,开设购物中心、商品城、娱乐广场、停车场、大型仓库等,这样的地下建筑不但使用面积大,而且贮存的物资种类杂、数量大,给防火灭火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五、内部纵深大、层数多,灭火战斗困难。凡大型地下商城、汽车库,其建筑都有较大的长度,使灭火行动受到限制。其次,消防部队目前配备的装备器材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需求。

六、地下消防控制中心易受烟气和火势威胁,固定消防设施易损,实施内攻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多、人员量大。一般大型地下商业街中设置的消防控制中心,多数与营业区域相连通,而且只有一个通道,一旦被烟火封锁,很容易使指挥与控制工作中断,失去应有的作用。

地下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首先,我们要建立起消防安全意识。在进入地下商场之初,就一定要对其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和位置。

在火灾初起时,地下商场内有关人员应及时引导疏散,并在转弯及出口处安排人员指示方向,疏散过程中应注意检察,防止有人未撤出。已逃离地下商场的人员千万不能因为财物等再返回地下。

逃生时,尽量低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万一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断,应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消防队员前来救援,例如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或熄灭大火,把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对于地下商场的工作人员来说,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关闭空调系统停止送风,防止火势扩大。同时,要立即开启排烟设备,迅速排出地下室内烟雾,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提高火场能见度,延长火灾逃生时间。

地下娱乐场所 篇3

他以“打杂”身份进入搜狐网搞娱乐,每天受够明星“欺负”,因为不够帅,差点与主持行业擦肩而过;

2007年,他主持的互联网第一档评论类节目《大鹏(口得)吧(口得)》令他成为“互联网娱乐主持第一人”;2010年,他的成就被喜剧大师赵本山看到,收其为第53位弟子……

少年本为音乐而生

2000年9月,大鹏遂了父母的意,上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而不是自己从小就向往的艺术类院校。“这样的学校出来后能挣钱啊!”父母说——从小就很犟、很拧巴的大鹏这次将就了以微薄工资养家的父母。

大鹏的拧巴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名字。他原名董旭,上学后觉得不好听,自己改成了现在的董成鹏;6岁时他想和唱评剧出身的母亲学戏,被拒绝后开始和小伙伴们组建乐队,从8岁时以一曲《好爸爸坏爸爸》名扬集安市少年宫,到初中高中时组建“见证”、“及格”乐队进入当地酒吧、夜总会唱歌,少年时期的大鹏在家乡算是一号人物。

大学里环境宽松,他又很快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持人,同时还上台唱歌。很快,他又组建了一支名为“天空”的乐队,杀入长春的一些酒吧唱歌;大二上学期,他和搭档主持晚会的女孩蕾谈起了恋爱——充实得不亦樂乎。

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很短。转眼,2003年春节过后,毕业的日子近了,大鹏不得不跟着同学去建筑工地实习。这一去不打紧,他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弱点:恐高。

那天,所有人都被赶上脚手架,把着那些摇摇欲散的竹竿子,他差点眩晕得跌下去。下去之后,他颤抖着双腿,在内心告诉自己:打死也不做建筑这行,以后就靠唱歌闯出个名堂。

2003年3月,别的同学都在忙招聘会,某知名房地产公司也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却认准了去北京发展,并和那儿的一家唱片公司聊得热火朝天——人家答应给他出唱片。

3月底,瞒着家人和女友,大鹏只身一人杀到北京。在那家唱片公司的总部,大鹏见到了负责人。但他满腔热情,被迎面浇了一盆冷水:“你这个级别的歌手,唱是可以,但形象一般,我们得包装。你得自费,27万左右,制作费5万,宣传费10万……”

大鹏傻了:“我……我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从北京,大鹏直接回了老家吉林省集安市。父母一听大鹏的要求就火了,但经不住大鹏闹腾,最终将积攒多年的4万块钱交给了大鹏:“要是不成,你就别回家了!”

父母的担忧成了现实。在那家公司的录音棚里录了两首歌之后的一年里,再无人联络大鹏后续事宜。2004年年初的一天,大鹏再到北京,找到公司总部,那里已是人去楼空。

回长春的路上,大鹏万念俱灰。

回到长春后的大鹏没心思再去唱歌,整天和乐队的兄弟在租住的小平房里喝酒,将之前挣的一点钱挥霍一空。到最后连吃泡面的钱都没有了,大鹏手一挥:“你们去唱吧,我不行了!”

一个朋友看不过去了:“大鹏,要不我帮你联系个上班的地方?”

