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分转换

2024-06-16

远程教育学分转换(精选6篇)

篇1:远程教育学分转换

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产业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各行各业飞速发展,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学习型社会顺势而生。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学习型社会的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云南省学分认定与转换的现状分析,提出终身教育学习者学分认定目的及认定转换对策,以满足学习者终身教育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认定,学分转换

一、绪论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终身学习在时间观念上变一次性学习为终身学习,空间观念上变封闭的学校学习为开放的社会学习,价值观念上变学历学习为学力学习,具有跨越时空局限的灵活开放自主性,实现了教育无边界,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化需求。作为不同形式教育进行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学习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尤为重要。它可以打破教育领域的藩篱,促使终身学习者共享特定区域内乃至全世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利用弹性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的要求。它是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终身教育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是时势所需,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学分认定与转换发展现状

国际现状:在国外,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历时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在此背景下,欧洲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其应用日趋成熟。1993年,澳大利亚开始比较系统地提出让大学面向中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并给予学分认证的想法,目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1995年,韩国提出建立特色的学分认证体制,在1997年将其试行,并在同年1月13日公布了第一版的《学分认证相关法律》。在美国这一学分制盛行的国家,学分互换很普遍,即使在高中也有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在欧洲、美洲、东亚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通过学分互换进行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国内现状:据文献报道,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都出现了不同形

式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模式。2009年10月12日,中国建立了“常青藤联盟”,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强强联合”,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在9校之间互认交换生的成绩和学分共同培养年轻学者。同时,重庆市也制定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学分互认与转换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2010年7月23日,全国首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并于 9月7日在电视大学、区县业余大学、成人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学分互认试点。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所有职业学校中实现学分转换,自学考试开展了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工作,教育部正在规划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异地学分互认制度,各地已经在积极地实践和探索。

尽管在各种教育领域都有所涉及学分认定与转换,但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程度不一,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在本次《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却未提出具体方案,因此,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各级各类教育如何互相沟通,学分认定与转换如何理解其内涵,它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目前推行存在哪些需要突破的难点,我们就云南省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三、学分认定与转换有待突破的难点

2010年12月15日,教育部发布消息,全国五省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将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其中,云南省是唯一一个入围人才成长“立交桥”试点的西部省份。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缘,社会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云南省大部分高校使用了学分制管理制度,如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启动了弹性学分制,即原本四年的本科教学计划,允许学生3至5年修完。曲靖农业学校已经建立了‘准学分银行’,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换毕业证书。但是大多院校都只处于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初步探索阶段,经笔者文献和调查研究,有如下难点需要突破。

(一)没有统一学分互认管理机构。

云南省在很多政策文件中都有学分互认的原则,但是由于政策不明,并未作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来处理学分转换的各类问题。同时,各级学校和办学机构也各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学分互认方法或政策,这样最终导致学分认定与转换有关政策不匹配,具体运作起来难度很大。

(二)各级教育领域学分认定与转换发展失衡,整体衔接不好。

通过在云南省各级高校和教育机构了解,目前学分认定与转换主要发生在高校之间,职业院校之间,零星试探终身教育中提到的横向沟通,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纵向衔接,如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等。此外,对学分制尚未达到统一、清晰、正确的认识,大多学校(如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推行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几乎没有完全学分制,这样造成一个学分制假象,不能

使教育者清楚界定学分制和学年制的区别,学分制的弹性空间大小不一,难以量化,导致各高校之间无法完成整体的衔接过渡。

(三)校际资源共享度低,形成各自为政、群雄逐鹿的局面。

由于教育终身化步伐的加快,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正逐步地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这使得学校之间、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经济利益问题,从生源、教师等局部资源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后发展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资源建设方面,各个学校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以求竞争中得到各自教育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个体教育模式,阻碍了教育立交桥形成的步伐。今后在实践中,各级院校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实现组织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发展自身的核心专长与竞争优势,互惠互利,形成合作伙伴,最终取得教育的双赢,才是至高战略。

