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调研

2024-06-10

远程教育调研(通用6篇)

篇1:远程教育调研

电教中心2012上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 “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以扎实推进我区远程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在认真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搞好教学资源整合,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远程教育工作,保证了全区各领域党建工作的统筹推进。

一、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我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经达到区、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网络终端共计81个。今年,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市远程办的正确领导下,区远程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认真制作精品课件。我们通过跟踪采访,拍摄等形式全过程记录了xx庄蔬菜大棚的运营情况,拍摄了支部书记xxx如何更新观念,如何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详细情况,把一个典型树立起来,让全区甚至全市学习先进的经验,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臵的电教片制作任务。二是为进一步抓好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提高远程教育站点使用率和使用质量,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远程教育学用工作。规范制度抓站点建设,建立健全了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制度、站点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和站点管理员值班制度等,1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技术指导和维护工作,确保站点设备正常运转。3月份以来对辖区78个基层站点进行了多次排查和集中维修,建立故障报送制,因线路或设备原因导致不能正常开机的站点,及时向区组织部报告。由组织部电教中心联系联通公司有关人员进行现场维修,分析原因,落实责任,限期解决,保证不因故障影响学用工作开展。三是认真做好分类定级工作。充分动员,制定方案,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定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分类定级工作的总体要求、定级标准、方法步骤、完成时限等工作内容,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定级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指导。对照标准,客观评定。按照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要求各办事处(园区)围绕设施设备、站点管理、学用组织、学用效果等方面内容,对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定级评分标准》进行检查。共评定出“先进”终端站点24个、占30%,“一般”终端站点50个、占64%,“后进”终端站点5个、占6%。抓好整改促提高。根据定级结果明确各播放站点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同时,重点加强对 “后进”站点的整改升级,帮助指导制定整改升级方案,明确改进提高目标和措施,提升了XXX远程教育整体工作水平。

四是积极创新,深入推行“远程教育进广场”活动。在推行“远程教育小影厅”的同时,区远程办抓住夏日居民休闲纳凉的时机,积极拓展播放空间,使远程教育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很好的解决了资源闲臵、播放空间限制、2受益面小的问题。把晚上广场播放又升级成了全天候播放。播放内容从政策法规到婚姻家庭,从致富、就业信息到个人医疗保健,合乎群众口味,深受群众喜爱,达到了分类施教的目的。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市委组织部、市远程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去年山东潍坊组织部门又组织各县区来到我区参观指导远程教育进广场工作。

二、下步工作建议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与2012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2012年的各项工作中去,以活动的扎实开展促进工作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科学安排和精心组织好远程教育“管、学、用”工作,加强管理员培训,全面提升我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水平,搭建起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平台,为构建和谐北关注入强劲动力,切实达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在原有的学用典型基础上再发掘和树立起至少5个学用典型,确保我区党员电教工作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二是在确保目前站点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加强站点升级延伸。会同联通公司对所有站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线路正常、网络通畅、操作合格、使用规范,进一步向非公企业、科技示范户、产业带头人延伸。为搞好各级党组织建设和为农民搭建致富、信息平台打下基础。

篇2:远程教育调研

一、具体内容

(一)网络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包括人员、经费、所辖范围内的党组织电脑配备情况、开展网络党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开展好网络党建工作相关意见建议);

(二)第三批卫星模式站点建设情况

(三)站点“建、管、学、用”方面

1、远程教育站点线路情况、设备损坏情况、报修情况及因设备损坏致使无法正常开展“学用”的站点情况;

2、了解建点以来“0使用”的站点“0使用”原因;

3、了解各县(区)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4、了解各站点在“学用”工作中的鲜活事例和典型。

5、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对于站点“用、学、管、建”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6、到站点实地查看:

⑴当天开机运行是否正常;

⑵“三薄一册”记录的情况;

⑶重点督查看远程教育开放日(11月15日)是否有记录。

⑷重点督查每月收看记录;

⑸运行日志中是否有维修记录;

⑹了解党员在什么情况集中收看,一年集中过多少次;

⑺了解管理员平常开机时间;

⑻站点对群众开放有什么预告渠道;

⑼群众爱看什么样的节目?

