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2024-06-01

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通用9篇)

篇1: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湖北省卫生厅文件 鄂卫发〔2007〕25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大型企业卫生处,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

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印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全继委发〔2006〕11 号),结合近年工作实际,我厅对《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鄂卫发〔2004〕68 号文件附件一)进行了修订,现

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五日

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成每年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最低学分数。第二条 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⑴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⑵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⑴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⑵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⑶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⑷省级学(协)会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学术年会。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 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1、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第三条 学分计算方法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3 小时授予1 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2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6 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含计算机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 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 学分。

4、省级学(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3 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按每6 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 学分。

2、自学笔记: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授予1 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 学分。

3、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教材、杂志、音像、光盘等,由市(州)以上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进行学习。学习后经市(州)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考核,按规定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 学分。

4、经单位批准,凡到上一级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1~5个月,经考核合格者,每月授予5 学分;进修6 个月及以上,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规定的25 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

5、在刊物上发表论著和综述,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余类推)

国外刊物 10~9 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或

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5 学分

省级刊物 5~4 学分

地(市)级刊物 4~3 学分

内部刊物 2~1 学分

6、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依此类推)1 2 3 4 5 6 7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5 4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3 2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1 1 学分

7、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 字授予1 学分。

8、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 字授予1 学分。

9、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 汉字授予1 学分。

10、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 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 学分。

11、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可授予主讲人1 学分,授予参加者0.5 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第2 项、第4~11 项由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查授分。第四条 学分要求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如下:

(一)总分要求

省、市(州)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最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25 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20 分,以上学分数为Ⅰ、Ⅱ类学分总分,但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

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10 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

休产假者在休假年内应完成最低学分10 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

民办医院及个体医疗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参加相应级别的继续医学教育。

(二)具体要求

1、医、技、药类专业技术人员

⑴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

中级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10 学分,Ⅱ类学分中的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最低10 学分。

初级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8 学分,Ⅱ类学分中的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

⑵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含三级医院)

中级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6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最低5 学分。

初级人员五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2、护理人员

⑴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

护师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8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护士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⑵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护理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Ⅰ类学分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4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护理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Ⅰ类学分8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第五条 学分登记和考核

(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级Ⅰ类学分项目及Ⅱ类学分项目后需提供有效学分证明,其中Ⅰ类学分证书应有同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盖章,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每年底对有效证件审定确认,并登记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二)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取得规定学分是年度考核确定优秀等次、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六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需按申报时所列条件,如期足学时举办。

(二)学分证工本费用由项目主办单位缴纳,项目主办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学分证费用。

(三)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发放,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学分数等,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由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直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到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购领。

(四)领取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时需提供如下材料(含文字和电子版,国家级项目一式两份、省级项目一份):

1、项目开办通知文件;

2、项目参加人员登记表;

3、项目的文字或声像材料,学术会议需提供论文汇编;

4、项目日程安排(举办时间在一天以上者);

5、考试试卷(需考核项目);

6、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

有关表格可从湖北省卫生厅网站()上下载。

(五)国家级与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申领程序:

1、每季度初由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部省直医疗卫生单位预领该季度开办项目的学分证;

2、每个项目结束后10 天内,必须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电子版项目资料;

3、每季度末各地各单位再次申领学分证时,提交该季度所有项目的文字资料,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发放下一季度开办项目的学分证;

4、相关资料经审核后定期上网公布,供各地各单位及卫生技术人员查询。

上一个项目举办结束后不能按要求上报完整项目材料的市州和单位,将停止发放其学分证书,并在卫生厅网站上予以公布。

(六)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全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抽查部分项目的举办情况并现场核发学分证。

(七)对于虚报参加人员、不按项目申报所列学时举办或滥发、售卖学分证书者,一经查实,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省通报、1~3 年停办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的处罚。

第七条每年五月份前查验上一年的学分登记情况。各市、州证书验证工作由当地继续医学教育领导机构实施,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证书验证工作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实施。验证部门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所记载的内容,检查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学分。

第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 年发布的《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继续医学教育 学分管理 通知

抄 送:卫生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7 年4 月5 日印发 共印50 份

篇2: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登记管理实施细则(2013年版)

一 政策依据

为加强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和学分管理,根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省人事厅《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的通知》和省卫生厅、人事厅《河北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 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推广项目。

参加以上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可授予Ⅰ类学分,以上三种项目中均包含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自学笔记、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统一组织考核的学习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发表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出版医学著作、考察和调研报告、医学译文、单位和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三 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省级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每个市级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国家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省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6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4、国家级、省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批准的学分数授予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5、省、市级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省级Ⅰ类学分不超过3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在科室交流,每年最多不超过2学分。