(四)学习者没有摆脱传统教育形成的被动性。

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多数学习者依然存在对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依赖,从思想和行为上无法迅速转变来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但学习者作为终身教育的主体,在灵活开放的学习体制下,必须有自主的学习意识,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学习环境。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习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让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并进行评价;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积极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习者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形成和强化其内在动机;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有效的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因为终身教育中,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知识无边无际,其独特性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方法上的独立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

四、学分认定与转换目的

笔者认为学分认定与转换目的,是在学分制体制下,科学合理地推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学习认定,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满足允许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该学习体系和转换机制能够使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省与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习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形成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习者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者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等,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学分认定转换对策分析

在学习者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获得的学习成果——课程学习学分、毕业证书和职业类等级证书等,或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等,如何给予学分转换和认定,换句话说, 学习者以前在不同层次,不同条件下学习完成的课程学分,在别处已经获得的经验类学习成果或课程学习的学分,如何科学地正确的全部或部分地转换为当前所需的学分,如何在当期学习进行学分认定和学习结果认

定,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机构

要正确认定转换学分,需对其内涵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的学习学分转换认定机制,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建立统一的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进行学分互认、折算、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的规范管理,探索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有效机制,搭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技能培训等课程、专业和非学历教育等学习学分转换认定的“立交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技能培训、教育项目等,在终身教育学分认定机构登记注册,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课程、专业、教育项目等放入机构进行认定转换。这样,有了统一的学分认定管理机构,才能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等级证书之间进行转换的复杂性。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已经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的认定和转换,帮助学生整合出获得的最终学分,转换学习成果,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历、非学历证书,或转换折算为接收学校所需要修学的课程学分。

(二)确定学分认定转换的内容范畴

1、学历与非学历学分认定转换。

(1)学历教育中课程学习完成,达到一定学分,认定转换职业资格证书的类别。(2)非学历单科课程学习完成,达到一定专业层次课程模块学分,认定该专业层次课程学习学分。

(3)在社区学习、业余学习、行政企业单位等的课程实践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量,通过相应的考试,可以认定为学历、非学历课程学习学分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成果。

2、学历学分认定与转换

(1)同层次、相同或相近课程学分校级之间认定

学习层次相同,课程、专业相同或相近,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等的不同,终身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校、选择学习方式等开放灵活的学习条件,完成学习,满足课程学分认定标准,通过相应考试,获得课程学习学分可在不同学校相同课程或相近专业课程直接转换。

(2)不同层次课程学分校级之间认定

此类认定与转换仅限定为课程学分认定,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在有学习能力和余力的情况下,可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学习完成的课程学分,存入自己的学分银行,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完成了上一层次的学习,或满足相应的学历层次或非学历教育条件,可转换当前层次学历教育课程所需学习学分或资格证书。

(三)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评价标准

由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在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层次、不同性质学习等之间,建立一套测评、比较和转让学分的标准与方法,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评价认定体系,为学习者获得的个人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认证或转换、不同学分进行通兑提供参照和依据。比如同一个专业对应的培养层次不一样,则学分如何通兑;不同院校对同一个专业培养方向不一样,则学分如何转换;学生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的学分如何认定,如何将其转换成所需学分。

(四)校际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

签定校际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该协议是学分认定与转换必备的前提文件,其作用在于保证学生已获得学分的顺利转移。它包含了学生计划学习,或已学习的课程单元,或者课程模块清单,经过认定的课程外学习成果,满足学校双方的专业培养需求,同意互转和互认的约定,它能够保证学习者学习计划得以实现。

(五)学分转换认定流程

认定转换需建立唯一的终身学习档案,通过统一的学习管理平台,统一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课程学习标准,规范的课程认定流程,将学生学习的成果,通过学分银行系统,进行自动认定转换。

1、建立学习档案。

通过终身教育平台建立唯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历程的学习档案。该档案主要记录学习者终身学习履历,包括在各级、各校学习期间的课程单元或者课程模块清单、专业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操作等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读学员中途转学等情况,记录其所获得的学分、取得的学习成绩等,提供终身学习学分转换认定依据。因此,该档案的记录、生成和发送都至关重要。

2、选择学习目标。

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通过终身教育平台注册登记学习,自由选择各层次、各级、各校、培训机构等课程、资格证书证书或专业学习方向学习,通过相应的学习量和学习结果的考核认定,获得课程学习学分,记录学习档案,存入学分银行。