二、走访检查两个站点

各检查组走访检查两个站点开展“学用”活动及站点建设等情况。所检查的两个站点中,一个由县(区)安排,一个由工作组随机抽检。

三、召开一个座谈会

篇3: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调研

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功能,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是乡镇成人教育近年来面临的突出问题。近期, 我们对井研县分全等4个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办学成绩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专题调研, 旨在探索新时期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

1.发展历程与现状井研县是一个农业县, 总人口42.3万人, 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198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校, 成人教育教师主要从乡镇中小学校教师中抽调, 实行专职与兼职教师结合, 隶属乡镇与教育部门共同管理。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 将乡镇文化工作并入成人教育, 设立了成教文化专业干部, 归属乡镇和教育部门双重管理, 主要承担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近年来, 随着乡镇机构人员的精简和县级部门职能下放,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已作为一个基层部门归属乡镇管理, 业务上接受县教育局指导, 从4个乡镇调查情况看, 4个乡镇都设有1个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干部, 其中:专职1个 (学校教师) , 兼职3个 (农技、林业、文化站) , 4个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教育学校都已并入乡镇农村社会服务中心, 没有专项办学经费, 工作经费与乡镇其他部门一起纳入乡镇预算支出, 没有专门的教学设施, 教学开展主要使用乡镇政府办公、会议设施。

2.教学模式目前, 乡镇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工作主要有4种办学模式:一是开展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 包括会议形式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学习等培训;二是依托涉农部门的农业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劳动、农民工就业等培训项目, 组织农民参与项目培训;三是依托各级职业技术学校, 组织普通教育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 实施普、职、成"三教统筹"教育工作。

3.主要成效乡镇成人教育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 为农民掌握现代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和知识奠定了基础;二是依靠农村成人教育平台,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 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 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实施现代社会信息与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 提高了农村社会生活质量和水平;五是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开展各种文化娱乐等多形式精神文明教育, 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4.存在的问题从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看, 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级各部门重视不够。由于乡镇成人教育内容与乡镇农业等专业部门工作内容相似, 乡镇更多的依靠专业部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多年来, 各级政府未系统研究部署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及发展规划, 成人教育主要职能被边缘化;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成人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少了;三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质量、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不对口, 知识结构偏向普通教育, 缺少专业技术知识, 教师福利待遇普遍低于中小学教师, 教学积极性不高, 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四是"三教"困难, 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特别是农、科、教在运行机制存在“各自为政, 各唱各的调"的问题。五是成人教育经费不足, 除正常的行政办公费外, 没有专项成人教育经费, 无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

二、对策与建议

1.要深化认识, 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 充分认识农村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观念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观念, 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要建立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 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 教育、农业、财政、科技、文化、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实行统一领导, 分口实施;二要整合乡镇行政资源, 实现农、科、教、财等有机结合, 保证必要的办学设备、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三是探索建立乡镇成人教育的法人实体地位, 从各职业学校、中学和培训机构中抽调人员, 批准成立乡镇成人学校, 隶属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

2.要准确定位, 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农村成人教育对象是谁、谁去办学、谁去授课?必须要有准确定位。要在办学机制上突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 把教育优势、科技优势和农技推广优势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科技转化推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形成农民与成校、成校与企业、企业与新型农民之间双向需求、双向结合的新机制。

3.要务求实效, 主动适应新需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依托涉农部门培训项目的实施, 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培训工程”, 将成人教育办成具有“示范、培训、推广”一体化的学校。要围绕二、三产业发展, 大力开展农村劳务培训, 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增收致富。要加快农村科技信息传递服务, 通过现代化媒体和远程教育, 传播农民喜闻乐见、简明易懂的急需知识和技术市场信息,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4:芬兰学前教育调研

一、芬兰学前教育体制

芬兰的学前教育分为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是为0~5岁幼儿提供的教育与护理,主要是在白天进行保育活动,称为“日托中心(daycare centre)”或幼儿园,这是学龄前幼儿所去的主要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则是针对即将接受九年制基础教育的6岁儿童所设置的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或称小学入学前的预备教育。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每个孩子正式入学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情绪以及认知的发展。

1.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由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一是政府运营的日托中心,它是日托教育的核心机构,有两种主要类型:日托中心和家庭日托。日托中心多数收费,费用视家庭收入及托儿时间而定。全日制每天开放8~10小时,半日制每天开放4~5小时,师幼比不能超过1∶7,师幼比因年龄班、班级规模不同而不同。日托中心比较重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丰富的餐点;家庭日托则是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保教工作。政府要求保教工作者必须进修过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家庭日托只能照看4名7岁以下儿童。

