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2024-05-12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共14篇)

篇1: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

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2: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儋州市

要求同学们继续用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加工编辑。由于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先创设计一种虚拟情境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堂当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应创设一个生动局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一种问题情境,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好奇、渴望的心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比如:我讲授海南版七年级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这一课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在三亚旅游的图片:如亚龙湾、天涯海角、南山等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漂亮的图片后就问:“老师在哪里拍的”?这时我不急着回答学生的提问,而趁这机会,我接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想不想去旅游,老师准备在周末带你们去三亚旅游”。学生们一听到要去旅游,兴趣马上来了,个个都瞪着眼睛看着我,课堂气氛瞬间就达到了高潮。紧接着我又说去三亚旅游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学生们都要抢着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几种需要了解的信息:

1、这个周末三亚的天气情况。

2、三亚的旅游景点有哪些。这两个信息现在我们坐在教室又不能去三亚,怎么办?这时有的同学就想到了用手机查找,有的说在网上查找。这样的导入不仅体现出海南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而且又能在活跃的氛围下顺利的导入课题《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四、对比导入法

对比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比较分析法,对比法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寻求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通过讨论、对比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又如:海南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图像加工的常用方法》这一课时,在上学期听了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这节公开课,他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过

于简单,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进入很好的听课状态,就急于讲解课本的知识,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堂下来开头导入用不好不仅累倒了自己,还累倒了学生。结果这节课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很不成功的。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做好准备,没上课之前我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收集一些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还要带上照相机来拍一些生活照片,接着对生活照片进行加工处理,还保留了原照片和加工后的照片,然后到上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再展示生活实例中照片的原图和加工图。因为学生对图片或相片是最感兴趣的,趁着这个兴趣我再让同学们对这些照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师生一起总结:1.原图的图像太暗了、2.图像中的色彩亮度不够强、3.原图当中还有一些多余的图像。而加工图是老师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工得来的,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加工自己的照片呢?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能顺利的导入新课。以上两种不同的导入方法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导入一门深奥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

总而言之,上面阐述的四种教学导入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常用方法,除了这四种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只我们信息技术的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唯有这样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导入设计“新”、“活”且实用。

参考文献 (1)海南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2)中学课程资源,2011(12).(3)新版海南教育

篇3: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 在讲切割定理时, 教师可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 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 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 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 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 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 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 在讲正数与负数时, 我先讲201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在哈尔滨的一个村落里, 小王戴着帽子、围巾, 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 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 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然后, 我问: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 请问, 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生2:零下15摄氏度……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 但学生在模仿中, 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 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 给学生以新奇之感, 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 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吸引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趣味故事, 愉快导入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 要让一切的教育都带有乐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也证明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趣味故事导入将会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 在教学“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 有只小白兔到深山去采蘑菇。一到山上, 看到满地鲜嫩的蘑菇, 它采呀采呀, 采了好多好多的蘑菇, 高兴极了忘记了时间, 它想到该回家时发现太阳已经快落山, 这可怎么办呢?小白兔着急地哭了起来, 这时飞来了一只小鸟, 知道了小白兔痛苦的原因后, 小鸟说:“小白兔, 我知道从这儿回你家有三条路, 可不知走哪条最近?这样吧我把三条都告诉你, 你自己找最近的路吧。”于是, 小鸟告诉了小白兔, 小白兔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路回到了家, 妈妈看见小白兔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非常高兴。讲到这儿, 我说:“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有哪三条路吗?想知道小白兔是怎么找到最近的路的吗?”学生当然想知道, 于是我就出示书上的图, 从而让学生想办法找出最近的路, 得出结论“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了知识, 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牢记。

