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2024-05-25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精选6篇)

篇1: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一、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

--环境的艰苦。在我们军队中,真正驻守在富裕繁华地区的部队是少数,绝大多数军人工作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地乡村、偏远荒凉的边疆海防。千里冰封的雪原、远离陆地的海岛、人迹罕见的弋壁,往往就是军人活动的场所,这是许多其他社会职业所不能比拟的。

--任务的艰苦。军旅生活的艰苦,不仅受物质条件所制约,更是由军队担负的使命决定的。战争年代,军人的艰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军人同艰苦打交道也是常事。

--生活的艰苦。艰苦的环境,任务相联系,军营的日常生活往往也是清苦、艰辛的。对于军人来说,行军打仗,吃不上饭,睡不着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平时训练,泥里爬、水里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也并不乏见。尽管近年来部队的物质文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是军人就不可能在“酒绿灯红”中安逸享乐,吃大苦、耐大劳依然是军旅生活中的独特色彩。

二、吃大苦,耐大劳是军人必备的素质

1、革命军人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本身就是一个吃大苦、耐大劳的过程。战争年代,打胜仗多的部队,往往就是最能吃得苦中苦的部队。一项重要作战任务下来,大家都能争着上;谁能吃得苦中苦,谁就有可能争得啃“硬骨头”的光荣。现在也是如此,平时练就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关键时刻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2、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也是军人在日常工作中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有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才能不屈不挠、锐意进取;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的压力,才能宁折不弯勇往直前;面对爱情上的波折、家庭中的不幸、身体上的伤残等种种“不顺”,才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做生活中的强者,进而为成就事业奠定基础。

3、吃大苦,耐大劳是革命事业和我军的光荣传统所在。我们所说的吃大苦,耐大劳,既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吃苦受累,也不同于宗教中的所谓“寡欲”修行,而是指在为崇高理想和美好事业的奋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我军是人民的军队,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品格,意味着革命军人并不是单纯地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争取人民的解决和幸福而自觉自愿地吃苦。“一人吃苦万人甜”,正是这种吃大苦、耐大劳意志品格所蕴含的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回顾我军走过的征程,当民族危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际,在党的领导下,前辈们不惜吃尽人间苦中苦,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全国解放后,为人民的幸福安宁,全军官兵守卫在祖国的边防、海岛,扎根在巍巍大山,莽莽林海、茫茫戈壁,默默地与艰苦为伴,甘愿比一般公民承担更多的艰辛。可以说,一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军从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幸福而甘心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的壮丽史诗。在革命军人看来,吉祥的源泉在于吃苦奉献,为人民幸福勇于吃苦,乐于吃苦,最值得引以骄傲和自豪。

篇2: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青年官兵的身心发育正处在这一阶段,认知、鉴别、自控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多发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广大官兵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执行灭火战斗、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以后,脑海久久出现亲身处置过的惊险、恐怖场面,长期心有余悸、惶恐不安等。随着官兵来源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活跃,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对官兵干扰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视官兵心理问题。通过剖析部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事故,大多与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逐步郁积和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这也说明,产生心理障碍后,如果错过最佳时调节期和治疗期,就会由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官兵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从优待警、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益补充。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官兵特点的心理工作方法和途径,确保广大官兵始终保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新理念。在新时期,一方面,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在利益调整、竞争加剧、环境封闭、训练艰苦等现实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少官兵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着“四不”现象,即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又不在乎,即使产生了痛苦感也不敢说,别人发现了还不承认。这些官兵之所以存在此类心理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观念滞后。因此,要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首先在帮助官兵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上下功夫。一是纠正官兵对心理健康不重要的观念。科学研究早就发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我国古代中医学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将生理与心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正确认知在我们自身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地说,官兵个体生理的疾病,常常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心理的疾病又很容易催生生理的病态。二是树立官兵心理健康与思想健康紧密联系的理念。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主体具有健康的心理反映活动,才能保证其所形成的观点、立场及态度等符合客观实际,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思想健康又将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合作,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这项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健全如下机制:一是建立支、大、中队官兵心理问题三级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官兵中己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主要由依法组成的三级工作小组构成,即中队有骨干信息小组,大队有心理咨询小组,支队有心理医生参加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领导小组。预警体系的工作程序是,中队骨干信息小组发现问题,应迅速将其整理上报大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大队工作小组将调研后形成的基本结论上报支队工作小组。支队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对下面反映的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工作对策,指导实施教育与疏

导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将研判的信息呈报上级政治机关,以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各种支持。预警体系作用发挥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反应快速、情报准确。二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由卫生