3、存入学分银行系统

要进行学分转换认定,需要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终身教育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系统管理和建设,开发设计适合终身教育学习灵活、开放、科学的学分制课程管理系统,也可以说是个人学习学分银行系统,这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系统中包含学生所学课程说明、资源、教学方式、所属学校或培训机构;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所需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说明;资格证书学习考试要求;各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值、修学学时、考核方式(即学分认定方法);学分认定的条件、设置或说明等等。学习者根据学习需要选择课程学习,学习结束,可将学习结果学分存入个人学分银行系统。

4、学习结果认定

学习者学习结束,将通过终身学习学分认定转换的认定机构认定学习结果。可根据学习者终身教育学习选择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依据学分银行系统,认定获得相应的各级各校各类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单科课程证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学习者建立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应用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没有明显的运用实效,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参考文献:

1.李晓佳.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 ,(8)2134.3.李联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6)1721.5.赵卫平.李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从单一功能到双重功能的转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4 ,(10)3150.7.黎志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 ,(2)10020.

篇2:远程教育学分转换

华师教【2011】第45号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对我校本科生修读成绩和学分的转换,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校际交流协议派出学生的成绩及学分转换:

1.凡按照校际交流协议赴他校学习的学生,在赴他校学习前,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在院系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制订在他校的选课方案。2.成绩及学分转换的办法如下:

(1)我校承认学生在他校取得的成绩和学分。

(2)他校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我校某一门课程相当,且学时数相近的,经批准可直接转换成我校该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可转换的总学分量不超过在他校修读的总学分量。

(3)在对方学校修读的课程,若无法认定为我校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的,都作为公共选修课据实记载,且文理类别不再限制。

(4)在对方学校修读的课程成绩转入我校时,只计录成绩和学分,不计入平均学分绩点。但此类课程系统将进行标注。

(5)若对方学校的学制不同于我校,学分认定参照我校学分与学时对应关系,即1学分对应18学时。

(6)交换学生在返校后,填写学分转换申请表,经开课院系审核并教务处复审后,予以认定。

第二条 转专业学生的成绩及学分转换

1.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课程的成绩与学分可直接转入新专业。2.与转入专业同层次或高一层次的课程可以替代相应低层次的同类课程。3.其它与转入专业教学计划无关的课程,可计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4.学生填写《华东师范大学转专业学生学分认定表》,由院系审核并教务处复审后,予以认定。

篇3:学分银行中的关键环节学分转换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转换,课程标准,职业证书

随着世界范围内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 各国各类学校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互认上都面临着—个现实问题——当前学分管理制度缺乏弹性, 学习者先前的学习成果在异地异校往往难以得到承认。这一方面不利于有先前学习经历的成人学习者,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倡导和践行“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的终身学习理念。欧盟、韩国等地区和国家开展学分银行的实践较早, 各国学分银行有各自的具体运转方式, 但是都具有以下相同点:第一, 在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上, 消除沟通障碍, 努力形成学校之间以及各类教育之间资源衔接共享体系;第二, 在具体方式上, 当学生学完课程、考试通过并取得学分或取得某职业资格证书时, 学分银行给予学分。因此, 笔者思考和探索可能的学分转换策略和途径, 在我国各类教育之间建立对先前学习成果和学分进行存取、兑换科学的学分银行管理制度。

一、以课程标准为学分转换中介的研究

(一) 国外经验借鉴与反思

国外不同教育之间学分转换开展较早, 已经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比如, 韩国学术学分银行侧重对学习者已完成的学习内容通过“标准课程”进行检测和认可学分, 欧洲学分银行通过“学业负荷量”和学习效果测量对学习者的先前成果进行考核并折算为通用学分, 无论是韩国学术学分银行还是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它们都是建立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双重因素的考量之上的, 只不过两者各有侧重而已。

参照韩国和欧洲的经验, 实现跨校学分转换一般有两个思路:其一, 由国家或第三方权威学术机构制定一个覆盖当前所有学科及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制定每个专业的国家标准课程。各个学校根据国家标准课程制定本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可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稍加调整, 但必须至少覆盖标准课程的70%方可加入高校学分银行联盟, 联盟内学生的学分相互认可。其二, 学校制定本校的教学计划, 由国家设定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按照一定的课业标准组织学习者进行统一考核, 学习者达到了某一层次的学习效果, 就获得对应的学分或相应的证书, 该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