二是私立日托中心,通常由两个或三个具备幼儿教育资格的教师一起开办,采用公司的运作形式。国家对私立日托中心同样给予补贴。

三是孩子从0岁开始的3年里在家里受家庭护理教育,得到国家的援助,享受家庭式的照顾。在芬兰,除了在教育机构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也被认为是学龄前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高度的重视。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受芬兰政府的重视,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主要在芬兰全国各地的日托中心接受入学前教育,但也有一小部分在小学学校的学前班接受入学前教育。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算术、环境和自然知识、卫生知识以及艺术和文化等,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近一半的学前班中,孩子们还有机会学习使用电脑。与此同时,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素质出发,学前教育机构还对其进行道德教育。针对儿童早期发育特点,学前教育通常采取多种形式,除教师授课和小组活动外,主要以游戏玩耍和运动锻炼为主,让孩子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学习、尝试和实践新事物。通常情况下,每名学前儿童每天接受4个学时的入学前教育,全国一半以上的学前学校中,孩子们一年接受的入学前教育时间达到或超过700个学时。

根据芬兰基础教育法,全国各地的市政当局有义务为本地区的年满6岁的儿童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入学前教育,包括免费的课本、学习材料及手工材料,但是否接受入学前教育是自愿的。2012年,芬兰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59600名学龄前儿童中,12200人参加了学前学校,47400人在日间护理机构接受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入学比例達到100%,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据芬兰政府提交给议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入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很大,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使儿童的技能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其对学习的兴趣。学前儿童的家长普遍对芬兰学前学校感到满意,孩子们也愿意参加入学前教育,对学前学校的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学龄前儿童接受入学前教育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算术等方面也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孩子们在学前学校通过对自然知识的学习,懂得了应该如何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二、芬兰学前教育政策

1.早期教育政策

芬兰的学前教育贯彻“教育即生活”和“游戏是教学与学习的最佳媒介”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基本能力。

2002年颁布《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的国家政策解读》(The Government Resolution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Po1icy Definition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强调教育、卫生、福利相结合,为芬兰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2003年颁布《芬兰早期教育与保育国家课程纲要》(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Finland),规范幼儿教育。

芬兰早期教育的目标是保育与教育同等受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园的旧有区分被取消,教育与保育被规划融合在同一个早期教育体系内。芬兰学前教育并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重在开发儿童智能与创造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追求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芬兰十分注重幼托机构与家庭的合作,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与父母的宗教信仰对儿童的影响。芬兰早期教育也十分着重自然环境对儿童成长的价值,践行自然教育的理念,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儿童对环境的关心。

根据《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的国家政策解读》和2003年颁布及2005年修订的《早期教育和保育国家课程指导》等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芬兰早期教育目标如下:一是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儿童个性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二是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儿童的各种活动,使儿童感受到安全、温暖和爱;三是以儿童的需要、家庭的文化传统、父母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促进儿童在身体、社会性、情感、艺术、智力、道德、宗教上的发展;四是增强儿童的责任感,培养儿童热爱和平、关心环境的精神;五是培养儿童抵抗寒冷的能力和意志,使儿童能较好地适应这个除冰岛以外世界上最冷的国家的环境。其中第五条教学目标是芬兰独有的,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芬兰幼儿园的孩子都必须在户外等候学校开门,每节课后也不能呆在温暖的教室里,必须到室外。只要不低于零下15摄氏度或遇上大风雪,教师都会带着全园的幼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两三次。

这些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也给出了相应的幼儿教育的多维课程取向,具体包括:数学取向,即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借助游戏的方式,利用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具体事务,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归纳、计算;自然科学取向,即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探索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因果关系;历史社会取向,即利用人类社会以往的具体实物和事件记录,将历史情境与幼儿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和当代社会;审美取向,即通过观察、聆听、感受、创造、想象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伦理取向,即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辨别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宗教哲学取向,即激发幼儿对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传统和实践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周围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2.学前教育政策

2000年国家颁布《学前学校核心课程》,涉及语言与交往、数学、环境与自然、伦理学与哲学、健康、体育运动、艺术和文化等学习领域。全国教育委员会要求各学前教育部门在遵循《2000年学前教育核心課程》的基础上,开发和制订符合各地实际的学前教育课程。

虽然芬兰学前教育强调为学校教育做好准备,但反对将学校教育内容移至学前,即反对对儿童过早的潜能开发。推出核心课程的目的在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强调个性但不忽视个人作为群体一员所起的作用。通过开设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儿童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因此,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创设学习与游戏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

日前,芬兰政府正在为日托和学前教育制定一份新的全国性大纲,将适应性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核心,并将从2016年8月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是:政府是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和服务者,多样化需求交由市场提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学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开放幼儿教育市场,改变政府统管的现状;注重家庭和儿童的需要,以儿童福利为发展学前教育的着眼点。远期的教育规划具有弹性,规划政策及课程指导只是提供学前教育准则和大框架,给地方政府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