部门或在专家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要紧密联系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官兵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对有心理疾患的,应积极治疗,不适合服役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人员,发现明显心理不适的要及时调换,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三是健全政工干部、专职心理工作者和心理卫生专家三层次的心理辅导体系。第一,基层政工干部应成为部队心理辅导工作的主力军。主要负责组织本单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官兵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第二,专职心理工作者,即支队配备的兼职心理医生和政治机关负责心理教育和疏导的干部,主要负责部队心理辅导计划的制定,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及对个别官兵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第三,心理卫生专家,即支队配备的有心理卫生专业资格的工作者,以及聘请的军队、地方心理卫生医师、教授及研究员等,主要负责政工干部和专职心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以及对处于心理危机的重点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基层官兵心理压力有的是部队、家庭和社会综合因素影响所致。各级要积极探索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法,积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做好心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创新形式,增强效果,提高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实效性。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要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防止形式主义。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但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创造新的形式,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把步子走扎实,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切实做到科学、实在、管用。因此,部队各级要高度重视抓好官兵的心理教育,掌握好消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时机。把心理健康纳入政治教育计划。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军地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辅导,采取问答式、辩解式等方法,让官兵亲身感悟中体会到,健康心理既是部队战斗力和安全稳定的基石,也是每名官兵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增强搞好自我心理调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我筑牢心理防线。针对官兵有心理问题怕说出来暴露隐私、被人取笑不愿谈,说出来不被理解等情况,充分利用军地心理学专家授课辅导之机,挤出时间请专家帮助一对一对释疑解惑;依托卫生队建立心理咨询室,在政工信息网上设置“心语信箱”“心理门诊”“倾诉箱”等栏目,安排心理医生接受咨询;借助“三互”小组平台,在官兵中开展“换位思考、信任倾诉”活动,让官兵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互吐真言、互交真心、互换真情,使抑郁心理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针对消防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和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求,组织官兵进行高空跨越、高空攀爬等行为拓展训练;组织官兵在浓烟、毒气等恶劣环境下的实战心理训练,增强险恶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篇3: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1.1 讲课形式。

分为三种:一是走出去, 深入体检单位, 为其员工做“团队检后健康讲座”;二是请进来, 邀请慢性病客户来我中心听相关“疾病专题健康讲座”;三是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义务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主要结合特殊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 针对特殊群体妇女、教师、老人等, 进行保健知识宣传。

1.2 讲课内容。

“团队检后健康讲座”的内容为:团队检后阳性数据的分析统计, 该单位整体疾病排行榜, 男性疾病排行榜, 女性疾病排行榜, 分析团队好发病的原因, 如何预防保健;“疾病专题健康讲座”的内容为:该疾病的病因、诱因、治疗原则, 并发症的预防, 重点讲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阳性指标的干预;“义务保健知识讲座”的内容主要针对特殊节日特殊人群, 如“三八节”讲座内容可设计为“关爱女性, 呵护健康, 远离乳腺疾病”。

1.3 主讲者。

“团队检后健康讲座”、“义务保健知识讲座”由我中心专业的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主讲, “疾病专题讲座”由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医生主讲。主讲者有丰富的医学及健康保健管理知识, 语言表达能力强, 善于沟通, 讲课时深入浅出, 举例形象直观, 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效果。

1.4 组织与管理。

开展健康讲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它包括主题策划、主讲人的选择、场所的安排、预先通知、现场维持、效果评估等阶段。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 不可脱节, 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导致健康讲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组织和管理很重要, 我们的做法是各环节有专人负责, 落实到位, 如由外联部负责通知协调上课人员、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现场维持、课后回访, 健康管理部负责安排主讲人、策划讲课内容。

2 主要亮点

2.1 领导重视, 各部门配合好。

科室领导重视检后服务、义务宣教, 鼓励开展健康讲座, 政策上积极支持。外联部、健康管理部互相支持, 积极配合, 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和总结。

2.2 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

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心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以饮食为例, 合理饮食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列第一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饮食更加重要, 我中心有专门的营养师, 针对如何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 常见疾病的饮食指导, 满足客户相关知识的需求。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讲座人员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讲座质量。

讲座人员专业术语多、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时间把控欠缺, 会出现讲座时间长, 听众听觉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这就要求讲座人员尽量避免医学术语, 针对不同层次的听众群, 选择他们能接受的语言, 控制好讲座时间以40分钟至60分钟为宜。

3.2讲堂形式单一, 不断创新活跃气氛。

虽然我们的讲座次数和听众人数不断增加, 但讲课形式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讲课方法, 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今后讲课要创新方法, 增加互动竞答等环节, 寓教于乐,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3.3听众间缺乏交流, 为其搭建沟通平台。

开展疾病专题讲座时, 听众间缺乏交流, 应在讲座过程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听众沟通, 通过自身切实体会交流疾病的预防保健心得, 互相介绍经验, 取长补短。

4体会

以人为中心, 以健康为中心,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健康讲座, 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使人们意识到应从更高的层面重视身体健康, “健康体检、预防保健、无病先防”。

参考文献

篇4:浅谈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6-02

1 前言

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军建设的质量会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加强部队广大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保障,也是当前军队卫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领域。通过做好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官兵违纪率、精神发病率和重大恶性事故率,对于部队战斗力保持和安全稳定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2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 新兵入伍适应的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基层部队的新兵都是90后,他们在入伍前崇尚个性张扬,行为自由,思想散漫,希望他们的权利和个性能够被社会所尊重和认可,但是部队不同于地方,部队是一个讲求高度纪律性的地方。很多时候部队体现的不是个性,而是共性,凡事都要求整齐划一,而不是个人表现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新兵入伍后,陌生的部队环境改变了他们原来的人际环境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惶惶不安,尤其是很容易体现在那些性格内心、应变能力较差的新兵身上。