上述的两种思路, 前者是教学过程 (课程) 导向, 后者是学习效果导向。课程导向关注“教”和“学”的过程, 学习效果导向关注“学到什么”。两种思路各有利弊, 前者可操作性强, 注重学习过程, 符合传统思维, 然而不利于各校形成自身的特色。后者难操作, 但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代表了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能通过相应的考试, 还应该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来, 学习者完成了某一个教育项目, 应该能够展示出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二) 课程的学分转换桥梁——课程标准

1. 关于课程标准的内涵

一般所谓的课程标准, 就是对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 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内容标准 (划定学习领域) 和表现标准 (规定学习者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与教学大纲相比,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 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习者的学习基本要求。

2.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课程标准基本构成有两个方面:总纲 (总则) 和各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课程标准主要通过“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等体现。以高职教育为例,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课程标准的专业总纲部分应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主干课程”、“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实训 (实验) 装备——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等内容。科目课程标准的结构应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总体内容与要求”、“各章节内容与要求”、“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以及对“教学环境与条件”、“相关课程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说明。

3. 课程标准与学分银行

从学分银行的角度出发, 以学习结果为主、学习过程为辅的学分转换桥梁——课程标准更适应当前继续教育的发展。其一, 继续教育的教育形式、学习结果可以表现多种多样, 符合继续教育多样化的特性;其二, 课程标准的学习结果导向更利于学分转化的可操作性。从学分银行迈入实质性建立的意义来说,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转换桥梁更利于研究的实施和学分银行研究的深入;其三, 当前,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 已经具备了以课程标准为学分转换桥梁的物质基础。

4. 课程标准的建立——以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会计》为例

结合前面提到以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 根据课程理论, 笔者随机选择了两所职业教育院校的同一门课程《会计基础》, 建立课程标准如表1。该课程标准包括了课程实施的各个要素, 体现以目标为导向, 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课程衡量标准。

二、职业证书的学分转换研究

(一)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反思

在来自学校外的非正式学习学分转换上, 美国公立大学系统的学分银行为学习者提供了予以认证的企业培训、个人学习和继续教育项目等非正式教育的认证;韩国学分银行将个人的各种学习经验认定为学分作为先前学习评估认证的依据。澳大利亚建有全国学历框架体系 (AQF) , 每个学校都承认AQF, 但都保持自己的先前学习的认定政策 (RPL) , 每个人都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 使自己以前的非正式学习得到认可。

国内学校中实行非正式学习学分转换开放制度比较普遍的是成人高校。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学分转换通行做法是把学习者已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证书级别和内容相关程度, 以免修免考形式代替相应课程的学分, 成为学习者先前学习成果转换的范例。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 学分转换的课程与各类证书的一一对应关系明确、具体:以学历教育课程为基准单位进行转换, 以知识内容 (比如教材) 的相关程度作比较;对于与课程尚无明确对应关系的不作转换, 对于职业资格证书所包含实践经验不关注。从学校教育注重学科与专业能力的学术能力观看, 这样做法无可非议。而以人本主义教育注重认知主体的自主性和继续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观看, 存在明显不足。学分这一形式应当为不同学习计划和不同途径之间建立一个等价的基础, 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进行有效转换。

(二) 职业证书的学分转换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指出, 必须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定位成人教育, 采取注重能力的方法。在终身学习的范围内重新定位成人教育, 需要对成人学习的目的与益处形成共同的认识。就质量高的成人教育而言, 教学工作要依据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价值标准来进行判断。强调要将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成人学习纳入具有内聚性的系统, 使其更有机地联系起来。该报告从终身学习的视角, 对于全球成人教育的认识、定位、质量和方法提出新的观点, 对于学分银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实际上, 欧盟的大多数国家的学分转换系统都包含职业教育的学习活动。

