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功能

2024-05-27

娱乐功能(精选八篇)

娱乐功能 篇1

1 电视媒体娱乐功能的正效应分析

1.1 娱乐创造经济价值:

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制约。作为商品, 电视媒体制造出能够满足大众口味的的节目并以

品, 角色之间的转变使得微电影的发展更加随意, 去中心化也就更加明显。

另外, 从微电影的叙事风格角度分析, 去中心化色彩也十分明显, 微电影更加重视对个体日常生活的表达以及对个体话语的表达, 不管微电影的题材是反映大的社会背景还是细微的生活情节, 都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电影刻板的、说教的叙事模式。甚至对一些传统的电影, 曾经一度缺乏话语表达权的受众也有了解构电影的机会, 以《无极》为例进行分析, 在这部影片上映时, 胡戈就将镜头进行了重新的剪辑, 推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在吸收作品自身抵制性的风格的基础上, 展现出了大众的一种认同意识与态度[3]。微电影的发展从早期网络电影开始, 给了观众充分的选择权与话语表达权, 而手中的场域总是包含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 因此这种不同文化层次与文化模式之间的互娱乐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吸引受众的眼球, 从而提高了收视率, 进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 优秀的电视节目还可以吸引众多广告商投资, 从而获得高额的广告费, 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都用以支撑下一轮的节目运作和满足媒体人自身的经济利益及其他的公益活动的需要。

1.2 娱乐能够传承文明、实施教益:

在我国, 电视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 这也是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宗旨和方向, 因此, 以保证社会利益为第一目标, 而具有娱乐性质的节目作

动与对立, 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多元边界文化的繁荣。

3结论

通过上述对微电影内涵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微电影从草根日常生活出发, 取材生活, 进行创作者自身情感的抒发。随着微时代的发展, 微电影必然会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作品呈现形式而发展起来。分析微电影的未来发展,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性, 如何选择创新性的主题, 使情节在短短的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是微电影制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要求微电影的创作者要对微电影的剧本、题材以及拍摄等进行资信的斟酌。另外, 还需要充分利用目前信息的开放属性, 打造微电影产业链, 推动微电影的系列化发展。短小精悍的微电影要实现自身的规模利益, 首先必须要创新产业链条, 增加微电影的盈利点, 其为电视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但仍将教育和导向功能加以强化, 担负起提高大众文化品味、提升民族素质的责任。回忆我国娱乐节目走过的历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 到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再到以《幸运52》《非常6+1》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 再到以《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电视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文化视角转向大众文化视角, 摒弃了说教与劝诫

次, 网络运营商还可以主打智能手机与视频网络, 以拓宽微电影的播放平台。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储存及其开放属性, 推动微电影与文学、艺术、广告等的结合, 推动多元信息的有效配置与整合, 进而推动微电影实现自身的深入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凯.微电影的发展特征诠释及前景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 2012, (5) :138-

[2]康初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J].新闻界, 2012, (15) :45-

[3]郑军, 王以宁, 白昱等.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6) :265-267.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66) 的方式, 转而用一种轻松、刺激、愉悦的娱乐化方式去传承文明和表现文化内涵。

1.3 娱乐能够缓解受众压力, 给予消遣:

娱乐性质的节目对受众来讲有着需求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而且由于其内容浅显、形式轻松活泼简单、偏重于“软性”, 对受众的文化素养没有过高要求, 与此同时, 娱乐性质的节目带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与受众心理上有着接近性, 而电视又主要针对的是大众, 而不是高端受众, 所以, 其节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趣味。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讲, 看电视首要的是解闷, 然后才是解惑、解气, 使他们在观看完电视之后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而没有心理上的负担。当今这段时期, 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现代社会造成的人们情感的混乱和失落, 都促使人们在大众媒介中寻找精神慰藉。

2 电视媒体娱乐功能的负效应分析

2.1 娱乐幻化成教育和思想塑造的形式, 压制了受众的理性和反思:

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在给我们带来快乐、制造幸福感的同时也值得我们警醒, 有时人们是从现实生活的困扰解脱出来, 求得一时的快乐, 在狂笑中去欣赏生活, 使得人们很少去思考, 只是在接受快乐的同时去忘却烦恼。而实际上, 屏幕上的俊男美女、调侃说笑与电视媒体本身的舆论引导和提高审美品味的初衷南辕北辙, 使得受众远离了社会的真实和生活的意义, 远离了深刻, 远离了审视, 远离了批判, 这样使得受众的思考能力下降, 正如尼尔.波兹曼预言的那样:“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 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 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 总而言之, 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 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 那么, 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 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

2.2 娱乐成为一种霸权文化, 垄断了人们的视觉:

当娱乐成为人们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时候, 使得人们只专注于娱乐, 脱离了现实。在娱乐性质的节目中, 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看的, 在娱乐的世界中, 政治、经济、宗教、教育以及爱情等都可以作为商品被消费, 这也是对文明本身的一种挑战。作为商品, 就具有商品性, 具有经济价值, 然而, 因为谋求经济效益, 被文化产业生产为一种霸权文化, 是一种垄断人们视觉和思想的商品, 从而出现了大众文化消费的专制化和霸权化。受众的文化需求被剥夺, 娱乐成为一种霸权, 一种虚幻的生活方式, 这意味着受众只能汲取一种文化养料, 限制了人们的欣赏和满足,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议程设置功能在发挥作用, 即大众媒体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 传媒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样使得受众在大众文化的消费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接触表面浅显的娱乐内容而取代了接触高质量的文化内容, 而媒体也限制了人们接触其他文化的可能性, 从而使得受众失去了选择性, 使得文化环境变得单一化而不是多元化, 使受众失去了自主性。

2.3 娱乐导致节目内容低俗, 缺乏内涵:

有些娱乐性质的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 为了迎合受众某种趣味去片面地迎合某些受众, 出现了缺乏道德和内容低俗的节目, 使得大众文化环境出现了不良的气息。如一些电视上的娱乐访谈节目用黄段子、暧昧的言语以及不良的镜头去吸引受众;有些节目, 窥探明星和名人的隐私, 充分发挥了狗仔精神, 使得明星或名人当众出丑;有些节目颠覆传统, 违反道德, 通过恶搞, 发觉丑闻、丑态等等, 其负面影响是逐渐突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

(1) 社会责任缺失严重: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就是要给受众提供娱乐休闲, 但在突出娱乐功能的同时, 也应遵循道德价值观, 兼顾节目的社会效益。然而, 当前娱乐节目中却不乏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 如一是某些娱乐节目喜欢拿孩子“开涮”, 包括《快乐大本营》等一些娱乐节目中, 把孩子的天真无邪作为取悦观众的笑柄;还有一些选秀节目, 与社会价值观不符、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观念, 一些评委或者嘉宾说话尖刻庸俗。娱乐性、休闲性是娱乐节目之本, 但也要体现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从而赢得观众的信任与支持。

(2) 人文关怀缺位:电视娱乐节目除了给受众带来娱乐, 也应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怀。然而, 在电视娱乐节目蓬勃发展的同时, 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主要表现为:肆意侵犯公民的人格和隐私, 如《康熙来了》等节目拿名人的生理缺陷和隐私开涮;以恶搞、整人娱乐观众, 如《非常周末》在现场捉弄毫无准备的嘉宾, 使嘉宾无法充分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甚至会对嘉宾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大力渲染、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 肆意的诱导参赛者为了获胜耍弄各种各样的手段。电视娱乐节目一旦偏离人文精神的轨道, 就会使电视的价值取向走向媚俗和趋众, 使观众产生厌恶感、恶心感, 最终威胁到节目本身的生存。

事实上, 娱乐并不是庸俗浅薄的代名词。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要致力于提升品味和质量, 做到“通俗而不庸俗, 娱乐而不愚民, 平凡而不平庸”, 将娱乐和人文内涵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是一个好东西, 然而, 这是电视的特性所决定的。报纸可以深刻、书籍可以深刻、电影也可以深刻, 惟独面向最大多数观众的电视无法追求绝对的深刻。快速变换的画面无法让人静下心来思考, 就算有人真的会思考, 电视也将更倾向照顾那些不会思考或不想思考的多数人。“娱乐至死”四个字更多地表达了在这个消费时代大众审美的趋势, 至于能不能到“死”的地步, 还值得商榷。波兹曼在这一点上显然高估了电视, 而低估了受众的理性, 人类也许不会一味地满足于娱乐, 人类有追逐娱乐的天性, 而人类也有保持理性的良知。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 .

[2]尼尔.波兹曼. (美) 《娱乐之死.童年的消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 .

我的多功能娱乐桥作文 篇2

20xx年1月,我从国外留学回来时,已经拿了建筑诺贝尔奖。我一到家,老爸告诉我因为地壳移动,城外出现了一条宽达二百三十点五米的大河,目前还没有人能成功造桥。曾经造了五个,都被洪水冲坏了。那里水很猛,三天两头发大水。我告诉老爸我能造桥,就赶去现场了。

到了现场我得知,大河叫古丁河,水急浪大;河岸一边是停机坪,一边是飞机场,停机坪上没有跑道,飞机必须牵引到飞机场才能起飞。可是现在过不去,飞机场里飞机不够,出现了客人滞留现象。

我很快画了一幅建筑图,是四层的.桥,一层走小汽车,二层走火车,三层是飞机道,四层是游乐区,上面还有一个旋转餐厅。我还加了一大堆城区桥,让小汽车可以从四层桥上到各个环路、地铁。桥两边的定柱是两栋大楼,上面是游乐园,下面是工作区。人们可以控制大桥的高度,因为大船来了一层过不去就可以拉上一层;还不行时还可以拉二层,拉三层高时高达一千五百米,什么船都能放过。

娱乐功能 篇3

一、娱乐功能

娱乐消遣是山东琴书最显著的功能之一。从历史上看,山东琴书面对的观众主要是乡野百姓,进入城市变成职业说唱艺术后,它的欣赏者尤以城市平民为主(包括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店员、中小工商业者、小吏、差役、士兵等)。对于这些中下层文化水平不高的贫苦民众来说,他们更希望通过直观的、有感染力的、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达到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的目的。山东琴书的表演形式恰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在“娱乐”问题上形成了默契,没有精神负担、物质需要、道德责任。一段谐趣的说唱逗侃,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捧腹大笑。可以暂时忘掉平时生活中的疲惫和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快慰和满足;山东琴书说的本来就是百姓事、庄户话,方言俗语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帮助人们从精神困顿中解脱出来。

娱乐功能在山东琴书的形成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琴书的前身叫做“小曲子”,在清代山东文人的自娱演唱中被称为“琴筝清曲”,在农民的自娱演唱中则称为“庄稼耍”,二者都以自娱为目的。清末民初之际,“小曲子”艺人出于生计,开始由自娱向娱人转化,出现了撂地说书的形式。为了更好地娱乐他人,艺人们对“小曲子”从音乐结构到说唱内容进行了改革,出现了板腔说书化的“唱扬琴”,标志着山东琴书的真正形成。在日后的发展中,还是为了娱乐不同地区的观众群体。山东琴书又衍生出南、北、东三大艺术流派。可以说,由于娱乐性质的变化,促生了山东琴书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随着娱乐功能的不断增强,山东琴书的艺术形式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因此,山东琴书的娱乐功能在其艺术本体中的价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育功能

山东琴书凭借自身的通俗性、趣味性、世俗性来娱乐大众,但它不缺乏教育功能,是“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之一。

1道德教化

山东琴书产生于齐鲁大地,儒家的仁学思想、道德伦理精神深入人心,并在齐鲁民众创造的各种艺术载体中得以体现。山东琴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必然是儒家文化的承传方式之一,是其厚人伦、美教化的价值武器。

