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2024-06-01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共9篇)

篇1: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的机会,这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那么我们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前提

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第二,要努力形成温文尔雅、言行一致的形象,为健全学生良好的人格起好榜样作用;第三,要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不再以分数、升学率论成败,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要跟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他们,即使他们犯错,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

二、全面了解学生是基础

班主任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班主任要了解班情,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倾向、家庭状况等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了解学生个体,主要包括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据。

班主任常用的了解手段和途径有:如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作文、日记、艺术作品等),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组织、调查访问、QQ、周记、信箱等途径获得。

三、和谐环境是重要保障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受到他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精心构建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

1.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们首先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师道观,从尊重学生出发,将学生当成自己平等的朋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处境去感受学生的心态,了解他们的心声。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和你沟通、交心,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健康的班级氛围

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我们首先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风,使之形成一个健康的舆论。让学生在班级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角色地位,让他们处处都能感到温暖并处于一个愉悦的心境中。在这种宽松友善的个性发展空间中,学生定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班主任可从环境的布置(教室卫生、立志标语等)、和谐的同学关系等方面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3.民主的课堂环境

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更多的成功喜悦。

四、主题班会是主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应定期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或团体辅导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心训练)”“笑傲挫折(抗压、抗挫折训练)”“运筹帷幄”(高考前心理调适)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迪,消除困惑。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逐渐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心理训练是重要保证

班主任可指导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针对一个心理问题,采用调查、访问、换位思考、周记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自觉打开内心世界,自己调整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比如情感等隐私方面,困扰着不少同学,我班上就有一个女生暗恋本班一位男生而不能自拔,她在周记中跟我透露后,我坚持每周给她写跟踪周记,不断启发她、引导她,告诉她应该先立业后成家的道理,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了那个悸动的阶段。

六、家校联手是重要补充

要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然而现实中有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艺术,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动辄对他们呵斥,甚至打骂。对那些承受着升学、就业等重重压力的毕业班学生,危害很大。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最终达到中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七、加强心理咨询与个别谈话

班主任应该多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给予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个别谈话。要注意的是:多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过多地催促或者插话,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在谈话时,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处境表示关切和支持,要挖掘其长处、优点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还可以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主动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效地工作,就一定可以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篇2: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流传下来的著作,以它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虽说与儒家文化相比还不是最主流的,但对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尤其是文人墨客有着很大的影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瑰丽神奇的想象与道教就有很大关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学习这门课的过程,既是学习道德经这一传统文化,又是了解它在心理问题上的应用,与心理健康有怎样的关系。

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类社会也进入非常发达的水平。然而,人们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过于依赖自然科学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段子如今虽然过时了,但却反映了大家对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盲目崇拜的一种心理。因此我们首先得提高对于哲学、历史、心理学等的重视。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一句话,“关于一切跟我们的心相近的,一切对我们真正重要的,科学的沉默是可怕的。”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就非常注重哲学、人伦道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道德经作为这里面一本璀璨夺目的著作,带给了我们很多思想上的感悟、启发。这里,我想先结合自己的理解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书中的一些思想。

变化:事物不是恒常不变的,世界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道德经》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可能我们只知道它暂时的模样;我们顶礼膜拜的道理规范,可能会逐渐过时。刻舟求剑的故事经常被我们拿来耻笑,然而有时我们也没有认清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沿用着过去的方法。

辩证:看待事情时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要拥有全面的长远的眼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自然界没有那么多绝对的标准,美丑、善恶相互衬托,比较,也是可以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既然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就不要那么看重结果患得患失了。

不争:不要和人相争,不要自我夸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柔弱不争的思想是老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的大智慧,影响着古往今来不少的人。

无为:这恐怕要算道家的核心思想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望文生义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寻自然,有所不为,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因此才能更好的作为。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是清净无欲的心灵状态,我们不能理解为刻意的无为,应该认清这与“不要刻意的为”的差别。