2、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学习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的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

3、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每月授予0.5学分。

凡当年参加卫生支农,援外(援藏)医疗队6个月以上者,视为完成当年规定的25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

4、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第一作者4学分

省级或地(市)级刊物 3-1学分

5、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 省、部级及

市、厅级课题 5 4 3 2 1 学分

6、出版医学著作,每篇授予2学分。

7、撰写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篇授予1学分。

8、发表医学译文,每篇授予1学分。

9、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年授予参加者不超过2学分。

10、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年授予参加者不超过1学分。

第1项和第3—10项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职能部门审查授分。

四 学分要求

所有从事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含社区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村医生)均要参加继续教育并完成相应的学分。其中,行管人员每参加一次上级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以及本单位组织的培训等可授予1学分,每年至少完成8学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每年至少应完成25学分,其中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超过10学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获Ⅰ、Ⅱ类学分按单位级别和专业分类要求,两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学分分类要求如下:(一)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1、医、技、药、预防、保健等专业技术人员

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12学分,Ⅱ类学分13学分。

2、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含护士)

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10学分,Ⅱ类学分15学分。

(二)县(市)区级医疗卫生单位

医、技、药、预防、保健、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含护士)每年至少完成Ⅰ类学分8学分,Ⅱ类学分17学分。

(三)乡镇卫生院及城市社区人员

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6学分,Ⅱ类学分19学分。

(四)乡村医生

每年至少应完成25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五)其他

产假人员每年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5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

五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登记和审验

(一)学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时,须由主办(承办)单位采用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简称ICME系统),按批准公布的学分要求,通过IC 卡进行学分授予、登记和统计等。我市学员到外地参加学习,按相关要求持有效学分证明,由学员所在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职能科室按石家庄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录入ICME系统,进行学分登记。外埠学员参加我市举办的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承办)单位可到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领取并发放统一印制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河北省省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石家庄市市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登记学分。项目活动开始(即使用POS机第一次刷卡)后两周内将刷卡学习记录上传至服务器,学分方可计入ICME系统,两周后系统自动关闭,数据将无法上传,不能计入学分,同时该项目视为未完成。

(二)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项目承办单位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记录,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初审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录入ICME系统。

(三)行政管理人员需完成的学习项目经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职能科室于当年的5月和11月报市医学会备案,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公布项目编号后导入ICME系统。

(四)学分审验工作通过ICME系统进行。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上传的学分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五)卫生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后,由其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职能科室或本辖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管理机构将获取的学分及时录入ICME系统,并打印本单位人员学分汇总表,该汇总表作为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唯一凭证加盖单位公章,附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医疗卫生系统专用Ⅱ)”相应位置,由验证主管部门审验。各县(市)区、各单位于次年2月20日之前,将上一的学分审验结果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于每年3月完成上一学分审验。

(六)每年审验结果在有关会议和石家庄市卫生信息网上公布。审验过程中,经核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卫生人员,所获学分一律作废;并对管理严谨、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对管理不善的单位进行通报。六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一)本市行政区域以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本市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自报到之日起,纳入本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范畴。

(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做为单位考核和单位领导干部考核的必备指标。

(三)卫生人员参加和完成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情况做为个人考核必备内容之一,继续医学教育达标是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执业再注册、考核合格的必备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未达到继续医学教育要求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内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未达标者,不得申报、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在科研立项、评定学科带头人、外出进修、外出学术交流、项目评奖、个人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同等条件下不予考虑。

3、所在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理。

(四)严格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承办单位存在弄虚作假、乱授学分等情况,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市通报,1-3年停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处罚。

七 本实施细则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原细则同时废止。

篇3:医院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设计

继续教育广义上来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 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工作, 使专业技术人员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 造就一支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 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1]。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 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 以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 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2]。我国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 (试行) 》中明确指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主要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 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 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且应根据各类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 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 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等短期业余学习形式, 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 培养道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现代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但是如何开展好医学继续教育, 是摆在医院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大部分医疗工作者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并且缺乏主动性。认为继续教育只是拿个学分, 完成指标就行。其次, 医院在继续教育管理上不规范, 在继续教育项目开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效果监督检查与评估, 学分授予标准不一。然后工作和继续教育的时间经常冲突, 无法脱产学习, 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我院针对上述难题, 提出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医院继续教育管理流程, 所有学分管理都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我院开发了医院继续教育系统, 极大提高了继续的效率, 使得继续教育更加合理化, 科学化, 信息化。普通医疗人员更加清楚了解自己的学分获取情况, 科教管理部门提高了审核效率。

1 系统设计

继续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学分登记模块和学分审核模块。登录系统后选择继教方式。继教方式包括继教班、科室业务学习、综述、外出进修四类, 如图1。

