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设计3

2024-06-26

写作教学设计3(通用8篇)

篇1:写作教学设计3

第三节外语作文教学

写的训练,除学习初期的书写教学和一般的书面造句练习等安排之外,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或中学及其他性质外语教学的高年级说来,一般都设置作文课。作文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写作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因而是训练写作技能的课。一般作文课的具体安排,大体是结合一定范文命题要求学生独立写作,然后交教师修改讲评。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各持不同的理论依据。这里我们不再就各种指导思想展开讨论。但须提出一些我们认为比较符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观点。首先应明确,写不同于说。“说”要求自动化,而“写”除部分书写技能外主要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并不要求自动化,必须自觉学习。“写”只能借助文字和标点符号来表达思想,没有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辅助,也没有即时的反馈。唯一的好处是有较多时间进行思考、慎重措词,有时间重看修改,考虑对读者的效果。

正由于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意识和记忆在写作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记忆的恢复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机械过程。大脑也并非可以随意开关的机器。思绪是可以分散的。人们在聚精会神进行某种工作或进行某种有趣活动同时,也会突然产生某种幻想或怪念头。人们能意识到自身的感觉或感情,有时也可能把意识停留在未完成的工作或个人职责上,或纠缠在某些问题上。这种思绪涣散的情况并非病态。正常的思维包括想象和幻想在内。与意识有关的几种状态--感觉、意象、幻想、独白、空想、突然焦虑、引导的思考--在意识流中交替变换。在写作时特别有可能变换意识的状态。静坐时,信息处理能力对内部刺激更有效。意识中所有各种非引导的状态,特别是创造性思考和表达,对有次序的思考都是关键的。潜意识中自动出现的某种状态,可能正是对写作中引导的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非常能干的作者使用这种变动的意识流去发现和形成他们要说的话,也不常常是成功的。在作者意识中任何时刻得到的东西,能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但却是不可预料的。

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考虑要写什么并搜集资料;酝酿阶段深入考虑材料内容,进行新的构思;

计划阶段考虑安排材料及内容展开方式;

执笔阶段开始写作,完成初稿;审看阶段通读全文,划出不足之处;

订正阶段修改、润色、订正。

这个过程并非固定不变的。作者根据自己的条件安排写的过程。有时需要周密计划,有时却很简单;有的准备较多,有的修改较多;审阅和订正也可合为一个阶段。写的过程中有些阶段还可反复。这六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都在写作前,也可统称为准备阶段或构思阶段。执笔阶段是写的主要过程即写作中。审阅阶段和订正阶段是写作后的过程。通常学校教学中,审阅阶段和订正阶段与教师的审阅、评改有关。这里我们就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主要的心理活动,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写作前的主要心理活动

(一)对题目的决定与考虑学校教学中作文题通常由教师指定,但也有时在一定范围内由学生自选。如为自选题目,无疑应当写自己最感兴趣而且了解最多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改变题目来满足自己的意图。因而必须慎重推敲所定题目涉及的范围。通常应避免选写范围过大的题目。这就应当注意缩小题目范围。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里向读者介绍所有你所知道的事情。写得太广泛,往往不能深入,读者会感到肤浅而厌烦。对一个问题如欲介绍得详细,就得缩小范围,集中于较小的特殊领域。题目的选定应首先按适当的范围加以限定。这里实际上是考虑了一个“写什么?”的问题。严格说来,选题首先要确定的是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即“为什么写?”和“给谁写?”或者说“读者是谁?”这两个问题的决定影响写作的全过程,当然也首先影响题目范围的确定。正是应考虑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需要来限定题目的范围,把题目确定下来。

如果是就指定题目进行写作,则不存在选题的问题。然而为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作者必须下功夫分析题目的各个方面,现在的问题不是缩小题目范围来适应自己的兴趣,而是要求广泛收集资料来满足题目的需要。这时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把指定的题目变成自己的题目。首先是要弄清楚题目涉及的范围与自己已知的东西有多大联系,要尽可能使自己的兴趣和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个人经验正好是进入题目所需要的。

(二)酝酿、构思和捕捉灵感题目既定,应留出一些时间进行酝酿和构思。通过酝酿能促使下意识选择和评价材料,作出新的联系,有时可获得新的观点或解决办法。在尚不知从何下手之际,暂别开始写作,留出时间思考是必要的。不仅如此,当一时思路枯竭时干脆适当休息,去游泳或参加其他活动。回来再提起笔时,可能又有了不少新的想法。当然,这样短时间的放开,不是因循、怠惰、无所是事。酝酿在于积极构思。构思既不全然在于工作,也不全然在于灵感。这是一个意识从集中到分散,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往返移动、搜寻的过程。往往是在一个奇妙的瞬间,从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产生了新的联想,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一种灵感。这是一个在自觉艰苦工作基础上无意识发现灵感的神秘的过程。谁也说不清何时、如何发现灵感。但只有努力工作才有灵感的出现,也就是所谓“豁然贯通”。等待灵感往往是很少有灵感的。这就是说,有效的构思既要有扎实的工作为基础,也要讲究方法善于捕捉灵感。

帮助构思和捕捉灵感的方法不少,作者总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验适当选用。从来不会有什么可以一成不变对各种情况都有效的方法。但了解一些方法作为参考,适当结合本人情况试用,看来还是不无好处。这里简介几种如下:

1.信笔畅书在构思过程中适当用笔配合很为有效。如能围绕题目不停地畅写二十分钟,写时不管拼写、标点、语法甚至内容的正确与否,迳直想到就写。二十分钟后,读所写材料,划出自己感兴趣甚至感惊讶的部分。然后再就感兴趣的部分不停地写十分钟。完成后,可能会从中找到些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用笔帮助构思的做法还包括图解、树形图、词束网络等多种不同方式。

2.检验冲突许多经验都是从冲突中产生的。找到冲突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在构思过程中分析与题目有关的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回答这些问题,就能从发现和检验冲突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进而找到许多自己要说的话和思路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这也是灵感。

3.提问六个“W”。一旦题目已定,也缩小到可对付的范围,作者常可就六个“W”对自己提出问题。这就是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一篇文章实际上是问答了一系列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不能回答的,但问题愈多,愈能深入题目的核心。通过这些基本问题还可以产生其他问题。所有这些问题能帮助产生材料,从许多材料中能找到进入文章的办法。当然,任何文章都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总是有所侧重。因而实际上我们总是从这些基本问题中找出与题目的要求最关重要的个别基本问题来进行写作。这也就是以一个基本问题帮助限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冲突。不同的限定关键问题的方法,引出不同的写作成果。如问why(为什么),则作者应研究理由、动机、目的等等。当然,强调个别基本问题并不完全忽略其他方面的关系。在问为什么的同时,必要时也应介绍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等。不过这是属于次要的方面。重要的是选择问题,这可以认为是决定性步骤。这中间包含着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包含一定偶然因素和灵感。

