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概念

2024-07-01

城镇化概念(精选8篇)

篇1:城镇化概念

“全域城镇化”有关探索与概念解析

摘 要:我国总体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也进入了由外延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全域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成为各地探索实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国内外理论实践探索,全域城镇化概念解析,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全域城镇化的实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全域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逐渐成为各界共识。全域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中高级形式,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具体形式。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加强全域城镇化的研究探索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范式,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全域城镇化理念和实践的分析探索,对全域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界定,并提出了实现全域城镇化的实施保障措施。

1.国内全域城镇化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索

城镇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域城镇化”正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具体形式。

“全域城镇化”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为“全域城市化”,以发达地区的特大城市为主,如宁波、成都、大连、重庆以及近来的青岛,其中以大连最为典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也最为丰富。大连市委党校教授宫希魁(2009)认为,“全域城市化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就是在大连市行政辖区内,经过一定时段的社会发展、市场扩张、自然演进和政府推动过程,逐步实现全地域按照一般通行的城市标准、制度框架、人文理念运行;而‘量的规定性’则是指全域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在量的规定性上,有存量和增量之分。存量是指已经城市化的部分,比如主城区、先导区、下辖市县及中心镇政府所在地、新兴工业园区及居民生活区。在这些区域内,尽管还存在着城市化程度和水平上的较大差别,但在质的规定性上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增量是指那些还没有具备城市资质的区域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发展和演进过程,具备了城市要素的主要构件,可以不再把它们看作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而应该按照一般城市规则加以管理运作并纳入城市序列”。

推行“全域城镇化”的地区,则以强中心地区或县级行政单元为主,如云南昆明、辽宁部分县市,其中昆明的全域城镇化最具影响,将其界定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加、扩大的一种历史进程,其实质是在市域层面进行全域谋划、全域布局,把整个市域城乡按照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要求来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2.全域城镇化概念解析

“全域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传统城镇化的核心是城镇,以资源和要素向城镇地区的单向聚集为基本特征;而全域城镇化则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以全域为基础统筹配置资源要素,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安全高效的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一种历史进程。

从内涵上看,全域城镇化并不是要用城镇取代乡村,而是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使城镇与乡村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全域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景观特质的差异化、要素流动的平等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公共服务的同质化。“景观特质的差异化”是指全域城镇化过程中应尊重乡村地区和城镇的景观差异、人文差异,最大程度的保留乡村传统文化积淀,保护乡村特有的生态人文景观和空间肌理;“要素流动的平等化”则是要求在城乡间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换平台和交换机制,保证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则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潜能;“公共服务的同质化”要求乡村地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现代安全高效的公共服务,城乡间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实现全域城镇化的保障措施

3.1 强化全域城镇化的空间支撑

空间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载体。全域城镇化应建立在对市域空间资源的合理调配的基础之上。应科学研判市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发展潜力空间分布特征,并据此对市域空间利用格局进行统筹安排,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并针对每类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的提出人口、产业发展策略。应进一步梳理市域城乡居民点体系,明确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有效提升中心城区和外围各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向城乡社区有序集聚,产业向园区有机集中。

3.2 夯实全域城镇化的产业基础

产业现代化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全域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应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导向,大力推进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能源、食品医药、轻纺等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人才倍增计划,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基地;应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特有的人文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内外物流体系,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并加快培育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引导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关联发展。应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同时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技术培训投入,促进冗余的农业就业人口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3.3 优化全域城镇化的服务供给

城乡公共服务的平等高效供给是全域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应以城乡社区为基础,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设施、大型超市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地区覆盖,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延伸,重点突出两圈(社区公共服务圈和镇区公共服务圈),完善两型(公益型、经营型),着力构建安全、高效、便捷,覆盖城乡的现代服务网络。中心城区应重点增强区域级和市级公共服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乡村地区重点培育以乡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小城镇为核心的乡村公共服务圈。公益型公共服务供给应强化政府主导,增强后续保障能力建设;经营型公共服务供给应积极向乡村地区普及,重点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保障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安全、高效供给。

3.4 完善全域城镇化的机制保障

从人口、土地、投资、财政、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政策机制,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保障全域城镇化的有序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龙、李敏.昆明市全域城镇化建设的初探[C].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2011.[2] 鲍家伟.城镇化推进中的土地文章――云南省嵩明县全域城镇化调查[J].中国土地,2011(4).[3] 王倩文、张闯.全域城镇化背景下中心镇建设分析――以大连市普兰店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5).[4] 刘正海.昆明市全域城镇化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5] 任文菡、柳宾.全域统筹视角下的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6] 周斌.全域组团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路径探究――基于对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发展模式的思考[C].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7] 方佳军.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力打造全域城市化的国家中心城市主城核心区[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5).

篇2:城镇化概念

(1)、从国外城镇化发展来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19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了“示范城市”的试验计划,开始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试验计划旨在分流大城市人口,充分发展小城镇。在整个1970年代,美国10万人以下的城镇人口从7700多万人增长到9600万人,增长了25%左右。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0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2)、从国家政策看城镇化: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李克强副总理也多次撰文及在公开场合表示,新型城镇化将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进一步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这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得将更为明显,从而对侧重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股构成利好;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求,地方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天然气管网、城市排水系统、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投资有望加大。此外,节能环保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主线,其中,绿色节能照明、城市污水处理、节能建材等,将显著受益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另外,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之一在于使1.5亿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居住消费,解决其收入和消费问题。随着收入增长,农民工的文化和娱乐需求放大,随之将带来对电脑、手机和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而政策的扶持以及资金的大量投入,将是相关城镇化概念股建设受益业绩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城镇化概念股后市反复表现的机会依然很大。

