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表达

2024-06-13

娱乐表达(精选五篇)

娱乐表达 篇1

1 节目理念: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总制作导演关正文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制作这档节目的最初动力,源于当前越来越严重的‘提笔忘字’现象。”节目组表示,这档节目的理念就是把该节目举办成一场影响范围广大、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以此带动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该节目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节目定位,提倡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书写汉字、保护汉字文化,倡导爱汉字、爱语文、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汉字英雄》的参赛对象更为广泛,第一期节目中除了大部分是中国参赛选手外,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5名国外选手,在中国舞台上为外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学习中国文化成果的机会,也搭建了一个以汉字作为媒介,促进中外学生进行学习汉语交流的平台。这两档节目都是通过汉字听写活动带动节目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共同关注并参与,以达到影响全社会协同追求汉字文化传统、传递千年文明的目标,并在网络键盘时代敲响汉字危机的警钟,促使国人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2 节目模式:内涵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糅合

文化类的电视节目要想在第一时间内吸引眼球,受到观众青睐,操作难度相对比较大。歌唱类节目可以配有舞姿和美妙的音乐带动观众投入,而文化类节目重在宣扬“枯燥”的文化,因此,文化类节目要想博得大众的“宠爱”,必须兼顾内涵性与趣味性,达到内外兼修,“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便采用不固定、设悬念、富含文化意蕴性的知识作为内容,所考查的词语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医学、工业生活、方言俗语、农业历法、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生物科技等,其内涵性不言而喻;并以“听写、竞赛”的模式展开,节目摆脱了传统的“授课人”与“授课知识”,“授课人”与“听众”的局限,通过节目主持人、应邀嘉宾与参赛选手的平等参与来给予立体呈现。作为“授课人”角色的主持人和嘉宾并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作为参赛选手的“答卷引导人”,在参赛选手遇到听不懂或者理解不了汉字意思的特殊情况下及时给予解答,以引导参赛选手在明确所考汉字的基础上正确书写出来,帮助其领会中华民族汉字文化所传递的无限魅力,这样互动引导式的学习明显带有一种教育性的色彩。在这种比赛中,参赛选手并不是集体商讨竞写,而是采取“单打独斗”的参与方式,台上仅限一名选手参赛,每名选手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语文文字掌握功底和书写功底,最后,在镜头运用、现场调度、还是后期剪辑制作等方面,都带有让有紧张之余又激动精彩的娱乐性,实现了本类创新节目的内涵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3 节目效果:“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效应

汉字听写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类为知识竞赛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自身所蕴含的趣味性就使受众可以在看节目的同时,在不亲身报名参赛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间接地参与其中,享受到参与比赛的紧张情绪与快乐,也可以通过题目答案的唯一与客观性检验自己的汉字水平。主持人、嘉宾、参赛者、现场观众、电视前的观众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衡量中构成互动效应,这也是为什么这两档节目相继播出后一再在收视排行榜前列“一站到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多屏收看、跨屏互动、全民参与日益成为主流的大趋势下,充分利用传统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的优势与特点作为传播媒介,形成多方互动,最大程度上增加节目的联动效果,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增加受众的参与度,从而有效提升观众黏性,形成彼此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到“1+1>2”的积极成效。

4 节目经济:眼球经济下的真人秀语境再现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被广大热情网友和媒体冠称为“大型活动类真人秀节目”,较之《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这两档节目显得更为“单纯”,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八卦新闻,也没有令人煽人泪下的悲情和感动,参赛选手全是学生。学生身上本有的稚嫩和率真给节目本身带来了新的闪光点,使节目在“纷繁复杂”的选秀比赛节目中第一时间夺得观众的眼球。

《汉字英雄》的特点在于突出学生个人的才能,每一个参赛选手的选拔都格外精心与谨慎,再加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网络的催动下,也造就了“混血小美女”“字典姐”“喵星人”“璺字哥”等一个个话题式人物称号,在娱乐中掺杂寓教的成分,观众的兴奋点不亚于其他娱乐选秀性节目,反而让观众在真人秀的现场找到娱乐与文化的至高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以团体赛的形式呈现,但是每场作答都是由单个选手独立完成,凸显团队精神的同时,也彰显了个人的才华,每个选手的神态、动作现场观众尽收眼底,无形中增加了节目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5 结语

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总监金越这样评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能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汉字英雄》也是如此,这两档节目凭借自己独有的新颖和魅力在收视榜高居不下。但是,任何节目都有它的生命力,也都会有使受众审美疲劳的一天。因此,这样的文化节目必须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的道路,在追求平民化的道路上不断提高内涵性、教育性与娱乐性,实现娱乐表达与汉字文化坚守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冰.汉字文化坚守与娱乐表达的共赢之道——解读汉字英雄[J].中国电视,2013,(10).