4.有目的地阅读和听取别人意见。酝酿、构思过程中并不全然是冥思苦想。抽出部分时间阅读有关资料,将能从大量信息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必要时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有助于扩大眼界,拓开思路。为写作而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是有着明确目标的阅读。阅读中接触到大量材料。材料中总是会有一些与题目有关的词、短语、思想或例子出现。这些都是丰富的思想之源。一个简单的短语有时可引出一连串有重要意义的思想。

5.立体地用多种方式思考问题。回答6个“W”的问题,虽然能够全面揭示问题的实质,但还仅限于一般地描写和分析,很少涉及周围环境的关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内层的各种关系,还须使用比较、联系、应用、赞成或反对等其他方式。这些方式可设想为一个立体的六个侧面,如下图: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思考,检验安排材料的新思路,有可能发现感兴趣的问题。

(三)笔语的计划在第七章中曾介绍言语的计划问题。这里则侧重笔语的产生。由于笔语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计划当更周密,可能涉及诸多方面,并形成文字,通常可称为题纲。

笔语的写作可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事实为中心的写作,作者已经知道大部分内容,写作的任务在于明确而有效地呈示内容。另一种是思索性的以思想为中心的写作。这种写作是反身的,突然出现的。作者是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内容。写作的任务是组织和表达这些内容。当然,两种类型的写作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些类似悬挂斜拉桥的两个主塔,桥面的每个部分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共享双方的支持。各种体裁的文章也正是这样,总是与这两个方面相关,问题是以何者为主,分属不同的类型。

以事实为中心的写作,有大量材料需要简明扼要地阐释,应为写作草拟一个初步计划,使材料得到控制并为读者安排次序。以思想为中心的写作,在不知道内容将是什么时,也应有个暂时计划,需要有一种引导的意识和某些概念。也可先写个草稿,再作题纲,这种题纲有助于使内容更集中而有条理。如果进行以事实为中心的写作,题纲是很有用的工具。一种句式题纲有助于组合主要思想并排列次序。每一句都可能展开成为话语的段落。

范文网

许多作者喜欢按题纲进行写作,但不喜欢句式题纲这样正规和有限制。一种非正式题纲,只罗列要点,有着和句式题纲相同的作用。但不必都是完整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表示一个要点。可称为要点题纲。用这种题纲,可以有关信息和具体细节就要点展开。这种题纲容易勾勒,也比较灵活。另有些作者喜欢使用一种主题句,把要表述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用以作为写作依据,帮助组织要点,保持适当的方向展开。这样的句子应是全面而简洁的。如欲选择主题句作为组织材料的主要方法,应记住两点:一是应投入足够的时间使句子相当全面。如不列入意图展开的要点或设定读者可循的方向,这种句子也就毫无意义。二是不宜以主题句为文章首句。应以此为指南,而不是介绍。通常可找到更有意义更精彩的句子来开头。

不论用什么计划来展开写作,都应是灵活的。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思想火花,要求调节既定的题纲。计划是在选题和酝酿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腹稿或雏型。文章将从这里展开、丰富起来。显然,文章的形式和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写作前决定的。因而写作前的选题、酝酿和计划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对于外语写的教学说来,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倒是,所有这些写作前的准备,究应在本族语基础上完成还是在外语基础上完成。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中国学生在写外文时,是先写出汉文再翻译成外文。这实际上不是作文,而是翻译。同样是一篇外文作品,写出来与译出来不仅心理过程完全不同,结果也大多是有差别的,译文总有译文的痕迹。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使译文与写作近似。外语作文教学应要求学生用外文写作,这就应当用外语思维,用外语写出题纲。

二、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真正的写作总是要求考虑到写什么,给谁写和为什么写这样三个方面,否则就不成其为写作,而仅仅是练习。初学者往往很难随时注意到这三项要求。作文教学的初期应使学生形成习惯,经常考虑到意义、读者和目的。

(一)考虑主题的意义尽管在写作之前已作过一定的酝酿和计划,写作时仍必须首先考虑到自己的思想是否值得费时间写出来,是否值得让读者费时间阅读,所写的内容读者是否需要知道。这并不是说,每时每刻都要写新鲜玩意,或者总是去写那些严肃而复杂的问题。而是说,告诉读者的至少应该是为他们所感兴趣的,或者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或者为他们增加某种享受和乐趣,或者就他们熟悉的问题展示新的观点......如果为了参加考试而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应能显示自己对有关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如果是学习中的一篇试作,其意义则在于生动地叙述个人的经验等等。如果所写的内容是自己深知而别人急盼了解的,即使是很简单、很平常的事物,读者也会感到值得一读。反之,如果所写题目内容繁琐,连自己也感到厌烦,读者必然读来索然寡味。为此,作者随时都须斟酌所写每段、每句,甚至每个词到底有多大意义。考虑对有意义的内容如何更好的表达,与此同时,对意义不大的无关内容则不惜大加删削。

(二)考虑写作对象写作时应十分明确是为谁而写。应考虑到,他们希望知道什么,他们知道些什么,他们会有些什么问题,他们读后会如何评价,采取什么态度。作者可想象某些人具有作为读者的一些重要特点。写作时常保持着这类读者的形象。这种形象可通过读者网络进行读者分析得到。读者网络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

读者网络

Ⅰ.谁将会读这篇文章?是否已指定读者?我能否指定读者?谁是理想的读者?

Ⅱ.读者会对题目感兴趣吗?愿意阅读吗?他们会接受我的观点吗?为什么?他们有能力按我的建议行动吗?他们愿意学习并接受劝告吗?

Ⅲ.读者对我的题目已经知道些什么?我指望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什么经验?我能否使用专业用语?应该使用吗?我所写的内容中有多少对他们是新的?我怎样才能给他们新的信息或思想?

Ⅳ.读者对这个问题抱何态度?有何共同利益?他们有些什么倾向?何种方法可能会疏远他们?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对他们的阅读方式有何影响?

Ⅴ.读者从阅读中希望得到什么?

他们会有哪些特殊问题要求我尽力回答?通过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读者的情况已很清楚,正如已找到其座标位置一样。从而产生了读者的形象。当然,这样许多的问题不可能在写作时逐一回答。但人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却能在瞬间实际上从回答个别问题而一般地了解许多问题的答案,从而迅速作出决定。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作者在用词、造句、语气、表达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有必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三)考虑写作目的通常作文课上多数由教师指定写作目的。有时也让学习者选择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指定还是自选,写作时都应考虑到写作的目的,为什么而写。无目的的写作常常是浪费时间而没有实际意义。为了明确写作目的,同样也可使用目的网络来确定。

目的网络

Ⅰ.为什么写?是否已指定写作目的?指定的目的是什么?能否自定目的?对什么刺激作出反应?

