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2024-06-22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精选十篇)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1

一、漠视写作, “自然养成”的误区

写作作为一种能力素养,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也不会一蹴而就。写作需要悟性, 需要灵感。但悟性、灵感并非与生俱来, 它们是人们从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敏锐。为此, 身为语文教师, 如果不重视写作教学, 不保持必要的写作训练强度, 当然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对写作意义的认识方面, 许多教师颇有微词, 以为写作是天性, 与后天培养关系不大, 他们十分看重“自然养成”的说法。说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数量相当的语文教师不重视写作教学, 淡化、漠视写作, 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作文篇数, 学生几乎丧失了训练的机会, 学生写作水平之低, 不堪言状。

二、放任写作, 撒手不导的误区

写作是创造的劳动, 是学生知识欲求的外化。学生只有具备了写作激情, 才能意尽笔端, 聚沙成塔, 下笔千言。因而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写前指导, 每个语文教师应在让学生动笔写作之前, 认真做好诸如文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 欲望的激发, 思路的拓展等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教学实践中, 不少语文教师只给文题, 不做指导, 结果是学生谈写色变, 畏文如虎, 抓耳挠腮, 苦索愁肠, 难于下笔。写作实际上成为学生的巨大的精神负担。根本没有什么创作愉悦可言。

三、千人一面, 僵化导写的误区

在现实的写作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虽说看到了加强写作指导的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有“强求划一、导写过死”的弊端, 他们往往忽视学生意志的自由表述, 醉心于教师思路的展示, 或用范文导写。这种按图索骥、画地为牢的写作教学, 人为地扼杀了学生自由创作的天性。给学生写作套上了枷锁, 是与写作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四、抄袭搬用, 偷梁换柱的误区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活动, 学会利用较为规范的语言, 言而有物, 言之有序地袒露思想, 传情达意。它应该是学生心情欲望和思想的自然而有序的释放。而有些教师, 不愿遵循写作能力的养成规律, 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教学, 而是以优秀作文的入选作品为蓝本, 生吞活剥, 照猫画虎, 依葫芦画瓢, 如此写作教学的价值, 实在令人生疑。应该说明的是我们作上述评说, 并不是完全否定模仿的效用, 正所谓“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文在借中”。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模仿不等照搬, 模仿也要讲究“仿中有创”, 这样, 才能把别人的东西消化理解, 融会贯通, 变成自己的东西, 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那种“偷梁换柱”式的急功近利的写作教学, 虽多无益, 必须废止。

五、言不由衷, 空话连篇的误区

作文作为学生欲望和心声的自然释放, 应该是学生心意的真实流露。写真事, 说真话, 抒真情, 让学生产生“水将破堤, 欲罢不能”的创作欲望, 实为写作的至高境界。事实是, 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引导工作的失误, 很多学生写作时言不由衷, 空话、套话连篇累牍, 文章缺乏灵性, 缺乏清新, 满篇荒唐言, 一纸虚假意。读之味同嚼蜡, 令人作呕。

六、思想僵化, 不敢开禁的误区

“定题、定体”式的写作,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影响也根深蒂固。近年来,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中、高考作文考试模式的变化, 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投身于创新写作教学的探讨。他们在写作教学中, 力争不设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要求,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也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从大的角度看我们的写作教学, 形势并不乐观。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 对写作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 热情不高, 步子不大。他们犹豫观望, 走走停停, 推推动动, 怕这怕那, 可谓举手畏触, 抬足畏尾, 患得患失, 其后果也自不待言。

七、陈旧、滞后、单调片面的评价误区

写作评价是写作教学的中转站、加油站, 在写作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及时有效适宜得法的写作评价, 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提高写作生产力。为此, 写作评价要有科学性, 要综合考察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重视过程评价, 提倡自改、互改, 建立学生写作档案等评价方式。试看, 今日写作评价工作的现实可谓方式陈旧, 费事单调, 收效微乎其微。有些教师只重结果, 不看过程;有些教师只作批改, 淡化讲评;有些教师手低眼高, 以瑕掩玉, 不注意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 他们或主观臆断, 以偏概全;或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怪相, 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由此造成的危害真让人触目惊心。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2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黄 澍

【摘要】文章针对高中英语写作训练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改进策略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书面输出终端,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在数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对于学生英语兴趣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因为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爱上了英语。因此,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却存在着一些误区,甚至违背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新课程理念,本文将分析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分析

误区一: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应当在高中英语学习后期重点强化。新课标中对每一级教学都有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如第六级要求“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能简单地描述人物和事件……”,第七级要求“……能描述人或事件,并进行简单地评论……”,第八级要求“……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摘要,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表达观点和态度……”,第九级要求“……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由此可知,写作能力培养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然而部分老师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临考前,认为前期的练习没有实际“效果”,往往在高三后期突击,力图写出高分作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学生因为英语写作的提高而爱上了英语,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起着突破口的作用。另外,高质量的英语写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多年英语学习结果的综合反映,应该对写作教学至始至终予以重视。