[2]滕慧群.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印象[J].声屏世界,2013,(11).

[3]李冰洁.限娱时代的另类突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因素浅析[J].新闻世界,2014,(3).

[4]钟新,金纯斯,黄超.汉字听写类节目的传播价值分析——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10).

[5]李子.从《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13,(10).

[6]易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的冷思考[J].青年记者.2014(04).

2014十种流行文化折射娱乐表达 篇2

在这个体验经济的时代,娱乐心态从日常生活一路延伸至商业领域,大众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更希望从中得到乐趣。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与大众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而娱乐化色彩当之无愧地成为两者的纽带。

以娱乐表达自我

自今年5月发布以来,神曲《小苹果》在中国火了,到处是传唱和表演。网络上,《小苹果》的图片或视频铺天盖地。这种盛况,很容易使人们想起去年“航母style”的火爆。

打开网页,到处是跳《小苹果》的身影:大学生在校园草坪上跳,厨师在酒店门前跳,护士在医院院子里跳。7月27日,“军版《小苹果》”登录国防部网站。

《小苹果》本是“筷子兄弟”主演的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宣传曲,音乐风格以全新的复古电音节奏与朗朗上口的歌词为主。按词曲作者王太利的解释,小时候他常听“荷东”、“猛士”等迪斯科舞曲,此次用复古节奏搭配神曲元素是对流行的一种致敬,也是“老男孩”对青春的一种怀念。

流行文化之流行,似乎很难解释,我们只能说它可以流行,作品有流行的本钱。比如航母style更是一学即会,《小苹果》歌词朗朗上口、舞蹈动作简便易学。

大众时代需要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培育大众的土壤,大众需要流行文化来确证自己的存在、身份、情感、价值观,实现某种身份认同或者价值认同。在大众时代,即便是精英也要向大众和流行输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摆出“江南style”的骑马舞姿,就是要与流行贴近。

流行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娱乐。采用娱乐的策略,你也可以向人们告白,把自己艺术地表达出来。就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使节,在异邦的朝堂上诵诗一首,其立场即已明了。去年的航母style,真实地表达了人们的中国身份和中国梦。人们表达自己,需要以一种好的形式。

按照王太利的说法,《小苹果》本来是要挠一下中年人的怀旧心理,结果它真的火了,但载歌载舞的人们未必是怀旧。人们喜爱它的歌词、曲调,愿意跟着它的节奏动起来,实际上是要证明自己入时、充满青春活力。

高层次文化也许供给不足,但流行文化从不稀缺。上世纪80年代,就有邓丽君、谭咏麟、张国荣;再看今朝,《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之类大行其道,源源不断。

供给充分的流行文化构成人们的一个工具箱,就像诗三百,你拿出来同样可以表情达意。饭桌上谈《爸爸去哪儿》,大概是要表示自己对明星圈、亲子活动的兴趣;一群政治家跳“骑马舞”,肯定是要表明自己不僵化;而跳《小苹果》重在展示活力,人们肯定是想把自己的形象留在青春与活力的世界。

娱乐也有“阶层性”

流行意味着大众,娱乐是大众式娱乐。但娱乐具有阶层结构吗?