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提倡忠、恕、义、孝、恭、敬、宽、信等美德。山东琴书很多作品内容重伦理、讲道德,说-唱中塑造了许多正直善良‘、明礼诚信的正面形象,如《洗衣计》中光明磊落的文人张宝童;《刘统勋斩孩子》中主持正义的清:官刘统勋;《燕青打擂》、《宋江坐楼》中至忠至义的水浒英雄等等。同时还针砭了很多滑稽可笑、令人唾弃的反面形象,如《马上天诓银》中谋财害命的恶棍;《如意卖杂货》中见色忘本的小人;《小姑贤》、《三打四劝》、《后娘打孩子》、《打婆婆》中欺凌弱者的恶婆婆、坏继母、不孝子女等等。鲜活的艺术形象,通过琴书艺人的说唱向人们传达礼义廉耻、温良智信、恭俭仁让、忠孝节悌的道德观念,鼓励尊老爱幼、知恩必报、忠于爱情、嫉恶如仇、爱好和平、自强不惜。对欣赏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思想向导作用。而且其不需要专门的讲经议理,只是在观众或同情、或感动、或气愤、或高兴的情感触动中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正如某位学者所言:“有些东西,像忠义孝悌、诚实守信等,民间自有民间的看法,不管政治如何变化,经济如何需求,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并发挥着影响。”

2知识传播

除了传播伦理道德思想,山东琴书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知识传播上。“曲艺这门艺术最吃功夫,有多少知识也不嫌多,有多少技艺也能用上。说唱艺人应当是一位博学多长的‘杂家’。”在民间,普通百姓对说唱艺人比较敬重,他们把说书艺人称为“先生”,认为他们知识丰富、口才雄辩。正所谓“艺人的肚,杂货铺”,“说书的口,无量斗,整个说整个有”。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很多曲艺的老观众、老艺人虽目不识丁,但其能够通过听书唱曲掌握各种关于改朝换代、天文地理、鸟兽鱼虫、婚丧嫁娶的知识信息。可以说,曲艺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量,山东琴书亦是如此。在传统农业社会信息不发达、教育机会少的情况下,山东琴书和其他曲艺艺术起到了重要的知识传播作用。时至今日。说书唱曲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三、再生功能

山东琴书不仅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创造方式,充盈着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而且还孕育催生出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母体艺术”的再生功能与价值。

1外在的流动性

据史料记载,山东琴书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孕育、催生出多种子体艺术形式。《中国曲艺通史》记载:“在各地流行的琴书中。苏北的徐州琴书,安徽淮河两岸流行的泗州琴书、淮北琴书等皆与山东琴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光绪年间山东琴书“唱扬琴”形式传到上述地区后改用方音,吸收当地曲调融合而成。”

何昌林在《扬州·扬琴·扬调》一文中关于山东琴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也有一番论述:“山东南路琴书在境内流播,形成北路与东路,合称山东琴书。随着大量山东人的‘闯关东’,山东琴书几乎传遍了东北全境,其势力一直延伸到内蒙,从而形成东北琴书与内蒙琴书。”

除了产生其他同类艺术外,山东琴书还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孕育出了戏曲艺术山东的吕剧。关于吕剧源自山东琴书的说法早已得到证实,它的产生时间大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山东的博兴、广饶等地。《中国戏曲志·山东卷》中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冬,以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尝试着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由于第一个化妆演出剧目《王小赶脚》吸收了民间跑驴的表演形式,采用驴形道具,群众称为‘驴戏’……后来用文字记载时。以“吕”字代替,吕剧因此而定名。另说,吕剧最早形成于博兴县,该县西王文村艺人孙中新于光绪六年左右(1880年)便和花鼓艺人刘峦峰等将说唱书目分配角色,化妆演出,配以四根弦、扬琴及打击乐器,演唱《后娘打孩子》《审青杨》等剧。”

2内在的独特性

除了外在的流动性,山东琴书再生性功能,还与其自身的艺术形态密切相关。

首先在音乐上,山东琴书的唱腔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主。

【凤阳歌】为七声微调式;曲体结构比较规整,四句为一乐段,乐句间形成起承转合的关系;速度可快可慢,表情状物、委婉抒情均可。【垛子板】为上下句结构,一般上句落do,下句落re;其慢速演唱多为一板一眼,快速则为有板无眼。演唱时可顶板、闪板,甚至赶板夺字,节奏明快、活泼紧凑,既能表现欢快情绪,又可表现紧张的气氛。从艺术特征上看,二者曲体稳定、板式灵活。演唱时,完全可以根据角色、情节、嗓音、方言语音的不同,随机变化、扬长避短。因此,流传到不同地域,容易为各地艺术形式所接纳吸收。

其次在表演上,山东琴书的演员可多可少,伴奏简单,方式灵活,并且初步具备了戏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话”。山东琴书不仅有对白对话,而且有独唱和对唱。它不但用第三人称,站在客观立场上用叙述故事的故事体来演唱,还用第一人称的代言体进行演唱,为进一步衍生出戏曲形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山东琴书蕴含了丰富的曲牌和大量的成熟作品,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参考。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记载,“吕剧的曲牌唱腔,多沿袭山东琴书中的传统曲牌,应用较多的有:【娃娃调】【靠山调】【铺地锦】【叠断桥】【莲花落】【呀儿呦】【画扇面】等。应用时有的完全照搬,依曲填词,有的稍加变化,也有的只作为素材加以创新。其它如:【罗江怨】【大汉口】【打枣杆】【太平年】【上河调】【下河调】等,也在个别剧目中采用过。”可以说,山东琴书自身独特的艺术条件,奠定了它作为母体艺术的基础,使其具有了可再生的功能价值,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篇4