(3)、从城镇化投入资金规模来看:“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也得到国内各界的热烈响应。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初稿据悉已编制完成,该规划称“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各地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亦已纷纷出炉。根据规划的内容来看,未来城镇化的主体思想还不仅仅停留在地产方面,它涉及了交通建设、信息网络等多个方面。十年40万亿投资,这一投资规模远远大于2009年4万亿投资,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力度。

(4)、从主流资金青睐程度看城镇化:主力资金在前期大跌之后仍如此坚定买入城镇化概念股,预示这些板块后市有交易机会。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城镇化俨然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主题之一。受益城镇化推进的相关A股上市公司股票也获得市场一致热捧,首当其冲受益的地产、工程机械等城市基建行业12月以来涨幅颇猛,上述两板块12月涨幅均超过了18%。此外,归属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服务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环保行业、信息建设、汽车板块等行业均有望在城镇化进程中受益。由此可见,城镇化概念股获得了市场资金的持续追捧。

综上所述,在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后,城镇化概念股涨势

喜人,表达了对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经济财经领域的期待。相信随着后续相关支持政策细则的发布,城镇化相关概念有望在A股市场上继续发酵,将进一步点燃投资者对城镇化炒作的热情。可以这样说,城镇化将是未来很长时间A股主题炒作的脉络,建议投资者把握主题投资机会,逢低埋伏,获得超额收益。

二、城镇化三大金股

(中联重科(000157))对于机械行业来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工程建设的项目数量,将会扩大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无论是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还是对城镇化过程中交通的建设,以至于农业的机械化,都能给机械生产企业带来拉动作用。虽然工程机械的社会保有量还是很高,刺激政策未必能在短期内大幅增加订单,但是由于开工项目增多,设备利用率上升,企业资产(如应收帐款)的质量却会得到提升。中联重科(000157):公司是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产品覆盖混凝土制备、输送、成型机械、高等级公路施工及养护机械等领域。技术上看:二级市场上,该股低位震荡整理之后,已经步入缓慢上升通道,筹码分布较为集中。近期放量大涨后,上档区间套牢盘大幅缩减,MACD、KDJ等指标也显示该股股价目前处于多头行情之中,短线上升趋势已经基本确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海螺水泥(600585))小城镇化是建材行业的外在驱动力,拉动了对建材的整体需求,重点关注水泥与管道。从供给角度来看,水泥的供应具有库存少,半径小的特点,而近期水泥价格开始反弹。从需求角度来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运、住宅、商业、农业和工业对水泥和管道的需求不断加大。海螺水泥(600585):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泥、熟料供应商,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已经明确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水泥建材、基建等为代表的城镇化主题机会将陆续发酵,海螺水泥作为水泥行业龙头将直接受益。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该股已经突破前期高位的技术阻力,震荡上攻迹象十分明显,可在技术回踩过程中逢低参与,中线波段操作。

(桑德环境(000826))小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隐忧,因此在相关基建过程中,对环保产业有较大需求。行业符合环保民生的政策方向,较为清洁的环境成为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成为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桑德环境(000826):公司主营业务为市政供水项目及污水处理项目投资运营、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建设等相关环保产业。公司引进欧美等国家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在国内已成功实施了处理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该股已经出现一定的止跌反弹迹象,虽然上方的均线压力依然明显,但大盘若能在近期保持良好的升势,该股或有一波反弹行情,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三、城镇化受益股

1、医疗服务

300244 迪安诊断002030 达安基因600763 通策医疗600587 新华医疗000516 开元投资

2、交通通讯

000829 天音控股000572 海马汽车000625 长安汽车600006 东风汽车600104 上汽集团

3、文化教育娱乐

300251 光线传媒002292 奥飞动漫300148 天舟文化600757 长江传媒601928 凤凰传媒

4、服装

002569 步森股份报喜鸟

5、食品

002650 加加食品

6、零售

601010 文峰股份

7、城市轨道交通

601766 中国南车晋西车轴

601002 晋亿实业隧道股份

300020 银江股份启明信息

002405 四维图新

8、天然气管网

002267 陕天然气久立特材

601139 深圳燃气

9、给排水设施

002372 伟星新材龙泉股份

002619 巨龙管业东方雨虹

002293 罗莱家纺002563 森马服饰300005 探路者600298 安琪酵母000895 双汇发展 000759 中百集团002264 新华都002336 人人乐 601299 中国北车600406 国电南瑞002296 辉煌科技 300150 世纪瑞尔002046 轴研科技600834 申通地铁 002401 中海科技600845 宝信软件600289 亿阳信通 002415 海康威视002236 大华股份002308 威创股份 002443 金洲管道000778 新兴铸管601028 玉龙股份 000593 大通燃气600635 大众公用600333 长春燃气 300198 纳川股份002457 青龙管业002205 国统股份 002131 利欧股份300145 南方泵业002532 新界泵业 002154 600495 600820 002232 002318 002671 00227110、智慧城市

300020 银江股份300168 万达信息600797 浙大网新002253 川大智胜300212 易华录

002236 大华股份300075 数字政通600756 浪潮软件600271 航天信息

11、节能照明

000021 长城开发000055 方大集团000541 佛山照明000725 京东方A00200 德豪润达

002076 雪莱特002222 福晶科技002384 东山精密002449 国星光电 乾照光电

300162 雷曼光电600100 同方股份

12、建筑节能

000012 南玻A000055 方大集团000619 海螺型材000786 北新建材 栋梁新材

002163 中航三鑫002165 红宝丽002169 智光电气002178 延华智能 彩虹精化

002368 太极股份002372 伟星新材002375 亚厦股份002402 和而泰

13、脱硫脱硝

000915 山大华特000925 众合机电002469 三维工程300072 三聚环保 龙源技术

300152 燃控科技600133 东湖高新

14、污水处理

000544 中原环保000598 兴蓉投资000826 桑德环境002274 华昌化工 宝莫股份

300055 万邦达300070 碧水源

15、固废处理

000652 泰达股份000826 桑德环境002015 霞客环保002340 格林美杭锅股份

篇3:小城镇系统化概念初探

1.1 小城镇名词解释

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用名词, 但概念解释各异不规范。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 是设市以外的建制镇, 包括县城。根据1984年国务院转批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规定:“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 均应设置镇的建制”等。但是, 目前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以外, 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根据1993年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集镇提出的明确界定: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因此, 集镇也是农村工农结合、城乡结合,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心, 是今后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重点。

