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反思日志

2024-06-28

模块三反思日志(通用14篇)

篇1:模块三反思日志

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三反思日志

主题单元设计教案、学案更详细、更全面也更精细化。促进多元发展,包含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并且把多元发展的各种方法涵盖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更能把握整个教材的脉络,让教师和学生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分布。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进行每一节课的设计。

在设计主题单元时,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纵向与横向考虑本单元在整册以及整个阶段所处的地位,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分析。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需要经过培养训练,还要注重老师的辅导和指导。使用课件等资源时,注重实效性,更注重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让它充分发挥效力为教学服务,体现它的价值。慎重考虑点面结合,既要考虑每个专题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评价,做到成果评价细化量化便于操作。“思维导图”是一个可视化工具,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经过模块三的学习,尤其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主题单元的主要环节,获益匪浅。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通过思维导图为主题单元设计目标及内容规划、以及问题框架规划,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这不同于以往用笔在列提纲。以往自己在草稿上对某个主题列提纲时,我总是思路混淆,问题交错,很容易脱离主题,或者抓不住重点。而思维导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要表达些什么,什么问题是主,什么问题是次,我想我开始喜欢上这样一种表达思路的方式了。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让我更清楚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样做会有什么预期效果。为了制作合理、精美的思维导图,我花费了非常多的自学时间和精力,还要应付许多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带来的技术难题,连熬了三夜,才做成一张童话王国主题思维导图。

篇2:模块三反思日志

推荐

一、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供学习的丰富情境

通常的教辅网站,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的链接,而博客则提供更多的评价,更广泛的背景资料。有一些学者通过博客日志反映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开始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也是粗糙的,但是他们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然后在博客上发表后续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可以将最近看了哪些书,读了哪些人的文章,听取了哪些意见都通过博客方式表达出来。这样,阅读者了解的不仅仅是专家静态的、目前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专家思想的流程。同样,这一方式对于学生来讲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博客日志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博客作为教学中的工具

1.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是一种适合学 生进行成长记录的心理笔记

2.可以敞开心扉,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3.也因为博客可以记录一些生活琐碎,日记等,它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4.因为记录内容可以很广泛,学习,成长等都可以作为记录对象,博客是教学反思工具 5.由于博客的公开性,方便性,它又可以做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交换和沟通 6.因其具有用户帐号和自己的密码,博客也可以作为教师、学生的个人网站

二、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还存在的困难和拟采取措施

目前,对于我镇的教育而言,在信息化教育方面还很落后。学校大部分计算机配制已经相当落后。由于资金的缺乏至今没有实现班班通,因此即使教师准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也只有在计算机室空闲的时候才能用。

当然,设备的落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队伍中约有四分之一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一知半解,再加上教师老龄化的趋势,这一部分人明知这一点也不愿意或者说是没有精力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怎么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呢? 我想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教育领导部门和政府部门应该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为每所学校提供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保证硬件设施的健全。同时,教育部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争取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更快更好的服务于教育,造福于社会

模块二反思日志

推荐

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对学生评价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正确地分析学习者各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由系统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难度有效地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1)掌握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反映了学生在一个时期的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进步状态。其纪录可以是日志形式,也可以是阶段或单元式,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电子档案袋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今后的学习,并提出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2)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通过建立各类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评价资源库、学生网络评价量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网络交流、课堂对话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通过建立评价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减少在对评价信息分析中产生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评价中发挥作用增加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将快速地反馈学习效果,优化教学进程,并形成新的评价模式,丰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

四、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有助于形成新的教学管理思想、管理思路以及评价方式。

模块三反思日志

推荐在本模块中,我们主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主题单元的主要环节,思维导图在整理和表达思路时起到的作用。还有其他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呢? 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起到了整理和表达思路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自学研究,清楚所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道所学课程的方法和策略,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思维导图不仅带给了学生轻松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而且带给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导图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着学生的创造思维。

此外可以有如下一些方法与建议:

1.主题标签尽可能的简短,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

2.用思维导图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3.创作导图时大量使用颜色,图形、符号,还可以使用图像,改变文字大小、颜色和排列。尽你所能多地使用可视化元素来强调重要的地方。每一点小地方都会激励大脑。4.注意空间层次,各层次的空间不要干扰,布局要一目了然。5.最好在上课前两周进行准备。