登录继教班模块, 首先选择学习类别, 包括听课和讲课, 然后选择继教级别, 有国家级, 省级, 市级。其中国家级, 省级学分属于一类学分, 市级属于二类学分。然后必须填写起止日期, 学习班名称, 项目编号, 学分和主办单位。一年内继教班一类学分最多给予10分, 二类学分最多5分。

登录科室业务学习模块, 需要选择学习类别, 听课或者讲课。听课一次得0.2分, 讲课一次得1分, 一个年度科室业务学习分满分为5分, 需要科室护士长登录学分审核模块审核。

登录综述模块, 必须填写综述题目, 字数等信息。规定2千字为2分, 大于1万字为5分, 满分为5分。同样护士长需要审核。

登录外出进修模块, 需要选择进修时间, 进修单位等信息。规定进修不得少于6个月。获得学分证后, 对于一类学分给予5个学分, 二类学分给予20学分。

学分规定, 每年一类学分需要5-10学分, 二类学分需要达到15-20学分, 总分须要达到25学分。三个条件需要全部满足才能合格, 缺一不可。学分不可跨年。

根据以上设计流程, 我们开发的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2 总结

本医院采用继教学分管理系统后, 2015年通过系统提交的审批数量达到15402条, 通过系统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人数达2913人。通过本系统, 本院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好的得到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建清.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 2012, 12 (7) :121-122.

篇4: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郭立宏指出,建设“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旨在汇聚全省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系统的整体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建设“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旨在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搭建各类继续教育的“立交桥”。郭立宏要求,在“学习平台”和“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中,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依规运行,走内涵发展之路。服务于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干部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教育等各类非学历教育。

严继昌在讲话中对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启动给予了肯定。他指出,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由政府主导的资源共享和学习成果转换管理平台的建成和运行。随后,严继昌对十八大精神“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如何加快继续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10点建议。

建设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习平台、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陕西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陕西省高等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是2011年度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据悉,陕西省教育厅计划从2013年起进一步提供资金保障,保证学习平台的资源建設和平稳运行,同时出台促进学分银行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省内各高校积极参与,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制定学习成果的认定标准和转换协议。

仪式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井浩主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等省内17所学分银行加盟院校的校领导及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等近200人参加启动仪式。

篇5: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试行)

(摘要)

第九条培训学分的合格标准及运用

(一)合格标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低于360学分。每年最低学分不低于40学分。其中新任教师另须参加的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50学分。

(二)教师参加培训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培、特级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必备条件之一。五年一周期内,到第N年参加继续教育累计不足规定学分者(72学分/年×N年),则第N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不足40学分者,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五年一周期内,到第N年参加继续教育累计不足规定学分者(72学分/年×N年),第N年不能申报高一级职称;周期内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累计未达360分,不得进行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资格注册每五年审核一次)。

(三)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凡当年有15%以上的教师未能达到40学分的单位,不得评为县市级及以上各项先进单位(集体),校长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继续教育工作不力的单位和在登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人员要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冷水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学分折算办法

冷水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分个人研修学

分、集体培训学分及奖励学分三部分。

一、个人研修学分标准(全年上限24学分)

1、各单位教师全年参加各类培训无迟到、早退、缺席、请假

记录的,全年上限3分。

2、校内外听课。全年达30节及以上,有听课时间、地点、课后点评,记录完整的,全年上限6学分。

3、全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理论等书籍,作好笔记,并写有读

后感受,全年上限4学分。

4、在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每节计1学分;县市

级每节计4学分,全年上限4学分。

5、论文撰写。市属学校、乡(镇、办)中心学校内交流每篇

1学分。县市级获鼓励奖记1分,获三等奖计2学分,二等奖计3

学分,一等奖计5学分。市级获鼓励奖计2学分,三等奖计3学

分,二等奖计4学分,一等奖计6学分。省级获鼓励奖计3学分,三等奖计4学分,二等奖计6学分,一等奖计8学分。国家级获

鼓励奖计4学分,三等奖计6学分,二等奖计8学分,一等奖计

10学分。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并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了的在获奖的相应等级上分别加计2学分。每篇论文以最高级别计分(不

重复计分)。全年上限为15学分。

二、集体培训学分标准(全年上限24学分)

1、学校组织开展的专题性集中培训,每45分钟为1学时,1学时为1学分。

2、以市属学校、乡镇办中心学校为单位,每学年9月中旬前须制订不少于24学时的集体培训计划,并将计划于9月份的第三周报市教师进修学校审核及报市教育局备案。培训内容由各单位自行确定。各单位须对培训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并造具培训人员花名册,参培教师应做好学习记录。教师进修学校将对各单位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并核定各单位集体培训得分,单位集体培训所得学分计入教师个人得分。