大众社会不是扁平社会,它跟过去一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娱乐也是如此,就像大众消费时代仍有奢侈消费一样。

70后、80后、90后的消费与娱乐趣味是不一样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同。《爸爸去哪儿》据说是为80后爸妈量身定制的,《小苹果》本来挠的是50后、60后的痒痒。还有一点,是他们的支付能力有差别。

“高雅”的文体活动一直就有,比如打高尔夫球、开游艇、航海、狩猎、驾驶私人飞机,只有精英们玩得起。钱是一个门槛,没钱玩不起,也没人会陪你玩。今年盛极一时的冰桶挑战传入中国时,也成了地地道道的高端娛乐活动。

冰桶挑战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冰冻人”捐出100美元。在美国,全民都在挑战冰桶。

在中国,某门户网站是冰桶挑战的发起者,他们在意的是名人效应。这是一种商业的力量,对他们来说,普通人的参与匮乏商业价值。媒体一致宣传说,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跟桑德博格、亚马逊的贝索斯、苹果的库克参与了,他们全选择湿身入镜。但是奥巴马选择捐款100美元,而没有体验冰水灌顶的滋味。

冰桶挑战在中国的精英中流行起来,变成“大人物”们的自娱自乐,主要是一些网络大V、IT业大佬以及媒体老总在呼朋引伴,形成一个小圈子。没有人邀请平民百姓,普通人也觉得不好硬闯进去,自讨没趣。

这就是娱乐的小众特征,它是最直观的娱乐分层。普通人其实并不需要抱怨,因为身份区分符号举世皆有,比比皆是。新贵们有时需要这种区分符号,和门当户对的人一起玩来证明自己的成功。

冰桶挑战打着慈善的旗号,必须交出慈善的答卷。据说他们筹措了800万元人民币,将把其中550万元用于“冰冻人”的相关支出,可谓杯水车薪。它弄出来的响声,与实际效果形成巨大反差。

实际上,也未必是冰桶挑战在娱乐的意义上有多高端,很可能只是普通人拒绝跟着作秀。8月22日,遭遇大旱的河南鲁山县民众拿着空水桶聚集在中原大佛前,抗议正在中国火热进行的冰桶挑战项目。

盛夏过去,大概是想参与的精英们都参与过了,冰桶挑战于是很快就销声匿迹。自视高端,其实可能自遗道德之羞。

消除负外部性

文化是大词,文体、文娱似乎自有其天然正当性。广场舞在中国可能是参与者最众、持续时间最长的“文体活动”,群众性文体文娱活动应该具有天然正当性了。但近两年广场舞陷入巨大争议,成为人际矛盾的一个爆发点。尤其是今年广场舞跳到国外,更是引起前所未有的热议。

广场舞,关键词是大妈、广场、音响和跳舞。每到夜幕降临或者早晨,一群大妈便放着音乐,一起扭动起来。据有关学者考证称,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就是舞蹈。这都扯远了。广场舞的前身是北方的扭秧歌,上世纪90年代就在北方街头流行,人们见怪不怪。

但近两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广场舞的存在,而且隐约觉得它不正常,成为一个问题。有人观测,广场舞现场噪声高达100分贝,各地有人攻击广场舞大妈的新闻也频见媒体。

广场舞本质是一种廉价娱乐,其兴盛与中国的老年化直接相关,也与中国的发展水平有关。在西方,老年人口向商业养老场所集聚,他们在一起寻开心。中国人习惯于居家养老,事实上大多数人也支付不起商业养老的费用。老年人收入不多,进不了高级娱乐场所,所以他们要在大小广场上免费聚集,免费娱乐健身。

免费的娱乐健身固然好,健身能够延寿,娱乐可以怡情,但娱乐也存在外部性。现场噪声、堵塞交通都是负外部性。大妈们似乎不以为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断言“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突然爆发”。广场舞是集体行动,融入其中,大妈们就有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

就娱乐来说,不仅广场舞有负外部性,打高尔夫球、狩猎、开私人飞机都有潜在负外部性,并有可能实际释放出来。高球占地耗水,狩猎有悖野生动物保护。冰桶挑战打着慈善的旗号,如果作秀过度,则实极有害于世道人心。这也是一种负外部性。

有社会学家对广场舞表示某种理解,但我们也达成一个社会共识:每个人都有自娱自乐的自由,但行使这种自由不能妨害他人宁静的权利。上海、广州等地已经出台地方法规,对广场舞时段、区域、扬声设备和音量作出限制性规范。

美国思想家弗罗姆曾经断言,假设电影、广播、电视、体育运动以及报纸停止运作4个星期,就会有数以千起精神崩溃的事件发生,更多人将陷入精神焦虑的状态。

我娱我乐故我在。但只有消除娱乐的负外部性,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自娱自乐,相应的“我在”才合理。(支点杂志2014年12月刊)

娱乐表达 篇3

一、娱乐新闻凸显的“娱乐至死”