1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社会功能的体现

1.1 娱乐功能

电视的普及和发展, 让娱乐节目有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可以展示其娱乐功能。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具有多样性, 普遍存在的社会功能便是娱乐性。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 对电视的最大需求便是从中获取娱乐, 所以电视综艺娱乐的功能就极为凸显——回归大众。当前社会生活处于快节奏状态, 人们忙于工作、家庭, 心理压力也逐渐扩大。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下,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若是能够把握好受众的心理状态, 开展大众化的娱乐节目, 对于缓解观众的心理情绪, 放松观众的心灵有很大的益处, 并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例如, 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和《中国好声音》等节目都获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 人们在观看节目时有了更为便捷的平台, 受众群体也不断扩大, 也使得台网结合更加密切, 浙江卫视中国蓝TV和芒果TV等网络播出平台应运而生。同时, 网上综艺娱乐节目也相继开展, 如爱奇艺平台的《奇葩说》, 优酷网的《罗辑思维》等充分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到身心愉悦与放松, 使电视综艺的娱乐功能效果最大化。

1.2 文化功能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内涵, 还能够在把握我国综艺节目发展走向的同时向观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观众在通过参与者的挑战过程中, 还能丰富自身的知识文化, 充实自我。例如, 央视近年来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虽然主打汉字文化的主题, 却没有局限于汉字的听写, 还包括丰富的语言词汇, 而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仅能够与同学同步做题, 还能充分领略中国汉字的魅力和精髓。又如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的新型人文综艺类节目《中华好故事》, 该节目以普及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 善于运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普及同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的知识, 在故事内容解释、专家解说中涉及了多学科的知识普及, 如历史、生物、化学等, 为观众提供给了一个全学科、多方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多项文化类节目的兴起也让人们渐渐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 对弘扬中华文明有其重要性意义。

2 导致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社会功能失调的原因

2.1 过度娱乐化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娱乐、轻松愉悦的氛围。然而, 当前许多娱乐节目却出现了过度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特性, 导致综艺娱乐节目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我国娱乐化节目当中, 较早出现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都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更是风靡一时, 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为观众带来了许多趣味横生的乐点。而之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综艺娱乐节目, 如《我爱记歌词》《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最强大脑》《旋风孝子》等新型娱乐节目, 融合当下人们的喜好, 再辅之以轻松欢乐的主持风格, 很快就被大众所接受。而另外一些过度娱乐化, 毫无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的综艺节目也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除此之外, 电视综艺也刮起起了一阵选秀娱乐风潮, 最典型的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无论是央视或是各个地方台都迅速制作选秀节目, 各种类似的节目层出不穷, 旨在靠娱乐特色博取观众的视线, 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占领一席之地。甚至一些娱乐新闻, 常常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 滥用煽情的镜头细节, 却忽略了新闻本身所应该关注的是话题的研究和探讨。该节目虽给观众带来了一定娱乐性, 却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记。

2.2 缺少自主节目品牌

娱乐节目出现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为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弘扬我国的特色文化。然而, 随着娱乐节目不断的发展更新, 国内外合作日益频繁, 可以看出我国的娱乐节目逐渐呈现缺少自主节目品牌特色的趋势, 普遍存在着跟风、买下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问题, 甚少创立属于中国所特有的娱乐节目。近年来, 中韩文化交流特别频繁, 我国多数娱乐节目更是购买韩国综艺的版权, 在原有的韩国娱乐节目上加以改造, 而忽略了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就使得我国的电视媒体失去了原有文化传播的意义, 若想开创我国文化品牌特色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 适当购买版权也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原有版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本土化改造, 并且以此为基础, 增强自主创新。例如全新原创节目《中国新歌声》, 则是在充分学习国外版权节目的基础上, 自主创新的典型;还有北京卫视新推出的《跨界喜剧王》, 也掀起了国内综艺节目原创的热潮。

2.3 商业化气息过重

无论何种类型的娱乐节目, 似乎都遵循一个规律:收视率高才是硬道理, 收视率掌握着娱乐节目的生死大权。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对于利益的追求使得多数娱乐节目渐渐趋向商业化, 偏离了文化市场的走向。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电视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不断推出大型商业化、低俗化的娱乐节目, 甚至是为了收视率的提高而不惜扭曲人生观和价值观, 没有充分考虑到节目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否会不利于人们的思想健康发展。例如, 最为人诟病的《非诚勿扰》中女嘉宾“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言论, 确实是严重违背了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 是否能够得以传播, 本就值得商榷。此外, 部分节目在开播前就已经设定好了“剧本”, 嘉宾该如何去表达, 怎样演绎才能更吸引观众的注意, 或是炒作话题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这种错误的道德倾向以及带有欺骗性的言论观点都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标准, 更甚者会改变观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完善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

3.1 创造特色品牌

由上述可知, 我国多数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都是由国外引进而来, 并不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所衍生的, 本质上仍与我国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虽然我国倡导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传播经验, 但这个借鉴的基础是建立在不断创新节目形式, 并将其改造成适应我国国情、文化内涵的“本土化”综艺娱乐节目。但仍有部分娱乐节目, 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将节目中的人物调换, 而内容却还是沿用了国外的形式, 并没有凸显出属于我国特有的文化。所以, 我国还应该加强创设特色的娱乐节目, 打造凸显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节目品牌, 不应盲目追随外国的节目形式, 只有从本质上打破节目形式的雷同性和同质化, 以循序渐进的状态去开创新型、别具一格的节目, 才能真正在媒体市场中立足根本。

3.2 提高文化内涵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 更是倡导其和善美。所以,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应该充分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开创出和谐、文明等为思想主题的综艺栏目, 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修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促进全民族的团结友爱、社会和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就其形式而言, 要彰显娱乐性, 但娱乐并不代表文化的不相容, 也不等同于低俗的趣味, 而是要通过这种娱乐向人们传达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 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收获东西,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这才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意义所在。因此,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创办应该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道德修养为主, 辅之以娱乐功能, 才能促进节目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重要部分, 所呈现的社会功能不仅能够调剂受众的生活娱乐, 还能够传播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 若不能够掌控好娱乐节目所传达的思想主题和价值内涵, 则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所以, 应该不断完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以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来传播中国文化, 让受众更易于接受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为受众带来欢乐的同时, 更多得到精神上的充足以及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晓燕.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与文化追求[J].电影评介, 2014 (19) :80-81.

[2]杨子梦.中国慈善公益类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4.