三、其他奖励加分

1、主持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另行加分。通过县、市、省、国家级立项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课题,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或主持人按相应等级分别计3学分、6学分、10学分、15学分(课题参与者减半计分)。鼓励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每个课题按时结题者计2学分。课题结题鉴定的研究报告获县(市)级三等奖计2学分,二等奖计4学分,一等奖计6学分。地市级三等奖计4学分,二等奖计6学分,一等奖计8学分。省级三等奖计6学分,二等奖计8学分,一等奖计10学分。国家级三等奖计8学分,二等奖计10学分,一等奖计12学分。(课题主持人、报告撰写人可计相应学分)。单项课题以最高获奖级别计分,全年上限15学分。

2、参加地市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地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学分为8学分、6学分、4学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学分为12学分、10学分、8学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学分为18学分、16学分、12学分。

3、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上传下载优质资源,按《娄底市应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进行继续教育并登记学分的实施办法(试行)》的方案登记积分,学年内积分满100分的,折成继续教育学分为2学分。在“湖南省继续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单位空间中上传资源的,每采用一条积分记5分,学年内满50分折成继续教育学分为2分。(两项学分以最高分进行登记,不重复记分),周期内此项学分上限为10学分。

四、相关要求

1、个人研修学分在登记前应准备好相应原始资料备查。教师进行学校对各项个人学分登记进行抽查审核。

2、每个教师学参加校本培训的个人研修与集体培训学分未达48学分的,按实际学分计算;超过48学分按48学分计算。(奖励学分除外)

3、参加农村学校支教和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学习交流的教师(不含由农村学校借调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教师),凭相关文件或证明每学年登记48学分,其他继续教育学分另计。参加送课下乡的教师按每天6学分登记。借调到有关单位或部门从事中心工作的教师每年按72学分登记,其他参加教育教学有关的继续教育学分另计。

4、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经批准休产假的教师,凭相关证明每月免4学分,上限总计名24学分,在继续教育登记证上注明“休

产假”,其他继续教育学分另计。

篇6: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皖继委[2007]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一)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项目授予Ⅰ类学分。

(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二、学分要求

(一)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

(三)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Ⅱ类学分20学分。

(四)继续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教育Ⅰ类、Ⅱ类学分数每个不超过10学分。

(五)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有关规定验印的各种Ⅰ类学分项目的学分证明,是参加项目学习并经考勤、考试考核合格学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的有效凭证。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发表当年学分:

发表文章所在刊物 第一作者至第三作者

国外刊物 10-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学分

3、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按每编写1000字授予出版当年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9、经单位批准,参加所从事的卫生技术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学习成绩合格者,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或参加援藏、援外、支农等医疗服务活动并参加当地继续医学教育,当年累计6个月以内经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学分授予Ⅱ类学分。

3-9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四、我院继教班举办和学分授予方法

1、我院主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外请专家授课和兄弟医院参加)继教班时医院给予一定的办班经费(每年限一次,原则上国家级不超过20000元,省级不超过10000元、市级不超过5000元),主要用于开班授课费、餐饮和住宿等相关费用,依票据实报实销。注:(1)学术专业分会首次成立:主委是我院的,给与补贴不超过

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联盟会议、网络会议在我院举办的,给与补贴不超过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我院市级继教班举办须提前一周通过院人力资源部网络继教项目申报,卫生局通过,按要求日期举办。

3、市级继教班在2015年年初公布继教班举办班次,各科室按需求报听课计划至人资部,后续开展按计划执行。

4、继教学习班参加原则上与本人专业相关相近。

5、继教学习班采取继教IC卡刷卡制度,参加继教班需携带继教IC卡刷卡考勤,否则一律不授予学分。

6、继教学习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及时将授予学分人员名单、试卷、授课课件上传至OA,授予学分人员考试合格、经验证后授予学分。

7、继教学习班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中途离场等情况,不授予学分。

五、学分登记、验证和考核

(一)学分登记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学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登记和存档。每年的学分登记工作,应于次年的3月份前完成。

2、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和保管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与本人专业和岗位是否相关、学

分类别与授予的学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完成学分要求等,并将审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当年取得学分的各项具体内容、学分类别、学分数及学分完成情况,在其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上进行登记和存档。

3、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将当年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凭证,按要求和时间安排,报人力资源部,确定当年所取得的学分与学分完成情况。

4、学分登记的有效凭证为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进修证、成绩单、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登记单等原始材料,或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智能化管理的进展需要,在全市辖区内或本单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信息卡。

5、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由单位负责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该证书是记载卫生技术人员每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的有效凭证,由人力资源部代为保管。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按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学分验证