误区二:利用模板套句快速炮制“华丽丽”的英语文章。诚然,句型结构对于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利用模板和套句的英语写作教学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万能句型,如:①文章主题句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从句),It is needless to say that …,It is obvious that…,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delight me so much as…,Whenever I hear…,I can not but feel excited。Well goes an old saying… ②文章承转句That is to say…,That is…In other words…To put it differently…Ever since then,I have found that…,What is more serious is that…,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need of society…③文章结论句If one can really put the three points into action(practice)…,Only with combined efforts can we…,Last but not least,等等。这些句型有一定作用,但华而不实,用他们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不符合英语写作自然流畅的.要求,更不可能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反而让学生的英语写作进入万劫难复的深渊。

误区三:忽视教材中每个单元写作部分的教学或写作教学脱离教材。部分教师由于课时不够的原因或者对于教材处理没有进行积极思考,对每个单元的写作部分不够重视,使得写作教学不能循序渐进;有的直接跳过教材,舍近求远,选择一些偏离教材的教学材料,导致教、学、练不在同一纬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没有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往往事倍功半。

二、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第一阶段,从词法、句法、单句着手,结合教材,夯实基础。英语写作基础不能一言以蔽之,因为它涉及词汇、语法、习惯用法、英语语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等,这就注定了英语写作教学绝非一日之功。每接触一届新生,笔者都会教授英语的基本句型、词性的用法,然后从单句练习开始,笔者把每个单元的课后翻译练习当作是初级英语写作的教学重点,做到一句多译、举一反三、精益求精。

同时,背诵也是夯实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就会经过一个“死记硬背、‘死’去‘活’来”的过程。毕竟,英语对于我们还过于陌生,使用的机会相对较少,课堂创设的情境并不一定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没有一定的背诵量是不能学好英语的。我们训练学生背诵是通过默写来实现的,要求学生每天背会一段课文然后默写出来,检查批阅严格细致,包括标点、大小写等都必须和原文完全一致,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精确性和学习过程的细致性。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加上新概念第二册课文的默写。另外,造句训练、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训练也行之有效。课本后面WORKBOOK中的汉译英练习一定要认真处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格式的翻译,在黑板上讨论分析。

第二阶段,尝试多种文体和不同话题,强化基础,规范写作。高中英语教学依据单元教学,具有很强的话题性特点,科、教、文、卫、政治、经济等包罗万象,围绕话题的单元性教学有助于词汇的拓展和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写作训练,有助于所学词汇的巩固和扩展知识面,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此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涵盖多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其他应用文体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体裁,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缩写、扩写、改写和续写等,针对性地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和风格,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同文体千篇 一律的写作模式和文风,这对于规范学生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阶段,收放自如,文质兼备,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一阶段是英语写作教学的跨越期,也是收获期。笔者经常能在大型考试的阅卷过程中一眼就认出一篇优秀作品出自谁手,也就说明该考生的英语写作不仅十分优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高考作文的最高要求即自然流畅、表达符合native English Speakers 的习惯,能够依据文体和话题自如地按要求写出文质兼备的美文,既是高考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也是英语学习者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之一。不仅如此,还能够在大量练笔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这是英语写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写作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这一阶段,英语名篇的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阶段,笔者会搜罗大量适合学生英语基础的名篇,如three days to see,The goodness of life,On life,Gettysburg Address,等等,这些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了范例,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跨越起到杠杆作用。

总之,这三个阶段概括起来讲,即基础、练习、突破。英语写作教学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切忌一蹴而就、脱离教材、快速炮制,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通过加强基础和练习规范,才能最终达到文质兼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误区 篇3

一、文本品读的缺失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关注写作意识的培养,注重写作方法的总结,重视写作训练的落实。但是,不应该忽略的是这种教学实践的基础是什么。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不应缺失,品读能力的培养不应忽视。这是指向写作的基础。离开了品词析句能力的培养,指向写作就显得苍白无力,语文教学就失去实效。一位教师在执教四年级上学期《猫》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从课堂实践来看,只有少数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产生了呼应,多数学生无所事事,既没有从文字的层面感知到猫的特点,也没有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从备课的角度看,教师结合本单元的写作内容——介绍一种小动物,结合《猫》这篇经典课文,梳理描写小动物特点的方法,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从而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的效果为什么和事先的预设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

语文作为一种感性的存在,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地读书,把间接形象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产生阅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之间蕴藏的意韵,从而产生探究作家如何创作的主体冲动,进而产生模仿写作的需求与动机,文本中隐藏的写作信息才有可能突显。一句话,充分地品读文本,是进行写作意识培养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基础,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必将成为空中月,镜中花。

二、经典语言积累的缺失

课文中的经典段落,不仅是作者表达情感思想的载体,也隐藏着遣词造句、行文布局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更适应在接触大量感性的文章中形成写作意识。好的篇章,特别是一些典型段落的背诵积累,在学生今后的写作中,必将发挥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参照。

有的阅读教学,教师忽视了经典语段的体悟积累,过度地关注写法的渗透,甚至抽象地进行写法归纳,割裂了文本阅读和写作的有机联系。这样,学生失去了写作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方法的接受只停留在单纯的短时记忆状态,根本谈不上运用。

三、年段目标的混淆

欣赏了管建刚老师系列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后,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作意识的培养已经在广大教师中达成共识。于是,三、四、五、六年级的阅读教学公开课,教师们都从整篇文章入手,整体观照,前后关联,给学生梳理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品词析句的能力,固有知识储备的基础,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形成水平方面看,不同年段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从语文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来看,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各学段的目标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从而在小学阶段实现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可见,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在指向写作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内容和方式都应该呈现不同的年段特点。否则,阅读教学在指向写作的路途中必然进入盲目跟风,脱离学生实际,肆意拔高教学要求的误区。