当然,我的理解还只是很肤浅,《道德经》这样的著作是不能在粗浅的阅读下理解透彻的。而且我相信随着年龄、阅历与心境的变化,从中会不断受到新的启发。接下来我试图分析道德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抱着心理上的烦恼来听这门课的。而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烦恼,这里面就很值得研究。遇到困难,人生失意,被琐事牵绊……这些烦恼其实都可以解决,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他们。谈到道德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有必要清楚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关于它的标准历史上发生过争论,有人认为它指的是了解并接纳现实,而另一种说法把心理健康当作一种正面错觉,即对现实进行积极的歪曲。不管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心理健康都蕴含着积极的心态。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消极情绪,只是我们能够较好地控制它。

遇到心理烦恼时,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己是不是不知道如何选择,是不是受到了压力,是不是想要的太多,却总害怕失去什么。我们的情绪困扰常常是由于患得患失导致的,而这又来源于我们的贪欲和未知。我们的阅历经验不够丰富,我们就可能意识不到如今自己的真实处境。人活着总是向往着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而我们境界修养不够就会迷恋于物质上的追求,或者陷入与人相争的心态。在此,《道德经》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锲而“舍”的智慧,“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做到了知其所止,我们就不会过分在意我们追求不到的东西了。比如学习成绩,只要做到了尽力且问心无愧,便没有什么好烦恼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包括我们自己,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有些我们不能改变。对于不能改变的,道家思想崇尚的是平静地去接受;而能够改变的,我们当然要努力去改变。这又一次印证了无为是有所不为而不是无所作为。还有一种常见的消极体验是后悔。这可以归因的理论来阐述,我们把过去发生的某件不好的事情归因于自身,这样后悔的情绪就会一直弥漫在我们心里。其实,也许我们的行为是当时情境下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我们没有必要一直后悔内疚,责怪自己,这样对于实际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才是道家推崇的积极心态。

篇3: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关键词:课程改革,选项教学,体育中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指导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评价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改扎实、具体、持续、深入地进行, 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渐渐显露出来, 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 以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背景, 在这里简单谈谈学生、老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与技能为手段、以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为目标、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与内在价值、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教学情境。见证了体育教学从传统到改革的学生, 他们的现状和思想是怎样的呢?在2010年5月, 笔者对我校初二年级12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统计数字表明, 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体育课, 同时表示赞成对体育课进行改革。在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是备受学生亲睐的运动项目, 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考核中应该加入学生评价部分。

学生渴望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希望在体育课里能学到一门专长或者玩自己喜欢的项目, 并表现出想学多方面东西的意愿。在选项方面, 大部分男生并不在乎专项项目的考试难度而在乎兴趣, 而大部分女生则相反, 先考虑考试的难度, 然后才是兴趣。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 还没有向终生体育方面转型。

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让学生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项目, 统计表明, 最受学生喜欢的项目是篮球, 其他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稍次, 这充分说明学生在选项时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篮球在基层开展得比较好,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生活中有NBA、CBA等国际国内的众多大型赛事吸引和激励学生去学, 去尝试篮球这项运动。其次, 在学校、社区等公众环境中, 篮球场较多, 容易开展这项活动, 所以选择这个项目的学生很集中。与此同时也表现出学生的选项意识较为模糊, 选项面窄, 体育知识储备更新换代缓慢, 学生喜欢一个项目往往从喜欢此项目的体育明星开始, 是单纯的追星族, 没有有意识地留意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 体育课只是一门学科, 考完就结束了, 没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达不到促成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目的。

从绝大部分学生对加入“学生评价部分”不反对来看, 学生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满, 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只是简单地希望不用考试, 体育课只是玩, 放松精神, 不能把握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模式,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 甚至打击了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的呼声呼之欲出。

调查中发现, 选项教学课的教学模式较受学生的欢迎,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大而统的教学模式早已厌倦, 渴望有所变化;二是选项教学能使学生按自己的兴趣与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能在课中学和玩自己喜欢的运动, 深受学生的欢迎, 较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但另一方面, 选项制也使老师在教学课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主要是:首先各选项学生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给统一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 如果选项内容与体育中考内容不挂钩, 在现今初级中学体育中考的现实压力下, 不能坚持和有序开展, 这种无奈是基于现行体制的, 不是学校或者教师层面能解决的。