1、学分验证分为公共知识科目验证和专业科目验证。

2、公共科目学习为网上在线学习,网络学习完成后由人力资源部上交全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至人社局考试中心统一验证,验证时间一般截止至当年10月。

3、专业科目验证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先审核专业学分完成情况,后由市人事局根据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学分完成情况验印。此项验证每年进行一次。在次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

(三)考核要求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

2、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其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申报聘任、晋升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或申办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执业再注册者,必须出示本人经验证合格的继续教育证书。

篇7: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一、继续教育对象

在职的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人员。

二、学分分类

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Ⅰ类学分: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项目等。

Ⅱ类学分: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操作示教、外出进修学习、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及成人毕业后再教育等形式的活动。

三、学分要求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取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Ⅱ类学分20分,鼓励参加Ⅰ类学分学习;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取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分。两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四、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

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经考核合格,按该项目规定的学分数,由主办单位授予的学分。

(二)Ⅱ类学分:

1、由市卫生局、市医药卫生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组)名义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等,主讲者每学时授予1分;参加者每学时授予0.5分。

2、由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等,主讲者每次授予2分;参加者每次授予0.5分。参加者全年所获该类学分,最高不超过10学分。

3、经单位批准,到省级以上进修基地进修(含省级和出国培训)6个月以上者(不含6个月),经考核合格,视为完成当年规定的25学分。进修6个月以下者,按进修月份数折合授予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4、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按该项目所属类别和规定学分数授予学分,最高不超过5学分。

5、参加成人毕业后再教育(夜大)学习,取得的学分统一只承认继续教育Ⅱ类学分5分。

6、学习由全国或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的自学资料、音像教材、相关报刊杂志,经市医学会考核认可,按规定授予学分,最高不超过Ⅱ类学分5分。

7、由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多科室临床病例(案例)讨论会、大查房等,主讲者每次授予1分;参加者每次授予0.2分。参加者全年所获该类学分,最高不超过10学分。

8、由单位或本科室组织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知识、有明确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后写出综述经医学会认可,按每2000字授予1学分,每年最高不超过5学分。

9、在刊物上发表论文或综述,按刊物类别分别授予学分,并按作者排序第1至第3名依次递减1学分。(1)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期刊:10~8学分;(2)核心期刊:8~6学分;(3)非核心期刊:5~3学分;(4)内部期刊:3~1学分。

10、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一下类别授予学分,并按课题组成员排序第1至第5名依次递减1学分。(1)国家级课题:10~6学分;(2)省、部级课题:8~4学分;(3)市、厅级课题:6~2学分;(4)张家港市级课题:4~1学分。

11、有书刊号的医学著作:每1000字授予1分;出国考察报告和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分;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分。

五、学分的登记、验证、考核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登记制度,临床、医技、药剂人员在科教科登记,护理人员在护理部登记,并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科教科、护理部每季度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进行一次汇总、审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合格是聘任、晋升技术职称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凡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安排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在聘任、执业注册时,我院将缓聘。凡拟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由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证。

六、奖励与处罚:

1、对支持、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任务和学习效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2、违反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侵犯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权利或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不真实学分的,院部将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与科室考核挂钩。

3、卫生技术人员违反本实施办法,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单位统一安排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或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制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未达标者,结合本院绩效考核办法,扣除本人奖金及科室考核分。

4、学分审验中,经核查发现学分记录、学习内容虚假者,所获学分一律作废。

七、继续教育的补充说明

1、凡外出学习取得的学分,在回院后1月内将学分证原件交科教科、护理部进行手工录入,经医学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张家港卫生信息网上查询。

2、全院性业务培训:院部组织的全院性业务培训要求全体卫技人员积极参加,原则上每次听课率不得低于70%。各科室每次培训到会率不得低于50%、全年平均到会率不得低于70%。培训先签到刷身份证登记后授予学分。出现以下情况的取消学分:无特殊原因中途离场、由他人代刷身份证。凡科室听课率低于70%(以电脑登记为主),不达标的年终同绩效考核挂钩。

3、全院性各类讲座选择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职称为中级及以上人员作为授课老师,医院每年对授课老师给予一定的教学补贴,其中:正高级职称400元/节课;副高级职称300元/节课;中级职称100元/节课。年终由科教科和护理部统计课时后按照标准结算。