只有明确了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写作意识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才能遵循学生年段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阅读和写作才能真正形成联系,相互促进。

四、文本意识的缺失

课本里的文本体裁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裁隐藏的写作价值是不一样的。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意识的培养。以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见下表:

只有正确地把握文本品读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遵循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将写作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常见误区的解读 篇4

一、写作教学不是一日完成的工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常见误区之一就是教师教学的急于求成。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写作教学的特殊性,把写作教学等同于识字等内容来看待。在讲完一节写作课之后,学生如果没有写成一篇令教师满意的作文,教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批评,而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干脆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一方法虽然短时间内解决了学生的写作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误区,我认为是教师对于写作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导致的,写作教学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渗透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

举一个我在实际写作教学中的例子,在《我的妈妈》作文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烛光下,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手那么灵巧地帮我织毛衣,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作文中这句话堪称是一个亮点,但你绝对想不到,写出这样作文的,竟是班级里一个平时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句话,也经历了多次修改,第一次,他作文中只写到:“妈妈在织毛衣,没有陪我玩,我很难过……”我知道这是很孩子气的一句话,在评语里我让他坐在妈妈身边偷偷观察她。第二次他在作文中写道:“看着妈妈织毛衣,我哭了……”我鼓励他说,这是我见过的一篇非常感人的作文,你可以把细节和一些词语用得更生动一些,第三次,他写道:“妈妈在烛光下织毛衣,她的双手都是老茧,但她织得那么灵巧,我的泪水流了下来……”第四次……经过不断的修改,学生才写出一句这样完美的话,如果教师急于求成,恐怕就不会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二、真情原创与积累借鉴的误区

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两个极端的误区:一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原创和作文的真情实感;二是过于强调学生的积累背诵。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原创和真情实感,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水平发展的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借鉴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二者本是相互统一,协调发展的两个方面,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走上文提到的两个极端:一是让小学生尽情发挥,天马行空;二是让小学生必须全文都按照背诵的内容写,不容许有自己的内容,其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将二者统一起来,在积累借鉴的基础之上,由要求仿写逐渐过渡到引导学生原创。

例如,在讲解作文《记一次课后活动》的作文中,学生对于作文中“我们的课外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瞧!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打得汗流浃背;有的同学在写作业,写得认认真真;有的同学在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内容非常认可,我让学生将这段话积累背诵,并尝试在作文中应用,有的同学在《记一次课后活动》中把整段照搬了上去,而有的学生却将这段话应用在别的作文当中,如《记一次体育课活动》中,学生写道“操场上的同学真多啊!有的同学在打球,有的同学在踢毽子,还有的同学在丢沙包。真是丰富多彩啊!”我将二者给学生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该如何应用积累的作文内容。

三、学生无生活感悟和写作思路的误区

作文教学中教师存在误区,认为小学生年纪小,不存在生活感悟和写作思路。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方式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可能会存在生活阅历不足或是写作思路不广的问题,但这并不能否认学生是有自己对生活和写作的认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他们的写作生活感悟。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是成语接龙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词汇思路,在《冬天来了》作文时,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说出一个关于冬天景色的成语,但不能重复,学生积累到“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一系列的词汇,丰富了写作思路;在《记一次集体活动》中,我还会在作文前一周安排一次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内容,来增强学生的作文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有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其教育阶段的关键性,也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一些常见的教学误区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提升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处在写作萌芽阶段的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养成写作习惯,热爱上写作活动,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学阶段是语文作文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内教师如果能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作文基础,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常见误区进行探讨。

求职信写作的误区 篇5

在与一些经常来校园招聘的招聘经理座谈心得时,我们经常向招聘经理打听学生求职中的错误,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醒学生;最希望听到招聘经理表扬学生身上的优点,这证明了我们的学生在进步、在成熟。根据招聘经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总结了学生书写 求职信 的六大误区,希望同学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生书写 求职信 六大误区:

1、一封通函走天下:不量身定做,一封信打遍天下。

2、二次利用不修改:重复 简历 主要内容。

3、三缄其口谈奉献:过于强调能从公司学到什么知识技能或得到什么好处,而不知道提出自己能为公司做出什么贡献。

4、四舍五入都从简:对公司的描述过于空泛、过于浅薄。

5、五体投地对自己:热情洋溢的长篇抒情和不着边际的吹捧或自夸。

6、六神无主乱阵脚:格式不够工整,缺乏美感。

参考更多相关文章: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6

摘 要: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深陷应试化误区,教师应遵循写作教学规律,探索实践,切实引领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循序达标、以读促写、表达真我、对接生活。

关键词:高中写作教学;误区;循序达标;以读促写;表达真我;对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44-02

当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瞄准高考,考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已深深陷入“教师命题猜题,学生应付写作——教师再命题猜题,学生再应付再写作”的恶性循环之中。写作教学,出路何在呢?笔者认为,遵循写作教学规律,实践生活化作文教学理念当是一条理想路径。为此需做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循序达标