Ⅱ.希望通过写作完成什么?使人高兴?作出通知?交流经验?施加影响?予以刺激?引起情感反应?进行劝告?引起读者好感?对读者的思考挑战?强化现存思想或态度?就某些问题予以开导?上述某几种情况?

Ⅲ.要读者读后采取什么行动?参与共事?表明经验?考虑新观点?不做什么?

Ⅳ.希望出现什么变化?读者改变他们的行为?读者接受建议?读者改变或重新考虑他们的意见或态度?不必有什么改变?通过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能够恰当地确定写作目的。从而使写作能有的放矢地顺利进行。

上面关于考虑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分别介绍,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在写作过程中,这二者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写作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同样的,读者的某些特点也可能影响写作目的。因而实际上二者是同时考虑的。

(四)组织和形成思想写作要把思想呈现在纸上,有必要把所有的思想集中起来。作者在写作时必须考虑到保持其写作统一的方法。应使读者获得完整的印象和方向感,并保证读者能跟上思路,不致茫然或混淆。最好不让读者为理解意义而反复捉摸。应使读者读后感到满意。

通常可采取以下策略帮助组织思想:

Ⅲ.作出许诺和应答另一使作者和读者一致的重要策略,几乎对任何文章都适用,那就是许诺和应答。作者使用这种策略,在文章起始部分对读者自觉地作出许诺,并以此作为展开其余部分的基础。许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直接许诺中,作者可以陈述文中提到的问题开始写作。这种公开的陈述就是许诺,因为提出问题,要求作者为满足读者的期待而进行解释并予展开。另一种直接许诺可采取激起争论的问题形式,介绍作者欲提到的问题。读者知道这里不是作出简单的回答,而是可以期待读到更多关于争论的内容。间接许诺可采取轶事或叙述的形式。以特定的开场引起读者的希冀,使之在文中对引人注目的事件有更多的发现。这种开场的重要作用在于为读者预示内容。读者在开始阅读时要知道的是期望什么,因此这样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于主要思想内容。同时他们也不愿导致在阅读时感到失望。作者也已或明或暗地对他们作出了许诺,建立默契,有责任予以实现。因而作者在写作时还应记住“应答”、“执行”和“报偿”。

Ⅳ.组块内的组织即使作者已确定文章的类型和方向,也还必须继续组织和形成思想。因为读者在阅读时有大量信息须继续分组处理,从而每个部分都须设计。如果作者不为读者提供方向,他们就会按自己的思路前进,或认为文章是不连贯的。作者不应随机地简单提供思想。即便是举几个例子,也自然会有个顺序问题,应明确何者在前,何者在后,何者最为重要。在一个组块中(组块可以是短文中的一个段落,或者长作品中的一个部分)作者必须强加一个设计:简单的可以是一个顺序(first、second、third),复杂的可以是一个完整思考类型(causeandeffect)。

这种小范围的组织策略使作者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在短文中,可将重要的观点、事实或论据置于最受注意的部分,如段落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予以强调。关键的思想可用强调其重要性的短语如“thechiefissue,however,is”;“themostsignificantdevelopment”等来出示。在较长的作品中,可将新思想直接放在一个部分之首,或加小标题等,予以突出。还应考虑到,总是最后读到的部分记忆得最好,结束处总应是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内容。最后还应考虑比例的重要性。如果用很大篇幅去讨论一个小问题,而以很小的篇幅去讨论重大的问题,读者很容易把小问题认为是大问题。如果序言占去三分之二的篇幅,这已不是序言;如果结论只是平谈的一句话,可能是把重要的文章视为不屑一顾。一句话,应了解读者不仅对作者所写内容,而且对作者怎样写作出反应。

Ⅴ.使用过渡的词或短语文中的许多思想,可用各种手段连接起来。其中最常用的应是过渡的词或短语。这些挂钩和导向信号保持着写作的连贯,产生思想流畅的印象。过渡词为结构完整服务。最普通的央语过渡词和短语按其作用分列如下:likewisesimilarly表相同inthesamewayhoweverinsteadneverthelessalthoughinspiteof表对照ontheotherhandnotonlymoreoverinadditionto表增加forexamplehenceconsequeutlytherefore表结果asaresultofthusbecauseSince表原因fornextsubsequentlyafter表顺序finallyfirst,second等这些都是外部的连接手段,加上因果、比较等类型所体现的内部连接手段,都是避免写作中的不连贯和不规范所必需的。为使文章流畅,改善连接和过渡,有必要充分积累常用的过渡词,通过练习而熟练使用。当然,其他手段还很多,甚至标点符号也应善于使用。

综上所述,外语教师是在学生已掌握外语书写能力和基本的造句能力基础上,安排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应与翻译教学区别开来。作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运用外语知识、技能,即按照外语的语法、修辞规则组织外语语言材料来书面地表达思想。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写作前的酝酿、构思和计划,重视写作中的思路导向,并十分注意尊重所学语言的言语习惯,掌握各种连接过渡的手段,使读者能容易地了解甚至接受作者的思想。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自始至终要求作者积极思考。这里所作的心理分析,旨在帮助掌握思考的导向,使思考更为有效,亦即提高写的教学的效果。

外语写作教学心理3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2:写作教学设计3

3

第十章商业广告

Ⅰ、教学目的及要求: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章着重介绍了狭义广告组成的五要素以及根据使用的不同媒体、不同的广告内容、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时间安排等所分为不同类型的广告。讲述了商业广告的作用和结构主体。要求了解广告的五要素,理解商业广

告的作用及写作基本要求,掌握商业广告的不同类型及写作基本格式,能分析并写作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体的商业广告。

Ⅱ、教学内容:

(一)商业广告的定义、类型。

(二)商业广告的作用。

(三)商业广告的基本格式。

(四)商业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经济学术论文

Ⅰ、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术论文的概念、类型、特点、选题的类型和原则、研究思维方式、方法、构段的要求和方法、选材的原则和标准。要求了解经济学术论文的类型及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术论文的四个特点、选题原则和选材原则,掌握经济学术论文的总体结构和组织段落地要求,能独立写作毕业论文。

Ⅱ、教学内容:

(一)经济学术论文的定义和分类。

(二)经济学术论文的特点。

(三)经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四)经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章次教学内容面授录音习题

第一章绪论612

第二章常用公文414

第三章计划33

第四章总结33

第五章调查报告323

第六章经济活动分析报告&am

篇3:浅析3+3中职英语教学

一、中职英语教学任务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理论知识课程,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升学、求职。同时,英语也是中职与高职这两个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因此,无论是为了达到课程衔接的要求,还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都应该重视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而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准备。让3+3的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后,能够轻松地跟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进程,除了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外,还应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英语技能证书。在拿到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前提下,还应鼓励学生提前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级;甚至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CET—4/CET—6考试。