篇8: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1 差异性比较

1.1 学分要求及分类比较

1.1.1 学分要求

《地方管理办法》中指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 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 Ⅱ类学分15~20学分”且“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1]。《军队管理办法》也要求卫生技术干部每年要修满任职期内的最低学分数, 即25分。因此, 军队、地方学分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致性表现为均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获得的分数不低于25分。差异性表现在:《国家管理办法》中对Ⅰ、Ⅱ类学分做出具体分数要求, 并规定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军队管理办法》中对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层次未做出明确规定, 导致军内学习班、学术交流会过多过滥[2], 造成资源浪费。此外, 由于卫生技术干部日常工作繁杂, 时间、经费不足, 难以抽出大量时间集中学习, 且Ⅱ类较易获得, 因此, 参加Ⅱ、Ⅲ类学分学习的人数较Ⅰ类学分的多[3]。

1.1.2 学分分类

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见表1。

由表1可知, 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数量存在差异: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主要分为两类, 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三类。另外, 在各类学分具体内容方面, 军队、地方也存在以下两点差异: (1) 《地方管理办法》将为适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人员开展的推广项目, 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训、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授予Ⅰ类学分。近几年, 医患纠纷频发, 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法规教育, 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文素质, 有利于监督卫生技术人员恪守职业道德, 端正执医动机, 从而缓解医患信任危机[4,5]。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培训获得的学分列为Ⅰ类学分, 也为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助力。就卫生单位而言, 现代远程教育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教学变革, 要求卫生单位持续完善技术设施, 优化教学资源, 注重课程设计及加强教学管理;就卫生技术人员而言,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强化自主学习, 借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获取“四新”知识[6];《军队管理办法》中未提及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学分授予标准。 (2) 《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军队管理办法》中则将规范化培训、在岗在职自学、参加进修、研究生教学、国内外考察、论文、著作等获得的学分列为Ⅲ类学分。

虽然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不同, 但《军队管理办法》中规定“接受和参加地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分类及登记, 按照国家及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有关规定执行”, 表明在地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获得的学分军队能予以认可, 但军队内文职人员、聘用制人员获得的学分地方是否准予认可, 《地方管理办法》中未做出说明。

1.2 学分授予标准的比较

1.2.1 表达方式

《地方管理办法》中以“Ⅰ类学分计算方法”、“Ⅱ类学分计算方法”、“外出进修”三个项目阐述各类培训学分获得标准;《军队管理办法》则以“接受继续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阐述学分获得标准, 其中,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又分为“在职在岗自学的学分规定”、“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学工作的学分规定”、“获奖科技 (医疗、教学) 成果的基本学分规定”和“发表学术论文、论著、编写教材的基本学分规定”。

军队、地方学分授予标准的表述差异较大:《地方管理办法》的学分授予标准条目广泛, 仅以Ⅰ类、Ⅱ类学分、外出进修三个条目作为学分授予标准的依据, 简化了学分的计算和统计;《军队管理办法》中则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类型 (是否属于《军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培训项目) , 著作、译文发表期刊的类型 (国际、全军、军级、大军区等) 、获奖级别 (国家、军队、地方/省、部级) 等对参与人员的贡献大小授予相应学分, 如规定“组成教学和辅助教学人员, 按其承担任务的情况, 并参比主讲的任务一次登记5~2学分;讲座、专题报告主讲者每学时1.5学分。”另外, 还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对在职在岗自学设置不同的学分上限。同时, 《军队管理办法》中以“自学”、“承担教学工作”、“获奖”、“发表论文”等字眼作为学分授予标准的标题, 则体现了军队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写作、临床技术革新的鼓励和支持。

1.2.2 学分设置

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设置见表2。从表2可见, 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在分值、学分授予考核方法、培训项目上存在差异。首先, 卫生技术人员在完成自学, 发表论文、著作、译文等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后, 《地方管理办法》中对卫生技术人员授予的学分分值较《军队管理办法》中设置的小。如“出版医学著作, 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地方管理办法》) ;“译著、译文, 每1500汉字登记最高学分为1.5学分, 最低0.5学分” (《军队管理办法》) 。其次, 地方对学分授予的要求较军队严格。《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 应先定出自学计划, 经本科室领导同意, 写出综述, 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1]《军队管理办法》中则以“按科室培养计划经考核, 根据其对本职工作任务和培养年度计划完成的情况”, “从读书笔记、卡片、计算机软盘存录和开展新业务技术、讲座等登记记录说明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 提高学术水平的”作为授予自学学分的标准, 对“考核”的具体方法、“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的“说明”均未作出明确要求。另外, 在已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方面, 军队、地方既有共性, 也有差异。双方均规定了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教育培训, 自学, 发表论文, 著作、译文和进修可获得的学分, 但《地方管理办法》中未设置获奖科技成果的项目得分;《军队管理办法》则未将科研立项和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