四、游戏导入法

基于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 根据教材内容, 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取新知, 这样既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 在教授“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第一课时“确定与不确定”时, 我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摸球的小游戏来引出概念的:我首先在讲台上摆放三个封闭的纸盒箱, 里面装有一些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但颜色不同的小球。我邀请学生上来和我一起做一个游戏:以三个学生为一组上来认真地摸一摸, 看看摸出的各是什么颜色, 以摸出红色的为胜。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学生通过几次实验, 发现有一个盒子不管谁摸摸出的都是红球, 而有一个盒子不管谁摸摸出的都是白球, 还有一个盒子有的学生摸出的是红球, 有的学生摸出的是白球。这时, 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窍门, 有什么秘密呢?为了揭开这一秘密, 我请一个学生上前分别打开这3个盒子, 于是谜底揭开:原来第一个盒子里装的都是红球, 所以不管谁来摸都会取胜;第二个盒子里装的都是白球, 所以不管谁来摸摸出的都是白球, 都不可能取胜;第三个盒子里既有白球, 又有红球, 所以可能会摸出红球, 可能会摸出白球。在此基础上, 我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了。

篇4: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时,教师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真理的快乐。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的这几组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看到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地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帮助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复习相交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过程,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会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幕定理的共同点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四、趣味性导入法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去拉面馆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测这时报纸的层数,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的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符合初中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教师若在开始讲课就向学生提出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不但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否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学生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在讲弦切角的定义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的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初中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總之,数学课的导入法很多,关键是要营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保持注意力,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八、开门见山导入法

有的教师有时上课并不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开门见山导入法。洋思中学的很多教师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后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不仅使教学重点突出,还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那么有理数的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的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篇5: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张 丽

(福鼎市第七中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即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要以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数学教学前提,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上的发展。

篇6: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笔者在初中教学实践中设计课堂提问有以下体会。

一、激趣性提问,增加思维活动的愉悦氛围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抽象难懂、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如果处理不好,学生难免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愉悦的情景,使学生带有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寻求新的知识。例如:褒讲授枯燥无味的数轴概念时,一上课我就提出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带有香味的通俗问题:“谁吃过牛肉串?”牛肉串?难道它与今天所学的内容用什么联系7-个简单而有趣的提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好奇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再通过打比方,直线比作串,牛肉片比作数,这样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变得趣味横生,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迁移性提问,拓展思维活动的空间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通过类比、对照更易于学生掌握。如:从列代数式迁移到求代数式的值,从代数式的值迁移到解方程,从解方程迁移到解不等式,迁移到二次函数等。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首先提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然后列在黑板上,接着问学生:“你们能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不等式3x-5>2(x+9)吗?”于是全班同学跃跃欲试地解这个不等式7。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追不及待地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对象上去,较好地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改变思维活动的定式,拓展思维活动的空间,从而使问题得到灵活而圆满的解决。

三、铺垫性提问,解除思维过程的障碍

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本课用到的旧知识,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使思维活动易于过渡。例如:在讲授梯形中位线定理时,首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把一大一小两腰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倒放组合在一起。继续问:“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梯形定理的性质,并使本定理获证”,这样提问,就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积极去思考,减少思维过程的障碍,从而探求本定理的证明思路。这样证明的主要特点——添加辅助线就显而易见了,难点也就解决了。这种提问能降低思维难度,分解思维难度,减少思维阻碍,顺利完成思维活动的过渡。

四、设问性提问,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经过一定的努力,从而得到解决问题思维途径。教师在讲课时采用设问、与学生一起用一间一答的方式,启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设计的思维情景,探究问题的奥秘。例如,在讲“圆”的概念一课时,教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可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学生答:不行。教师问:为什么不行?学生答:因为三角形、四边形的车轮不能滚动。教9币问:你们说三角形、四边形的.车轮不能滚动,那好,做成椭圆的吧,可以滚动了,行吗?学生笑答: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像骑马那样。教师问:为什么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量愿西在哪里?生答:椭圆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不等0教师问:f-f-么样的图形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呢?这样一番问答,学生很容易想到,圆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终于找到了开始时提问的答案。通过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很自然地突出圆的本质属性,最后引出圆的概念。教师通过设问,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问题的设计要使学生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出,处于欲答不能,欲罢不得的状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强课的吸引力。