写作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思维发展规律,打破单元作文的框框,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定向定格、定序定量地布置课堂作文(一般不布置命题作文),并指导学生严格训练。笔者认为,高一要侧重训练记叙类和说明类作文,高二要侧重训练议论类和说明类作文,高三要侧重进行综合训练。每次布置作文之前,都要指导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依情据理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技巧,下工夫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还要对每篇作文进行定向的多次修改,直至感悟深透、比较完美方可再写下一篇文章。不讲数量,只求质量,只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依情据理、循序达标地写好、改好每一篇作文,切实体会到真写和真改作文的成功与快乐,学会用真心写、写真心。

比如,某次修改定向为“文通字顺、讲究一定的写法”,那就以此为要求,达标者就可以得高分过关;不达标者则要继续修改直至达标。长期坚持这样严格、扎实的训练,能形成自觉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记叙、说明、议论三类作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落实以读促写

语文课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明了课文写了什么和是怎样写的,更要悟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不少教师总是怪学生不会写作文,殊不知学生不会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在于教师课堂上没有做到以读促写。当然,当下的一些教材有意淡化读写结合,缺失这方面的设计与指导,致使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和智慧,这也是导致一些教师漠视甚至无视以读促写这一习作规律的重要缘由。语文课堂要以教师的教读促进学生的学写,教学生学会并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自觉地按语文教学规律办事,坚持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切实提升写作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长期坚持教学生学文悟写,“仿形”更“仿理”,像课文作者那样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写好作文。实践证明,这种写作指导的做法,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落实表达真我

高考作文命题大多是要求考生论说一种人生哲理。比如,《忌浅尝辄止》《要专一》《近朱者赤》《环境影响人》《要讲诚信》《心灵的选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绿色生命》《拒绝平庸》等等。这些命题似是去老生常谈,大多数考生照猫画虎,言不由衷地去挤出一番大道理,或煞有介事地去编个故事,缺乏个性感悟,缺少视觉创新,缺失有血有肉的正能量,难以得到高分。因此,高中作文指导和训练不要都搞“高仿真”、“拼凑”、“克隆”甚至抄袭,要以我手写我心,真诚而艺术地表达真我。

怎样纠正上述不良倾向呢?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写作指导和训练于之中,要教学生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比如,依课文扩写、补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评点和赏析等。再比如,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交友生活及社会实践等。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养成真写作文、表达真我的自觉习惯。只要学生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愿望或理想等,只要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文体类别、较准地切题、较讲求艺术地完成了作文,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当然,还要避免学生把“表达真我”窄化到仅仅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照相”的程度,要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或艺术创作。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大家的散文名篇都不是照相机式的拍摄,而是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的。其实,表达真我绝不等于在“真”上“凿死卯”,强迫学生必须如何如何写真。如果我们在写作的“真”与“实”上箍得太死,就会箍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束缚思想。可见,落实表达真我,既强调学生回归生活写真实,又强调要真实地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要让学生始终处于写作的主体地位。这就是真实地、艺术地表达自我,而不是老师逼迫我言不由衷地写,只为高分而写。实践证明,真实且艺术地表达自我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也最有益于切实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四、落实对接生活

说应试化写作训练没有出路,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仅高度注重“仿真术”“高分术”,导致高中作文教学仅在如何得高分上做文章,严重忽视写好作文所必需的积淀和魂灵。为此,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与生活深度对接,以尽心着力培养学生多读多看、对接生活、独立思辨的好习惯。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生利用课文和读本积累写作素材,再教学生如何利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到课外去阅读和积累素材,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相互对接、交融,不断充实、修养和提升。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文摘本,每周定量(每周摘抄600-800字)摘抄精彩语句和语段(包括俗语、谚语、格言和歌词等),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加上简要的评语。为了督促、鼓励学生把这项作业落实做好,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要坚持每周检查、批阅一次。

第二,在课内教学生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学会自主思辨。比如就“屈原选择投江自杀”“司马迁忍辱著述”“马蒂尔德十年辛劳为还债”等进行自主思辨,发表独立见解。不仅如此,还教学生像课内那样到课外生活中去读书、去观察,进而发现思辨点,自主进行独立思辨,写思辨性周记(每周600~800字)。教师要坚持每周检查学生的思辨随笔,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写好作文,也有益于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思辨习惯、思想境界、健全人格和自主精神等的发育和提升。

第三,师生交流和协商,确定“读世”的着眼点,教学生平时自觉地去读、去看、去听、去思辨。比如,读时文、美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看其他学科的教材;看电影、电视剧;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电视节目;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注意听演讲、报告和他人的讲话等。确立了这些“读世”的着眼点,再长期指导学生去看写作门道、悟表达技法,日久天长学生自然就会获益多多。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做下去,这项活动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7

一、现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误区

1. 忽视写作训练,实际用时偏少。

在现行的各个学校统一的高三复习教案或者复习案(对话单)中,写仍然体现为巩固听、说、读的手段,没有作为知识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案中得到系统阐述。笔者调研了五所四星级高中高三的大约一个月的复习案,其中有80%的作文训练体现在每一份试卷的最后,只是让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写作。这样没有针对性分类指导的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实际上写作不仅是巩固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其本身还具有知识体系属性,而这种知识体现在教案设计中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安排一般是:高一年级偶尔做做句子翻译练习,高二年级为了会考,在下学期突击训练数篇;到高三年级正式抓表达训练时,却又感到欠缺太多,样样要抓,力不从心。很少有教师能基于写作本身的特性和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设置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和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