综上所述, 《地方管理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来源更加广泛, 各类培训项目的学分分值设置相对较小, 对各类培训的审核方法也做出了具体要求, 但《地方管理办法》中未包含获奖科技成果项目, 可在以后进行完善补充;军队方面未将科研立项和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纳入《军队管理办法》, 则体现了其现有的不足。

1.3 学分登记与审核的比较

《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年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 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 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表明地方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重视, 将继续医学教育基本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是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手段[7];《军队管理办法》中未将学分完成情况与执业注册、职称晋升挂钩。干部任期考评、技术职务晋升主要靠学历、成果等,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队医院学分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误区, 使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吸引力, 不利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稳定、健康、持久地运行。

2 借鉴与思考

由前分析, 《地方管理办法》和《军队管理办法》的核心思想整体一致: (1) 强调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医学教育”; (2) 把医德医风和业务素质的提升作为课程宗旨, 强调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等共同发展; (3) 学分设置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既规定了学分的最低要求, 又鼓励医务人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特长与兴趣需求; (4) 以促进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评价目的, 主张评价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 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但由于军队的特殊性, 《地方管理办法》和《军队管理办法》也有前文分析的诸多差异。基于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差异, 下述方面值得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制订者、实践者借鉴与思考。

2.1 化繁为简, 明确学分分值

与《地方管理办法》相比, 《军队管理办法》中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学分授予文字表述较为笼统和繁杂:“属于《军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七条内容的一类项目, 按公布学分登记;未公布学分的按实际教学时数记分;一类项目每学时3学分, 二类项目每学时2学分。由承办单位按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 将总分按一定比例或份额给主、辅讲及直接组织教学的卫生技术干部记分。”《军队管理办法》虽规定了一、二类项目的学分标准, 但对主、辅讲及组织人员的具体学分未做出规定, 仅“由承办单位按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授予学分, 则容易造成学分登记的混乱。因此, 可根据培训项目的类型, 对参与人员和主讲人员的学分做出具体的规定, 统一全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标准, 规范学分登记流程。

2.2 科学设计, 均衡学分设置

有研究表明, 职称越高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机会越多[8]。由于初级卫生技术人员临床经验缺乏、科研意识薄弱, 且鲜有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 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以在职在岗自学, 参加院内讲座、培训等Ⅲ类学分为主。《军队管理办法》较为重视获奖科技成果, 博、硕士带教, 发表论文等高水平科研输出, 此类项目学分分值较高。而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每半天登记0.5学分, 属于会议性质的一次登记不得超过2学分。”以至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常难以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因此, 在学分分值设置方面, 可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 设立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分值梯度。

2.3 精细管理, 量化学分审核

以自学为例, 《地方管理办法》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先制订自学计划, 经科室同意执行后需要写出综述, 根据综述的字数进行学分授予。综述对写作者要求较高, 将综述作为自学成果的检验方法, 能够客观判断学习效果。另外, 考核标准的缺失容易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自主性, 无法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价[9]。军队可借鉴地方管理经验, 以科学量化的标准和操作的作用程序, 进行精细化管理[10], 可以避免《军队管理办法》中“按公布的学分登记”导致学分登记的混乱。

2.4 顶层设计, 提供政策支持

《地方管理办法》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 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提供了政策指导, 使继续医学教育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1]。相应政策的缺乏, 不但使整个继续教育处于无序状态, 流于形式, 还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无法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预期目标[12]。因此, 应丰富现有《军队管理办法》, 建立教育-考核-晋升一体化的竞争机制。也有学者提出应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建立激励机制[13,14,15,16], 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与职称晋升、职位发展与继续教育考核相关, 把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学分作为聘任、升职的必要条件[17], 提高卫生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5 高屋建瓴, 全面高效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末继续医学教育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来, 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为相关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目前地方在省或市的区域内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在对其区域内的医务人员的职称及执业再注册中实现了有效管理[18,19]。可在对军队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需求的分析上, 构建基于“军字一号”的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以实现: (1) 教育信息、学分信息的军内共享; (2) 与地方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 为军队、地方学分互认提供技术支持; (3)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即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 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实现大量、高速、多样和有效的数据管理, 为管理者制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军队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军人及文职人员由军队统一管理而聘用人员属地化管理的现状, 增加了军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难度。为适应国家医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探索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对现有的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可执行文件, 进行学分分类、分值设置、授予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 指出了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均设置了自学、进修、著作、论文等项目的学分授予标准, 但在科研立项、远程教学、科技成果等项目上存在差异, 地方较军队学分标准更为细致、严格, 提出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应结合军队管理实际, 重视与属地的融合发展, 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顶层设计, 制订更为完善的学分管理文件,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9: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形式。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浙卫发[2002]第11号)和《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浙继委发„2007‟07号)、《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浙卫发[2002]11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杭州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级及以上卫技人员。