朋友联系的是一家天津的外贸公司,想到可以“迂回”进京,大鹏答应了。

他哪里知道这项差事的苦。到了朋友说的地方,大鹏傻了:工作是看煤场,盯着人家卸煤,或者将煤拉走。每天一大早,大鹏来到煤场,天黑才回住处,一脸煤灰;晚上洗脸,用香皂不行,用那种洗衣服用的长条肥皂洗脸,也洗不干净。

熬到第20天头上,终于挺不住了,大鹏向老板提出辞职,他拿着老板给的500块钱工资,逃回了长春,筹划去北京。

音乐梦灭因现实残酷

2004年4月18日,大鹏来到北京,正式开始北漂。

工作还没有确定,“先生存,后生活”,他选择了暂时放下音乐梦,在一家三四十块钱一晚的小旅社的地下室里,他向二十多家房地产公司网站上的电子邮箱里投了简历。

半个月过后,一个回应他的公司都没有。又窝在地下室几天后,柳暗花明,他之前在长春投过简历的搜狐网给了他回音。

2004年5月22日,是大鹏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

在音乐频道总监的办公室,一通扯东扯西之后,音乐总监最后说:“我决定留下你!你的经历和我太像了,我相信自己,也就相信你。”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大鹏乐晕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的小旅馆。

大鹏最开始的身份是实习生,工作说白了就是给领导递文件、寄快递等,虽心有不甘,但他挺住了。

渐渐地,因为大鹏肯钻研,又有音乐底子,一些审唱片、音乐在网站上传的工作也开始熟练掌握,同事们都乐于将一些工作交给他。慢慢地,他从每天很早下班,到每晚加班到后半夜。2004年10月,一直惦记大鹏的女友放弃了家乡的工作,来到了北京。“你放心,我不拖你后腿,你做好你的事就行了,我自己去找工作。”女友的体谅让大鹏非常感动。

凭个人能力,蕾找到了一份虽工资少得可怜,但还算稳定的医疗用品推销的工作。

两人一直缺钱,常常交了房租,就只剩几十块钱了。但努力了就有机会。2004年12月的一天,和搜狐有合作的第50届世界小姐大赛在三亚举办,音乐频道也需要派一个记者去采访,领导把目光放在了平时工作“不太重要”的大鹏身上。

到了三亚,发布会当天,大鹏拍完照片,回到酒店,调动所有脑细胞,一个小时完成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新闻稿,在线传回总部。

当晚,他收到总部回复:稿子很好,你继续报道。很快,他的文章被多家网站转载。

一个月后胜利班师回朝,大鹏被网站特调去做娱乐新闻的记者。

质疑阻挡不了年轻的心

2005年年初的一天,明星聊天室的主持人突然病了,需要一个新的主持人顶上。频道负责人突然想到了平时“挺会聊天”的大鹏,“你来试试啊!”

当时,许多网站的这一块儿并不是肥缺——伺候明星并不容易。虽然大鹏当时心里没底,但他乐呵呵地应了。他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我这辈子可能没机会唱歌了,和一些来的歌星聊聊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很不幸,大鹏接的第一组明星是正当红的花儿乐队。众所周知,这个乐队的几个成员都坐不住椅子,都很能侃。大鹏中招了。近两个小时的聊天过程中,大鹏被几个“小屁孩儿”挤对得够戗,尤其是主唱大张伟,多次把大鹏噎在那里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

节目下来,大鹏午饭都没吃,心生懊恼:还有什么脸再做这个事儿啊,连小孩都摆不平!

更崩溃的事儿还在后面。硬着头皮再接待别的明星,虽然已学会准备得很充分,但一到现场,他大脑还是会因紧张抽条:老牌歌星姜育恒来做客,聊到一半儿,大鹏发出邀请:“您能用吉他为我们现场演唱一首您的新歌吗?”不知为何,姜育恒竟然起身离席:“这节目我不录了,我和你说话不在一个档次上!”大鹏立即被晾在了当场。

当晚,他失眠了。自己还是功力不足,以前在校园里做主持那点功力根本就是微不足道。自那天开始,他每晚别的节目不看,就看吴宗宪、阿丘、孙国庆等金牌主持人的节目,看人家在应对嘉宾时怎么回应,他结合自己的优势,再想出几个好玩的“包袱”。

2006年年初,搜狐网搬到清华大学附近,大鹏被迫再次搬家,他又发愁了:从工作之始,他的工资虽然在涨,但涨幅很慢。实习到兼职差不多一年,工资从800到1200;兼职到正式,又是一年,工资涨到2200。

最终,一咬牙,将刚攒的两个月工资全都交了房租,他和女友在公司附近的民居里租了一间房——近啊,离上班的地方仅有五分钟步行路程,路费可以省下了。

还是缺钱。蕾想吃顿肯德基两人都要计划半个月。当年8月,蕾在北京的一个亲戚请两人吃了一次“好伦哥”自助餐。俩人在店里待了几个小时,真正做到了“扶墙进扶墙出”。

坐地铁回住处,车行至北苑站,窗外灯光通明。“媳妇儿,以后咱一定在这儿买套房子,成为真正的北京人!”蕾差点掉下泪来:“我相信你,相信咱们的将来。”