娱乐功能 篇5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基根博士在《学习的明天:从E-learning到M-learning》一书中预言:“从E-learning(远程教育)和移动电话技术相结合产生的M-learning(移动教育)将为我们展现学习的未来。”许多专家预言,下一代学习是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

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把学习带给人们,这样就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要求。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校校通”、“班班通”还不可能普及的情况下,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学的学科教育中,最适合于手机应用的或许就是语文教学。

语文具有人文的特质,语文学习应重视形象的感染、感情的熏陶。手机除了可以传递文字信息外,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具有多媒体的功能、立体化的效果。这就为语文学习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提供了条件。图文并茂、音画交融、动静结合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其中,激起他们阅读和写作的欲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只要能够利用电脑、手机、读卡器就能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带进课堂,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

下面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活动中手机多媒体功能应用效果作简要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阅读)包括五篇课文,分别是《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但是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恰当运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如《黄河颂》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振奋人心的力量中进入本文的学习;《木兰诗》一文可以通过欣赏戏曲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经典示范,品味内涵。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己制作或从互联网下载、转录的课文朗读录音既可以指导学生对字词的准确学习,又可以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情感的体会。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师在课堂上用手机播放适时播放这些录音材料,无疑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情景再现,深化理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材料都是选自于影视剧等文学作品或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黄河颂》一文选自《黄河大合唱》,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手机将朗诵与演唱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品味欣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辅助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4、师生互动,生动便捷。以上所述,仅仅是语文教学中手机运用的微乎其微的方面—演示功能方面;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师生之间就能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直接进行交流,布置、完成作业,传递信息、共享资源等或通过语音信箱服务,无线网络服务进行语文学习。师生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师生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师生的交流更加直接,学习的局限进一步减小,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它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吸取典范的历时信息,也要接收鲜活的即时信息;既要依托传统的纸质媒体,也要采用新潮的传播手段。手机在传播速度和效率方面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的时效性和表现力堪称一流,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适应时空变化,满足个性要求,实现与社会发展同步。

博物馆的教育和娱乐功能刍议 篇6

一、利用资源优势, 做好教育文章

与其他社会机构教育形式相比较, 博物馆社会教育形式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 它集教育性、展示型、收藏性、文化性于一身, 特别有内涵, 教育资源特别丰富。博物馆应该利用这些条件, 做好教育文章。

1、明确职责, 完成使命

当然, 博物馆的使命、职责是很多的:它肩负保存国家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具有收集、整理、保存代表性标本 (包括自然物标本和人类学文物) 的职责;引导、展示、讲解相关物品、事件, 起到教育作用;阐明科学原理, 启发大众研究热情;帮助各级学校达成教育目标, 提升全民求真、求实的最求探索精神!当然, 以上这些职能,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教育、发展”。因此, 做好教育文章, 应该是一个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2、革新理念, 推陈出新

历史告诉我们, 抱残守缺只能被动挨打, 最终只能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革新观念, 推陈出新, 才能找到发展的路子。博物馆的发展亦不例外。

博物馆应该以本馆收藏和相关成果为基础, 革新理念, 推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学习研需求;采取多种形式, 把本馆资源与别馆共享, 达到双效共赢;满足民众休闲娱乐的需求, 打造集教育与娱乐一体的综合工程, 为社会大众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采取灵活形式, 力求寓教于乐

随着社会大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受教育范围的不断扩大, 要求博物馆在教育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或观赏、或讲解、或寓教于乐, 形式不一, 灵活多变。同时, 减少教育的严格制度约束, 增加灵活性、趣味性,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1、基于常规, 争取突破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总结博物馆教育功能不外以下几点

(1) 文字介绍、口头讲解和实物陈列。

口头讲解也需要文字稿, 所以这类形式本质上属于文字介绍。这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 是辅助观众参观的传统手段。实践证明这种形式能取得很好的直接教育效果。不可忽视。

(2) 临展、巡展、学术讲座和报告会。

展示藏品、传播知识是博物馆基本教育手段。博物馆藏品展示一般分陈列 (长久性) 和展览 (临时性)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陈列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 巡展有利于博物馆之间互通有无, 扩大展览范围和教育面。而学术讲座、报告会的形式, 有利于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研究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利用互动项目和多媒体技术, 定期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报告会, 能普及科普知识、交流成果,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师法国外, 追求创新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全人类的层面上, 我们不得不承认, 美国在博物馆教育上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美国的观众教育活动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比如,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收藏各种人类学及自然标本3600万件, 年观众量达320万人, 其中学生50万人。为培养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 博物馆每周都举行相关活动, 让家长陪孩子在“神秘小屋”探险, 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这其中的意义, 不言而喻。我想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多学习, 多进行深层思考, 来启迪我们的教育。一句话, 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思索, 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之路!

三、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可持续教育

要实现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我们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力求博物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细节, 提高服务, 贴近民心

从2008年开始, 博物馆开始免费向全民开放, 这其实是党和国家以人文本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博物馆在这种政策形势下, 首当其冲需要做的是:立足资源优势, 使展览更亲民, 使教育形式更多样, 使服务更加人性化。除了在优化资源、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的狠下功夫外, 在软件商, 博物馆也应该实施“民心工程”, 像饮水机的合理设置, 像标语、指示语的更加人性化等等。唯有如此, 才会使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更具吸引力;才能培养观众的博物馆情节, 展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从而真正促进文化的大发展, 大繁荣。

2、挖掘新元素, 开创新局面, 可持续发展

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使其一直焕发“青春活力”, 是每个博物馆的追求。为达到这个目标, 博物馆应该不断挖掘新元素, 在工作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例如:筹办各项特展吸引观众;设法向国外学习, 不断前进;引进国外先进展示, 提高本馆实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来到博物馆的人都能得到文化知识的增长, 陶冶情操, 增进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总之, 要做好博物馆工作, 发挥其教育和娱乐功能, 就必须合理利用其现有资源, 弘扬悠久的祖国文化遗产!不断革新观念, 追求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探求未知, 丰富自己, 以此提升其文化素质和水平, 进而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种各样的知识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这其中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很特殊。它形式灵活, 寓教于乐,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对新世纪青少年来讲, 这种教育形式尤为重要。笔者拟就博物馆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进行一番探讨, 希望能对相关教育的发展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核心特性:意义沟通》, 《中国博物馆》, 2009 (04) 。