1.2 中国城镇体系概念

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 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这一概念在美国被用于描述国家经济与国家地理, 中国自1980年开始将其应用于规划中。城镇体系是由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省区级城镇体系、地区级或地方级的城镇体系组成。因此, 国家在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 都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

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包括: (1) 综合评价区域与发展, 以及开发建设条件; (2) 预测人口增长, 确定目标; (3) 制定城镇发展战略, 划分城市经济区域; (4) 确定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分工; (5)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 (6)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 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 确定重点发展城镇, 提出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3 小城镇系统化概念

小城镇系统化主要是完善和补充城镇体系中的地方级别的城镇体系规划, 不同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规划, 而是针对现阶段小城镇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分散零碎的特征提出的小城镇系统概念。实际上大家一直都在遵循和丰富规划理论, 小城镇规划概念已经建立了。系统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形成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其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化”在现代汉语中多作词的后缀字, 如“简化”“园林化”“电器化”“绿化”等。在这些“化”的义项中, 不管怎样引申, 都和“改变”“变化”有关。借助物理学的系统理念, 发现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仍然是个独立发展的问题, 还没有整合成为小城镇系统化, 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实际上中国的城镇化是个顶层系统, 城市经济圈是个核心系统, 小城镇系统化是个底层系统。好比中国的城镇化是一架“大飞机”, 城市经济圈就是“发动机”, 小城镇系统化就是飞机的“零部件”, 它们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中国城市经济圈的核心系统反映了城镇体系的规划内容, 也有部分小城镇发展的考虑。但是, 从我国小城镇的形态来看, 这个底层系统还很分散零碎, 没有达到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所以, 必须按照各个区域、各种功能、各自条件设定型号, 达到有机的底层整体系统, 并且具有联动性、系统性、差异化特征。

2 小城镇发展的特点

2.1 小城镇发展的模式

我国许多小城镇是以饼状或同心圆模式构成中心, 逐渐向外扩展而形成, 这是小城镇布局常见的形态, 尤其在平原地区这种模式呈自由扩散演变, 生产与生活连片布局。另一种模式为纵向较长, 横向较窄。其主要是受交通条件、山体与河流等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形成, 这种布局一般以主要道路为轴组织生活与生产, 镇内的交通组织与用地功能组织相对较复杂。还有一些是分散式布局等模式。当今,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 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 其特点如下:

(1)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时发展, 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1.27%, 工业化率为46.8%, 二者之差在5%以内, 小于1990年10.3个百分点的差距, 说明城镇体系日趋合理。

(2) 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城市与建制镇的框架系统, 城市中心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空间结构日益显现。在县域经济的带动下, 小城镇蓬勃发展。

(3) 持续民工流动的特点, 中西部大部分民工仍然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 向城镇集聚。

(4) 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2014年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3个, 城区户籍人口3.86亿, 暂住人口0.60亿, 建成区面积4.98万平方千米。201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1万平方千米。

以广西为例, 小城镇空间分布东密西疏, 有明显的沿河流、交通干线及平原分布特点。主要分布特征为北部湾沿海城镇群, 桂东城镇密集区, 沿桂海高速公路点轴发展区, 桂西、桂北山区城镇点状发展区, 这只是粗线条勾勒广西小城镇发展的模式。以上特点说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而且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2 小城镇发展的特点

从目前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看, 传统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将快速放大, 在此期间如果不能跟上形势、调整思路、正确地引导小城镇的发展方向, 小城镇的城市病将突显出来。

(1) 看重镇区建设, 忽视区域协调;重视地产建设忽视产业调整、看重形象忽视内在、看重扩大忽视管理。

(2) 重视铺摊子上项目, 忽视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重视人口集聚效应, 忽视城镇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保障需求。

(3) 小城镇建设的许多问题都是边干边总结, 所以还存在着粗放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调整思路, 继续沿着一条路两面发展、一个核心“摊大饼”发展, 到头来交通的堵塞、功能的混杂等城市病统统会在小城镇出现。

(4)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产业和布局, 如某区域内若干个小城镇产业布局同质化, 它不是1+1=2, 而是1+1=0互相抵消。另外, 村落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以广西为例, 广西小城镇发展有以下特点:

(1) 桂东城镇密集区农村人口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和传统手工艺,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并且逐步向城镇工业区集中, 体现离土不离乡的创业模式。

(2) 北部湾沿海城镇群, 应发展与港口经济、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相适应的小城镇, 而且是高起点、无污染、有依托的现代型企业群。

(3) 沿桂海高速公路点轴发展区, 主要突出不同区域的点轴特点。

(4) 桂林段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 带动周边的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

(5) 柳州段依托大企业的产业链, 突出加工服务业的特色小城镇形成。

(6) 南宁段作为广西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优势, 打造若干个研发基地群, 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装备进驻。

(7) 桂西、桂北山区城镇点状发展区, 要逐渐收拢为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延续文脉、民族特色为主轴, 大量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旅游经济,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头等大事。