四、早期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成本分担情况

芬兰幼儿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日托公共费用占国家GDP的1.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政府逐渐承担了照顾婴幼儿的职责,为家庭提供一定额度的物质帮助和津贴。1978年,父亲可以享有43周请假在家照顾孩子的津贴,政府对其工作提供法律保护。

自1997年起,90%以上的日托服务由政府提供,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进入当地政府投资开办的日托中心,而把孩子送入私人日托中心的家庭则可以得到政府津贴。虽然日托中心(幼儿园)没有纳入芬兰的全民免费教育体系,但相对于当地居民收入来说,其收费相当低廉,一般每个月200欧元(包括午餐和点心),约占家庭总收入的4%~5%。地方政府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开支只有15%来自家长缴纳的学费。

学前班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开办,大部分由日托中心提供。学前班儿童的教育费用在2001年以前是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来负担的(中央财政42%,地方政府42%,家庭16%)。在2001年以后,这笔费用一般只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家长不用再交费。儿童还享受免费的定期体检、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等;可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对于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儿童及残疾儿童,则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免费的往返交通。正是得益于完善的福利保障,从而保证了全国接近100%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

五、保障学龄前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及政策措施

芬兰教育一直贯彻“平等精神”和“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坚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成长与学习起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儿童,努力做到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芬兰公立幼儿园的收费基于家庭收入情况确定,大多是收费的,一般每月收费不超过270欧元,而低收入家庭和失业人员的子女免费进入幼儿园。6岁儿童参加的为期一年的学前教育也完全是免费的。

芬兰教育机会的公平主要表现在不同阶层的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无论是芬兰本地还是外籍移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待遇。由于家庭原因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例如那些家长或监护人工作时间特殊,需要倒班的,其教育问题也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妥善的解决。

政府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都很重视,在经费支出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上切实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各个“日托中心”和负责学前教育的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方面差别很小。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用为“择校”或“择园”花费心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宁可让学得快的学生等,也不能让学不会的学生继续不会”是每一位芬兰教师秉承的信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大大缩小了学龄前儿童由于种族、家庭背景、自身兴趣等带来的差异。

在芬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被赋予很多关注。考虑到特殊幼儿早期预防的重要性,芬兰实施了“早期健康宝宝筛选”计划,每一个儿童从母亲怀孕期间至7岁都需要定期接受检查以及时发现特殊儿童。芬兰专门设立特殊教育中心,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旨在早诊断、早治疗。此种学前教育机构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教育对象为身心障碍、学习障碍、社会情绪障碍儿童,以及因文化或语言因素所产生的特殊需要的儿童。由儿童保教专家、中心教师和父母共同协作,制定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20世纪70年代《儿童日间照顾法案》颁布,国家提倡将特殊儿童回归到一般幼儿托管教育机构,与正常儿童一样参加教育活动以获得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

六、早期教育师资队伍情况

芬兰学前教育的成功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师队伍。芬兰对全国2000名儿童成长的跟踪调查研究表明,学前班教师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师能力强,并能对学前班的孩子倾注足够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变化,并对每一个孩子予以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芬兰的师范教育创立于19世纪后期。自1995年起,幼儿师范教育开始由大学教育系承担。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申请人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结业考试,入学测试的内容包括笔试、能力测试和笔谈,有的还要求考生展示其组织能力。

芬兰自2007年开始实施全面的教师招考和培育改造計划,重中之重为教师教育。首先是通过考试分数筛选出一批学生,接着各大学的教育院系对考生进行面试,面试的通过率一般为5:1,最后按照3:1的比例筛选出教育院系学生,平均录取率为6.4%。教育系的学生必须拥有可以被教导的潜能、合格的人格特征和学习动力等综合条件,他们必须是有思想、有见解、有自信、有互动能力、有包容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候选人。这种严把教师教育入口关的做法保证了教师的高素质与能力。

按照《芬兰教育法》的规定,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并且还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申请早期教育教师职位者,须具有4年制大学的学士学位。目前越来越多的“日托中心”也要求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芬兰的幼儿园,保育员工也必须具备社会健康领域的三年高职学历。而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教师,还需要比其他普通教师多学习一年,接受更多的技能和专业培养。