五、激疑性提问,焙养思维活动的深刻性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也。”又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至此方是长进。”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及时提出问题或疑点,然后与学生共同设疑,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平行线定义时,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要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不妨这样问学生:“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能不能举出一两个“两直线不相交”的其他不同例子呢?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疑点,必定深入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思维活动和记忆也显得深刻了。

六、析误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批判性

数学知识除了应从正面讲解以外,还应做一些反面文章,即针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以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批判性。如:学生对等式的变形,经常忽视必要的条件限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出如下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证明两个数字相等。学生看到结果后,感到惊诧,思维发生冲突:2=1,竟有此事!这时,寻找错误原因的动机非常强烈,错误必定被揭穿,而留下的印象必定深刻。

七、发散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交错地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大,必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在讲解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提问,或题目引申性提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篇7:新授歌曲教学导入的几种方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我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在学导式的模式下,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教授歌曲的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

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所以老师要用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歌曲内容相符的一段故事,使学生的情绪迅速与作品拉近,引发他们想唱歌的欲望。如:教材第三册《小麻雀》,导入时我首先设问:大家谁见过小麻雀?谁来讲讲你和麻雀的趣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同学们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了解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讲述小麻雀的故事,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新歌曲。

二、律动参与导入

律动是以发展学生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歌曲的时间距离和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教学。如:教材第二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藏族舞的律动,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环境,引导学生展开情景联想,缩短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达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导入

角色表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变换成与歌曲内容相符的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与新歌曲的距离。如在学习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我先放一段《摇篮曲》,并轻柔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了,小动物们也都累了,停止了歌声,我们家的小宝宝也睡着了。”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说:“孩子们请闭上小眼睛,让妈妈的歌声伴随你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时时透露出像妈妈一样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这时教师弹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再进行新歌曲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欲望与浓厚兴趣,更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形象思维等能力。

四、逸闻、趣事导入

老师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曲、逸闻、趣事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材十一册《摇篮曲》,在学唱前,教师问学生:“你们说说一盘土豆能值多少钱?”再问:“你们知道曲谱、菜单、土豆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惊讶、有疑问,会很想知道,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把舒伯特在菜单上写出《摇篮曲》的经过向学生讲述,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儿歌朗诵导入

儿歌以其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恰当好处地运用儿歌导入,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画家》时,伴着舒展柔美的音乐,我朗读道: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学生们的思维很快地进入了恬静的意境中去,很快就导入了课题。又如在教学听赏《洞庭鱼米乡》时,我朗读道:天蓝蓝,水茫茫,洞庭湖,好风光。棉花白,稻浪黄,杨柳绿,莲子香。大雁飞落芦苇荡,水中蹦出红太阳。爸爸下湖把网撒,一网鱼来一网粮。把学生带到了江南鱼米水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观图、想象导入

通过观察图画有目的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如我在教学《堆雪人》一课时,我先展示第一幅冬天下大雪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最想干什么?”学生们兴奋地说:“打雪仗、堆雪人”。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歌曲的兴趣非常浓厚。

??入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课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者简介:

篇8: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

根据初中学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 在上课之初便给学生设置悬念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引导他们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例如,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如果想根据班级内的三角形玻璃割出一块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并且不能够将这块玻璃板带回家中,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当学生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时一定非常疑惑, 随后便会议论起来, 这时教师可以提出具体思路: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三角形判定这部分知识。从而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种课程导入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能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取了新知识,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这种方式一方面充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了桥梁。例如, 当我们讲到正方形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先复习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菱形相关知识, 这样学生便能够充分理解到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通过这种课堂导入, 学生可以从复习旧知识过程中发现新知识, 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生活实例导入法

众所周知,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因此我们可以举出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亲切性, 便于他们接受。例如, 当我们讲授到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 可以让班级内的一名学生说出某位学生的具体位置, 即某行某列, 这时学生便能够总结出:两点可以确定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此时再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就会水到渠成了。

四、教具演示导入法

教具演示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有更好地理解, 具体是通过教具演示出生动、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例如, 当讲授到线段轴对称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 通过折纸将线段两端点重合,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再在折痕上任取一点, 并连接到线段的两端点, 让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的导入方法, 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