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体会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初期, 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思想根深蒂固, 面对这场深刻而复杂的体育课程改革时, 老师们都表现得有点不知所措, 不知道在新课标统领下的体育课该怎么上, 也由于种种原因, 让体育老师交流课改心得、观摩课改成果展示的机会不多, 专业的师资再培训 (如专项的理论, 新兴项目的技术与教学法等) 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信息、资料更新慢, 使课改有闭门造车或相互模仿、大致雷同的感觉。

通过多年多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探索, 逐渐对课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注重将课改和中考相结合, 注重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互相交流学习, 大胆创新, 逐渐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例如: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挑选学生喜欢的选项进行教学、注重选项和中考项目的有机结合, 体现兴趣和提高相结合等原则, 使学生在体育课里快乐地练习, 快乐地提高。

三、关于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些想法

1.在课改实践对比后认为, 选项教学课如果是全校统筹开展, 可避免造成场地的严重冲突和器材缺。

2.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的开展, 需要老师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外, 更要提高相关运动项目的技能水平, 以适应教改的要求。

3.在课改实践后发现, 由于选项课里已经学和玩了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 在课外活动时间里, 一些学生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 与以往的课外活动时间相比, 可能学生实际参与运动的时间少了, 这个现象应引起学校及相关方面的重视, 笔者建议把课外活动也列入课改的范畴进行配套改革。

四、改革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综观以往的体育课程, 体育观念滞后, 竞技体育、阶段体育较为流行,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不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与习惯。体育课学生学习的评价, 只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同一年级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练习过程, 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亟待革新, 新课改呼唤建立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过程化, 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能引导教与学不断走向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 养成锻炼的习惯, 适应终生体育的要求, 是我们体育课改革的目标, 同时也是适应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改变体育课实施过于强调老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体育课对学生学习评价“一刀切”的现象,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身体健康五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社会的进步, 呼唤着教育的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的统领下, 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我对教改的体会, 希望能给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为开拓体育教学改革新局面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篇4: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的体会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教师方面:过度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苦恼、烦闷、焦虑、沮丧、抑郁等;学生方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心理脆弱、自制力差等等。

据有关方面统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占48%,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占12%,小学生9.5%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对心理健康问题很感兴趣,当我拿到书本认真阅读时,才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所来自的种种压力。当我在网上听到讲座时,心潮起伏,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所震动。为此,我将用心地研究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把理论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用我所学专长去开拓师生心理健康的一片新天地。

一、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和伟大的,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就会健康;反之,师生心理都不健康了,还谈什么和谐呢?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教师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积极向上。课堂下,教师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上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思考,做出合理的对策。生活中,教师还要正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心理方法及缓解心理压力。遇事换位思考或用合理的方法去发泄,这样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完善心理素质和品格,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创设愉悦的氛围,营造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做任何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够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无同情心,遇到事情无主意,受点挫折没有承受力等等。笔者认为,应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经历失败与胜利,感受到人与人的真诚与爱心,体会到自私的狭隘,贪图享受的无耻,感受到与别人分享快乐和幸福,同时,设身处地为人所苦,为人所乐,让她们有同情心,无恻隐之心。再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谈,什么话都想与你说,增加信任度。当你犯错误时他就会理解你。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她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認识学校环境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幽雅、舒适、宽敞、明亮,就会给师生带来好的心情。如果室外设计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就会唤起师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和生活情趣。如果室内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就会有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形成平等相待,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学校各种板报、校报的设计,要人为地突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倾诉,情感交融,消除三者之间的代沟,用真心换真情,用榜样激励奋进。如果说学校是绿色的,师生就是健康向上的;如果说学校是阳光的,师生就是和谐温暖的。

篇5: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的待遇现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师的地方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局部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防止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多用心去看看周围的事物,尝试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当我们个体困扰,可以观观群体,比较能让人产生落差,比较更能让人寻回平衡。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三,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篇6: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童观 教育观 教育 环境渗透 心理辅导 家校配合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爱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爱,孩子们才会去爱别人。)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自己非常生气时也应该有所克制,不能够说一些伤害孩子们自尊的话,也许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五、家 校 配 合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

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视。)