[2]张柏:《改革创新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博物馆》, 2009 (03) 。

论武术娱乐功能与武术产业化的关系 篇7

武术具有很高的娱乐观赏价值, 无论是套路表演, 还是散打比赛, 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通过身体力行的亲身参与武术活动, 在身体机能得到调节的同时, 还因为个体自由的选择而得到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放松。武术套路运动神随形转, 形随意动, 意含而不露, 通过技击动作表现内心的意向, 在“击”与“情”上相互交融, 体现了气韵无穷的美感魅力, 带观众进入身体活动艺术殿堂。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拳打、脚踢、擒拿摔法等技术的运用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精湛的攻防技巧扣人心弦, 内心随着攻防转换起伏跌宕, 敢打敢拼的斗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使观众产生“内模仿”, 从而感到愉悦、满足、赞叹。武术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适应性使其成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自己练习或欣赏别人练习武术, 都会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波动。这种情绪是一种主观态度, 往往使人处于愉快的状态, 愉快的情绪又是推动人们从事运动的动力。

一、武术的娱乐观赏功能

1. 武术娱乐功能的历史探寻

所谓娱乐是指体验非常态形式刺激的身心活动过程, 它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创造快乐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 武术的娱乐观赏功能与生俱来。原始人类在狩猎、祭祀和战斗胜利之后的活动中, 往往手舞足蹈, 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这种舞的动作又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 在古汉语中舞与武相通, 原始人类就是通过武舞来自娱自乐, 使情感得到宣泄。秦代前后, 在各种文化的合力作用下, 武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活动, 如原属于讲武内容的角力明显具有了强烈的娱乐观赏成分, 被称为“戏乐”。《列子集释?黄帝篇》中记载“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 强弱相凌。岁伤破于前, 不用介意, 终日以此为戏乐”。说明在当时武术的娱乐观赏功能已经被人们认识并作为主要的娱乐活动。至汉代, 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中项庄“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更证明了武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同时, 武术为适应娱乐表演需要而把攻防技术反复加工提炼形成了套路技术, 并形成了既有单练, 又有对练;既有短兵相接, 又有长短相对的体系雏形, 可以说, 武术娱乐功能是武术套路产生的主要源泉。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武术的娱乐观赏活动无论是在宫廷贵族还是在平民百姓之中, 都开展的比较普遍。如《北齐书·孝昭帝纪》记载“诸贵戚家角力批拉, 不限贵贱”;《旧唐书·敬宗本纪》记载唐敬宗李湛御三殿观赏“驴鞠、角抵”;《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之人, 结伴为相费之戏, 即相扑也”。宋元时期, 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市井文化的繁荣, 在城市中出现了许多靠献技、卖艺为生的艺人, 他们中间有专门表演角抵、使拳、使棒、打套子等武术项目的, 通过武术活动来创造经济价值。应该说, 这些就是武术产业的雏形。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 各色拳种大量涌现, 门派林立, 丰富了人们娱乐观赏的内容。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为习武者的自娱自乐提出了明确的精神追求目标。民国时期, 武术娱乐功能更多地体现在武术表演范畴, 如1936年中国武术队随同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德国表演, 体现了东方文化神韵的武术表演赢得了各国观众的交口称赞。

2. 当代武术娱乐功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武术运动蓬勃发展, 武术的娱乐功能在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中, 作为武术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武术娱乐活动, 在武术的产业化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在城乡各地广泛开展, 数以千万计的职工、农民、知识分子、退休员工等, 都利用早晚和闲暇时间练习各种各样的武术项目, 在健身的同时也达到了娱乐休闲的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 武术影视、书刊报纸、网络以及各种声像资料为人们的武术娱乐活动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李连杰、成龙等武打巨星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的武术对抗场面, 把武术艺术化的展现给观众,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播着中国传统武术的侠义精神。武术表演作为一种武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作为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 弘扬传统文化精粹的重要手段, 正日益广泛地出现在各类喜庆活动中, 尤其是大型的团体武术表演, 更起到扬国威、振民心、显武魂、悦心目之效用,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欢迎和喜爱。武术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步伐跃步前进, 随着体育越来越被人们当做休闲娱乐的手段, 武术的娱乐观赏功能将成为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武术娱乐功能促进武术产业化的发展

1. 武术娱乐活动构成武术娱乐健身市场的主体内容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以其健身、娱乐、教育、社会交往、经济等多维立体的功能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以其强身健体、技击防身、娱乐观赏、道德教化等功能一直以来得到人们的认可, 现代人们进行武术练习也是从其功能价值出发来选择自己喜爱的武术项目。在当代, 人们对武术的健身功能认识比较深入, 而且大部分进行武术练习的人在开始阶段, 也主要是抱着强健身体的心态来参加武术锻炼的。但是随着练习时间的不断持续, 在人们强身健体的目的达到后并没有放弃练习或改变练习项目, 而是由于长时间的锻炼, 武术已经内化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练习者得到了相对于强身健体更多的收获。通过参与武术活动, 人们得到自娱自乐的审美情感的内心体验, 使人们全身心沉浸其中, 感受自由和自我超越, 享受武术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这就是武术的娱乐功能带给练习者强身健体以外的乐趣。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 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 开放的社会要求人们摆脱封闭的交往方式, 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开广泛交流的平台。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承受着来自于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等的巨大精神压力, 通过参与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活动, 感受“天人合一, 内外兼修”的习武境界, 使身心得到暂时的舒缓放松, 将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将为武术娱乐健身市场提供了潜在的客户。在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以亲身参与为主的武术娱乐和以欣赏观摩为主是武术娱乐活动将构成武术娱乐健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也将刺激着武术娱乐健身市场的武术用品消费, 从服装、器材到纪念品以及相关的设施、仪器等都将会不同程度的增加。