在芬兰,教师被视作专家来尊敬,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教师与律师、医生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不同教师团体的基本工作量和工资待遇由教师工会负责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洽谈并以集体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使得师范教育十分发达,促进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保障了学前教育的成功和儿童学业的进步。

七、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监督

在芬兰,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属于公共事业,允许公众对其进行监督。如果教育质量达不到公众的要求,学生家长或其他与教育有关的人士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虽然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运作主要受市教育局等市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但实际上这种监督是一种被动的而非主动的监督,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依靠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干涉学校的活动,如果学校有违规行为被检举揭发,会被地方政府限期改正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将失去国家资助。

由于学前教育没有专门的官方评价系统,教师不作绩效考核,所以孩子的发展状况成了评判该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评价的重点是孩子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以教师和孩子的交流为基础,通过定期与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交流获得反馈意见。《2000年学前教育核心课程》十分强调与家长的广泛合作,通过与孩子家长的合作,制定孩子的学前教育计划。该计划重点放在孩子的发展上,制定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并对孩子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评估。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资金投入、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灵活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为芬兰幼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芬兰有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芬兰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致力于为每个家庭提供有益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看护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有专家称,正是这种优良的幼儿教育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编者略)

篇5:远程教育调研报告

ZGY镇蓝色刀枪

摘要:目前村级远教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远教设备到位而缺少专人使用,有的电脑内存条积灰过多而难以启动;远教经费有限,难以负担组织集体学习的开支;远教站点管理员普遍操作技术有待提高;远教室只发挥了有限的一部分功能。由于普遍村部财政有限而且事务较少,配备办公电脑不多,而很多时候远教室的电脑可以客串为数不多的网络办公中的大多数工作。因此怎样在充分发挥远教室的本职功能下,最大化远教室在农村基层的其他作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远教,功能,管理员,电脑操作,培训,网络资源

远教站点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原因及解决方案:

1、上级下发资金有限,各村部财政不足,没有钱进行站点电脑专人专管的经费支出。大部分统管远教站的村支书电脑技能有限,无法适应基本应用需要。其正确开机,装载软件,浏览网页和打字输入等基本技能有待提高。名义上的站点管理员有的技术有待提高,有的时间精力有限、抽身乏术。解决方法为:抽身乏术的予以解聘,改为由该村推举一个初高中水平以上的兼职管理员助手,要求能至少保证双休的定期值岗,能在村里重大事议需要的时候操作电脑,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具体实施可以选放假有时间回家的在校学生或村里有闲余时间并具一定操作水平的村民;技术水平有限的给予指导学习,引导其自我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可根据管理员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结合村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以提其高工作积极性。

2、村里农户和党员干部时间精力有限、空余时间不集中,难以组织全班性定人定期学习活动。可拟定村里动态学习计划,允许基本学习人数的大概浮动范围。规定党员干部的学习时长和次数而不设定具体硬性学习时间。对缺课比较多的可安排后面补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提前一天进行飞信群发通知,准备上课的村民及时反馈消息,村部再根据预到人数灵活安排学习时长和相关活动。凡在站点学习上课的可统一笔记本,定期检阅交流。

3、对大部分村干电脑操作水平进行基本培训(除极个别年纪太大或准备换届离任的另外)。主要培训内容为:电脑正确的开启和关闭,软件的装载,五笔输入法培训,网页浏览,常用办公软件使用(主要为word和excel)。在下发资料中指定专人帮扶,专人可以为就近镇联村干部,在校学生或有电脑操作技术的相关人员。规定各培训村干电脑学习硬性时间和验收时间,每月定期检测一次各村村干及管理员具体电脑操作水平和学习内容。学习汇总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电脑操作水平相对较高的村和相对叫低的村实行就近结对帮扶,对帮扶产生实际效果的给

予双方一部分镇财政奖励。

4、营造良好使用环境,吸引村民使用远教站点电脑。对使用人数较多而村财政不足的实行电脑使用半公费(建议村财政负担1/3,用户负担2/3)。村户使用的费用用来补贴站点管理员、助手和帮扶人员。

5、公示远教站管理员助手、帮扶人员、帮扶村、半公费收取情况,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县远教办专干定期检查站点各项情况,将工作汇总纳入年终考评。

6、严格执行村级电脑使用名册。财政富余的村实行公费定岗全天开放,财政不足和困难的村实行半公费定期开放,由兼职人员收取用户部分使用费(使用费率上报镇远教办审核,原则上使用费要低于当地网吧费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事由、使用时间等按要求严格实时登记。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其他功能,积极推动村里各项工作:

1、各村联网,争取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每人申请一个qq,普及网络通信。实现全镇村入网联群,公示通知、重点消息实行网络通知。每周末定点举行镇-村群聊会。公布村部各项工作进展及讲评。建立网络办公考评制度。网络办公工作困难的村部进行培训上岗,定点定人专项帮扶。镇里重点文件和通知在群共享及时上传,方便各村尽快贯彻落实。

2、重点消息飞信沟通。实现全镇村全天信息实时覆盖。各村远教点争取全村村民飞信覆盖。建立镇到村飞信群、村到户飞信群,及时送报镇村里各项政策,通知。实行镇-村-户的逐级消息快速传递。

3、推广网络应用,普及信息搜索和查询。提高村部功能建设。除远教学习外每周定期至少开放一次、每次至少开放4小时,用于为村里有困难的村民提供解决办法及信息支助。在列车时刻查询,天气查询,行政办事指南,网上购物,网上缴费,排疑解惑等生活方面为村户提供方便。

4、提供法律援助和解决方案,及时化解村里矛盾。对村里的林地纠纷、经济纠纷、婚姻财产纠纷、计划生育超生处罚等棘手问题积极利用远教站点提供法律依据,进行法律调解,将村级矛盾化解在基层,进一步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

5、规范网络办公。村级工作汇报材料,可以发电子档到镇邮箱统一打印。保持格式字体一致,方便汇总汇编。重要消息呈报以邮件形式发镇邮箱。

6、建立各村部qq(不建议使用博客)。及时在空间发布村里各项费用收支情况,工作进展,矛盾调解处理情况和村里先进典型。村工作规划和总结等汇报材料都可先发布在空间公示。在五保、低保申报等事项上进行网络和实物的多样化公示,丰富村行政管理形式。提供网络渠道方便村民匿名反映村里实际问题,同时方便镇消息的逐级传送。

7、利用联网电脑开展文娱活动,丰富村里生活。提供音乐、小说等的下载和每周至少一次的影音播放。影片可以为时新的国内外影视大片,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的影视剧。播放内容可以根据村民要求提前一天挂牌公示。推荐在有投影仪的村部贯彻落实。影片可以适当收取部分费用,用于补贴远教室开支。

8、真正将网络资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增收增产。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至少一个学用典型,在村树立生产能手榜样、推广经验。在选种、育苗、培土施肥、传花授粉、除病虫害等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科学、理性的安排农事。

9、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寻找致富项目,致富于民。取经验于样板村,取信息于网络。对一些投资门槛低、技术掌握相对简单、成本回收比较快的农业项目设点扶持,重点推介,扩大规模。同时借鉴网络经验积极发布村供需信息,开拓农产业销售渠道,构建农特产品销售网络,逐步完善相关产业链。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村集中学习时间相对分散,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就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建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只有镇党委、政府和各村村支两委要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才能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平台,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得到充分保障。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可将以上两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积极发挥远教室的教育作用,二是利用远教室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三是发挥远教室的公益性造福村民。

篇6:党员远程教育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到来,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教育管理情况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党员教育方式,创新远程教育手段。

1、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对远程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全区现有党员32186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8206人,占党员总数的1/4左右。特别是在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党员的文化程度也有很大差别,越是年龄大的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苏湾镇鲁桥村共有党员203人,60岁以上党员112人,年青党员又大多外出,镇党委组织委员涂育勤告诉我们,由于党员老龄化严重,现在村里开展活动、组织学习,到会率难以保证,有的老党员即使参加学习,能听进去多少、理解多少还要打个问号。

2、党员就业形势多样化,对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目标。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党员就业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区共有外出务工经商党员1628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数量也逐年上升,农村在家党员就业形式逐步多样化,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商业等等。城市社区党员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大量下岗职工党员变成了社区党员,转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不断增加。卧牛山街道西河街道社区党委书记李菊香说:“现在社区180名党员中,原社区居民党员只有27人,企业下岗职工党员136人,其他包括离退休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回家党员、流动党员等,党员队伍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不同类型党员的需求不同,组织他们学习的方式、时间、内容也有不同要求,这就对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3、传统党员教育模式僵化,对远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党员教育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个别基层党组织仍是按部就班部署、关起门来上课,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的是打开设备、放放片子,有的是读读文件、学学报纸,做好记录也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将学习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与实践结合、与形势相结合、与党员需求相结合,不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和调动党员参学的积极性,不注重课后的实践和信息的反馈,往往是就播放抓远程教育,就完成学习次数抓远程教育。最终导致基层党组织抓远程教育不主动,党员参加学习不积极,不能发挥远程教育的真正作用。

