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2024-06-27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精选6篇)

篇1: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求知识欲望。

关键词:磁石 先声夺人 序幕

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笔者谨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数学课导入的几点体会。

一、类比导入法

引入课题时,采用知识类比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又可以在掌握理论的逻辑关系上产生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我是通过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入的:先让学生填充,并说明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依据是什么?

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我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对应线段、 对应周长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二、史料导入法

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都知道布鲁诺为科学而献身,其实,也有数学家为数学而献身的例子。两千多年前,就有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帕索斯,最早发现了无理数 2,因其理论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整数为基础的信条,引起了同伴们的狂怒而被抛进了大海)因为发现了新数而被人推入大海中淹死了。学生听了此话必然会引起注意,什么样的数呀,居然闹出了人命案?这样就为无理数的粉墨登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设疑导入法

可根据中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如“负数”的引入,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5-3=___”、“3-5=___”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演算的减法,总是被减数大于减数,而对于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碰到过,只是无法解决罢了。学生会说:“3-5不能减!”我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会说:“欠2!”在这时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给出“负数”的定义。这种形式的导言就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四、趣味导入法

通过一些小故事、 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悖论、 逻辑趣题导入新课,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互逆命题”时,是通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引入的:一位音乐制作人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跑到了森林深处,忽然听见一位少女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音乐,灵感顿生,并蒙发了倾慕之情。但天不遂人愿,少女被女巫施了魔咒,变成了一朵花,同时还有四个魔鬼会跟着她。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救她:只要这位音乐制作人能够从少女和魔鬼变的五朵花中认出少女,她就获救了!少女是昨夜来到这里的,而魔鬼是今天早上才到的。这位音乐制作人经过一番推理,认出了少女。你能认出哪朵花是少女变的.吗?然后说明:如果是昨夜到的,那么花上会有露水;如果花上有露水,那么她是昨夜到的。至此,“互逆命题”的导入水到渠成。

五、实验导入法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木棒中任意取出三根,动手摆一摆,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意取三根小木棒,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这时揭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新课题自然而出。

六、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的许多内容表面看起来是枯燥的、 抽象的,如将其寓于有趣、 生动、 使人乐于探索的情境之中,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在新课之初,采用设计情境的方式导入,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储蓄问题”时,先设计一个“模拟银行业务”的情境,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有人扮演“储户”,填写存单的金额、存期;有人扮演“会计”,计算利息;有人扮演“行长”,审核差错。在这一贴近生活情境的活动中,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想赶快解决问题,以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出戏的序幕,又如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除了以上几种导入法,常用的还有直接导入法、竞赛导入法、强调导入法等等。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实用性、简洁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和使用。

篇2: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责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有益于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导入,浅谈几点本人的认知如下:

一、课堂导入的功能

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教师远景规划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课始的标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3)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4)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二、具体的导入例子

1、生活实际事例导入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理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

际问题。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受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对数概念的导入

铃声刚落,一位教师面带微笑这样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政府在1980年提出要使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⒎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本节课我就来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实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数学史实导入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数学史有关,因此,在讲这些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史实,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数学学习的毅力,而且数学历史故事中都包含有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会有好处。

3、根据“活动的数学观”进行设计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与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都提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

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 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形成感知动作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这种通过演示进行观察或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的导入方法,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导入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坐标时, 可以设计一个玩坐标的游戏:用两根绳子构成坐标, 让一个同学做原点, 学生对应坐标、象限、直线y = x 等都可以体现。原点可以变动, 坐标也就随着变化。这一游戏活动简便易行,数学内涵丰富。

4、实验导入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根据“建构的学习观”进行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如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的知识, 并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所以,教师应尽量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6、问题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又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教材的一个难点,在引进新课时,可先提问:“具有什么特征的方程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在学生的多种回答

中,教师可提炼出正确答案,从而顺利导人新课。再如, 由旁敲侧击地问:“做一锅汤, 要知道汤的味道好不好, 怎么办呢?”来引入用样本估计总体也是很好的设计。

7、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

注意事项: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 “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8、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

注意事项: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9、类比导入

g·波利亚说:“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我们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提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中,它们是最不容忽视的”。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如果在教学分式时, 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 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 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 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 而切割线定理, 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 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又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 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 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 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 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 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均跃跃欲试, 成功地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 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性质时, 可与等式的性质进行类比:

类比法引入课题, 要求教师首先要从内容、形式、甚至方法等各方面把握所选中的两个类比对象。其次, 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明确类比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两个类比的对象并非完全一样, 所以应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确:类比的结果并非完全可靠, 它只是形成猜想的一种方法, 学生进行类比猜想所得的结论往往还需要进行证明。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 (仿照书上的“想一想”) , 上课时可先问学生, 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 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 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 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 尝试着成功, 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 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 他能不能把玻璃不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 我向同学们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如, 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 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 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 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 他走到样品展览区, 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 你看, 那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 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 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小明心想, 怎么不见由正五边形, 正八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地板拼成的样板呢?他突发奇想, 要是开发研制正五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地板砖, 这些形状的地板砖市面上都没见过, 投入市场后肯定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小明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爸爸和设计科的人员, 结果引来哄堂大笑,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本节课, 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样的引入,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 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 达到设问、设疑的目的。

五、直接导入法

这是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 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 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 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或“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例如, 讲正方形时, 我们在小学已经识别了图形, 现在我们来研究它的性质。这样导入新课, 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的效果。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有时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 使学生感到了引新概念的必要性, 循序渐进地建立新概念, 使之成为学生的自然需求, 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更强了。讲“最简二次根式”时, 可设计如下:1) 在黑板上写上:计算根号 (75) ×根号 (18) 问:这道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 再计算2×根号 (15) ÷根号 (3) , 请问这道能有哪几种方法计算?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请比较一下, 哪种方法简便?3) 如果根号 (2) =1.414, 求根号 (1/2) 和根号 (8) , 如何计算?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 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那么二次根式化简的侧重是什么?什么时候二次根式是最简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篇4:初中数学课导入的巧妙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导入 问题情境 有效课堂

新课程呼唤 “新课堂”,这种呼唤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追求,是一种急促而强烈的人心所向!而课堂开始的新课导入则可以看成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

我们知道,理想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的课题意识,启动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入最佳态势。我根据教学实践及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总结出以下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供大家探讨

一、引起好奇,实物导入

一件新的物品进入课堂,学生会感到意外。用展示物品的方法导入新课,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张图、一幅画、一张表、一件实物教具等,只要运用得当都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扇形的弧长与面积教学时,正遇寒冷的冬天,老师拿把扇子走进教室,同学们感到很惊奇,大热天教师上课从不带扇子走进教室,为啥今日严冬一反常态,带扇子上课?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老师把扇子打开倒挂在黑板上,提问:“哪们同学能算出这把扇子的面积与弧的长度”,点明今天授课的内容——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这样的导入虽朴实却不乏新意。

二、巧用故事,生动导入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这样设置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演示教具、实验导入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置疑问,悬念导入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我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有的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有的回答:“不行,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这样引起学生议论,进而引入所学课题“圆”。 这种悬念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及时打开思维闸门。

五、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就是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利用一定的材料激发学生马上要进行的学习任务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把注意入集中在学习上。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对老师的讲解也产生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引入”这一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人“角色”。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导入,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指定两名学生站起来,由其他学生描述二人的位置关系。生:东北方、左上方等。师:准确吗?生:不准确。缺少距离。师:上述同学采用方位角描述,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的更清楚吗?生:后三排、左两排。生:左上方,约3米。师:上述方法都不够准确,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准确描述位置关系。设置情境,将平面直角坐标系跟日常生活的位置结合起来,导入自然,学生也被情境所吸引。

六、巧用故事,生动导入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高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講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这样设置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温故旧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提问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直观形象导入法等等。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课堂导入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是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导人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N].数学通报,1996(1).

[3]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篇5: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导入设计

—— 灵活多样

2015年11月25日我们国培班的全体学员去安庆四中听了胡玲玲老师的一堂阅读课,课后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班主任熊老师和丁家骏专家就阅读课的导入形式在会上做了深刻的发言。

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要注意趣味性,针对性和知识性,而且要能合理、自然、循序渐进。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说,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以供大家来探讨。

(一)“趣”字当先,引人入胜。

1、图片导入

利用教学挂图、课文插图、简笔画或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的呈现进行导入。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对它们的描述、问答、讨论的形式和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合理利用图片,能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

2、视听导入

多媒体视听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音乐或者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有视觉听觉的感受。通过这些资源导入新课话题,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又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游戏活动导入

通过一些游戏,辩论,知识竞赛等小活动做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预测和了解。

(二)“效”字为实,紧扣主题。

1、设疑和悬念导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巧设悬念和设计疑问,能激发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方法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故事和事件导入