在这样背景下, 服务于终身教育的学分银行建设必须顺应以培养具有复合型素质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的新趋向, 对学习者具有的多样性学习成果进行灵活转换。从国外学分转换系统可以看到, 学分不仅表明学习的工作量、学习的结果等, 还包含着学分的有效性、本质和其他相关问题, 并且这些成分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构成。为了克服国内非正式学习学分转换不足, 既保证教育的质量, 又服务于学习者的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实现职业证书学分转换有以下两种方式:

1. 比对方式转换

英国的学分制度有指定的“衔接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过渡。在我国先期可以由学校在教学层面上进行学分转换, 建立类似的衔接课程, 即针对具体课程, 依据某一具体课程和相对应 (一个或多个) 证书各自内涵与评价标准的相互重合程度, 或依据某一具体证书和相对应 (一门或多门) 课程各自内涵与评价标准的相互重合程度, 通过具体的专业评估,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证书名称、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教材、考核和发证机构等方面进行比对, 实现“一一对应”转换 (见表2) 。

特征对比结果是相互重合程度高, 可以实现“一一对应”转换。已经取得证书者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课程学分, 同理也可以由课程学分转换为证书, 为学习者进行学习过渡。

2. 兼修的认定吸纳

我们提出从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总体目标上把握学分转换。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构建使学习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评价转换制度, 对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水平证书中宝贵的态度、经验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视, 学习者在工作岗位上具有的技能通过科学的标准转换为学分。

在相关的学历教育人才目标下, 不拘泥于“一一对应”, 对于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多重相关性的证书转换为不具体对应某一课程而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某一组成部分/模块的学分, 即在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中的恰当组成部分 (比如, 设置创新/实践/兼修学分) 承认证书包含的具有与培养目标总体一致才识、能力和经验等内容的学分。

这样, 学分银行在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础上, 支持学习者形成一个复合的知识立体结构, 培养创新精神, 并且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复合人才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 突出终身教育的特色, 尽可能避免教育与从业脱节。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学分银行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可尝试采用多种途径来进行学分转换: (1) 以课程标准为中介实现不同学校相同/相近课程之间学分转换; (2) 依据课程或证书的内涵与转换评价标准的相互重合程度实现相应学分转换; (3) 从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总体目标上承认具有与培养目标一致的才识、能力和经验等内容的学分。如此, 可以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方式,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学分的转换的路线图。当然, 具体实施 (包括过程监督和质量保障制度) 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分银行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发展, 面临着巨大挑战。一个好的衔接体系需要体系本身开放, 并具有内聚性, 学分银行亦如此。学分银行既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学习者选择, 又采取灵活的学分政策, 承认多样化的学分来源。所以学分银行在管理上需要有包容性。并且, 只有当不同教育被有包容地联系起来的时候, 才能使这种衔接拥有广泛的基础并且得以广泛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欧斯玛尼·张.学分银行体系中学分转换制度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

[2]杜社灵.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EB/OL].[2013-04-03].http://www.docin.com/p-541007853.html.

[3]刘晓欢, 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4]刘超.作为终身学习评价体系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3) .

[5]冯艳妮.解读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篇4:远程教育学分转换

摘 要: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分转换范围不断扩大,认证规则得到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在推动终身教育“立交桥”构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完善,以及高校继续教育学分转换理论和实践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下阶段上海资格框架体系的构建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学分转换对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一种教学管理措施。上海在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转换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机构是开展学分转换实践探索的主体之一,经过数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做法、规则和特点。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构建国民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大背景下,对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现状进行研究,将为下阶段构建上海资格框架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关于现状的概述

学分转换,又称“学分互换”“学分互认”“学分转移”等,国内学者对其内涵有多种界定,虽然有一定的分歧,如有学者认为可转换的学分须是“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给予的; 或认为学校间或相关教学、培训单位间须“达成协议共同认定”后才能转换学分等, 但基本含义是一致的:一是学分转换是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二是学分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并得到承认; 三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学分转换以学分制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探索学分制改革,因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也逐渐实行学分制管理。目前,上海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少数高校已探索完全学分制改革。