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六一”还参加了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篇7:大学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了心里健康这门课程,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在通过这门心理课的学习中,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转变。以前总觉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问题时,去咨询老师就觉得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说的通俗点就是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当做一个病态人,所以排斥去心理咨询,但是现在,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去咨询心理老师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师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使自己想问题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当你越是往一处钻牛角尖,就会无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烦恼和郁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开点,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着一点不放。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紧,就失去的越多。看开了,好了点压力和烦恼,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时,要消除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己这关要做好。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让自己永远保持一个轻松的心。另外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从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和如何对待困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培养独立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第二,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第四,学习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知识。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学业没了,爱情也不会长久。也提出了一些女生保护自己小技巧,借用身上的物品当武器,如尖头鞋、高跟鞋、发卡甚至钥匙,来攻击“色狼”,另外,最好在自己的小包包里准备一个小别针,以便不时之需。

人们都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也是一堂考试,这样的考试会让我们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总而言之,在恋爱中要学会培养健康的心理行为,要把握好度、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业问题

篇8: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大家对于健身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向往, 每天晚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都会汇聚着很多人, 大家在这里扭扭秧歌、跳跳舞, 既锻炼了身体也结识了朋友。但这种自发性的舞蹈活动存在着组织松散、内容杂乱的状况。“百姓健康舞”的及时推出, 推动了群众舞蹈在质量上的提高, 无论是内容和形式上都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让舞蹈更贴近于大众。

(一) 乐曲上贴近大众

在这26个舞蹈中有一些乐曲是大众所熟知的。如:《洗衣歌》、《乡恋》、《越来越好》、《大地飞歌》等等。由于对乐曲的熟知, 群众在初学时首先在心理上就很快的接受到了, 他们只需要在舞蹈动作上多加记忆就可以了, 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到有太大的困难, 进而也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快乐地舞蹈, 达到心情舒畅, 健康体魄, 从而培养起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 动作上贴近大众

“百姓健康舞”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合理的控制了记忆难度。每个舞蹈基本保持在一种频率上, 没有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的剧烈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段落来划分, 这样就有意的减少了记忆的难点。如:AB两段舞蹈只需要学习A段, 而B段是完整的重复, 这样就减少了一半的记忆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得大众很快地接受和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没有危险和高难度动作, 舞蹈动作编排规整, 能够达到整齐、美观的视觉效果, 非常适合群众在广场学习和使用。

“百姓健康舞”这26个曲目, 内容多种多样, 有我们东北地区特点的秧歌, 也有大众所极少接触的民族舞, 如:藏族、维族、傣族等。还有国标舞特点的、融入太极拳元素的舞蹈, 还运用了道具, 有扇子有手绢, 那满场的欢歌笑语使得一些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接受能力较快的舞者, 成为大家的领舞者, 她们成为了群众中的舞蹈明星, 带领大家舞动规范的舞蹈, “百姓健康舞”圆了他们的舞蹈梦。

二、“百姓健康舞”让培训有方法, 让展演有平台

群众性舞蹈活动, 口传身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 通过参加“百姓健康舞”教师培训班, 笔者不仅学习到了26个舞蹈作品, 更从中国舞蹈家协会金牌教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教授的经验和方法。如在每教一个舞蹈之前都要先把这个舞蹈的健身功效介绍给大家, 再分段教授。我把所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了实际的工作当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8月和2012年7月我在旅顺中学体育馆和旅顺消防大队训练馆, 向来自全区11个街道的130多名骨干教授了26个“百姓健康舞”, 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领导的好评。在2010年9月我还组织了全区11支表演队800名群众进行了“百姓健康舞”展演, 大连市文广局领导、文联领导和市舞协领导到会观看给予一定的好评。2012年底我们还响应大连市舞蹈家协会的号召, 组织“百姓健康舞”舞蹈惠民工程, 让百姓健康舞深入到最基层。我本人获得了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的“百姓健康舞”教师培训证书, 以及大连市舞蹈家协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工作者荣誉证书。我教授的9名骨干学员也获得了大连市舞蹈家协会颁发的优秀辅导员称号。“百姓健康舞”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荣誉更多的是健康, 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舞蹈活动当中, 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