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认为, 让文化精神枯萎的方式之一便是把文化变成一种“娱乐至死”的舞台。从近年来越演越烈的娱乐新闻事件, 尤其是此次的“文章出轨事件”, 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已进入了波兹曼所言的娱乐社会, 娱乐已经大面积入侵人们的生活, 娱乐新闻在挑战道德底线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娱乐至死”狂潮, 不静下心来严肃看待出轨行为, 反而将其疯狂娱乐化, 民众已卷入波澜壮阔的娱乐龙卷风, 不知不觉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一) “狗仔式”拍摄伤及无辜

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中, 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媒介往往费劲心思来博取受众的眼球, 这次“文章出轨事件”在披着谴责“婚姻不忠”行为的外衣下, 实际上是一种挑战新闻道德底线的行为。媒体“狗仔队”式跟踪拍摄, 造成的后果是当事人以及其家庭和亲朋好友所无法承受的, 其伤害也是难以挽回的。媒体对与明星私生活的过度关注, 毫无节制的挖掘, 不择手段的捕捉“噱头”, 已经让娱乐新闻异化了。作为社会舆论“守望者”的媒体, 应该把持好如何采集新闻、如何报道新闻的尺度, 注重人文关怀, 明星等公众人物也是有隐私权的, 需要受到保护、尊重和理解的。从事娱乐新闻工作的记者应该秉持一定的社会责任的,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进行新闻的采编播, 不要为了所谓名利, 而打破职业准则, 逾越道德底线, 伤及无辜。

(二) 泡沫信息污染社会

“文章出轨事件”不仅高调夺走了民众对茂名、建三江两地抗议行动的聚焦目光, 其风头更是盖过了“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媒体通过卖关子式的预告和拉长热点话题把公众的猎奇消费心理提升到了极致, 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猜测度和关注度, 导致了受众对于国内和国际上有价值、重要的新闻信息的忽视, 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毫无营养价值的花边新闻上, 无益于民众的文化品位。其后续报道还存在渲染过度的问题, 部分媒体甚至通过主观想象编造、生产出了一些列偏离“新闻报道事实”之宗、“重编而不重采”的虚假新闻, 以此来博取受众眼球和点击关注率, 这种一味追求商机, 置主流价值观不顾, 抛弃了责任道德感娱乐新闻报道, 大大污染了整个社会风气。

(三) 低俗内容误导价值观

娱乐新闻的受众多为青少年, 大部分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阶段。需要媒介正确的舆论引导。在此次出轨丑闻爆出之前, 文章头顶“好男人”的光环, 对大部分的未成年人有着偶像示范作用, 丑闻爆出后, 不但对其“男神”形象大打折扣, 也对一些崇拜追求他的青少年粉丝造成心灵上的冲击、刮起了广大粉丝“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哀叹, 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据统计, 在如今报刊的娱乐新闻版面上, 有关影视娱乐界人士的报道占到了近90%。而且这报道内容大都集中在影视明星的婚恋、情变上。可谓如蚁附膻, 媒体对个别明星影星的炒作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现今的娱乐新闻到处充斥着裸露色情的低俗气息, 婚恋情变、潜规则等娱乐圈的各种丑闻占据了头条, 在一定程度上会侵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低俗化的娱乐新闻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正在一步步挑战主流文化。

波兹曼有一个重要论点:媒介即认识论。也就是说, 媒介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纵观当下娱乐新闻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 为了博取受众关注度而不择手段, 采取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捕捉低俗的热点, 制造所谓的娱乐新闻, 摒弃了其应该有的责任、义务和道德, 这给广大受众带来了消极恶劣的影响, 也给整个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让大众走出“娱乐至死”的形态怪圈已经刻不容缓。

二、树立“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

传媒界先驱普利策认为, 新闻人是社会——这艘航行于大海的巨轮上的眺望者, “他要随时关注船只航行的远方, 为社会的正常运转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准则和道德素养决定;额娱乐新闻报道的底线, 上至高层领导, 下至一线记者, 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 应该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坚守社会良知, 维护社会正义”的职业和道德操守。明星主导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 媒体在报道中要有所取舍, 秉着“善意的人文关怀”来报道, 不要在新闻炒作中是赢家, 但在新闻伦理中成了不折不扣的输家。