现实中的课时分配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英语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语法和完型阅读等内容,写作练习常常是在要下课时被一带而过,最终沦落到课后作业的范畴了,而且也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我们只听说过课标规定的课时中,有些学校专门每周划出一节课时为听力或阅读训练而准备,但还从未听说过有哪个学校在课程表中专设英语写作课(这里专指中小学)。这与作文在试卷分值中约占20%相比,差距太大了。给予学生训练写作的时间真的太少,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得高分恐怕可能性不大,也不太现实。

2. 忽视学生心理,方法比较陈旧。

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在自己的课时中划出几节来搞写作教学,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可行的操作方法,很多教师未能真正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未能有效采取各种方法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写作指导大多建立在个性经验的基础上,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学生常感到无法可循,无所适从。纵然教师对怎么写教得很多,仍然写不好甚至一点也不会写。

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视之为“难之最”,害怕写不好;不少学生认为高考中的书面表达是“下得了手却拿不到高分”的试题,不予以重视;他们还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是多写几篇作文而已,没有用英语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写作时常常是中文构思,再翻译成英文,很少找范文进行修改;在老师批改之后,不注意思考老师为何对自己的作文做出某种修改和批注,因此也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训练方法。而学生的种种心理调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外,写作教学的形式也过于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面:命题——写作——批改——讲评,几乎成了铁打的模式;写作教学又太重视学生词句等基本功,轻视写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这种只重视结果的写作模式使不少教师把英语写作训练的重点放在最终的成品上,而对语篇生成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不足。殊不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激发创作情绪与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一样重要。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方法,诱导学生产生写作动机,调动他们的写作情绪。但现实中教师忽视了这些,结果是事倍功半,难尽人意。

3. 缺乏系统训练,评价方法欠佳。

英语教学是系统的工程,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具有互动互补与彼此关联的整体性。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写作教学置于这个整体性框架之中,存在着为写作而练写作的现象。

高三复习中英语写作训练没有系统性,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知识以模仿和背诵范文为主,加之教材和教师淡化语法以及学生识记词汇低效,导致常常提起笔忘了词,语法漏洞百出。

还有,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尚未积极探讨以适当的方式在语言运用中凸显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少采取适当的写作教学策略,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批改方法。学生交上作文后,教师评改的重点往往在词汇、语法与拼写等句子水平上的正误,而忽略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对作文不进行讲评,多采用让学生课后抄写背诵范文等形式。这种批改方法不能真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不是在主动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是积极的参与者,而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出现了教师反复改,学生反复错的局面,导致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消极应付,写作水平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写作指导的应然诉求

写作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仿写技能,即学生根据范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仿写类似的作文;改写技能,即对原文进行充分学习、分析和理解后,按照要求对人称、时态、语态进行改写;续写技能,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和情境,把原文拓展或者接续下去,使其内容更加完整;缩写技能,即在保留原文内容要点的情况下,对原文进行压缩;删减。

写作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能够无拘无束地想,挥洒自如地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个性,反映出自己最真的水平。所以,英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写作指导的目标,探寻写作指导的有效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1. 要把写作的动机激发出来。

写作的前提是倾吐的欲望,只有当文思如泉涌,文从字顺、情意真切的好文章才能写出来。写作指导的一个境界应该是:面对一个话题,同学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只等着老师宣布“开始”;面对多彩的生活,同学们喜欢记录,乐于表达,写作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倾吐内心的强烈需要。

2. 要把写作的思路拓展开来。

写作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本上,很多学生写作内容相似,写到助人为乐,就是搀扶盲人过马路……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冲破思维的习惯定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对象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尝试多彩的表达方式。写作虽有规范,但又不拘泥于规范;有一般方法的运用,又能突破常规;要鼓励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又要创造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每一篇学生写作都代表着一个特殊的密码,犹如春日里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3. 要把自由表达的目标清晰起来。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鲜明的个体,要鼓励学生敢说真话,写真感受,乐于将内心世界呈现出来,报道出来。提出自由表达的写作要求,并不是弱化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写。教师的指导要更有针对性,激发学生体验,使笔下更细腻。

三、写作指导的教学应对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的教学目的是: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词汇、阅读等角度实现写作教学的应对。

1. 把写作教学和词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写作教学与词汇教学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词汇文化内涵的导入不仅为学生的单词记忆注入丰富的元素,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学生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不熟悉英语表达习惯,语用能力差,导致他们在写英语作文时出现结构不紧密、语句不通顺以及上下文不连贯等现象。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好词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研究词汇教学和学习的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案例1]模块五,第一单元Word Power板块

在集中学习了people和描述personality的相关形容词之后,让学生利用以下句型描述自己生活中一个书写的人。

(1)I like/love him/her because he/she is….

(2)I dislike/hate him/her because he/she is…

(3)A:How do you get along/on with sb.?

B:Very well,because he/she is not only…, but also…

(4) 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this term,who teaches us spoken English.He is helpful though sometimes a little bit strict with us in everything.