二、3+3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入学成绩跨距大,并且通过多次的测试,反映出3+3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很不均衡,参差不齐,这给教师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本人任教的班级使用的是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英语》,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信息中反馈出:基础好的学生表示书本内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有些知识早就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认为,基础模块的知识能够掌握,但是拓展模块的内容有难度;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表示:上课听不懂,个别学生单词拼写都有困难。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首先,对本人所在学校的生源作个简单介绍。3+3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相对好的学生只能上非重点的普通高中,还有不少的学生是上不了高中的。中职学生入学时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语言知识结构不全,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有些学生不讳言小学里自己英语就没有学好。本人曾参加江苏省应用英语能力A级考试的阅卷。将写作和翻译两部分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五年一贯制中职阶段学生的翻译和写作部分的得分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得分明显要低得多,由此反映出中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薄弱得多。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3+3的中职学生也同样如此。例如:做写作练习时,有些学生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段,可批改后,发现有很多的语法错误,甚至个别学生完全正确的句子没几句。

3.学生缺乏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初中时,都是住在家里的,在家长和老师双重督促下学习。他们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仅是在完成家长和老师的任务,自己是在为家长和老师学习,学习非常被动,缺乏主动性。此外,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是比较紧凑的,是在老师的全程陪同下学习,学生自习的时间较少。而在进入中职教育阶段后,很多学生离家较远,寄宿在学校,远离了家长监督。同时,中职阶段的课程安排没有初中那么紧张,学生们有很多的自主时间。另外,中职的英语教学的周课时一般是四节,听说读写皆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完成,只靠课堂上的学习,很难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学习效果如何,除了靠短暂的课堂时间,还取决于学生课后是否自主学习。在与学生相处几年后,本人发现大部分学生够没有很好的自学习惯,很难做到课前复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主动复习巩固,探索新知识。且受初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方法滞后,还有部分学生单词旁边注释中文来记住发音。学生都有功能强大的手机,他们只使用了其娱乐功能,很少看见有学生借助手机来查资料、学习。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家校监督”根本不能适应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

4.学生自信心不足。由于中考失利,很多3+3中职学生都缺乏自信心,普遍对学习有畏难心理,同时也给自己的学习能力打上了问号。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较狭窄,英语课堂中又害怕犯错误,怕被同学笑,怕丢面子,存在着胆小、自卑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课堂发言缺乏主动性,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本就不善言辞,安静,缺乏参与交际的勇气和信心,比较自闭,他们就更加不容易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活动。课后,他们又很“害怕”向老师请教。这样,有些学生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难,信心越来越弱。

三、提高3+3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对策

1.教学内容要有梯度。3+3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教师授课时切忌“一刀切”。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该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内容要有梯度。如: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的英语短视频。在看视频前,教师可以事先做一些铺垫,提出不同程度的任务,让英语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完成,甚至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做概述或翻译。

2.注重基础学习。为了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完成中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仍然要把基础学习放在首要。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增加词汇量,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重视语音课程,正确地掌握音标,语音扎实,发音正确,才能准确的使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际。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应用文的阅读和模拟套写训练,使学生具备涉外业务交际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听、说、读、写、译一个都不能少,这几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习英语时,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现今高职院校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项目。在各种等级的英语证书考核试题中,也充分体现了这几种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教学活动要多样化。

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如很多学生总是抱怨记不住单词、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听不懂别人说英语等。教师就可以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方法给学生。同时,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增强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通过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组织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令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4.激励学生,增强自信。教学中,激励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要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这样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积极激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每一节英语课,学生如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就会产生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外部给予不断地激励而炼成的。如,当学生一时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叫别的同学回答,而应给一点提示或者再给一次机会:“Tryagain,please!”“Believe yourself!”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要多夸奖学生,如:“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Perfect!”

总之,3+3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好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适应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职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科学化、多元化、合理化、生活化,注重实效,结合其自身特点,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摘要:为了更好地做好中高职3+3分段培养、衔接贯通中高职英语课程和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准备。

篇4:专练二十九 短文写作(3)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开启了自己的微博。一方面,他们把博客作为一个窗口来展示自己,也可以通过微博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接受这一形式。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和老师却认为整理自己的微博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就会耽误学习。请针对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1. 词数120左右;

2. 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 :微博 microblog

【思路点拨】

1. 审题。本文要求根据汉语提示写一篇文章,介绍中学生开启微博的情况。因为说明的是一现状,主要使用现在时态。

内容要点及对词汇和句型等表达方面的建议。

①开头说明情况:Nowadays,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more and more high school students open their own microblogs on the internet.

②根据要点提示,分别说明开微博的好处和弊端:On one hand ... but on the other hand ...

③陈述自己对这一现状的看法: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3. 对语句间衔接成分的建议。

①开篇点题,直截了当;

②使用适当的过渡词,使整个语篇衔接紧密;

③进行合理添加,使得文章更完整。

【参考范文】

Nowadays,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more and more high school students open their own microblogs on the internet.

On one hand, microblogs can be a window to show ourselv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help to relieve the stress of study, which makes microblogs popular with the young. But on the other hand, a lot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worry that the management of microblogs may take too much time and energy, which may affect our studie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opening a microblog is a wonderful idea for teenagers. Through microblogs, we can present ourselves, share ideas; microblogs can broaden our horizons as well. But of course, study should be put on the first place. So, why not open a microblog of you own?

【训练题二】

假如你是李华的老师张梅,在高考来临之即,收到李华的一份求助信。在信中李华说,面对平时的考试测验,他感到很紧张。请你给他写一封120词左右的回信,建议他如何来克服考前紧张情绪。信的开头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要点:1. 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正确对待考试,不要过分强调分数;

3. 适当运动,作息时间有规律;

4. 你的个人看法。

Dear Li Hua,

I’m sorry to learn that you are always nervous about tests

Yours

Miss Zhang

【思路点拨】

1. 审题。根据所给汉语要求写一封回信给李华,告诉他如何缓解考试的焦虑情绪。作为老师对他的建议,应用第二人称。时态采用一般现在时。

内容要点及对词汇和句型等表达方面的建议。

①考前要做好准备工作:You should study hard and make full preparations.

②对待考试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过于看重分数:

but it’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hem ...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results ...

③适当运动,劳逸结合:taking proper exercises will benefit you ...

④个人补充意见。

对语句间衔接成分的建议。

①首先提出信的主题,直接明了。

②使用过渡词使整个语篇衔接紧密:As a matter of fact;Besides;Meanwhile等。

③倒装句式、it句型的使用为文章增色: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

make it possible for you to ...

【参考范文】

Dear Li Hua,

I’m sorry to learn that you are always nervous about tests. As you know, mos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eel somehow nervous whenever they’re taking important exams, just like you.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xams are really important to you, but it’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hem.