三、树立“寓教于乐”的价值取向

把有关明星的花边消息视为娱乐新闻的核心是狭义且短视的。其实, 娱乐新闻不单单局限在娱乐圈这个框框里。还包括对党和政府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宣传, 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文艺体制改革方面的信息, 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关于群众文艺活动的信息, 以及中外文艺交流方面的信息等。然而, 眼下的娱乐新闻报道, 更多的集中在娱乐圈里那些明星绯闻的“爆点”上, 这种报道角度和态度的偏颇, 不仅不利于自身的长足发展, 也无益于整个社会。违背了新闻从业者传播先进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思潮下, 娱乐新闻应该自我反思, 调整步伐, 把握好尺度, “适度娱乐”, 在“寓教于乐”引导正确的文化走向。

参考文献

[1]任贤良.《抵制低俗之风, 提高报道品位》[J].今传媒, 2004年第4期.

[2]周闻韬.反思“文章”事件背后的媒体乱象.荆楚网.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篇4

一、娱乐新闻

近些年, 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 “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 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 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 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从学术角度来看, 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 现如今, 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 人情味较浓, 趣味性较强的新闻, 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 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 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 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 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 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 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 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 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 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 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二、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 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 加强贴近性, 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三、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在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 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 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 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 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 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 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 但更多的, 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 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 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 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 (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 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 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 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 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 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 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 , 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 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

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 大做文章, 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 引起了全球轰动, 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 获得巨大收益, 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 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 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 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 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 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 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 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 有明星气质, 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 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 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 更是娱乐新闻, 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四、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 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 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 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 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 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 有的近乎私塾讲古, 有的好像编顺口溜, 有的竟如调侃玩笑, 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 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 各有各的形态, 各有各的性质, 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 是南辕北辙的, 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 不问高低深浅, 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 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 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 可感可信, 回味无穷。所以, 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无论是做娱乐新闻, 还是别的新闻, 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否则, 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 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 在那里, 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 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稍有不慎, 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或被遗忘, 或被淘汰, 很难”东山再起”, 重振雄风。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 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 尽力放开目光, 加快步伐, 遵循新闻的规律, 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 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杜荣进等.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1990

[2]刘宏娱乐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中华传媒网2002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

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元素的调查 篇5

1 身体及言语

身体及言语是游戏、表演等各种娱乐活动的承载体和表现体,将身体及言语归为一个要素的原因有二:一是二者都是人与生俱来的形态和功能,在节目中人作为一个整体要素发挥作用;二是节目的内容和趣味产生于参与者的身体及言语运动。身体的舒展与扭曲及言语的俏皮与急智都能直接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这一要素也是各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特色,贯穿于各类非虚构娱乐节目中。

好的娱乐节目总是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关注目标受众的需求,为目标受众量身打造,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延伸,以期吸引潜在受众,获得更高收视率。例如,《快乐大本营》宣扬“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其形式、内容、邀请的嘉宾等都以年轻受众的倾向为主,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其成为年轻人每周必备话题。在娱乐节目虽然较之身体游戏,言语交互少了一些直接的碰撞,但言语谈话作为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却是娱乐性的重要源泉,在各个时代各类娱乐节目中均发挥了程度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娱乐谈话节目中完全以谈话为主,乐趣来自于现场的言语交会。

2 大众参与

大众参与是娱乐节目的关键之所在,而且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剧等虚构娱乐节目中的替代性参与释放为身体力行的直接参与。平民游戏节目也显示了理查德·戴尔所确定的大众流行娱乐的特色:“它们提供的是富裕、活力和交流,而不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更为普遍出现的体验如匮乏、疲惫和孤独。”