(8) 其他的沿边、沿路、沿海地区要因地制宜。如发展制糖工业的产业链条, 汽车维修的产业链条, 各种矿产品的产业链条, 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建筑建材业, 中医药、民族医药等。总之, 要整体谋划广西小城镇棋局, 从中找出点位、棋路、进退取舍, 避免一哄而上、同室操戈。

小城镇发展问题谁能把握它?只有系统。系统好比整个战略要求, 总体规划好比战役要求, 具体的单体设计就是战场上的战斗。以此看来, 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具体都要按照系统的布局来实施, 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特别是产业布局、资金使用、人才配备都能够恰到好处, 而且任务分配互补协调, 那必然是胜利在望。

3 小城镇系统化路径

3.1 小城镇系统化路径

小城镇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以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 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分布和发展规划。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分析本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出城镇发展战略, 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 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 确定重点发展的村;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以上都是小城镇系统化的内容, 只不过比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小。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由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城镇体系规划正处在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 城镇体系规划既是城镇规划的组成部分, 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 是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那么, 小城镇系统化的路径在哪里?笔者认为小城镇系统化的路径, 就是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 是城镇体系规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由于最后一公里的设计条件是它上位规划所提供的, 如产业布局、规模结构、职能分工、重大基础设施等问题, 这不是小城镇系统能解决的, 必须在更大范围加以综合布局和思考。所以, 从这一点上来说小城镇系统具有联动性。然而, 联动性是依据, 自身问题的解决仍然依靠自身的规划路径来实现, 如小城镇的定位、性质、规模、布局、特色以及镇乡域的路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空间控制系统、环保生态系统、自然灾害控制系统、建设导则、管理办法等内容的解决。而且小城镇规划系统以及对它的下位具体建设单项也是有把控作用的, 如镇区内的公园、街道、建筑、市政、村、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生态建设、空间控制、抗震避难场所建设、洪水疏浚系统等单项工程的设计把控依据。所以, 整个小城镇系统规划是个上下联动、前后呼应、轻重缓急的解决问题过程, 而不是心血来潮、凭着感觉来决策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有一个好规划, 要连续实施好这个规划, 要不断地督察、检验、修正、调整、完善、细化。千万不要一年一小调、三年一中调、五年一大调, 越调越乱, 到头来就是一个烂摊子。一个规划至少管二十年, 我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细化和实施中, 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3.2 小城镇系统化办法

探索小城镇系统化办法, 借用数学、物理学的方法和概念增加启示。

(1)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 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 网络是一种图, 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 (见图1)

(2) 在计算机领域中,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 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 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见图2)

(3) 借助物理、数学、计算机领域的网络概念, 探索小城镇系统化网络问题 (见图3) 。规划体系是有层次的, 而且这些层次是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镇乡级体系规划 (小城镇系统) 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有直接关联, 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有间接关联。总之, 小城镇系统化网络与其他级别的系统具有逻辑关系和共享平台, 它是大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一个子系统, 与上下位规划和建设具有联动性。

(4) 小城镇系统化内在的逻辑性 (见图4) , 其功能性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密切相关, 它本身就是落实、细化了上位规划。小城镇系统的技术性是结合当地的情况, 把功能性问题用技术手段, 因地制宜的落实到土地、房屋、道路等具体项目上;小城镇内在问题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与大城市相比较, 量小、深度较浅、技术含量不高。但是, 它面大、涉及领域不比城市少, 如涉及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力、环保、生态、文化、考古、资源等都是大战略。

经上所述, 可以理清一个思路, 解决小城镇系统化就是要建立一个小城镇系统网络, 这个网络具有逻辑性和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有内容的, 是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充实、完善、协调小城镇系统化的内在属性, 以及每个属性的落地项目、空间形象、政策依据、实施办法。总之, 这是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 是不断细化、深化的过程, 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实施过程, 而且整个过程都处在可控状态下。所以, 要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小城镇发展问题, 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的决策, 推动精准发展。

3.3 小城镇系统化的外延

研究小城镇系统问题必然涉及村庄建设问题, 这就是小城镇系统的下位规划。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布点, 村庄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村庄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总之, 村庄规划必须统筹到小城镇系统之中, 它作为村庄规划的上位规划, 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发展性、继承性、可塑性。

(1) 系统性:体现在政治层面, 改革开放、城镇化、小城镇大战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

(2) 关联性:体现在经济层面, 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

(3) 发展性: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4) 继承性:体现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 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保护、记住乡愁、留住文脉;

(5) 可塑性:体现在技术层面, 即如何打造和发展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功能、作用、形象、活力。

这一切说明小城镇系统化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其对上位规划负责, 也要对下位规划指导, 而且存在着实践性, 这就是小城镇系统化的特殊性、外延性。

4 结语

通过小城镇系统化的研究, 旨在倡导小城镇建设是以科学性、系统性来解决问题, 不能单凭主观想象以及经验和直觉, 而是依靠实际的数据和资料, 科学分析、系统总结, 为切合实际的发展提供规划建设思路。过去我们片面注重追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思路, 如今我们要精准发力、科学发展, 以提升小城镇的功能、活力、文化、保障、服务为内涵, 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为打造较高品质的新型小城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 (新世纪版)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5.

[2]张丽娜.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EB/o L].http://news.dichan.sina.com.cn.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Z].2014.