终成互联网主持达人

2006年年中,互联网视频兴起,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大鹏眼前:一些电视圈里的主持人开始来抢饭碗。

2006年年底的一天,终于,大鹏的工作被湖南电视台过来的一个帅帅的男主持人给顶了,“你做幕后策划吧,工作也是蛮重要的!”领导安慰大鹏。其实大鹏知道,从做聊天室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被各方人士明里暗里说形象不好:大圆脸,不够帅,只会憨憨地傻笑。

信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接下来的日子,大鹏每天和编导在后台编台本不积极,回到家也一句话都没有,倒头就睡。

大鹏的状况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你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宽容,你有了这么多经验,不会再策划个新的视频栏目自己做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互联网现在要的其实更多的是特色,是草根,这我都有啊!”

一夜未眠。转过天来,大鹏来到公司,和几个编导商量:“咱策划个新栏目,聊天性质的,用点恶搞,用点辣评,肯定能有收视率!”

几个编导也被整兴奋了。连续聊了几天,一个以大鹏为主持核心,几个编导做配角,类似于当时正热着的电视栏目《娱乐无极限》,名为“大鹏(口得)吧(口得)”的娱乐评说性栏目成型了。

2007年1月22日,栏目的第一期正式上线。让大鹏和伙伴们意想不到的是,仅一天后,网上的留言就爆了棚。

“太好了,网络上终于有了这样大胆的节目!”“新一代的草根網络主持教主诞生了!”……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谁是大鹏?哪来的专家吗?怎么没听说过?”“你算老几啊?敢在这里评论娱乐圈?”……

有争议就代表有市场。大鹏和编导们再接再厉,请了一个工作室为栏目设计了一个片头。

从2007年年初至2008年年底,从最开始的一个人上镜评说,到后来加上金牌配角陈晓敏的插科打诨,到后来的“五宗罪”,到让大鹏大展歌唱天赋的“大鹏歪唱”,栏目从内容到包装形式,都一再让人耳目一新,在互联网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开创了先河。

2006年9月12日,事业已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美妙画卷之际,大鹏和蕾回到长春,领了结婚证。之后回到集安老家,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

2008年至2010年,《大鹏(口得)吧(口得)》让大鹏有了更多机会。他陆续参演了《完美新娘》、《海洋天堂》等电影,《我要成名》、《天作之合》等话剧。

2010年3月,大鹏迎来了自己个人生涯中的第四个转折:成为辽宁卫视王牌节目《明星转起来》的主持台柱之一;当年4月,大鹏正式成为赵本山的第53名弟子……

从最开始玩地下音乐的小屁孩,到后来的知名网站的实习生,再到娱乐频道的当家主持,而今的大鹏明白,职场路上,自己曾是最底层的蓝领,能有今天的成绩,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珍惜。

“找到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路径对了,走下去就是了,活干得好,什么好机会都不会落下自己。至于多年前的那个音乐梦想,当然也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城市地下空间的场所性初探 篇4

城市空间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包含所有地表以下、以土体或岩体为主要介质的空间领域。虽然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活动的起源,但是,大规模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却是从近代开始的。促使人类重新关注地下空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环境危机、交通拥堵、防灾避难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发挥着各自特殊的作用。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程可知,在快速城市化阶段,结合轨道交通进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城市立体化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不仅使城市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资源和交通能够得以高效运转,而且对于抑制城市的无序蔓延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精明增长理念”(图1,图2)。当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时代即将到来。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总长约1 037km,预计2020年将达到约6 100 km。

地下空间设计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在地下空间的防灾、生态、技术和经济等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然而,地下空间设计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具体来讲,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偏见和负面印象,如黑暗、潮湿、疾病、隔离等等;二是幽闭恐怖症,即“对置身于有限的、狭窄的或者封闭的空间中的一种反常的恐惧”。因此,“城市规划师、工程师和建筑师们需要使用创造性的、非传统的设计来解决社会心理问题”。本文试从城市建筑角度探讨与地下空间行为心理有关的场所性问题。

二、场所与场所性

在环境行为理论中,所谓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当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场所性是空间的一种综合属性,它反映了特定空间的场所品质和场所精神的实现程度。一个具有持久吸引力并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场所性。传统上,地下空间呈散点式布局,目的性很强而又各自为政,很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近年来,地下商业依附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或人行过街通道迅速繁荣,形成线性、矩形的地下购物中心(图3)。地下空间的行为模式走向多元,场所价值有所提升,但是其场所品质仍然不能与地上空间相比。根据日本早年的一项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差、难知外界的气候、压抑感强”。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迎来系统化开发的新时代,广泛而多样化的地下空间利用及其与现有的或规划中的地上城市全面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城市维度—地下城市。此时人们对地下空间场所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场所性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将以此为目的,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如何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地下空间的场所品质,实现其场所精神,增强其场所性。