此例中,(1)、(2)句型属于初中阶段的基本句型,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这两句型的操练既可以达到复习旧知识与增强自信心的效果,又能巩固新学词汇。(3)、(4)句型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句型,其中句型(3)中包含新学短语get along/on以及not only…but also结构,句型(4)中含有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和重要短语though,a little bit和be strict with sh.in sth,这些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反思]

句型犹如人之骨架,而词汇犹如血肉,词汇可以将意义部分传达,而词汇与句型结合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为精准与鲜活。以点带面,以词汇带动特定句型结构的学习,给词汇与句型创设了更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并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提高。

2. 在文本阅读中提炼文章结构。

英语写作指导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写作课上,它应该贯穿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悟读。阅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大量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语言的积累,进而内华形成自己的言语系统,为写作作好铺垫。

[案例2]模块九,第三单元阅读部分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段际间的关系,找出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通过剖析阅读材料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格局。

T: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Some nationals flags and what the colors on the flags represent)

T:How do you ge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呈现如下PPT)

T: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1)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2)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再用PPT形式,解读文章的结构:最上面一层是Introduction,中间一层是Supporting details/Body,最下面一层是Conclusion.

Partl: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flag.

Part2:National flags in three countries (France, the USA and Indonesia).

Part3:Summary_Value and meaning of the nation-al flag.

[设计反思]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阅读和写作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以及第一段,知晓文章的主旨是国旗、颜色不同含义以及所代表的文化。然后,教师借助汉堡包,形象地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发展的脉络。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篇章结构的设计上关注写作的提取,PPT上呈现的两点阅读策略其实也是学生在写作时要牢记在心的写作基本要求,即写作时要注意文章标题的拟定以及文章第一段落的内容,要能开门见山地介绍文章的主题。接下去各段落围绕主题进行展开,同时段落要有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者段尾,有时会在段中,最后一段一般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总结性的阐述。这样,学生通过接下去细读文章,对如何写起始段落、当中段落和结论,就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3. 把优秀文本用作写作范文。

阅读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无疑是学生写作素材的补充。而阅读的另一个价值就让学生学会表达,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字词句,分析长难句,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等,把写作指导融入到阅读之中,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技巧。

[案例3]模块十,第四单元阅读课文“My father,my hero”

该文本通过父亲一生的琐碎事件,表达了他对家庭、对作者、对周围人的倾情关爱;同时刻画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及其优秀品质,作者使用的语言也透露了对父亲的崇拜和爱。文本理解极其容易,但朴素的语言却感人至深。教学步骤见表1。

[设计反思]

通过英文歌曲的导入使得学生迅速进入情感波动状态,而闭目静听课文则使得感人的语言深入灵魂。找出经典句式让学生惊喜:作文原来应该这样写!而朱自清英文版的《背影》录音与所学课文相得益彰,学生无不为之动容。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自我阅读,消化文本内容,但更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来输出所接受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地修改所写内容,经过长时间的无数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保持写作兴趣的前提,只有写作行为和意识在一定的写作学习模式下得到充分强化,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

4. 例文解读,关注作品评改。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task板块中配有例文,这些例文短小精悍,富有典型性,对学生独立写作大有帮助。在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应充分重视写作例文的学习,在操作上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避免繁琐讲解;写作例文大多浅显易懂,只要学生用心去读,就能有所收获,繁琐的讲解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少作用。二是要避免造成束缚。例文只是个例子,不能变成限制学生自由表达的样板,所以,模仿不是照葫芦画瓢。

三分文章七分改,写作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教师要带着学生们一起评,一起改,进而学会评改。从审题到选材,从内容布局到遣词造句,让学生们在评改中发现同伴写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一起为完善写作出谋划策。此外,还常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大声读出来,读给自己听,读给伙伴听,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自主修改。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读、思、评、改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写作教学在提升学生整体英语素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写作指导要尽可能达到常态化、无痕华、趣味化,让写作成为同学们快乐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学习从读到写,是一个漫长的内华积淀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要坚持读写训练,逐步实现吸纳和倾吐的交融与互动。

“写作背景”教学误区及运用策略 篇8

一、“写作背景”的教学误区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或者认为作品的写作背景不重要, 对其进行淡化处理, 或者由于认识不清, 存在以下教学误区:

1. 将写作背景当作文学常识看待。在教学中对写作背景只进行简单介绍, 但是在具体文本研习过程中, 却很少运用到写作背景, 或者只能简单概念性地提及写作背景。比如, 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 只要碰到李白、杜甫、鲁迅等名人作品, 就在课堂文本研习之前, 事无巨细地将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品、写作风格等一一详细介绍, 并要求学生掌握。再有, 不少教师对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作者, 也喜欢进行大篇幅的介绍。其实这些是不需要的, 对于学生而言, 只需要对具体作品中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时代环境有所了解即可。

2. 将写作背景简单等同于作者生平。有的教师简单以为作者生平就是写作的大背景, 于是在教学一开始就大篇幅介绍。其实不然, 作者生平往往比较复杂, 写作风格也因此多变, 而具体的作品, 其写作背景不一样, 那么其反映出作者当时当地的情感内涵也是不一致的, 如果不加以区分, 就会出现偏差。

3. 将写作背景与时代背景混淆。写作背景中存在时代因素, 有时影响还很大, 但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时代背景更加客观, 而写作背景中作者本身写作意图的因素更加具体, 分量也更重, 如果将两者混淆, 就会失去对作品个性化的正确判断。比如对于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 以南渡为背景, 其前后词风是不一致的, 但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 其思想内涵也是不一致的。