2.2 自我意识中的心理问题。

基层部队生活单调、刻板,但是战士处于青春期,寻求刺激、追求时尚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共性,他们很不能适应严格的部队纪律约束,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复杂情绪体验,由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等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的。同时,战士的入伍动机各不相同、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希望能够在部队出人头地,有些希望能够在退伍后找个好的工作等等。一旦部队没有满足他们的心理期望值,就很容易出现自责、自弃、自卑的情绪,甚至还很可能陷入到绝望、空虚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3 如何加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

3.1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官兵心理发展规律

面向全体官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科学研究,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心理辅导咨询,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制,帮助部队官兵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课程,提供个别咨询,逐步建立起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和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形成维护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保护其生命安全的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同时,还可以在部队内部局域网的论坛网站建立起留言区和讨论区,使官兵能够通过匿名的形式或进行注册来使用,这样做既能对于当前的社会潮流问题、交点问题进行自由的探讨,并且能够自由地倾诉个人的一些想法。部队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可以快速地通过官兵在留言区和讨论区的发言以及交流掌握其内心世界,了解到部队官兵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心中的一些问题,便于部队思政工作者的疏导和引导与教育。

3.2 建立新兵心理健康档案。

基层部队应该对新兵进行了心理测试,并为新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新兵集训队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认真了解、研究新同志的思想和心理,把心理工作和训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集训队干部利用较全面的测试分析来消除新兵心理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盲点,通过为新战士建立起“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集训队干部骨干充分了解今年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为新兵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新兵集训管理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3.3 将新兴媒体与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积极利用微博互动载体拉近团组织与部队官兵的距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每个角落,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倾听年轻人真实的声音,受到部队官兵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更有助于及时把握部队官兵思想动态,对提高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大有裨益。例如某基层部队在“新浪网”、“腾讯网”分别开通名为部队机关、部队政治部的微博。开展了“新时期,我心目中的雷锋精神”、“今天,我们这样“微雷锋”、“创建节约型部队——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等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微话题线上讨论。号召广大部队官兵,将身边生活中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感人感动瞬间通过写微博、晒照片、分享视频等形式深化学习雷锋精神精髓、增强弘扬雷锋精神力度。

3.4 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部队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基层部队党支部要在抓党支部建设上狠下功夫,每季度要全面考察、了解党支部在抓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检查党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及贯彻上级党支部决定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认真真地贯彻下去。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优化环境相结合。一方面运用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人格魅力,影响基层部队广大官兵,形成追求上进的好风尚,实现单位精神的凝聚效应,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重视感情的培养与沟通,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尤其是注重维护广大官兵合法权益,为广大官兵参与单位决策和管理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官兵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官兵的心里。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部队文化活动。

为不断调节和改善新兵部队文化生活,要求新兵集训队在训练、工作、休息空间积极组织新兵广泛开展多样、生动活泼、方法灵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特色教育,培养官兵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消除心理困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确保新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部隊各项工作中去。

3.6 结合部队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基层部队整体情况来看,战士中学历普遍不高,高中毕业入伍占大多数,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士兵来自于农村,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做到由浅入深,重点要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心理疾病,如何对不良心理进行克制,提高其适应能力、控制能力、承受能力。对于一些执行特殊任务、重点单位、特殊职业的部队官兵应该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心理专题教育,提高其社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提高其自我康复能力。同时针对每名战士特别是新战士、满服役年限战士的特点,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位战士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心理障碍是不足为奇的,为他们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摸清官兵的实际情况,确保重点一般都兼顾。

参考文献:

[1] 钟伟丽,梅川,杨璇,罗显荣,王真真,杨俊,李莎恩. 1330名新兵心理状况和压力源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05)

[2] 罗显荣,杨俊,陈丽丽,王真真,张红梅. 基层部队官兵健康教育做法及效果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05)

[3] 罗显荣,杨璇,王真真,杨俊,汪粲. 关于部队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J]. 人民军医. 2012(09)

[4] 翟丽,赵春海,刘一,李文涓. 某部官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01)

篇5: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xx中队 副指导员 xxx 授课目的:

通过学习,使官兵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军人圆满、出色、高效绩地完成学习、训练和战斗任务。

授课要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教育方法:集中授课,提问答疑 内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第五,自我评价下降。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的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第六,感到生活或者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动。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的人或遭受亲人去世、意外灾害和身患重病时,容易出现病理性抑郁情绪。

(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反应的常见形式。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人们对预期的不良的处境(尤其是危险情境)所产生的一种自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焦虑包含三方面特征:一是紧张、害怕;二是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三是担心、忧虑。由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朦胧的预感:不幸或危险即将来临。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即为焦虑。焦虑不同于恐惧。恐惧是由危险导致的,当事人清楚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是由当事人面临的潜在性威胁所引起,造成焦虑的因素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接受灭火救援战斗任务前战士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而现场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对战士则构成直接威胁,产生恐惧。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等。