评价场所性的一个重要参照是空间中的行为,而行为与环境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环境的可达性是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它是由地下空间的动线系统所决定的;其次,环境的可读性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动机,这又涉及到地下空间的意象系统;最后,环境的可持续性为行为的最终实现提供保障,它与地下空间的生态系统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对设计系统的控制,可以提升环境品质,对行为进行引导和暗示,进而可以改善地下空间的场所性。

三、地下空间的动线系统

空间是静止的,人对空间的整体把握却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完成的。动线就是对空间中人的运动轨迹的一种形象描述,它表达了行为的起始点与终止点之间的关联方式。由于人的运动是连续的,所以动线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地下空间动线系统规划的突出问题是辨别方向困难。由于没有地面环境的参照,如日照轨迹、建筑坐标等,人们在地下空间中只能按照规定好的方向探索寻路。因此,设计师的动线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地下空间的交通流线应简洁有效,迂回的走道会增加寻路的难度,使人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其次,地下空间的交通流线应具有连续性和互通性,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应无障碍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第三,移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能够准确定位,因此在交通流线设计上以一些不同层次和个性的节点空间或者标识系统作为定位参考,将有助于行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能够增加地下空间的趣味性和场所性。比如,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作重点处理,或者在交通枢纽处放大空间尺度,能够使地下交通网络获得不同个性的节点,从而增强其可识别性。

日本大阪虹之町地下街于1971年建成,面积3.8万m2,长约800m。沿长轴共设置五个不同主题的空间节点,即“爱之广场”、“镜之广场”、“光之广场”、“水之广场”和“绿之广场”,成为人们在地下空间中辨识方位的参考点。

四、地下空间的意象系统

场所之所以不同于空间,就在于它包含了比物质世界更广泛的精神内容,涉及到人对空间的感受和体验,并将之综合为一种整体的意象系统,而影响甚至决定行为的选择和参与方式。地下空间的意象系统可以从尺度感、领域感和认同感上加以分析。

尺度研究的是建筑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地下空间给人的压抑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尺度失调造成的。由于空间整体封闭,地下空间的尺度衡量与地上空间存在差异,人们需要更大尺度的空间以抵消压抑感。因此,多层通高的大厅往往成为地下空间最具活力的场所(图4)。领域感是对空间层次的认知,是对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约束与引导,表现为空间的私密性或开放性。地下空间应该创造丰富且明确的空间领域,从而满足多样的行为需求。认同感处于意象系统中的更高层面,它与人们的文化背景和地域传统有很大关系,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小的方面包括色彩、景观、符号等等,大的方面包括空间组合、结构选型、材料表达等等(图5)。

总之,设计者应该合理组织地下空间的“语言”,使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更深层次上与城市进行交流,成为整个城市系统中的有机环节。

五、地下空间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关注的是物质与能量在某个范围内的平衡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场所性的空间环境首先必须是健康的,而且这种健康应该是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生态平衡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因为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地表和保护自然景观,并避免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

然而,地下空间本身的生态性能却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一方面,由于较少受气候影响,它的恒温恒湿性与土壤天生的蓄热性能够保护有机体免受恶劣环境伤害,但同时,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也拒绝了阳光和新鲜空气,从心理上给人留下阴影,使人生理上产生不适,而从物理上又不得不增加对能源的依赖。可见,地下空间的生态性具有正反双重特质。为了营造健康的地下场所空间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增加对光线和气流的引入,而同时又要发挥其生态优势,降低能源消耗。这已经成为当代地下空间设计的一个趋势。引入阳光和空气的方法主要是加强与地上空间的联系,使地下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流通。

比如,日本大阪的长堀地下街建于20世纪90年代,全长760m,建筑面积8.2万m2,地下共4层。在宽11m的公共地下步道的上方,设置了8个天窗,呈波浪形连接在一起,长达260m,将太阳光引入地下空间,在地面也形成一处有特色的景观(图6)。

六、结论

我国已经迎来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的新时代,城市空间得到极大拓展,生活方式也将更加多元。传统上地下空间的负面印象将随着场所性的提升而逐渐消解,而场所精神的营造需要对空间的可达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进行精心设计。本文只是在这方面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思路,希望能作为接下来深入研究的基础,对我国地下空间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吉迪恩·S·格兰尼,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许方,于海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崔阳,李鹏,王璇.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10):787~791

上一篇:汽车运输业下一篇:实用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