五、知识对比导入法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许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若是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着某些具体的联系, 我们便可以利用知识对比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 当讲授到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进行对比讲解。通过数学学习, 学生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对应线段和对应周长都相等, 这样, 相似三角形的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 进而发现新知识, 理解新知识。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有效导入方法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因而,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着重强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数学导入方法有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创建优质的课堂学习气氛与环境,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以此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苦学”为“乐学”, 变“学会”为“会学”,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要通过文化教育来逐步实现, 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将决定这个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自然科学类基础学科, 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更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使人们认识到了初学数学的重要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更是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中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 在课程的导入上更是存在着诸多困难。数学教师想要将数学课程完成得更好, 做好数学课程的导入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新课改背景之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导入方式已不能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因此, 我们应在此基础上, 不断发展, 创新数学课程导入方法, 进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方法,新课改

参考文献

[1]高奇.精细、贴切、有成效——北京大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片断[J].人民教育, 2010 (02) .

[2]陈玉梅.浅谈初中数学课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05) :7-8.

篇9: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导入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数学课要想成功就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人”。“灵巧的导人”能够点燃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就好比是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入到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入课堂的教学状态,促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可以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的状态里,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

当然,课堂导入的时间分配要合理,因为每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可以配给课堂导入的部分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够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否则整个课堂就会忽视教学的主题,显得头重脚轻,持续时间太长还会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进度。[1]教师引入话题之后,希望学生的每一次发挥在自己预计之中,但客观情况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气氛过冷或过热。在气氛缺乏的时候要能积极引导,在讨论的展开偏题太远的时候也要做到适时带回,收放有度方能把握时间于自己掌控之中,这样才能积极发挥出课堂导入应有的作用。

一、游戏比赛导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个人代办的导入方式作为新课的引言,将一些游戏内容转变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兴奋起来,促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2]青少年最为主要的嬉戏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戏,且好强是初中学生的本性,因而在数学新课的导入中运用游戏就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初中阶段的第25章是《概率初步》,而概率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在新课的导入方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两人一组做大家都熟悉的游戏——“剪刀、石头、布”。然后对游戏失败的那位同学提问:“你输得服气吗?想要赢回来吗?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赢回来呢?”学生就会回答:“我想赢回来,我认为只要继续做游戏就能赢回来。”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当中的情绪很自然就被迁移到课堂知识当中,从而去积极探究发生事件的概率。因此,概率这一課堂导入就是以初中学生非常熟悉及习惯的“剪刀、石头、布”这一游戏作为出发点,通过比赛的形式切身感受概率产生的过程以及计算概率的方式方法,将数学概念从具体的生活小游戏当中抽象出来,在课堂上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从而激发初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巧用故事导入

在数学长远的发展历程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值得人们颂扬的数学故事诞生。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有机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史,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出课堂导入的情境,这不仅仅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督促学生了解数学史,了解一些著名数学家独特的人格魅力,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高尚的思想熏陶。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笛卡尔在梦里观察到蜘蛛在蜘蛛网上慢慢爬动,受到这个梦的启发,笛卡尔创造出解析几何。教师巧妙运用这一动人的故事引入解析几何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背景融入到自己熟悉的情境里面,促使学生感受到现实、自然和亲切,并逐步将常识性的知识以及经验性的所见所闻延伸到学习当中,养成多思考、勤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演示实验导入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具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验实践,有效导入课堂。使用这样的方法开展课堂导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过渡,加强学生对感性的认知,从而训练学生从特殊回到一般的抽象能力,锻炼学生养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以及高水平的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重新定位数学学科,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章节的“轴对称变换”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课前用薄的纸板制作一些形状各异的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是。在开始讲课之前,教师将准备好的图形摆出来,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自主选择一些图形进行对折,看看哪些图形在对折之后不能够重合,哪些能够重合。然后再告知学生能够重合的图形正是该堂课要讲授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联系生活导入