4、新时期党员教育手段弱化,对远程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少数党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实现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上,他们平时与组织联系少,参加党组织活动少,看书学习的时间更少,由于不能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他们知识逐渐老化,创新能力不强,业务能力不能胜任,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而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又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手段,缺乏激励奖惩措施,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把远程教育作为对党员教育的有效手段,让远程教育真正给广大党员带来实惠,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学习培训。

二、当前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和对党员教育方面的新要求,促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1、工作上存在应付问题。少数农村党组织把远程教育工作看成既花钱又费精力、不能马上见效益、是可抓可不抓的单项工作,以为远程教育就是放放片子、做做记录、摆摆样子,没有看到远程教育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远程教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2、学用上存在脱节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不知道开展远程教育的目的在于将播放的内容落到实处,不注重远程教育的实际效果;对“电视上网”这个新事物研究不够,对上面丰富的教学资源了解不清,对基层党员群众学习的需求调查不够,播放的内容与本地实际结合不紧,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做到“对口下菜”;播放后不能认真听取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3、管理上存在松懈问题。随着并村后村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远教管理员的家一般离村部比较远,很难有效地对设备进行跟踪管理,设备被偷盗、雷击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村级缺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对设备保养、维护、更新方面做的不够,造成设备过早损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乡村管理员队伍普遍存在流动性较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一般都是“开关型”管理员,缺乏对远教设备管护方面的专业知识。

4、维护上存在拖拉问题。“电视上网”工程是通过宽带互联网实现电视机上网,让党员群众收看到播出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因而对电信部门的依赖性非常大。我区到去年底已全部开通了乡村“电视上网”远程教育网络,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网络的稳定性和电信部门维护的及时性还有待提高。

三、新时期制约远程教育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当前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人员、设备、机制、服务等方面因素,导致总体工作进展不够平衡。

1、在人员方面,思想认识有差异。基层党员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高,有的党员干部不知道远程教育与原来电化教育的差别,不知道上级党委为开通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投入有多大,甚至有的不知道“电视上网”是什么、远程教育是什么工作。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对远程教育工作研究的少、运用的少、发挥作用的少。同时,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素质也高低不齐,他们大都是一人担任多职,负责的事务较多,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的精力有限。

2、在设施方面,硬件条件有差异。并村后很多村(社区)的党员数都超过100人,但还有一些村(社区)的活动场所偏小,不能适应有全体党员学习开会需要;一些村党员活动室既当办公室,又做会议室,还做活动室,“一室多用”,有的缺椅少桌,陈设简陋。同时,村级远程教育设备也存在老化现象,少数村的电视机存在尺寸较小、没有色彩和声音等情况,个别村设备长期放在村干部家里,名日便于管理,实则自己使用。

3、在机制方面,制度落实有差异。虽然我们把远程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下发,并要求基层党组织实现制度上墙、认真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如:在调研中有的村反映,现在村级组织开展活动费用过大,就拿“三会一课”制度和远程教育播放收看制度,每月村级要组织多次会议,这些会议的参会对象,除村干部以外,都要发给一定的误工补贴,否则就要安排伙食。黄麓镇合群村每次开会,给党员的误工补贴是半天10元钱,村干部还说这样比较划算,要是安排饭的话那费用就更高。

4、在协调方面,电信服务有差异。应该说省、市、县级电信公司负责人对现代远程教育这项工作思想非常重视、认识是很高的、工作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乡镇电信分局和具体电信工作人员在具体抓落实的过程中表现却不平衡,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乡镇的电信工作基础有差异、个别电信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不够高、部分乡镇党委特别是组织委员与本乡镇电信分局的协调配合方面做的还不够好等等。我区柘皋、庙岗、槐林、坝镇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每月的通畅率经常保持在 100%;而苏湾、栏杆、中旱、银屏、炯炀等乡镇的站点通畅率却较差,特别是炯炀镇连续数月有一半的点不通,严重影响了党员群众通过“电视上网”站点开展播放收看活动。

四、提高远程教育站点利用率的主要对策

开展远程教育,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教学是核心,使用是目的。要解决新形势下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将远程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站点使用、维护和管理上,做到有人管、管的好、管长远。