第二,学分转换的系统(如图1所示)。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系统按教育类型分,一是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包括:1.非学历证书经认定,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2.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二是学历教育间课程学分转换,按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机构类型及学习形式分,包括:1.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间学历课程学分转移,含夜大、函授、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2.普通高校全日制课程学分转换为成人学历课程学分;3.自学考试学分转换为普通高校成人学历课程学分;4.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学历课程学分转换为普通高校成人学历课程学分;5.国家承认的国外学历教育机构学历课程学分转换为国内普通高校成人学历课程学分。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系统涵盖上述分类,不同学校所承认的学分转换种类、范围和规则有所不同。

第三,学分转换遵循一定的规则。伴随着学年学分制改革探索,20世纪90年代起,已有高校在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课程免修规则, 开始实践学分转换。至2005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鼓励、引导高校建立并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并新增“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条款。 在新的框架和要求下,上海市普通高校普遍修订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教学教务工作实际,对学分转换规则进行明确规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校具体的做法。此后,随着上海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设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等多项举措,各高校成人教育对学分制管理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范围也不断扩大,认证规则得到进一步规范。此外,通过签订校际学分转换协议,实现合作高校间学分的转换和承认也成为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重要实践。

二、政策内容的简要分析

根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上海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6所,其中大学、学院35所,高等专科、职业学校31所。 通过对35所大学、学院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进行网络检索,共查阅到25所院校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的相关政策。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当前上海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现状。

第一,政策的主体。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的主体,或者说政策制定者,是高校内部的成人教育管理运行机构。

第二,政策的体系。25所院校的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均是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一条具体政策,亦属于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部分高校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管理细则、实施办法、暂行办法、管理规定等),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此外,从学分转换政策中的相关表述看,既有高校沿用了课程免修、免考、免试、免听等说法,也有高校表述为学分转换、学分转移等。

第三,政策的目标与对象。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方面是为了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成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终身教育大环境下,成人学生获得学历课程学分的渠道多样化,避免重复学习也是政策目标之一。两方面目标紧密相连,共同服务于实现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总体目标。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的作用对象,从政策的直接对象看,是对不同来源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从目标群体的角度看,是实行学分制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第四,政策的功能。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具有积极的引导功能,鼓励成人学生参与学分积累与转换;同时,学生可以享受到具体的政策效果,起到对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宣传普及作用。

第五,政策的执行。从25所院校的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文本本身来看,不同院校在政策执行中的执行范围、实现途径、沟通方式等有所不同,但执行者和执行的环境因素基本一致。执行者方面,主要是普通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学历教育管理部门,不同学院内部组织构架不同,一般为教务部门或学生事务/学籍管理部门。执行的环境因素方面,在终身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可的社会环境下,对不希望重复学习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能够得到目标群体——在读学生的认同与接受。

三、三种学分转换类型的探讨

如前所述,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的系统按教育类型分,一是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二是学历教育间课程学分转换。此外,通过签订校际学分转换协议实现学分转换是第三种更为复合、灵活的实践类型。以三种学分转换类型为区分,对25所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对当前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现状的全面了解。

(一)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

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包括:非学历证书经认定,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

第一,非学历证书经认定,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2008年秋季,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受上海市终身教育处委托,启动“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据该课题研究统计,2009年上海成人高校认定的非学历证书为72种,经课题组近5年的研究及推广,至2013年已经形成15个专业、183种非学历证书的认定表,出版了《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认定非学历证书指导手册(一)》《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认定非学历证书指导手册(2012)》,并于2011年推动上海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启动成人高等教育认定非学历证书课程学分转换。 目前,本研究中的25所上海普通高校均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高校网点,依据《指导手册》开展非学历证书课程转换学历课程学分工作。该课题研究认定的非学历证书工作大大推进了高校学历教育认定非学历证书的范围、类型和数量,为成人教育机构的认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和依据,使之更加规范化、可操作化,效果显著。

第二,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根据可查的资料,在相关政策中明确非学历培训课程学分可转换为学历课程学分的高校有2所,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已取得我校非学历教育的同层次、同学分的相同课程的单科学习合格证书者,可申请免考相关课程”,和上海大学“凡不符合免考条件,但已通过其它途径(学历或非学历培训)掌握了教学计划中某门课程的内容,……可以免听课、免考勤,但必须参加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即作为总评成绩”。