As a matter of fact, exams are no more than a means of checking, 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results. You should study hard and make full preparations.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avoid suffering from the great pressure of exams.

Besides, taking proper exercises will benefit you. For example, going out for a walk or doing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is of help to release your stress. Meanwhile, enough sleep can also make you full of energy and make it possible for you to perform well in the exams.

Don’t worry about it, and just try to relax whatever happens.

Yours

Miss Zhang

篇5:写作教学设计3

A.(good)一般性的

With the development/introduction…, xxx, the xxx, are more and more +adj/ become adj increasingly. Xxx often face the dilemma of whether to vt …… with all aspects carefully considered, I believe that……/ I think to vt what would be a better choice.

B.(better)比较有逻辑的,有支持性的

In daily life /during our life, so many problems are worth considering carefully. As what has been come up with, when you face/when it comes to /there is a public debate today that/recently the problem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that… ……what is your choice and what is your opinion? Some hold the view that/some think………..while the others believe that………. However, with all aspects carefully considered, I believe that……………

零碎的句子:A is a common way of ….., but is it a wise one? Some people hold the different view……

C. (excellent) 如果发现可以用到反问排比就这样套句,前提是你的例子足够多,头脑风暴用的又好又快。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ve you ever + 过去分词/received/faced/experienced……

If you had never had these experiences, you would never know/ feel/ learn/ realize/ understand……+how much fun/interesting/significant……xxx could bring you.

3招教你快速完成托福写作

在托福写作中怎样快速的写出言简意赅的句子呢?怎么才能再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托福写作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学学:3招快速完成托福写作的方法。

第一步:审题、确定托福立场、列出理由(只需要在草稿纸上用英文单词或汉语列出各个理由,防止遗忘),最少3分钟最多5分钟。要避免两个极端:

a.用时太少,理由没有想清楚就开始写,不仅造成文章逻辑结构不清,还会引起行文中频繁的修正,欲速则不达;

b.用时太多,不要追求一次思考就能把每一条理由及相关例证都想出来。其实想出两条之后就可以动笔,各个理由的例证可以写到该段时边思考边写。这一点你不必怀疑,只要你的思维还是正常的,一定能做到。

第二步:托福正文写作最少22分钟最多26分钟:

a.各段写作时,注意对段落的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的重视。主题句给予最大重视,注意炼句,别说你不想写主题句,主题句可以使读者和笔者本人更清晰该段落写什么。各段中支持性细节写作不必遵循相同的模式。

有n种选择可供参考:1.举具体事例;2.说对方相对缺点;3.使用数据;4.使用假想例子;5.使用类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段来论述。哪一种你最容易想出来,就用哪一种。

b.考前将文章开头、结尾、例证、让步等各种句型背熟练,并且练习和模考时把他们用熟,要象做完型填空一样对待考场作文。别试图在考场上再去临时决定比如哪种开头好,怎样结尾好。使用自己选种的套话。

c.当被告知还有5分钟结束时,一般你应该已经写到最后一条理由,或者已经在做结尾。要确保文章有结尾段(不排除将它和最后一条理由的末段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第三步:检查需要1-3分钟,有侧重点地检查:

a.句法:确保每句话是完整的,有谓语,且简单句只有一个谓语。

b.时态:文章绝大部分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要使用单数;使用过去发生的事例时用的是过去时;

c.主谓一致按此三步,持续练习5篇以上,可以确保时间问题。

★ 托福写作满分

★ 高考作文指导:五个技巧写出好作文

★ 托福阅读多选题如何快速解答

★ 托福写作省时攻略

★ 托福写作进阶练习

★ 如何写好托福写作例子

★ 托福写作:3点建议

★ 如何提高托福成绩?如何快速达到托福110分以上?

★ 举一反三拿下托福写作高分

篇6:编导命题写作3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着天渊之别。

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着。

「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着。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

「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

「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

篇7:影视写作2~3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

一、电视节目的类型

电视节目的门类繁多,形式也层出不穷,但一般分为四大类:新闻和专题、广告、文娱节目、电视剧。

1、新闻与专题节目

新闻,原意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在电视上主要指的是消息和信息,篇幅较长的新闻报道,新闻特写和通讯,电视上叫新闻专题。对一些时效性不是太紧迫,篇幅较长的主题专一报道,称为专题报道或专题节目。这类文字语言是由记者或编辑撰写。

2、广告

广告是种特殊的艺术。它是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宣传方式。广告形式丰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推广迅速。广告语言也从口语式文字的简单形式发展为文字和图片(报纸杂志的平面广告)结合,文字和图像(电视固定板块)结合,声音、文字和图像(电视活动广告)多媒体结合的多种形式。

3、文娱节目

文娱节目应包括文艺节目和娱乐节目。歌舞、戏剧、杂技、音乐、小品等属于文艺类。

娱乐节目是电视一种与观众互动同乐的游艺节目。它可包括游戏、竞赛、猜谜、评比、抽奖等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消闲节目。娱乐节目的创作有台本主持人的语言叫台词或串词。

4、电视剧

电视剧包括单本剧、短剧、连续剧、系列剧等。它是以艺术的形式再现生活,创造生活。电视剧实际上汲取生活素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称之典型化的艺术。电视剧的创作有剧本,剧中人物语言叫台词或叫对白、独白、画外音叙述叫旁白或表述。

二、学习电视解说词写作应掌握的重点 

1、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

电视解说词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的解说词的使用与安排;

(2)大型系列节目,如政论片、文献纪录片的前期文字稿和后期解说词的加工与调整; 

(3)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

(4)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的文字稿;

(5)电视节目的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

(6)电视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

(7)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的特殊要求。

2、解说词创作的学习重点

(1)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使用;

(2)电视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有声语言的后期配音部分; (3)解说词使用介入节目的时机和程度; (4)解说词出现的外部语言环境。

3、应理解的几个具体问题

(1)解说一词,是沿袭借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是对画面的解释和说明,其涵盖的内容和作用远远要宽泛得多;

(2)学习电视解说词,不能认为只是种单纯的文字写作,它应同电视语言的其他表现手段联系起来;

(3)电视解说使用安排的一般规律性和不同类型节目的特殊要求应该区别对待,因为任何规范性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准确和灵活地把握;

(4)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所涉及到的只是带有普遍性的、公认的、约定俗成的提法。第二节 相关知识的准备

一、相应的文字基础和写作功力

撰写电视解说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创作,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驾驭技巧和使用本领,掌握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各种文学修辞方法,以及要掌握不同的文体格式和各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是适应和写好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和电视解说词的先决条件。

二、了解电视制作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解说词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屏幕文体,它与文学创作和书面文章的撰写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因为它要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要与电视创作的其他手段相配合,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电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和程序,不清楚各个工序在拍摄中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写出的解说词与电视的其他表现手段犹如两张皮,很难配合处理的恰当与贴切。