篇4: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股

5月16日,媒体报道了自2012年底“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地已近半年,根据各方意见反馈,规划日前开始进行再次修改,目的是抑制地方盲目上项目冲动。业内预计6月底仍会召开新型城镇化会议。新型城镇化与之前不同的是,不再只是上项目,搞建设。城镇化其核心是让低收入农民进城,而不是有钱人进城;修改中的规划强调重在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则是通过完善体制,推动户籍与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和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主要是解决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真正的城镇化。由于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市民化,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这使得新型城镇化本身集目的、手段、过程于一体。与之前相比,新型城镇化是一种高成本的城镇化,其推进有赖于以下五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垄断;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地产、城市配套建设、装修、建材、能源、高铁、轨道交通、医疗、金融等行业将面临新的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点,其中土地储备雄厚的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城市园林建设的龙头企业、西部基础建设的建材公司将首先直接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地产行业中土地储备雄厚的地产开发公司中如铁岭新城、京投银泰和中华企业值得关注;中小板中的南国置业可关注;其中铁岭新城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将铁岭新城区凡河以北的地区全部平整完毕,可销售商住土地超过1万亩,可随时进入市场;京投银泰在京郊项目用地2000亩可开发,有望"分羹"城镇化。

装修行业的洪涛股份,建材行业的东方雨虹,园林建设的普邦园林等城镇化受益行业绩优股也可重点布局。

篇5:城镇化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怎样做好“联系实际,运用概念”

文梁丽萍

摘 要:学生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是不完全、不深刻的,需要通过联系实际、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扎实,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概念。

篇6:城镇化概念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m.meten.com/test/xiaobai.aspx?tid=16-73675-0

很多高中生在不知道怎么写青春励志作文时,都会找一些关于青春励志的新概念作文来参考,那么青春励志高中作文新概念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励志高中作文新概念:青春风暴

我无法抬头望天,唯有低头沉思,随遇而安。

——题记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上帝就会递给我们一件棉袄,告诉我们用它来抵御风暴,这件棉袄叫做青春。这个抵御的过程我们姑且把它称作青春期

处在青春期初期的我们,在巨大的压力下还没有学会像大人一样,坦然面对,留在我们脸上的也只有面临困难时的不知所措和对度如其来的变故懵懵懂懂。这时我们就要披上那件抵御风暴的棉袄,把自己最坚实的肌肉裸露在外,把最脆弱的心灵紧紧包裹。

披上棉袄之后,也应该会想想,我们的青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说青春期是我们最有活力的时候,最会拼搏的时候,我们应细细享受仔细品读。然而,是这样吗?青春期应该是我们最苦的时候,也是我们性格不受控制的时候,我们容易被风暴打昏心脏,容易被打出眼泪,但,他却磨练人的意志,这一点就足够了,我们配有青春!

所以让我们甩掉眼泪,因为它容不得片刻怠慢;让我们加快步伐,因为它等不起瞬间光阴。让我们冲出重围,尽管它坚不可摧;让我们俯首挺胸,尽管它来势汹汹。也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风暴,战胜自己!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的脱下棉袄,捧出自己的心“你赢了”

青春,用来抵御风暴,挺起胸,垂下头,因为这件棉袄没有帽子。把自己过在青春里,我们还需要张望世界,需要一个清醒的思想,也就意味着大脑裸露在风暴中,所以我们要低下头,在即将进入青春之际,留一张沉思的剪影,供未来后的自己细细观赏。

沉思,我们性情刚烈的青春期,不允许我们有如此稳健的声音,所以它驱使风暴肆意抽打我们的面颊,我们无奈,所以垂下头颅,却挺起坚实的胸膛,用紧紧包裹的心与之抗衡;用裸露在外的脑,寻找真谛。

当我们找到它的意义时,恰巧,我们穿着这几棉袄,走出了风暴,耀眼的阳光洒遍全身,于是我们退去武装尽情享受。这时我们抬起头,没有望向阳光,而是驻足回望。

“你被征服了!”

“这还远远不够!”

“谁再说话?”

多年的寒冷和沉思,让人变得稳重,并未急于寻找,而是继续前行,随遇而安。

青春励志高中作文新概念:青春不朽

这个世界上,有不朽的东西吗?貌似没有,又貌似有。物质的东西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

去,而关乎于精神上的东西又是不朽的,比如信仰,比如青春。

“青春”这个词是所有人都爱,而又惧的一个词。爱在于她的美好,惧在于她的短暂,让人怀念起曾经的一点一滴。

青春,是上天馈赠给每一个人的礼物。有些人,接受她,将她当做信仰一般对待;有些人,接受她,虚耗她;有些人,接受她,却从不在乎;还有些人,嫌弃她,他们觉得,这一生,有否无碍。

慢慢的,这些人,都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为人父母了。第一种人,将她,深藏心底,如同对待信仰,对待自己的初恋一般;第二种人,借着她的名义,她的爱,整天花天酒地,浪费她的苦心;第三种人,依旧不在乎她,却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总缺了些什么;最后一种人,从未看到过她的身影,因为他们整日在毫无目的的游走。

后来,他们都老了。第一种人,子孙绕膝,一家人坐在那菩提树下,读着书,喝着茶,谈论着生活,与青春相伴,迎着夕阳的到来。第二种人,到底是病了,在那病榻上,流着泪,懊悔的说“妄我走过这一生,借着青春之名消耗了这点滴光阴,而这一切都无法重来。”第三种人,望着天空,望着路上的青年,望着那无形的田埂感慨“原来,这心中的空缺是因为,你啊——青春,你陪在我身旁,而我一直忽略了你,现在看着这夕阳无限好,才知道只是近黄昏的意思啊!只望来生,我与你且行且珍惜。”而最后一种人,看着那家徒四壁的景象,只得无声叹息,心中可悲的想着:这一生,以为活着毫无意义,却从未想过,找寻过让自己活下去的意义。直到现在什么都失去了,才知道,那意义早已被自己无情舍弃啊。