(二)学历教育课程间的学分转换

学历教育课程间的学分转换涉及几类课程提供主体,包括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自学考试、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国家承认的国外学历教育机构。近年来,对不同主体提供的同层次学历教育课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基本实现了互认。但是,由于教育计划、课程名称、课程学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高校在具体认定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办法有所不同。如在认证范围方面,各校认证课程成绩取得的有效年限,累计申请转换的课程学分或门数限制,对申请转换课程的名称、学分数、课时数限制等有所不同;在学习与考核方面,存在免考不免修、免修不免考、既免修又免考、通过免修考试达到一定成绩可免修等多种情况。

(三)院校合作协议下的学分转换

2008年6月,上海6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联合开发实施《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金融学概论》《经济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5门教学改革课程。由于整个课程开发及实施环节均为多校联合进行,包括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案,建设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研讨,以及编排网上授课、课堂面授的形式等,使这5门课程的知识点结构、课时量及教学质量得到6所高校的共同认可,无缝实现了校际课程学分互认和学分转换。多年的实践探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更在院校合作协议下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四、对学分转换现状的评析

(一)已取得的成果——三个“推动”

第一,推动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学分转换政策的实施及认证的扩大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不仅适合成人学习特点,更顺应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终身教育“立交桥”构建工作,是其中活跃、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一部分。

第二,推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和不断规范化,一方面为非学历证书的认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高校的认定工作也对这类资格证书的应用有积极推进作用。

第三,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学分转换理论和实践发展。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和逐步完善,以及对成人学习灵活性、流动性的关注,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在学分转换方面进行了更为积极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相关规章制度也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成人教育的规律,有利于维护成人学生的利益,表明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进步。

(二)主要问题——两个“障碍”

第一,非学历证书跨地区/省认证的障碍。在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主观或客观原因带来的具体而繁琐的认定问题,包括非学历证书的时效性问题、发证机构的地域性问题等,不同省份之间都有一定差异,有些方面甚至差异很大。由于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操作上的难题,只能由各高校自行掌握处理。

第二,现行收费政策造成的障碍。学历教育认定非学历证书,目前各高校基本实行不免相应学费的政策。由于目前执行的传统成人教育学费政策是按照学年制方式收取学费,并且历经多年没有变化,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成人教育成本近年来不断提高,收费标准多年未变;另一方面,学年制收费方式给学分制方式下的学分转换费用处理带来障碍。

在终身教育大背景下,上海各高校仍在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机制。下阶段,上海将酝酿构建“上海资格框架体系”,包括建立不同层次、类型教育间的学分转换和学习成果认可机制。上海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学分转换在多年的运行中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果及发现的问题,不仅为“上海资格框架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少凯,陈露晓.学分制度导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主编,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校际协作组编.学分制100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宏方.对欧洲学分制的概述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4]琚超.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高然.浅谈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简介北外函授、夜大学的学籍管理[A].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研究十年论文选编 1989-2001[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靳敏.我国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4年7月9日)[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04-11-08).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4/201408/173611.

篇5: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病历书写新规范学习系列之一变革时代之病历重要性

1.医疗改革的目的是:(A)

2.病历最重要的价值是(C)

3.病历最高端的价值是(A)

4直接影响医生行为习惯的是(A)

5.病历最原始的价值是(D)

6.病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B)

7.确定“过错责任原则”的是(B)

8.卫生部印发的最新修订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正式实施时间为(C)

9.关于病历,以下说法不够确切的是(D)

10.电子信息时代病历的种类有(D)

病历书写新规范学习之二新法律之要点和法律风险提示

1. 2. 3. 4. 对“医患沟通记录”做出相关规定的是(A)

新《规范》的重要法律警示有(D)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不再要求“一般患者护理记录”的原因是(B)

关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门急诊病历的书写,说法错误的是(B)

5. 关于隐私权的最明确的规定是(C)

6.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改为(A)

7. 关于新规定中的尚需澄清的问题有(D)

8. 急会诊是指(B)

9. 关于新规定中打印病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11.以下不属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新增内容的是(C)

病历书写新规范学习系列之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逐条速临览

1.在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住院病历新增了什么内容(C)

2.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至少多长时间记录一次病程(B)