从传播角度而言,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的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群体式的传播,讲求的是一种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供的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一个可以充分拓展的时空,观众是娱乐节目的再创造者。如伽达默尔所言:“游戏本身是一个整体,由游戏者和观者组成,游戏依赖于观者,在观照中游戏才有意义。”屏幕内观众的参与直接联系到屏幕外观众的参与,而观众的参与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影响了节目的存在价值。例如,《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和模式,制作团队根据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把重点放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着重考验明星带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亲子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引起了本土观众的共鸣。《爸爸去哪儿》中“任务”的设置可圈可点。为孩子准备的几次任务都特意进行了分组,以此锻炼团队意识。张亮和田亮都告诉孩子要“照顾好弟弟妹妹”;郭涛告诉石头“如果自己回来就别回来了”;林志颖告诉Kimi“不能让你的组落后”;王岳伦告诉Angela“要多帮哥哥拿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当石头大喊“锅是我一个人找回来的”时,郭涛告诉他“锅是你和Kimi一起找回来的”,因为“你们是一个队的”。任务的设定使孩子初步建立了团队的概念,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 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是娱乐节目的重要构成要素。早期电视节目策划人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如果表演巧妙有趣的话,原来微不足道的室内游戏节目也可以大受欢迎。而早期的广播问答节目,直接的问答节目在转入电视的时候并不成功,就是因为缺乏视觉因素导致受众参与度低。

在当代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是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的发展。贝尔强调一种“视觉文化”的来临。“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世界是一个一个城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不是读到和听到)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二是当代倾向的性质,渴望行动(与观照相反)、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迫切欲望的莫过于艺术中的视觉成分了。由于媒介特性,电视中的形式美具有极大的视觉震撼,在产生审美愉快方面具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利用现代电视技术,创造新的视觉形式,形成新的视听形式美感,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主要方面。例如,《我是歌手》是我国首档顶尖歌手之间的音乐对决娱乐秀。此档节目引自韩国MBC电视台同名的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目的是选出最强的歌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我是歌手》不是海量地选拔“草根”选手,参与者都是已成名的歌手。从第一期节目的参赛歌手(羽泉、黄贯中、齐秦、沙宝亮、陈明、尚雯婕)看,《我是歌手》集聚了华语乐坛的“老、中、青”三代歌手,且各自演唱风格不同。每个歌手都有一批较为固定的粉丝群,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良好的观众基础以及细分领域的先行。

4 与时俱进

电视媒体作为三大传统媒体,在当今仍然是传播平台不可替代的媒体。电视媒体依然具有庞大的受众群,其节目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固有的时间资源是稀缺的。在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大多是前期制作精良、最为重要的内容,导致电视节目只能满足最大众化的需求,从而舍弃掉其他丰富多彩的信息。目前,在广播电视总局“限娱令”的压力下,传统意义上依附于电视媒介的综艺娱乐节目在时间资源上更加稀缺。

目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受众分众化和“碎片化”迎来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各种社会化新媒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年来“微博”的发展,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补充。依托电视媒介的娱乐节目在互联网平台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可以将那些受到时空限制不能在电视媒介上播出的视频,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播出。由于微博中的视频资料不必像传统电视媒介那样受到“黄金时段”和“行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时空资源,所以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和可控性;并且上传在微博空间的视频可以长时间留存,只要拥有接收终端,微博的粉丝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重复观看和收藏。

《中国好声音》在开播之初,就选择了微博作为主要的网络口碑传播渠道,在互联网平台上开通了官方微博。在节目首期播出后便迅速打响了知名度,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高达12亿,网络点击量超过13亿人次。电视节目也借助微博的品牌宣传进行造势,使《中国好声音》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好声音》节目每期平均收视率4.032%,单期最高突破6%,在国内影视行业持续低迷的时期创造了收视奇迹。在微博中,也有网友戏称中国好声音“椅子好忙”。

5 结论

笔者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元素的调查分析得出,电视节目娱乐化带给我国电视产业的所有作用都是有内在联系的,经济效益、内容质量和受众需求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动都会带来连锁反应,所以正面推动作用的提升能够为负面影响的规避带来一定的积极条件。只要充分理解电视节目娱乐化,发扬电视节目的自身优势,我国的电视产业一定能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川郁.略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嬗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2:165-166.

[2]朱伟中.试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作用[J].当代电视,2014,02:99-100.

[3]刘茂胜.电视娱乐节目整合营销传播分析[J].河南科技,2014,01:247.

[4]刘黎勍.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风格分析[J].中国报业,2014,02:54-55.

[5]李海霞,张燕.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与政府规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1:205-2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娱乐表达】相关文章:

媒体娱乐化娱乐至死08-20

媒体娱乐04-16

健身娱乐05-03

娱乐特征05-12

娱乐狂欢05-22

娱乐功能05-27

微娱乐06-02

娱乐策略06-10

综艺娱乐06-11

娱乐化06-22

上一篇:电子商务冲击波下一篇:《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