有人说“因为失去了青春,所以她才美丽。”其实他不懂,青春,从未想过离开,也绝

不会自己离开,只有当你,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她,推开她时,她才不得不离开,因为,这一生,她只会来一次,只会拯救你一次,但她会爱你一生,若你有赢回她的心的决心,有知错就改的态度,她就会回到你的世界,与你携手共度一生的陪着你。

所以,青春是不朽的,因为她一直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爱你,恨你,气你的种种。

青春励志高中作文新概念:青春的感悟

“我拿起棕榈树的叶子,放在青涩的石板前,祭奠那些流逝的青春和曾懵懂的誓言”。这句话是对青春最好的概括。我哭过,我笑过,有时候真的不想哭,有时候真的不想笑,无奈的挤出几滴泪,无奈的挤出笑容,就这样,一切都过去了。

我不想笑

笑过吧。在初中笑过吧!在班级中总有几个人,出尽洋相,却不在乎一切。我感觉他们好坏啊,偏偏要让我笑出来。真的不想笑,想要严肃,嘴巴泯成一字,神情呆滞。不过我好想永远在学校,因为这样我就可以笑,这样我就可以不得不笑。不像在家里眼中只有学习,学习,对了,还有学习。在家里啊,爸爸,妈妈都是那么的古板,讲笑话,他们都不会笑呢。说出了一个好玩的笑话,他们仅仅是说了一句:哦,有什么好笑的,幼稚等等的话语,随之就是将我赶去学习。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所以我就乖乖去学习了。专心致志,然后妈妈就悄无声息的突击了我,然后随便找个理由,就又出去了。我知道她是来看我有没有好好地学习,我又能怎么样呢。她进门的时候,我就硬挤出笑容,说:欢迎领导视察。离开时,说:欢迎领导下次再来。我想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既然说了要复习,就不要怀疑我,这样只能让我更伤心。在房间里,在刺眼的灯光下做着深奥的题,做着不知道以后对我有什么用的题,写着写着笑了,不是硬挤出的笑容,真的笑了,并且脸庞湿润了。

我不想哭

哭过吧。在初中哭过吧!父母总是这样,太讨厌了!!本来不想哭,非要让我流泪,讨厌死他们了。有一次我生病了,当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我的过敏性哮喘又犯了,真的不严重,最大的代价也就是一条人命而已,可是爸爸,妈妈却那样的在乎,他们在我咳嗽声中,陪伴我。刺眼的灯光,把我唤醒,看着表,用小学算术法算了一下,我才睡了14个小时,时间过得好快,刚刚还是黑夜。当我看见我爸妈还在我床边,看到窗外的阳光的斑点,对了还有他们脸上抹不去的黑眼圈。他们真的是很讨厌,为什么又让我的泪水出现,为什么让我学习又让我在乎身体。我起来说:你们好无聊,陪了我一晚上,不上班么,去去去,让我再睡会。然后我将他们赶了出去,刚刚忍了好久,然后终于咳嗽了起来,而又故意的咳嗽那么小声,只是因为不想让他们再进来,不想再为我担心,因为我讨厌他们,因为我不想哭。

篇7:城镇化概念

A:这是两套既紧密联系又各成体系的教材,它们都是著名的英语教学权威L.G.亚历山大编写的综合性英语教程。《新概念英语青少版》的编写大纲由《新概念英语》发展而来,语言大纲和技能大纲两个大纲并行,强调“情境教学”;但《新概念英语青少版》更贴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更符合中国孩子英语学习的需要。

Q2:《新概念英语青少版》有什么特色?

A:在秉承《新概念英语》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新概念英语青少版》拥有更多不同的特质:

首先,整套教材充分展现了时代特点,产品包括了图书、MP3、DVD各种媒体形式,便于学习;内容上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和他们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强调故事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品格。再通过精心设计的听力、阅读和写作练习帮助青少年扎实地掌握各项英语知识和能力,最终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其次,《新概念英语青少版》语法大纲更加强调渐进性,遵循的是“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的渐进性原则,所以每单元都从听力理解开始,进而依次引入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凡涉及新的语法结构,都会循环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语法知识。

此外,《新概念英语青少版》还充分考虑了中国孩子学英语需要,加入了系统的语音学习内容。不仅如此,《新概念英语青少版》考虑到了中国国家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知识和力的要求,所以全套教材内容都能和课标相对应,适合3年级到初中的学生。”

Q3:《新概念英语青少版》适合多大的孩子学习?

A:适合8岁-14岁青少年以及英语初学者,具体参照如下表:量适用年级英语水平参照 级别

第1级(1A、1B)第2级(2A、2B)第3级(3A、3B)词汇量

约600个生词和50个短语

适用年级

英语水平参照

小学3、4年级相当于国家英语课程标学生 准1级要求

新增700个生词和60小学5、6年级相当于国家英语课程标个短语 学生 准2级要求 新增750个生词和60初中1、2年级相当于国家英语课程标个短语 学生 准5级要求

Q4:《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分为几个级别?

A:这是一套3级教程,每个级别的教材又分为A、B两册。

Q5:《新概念英语青少版》中含有什么教材,定价是多少? A:全套教材含6本学生用书(赠学生用盘MP3和动画DVD),33.9元/册; 6本练习册,9.9元/册;

3本教师用书(赠课堂用盘MP3),48元/册; 3套课堂用带,42元/套

Q6:我们学校很想开设《新概念英语青少版》的课程,如何合理安排课时呢?