焦虑产生后,常出现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焦虑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很复杂,除上述特征外,还常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促使人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行为对付应激,以实现预期目的,有益于适应环境。如考核前适度的焦虑可促使我们对考核重视,激励我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当焦虑持续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妨碍人们准确地认识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部队官兵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工作压力、职务晋升、立功受奖、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

(三)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它虽然在各年龄、各阶层、各种族人身上都能见到,但是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战士身上更为常见。愤怒的原始意义在于能量的积累,愤怒这种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例如战士在战场上,对于来犯之敌的愤怒。少数情况下,愤怒这种情绪反应也用于主动出击。但是在和平时期、文明的社会里,愤怒已大大失去其积极的意义,除了它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常常是于事无补。

相反,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情绪越强烈,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伤害越大。盛怒之下,我们正常的生理平衡被打破,身体出现高度紧张状态。以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来说,愤怒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心律紊乱,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愤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情绪杀手,它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失眠等一系列疾病。

此外,愤怒还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当我们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会缩小,理智分析的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在愤怒情绪控制下,人们常常会做出损物伤人等过激行为,甚至因一时冲动,行为失控而犯罪。一旦平静下来,人们又常常为自己愤怒时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

(四)恐惧

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当危险过后恐惧心理难以消除,或对并不可怕的事物产生过分的恐惧心理,或自知恐惧不必要、不正常,却难以自控,感到不安、痛苦、害怕,即是恐惧情绪障碍。

二、不良情绪的调适

不良情绪的调适并非是指单纯压抑其反应。对不良情绪的压抑,如对遇到悲伤的事竭力加以掩饰,压抑到内心深处而不加以适度表达,不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绪,相反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调适,对军人的身心健康、对稳定部队大有裨益。以下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借鉴。

(一)调整认识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识。现实中,人们被许多事情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对于经历事件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同样是工作失败,甲乙两人的想法就很不一样。甲认为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尽管也难过,但甲很快从工作中恢复了正常心态;乙却想:我是应该成功的,工作都做不好,我真是无能。因此,乙的情绪反应不仅仅是难受而且非常抑郁,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调整认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调整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

2、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

3、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认识。

(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合理宣泄

(四)转移注意力(五)身心放松法

1、一般身心放松法。

2、想象性放松。

3、精神放松练习法。

4、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5、深呼吸放松法。

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挫折情境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导致心理和生理活动的不平衡,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为了对付这种压力,减轻或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解除紧张状态所带来的不安,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相对平衡,受挫者就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应付或适应所面临的挫折情境,以减少挫折对自己的损害,这种种心理防卫方式统称之为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它是人人具有的,是在先天生物遗传基础上,经后天长期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

人在受挫时常用的心理防卫方式有:

这是指个体的行为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或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保护自尊,就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来替自己辩护,这就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这些理由和借口未必是真实的,而且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合乎逻辑的,但其本人却能以此说服自己,并感到心安理得。它类似于平常人们所说的“阿Q精神”。它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合理化

1、酸葡萄作用。

2、甜柠檬作用。

3、推诿。

4、援例。心理学实践证明,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处理方式,产生一种为生活所需要的虚张的心理平衡,以对抗舆论的压力,其实心中仍不免耿耿于怀,而且如果这种心理防卫方式成为一个人对挫折习惯化了的反应方式,就可能增长其惰性,成为其进步的障碍。

二、替代

它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以另设的目标代替原来受阻的目标,以新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应付挫折的方法。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三、认同

认同又叫自居或表同。它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或是将自己与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

认同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为当代的或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模仿其衣着言行,或将自己比作幻想中的成功者,以幻想代替现实,陷入一种幻想的美好境界之中,从而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愉快,消除挫折引起的苦闷、焦虑情绪。例如,有的人想当演员,但条件又够不上,于是就模仿某一明星的发型、姿态、手势、服装等,宛如自己也成了大众所羡慕的明星一样;有的人很喜欢表白自己与某名人曾是同学、同事、同乡,或者很熟悉,似乎凭借这层关系,他人成功的光辉就能折射到自己身上。

认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体为迎合长辈或主管的欢心,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便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处处事事顺从、认同,按照他们的思想、希望去行动。

四、投射

它与认同正相反,是把自己的失当行为、工作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五、压抑 压抑是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情绪、记忆等心理活动抑制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压抑分两种:一种是有意识地抑制自己认为不应该存在的欲望和行为;另一种是本人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压抑,将意识中某些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内容抑制在潜意识中。

六、否定

压抑作用在于回避自我内部的不安和危险,否定作用则是为了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它是对已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痛苦。这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心理防卫方式。

七、幽默

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示出自己的意图。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转变困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较成功地适应窘境。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类抵御挫折的心理防卫方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是同一种方式,不同的挫折情境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合理、巧妙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努力使本能变成美德和教养。

美国的一批著名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专家,曾对一所名牌大学268名身心健康的学生进行了50年的跟踪访问。结果发现,凡是建立合理的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的人,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所谓心理疾病,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消防部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在急难险重关头,其成员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持内部凝聚力、促进战斗力发挥具有直接影响。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的官兵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能很快甩掉心理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全身心投入训练作战;二是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周围同志的批评和帮助,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三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和战友交往,能分享、给予和接受爱与友谊;四是能形成高尚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能使自己的行为与部队的要求保持一致;五是能够正确认识和良好地适应社会,言行符合官兵身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官兵心理疾患的临床表现