第三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各地、各单位必须按职能负责本地区或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管理工作。

第二章 学分分类

第四条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推广项目四类。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浙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经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公布的项目。

(3)浙江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经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省级学术会议类项目。

3、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杭州市市级医药卫生学(协)会申报,经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市级学术会议项目。

(3)杭州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市级医药卫生学(协)会申报,经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市级学术讲座项目。

4、推广项目

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培训的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

第五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种。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可授予Ⅰ类学分。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可授予Ⅱ类学分。

第三章 学分要求

第六条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为: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五年内Ⅰ类学分25—50学分(其中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获得的学分不超过50%),Ⅱ类学分75—100学分。

2、学分不能跨年度计算,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从2008年开始,年度计算的起止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3、五年内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

第四章 学分授予标准

第七条 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计算;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计算;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4、参加省级学术会议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授予标准:

(1)大会宣读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4-3-2学分;

(2)大会书面交流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2-1-1学分(每篇论文必须有一位作者到会交流,否则不授予学分);

(3)大会例题交流论文,第一作者授予1学分(第一作者应到会交流);

(4)专题学术讲座,主讲者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5)专题讲座全程参加听讲者授予3学分。(6)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第八条 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计算;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2)参加市级学术会议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授予标准:

①大会宣读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4-3-2学分;

②大会书面交流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2-1-1学分(每篇论文必须有一位作者到会交流,否则不授予学分);

③大会例题交流论文,第一作者授予1学分(第一作者应到会交流);

④专题学术讲座,主讲者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⑤专题讲座全程参加听讲者授予3学分。⑥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参加市级学术讲座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授予标准:主讲者每小时授予1学分,听讲者每3小时授予0.5学分。

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自学结束后,写出综述,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由本单位主管继续医学教育的部门组织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刊物类别 国外刊物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刊物 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省级刊物 地(市)级刊物 内部刊物

第1作者 10学分 6学分 6学分 5学分 4学分 2学分

第2作者 9学分 5学分 5学分 4学分 3学分 1学分

第3作者 8学分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2学分 1学分

4、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国家级课题 省、部级课题 市、厅级课题 市卫生局或区、县(市)级课题

课题组成员排序 10学分 8学分 6学分 5学分 9学分 7学分 5学分 4学分 8学分 6学分 4学分 3学分 7学分 5学分 3学分 2学分 6学分 4学分 2学分 1学分

5、出版医学著作,按每1000字授予1学分计算。

6、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7、发表医学译文按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计算。

8、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主讲人可授予2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9、临床病例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10、参加援助西部、农村、海岛、援外等医疗服务活动,或到外单位零散进修,一年中累计时间不足6个月,经考核合格者,按每月授予4学分计算。

11、参加杭州市卫生局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学习,培训期在6个月以上者,或在职学历教育,按计划完成当年度学习任务,考试合格者,视同完成当年学分。

以上Ⅱ类学分均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授予。

12、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组织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活动,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第九条 凡参加援助西部、农村、海岛、援外等医疗服务活动,一年中累计6个月及以上者;或经单位批准,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者,经考核合格;或参加省级以上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学习,培训期在6个月以上,经考核合格者和培训教师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第五章 学分证发放

第十条 国家级、省级学分证由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市级学分证由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 学分证由项目主办单位负责办理。根据公布的项目编号、名称、所授学分、内容、学员名单、学员考试成绩到项目公布单位申请学分证,经项目公布单位审核同意,发给学分证,学分证须经项目公布单位盖章后方为有效。

第十二条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第十三条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在我省举办,应接受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与我省协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有关资料报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所发学分证必须加盖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印鉴方能生效;参加在外省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必须事先经所在单位职能科室同意,所获学分经本单位签章后方为有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严格按《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浙继委发[2007]07号)所规定的项目执行。

第十四条 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通报、1—3年停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第六章 学分登记

第十五条 学分登记统一使用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印制的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册。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学分登记工作由各单位指定的职能科室负责登记,学分登记后应在学分证上加盖“已登记”图章及登记日期。

第十七条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取得学分证后应及时到所在单位职能科室进行登记。

第十八条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赴外省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所获学分证经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后,由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在杭部队、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于每年7月、12月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将学员相关信息录入省继续医学教育网。录入信息应与相关材料一致。

第七章 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市卫生局和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监督与指导,负责核发市级学分证,审核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等工作;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及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合格证的申领发放工作,监督指导本地区医疗卫生单位学分管理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档案建设、学分登记、合格证的申领和发放以及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2003年下发的《杭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杭卫发[2003]305号)同时废止。原有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精神不符的,亦即行废止。

上一篇:七年级标点符号练习下一篇:看《大象传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