以上教学误区, 对于具体作品也许并不明显, 因为有些作品可能写作背景不具体, 或者其写作背景更多服从于时代背景, 更多顺应作者的一贯写作风格和主题表达, 但是, 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来看, 必须将写作背景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在一些写作背景意义比较突出的作品中, 使之成为解答作品思想内涵、作者情感密码的关键之钥。

二、“写作背景”的运用策略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 出现“写作背景”的教学误区, 主要在于教师的认识不清和重视程度不够,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写作背景”呢? 必须将“写作背景”教学提升为一个重要环节, 使之成为文本研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具体教学中对写作背景的内容、形式和运用方式要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发挥应有作用。

以教学老舍《想北平》一文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写作背景可以在作者生平介绍中提及, 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写作背景淹没在其中, 同时对于文本研习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 我没有在开始的作者生平介绍中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当课堂教学在进入探究环节时,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 北平虽是作者的故乡, 但是从前文看, 作者的回忆中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带着喜悦的思念, 那么文章结尾为何突然发出“好, 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这样的感慨呢? 是不是情感过于浓烈了呢?

在这样的探究下, 很多同学可能只能从思乡情切的角度理解。作为教师, 此时就可以重点突出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去分析。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 大家可以看文尾,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 当时作者在山东济南, 并不在北平, 可以说是离乡多年, 而且是千里之遥, 难以回还。从这个背景上看, 不少学生就能理解其中的思乡情浓了, 思乡不仅仅是思念具体的地方, 更多的是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 而这些是身在异地的那个时代人们很难和今人相比的, 毕竟今天的通讯、交通是如此发达。

接着我继续引导: 但仅仅是思乡, 还不至于落泪。大家想想北平对于中国的意义, 以及在1936年前后中国发生的大事。果然, 不少历史学得比较好的同学, 纷纷作出回答, 北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中国千百年的象征。而1936年前后, 正是中国最为苦难的时代, 1935年, 出现的华北危机, 当时, 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同时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 也顺势成立, 可以说是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中国危急, 当时的华北已经是“一张桌子都放不下”了 , 而此文写就后的1937年, 卢沟桥事变也正式揭开日本侵华的序幕, 这些都发生在作者的家乡北平附近, 当时的形势可以说,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略窥一二。因此作者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 自然是忧心如焚。从这个角度看, 作者文中的“想北平”不仅仅是思念故乡, 更是为国家前途担忧, 其泪水不仅仅是思乡泪, 更是忧国泪。正是国事不堪, 才更加想念处于风暴中心的家乡, 担忧其遭受的磨难与痛苦。

写作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9

为了具体弄清学生在“真实写作”方面存在的认识偏差, 我一方面采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 另一方面作了一份详实具体的调查表。经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汇总后, 我发现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真实作文”的含义模糊不清。

在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真实”就一定是自己亲自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在写作的过程中。是星期天发生的事, 写到星期六就不真实, 是张三发生的事, 写到李四身上就不真实。一定要把生活像拍照一样翻拍到作文本上来, 才算真实写作。凡此种种顾虑, 总是感叹哪有那么多亲身经历可写, 哪有那么多真情可诉呢每到写作时, 总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 无事可写。事实上, “真实作文”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体验, 一种真情的输出。感动了几代人的《红楼梦》其作者曹雪芹, 难道真经历过那种风月繁华的日子吗《水浒传》中精彩的武松打虎一节也是作者施耐庵多次深入猎户家中走访, 亲自冒着危险爬到树上研究老虎生活习性的结晶, 难道要施耐庵亲自打过虎才能算真实写作吗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 也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 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2.对生活没有任何艺术地照搬。

在调查中还发现, 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为了真实, 不管发生的事情是否与中心有关系或有多大的关系, 一一叙来, 结果导致有的学生说事情太多了, 无法结尾。秋季运动会后, 我曾布置过一篇写运动会的作文, 结果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运动会开了三天, 那么多的事, 写不完怎么办。结果还真有人洋洋洒洒写了五、六页交上来, 看得人云里雾里不知他要表达什么观点, 抒发什么感情。我们说写作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 不能为了真实而真实, 连必要的增、删、修改都不要了。不论什么时候, 得体地剪裁, 合理地构思, 艺术地典型化都是必要的。

3.把想象文排除在“真实写 作”之外。

在一次对想象作文的调查了解中,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很肯定地说“想象文”一定不属于真实写作, 也有一部分学生犹豫不决, 说想象文就算不是真实发生的, 但好像也不能瞎编。正因为在思想认识上的混淆不清, 才导致了写作中有部分学生一听说想象文便跃跃欲试, 认为想象文好写,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怎么写都不错。其结果却是乱想一大堆, 令读者摸不着头脑, 不知所云。

二、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课堂上创设真实的作文情景。

有一副对联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写作文的情景, 内容是:

苦作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为了改变这种写不出来的状况, 我试着有意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作文情景, 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教师把作文的命题孕育在一个情景活动中, 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体验、观察、思考、讨论, 最后把亲身经历编写成作文。这样, 学生在写作前事先得知作文题目或写作的具体范围, 在实践中就会更加注意观察, 写文章时就有更多的自主权, 就会有话可说。这样的活动其实常常可以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做。