三、学习前人经验关注电视发展潮流与动向

一切创作都是先从学习他人,模仿他人开始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借鉴吸收的过程。而前人留下的优秀成果,前人所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是后人利用的宝贵财富。

密切关注当前电视的最新潮流和发展的动向也是电视工作者的职业习惯和必备的意识。

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电视节目涉及的题材是及其广泛的,各式各样的题材内容,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都可能随时进入到我们创作的视野,作为解说词的创作者来说,你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你可以不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你必须是一个¡°杂家¡±。

涉猎广泛的知识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在电视解说词的创作中尤为重要。加强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包括政治变迁、文化演进、科技发展、艺术兴衰,甚至是名人轶事、历史掌故、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都应该尽可能的涉猎与积累。

五、始终保持新闻的敏感与创新意识

讲敏感,主要是指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敏感性。创作永远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是任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六、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了解受众心理)

作为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电视,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消遣娱乐三大社会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否达到此目的了解和掌握受众者的心理和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和掌握电视观众的心理及其活动规律,不断改进传播内容,改进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加强电视的传播效果,成为电视创作者的一个重要课程。

电视观众心理主要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是指大多数观众共有心理。特殊心理:则是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以及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群的心理。

(一)电视观众的一般心理 

1、主人心理

电视作为一种商品,又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有着双重性质。作为电视机的主人,也便有了双重主人身份。他既有购置使用的权力,又有自由选择和评价电视节目的权力。

2、渴求信息和知识心理

对知识的需求,对信息的需求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精神要求,人们看电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有自身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3、强烈的参与心理

电视节目是以连续运动的图像声音等其他元素,综合而成展现在荧屏上,大量的纪实性的电视节目涌入屏幕,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使观众不由自主地卷入到节目的现场气氛之中。比如:一些纪实性电视剧;一些现场直播的节目,如各类体育竞技比赛等;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娱节目,都能激发观众强烈的参与心理。

4、消遣娱乐心理

古往今来,人人都有消遣娱乐的需要,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每个人各自的消遣娱乐方式千差万别,电视已经成为当今亿万家庭和观众最主要的消遣娱乐工具。

5、选择性心理

选择心理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观众的需要、观众的兴趣、观众的定势。

(1)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能够较长期稳定地指向某种事物。

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往往是对活动过程或状态感兴趣。而间接兴趣,则是对活动结果感兴趣。一般来说,观众对某些反映事件过程、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事件或新闻感兴趣。

(3)心理定势:定势是个体对某种行为做好的一种准备,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从自身过去的经验中不由自主地把那些同他的定势联系着的现象挑选出来,并摆到自己意识的中心地位。观众在选择收看节目时,直接会受到定势的影响。

(二)电视观众的特殊心理

特殊性主要是体现在个人差异上,个人差异具体表现为:

1、人们各自的心理结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倾向与行动的不同; 

2、人们先天禀赋和后天习性形成了个人之间的差异;

3、人们在认识客观环境(即学习)时获得的立场、价值观念和信仰不同而造成个人差异; 

4、个性的千差万别还来源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地区、民族等。第三章

电视解说的语言特点

第一节 电视语言的构成

电视语言: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电视语言的结构同文字语言不同,文字语言是一种线性的、水平的、由文字一种因素而构成的简单结构,而电视语言则是一种多维多向的立体结构,它是由多种艺术因素和多种技术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

电视语言构成的因素很多,比如:摄影、构图、美术、解说、音乐、音响、文学、采访、主持、同期声、字幕、色彩,以及特技、录音、灯光、服装化妆、剪辑等。虽然这些因素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范畴,但是,这些都是电视语言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

把电视语言的众多因素进行组合归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作用于观众视觉器官的具体的可见的影像画面;一类则是作用于观众听觉器官的声音。由此可见,电视语言是由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组合而成的。

一、声音语言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在影视中的声音,一般分为语言、音响和音乐三大类。这三种声音在影视片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电视的语言由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组成

1、电视中的语言(狭义的,有的指台词)是由戏剧沿用过来的术语,指电视片中人物运用的有声语言的总称,包括:人物对白、独白、声音、心声、解说以及所有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人声。语言也就是台词,是人物之间或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组成影视诸元素中具有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在片中起着叙事、交待情节,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论证推理和增强现实感的作用。它和音响、音乐共同构成影视片中的声音。

对白:根据剧情和环境的需要,剧中人物的对话。

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独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通常所说¡°自言自语¡±;二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如演讲、答辩、祈祷等。独白常常是人物内心情感处于复杂矛盾冲突下的产物。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旁白: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的自述及第三人称的议论和评说。不是剧中其他人物的动作作用下产生的反应行为,不承担塑造人物性格的剧作职责。通常作为剧作结构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说明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时间背景,连接剧情的时空跨越,介绍人物、对剧情某些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发表具有哲理性、抒情性的议论。

心声:用人物以及音响的画外音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解说:是剧中以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语言来交待、介绍剧情或发表议论的一种方式。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中运用的最为广泛。

画外音:声源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可以是人声,也可以是音乐、音响效果。画外音与画面结合,可以对画面起烘托深化主题作用,加强画面的感染力,画外音还可以转换和衔接画面,由于声音能代表动作,也可暗示唤起观众的想像。还可以起到延伸画面的作用,交待画面不易表现的场面。

2、影视片中的无声语言,主要是指字幕的语言,而字幕语言又分为两种:

画内文字:指摄像的画面内(即被摄图像中)带有的文字。

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迭加到屏幕上的文字,屏幕语言文字主要指后一种文字。

(二)音响(音响效果声)

音响:是除语言和音乐之外影视中所有声音的统称.音响分为: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音响在影视片中能增加生活气息、烘托气氛、扩大视野、赋于画面以具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影视艺术创作手段之一。

(三)音乐

音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主题歌、插曲。

主题音乐:用以表达影视片主题思想,概括影视片基本情绪和内容或刻划主人公性格的乐曲。是影视片音乐的核心,它可在片中可多次出现形成主题贯穿。

主题歌:表述影视主题思想或概括全片基本内容的歌曲。是全片的音乐中心,歌曲的旋律可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贯穿全片。

插曲:影视片中为某一场戏或某一场景,甚至专为某一个人而写的歌曲,常常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感情或歌颂某种精神。

二、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就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法,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巧的总和。其中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线条、造型等语言表达方式。

1、构图语言:是屏幕画面的重要表达方式,它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所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画面构图语言主要是由主体、陪体、环境、空白等组成。

2、光效语言:光线投射在人物或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由于光线的性质、成分、高度和光的强弱以及环境条件不同,便构成丰实的光效语言。光效语言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立对象的形状,能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及各种气氛,表现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能表达感情塑造人物。

3、色彩语言: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的融合,就构成了十分合谐的色彩语言。色彩语言在影视艺术中可以描述自然环境,确立情绪基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刻画人物性格,充实电视艺术作品的具象作用。