在警营调查中,我们发现官兵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病例一:精神紧张。病例二:心情抑郁。病例三:无端猜疑。病例四:认知错位。

消防官兵应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关专家给战友们开出一些“药方 ”,不妨一试:

药方一: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完善自身人格塑造。心理学把人的性格特点区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等类型,战友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看待警营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坎坷,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理智对待成功与失败,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以不断适应复杂的心理变化。

药方二: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努力冲淡心理压力。警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各种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彼此的协作、互助、沟通与交流。战友集体生活有利于打破心理封闭,营造乐观开朗的心理氛围。在军营生活中,有心理阴影的同志应主动融入警营集体,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和谐的同志关系交往中求得心理减压,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避免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

药方三:重视警营环境熏陶,培养军人优秀气质。部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对于其成员的精神气质有特殊要求。警营生活的耳濡目染,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气质。战友们应重视这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培养勇于牺牲、坚韧不拔、乐观开朗、机智果敢、坦率热忱、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最后提醒带兵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态的科学,已经为大多数带兵人所看重。但是,心理学并不包医百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它、参考它,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如果认为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替代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那就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

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失败的祸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不仅影响人的前途,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缺陷,严重的还会发展到病态人格,我们需要尽早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惰性与拖延

这是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常见的一种意志缺陷,也是许多人深感苦恼而又难以改正的缺陷。惰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不同。

欲克服惰性和拖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端正认识。惰性并非人的本性而是一种恶习,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或变得容易,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成功者从不拖延,而大多数人只用了本身潜在能力的1/10。为什么要逃避现实,忍受痛苦的折磨?要用好习惯取代它。

2、及早行动。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惟有依靠行动才能创造有利因素。可以建立一个行动计划,列出需要进行的每一小步。开始做有关的事情,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5分钟。只要做出来,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会带动你更容易地做更多的事情。分割目标,设定期限,并及时检查督促自己。

3、坚持突破疲劳。疲劳是放弃和拖延的好借口,但没有什么比无休止地拖延一件没做完的事情更令人感到疲劳的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早些完成可以安稳休息。每坚持做完一件事,就会增强我们的信心。

4、自我奖励。习惯的养成需要强化,惰性的形成就是因为有暂时的正向强化:可以先轻松地看电视节目而非费脑筋地学习;可以悠哉闲哉而非奋力拼搏„„然而最终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要想养成自觉迅捷做事的习惯,就要给自己以及时的奖励来进行强化。每及时完成一项任务,每改变一个拖延的习惯,即使行动的步子很小,也要肯定自己,记录进步,奖励自己在达到一个适度的小目标后就拥有某项愉快享受的权力,让努力与及时愉快的感受相连结。

牢记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去除惰性,发挥自己潜能吧。

二、盲从与怯懦

盲从是没有主见,随大流,或轻信别人而忘记自己的目标。这种意志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无独立自主意识、无自己目标,凡事自己不愿多动脑,别人怎样我也怎样,这样做的结果是造就了平庸。

克服盲从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只有凡事都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逐渐克服盲从。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才能遇事胸有成竹,防止盲从。第三,提高自信和勇气。盲从有时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或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目标,如果你的胆子大了,自信了,就不屈从或不盲从别人了。

怯懦即缺乏勇气,主要表现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不敢与坏人坏事抗争,回避矛盾,逃避困难等等。由于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特别是不敢面对挑战和竞争,因而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就等于不战而败,这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

欲战胜怯懦心理,首先要了解到底害怕什么,其实许多问题都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一位战士不敢发表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与他人意见不同就意味着不团结、显示自己,所以他缩手缩脚。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可能和他过去的某次挫折经验有关。所以要认清事实,别再自我束缚。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补充知识和技能。艺高人胆大,面对困难才能有降服它的本领。

再次,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尝试。先从相对容易、风险不大的事情入手,在实践中体会成功,提高自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训练海军,有些人不会游泳也不敢去练,教官就规定把每个人都从6英尺高的跳台上推下去,逼得这些“旱鸭子”为求生存不得不拼命苦练。他们下水之后,发现并非像自己原先设想的那么可怕。因此,很快突破了心理障碍,学会了游泳。由此可说明行动是力量之源。

三、冲动与优柔寡断

青年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年轻好胜,在某种情境下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勃然大怒,甚至拳脚相加。成年人也会由于心理承载的负担太重,本来勉强控制的怒气,遇到一个突然的刺激就马上迸发出来,动用拳脚也时有所见。冲动使人丧失理智,出现打伤人或犯罪等问题,是意志品质低下、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我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制,因此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怎样提高自制力呢?