2.课外自由读写坚持不懈。

从目前见到的一些调查材料看, 几乎所有的作文尖子生都认为作文课对提高作文水平帮助不大, 作用不明显。他们认为, 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课外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 从初一新生以来, 我就坚持每两周带学生去校图书馆借一次书。同时, 多年来一直坚持剪报, 把报刊上的精美短文, 剪贴印发给学生, 这也成为一条指导拓宽学生阅读面的路。只要有闲暇时间, 我会把《读者》一类杂志上感人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趁着感动之余, 学生会欣然提笔把自己的感想付诸笔端。近来, 我和学生又开始了剪报作文的实验, 每月开展一次, 交流活动。

三、给学生一对飞翔的翅膀

1.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写作文之前开展说作文的形式。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听别人说到相关类似的事时, 往往会勾起自己类似的人生体验。教师在掌握学生的生活与心灵, 知道学生对什么有可能产生兴趣, 对什么已经产生了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命题, 学生拿到话题或作文题目后, 四人为小组, 展开讨论, 分别叙说自己的作文, 在思想的交叉碰撞中, 往往更容易产生灵感的火花, 在此基础上, 学生已经成竹在胸后, 就可以动笔写作。

2.让思想遨游于九天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知识是进化的源泉。”写作教学中, 训练想象能力, 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重要方式之一。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想象。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练习改写、叙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

2.运用想象思维, 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让学生写一些《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

3.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 如小小说、短剧等。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 经过一年半的积累训练, 我欣喜地感到学生们是真的进步了。内容丰富了, 思路打开了, 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信心都极大提高。真正步入了“我手写我心”的新境界。最后就让我们以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结尾吧:“生活如同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课的误区 篇10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1. 作文要求以“写”代“习”的误区

很明显, “写”即是写作, “习”则习作。写作和习作, 顾名思义:写作是指写文章, 其过程重在“写”, 它对写作者的要求是一步到位的, 要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要求;而习作则是指学习写文章, 其过程重在“习”, 即是学习, 它对学习者 (主要指学生) 的要求相对低得很。习惯性地把对写作者的要求强加在习作者的头上, 这显然大大地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从而偏离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习作”本位。

2. 作文课外辅导多多益善

如今, 为了能给孩子们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 报个课外辅导班未尝不可。但很多家长不能很好掌握尺度, 大部分家长认为紧凑安排辅导课能更好帮助孩子, 因为这样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长时间的作文学习环境, 上得多了, 孩子自然而然也耳渲目染了不少好的方法。

家长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和兴趣。摒弃他们的内心需求及兴趣, 这样会造成孩子对作文的逆反情绪, 会带来更加麻烦的后果。选择一家孩子喜欢的、教学质量过硬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学校至关重要。

3. 作文辅导形式局限性强

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如今快速时代的状况下, 家长在面临孩子上作文辅导班的问形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背诵作文”、“抄写词句”、“仿写”, “多看、多读、多写”。这些都是被家长所认知和接受的作文教学方法。

事实并非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现的最好的成长, 激励是最好的方法, 实践是最好的训练。老师设置的每个环节都过渡自然紧扣教学目标进行, 这些环节有游戏、谈话、及当场练笔动静相宜, 孩子们上的不亦乐乎, 让儿童在情景中感悟表达的真谛。由此看来, 语文辅导课程并不局限, 多变的教学方法比较代替传统的原始方法, 让孩子吸收新法和旧知的完美结合。

4. 网络时代, 资源的非合理运用

一些老师认为:写作课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 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况且网络媒体画面内容丰富、直观形象, 是写作材料的最佳首选。所以在写作课上把着眼点全部放在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其实, 在写作课上, 老师除了第媒体信息材料的运用, 还应该放开眼界吧其他一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吸引到写作中来。

二、走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误区的对策

1. 实现作文要求“习作”本位的回归

我们要切切实实地把小学作文教学定位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位置上。既然是学习写作, 就有其相应的特定的要求, 而不是把写作的要求强加在习作的头上。

2. 实现作文训练“片断”本位的回归

我们的作文训练也要切切实实地遵循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 从看图写话、“片断”训练到“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再到“40分钟写出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期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实现作文测评“片断”标准本位的回归

作文“习作”本位回归和作文训练的“片断”本位回归, 要求我们的作文测评的“片断”标准本位的回归。特别是考试作文题目的出题者 (主要指市教研室专门负责出题的教研员) 在出题时把握好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 把考试作文的目的、要求牢牢地定位在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 而不能超越这个标准。否则, 就会违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就会导致作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混乱。

4.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改进小语教法

由于历史所致, 当前不少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比较低。教课中, 其所以能使“语”“文”分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者对语文的特性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小语教师, 不怎么会写文章, 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因此, 必须促使小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要以教研促教改, 以教改促使小语教学向深、广度发展。在抓教法研究的同时, 要促使每个小语教师练好常规教学基本功, 从根本上提高小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5. 抓基育能, 培养思维

小语教学, 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教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中, 要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训练的核心。教基础知识, 要讲究方法, 要把所教知识分类、优选, 要具有 (下转第147页) (上接第146页) 范例性。把那些必须熟记的知识, 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记牢;把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分析、比较, 使之明其理, 会运用。培养基本技能, 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1) 教给学习方法, (2) 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法, 要在平时教课中, 结合具体知识运用。人一生绝大部分知识, 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得的, 有了自学能力, 就会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无限的知识。

6. 运用网络媒体资源, 进行写作课教学

上一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下一篇:园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