数学源自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而实际的生活例子不仅具体,且很生动。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数学学习材料搬到课堂上,作为课堂学习的背景认知材料,那么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3]。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的内容之后,教材里面有一个“镶嵌”的课题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这样导入:一天,学生李明下午放学回家后去爸爸工作的瓷砖厂等爸爸一起回家,到了厂里,李明发现那里的瓷砖几乎都是规则的四边形,没有见到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形状的瓷砖拼接的地板样板。于是他想要好好利用等爸爸下班的时间研发正五边形形状的瓷砖,因为这样的瓷砖市场上没有,应该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用边角料研发正五边形瓷砖的过程中,旁边的叔叔们都在笑他。这时,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这一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像这样用学生身边存在的事和物入手导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计算,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带着这样的疑问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很好地凸显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也就是说即便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导入的具体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苏强.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理论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陈宏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0,(07).

篇10: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云县幸福中学——张志美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 记忆方法

教学 论文

初中化学历来就有“贝多芬”的美称,你只要把初中化学中该记忆的知识给它记住,不愁考不出好的成绩,而所谓“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回忆的过程又可称为再认,记忆的目的就是再认,能将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学生只有记住这些操作、经验和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好化学。因此,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应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的十分重要。本人在近六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如何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以下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几则趣味记忆,与大家共勉。

歌曲记忆法:对一个学习化学的人来说元素符号就像是农民需要劳动工具一样非常重要,而学生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很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快速记住初中常见的元素符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因此,我们将元素符号谱成曲:

氧O 碳C铁Fe,氮N 磷P镁Mg,Cu铜钙Ca,钾K碘I钡Ba,Na纳Zn锌,He氦银Ag,Si是硅,Al是铝,Cl氯 S硫 Au是金,Mn锰Pb铅,Sn是锡,Li锂H氢,Br溴,W钨 氟F,氖是Ne,汞是Hg, 汞是Hg, 在化学课上还能学到歌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通过歌曲记忆学习法的尝试,发现许多的学生在刚刚学习了该歌曲以后,清晨起来上学,放学回家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唱该曲的声音。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将枯燥的记忆变成愉快的学习。

诗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记住这个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呢?通过实践我们将一个实验操作的全过程用诗歌的形式来描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因为学生不仅能准确的记忆而且能够朗朗上口的说出该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如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就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编写出诗歌:

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开始先通氢,赶尽空气再点灯。黑色变红撤掉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早出晚归是氢气,迟到早退酒精灯!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 化学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真正做到化学与其他科目的有机结合!学生用朗朗上口的诗歌来学习我们的化学,这不是很好吗?

故事性的记忆方法:只要说到故事,学生就会竖着耳朵听下文,如在讲分子的形成时,我以水分子的形成为例,编一个故事:

两个姓氢的人家分别有一个宝贝千金——一个电子,一个姓杨的人家却有6个潇洒的公子哥——六个电子,当孩子们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时候,杨家公子哥看上氢家的千金,就把人家的千金给拐走了!氢家怎么肯罢休,无论杨家走到哪里都要跟着杨家直至要回自己的千金,这不真是应了那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 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 生死不离

一个水分子里为什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原来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是有这样的恩怨啊!这样归纳后,我让学生以此类推,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为什么一个分子里就有那么几个原子构成的真正原因,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想出这个故 事情节,并很难忘掉!而且联系生活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只要你有了坚定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努力拼搏,团结奋斗,持之以恒总有成功的时候!