模块四反思日志

推荐

一、研究性学习与你的日常教学的异同点比较 基本要素 以前的日常教学 研究性学习

情境 在导入和环节连接部分设计教学情境,情境的设计也只是注重过度自然和连贯。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不具真实性,没有实际意义。可以在导入、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意义学习。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蕴含感情、生动真实,有意义。

任务 学习任务只是为了获得知识点,在学生学习面窄,学科之间不能贯通,学生的兴趣受到限制。任务更加开放,学生可探究学习的方面较广,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能主动完成探究。

过程 只是对实验进行探究,对于不能实验的部分不去探究,探究方法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实验探究方法。学生交流合作少,资源共享少。可以对实验进行探究,可以对数据处理进行探究,对文字内容进行探究,对探究的结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现,使探究内容更系统、容易理解,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相互协作,资源共享。

资源 实验资源、课本资源,资源来源少 课本资源、实验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等,资源丰富。

成果 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自己设计的表格、PPT、网页形式展现。内容可以是调查报告、学习反思、资料汇总分类展示等等。

评价 以练习、后测、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习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有知识目标完成程度评价,有过程表现评价,有成果展示评价,重点在过程评价。

二、单元学习主题方案是一个总的知识点,规划的是单元整体教学,所能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问题、评价的方式等,具有高度的知识概括性,发挥的是引领作用。研究性学习方案,是单元学习主题其中的一个点,是具体的实施方案,相当于单元学习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环节,发挥着分枝作用,具体到每一个研究的知识点,是实现三维具体目标的有力措施、途径或者是方式、方法。

单元学习主题的设计中必有思维导图,它将单元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可视化,形成知识树,能更清晰的反映出知识块。研究性学习方案不具备思维导图,但它的任务是单元主题的专题之一,是基于单元主题而规划出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促进学生主体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经历过单元学习主题的设计,再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你就会感到比较轻松,得心应手。

模块五

讲述操作软件主题资源制作平台,并建立一个主题单元的网页,一开始我一点也不会,后来通过学习、研究和不断摸索,我终于学会了这一技能,很开心,我也会制作简单的网页了,我也有自己的网页了,而且版权所有哦!模块五的学习过程是超级快乐的!

现将学习成果展示如下:

一、主题资源网站制作软件创建资源网站的步骤:

1、选择合适的主题;

2、收集相关资源;

3、建立文件夹(包括第二层和第三层乃至更多层的文件夹,第三层后面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

4、打开主题资源网站制作软件;

5、把建好的文件夹生成导入进去

模块五反思日志

推荐主题资源通常可以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呈现,网站是主题单元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共同设计的结果,能够将涉及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支持活动的资源和工具等集中体现出来。而网站恰好就是我从来没有涉及过的。主题资源网站是一个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及时补充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专题及其活动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单元学习合作平台,不仅保证了信息化学习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学习交流的广泛空间。不同主题资源类型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

模块六反思日志 推荐模块六学习《设计单元学习评价》,在本模块中理解评价的多样性;评价单元学习要素;运用多元化方法评价单元教学。这些环节对我来说也是新鲜事物,之前从没接触过。通过学习,我了解学习评价的作用,了解了几种比较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比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等。学习完后,我发现才能把这些评价方法高效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成了关键问题。要用好这些方法,我们老师还要不断探索。模块六学习成果

推荐模块六学习评价量规,以前我也见过领导对教师的评价表。通过学习,我发现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现代教学评价方式是不同的,现在总结如下:

传统的评价表主要从教师出发,看教师有没有把握好课堂,看教师给学生留多少活动时间,看教师能否带动学生活跃起来等,根本就不为课堂效果考虑。传统的评价主要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外在因素上,忽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固素。而现代教学评价的类型比较多,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各类评价的目的清晰。它有比较完整、科学、系统的指标,并形成了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

模块七反思日志

本模块我了解了教学策略的概念,理解了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单元学习计划设计了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案。