2. 武术娱乐功能是武术培训市场的助推器

当今武术培训市场更多的是着眼于武术技击防身、强身健体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武术的技击防身功能不断弱化、强身健体功能不断被人们了解掌握、教育功能逐渐被其他形式所替代的情况下, 是到了重视开发武术娱乐功能的时候了。1980年以来, 各地以社团形式建立的武术团体和以社会力量办学形式建立的武术馆校遍布全国,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武术培训网点, 加强武术娱乐功能的宣传, 使练习者通过武术娱乐活动更深入了解武术,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遍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武术馆校, 还有热心于武术推广传播的习武者, 应齐心协力致力于武术娱乐功能的开发, 使武术培训业的“产品”即学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使武术培训业更加蓬勃发展。对有一定基础的习武者应侧重于娱乐理念的灌输、娱乐方法的运用、娱乐手段的丰富等的培训。当前武术培训主要针对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两大群体, 少年儿童基本以武术竞技套路培训为主, 中老年则侧重于太极拳等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项目培训, 而这两种武术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武术竞技套路通过攻防技击的艺术化, 拓展了练习者和观看者的想像空间, 激情勾画战斗场景, 感染练、观双方, 令双方回味无穷。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特点进一步展现了武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 通过动作的均衡排列以及对比呼应来体现武术艺术性的一面, 以外示安逸、内宜鼓荡, 形断势连、气脉不断的神韵使练习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使观赏者如身入其境, 浮想联翩。因此, 在培训时, 应积极引导练习者体悟、感受武术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使其感受到武术充满魅力而让练习者流连忘返, 同时利用武术的娱乐功能开发相关衍生项目, 着力搞好客户服务, 以吸引更多的客源。武术的娱乐功能将拓宽武术培训的内容, 使被培训者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文化素质和品味。武术的娱乐功能给武术运动员和武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促进武术培训业的良性循环。

3. 武术娱乐活动是武术表演市场的核心

武术表演是武术娱乐活动的主体。从武术的历史发展轨迹可以随处见证武术娱乐表演活动的身影。娱乐性的武术表演就是以武术项目的内容和动作为主, 经过一定的创意构思, 使表演能够反映某一主题思想, 表现某些情节。它不受比赛规则的限制, 而是以健身娱乐为目的, 允许人们自行创新, 根据娱乐表演的主题变换服装道具和表演队形。娱乐性武术表演在某种程度上, 比竞赛性的武术表演更能吸引观众, 更有移情作用, 其功能非凡。武术表演通过与现代艺术、美学相结合, 综合运用音乐、灯光、背景、效果, 调集一切艺术手段, 给予观众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与享受, 使观众融入到表演者创造的意境中体会攻防格斗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市场的繁荣, 体育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 武术表演市场已经初俱规模, 部分专门从事武术表演的独立公司相继成立, 各种形式的武术商业演出活动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层面展开。如2004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成立的中国国家武术表演艺术团, 致力于在舞台表演和影视方面探索和实践中国武术的国际产业化发展。连续五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的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校的武术表演, 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目前绝大部分武术表演团体是由具有一定规模的武术学校自己注册成立的, 他们以其成本低、资源丰富、一定的品牌优势而大多处于盈利状态, 收入主要包括演出报酬、演出现场武术用品的销售和因扩大生源而增加的学费等。但武术表演市场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武术演出产品的营销推广相对薄弱, 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特别是武术表演衍生品的开发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广告赞助、服装器材、纪念品等。品牌塑造意识不强, 目前只是发挥了原有历史品牌的优势, 如少林、武当、太极等, 在挖掘传统品牌的同时, 成熟的产业更应注重培育新的产品, 来满足市场需求, 因为演出市场的吐故纳新和观众的喜新厌旧是不可抗拒的因素。还要注重培养个人品牌即所谓的明星效应, “超女”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武术表演团体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明星, 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带来轰动效应, 明星品牌效应将给其带来长期的影响。武术发展到现代, 更加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和服装的飘逸, 高科技加上现代武术技术, 进一步增强了武术的表演性。现代传媒使武术伸长了胳膊腿脚, 丰满了羽毛, 传播至更遥远广阔的空间。武术给影视带来特有的意境和节奏, 带来深邃无限的源泉。武术在动静攻守之间蕴含着辩证的理念, 人们思索武术影视故事中人生的哲理。武术影视拓展了武术表演市场的空间。

4. 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是武术中介市场繁荣的强心剂

武术中介市场是以武术活动中介服务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现代社会让人们有能力享受更多的闲暇时间, 体育娱乐市场借助于这个背景而兴盛起来。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作为休闲娱乐的手段, 武术中介服务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 武术中介市场的出现既满足了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 也催生了各类经纪公司和专业经纪人的出现。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 扩大了人们对武术的需求, 从而为武术中介服务提供了市场。武术中介将根据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对武术娱乐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以更好地发挥武术的娱乐功能。武术中介市场既是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促进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介组织一方面为武术娱乐供给方提供策划、娱乐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咨询以及娱乐活动的组织等服务;另一方面为需求者搜寻武术娱乐信息以及安排娱乐活动。如武术中介通过为武术表演活动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 进行恰当的包装宣传, 全面开拓市场等手段, 可以使武术表演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武术培训市场借助于中介服务, 能够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塑造品牌。武术明星个人品牌的塑造更离不开中介服务, 李连杰的成功固然因为个人能力和机遇, 但离开中介组织和专业经纪人的运作, 其事业的发展必定增添更多波折。从运动选材的角度来看, 优秀武术运动员一般身材匀称, 眉清目秀, 整体英俊美观, 气质高雅, 具有明星潜质, 通过武术中介为武术明星量身度作能够展现其个人风采和个性的推广活动, 必将产生巨大的效应。武术中介组织通过武术娱乐功能的挖掘, 可以为武术旅游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把消费者的旅游观光、娱乐健身等多个层次的休闲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旅游者在同一时间内享受多重的服务内容, 以提高对中介服务的满意度。如举世闻名的少林寺旅游、武当山旅游都增添了许多有关武术的娱乐活动。随着武术娱乐功能的开发而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关注武术活动, 作为武术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纽带, 中介组织通过商业运作为赞助商和被赞助者谋求满足双方利益的合作。