快速记忆法:用最快的速度把要记的知识给它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提高记忆的能力,如在记忆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时候,我采取让学生跟着我用最快的速度来读,方法是将前20号元素分为三小节:①氢氦锂铍磞,②碳氮氧氟氖,③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这样的记忆方法不仅能记住要记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再有 教材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题中,要求学生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定,并能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记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是今天记住,过几天有忘了,需不断的重复记忆,浪费很多时间。为帮助学生牢记这一顺序表,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时,归纳出“前置后”的规律,并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稍不留神,就很轻易被“置换”掉。教育学生不断进取,始终保持在“前”,而不落“后”。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定、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定”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猜谜记忆法: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形象比喻记忆法: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有趣的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不改变教学设备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下,不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中 应用,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学习方法十分凑效,这些记忆方法在我校学生中应用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我的课堂教学深的学生喜爱,深得师生的好评,在毕业考试中,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记忆方法——四川省莲安县新河小学校

张德明

篇11: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开好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的导入,总结了六种方式。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式

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在课堂开始10 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趋于集中,在10――30 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就逐渐下降,所以一堂课的一个好的开端导入对职高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的导入,总结了以下6 种方式:

一、由视觉冲浪入手

学生对一个新知识点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8.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中,倾斜角的概念描述是纯理论的,比较抽象的,而概念的理解又要是数形结合的,而对于职高生对事物的理解最好是具体的事物引入是最能让他们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我是借助多媒体: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们看这样一幅图(图1),然后思考图上提出的问题。

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社会,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由听觉冲浪入手

大部分职高生由于数学基础差,一听上数学课就打瞌睡,但假如老师上课,讲个故事或者讲个笑话,个个瞪着大眼睛,会全神贯注地听你讲故事。

1.讲故事的方法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6.3.3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的方法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 粒,第二格内放2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飞快增长着,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便拿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

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就急于探索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

2.讲笑话的方法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上册的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因为有出租车收费问题的分段函数的例题,所以我就讲了这样的`一个笑话:

小明在陌生的城市,打出租车,当时的起步价是7 元,小明问出租车司机:“到B 地远不远?”司机:“远的”.然后小明上了出租车,司机倒车了:“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车子停了,司机说“到了”,小明说:“这么快就到了,你说远的啊?”司机说:“你认为是近的,但是我认为是远的啊。”没有办法,小明只好付了出租车7 元钱。

学生笑过以后,再做关于这种出租车类型的题目就很有兴趣地去做了,所以新课开端用引史讲故法,讲笑话等引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动手实验法(触觉)

动手实验学习能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最终能够学到东西,通过动手实验法学生能把课程内容记得更牢。实验做完之后,会产生满足感,并且很容易能将这个经验用到其他的学习情况中。讲解职高数学拓展模块的椭圆的定义时,我拿了一根有固定长度的绳子,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绕固定一端一圈则成了一个圆,于是我把绳子的两端固定(固定的两点距离小于绳长),找一个同学上来,绕绳画图形,很快就得出一个图形――椭圆。此时,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想画椭圆了,我就让他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图钉,再自己动手画椭圆,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椭圆上的点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就会很快总结出规律,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给他们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在后面学习到“双曲线”以及“抛物线”时,他们都主动思索画图形的方法以及寻找图形的规律,通过动手实验法摆脱了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比赛激趣法

用比赛的方法能激起学生内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激起求知的欲望,而去探究知识,学习知识,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上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6.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笔纸,然后我设计了2 个逐渐变难的题目给了学生计算:(1 )观察下面100 个数:1,2,3,4,5,……96,97,98,99,100.求这100 个数的和;(2 )观察图2 求这里共放着多少根钢管?(当然要求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做此题:4+5+6+7+8+9+10=?)。看看谁算的最快或者哪组算得最快。通过这种比赛既能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文化氛围,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学生自己想学知识的欲望。

五、从学生自己的专业兴趣入手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上册的5.1.1 任意角的概念时,对于机械班的学生我采用的是在上课之前让他们把平时用的活络扳手和在机械课上做的2 块铁板,螺帽和螺丝拿到课堂上来,用活络扳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拧如图3,来进行对任意角的概念的理解。因为我的这个上课设计跟他们的专业有关,所以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很快就会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而对于幼师班的学生上这堂课时,开端我采用的是一个人在舞蹈的时候的一双手臂的旋转来举例的。以学生自己的专业入手,省了许多的转弯抹角,就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所要学的知识,并且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六、从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切身事情入手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上课时我常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不是凭空无用的,这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入也是如此。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数学教学的导入是为整堂课服务的,为整堂课做铺垫用的,就像一道“饭前开胃菜”,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对学习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03.