3.关于知情同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4.以下未被纳入到病程记录中的是(D)

5.病历书写错误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

6.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多长时间内到场(A)

7.有创诊疗操作记录的内容包括(D)

8.现病史的内容包括(D)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多长时间内据实补记(A)

10.关于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病历书写新规范学习系列之四如何写好一份病历

1.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多长时间内完成(B)

2.3.4.5.死亡讨论应于死亡后多长时间内完成(C)

病历书写最基本的书写要求不包括(C)

术后病程应于术后什么时间记录(A)

关于使用外购药品的病历记载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6.什么是写好病历的关键(B)

7.住院记录应在病人住院后多长时间内完成(D)

8.手术记录应在术后多长时间内完成(D)

9.死亡记录应于死亡后多长时间内完成(D)

10.什么是写好病历的基础(A)

病历书写新规范学习系列之五病历相关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1. 因细节“小疏忽”造成“大麻烦”,给我们提出的警示不包括(D)

2. 因提前写好病历造成败诉,给我们提出的警示不包括(C)

3. 因病历的随意“整理”造成的败诉,给我们提示的警示不包括(B)

4. 针对盗抢病历,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A)

5. 针对盗抢病历的行为,一定要立即报案,报案的真正目的是(A)

6. 以下那些人不可传送病历(C)

7. 病历内容自相矛盾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包括(C)

8. 因病历内容自相矛盾造成败诉,给我们提出的警示不包括(B)

9. 因病历伪造造成的败诉,给我们提出的警示不包括(B)

篇6:继续教育学分计算办法

来源:人社局 发布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发表时间:2017/4/12 11:45:22 查看次数:

1847 继续教育学分是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数量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其计算办法,国家、省有规定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学分计算办法的,仍按原办法执行;没有规定的,按以下办法进行分类计算。

(一)培训类

1、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经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以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计算学分。

2、参加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培训或进修,以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高级研修班,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

参加上述两类培训,学分计算标准,一天为6个学时,每5个学时折算1学分。每项培训计算和折算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3、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等,参加人员按实际听课学时数,凭举办单位的证明,每5学时折算1学分。

4、参加国际和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等,每次按实际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或会议通知、与会人员名单为依据登记学分(参加不同级别、同一专题会议的,按最高级别登记,不得重复登记)。同时做主题演讲的,以演讲稿等说明材料为依据,分别增计10学分、8学分、6学分、4学分。

5、出国考察学习的,以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护照为依据,每次登记3学分;出国讲学或出国留学进修的,以单位证明或进修证书为依据,每次时间在半个月内的登记10学分;半个月以上至一个月的登记15学分;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登记20学分;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登记25学分;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登记30学分;四个月以上至半年的登记35学分;半年以上至一年的登记40学分;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二个月增计5学分。

6、参加自学考试的,以单科合格证书或学校出具的有学籍编号的成绩单等为依据,每门登记5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承认的各种学历教育的,以录取通知书、毕业证和成绩单为依据,在规定的学制内每年登记1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以结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2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教育者,以学位证书为依据一次性分别登记30学分和50学分。

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在单位重大技术项目引进、安装、调试和重大技术项目改造期间,以单位出据的有关证明(项目合同、验收报告复印件和单位证明)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时间在半年内的计10学分,超过半年以上的,每满1个月增计2学分,1年最多可计20学分。

(二)科技成果类

获得的科技成果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计算登记学分。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200学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计150学分,二等奖计100学分。

2、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计100学分;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计80学分,二等奖计60学分,三等奖计40学分。

3、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0学分、40学分、20学分。

4、获市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0学分、15学分、10学分。

5、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40学分;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5学分。

6、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2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承担市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5学分。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三)论文著作类

1、发表的学术、技术论文,以发表论文的刊物(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下同)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被SCI收录,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25、20、15学分;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10、8、6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8、6、4学分;在市级刊物上发表,第一、二作者分别计4、2学分。各种内部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计1学分。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按最高级别登记学分,不得重复登记。

2、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译著,以出版物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20-

25、15-20、5-10学分。

(四)其他

1、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每个模块(专业)计2学分;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计2学分。

上一篇: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下一篇:爱情对与错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