篇3: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

一、关于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约翰·杜威 (John Dewey) 对反思活动的论述。“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 与美国马萨诸塞技术大学教授斯冈 (Donald A.Schon) 的著述————《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如何在行动中思考》 (1983) 、《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 (1987) 有着直接的关联。斯冈在这两本影响巨大的专著中, 从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化的人员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他指出实践者的专业性知识是在模糊和不确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专业化的教师应是反思实践者。作为反思实践者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言行保持好奇和探究的心态, 应能对课堂所发生的事件和学生的行为“给出缘由”。

所谓反思日志, 就是教师及时地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事件和行为进行反思, 以日记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 写下自己的经验, 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 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 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 才能主动研究教学中的信息, 以质疑的态度来分析教学方法的价值, 看它是否适应自己的需要。遇到问题时,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并不断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日志要把握如下环节。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让学生既有学习的目标, 又能够通过完成任务, 掌握新知识, 开阔新视野。

2.每一环节设置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技能为己所用, 为生活所用。

3.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共同协作, 相互交流, 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4.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及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运用知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撰写教学反思日志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 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 优化教学, 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 自己如何学。教中学, 学中教。因此,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日志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 写备课的反思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虽然仔细研究了教材, 写了详细的教案, 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教学过程又是互动的, 因此, 在具体施教中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情况, 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也会相应地加深。在授课结束时, 把这些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 就为以后教学这部分内容积累了有用的资料。

2. 写课堂教学反思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渗透和应用教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使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效果和感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提纲挈领的板书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作为以后改进教学的参考, 以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并有所创新。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探寻知识, 教学中不断设置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和讨论,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教学之中, 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 自主选题, 自主学习和探究, 并完成各自的作品的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中应在学生作品的选题方面更广泛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研讨, 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3. 写教学灵感

课堂上, 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不断深入, 师生互动引起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 智慧火花会突然闪现, 若不及时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将这些灵感及时记录下来,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如果融入自己的感受、思考, 将它们串连起来, 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4. 写学生见解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 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不乏有教师意想不到或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他们也随时可能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 课堂上随时可能闪烁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认真记录下这些情况, 一方面可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也能拓宽思路, 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5.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想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何发现;解决问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活动是否充分;组织教学有何新招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归类, 思考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该如何教,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对教学研究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记录下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及时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 教学反思日志能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 (或活动) 的教学目标时,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适用性更广, 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 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 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 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日志能及时记录每次教学的效果及目标达成, 有利于我们改进教学和深入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2. 教学反思日记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条件

对教师而言, 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 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 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 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 并提出改进计划。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 是否科学有效, 既需要别人的评价, 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 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 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 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以审慎的方式行动, 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 反思可以看作是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

篇4:模块三反思日志

【关键词】教学日志;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日志作为教师记录自己进行的教学活动中的思考,并对教学事件的得失与成败进行总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将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学日志与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结合起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国内对有关教学日志的研究还很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日志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而教学日志在理解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作为反思性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

有关教学日志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有的地方也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张伟译,2002)。外国学者Joaquim Sa认为教学日志是一个报告,是在课堂仔细观察、课后立即记录而来的,这包括课堂上有关教学的质性材料的收集过程。国内比较通用的教学日志概念表达是: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以往教学日志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据现有研究看来,教学日志主要有点评式(课前或课间在教案上点评,适用于教师应急时使用)、提纲式(课后,对课堂成败得失分析与综合)、随笔式(课后,对产生触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专项式(课后,抓突出问题深入反思总结)四种。

二、教学日志的写法

著名的学者王蔷提出,教学日志的要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学方面。你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为什么有的内容或方法能够按计划完成,而有些却不能?第二:学生方面。他们学了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的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情等。第三,师生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第四:讨论与反思。总之,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后生成的。

对于怎样引导教师写好教学日志,如果从叙事研究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英语教师提出两点要求,首先,教学日志一定要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然后,教学日志里所记录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要有一定的启发。

三、运用教学日志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自我反思,这种做法是:一方面,为了形成一系列某个突出问题的教学日志,关注教学中一两个突出问题,持续写同一主题的教学日志;另一方面,教学日志的重点是反思成功及失误之处,还有对突出事件的处理等。还有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在写教学日志前,要善于总结这次记录的与前面同主题的教学日志相比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新思路。

其次,教师之间共同反思。因为不同教师之间的思想、观点、教学手段、方法都不一样,所以互相反思可以得到互利共赢。学校可以协调好教师的课务,把哪天哪个具体时间段确定为集体反思交流时间。