三、小结

城市化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提供了保证,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逐渐从强身健体转变为娱乐休闲, 武术娱乐功能在当代人们的需求召唤下日益凸显。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将大力加速武术产业的发展, 使武术娱乐健身市场的活动主体追求向娱乐休闲转变, 以亲身参与为主的武术娱乐和以欣赏观摩为主是武术娱乐活动将构成武术娱乐健身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术培训市场的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推进了武术培训市场的良性循环;武术娱乐拓展了武术表演市场的空间, 武术娱乐功能成为影响武术表演市场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武术娱乐功能的发挥为武术中介市场的繁荣注入了强心剂, 扩大了中介市场的服务。

武术娱乐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将是发展武术市场和武术产业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Jay J.Coakley著:官兵刘穗琴等译.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 (第六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刘劲松: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30~32

[7]赵燕:武术产业发展的条件与方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10~11

[8]黄森:市场经济体制下武术的功能和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 2003 (5) :60~62

娱乐功能 篇8

关键词:泛娱乐化,影视课程,德育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国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在《决定》中明确的提出:“全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党对教育改革的内容不难看出,德育工作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当前高校教育的要首要工作。

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从我国的高校的影视专业的课程来看,拓展德育的有效效径一直是困扰高校专业教师的主要问题,随着信息快速的传播与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学生接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价值体系随着外界的信息与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学生在影视课程或者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对经济利益考虑的过多,而忽略了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的社会危害。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的影视类专业单元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成为重中之重。

一、泛娱乐化背景下影视专业课程体系中德育功能渗入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单一载体的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在电子信息、移动产品及流媒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与吸收各种信息与观念,影视作品作为当前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是大众娱乐与休闲的必备品,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教育改革的内容,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高校的影视类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德育功能的渗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塑造良好的世界观

长期以来,受应该教育与市场用人单位的影响,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受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解析基本概念,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运用软件制作技术,以完成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上的商业电影、电视及其他视频类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而一味强调该部作品的技术如何先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其引导与提升学生思想意识的功能与地位,影视制作技术固然重要,但所有的技术形态都是在为内容服务的,即电影某一特殊技术都是为了影片的某一片段内容的需求而诞生的。无论是美国电影,还是日本动画,他们无一不是在利用电影与动画传播的特性来实现其文化传播。

自电视、互联网快速普及以来,青年人对美剧的热情、儿童对日本动漫的钟爱、家庭妇女对韩国电视剧的不离不弃,双休假日各大电视台轮番上阵的低俗娱乐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这种社会现象也是转型期中的阵痛,媒体与企业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加之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爱国情操不强,人文精神缺失等原因,使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但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单位,如果能够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的社会形态,将德育工作渗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还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价值现与世界观,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思想,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古人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些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思想与团队合精神,首先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机遇和挑战并存,受个人阅历、行业界限、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市场对时间与工作的推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次是社会竞争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单兵作战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何将薄弱的个人力量快速转化成团队的力量是在社会竞争中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再次,大型影视作品的制作,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影视作品从前期到后期,不仅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经济支援与制作人员的配置也是一部影视作品的关键,因此,培育集体思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是一种必然。

当然,除了上述之外,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思想与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当前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之后最为特殊的群体之一,以90后居多,他们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市场消费观念强烈,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他们个性张扬,但团队意识不强。鉴于以上叙述,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思想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特殊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批判性精神

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外来文化与观念的不断冲击,中国人原有的价值体系收到冲击,在社会转型期中,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行为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差异,而当前的教育过于重视市场与经济的发展,单一地讲究功利、注重实际,造成责任感、道德感缺失。在当前以“90后”为主导的大学生人群中,将学生培养成为真、善、美的人,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近年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批评性思维也是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对于低俗的影视作品与娱乐节目传播的观念与价值导向,如果没有一个较为正确的客观评价,就会影响到影视从业者将来作品的内容,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影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之余,应该适当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建立大学生的批判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现影视课程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专业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影视类专业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现也是增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德服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尚的品德与人格魅力。其次,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切勿照本宣科,作为影视类专业的教师,应该紧贴市场的前沿,分析市场的作品,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市场探索。再次,在单元课程的教学中,影视作品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有损民族文化传承或国家利益时,应该帮助学生分析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最后,当前影视类专业的教育过度追求纯技术化,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影技术与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单元课程中,强调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讲解艺术、文化与技术之间的关联。

(二)在专业课程体系渗透民族文化

在新时期的教学体系中,合理渗入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孕育良好的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如在《电影作品赏析》与中,分析导演的创作意图,借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导演将原作小说中风景秀美的江南背景更改为西北的深宅大院,以中国传统对称建筑形式与青砖灰瓦来暗喻封建思想,以点红灯笼的形式突现封建社会中的男权主义,以青、灰、红、白的色彩突出故事的情感,制作出了惊人的效果。江南的小院秀巧玲珑,而西北的大院庄严厚重;江南的色彩鲜艳,西北的颜色灰白沧桑,导演将小说的内容搬到西北,更为恰当地体现了作品的内涵。

(三)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最为有效的传播手段,强化影视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通过多元的教育手段开拓大学生的视野

在影视专业单元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每学期寒暑假走进用人单位实习,学院对学生每个学期的寒暑期的实习实践进行定点调研与探访并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学习心得,专业教师进行细心引导。在课程单元教学中,发动学生对市场进行调研,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同时,对于课程的考核,不要以单一的技能考核为主,还应加入学生的思想意识考核环节,总之,通过多元的手段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五)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与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公益类的作品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体验生活;组织学生一起参阅古代文献资料或者是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使学会参与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结语

上一篇:服务业发展对策下一篇:员工的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