初中生好奇心很强,也很好动,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抓住这一点,讲述发生在老师身上及学生周围的真实事件,讲述一些时事要闻,呈现一些历史事件等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讲述的过程中适时提问,激发思维的火 花。

(三)“知”字为重,新旧相生。

1、背景知识导入

有些以历史科普题材的阅读文章,我常通过介绍作者、课文背景为切入口,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篇6: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遵义县芝麻小学

敖弟凯

邮编

563119

联系电话

*** 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同样,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角色,让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数学情境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万事开头难”的导入这一关把握得好,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面略谈自己在初探中的见解:

一、趣味性导入

趣味性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会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在数学“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导入,那就回很大程度地调动儿童的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去体验发现与探索数学学习过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东南西北时的导入:课堂实录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前后左右的同学是哪位,都在你的什么方向呢? 生:说出前后左右的同学后,进行了各种方向猜测。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太清楚。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方向的知识是很重要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好吗? 生:好。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不知道,我们想学方向的知识。

师:方向是有名称的,这些名称全躲在老师的讲桌里,拿出来大家看一看,读一读。(出示东、南、西、北四张卡片)

师:对了,它们就是——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游戏,说出自己已经知道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后进行学生未知知识“方向”猜测,最后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通过学生的猜测后进入了感兴趣的方向知识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探究性导入

探究性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探索与创新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如何让学对数学知识产生质疑,怎样将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激活,使之促进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得到丰富、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我们教师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思维空间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其中探究性导入是关键。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年、月、日”时,没有直接提出让学生:“观察一下日历,看一看一年中有几个月?”这样对于现在学生来讲几乎没有探究意义的导入。而我进行了这样的导入:“请你观察一下日历,说说你都发现了哪些知识?”这样,我通过给学生设疑,提出了较为恰当的具有探究性的谈话导入,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牵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认知性导入

认知性导入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从形象思考为主向抽象思考过度。他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一般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情境---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中原有认知技能就能依据这种逻辑顺序,自主的将旧知迁移到新“情境---问题”的学习、解决中来。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一致性,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因此,我在数学“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认知性导入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摘录教学片段如下: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

〈一〉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呢? 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师多媒体出示课件1:

5厘米

555厘米厘米厘米让学生根据已有认知水平列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5=25平方厘米

5×10=50平方厘米

10×5=50平方厘米

〈二〉 设疑、导入新知

师:如果我们在每个图形中各画一条线段,使每个图形分割成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怎样画?

生:用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经过看、想、折、10厘米

10厘米 裁、比、拼、议等实践操作活动得出结果。

师多媒体出示课件2: 5厘米

厘米55厘米厘米师: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你能计算吗?怎样算?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在这个导入案例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让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来为新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作了知识准备,学生基本能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新知的计算点,从比较抽象的数学关系中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实质。为学生的认知学习构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四、实物启示导入

实物启示导入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由于受陈旧教学思想的思维限制,我们的数学教学长期以来所创设的情境都没有顾及到情境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导致我们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情境---问题”都是人为编制出来的,是为了训练他们解题的方法和能力而杜撰出来的,并且多数是虚构的。为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数学的教学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现实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不是只强调学生会解决多少‘规范’的数学题。”因此,在现代数学“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情境教学,并在情境中恰当地运用实物启示的导入方法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如前面陈艳老师在教学圆拄体积计算时的实物启示法导入就取得了较好的 10厘米

10厘米

效果。现摘录片段如下:

师: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亲自做一道菜,不知同学们愿不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

生1:愿意

生2:不知老师要给我们做一道什么样的菜? 生3:老师,你用什么蔬菜来做呢? ……

师:出示一个圆柱形胡萝卜,然后用菜刀把这个圆柱形胡萝卜切成很薄很薄的若干圆片。

师:同学们会计算这一个圆片的面积吗? 生:会,用Лr2就计算出它的面积了?

师:哪物体体积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把这若干个圆片一片一片的叠起来能找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师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 ……

在陈老师的这个导入案例中,她注重了直观性较强的实物演示法导入,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实物,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使后面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显然,数学“情境---问题”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样化的,绝不限于我所初探的这几种导入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导入,都是为学生能更好的自主学习服务的。总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愿望及学习效果与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情境---问题”的课堂导入设计更是和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在“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好的情境导入,使之能与课堂教学相交融,那么我们将达到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贵州教育》2005年第23期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主编:李建萍

《教学设计与评析》贵州教育出版社

《浅论情境引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黄丽娟

上一篇: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下一篇:运用问题学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