三、“百姓健康舞”让舞蹈升华, 让百姓健康

“百姓健康舞”对于群众既锻炼了身体, 也是一次对舞蹈知识的普及。平时大家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只有在电视里看到过, 生活中接触的很少, 有些有一定舞蹈基础的舞者接触多一点的也多是藏族、维族舞, 如苗族、彝族的舞蹈接触的就很少了, 通过这次学习, 大家接触到了这些舞蹈元素, 并且也很快的接受了, 这证明这些离我们很远的少数民族舞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一些、更有乐趣一些。在学习之余大家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些少数民族舞蹈动作, 掌握了舞蹈动作的同时大家也学习到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我认为这是群众舞蹈的一次升华。

在学习期间,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金牌教师。她们每教授一个舞蹈之前都会介绍这个舞蹈的训练功效, 如舞蹈《洗衣歌》:在舞蹈中有很多的跺踏动作, 这有益于脚部与小腿血液流通, 利于血液循环至脚底末梢, 配合喊声, 吐故纳新, 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而舞蹈《越来越好》是通过手掌拍打身体各个部位, 振荡气脉, 促进血液循环, 舒筋活络。了解了这些知识, 再学习舞蹈动作我们就更加知道在什么动作上要发什么样的力, 从而起到健身的作用。这些具有功效型的动作还不乏美感, 让大众即舞出了健康更舞出了风采。“百姓健康舞”这一新兴健身运动项目, 能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 皆因其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 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工作之余, 能解除劳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并与时俱进的为群众舞蹈注入时代精神的健康、快乐、和谐的舞蹈。“百姓健康舞”让百姓舞出健康!

摘要:2010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大连市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百姓健康舞”骨干教师培训班, 系统地学习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金牌教师教授的26个“百姓健康舞”, 并且把所学到的舞蹈技能传播到了我所负责的区域,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扬。通过学习笔者几点体会。

篇9: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只有学生相互配合才能有质量

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就会流于形式。例如:在一节情境游戏教学中,由故事导入,“探险队去探险,途中部分探险员遇难受伤”,同学们将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如何去克服困难,安全踏上“归途”。小组合作讨论后分组练习,学生合作练习后进行展示?;有一组个个是“伤员”,每个学生都自顾自地演示过障碍,表演得有棱有角,有的拐着腿、有的抱着头、有的弯着腰……应有尽有,却没有团结合作的影子?,一组学生部分当“伤员”,他们分别由其他同学搀扶着,在过障碍时前者比后者跑得还要利索,根本没有角色之分,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小组合作的成分,这都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原因。没有分工,缺少配合,“合作学习”变成了“个人学习”。该教学设计虽用心良苦,但在操作上确实存在问题。试想在游戏中适当帮助分工,部分学生当“伤员”;部分学生当“指挥员”;还有的来帮忙抢救,学生明确了分工,就会增强责任感,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会更默契?。

二、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宜,只有学生有需求才能有实效

准确及时选择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判断、把握与创造教学时机的最好依据。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例如:在跳短绳中,其花样较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动一番脑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各小组的花样跳绳比赛。看一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跳的花样最多!”这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先让大家商量讨论跳绳的方法和花样,并在各小组之间加以巡回指导,然后,利用规定的时间,各组展示花样跳绳比赛。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临时请几位学生加以分析评判。这种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三、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指导,只有教师主导才能有序

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混乱、散漫的自由谈论,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自主,不能及时地对学生予以帮助和指导。在学生合作的时候,教师一旁冷眼相看,实不可取。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各练习小组,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点拨指导力度。利用学生的动作正误对比、讨论分解、教师示范等方法加以引导。如,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合理分组;适时监控合作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客观地评价各小组的成绩。又如学生做前滚翻动作时的“团身”练习,要求团身仅是为了便于滚动与滚翻,要求学生用自己正确的示范和说理的方法在争辩中明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效,从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过程——要调控,只有掌好舵才能有的放矢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积极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榜样效应。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该讲则讲,该点则点,该评则评,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最关键的是教师把自己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科学,只有科学的激励才能有动力

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归宿,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组内成员利益分享。但是为了避免“滥竽充数”之嫌,组内成员间可进行互评和自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自评,评价的内容既要涉及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要兼顾合作技能的评价。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把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闪光点展示出来外,还要对那些比较沉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表现加以肯定,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如“你的动作很标准!”“你的见解真不错”“你很棒”等,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就为他们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效。

上一篇:我的爱心支教策划书下一篇:我学会了做面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