4、影调语言:影像所表现出的景物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明暗对比。它与剧情内容紧密配合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基调,它是物体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在表现作品的题材、样式、情节、节奏上都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5、线条语言:影像所表现出的景物的明暗分界和景物之间的连接线。如常见的景物轮廓线、地平线、天际线、河流、道路等一切可见的线,以及由视线特性感知的相类似的景物连线、相呼应的景物连线以及视线方向、运动趋势所虚拟的景物连线等。影视线条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直线(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曲线、波状线、折线等。它们都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6、造型语言:依照传统观念,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体现创作构思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的总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造型这一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成为十分宽泛的概念。

由于影视艺术是时空艺术,因此就造型语言而言,它既包括时间造型,也包括空间造型;既包括视觉造型,也包括听觉造型;在这个意义上,造型就构成了影视艺术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造型语言的本质意义在于它的美学内涵和情感外延的直接体现。因此造型语言不仅具有客观现实的再现性,更具有主观内涵的表现性,造型语言表现方式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念造型语言,任何造型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意念。

(2)心理造型语言,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象征造型语言,通过屏幕上特定的景物或物体,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促发观众的联想与想像,深悟其中蕴含的意念,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外化¡±。影视艺术中的隐喻、对比、双关等均具有某种象征性。

(4)哲理造型语言,以画面造型与声音造型相结合而构成的造型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意念。这种造型语言将深沉次的思想内涵融入于形象的声画造型之中,从而作出深层次的哲理表述。

第二节 文字语言的类概念 与画面语言的感性实体

一、两种语言(两种符号)的联系与异同 

最初的语言,是人类用来表示对感觉对象的简单称谓或基本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从以前只是对具体事物的反应逐步发展到了对同类事物有了抽象概括的能力,这种就使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成为了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

基本词汇的创造和构成一般都称为类概念。类概念:就是脱离了具体的感性的个体事物,按照事物的实用名目分类命名的抽象概念。除了专用名词以外,现在普遍使用的,表示简单对应关系的基本词汇都是类概念。

一个表示类概念的名称并不是和它所表示的具体事物一一对应,而是总体与个体,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在一个“名”的抽象概念下,而相对的“实”,却是无数个个体。

类概念词汇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可以进行类推,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经过,所有的东西都见过,当掌握和理解了类概念词汇,就可以大大缩短人类获得知识的时间,缩小获得知识的空间,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也使知识能够以概念的形式得以保存和流传。类概念词汇还可以不受人类感知范围的限制,可以表达那些人类感官难以企及的事物。

尽管类概念词汇可以促使人类的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归纳出科学的定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规律。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与具体的感性的实体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造成人类直接感受事物的能力下降和削弱,难以对具体感性的实体做出敏感而准确的反应和判断。

而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不同,画面语言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和再现了事物的感性存在状态。在画面中出现的都是具体可见的实体形象,不存在所谓类概念那种抽象的与具体实物产生差距的情况。

画面语言可以挣脱文字语言与感性实体存在差距的局限,为各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所接受,它也基本打破了国家、民族、地理等形成的语言障碍,真正成为全世界共用共识的语言表述系统。

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各自的)表述特点,文字语言是观念性的、而画面语言是物质性的,词汇表现的是抽象概念,而画面镜头反映的是具体的感觉。

二、两种符号感受形象的不同方式

文字语言之所以能够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完全是利用语言的中介,通过读者看到文字后,经过大脑的¡°二次加工¡±,再造想像的活动,来调动脑海中的表象记忆,间接获得形象感受。将文字语言作为中介来唤起人们的再造想象,必须应具备两个起码的条件: 

1、必须认识字;

2、必须具备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

画面语言没有像文字语言那样,符号与形象是分离的。画面语言把形象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器官,符号本身就是形象的直观显现,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和转换,符号与被表明的事物是同一存在的,在视觉感受上是合二为一的复制品。

画面符号传达的信息是可以直接感知的信息,观众接触的画面语言是一种直接的形象体验。所以画面语言是一种大众化的语言,它可以成为人类共同接受的世界性语言 

三、特殊语言形态的电视解说

电视解说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语言现象,它在文字语言与画面语言中的地位十分特殊。解说既要与画面形象紧密配合,同时又要独立于画面之外,传达着类概念抽象信息的能力,处于一种既抽象又依赖于形象的中间状态。

电视解说的特点:把概念的想象活动与直接感受结合起来,把画面外的信息与画面内的信息结合起来,把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把画面的逻辑性与语言的逻辑性结合起来,通过在画面中的交汇,产生视听结合的新的语言构成,以达到单一画面和单一解说都难以达到的效果,以扩展画面的外延和深化画面的内涵,提高画面的张力和表现力。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物质形态与概念意义 

一、文字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

在文字语言中,符号的物质形态,是指它的发音的音节和符号的线条形状,而这个音节和线条形状表示相应的概念意义,由二者结合成为一个语言符号。语言学家便把组成符号的这两部分划分为¡°能指¡±与¡°所指¡±部分。

能指:就是符号的物质形式; 

所指:则是指符号的内涵意义。

至于在文字语言中能指与所指是人类各民族,自身约定俗成而长期流传下来的结果,也是自己主观规定的结果,是没有必然的规律和道理可循。

符号物质形态与其所指代的意义之间是可以分离的。一个符号并没有什么严格固定的形态和绝对的实在意义,人们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外形表示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同一符号外形表示不的意义。一个所指概念可能有多种能指的外形,同样一个能指的外形也可以有多种所指的意义。

二、画面符号外在形态与内涵意义的关系

画面语言中的画面符号形态与其指代的意义之间是同一存在的,它既是符号的形态也是符号的意义,二者是不能分离的。

通过对两种符号外在形态与内涵意义的分析,无论是通过文字语言再造想象,还是画面语言的直接感受,接受者都可以间接或直接获得某种形象感。

三、画面形象的象征与隐喻

人们在对具体形象的感受上,往往认识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在对这一形象所象征或隐喻意义的理解上却不尽相同,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较大的偏向与歧义。

象征符号与其隐含的意义的结合并没有必然的规律和联系,它主要是由创作者和接受者各自的自我理解、自我规定、自我体验所决定的,是带有很强的主观任意性。

为了防止观众主观化的倾向,造成传播的障碍和歧义,需要创作者创造适当指示关系,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和引导观众对其形象的象征与隐喻作正确的理解,这时解说的配合与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少过隐则容易曲解致偏,而过多过明又容易干扰观众,意境全无。

在使用或理解象征和隐喻形象时应注意:

1、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形象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文化习惯,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差异,必然对形象的象征意义有明显的影响。