1、强化责任,变被动放为主动放。要坚持和完善党委抓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始终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专人负责,使“一把手”树立远程教育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的意识和远程教育“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播放、目的在实践”的工作思路。二要严格考核。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使之与其他党建工作一起研究、一同部署、一并考核、一样奖惩。每半年对基层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指导,年终进行全面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要强化奖惩。定期开展示范播放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远程教育科技示范户评比表彰活动,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促进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我区各级党组织书记是远程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远程教育工作亲自抓部署、抓督查、抓落实;区委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结合考评,年终评出10个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20名优秀播放管理员;开展党员电教播放站(点)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年内所有的播放站点达到规范化标准,对没有达标的站点,对其党建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此举大大提高了各级党组织抓远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实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形势下远程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别、分类施教,针对农村党员年龄、文化、身体状况、从业情况、经济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使党员乐于接受、并能各得其所。一要注重计划性。要纠正那种“有什么放什么”、无目的、无要求地为完成任务而播放的现象,把远程教育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每年初就制定好远程教育计划,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失。我区建立了分级定期调阅播放收看记录制度,为每个“电视上网”站点都发放了一本《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播放收看记录》,每季度调阅一次乡镇、街道党(工)委播放收看记录,并根据组织学习的次数、播放收看的质量、记录规范情况对其远程教育工作进行打分。二要注重针对性。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党员中组织播放收看活动,避免那种“一锅煮”的形式主义和“重收视率、轻实际效果”的做法。坝镇各村居对远程教育节目实行“菜单式”管理,及时公布节目预告,党员群众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向电教播放员提前预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此举有效推进了茶叶、富硒香水稻、养猪、水产养殖等四个基地建设;目前该镇茶叶基地已达1 万多亩、富硒香水稻基地达2万多亩、养猪基地有1万多头猪、水产养殖基地达1千多亩。三要注重实效性。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放什么”的原则,依托“电视上网”站点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周”、“远程教育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送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培训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多功能、全方位服务农村党员和群众。我区依托“电视上网”工程,每年都开展 “春耕生产远程技术培训月”活动,举办“电视上网”科技赶集启动仪式,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春耕生产等适用技术培训,不断扩大“电视上网”工程影响。同时,开展远程教育送电影下乡活动,投入1万余元新购一台投影仪,每年在各乡镇、街道选择1个村(居、社区)开展远程教育送法律、送电影下乡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3、健全制度,变粗放管为规范管。要建立健全终端站点管理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一要建立设备登记制度。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全面登记,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逐级签订保管责任书,明确保管的内容和要求,定期对基层远程教育设备的管护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管护措施不到位的要求限期纠正。我区为每个村(社区)统一制作了“先锋在线”信息点牌匾,对每个站点的设备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建档,分级签订《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与使用责任书》,落实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等“五防”措施。二要建立专人管护制度。每个村(居、社区)党组织都要确定专人为远教设备管理责任人,与之签订管护合同,对村部晚间和节假日无人值班的,可将设备寄放于附近的党员或群众家中,落实管护措施。对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丢失、损坏的,相关责任人要按价赔偿到位。我区每个党(工)委都配备了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每个村(居、社区)配备了1名以上管理员,对站点管理员统一登记造册,建立专门档案;区乡两级分别举办了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管理员都能持证上岗;保持站点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确因工作需要更换的,须经区远程办备案同意。三要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各级党组织要落实专门经费,定期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更新,确保能随时开展播放收看活动。在开展评比表彰各类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时,要变奖励现金为奖励远教设备,从而支持基层党组织不断更新远教设备。近年来,我区在表彰党建先进典型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基层15万多元更新电教设备,对9个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非公企业奖励安装了“电视上网”设备。

4、加强协调,变放不清为清楚放。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能否正常清楚播放,主要依赖电信部门网络、技术和人力支持。因此要建立相应机制,保障“电视上网”工程网络通畅。一要建立专业维护机制。电信部门对每个站点都要确定专门的电信工作人员作为网络维护员,要对维护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同时,对每个点维修的时间也要作出规定,否则村(社区)有权对其进行投拆。二要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与本地电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电信部门对本地远程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三要建立奖惩约束机制。将网络维护使用费与基层“电视上网”站点通畅情况挂钩。每年底,要对基层“电视上网”站点通畅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网络维护使用费挂钩,对存在问题的站点要扣除相应的维护使用费。我区建立了乡镇、街道终端站点月报制度,每月25日前,各乡镇、街道摸清本地当月终端站点信号情况,填写上报月报表,区远程办汇总后,及时反馈给电信部门进行整改。同时,与市电信公司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最后一天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情况,协商解决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增进理解和支持。各乡镇、街道也与本地电信分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解决存在问题。

上一篇:《老师,您辛苦了》下一篇:联通广告全案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