1、加强思想修养。

2、提高文化素养。

3、稳定情绪。与冲动相反,优柔寡断是缺乏果断和自信。其主要表现为“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个性倾向。这种人将丧失很多良机。优柔寡断总是伴随着焦虑、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各种心身疾病。

产生优柔寡断的原因:一是与性格有关。一般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的人处理问题缺乏自信,对别人的看法和意见看得很重以至举棋不定,没有主见。二是受需要多样性的影响。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不能兼顾,但又想兼顾时,陷入两难选择境地。三是认识上存有障碍。因为过多地错误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或心理有过多的痛苦体验,很少有成功体验,所以对什么事都不敢轻易地表态或作出决定。四是缺乏实践经验和锻炼,由于阅历浅,见识少,对事物缺少必要的经验或从小养成对家人和他人的依赖,没有锻炼的机会,遇事往往不敢决断。明白了优柔寡断的原因,克服起来就方便多了:

1、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2、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3、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4、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5、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

从地方到部队,从普通老百姓到军人,是新兵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许多新兵在满足新鲜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不适应,我们介绍一些具体的对策:

一、生活紧张不适应怎么办?

警营生活节奏快,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集合、站队、穿衣、吃饭、训练、学习等等一切活动都要踩着钟点,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不少新兵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引起情绪波动、心理烦躁、血压增高等生理心理变化,不仅影响工作、学习和个人进步,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部队一日生活秩序和规律。部队生活虽然紧张,但却井然有序,有规律可循。只要熟悉掌握了部队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程序、规律以及制度,增加了预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乱、紧而有序。

2、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养成尽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的良好习惯。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如果在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上总比别人慢半拍,难免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延长了不适应期。

3、加强技能技巧的培养。熟练的技能技巧不仅能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减轻心理紧张度。因此,提高各种活动技能也能促进对部队生活的尽快适应,如空闲时练习一下叠被、打背包、穿衣等。

4、休息时间学会放松。比如,和战友开开玩笑、打打球、下下棋、唱唱歌等等。

二、生活艰苦不适应怎么办?

对警营生活的艰苦,每个准备跨入警营的青年都会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但是,当真的进入了警营,亲身体验到了部队特有的艰苦,原先的心理准备还是显得不足,对于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人来说,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为尽快适应部队艰苦的生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新战士到部队后要及时了解部队生活和工作特点,了解部队对战士的要求,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端正入伍动机。不同的入伍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对待部队生活的态度。如果入伍动机是为了尽义务、锻炼自己、提高素质、早日成才,就能为克服困难、适应部队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树立辩证的苦乐观。“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的经历是青年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在日本有许多父母给孩子“买苦吃”,让孩子到各种夏令营锻炼。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其物质生活条件较之英国国民的生活状况来说是比较简陋或俭朴的,但是几乎所有的王子、王储以及英国的许多大臣、部长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而在美国的西点军校,一年级的新生人人都要经历野蛮的、超越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因此,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即使在退役以后仍是许多国际大公司青睐的对象。所以从锻炼人的意志、品格来说,吃苦不是坏事,苦可以转为乐。“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每一个成人尤其是立志成才的青年官兵,都要敢于直面人生磨难,自觉地吃苦,愉快地接受锻炼。

三、对严格管理不适应怎么办?

严格管理是部队的特色。管理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所放弃、有所接受,意味着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让做,而不想做的事偏偏必须去做。管理的这种约束、限制,会使不少初入警营的新兵感到不适应。怎么办呢?

1、尽快进入军人的角色。2、管理者科学带兵。3、适时强化、教养一致。

四、对远离亲人不适应怎么办?

十八九岁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第一次断乳切断了对母体生理上的依赖,第二次断乳切断的是心理上的依赖。新战士一下子离开了温暖的家庭、熟悉的人际关系网,难免会产生恋家和孤独感,这可以说是远方游子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但是有人想家想到不能自拔的地步,训练无精打采,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睡不着觉,有时还躲在被子里哭鼻子,甚至动了私自回家的念头。

对此,新战士应该明白,过度想家而不能自拔,对个人的成长进步是有害的。它会延缓心理上的成熟,使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成为人们经常所说的那种“长不大”的人。其次,导致学习、训练分心走神,影响个人进步。如果控制不住对家人的依恋,发生了擅自离队等问题,还会招致惩处,给自己的人生抹上污点。因此,一定要从心理上断乳,尽快从过度想家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首先,要自觉强化成人意识。要经常提醒自己:父母不可能和自己生活一辈子,当儿女的早晚都要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迈出家庭走进军营,标志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应当确立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志向,从而自觉地抑制想家心理,有意识地督促自己自强自立。其次,要积极地进行情绪转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和工作上,这样既能减轻想家的程度,又有利于提高自己,做出成绩,这也是家人送我们来当兵的最大愿望。业余时间,多参加文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剧烈的运动,以此宣泄自己的情绪,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多看看书报,特别是描写英雄人物的作品。

篇6: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时 间:2014年 月

日 授 课 人:xx大队xx中队指导员 课 时:2课时

授课内容: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生活在矛盾之中,不可能时时称心,事事如意,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遭遇挫折时,是积极地迎接挑战,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去战胜挫折;还是一蹶不振,悲观失望,这是检验一个人是强者还是懦夫的试金石,也是决定其人生是辉煌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消防军人,如何积极地对待挫折,如何顽强地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这对我们履行职责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挫折心理及其危害

(一)什么是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有时也称挫折感。

(二)挫折心理的危害

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会产生烦恼、忧愁、痛苦乃至绝望的心理感觉。这种受挫的感觉就是心理危机的重要根源。那么,挫折心理具体有哪些危害呢?