2、由于人们不同的修养、心境、经历等也会对形象象征的理解产生差异。

3、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不要直截了当一览无余。过于直白一目了然,不会给观众留下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也会失去象征的价值意义。

篇8:写作教学设计3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 作为核心技能的英语写作能力在中国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然而, 中国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特别是二本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国外近十年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只侧重于过程教学的研究, 特别是强调学生的独立和创造性写作的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英语写作教学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写作文本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写作理论研究、语料库研究、写作研究综述、写作测试与评估、写作教材研究和影响外语写作的因素 (赵俊峰等, 2010) 。 在写作教学研究中, 研究者主要研究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写作的学习方法, 如写前策略、写中策略和写后策略, 很少有研究者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综合 “过程写作”和“结果写作” 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在研究中与国内同仁交流教学经验, 同时为其他院校提供有效的研究理论数据。

二、理论依据

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表明了英语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作者大脑的认知过程, 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 Baker和Brown更强调了作者英语写作的认知的决策能力即监管行为 (计划、监督、测试、修订和评估) 。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应用, 而且要注重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所教内容的特点和难点, 也要意识到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取决于习得者用自身经验去构建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 习得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 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过程。 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建构主义更加注重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和习得者的自主学习过程。 而这一学习过程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 它是习得者获取意义建构的基本要求。

三、研究结果

(一) 研究方法

英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建构型的、复杂的学习过程。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探究一个或多个甚至一个 “综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技能。 该研究主要侧重研究“过程写作”和“结果写作”中常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及其综合地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馈得知其应用的情况。

本研究的对象是60名2013级的本科学生, 通过入校的分级考试, 这60名学生全部是B级 (英语水平为中等) 的学生。 60位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在实验中, 我们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调研。

(二) 主要研究发现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英语写作的学习方法

为了能使习得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保持主动学习状态, 为其提供有效的理解性输入, 教师应需了解学生当前的英语写作水平,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知, 两个班学生的汉、英写作水平相当, 但学习方法不同 (t=3.198, df=71, p<0.05) , 实验班的学生在写作前偏好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英语写作资料的查询, 而控制班的学生则喜欢单独行动;写作中实验班的学生喜好使用大学期间学习的词汇并更注重体现文章的逻辑关系, 而控制班的学生在最新词汇的应用在篇章的逻辑关系表达方面略为差一些。 如控制班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的词有very, because, so等, 而实验班学生作文中则常出现extremely, there-fore, as a result等。

2.在写作中强调注意力分布策略的使用

在二语言习得中, 注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重视 (Ellis, 1993, 1995) 。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学习者越注重注意策略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他们所获得的英语写作知识或技能就越多。 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注重文章中语块的组合、 中心句子的设置和逻辑关系的排列等。 实验数据表明, 以上三项在英语写作中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中语块策略的作用更显著 (t=8.028, df=289, p<0.05) , 其次是中心句子的设置和逻辑关系的排列。

在学习方法上, 两个班的学生也显示了各自的特点。 调查显示, 控制班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多采用的背诵模板句子或范文的记忆策略, 写作文是为了准时交作业,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充满了焦虑;而实验班的学生多采用的是以老师提供的范文为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增补的平行写作 (parallel writing) 或框架写作 (framework writing) 。 实验班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注重注意力分布策略的使用, 主要体现在中心句子的分布 (the location of a topic sentence) 、学术词汇的应用, 如very- extremely, if-on condition of, so–thus, 长句的应用, 如含有表现时间、原因、条件等从句的复合句,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倒装句等。 而控制班的学生的作文则词不达意, 使用的高频词多为在中学阶段习得的词汇, 逻辑关系不清楚, 信息交流较差。

在写作评估方面, 实验班的学生首先使用批改网帮助自己修改作文, 只有少数的学生会请教写作水平比自己好的同学帮助修改, 而控制班的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给予的文字性的批注, 不做任何修改, 写作后对于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观点或看法方面的交流者更是寥寥无几。

3.写作过程方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过程写作方法已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Hawkins和Joanna认为过程写作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地写作。 但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仍然因受到考试的影响而侧重的是结果写作方法, 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只强调写中策略的应用。 调研数据显示在英语写作的三个阶段, 写中策略排在首位, 其次是写后策略, 而写前策略是学生在英语写作环节最弱的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 大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这一完整过程中注意的分布和注意的意识程度。 由于注意在二语习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Ellis 1993) , 因此教师加强学生对认知的注意同时加强对输出的注意。 在研究中, 研究者发现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首要条件, Schmidt和Frota认为学生的二语只有呈现在可理解输入中并被注意到, 才会被学习者习得。 Swain认为输出可称为一种触发机制, 习得者在输出过程产生的反馈可使习得者注意到自己中介语的欠缺, 从而获得更好的习得。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加强学生对写作内容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想法等) 的注意, 其次是对文章结构 (长句的使用、段落的逻辑性排列、例子的使用和要点的排列等) 的关注, 最后是对文章中语言的形式 (选词、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 的关注。 在写后的教学策略中, 教师更着重使用面对面的作文批改, 特别是根据文章后面的批语与学生单独交流思想或想法, 使得学生能真实地注意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如何才能更好地修订自己的文章。

四、结论

英语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 大学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写前阶段、写中阶段和写后阶段) 学习策略的应用, 同时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策略的应用, 确保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学习策略, 达到更好地学习英语的目的。

由于习得者自身的英语水平的限制, 高校教师应把“过程写作”和“成果写作”的教学方法综合地运用到英语写作的教学中, 即为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提供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的范文, 为他们讲解各种体裁中的模板句式结构并要求熟练背诵, 在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范文的同时, 要求他们以范文为依据进行重新创作,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注意分布和意识程度, 主要体现在写后阶段教师督察学生对教师批语的反馈。 为了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批语的反馈, 有些高校教师采用了师生间单独交流思想或观点的评估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被检验是行之有效的。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高校教师应以行动为导向,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通过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真正能提高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英语写作是一个交流、认知的过程, 需要高校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输入以获得有效的输出。 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习得者的英语水平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然后根据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采用不同的且有效的教学策略, 即指导和分析并背诵“模板句子”和范文, 加强学生在写作中对长句的使用、 语法、篇章的逻辑关系和学术词汇使用的注意力分布和意识程度, 写后生生间和师生间对作文批语的单独交流等, 换言之, 就是综合“成果写作”与“过程写作”的教学策略, 最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2]Brown, A.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pp159.Englewood Cliffs, NUJ:Prentice-Hall, 1994.

[3]C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4]Crashen, S.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Portsmounth:Heinemann, 2003.

[5]Ellis R, nterpretation-based Grammar Teaching[J].System, 1993 (21) .

[6]Ellis R.Interpretation Tasks for Grammar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 1995 (29) .

[7]Hawkins, Joanna.Think Before You Write.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6.64 (2) :64.

上一篇: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作用探析下一篇:学校2010年度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