篇12: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篇1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新课导入是极为重要的。顾名思义, 它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有一则谚语说, “良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了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 英语教师通过新课导入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 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 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的有效与否。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相应的新课导入方法也应该追求新, 追求实效。下面, 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的几种新课导入法。

一、创设情境, 高效导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认知水平,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在新课导入过程中也要创设有效情境, 使得学生如临其境, 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自然显著而高效。同时, 教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也必须依据教学内容, 这样的导入才更能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实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会围绕情境和具体问题深入思考, 才会领会问题的本质, 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才更能发挥实效。

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Do you like banana?》时, 为了让学生学会使用动词like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学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欢吃的食物, 完成学习目标, 我在课堂导入环节 (因为Section A主要是通过介绍食物, 学会谈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所以可采用通过媒体视听创设情境来进行导入) 先教学一些食物名词, 然后拿出一个苹果或放映幻灯片或出示图片进行演示:I have an apple.咬一口苹果并做出喜欢吃的样子:I like apples. 问:Do I like apples?自己回答:Yes, I do. 之后, 我拿出一个梨子或放映幻灯片或出示图片进行演示:I have a pear.咬一口苹果并做出不喜欢吃的样子:I don’t like pears.问:Do I like pears?自己回答:No, I don’t.再使用其它物体进行类似的演示。然后询问学生:Do I like…? 询问学生:Do you like…?询问学生:Does he/she like…?询问学生: Do they like…? 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会回答:Yes, you do. No, you don’t.;学生回答:Yes, I do.No, I don’t.;学生回答: Yes, he/she doesn’t. No.he/she doesn’t.;学生回答:Yes, they do.No, they don’t.之后, 我再去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对话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动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我采用了Different opinions和Classifly- ing的学习策略, 利用实物、教学幻灯图片等展开课堂Pair- 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等, 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动词like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复习名词复数的使用;通过介绍食物学会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谈论自己与他人喜欢吃的食物, 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参与积极主动, 也实现课堂课堂导入的有效,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课堂表演导入, 凸显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而教师是主导。所以, 初中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预设,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新课导入环节, 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活泼好动、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 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考课堂教学活动,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我在课堂教学中会让学生进行学生间的英语对话, 或是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 引导各个学习小组讨论后寻找代表发表本组看法, 一般来说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 也可以是学生的日常活动, 还可以是新发生的时事等话题, 如索契冬奥会、2014巴西世界杯、NBA总决赛等等。

一般来说, 在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等的过程中, 我要求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来实现, 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如, 我在教学初中英语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Unit7第一课时, 我先借助多媒体和学生一起学唱英语歌曲color song, 进行课前热身, 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方便学生尽快融入到所教知识中去, 为接下来的颜色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和准备。之后, 我这样导入新课: (1) 媒体图片, 教授学生新单词。T-shirt, sweater, bag, hat, skirt, socks, shorts, pants, shoes, 然后完成书本P41的活动1a.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引导学生为接下来的口语活动做准备, 打下基础, 有话可说。 (2) 学生走进一家虚拟的服装店, 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 进行结对活动, 学会提问:How much is/are…? 以及回答:It’s/They’re…dollars.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预设活动, 而在这种情境下呈现的句型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小组活动之前, 我先让个别学生操练重点句型以作示范, 这样能让全班同学都能理解并准确地操练新的语言点。 (3) 卡片教授颜色:red, green, yellow, orange, white, black, blue…我教授学生形容词:long, short, big, small.这样能帮助学生用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来描述物品, 使其语言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 逐步贯通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氛围良好, 效果显著。

除了上述方法外, 我们在新课导入过程中, 还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等等。

结论

总之, 教无定法。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 会学, 有效学习, 高效学习。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备课, 精心设计和选择新课导入的方法, 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英语,新课导入

参考文献

[1]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 (7) .

篇14: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的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上一篇:考研单词不用背下一篇:可研报告前期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