A:本套教材共分3级,每级有30单元内容,其中A册包含1-15单元,B册包含16-30单元。理想的教学进度安排是:每个单元安排3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每课时50-60分钟。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每单元4课时,每课时40-45分钟。

Q7:我们学校使用《剑桥少儿英语》开设少儿英语课程,现在我们准备开设《新概念英语青少版》课程,请问这两套教材有何不同?如何衔接? A:《剑桥少儿英语》是以“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一套少儿英语教材,重视通过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新概念英语青少版》也提倡寓教于乐,强调练习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性,但更以坚实的系统性学习为宗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这也是《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区别于市面上大量“好玩”英语教材的地方。《新概念英语青少版》的内容和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相对照,满足了我国学生升学考试的需要。

所以,建议贵校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或1级,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后,就从《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A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学完《青少版》后可以顺利地继续学习《新概念英语》。

Q8:《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和《新概念英语》之间应该如何衔接呢?

A:《新概念英语青少版》3个级别的语法难度大致相当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并略高一些。但是《青少版》的词汇量更大,《新概念英语》1的词汇总量大约是1000,而《青少版》每个级别的单词量为600左右,3个级别的词汇总量超过了2000。

篇8:城镇化概念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全球绿色新政,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是中国故事中最为世人所瞩目发展变化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曾将中国城镇化与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并称为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以其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以及其城镇化建设速度成为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并非处处歌舞升平一派祥和, 事实上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指出未来全球面临的两个严峻问题将是自然环境的退化和城市生活质量的加速衰退。尽管近年来对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著述林立, 但是各学科各流派的观点众说纷纭未能达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当前亚太地区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为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在总体上而言是不可持续的。诸多环境正义运动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的支持者更是将城镇化归结为环境不公平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的根源。他们认为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非均衡不公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对环境影响的最大受害者是社会中收入较低和少数族裔 (poor and minority) 。而中国及亚太地区一系列环境危机事件的爆发, 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脆弱性的凸现似乎表明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支持后一个论点。诚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 “城镇化可能充满了希望, 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 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动”。

解振华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张永生也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关键的转型进程, 一是中国要重塑经济和社会、内需和外需, 城市和农村等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 二是中国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选择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作为中国绿色发展转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机制, 中国城镇化建设路径的转型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发展形势的双重压力。它即是绿色经济替代褐色经济的范式转换的关键, 是对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全新探索, 更是发展生态文明, 重新定位人类发展路径的必然要求。

然而什么是绿色城镇化, 怎样解读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并非新话题, 但是对其概念的定位和内涵的辨析尚未清晰。有别于“低碳”、“循环”等目标明晰, 有据可循的概念, 绿色城镇化往往被视为一个相对模糊甚至笼而统之的框架, 任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话题均可被囊括其中。当前对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定义主要聚焦于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这一方面。如魏后凯、张燕指出绿色城镇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在于扭转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 建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有序、集约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推进方式是资源节约和低碳减排, 其目的在于实现环境友好和经济高效。董战峰等则提出绿色城镇化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全过程贯彻其中, 要充分体现“环境健康、生态良好、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理念。

一、“绿色”概念辨析

(一) “绿色”概念的发展

“绿色”一词自1960s-1970s第一次绿色浪潮兴起之时起便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第一次绿色浪潮立足于对资本主义追求无限增加的经济模式提出批评和反思, 认识到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并强调如何治理这类负面影响。第二次绿色浪潮 (1980s-1990s) 则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领域上的非减发展。Pearce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奠定了绿色经济理论的基础, 并提出了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概念的区分。弱可持续性强调了三个领域总和上的非减性发展, 而强可持续性则强调自然资本的非减化。第三次绿色浪潮 (2000s-) 将强可持续性的概念进一步推广延伸。2008年的《全球绿色新政》 (Global Green New Policy, GNND) , 2011年的《迈向绿色经济》以及2012年的“Rio+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均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新理念, 即对工业文明不可持续的褐色经济的范式替代。

(二) “全球绿色新政” (GGND) :“绿色经济”对“褐色经济”的范式转换

以往绿色经济关注于经济体生产运营的全部成本。以增长为核心目标的传统经济学, 没有将经济生产运营的环境成本, 生态成本等外部成本纳入成本-效益核算范畴, 同时传统绿色经济提出的弱可持续性的概念, 是以总和财富增长代表绿色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性。但是这一“总和”概念偷换了可持续性的概念。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的是否存在必然的替代关系尚不能定论。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关键自然资本的丧失将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是人造资本无法替代的。

自21世纪起发端的第三次绿色浪潮是对以往“绿色”概念的“深绿化”的改革。“Rio+20”会议上通过的《我们憧憬的未来》所提出的“全球绿色新政”提出了绿色经济变革的三个主要目标:1、促进全球经济恢复、保持并创造就业机会, 保护弱势群体;2、促进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和千年发展目标 (MDG) 的实现, 特别是要在2015年之前消灭极端贫困;3、降低碳依赖程度和减缓生态退化。尽管2015年前消除极端贫困的实际目标并没有达成, 但是其综合性的目标框架为重新理解“绿色概念”提供了目标导向。GGNP提出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将经济效率, 社会公平和包容, 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三个方面的限制因素和目标综合起来, 实现对传统经济学范式的突破和革新。

绿色经济是绿色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 而绿色经济理念的全新发展也为厘清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奠定了基础。“绿色”在新的全球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中体现为“深绿”, 是“竞争力层面的绿”。对于绿色城镇化而言, “绿色”的竞争力性质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效率的提高, 更体现在社会公平与包容性的彰显以及环境的强可持续性。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角。

二、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角及其对绿色城镇化概念的推进

(一) 芒纳星河的“可持续发展三角”

莫汉.芒纳星河在其《使发展更可持续:可持续经济学框架与应用》一书中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三角分析框架及其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构建。芒纳星河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一段持续的时期内, 建立在维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基础上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增进人类个人和团体实现他们的愿望和最大发展可能的机会”。芒纳星河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体现了三个基本要素:

1、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性, 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面向未来, 动态持续发展的进程, 而非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与《布伦特兰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相一致。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和环境。芒纳星河构建的可持续发展三角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和谐共生的多尺度体系。对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广泛整合既要求实现最优化, 也要求实现持续性。

3、芒纳星河将“增进人类个人和团体实现他们的愿望和最大发展可能的机会”视作这一可持续发展框架的目标。这一目标即体现了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的要求, 也体现了对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民主性、平等性的要求。

芒纳星河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分别总结为:经济上提高物品和服务的消费, 从而提高人类福利;社会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丰富人类关系并达成个体和群体的愿望;环境的可持续性在于关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自我恢复能力。芒纳星河进而指出, “增进人类个人和团体实现他们的愿望和最大发展可能的机会”的实现途径, 在于“在一个较低强度的资源利用水平下, 持续促进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而为后代人留下一个没有减少的生产性资产的存量”。经济体的生产性资产存量 (Productive Base) 包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 (包括社会的公共知识存量, 制度安排, 技术水平等) 。非减性的生产性资产存量强调了各种资产间不存在完全替代性, 即强可持续性的概念。

尽管芒纳星河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强调了强可持续性, 但是其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论述仍然立足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 将对经济效率的评价建构在有效的、市场性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及福利的效用评估之上。这一理论框架并未突破资本主义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财富积累的工业文明功利主义伦理。与此同时芒纳星河并未对消费这一概念进行限定, 这一未加约束的消费概念也恰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路径上利益分化与观点分歧之所在。

(二)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可持续发展三角

生态文明一方面吸纳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认同自然极限, 遵循自然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 另一方面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强的约束。这一约束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消费模式和最终目标的设定上。生态文明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和和谐, 强调适度、低碳、健康和品质的消费, 并指出可持续性和社会繁荣是其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态文明的社会繁荣目标不能等同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和高消费。以美国为例, 尽管其人均GDP在4万美元以上, HDI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937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 但是其人均碳排放达到近20t, 是中国人均碳排放的3倍, 人均生态足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沿着这一发展路径的经济增长和高额消费并不能实现人类福利的持续增长, 而将带来资源环境的加速耗竭。因而, 对于以高消费、高排放为特征的发达国家经济体而言, 经济可持续性体现在减增长 (de-growth) 战略, 即在保持和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前提下, 通过存量资本的折旧减少资源环境的消耗。由此可见,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可持续发展三角应突破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领域内寻求新的平衡点和增长点。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探索的是在经济效率,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和环境强可持续性之间构建相互约制, 相互促进的综合系统。经济效率强调的高效能, 低排放, 低能耗, 低自然资源耗减, 集约型, 循环型的经济模式。这一模式颠覆以往以增长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增长模式。环境强可持续性是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与包容性的基础。环境强可持续性指的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下, 自然环境资产的非减性发展。包括保护关键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如生物多样性) 的不丧失, 实现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 保证环境自净能力不下降等。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不仅是实现经济效率的根本基础, 更是倒逼经济加速转型和技术革新的动力来源。社会公平和包容性是实现经济效率和环境强可持续性施加社会伦理限制。建立公平包容、繁荣而充满活力的社会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来源。而高效集约多样化发展的绿色经济则是实现平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环境的强可持续性要求平等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结果作为其制度保障。同时将环境正义纳入社会公平包容理念中, 是实现社会、环境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以下图1表示

三、以新可持续发展三角为框架, 构建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内涵

(一) 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内涵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和“深绿”新理念在原有绿色城镇化关注的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理念之外, 增加了社会公平与包容性的第三个纬度和环境强可持续性的刚性约束。

基于新可持续发展三角的框架和深绿理念, 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推进集约高效、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循环再生的、高质量的、繁荣绿色经济作为发展动力;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发展的刚性约束, 重建空间与规模的协调发展, 推进经济体制和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3、进一步完善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保障, 构建社会公平与包容性, 建设以民为本的城镇化。

在这三个方面中, 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城镇化的动力来源和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是绿色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 以民为本, 公平包容是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同时, 应该充分认识到绿色城镇化发展是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多元化的概念。在空间尺度上的多元化指的是其发展模式是差异化的。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 决定了绿色城镇化的发展不是也不能是一个同一化的过程。绿色城镇化本质上是人文发展过程, 因此满足人文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样也是绿色城镇化的目标之一。而我国当前尚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这意味着绿色城镇化的进程在我国应当是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等较高人文发展水平的地区而言, 绿色城镇化应立足于在实现经济转型的同时降低资源环境强度, 降低能耗, 减少碳足迹。而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 其重点应在于在转变发展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加速推进有质量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减少贫困, 提供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在时间尺度上的多元化意味着绿色城镇化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其实践路径和发展战略是阶段性的。随着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 绿色城镇化在各区域具体的发展模式应当随着其发展阶段的演进而逐步调整实施。

(二) 全面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四个进程

在城镇化建设的四个进程中:人口城镇化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 经济城镇化 (economic urbanization) , 空间城镇化 (spatial urbanization) 和社会城镇化 (social urbanization) , 新可持续发展三角需要有机的融合进去, 并为指导这四个进程的和谐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阶段, 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一些思路可以被放置于新可持续发展三角的框架中 (表1) :

四、结语

绿色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转型路径。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已不容许中国再延续当前粗放型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从褐色向绿色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城镇化概念】相关文章:

城镇化的概念范文05-24

小城镇及相关概念07-19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互动协调研究09-10

农村城镇化05-23

城镇化发展05-22

江苏城镇化05-26

城镇化集聚04-12

就地城镇化04-17

推进城镇化04-18

强推城镇化04-27

上一篇:心血管春节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