1、引起心理疾病。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受情绪状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失败和困难,很快地消除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消极情绪之中,就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出现多疑、焦虑、忧郁、暴怒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引发神经衰弱、多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一旦产生,又会进一步加强消极情绪状态,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发展。

2、导致生理疾病。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一个人心理健康发生了问题,生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情绪经常处于消极或失控状态,会引起神经机能的失调,出现神经官能症,象恶心、头痛、失眠、心悸等生理反应就会产生,严重时还会引起如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长期的生理疾病折磨,反过来又会加重心理疾病的程度,形成又一种恶性循环。

3、影响思想健康。挫折心理是通过人的认识加工产生的。同时,这种情绪体验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活动具有反作用,从而影响甚至改变受挫者的个性倾向。一个思想不甚健康的人,遇到挫折后,在失望、痛苦、沮丧的情绪状态下,容易对自己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产生动摇。由于工作与生活失去精神支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潮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俘虏。

4、减弱成就动机水平。成就动机表现为想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在挫折面前,人受消极情绪影响,往往对遇到的困难估计过高,而对自己的能力又估计过低,对挫折感到无所适从,缺乏摆脱或战胜挫折的信心。正因如此,一个屡遭挫折的人,很难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给自己定出符合实际的目标。长此以往,会变得保守、封闭、自卑、丧失自信,降低成就动机水平。

二、引起官兵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导致官兵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看起来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如婚恋受挫、受伤致残、家遭不幸、考学落榜、工种不如意、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也称客观原因。当官兵的自我需求与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这里的现实条件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外部原因的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各种个人无法预料或避免的天灾人祸或意外事件。如,官兵在训练或施工中因意外导致受伤致残,家中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亲人生老病死或与邻里发生纠纷等。这些因素,一般来说个人是难以预料的。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军人职业特点限制个人某些特长的发挥,入团入党考学提干等愿望不能实现,个人的某些行为受到纪律的约束,与战友之间关系比较紧张等等。同自然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官兵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

(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也称主观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的挫折,是指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动机受阻或目标不能实现。如,有一名战士很想考军校、当军官,但因染上肝炎病不能如愿,因此,他对自己的前途产生忧虑。像这种由于生理原因而导致挫折心理的事例很多。有些青年官兵找对象受了挫折,就嫌自己长得不够高大、不够英俊;训练搞不上去就怪罪自己体质太弱或脑袋太笨等。

2、心理因素。个体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或目标无法实现。在心理原因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个性完善程度。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就强,反之则差。如,有的官兵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战友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得不到领导与战友的同情和支持,导致某些需要和愿望得不到实现,从而产生挫折。二是动机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如果犹豫不决,贻误了时机,就会造成挫折。动机冲突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双趋冲突:两种目标都想达到,但现实中只能达到一种,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②双避冲突: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又不可能都避开,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③趋避冲突。两个目标一个想达到,另一个想避开,但你必须同时接受,如“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挫折容忍力,即个体受到挫折时保持正常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体质承受力和意志承受力等。影响挫折容忍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①遗传及生理条件。身体条件好比身体条件差的人容忍力要强。②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丰富,文化修养高的人,比生活经历不足,文化修养低的人容忍力强。③对困难或障碍知觉程度。相同的挫折情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感觉,获得的情绪体验也有区别,因此,受到的压力和打击也不同。④性格特征。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的人,比性格孤僻、意志薄弱、自信心差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要强。

三、官兵受挫折后的主要表现

官兵在受挫后,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某种情绪或行为反应,以消除或减轻紧张的心理压力。虽然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比较普遍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七种。

(一)攻击

攻击,是指个人遭受挫折后,由于内心的愤怒或不满,从而表现出对人或物的进攻或侵犯行为。如,动手打人、破口大骂、摔碗砸物等。攻击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造成其挫折有关的人或物上。如某部有一位战士因违纪多次受到指导员严厉批评,他认为是指导员故意跟他过不去,因而用私藏的子弹将指导员打死。转向攻击是指受到挫折后不敢或不便直接攻击对方,把愤怒向别的人或物发泄。如夫妻吵架拿孩子出气,无故把孩子打一顿,或摔碗砸物等。

(二)倒退

倒退又称退化。表现为,个体受到挫折后,做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或者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来应付挫折情境。如,有些战士受到批评后,躲起来痛哭一场;有些年轻干部晋升受阻后装病住院,耍赖不干等。

(三)固执

固执,是指个体遇到挫折之后,不去分析挫折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而是盲目地重复某种无效动作。如,战士小赵在训练木马第二练习时,总是过不去,班长要他按马时,双手向前伸超过马长三分之二,但他不听,怕那样会碰倒或摔跤,所以,每次仍按木马后半部位,明知这样做过不去,又始终不愿意改变。

(四)焦虑

焦虑,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内心烦躁不安、紧张恐惧、非常焦急。焦虑常伴有心悸气闷、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四肢发软等生理反应。如某中队司务长杜某领回全连官兵当月工资、津贴费近2万元,因急事外出而锁入抽屈里,被小偷撬窗而入偷走,他回来后见此情景,既害怕赔款,又担心受到处分,吓得浑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五)冷漠

冷漠,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随之产生一种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态度。这种行为既是对现实的一种对抗,也是一种逃避。虽然能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对当事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容易形成不良适应。如,有一位士官30岁了,谈了4次恋爱均告失败,而且都是女方先提出分手。她们要么嫌他是个兵没有权,没有钱,要么嫌他婚后不能朝夕相伴守活寡。经历这4次挫折后,他的性格由比较开朗变成了比较内向。当别人再给他介绍对象时,他一概回绝,还说:“现在姑娘都很现实,不会有谁愿意嫁给我们士官了,还是算了吧!”

(六)升华

升华,是指个体在受挫之后,将敌对、愤怒、绝望、自责等消极情绪,进行积极处理,转化为一种高尚行为。升华既转移了原有情绪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比如,歌德因失恋而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孔子因厄运而著《春秋》、司马迁因宫刑而著《史记》,屈原被贬而写《离骚》……这些都是“化悲愤为力量”,心灵升华的典范。

(七)努力

努力,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理智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克服困难或障碍的办法,知难而进,力求变失败为成功,直至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是科学的态度和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我国“六六六”农药研制者,前665次试验都失败了,但并没有放弃研究和试验工作,而是失败一次、总结一次、提高一次,终于在第666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

受挫后的表现,除上述七种外,还有推诿、补偿、压抑等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往往是以综合的、动态的形式出现。它们中既有积极性的(如升华、努力等),也有消极性的(如,攻击、倒退、固执、焦虑、冷漠等)。积极性的心理反应,对维护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与进步,有着积极意义;消极性的心理反应,则会对身心健康会产生破坏作用,尤其不利于走好人生之路,必须加以矫正。

四、官兵消极挫折心理的疏导和调适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现代社会竞争更趋激烈,失败和挫折更是在所难免。当青年官兵在军旅生涯中遇到挫折时,如何才能尽快摆脱消极挫折心理带来的痛苦或折磨,保持健康的心态呢?以下五种方法是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官兵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惊慌失措,产生痛苦和绝望。如果树立了正确的挫折观,局面就会截然不同。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呢?一是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挫折。挫折既然是每个人一生当中不可避免的,那么,它降临在自己面前时,就不足为怪了。当遇到挫折时,我们如果把它作为磨烁自己的一次机会,用“自古英雄多磨难”去激励自己,那么,就一定能积极地面对它,顽强地战胜它。二是要对挫折进行正确分析。这是战胜挫折的基础。当遇到挫折后,既要分析客观原因,如工作难度、集体气氛等;又要分析主观原因,如自己的文化素质、能力、意志品质、努力程度、方法是否正确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干扰,如固执、偏见等,力求全面、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提高承受能力

没有受过挫折的人往往脆弱,历尽挫折的人反而坚韧。提高挫折容忍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实实在在地经受一些挫折。如,在工作中主动接受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如果遇到一般性或较小的失败时,应将情况看重一点,增加挫折的压力感,以锻炼自己的受压能力;若其他官兵受到挫折时,也将自己摆进去,或视为自己的挫折,去体验受挫的感受,积累经验。若遇到自己难以忍受的失败时,为了不致被压垮,可在认识上把失败或障碍看得轻一些,以降低一些心理压力,使挫折感小一些,进而顺利适应。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改变受挫环境

改变受挫折环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变换,即让受挫者离开本人难以摆脱的受挫环境,使之免受更大的挫折。如,有的干部因某种能力有限,从事某种岗位的工作感到十分困难或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组织上可将他调到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某个战士因生理条件、心理素质或人际关系不适合再在某单位工作,可将他更换一个单位。二是改造,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经常使自己的受挫的情境进行改造,力求减少或避免再次受挫。(四)培养乐观精神 乐观的人心境常常是愉快的,对待外界的人和事,往往多看好的一面。这种人即便产生了挫折感,也会在欢乐中忘记忧愁,烦恼的心情不会持续太长。乐观精神是长期培养的结果,只要长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终将形成:一是坚持助人为乐。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伸出热情的手帮人一把,当他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时候,你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长期坚持助人为乐,你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豁达、乐观。二是学会苦中求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对立统一的。生活中,再糟糕的事也有其好的一面,快乐和忧伤总是相伴而生。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看到消极一面,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在痛苦中求得欢乐,这对重新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很有帮助,也能最终把痛苦变成快乐。三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常乐不是在工作上满足现状,而是指在个人利益上要有满足感。官兵在个人得失上如果能做到知足常乐,就能少去很多烦恼,免除了许多个人利益得失招致的挫折感,生活也就多一份欢乐。

(五)进行适度渲泄

上一篇:建党100周年祝福贺词下一篇:电子商务品牌培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