最后,网络日志。随着网络的发展,有关网络日志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人们运用网络日志可以同来自不同地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教师博客(网络教学日志)成为教师常用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具体做法可以分两方面,第一,教师要常浏览优秀的博客教育网站,了解别的教师是如何反思的,这些方面有有哪些新进展。第二,教师也可以自己跟帖或者建立自己的博客去发表自己的教学日志,接受别的优秀教师的指导。

对于教学日志的撰写,可能比较难以持续,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在学校的任务已经比较多,可能难以分配时间或精力在课后去记录平时上课或者生活中所思所想,因为教学日志的记录可能相对来说比较费时费力。其次,可能有些教师会反应,即使日常已经对教学日志进行了记录,但是并没有发现有进步或者说有很明显的进步。但鉴于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教学日志确实可以用于教师去用心准备每节课,从而促进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Joaquim Sa.Diary Writing:An Interpretive Research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2(8):150-151

[2][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0

[3]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2)

篇5:模块三反思日志

庄口初中刘恩

培训成果:经过模块二的培训学习,学习到这些知识点:

1、课程的主要要素有: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这些课程要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根本的方向‘整合不是说一堂课中加点信息技术手段就行了,关键是要了解信息技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把木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出来。再有就是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和方式引用到实际课堂上去,要为课程服务,呈现教师的思维,呈现形象化的东西给学生,还要能狗沟通师生之间的交流,呈现教师的评价。

篇6:模块三《走进鲁迅》教学反思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作业我选的单元主题是《走进鲁迅亲近鲁迅》,当学习到模块七的时候我这个单元的教学实施也接近尾声了,今天对其中一个专题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本次教学是专题五“感受鲁迅先生的作品”。根据孩子们课前的阅读情况,我布置了学生“走近鲁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关于鲁迅的一些资料以及信息,如鲁迅生平、时代背景、鲁迅作品以及关于鲁迅的故事等,现反思如下:

1、删繁就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解读鲁迅,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主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感悟并交流心目中的鲁迅人物形象。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让学生先从整体感知鲁迅,说说课前从哪些方面了解了鲁迅,要求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既了解了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又为下一个作品交流环节进行了铺垫。“品位鲁迅”这一环节,落实了教学重难点,感知人物形象,恰当的阅读方法是理解文本,感知鲁迅人物的一个关键点,我觉得课堂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2、因文施教,阅读方法指导到位。

篇7:模块3培训日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培训,我终于把模块3培训完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明白。在模块3的学习中,我开始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在模块3的学习中,系统地学习了关于教学资源的内容,明确了教学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分类办法,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有明确的目的地去寻找和要上的新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明确的进行分类应用,通过各种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选择和要上的课相同的教学资源,并能在最优化的程度上进行应用。

2、在学习了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应用之后,我接下来学习了承载教学资源的教学媒体的知识,知道了教学媒体的分类方法,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各种教学媒体之间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等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个人的理论知识,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始衡量教学媒体之间的优缺点,并经过综合比较之后选择适合自己这节课教学的教学媒体,以及如何通过几种不同教学媒体之间的搭配,是所授新课达到最优化。

3、模块3的学习,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合理搭配应用。我们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要吗觉得课件制作麻烦,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而在公开课教学

中为了体现最好的教学水平,又只单独使用课件,认为课件是万能的,代表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高水平。如果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使用了传统教学媒体,会让别人说你学艺不精,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虽然当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合理,但是还是说不出来哪儿不合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我终于明确了,原来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场合、使用方法、达到的效果、使用的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是各不相同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做的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搭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模块3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媒体配置方案的设计使用过程,虽然这种设计在设计时很困难,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可以使你对你要应用的媒体在那个教学过程中使用那个媒体却影响很大,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对媒体的使用不在随心所欲,有了一定的流程图可以参考,使各种媒体的使用更加科学。

篇8:模块三学习日志

模块三学习日志

2009.5.26

今天主要是针对媒体资料和评价进行了学习,如何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什么时候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是不是任何课程都需要媒体进行辅助?魏老师的讲解让这些问题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另一个方向就是评价的问题,当今课堂里,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善学习和告知教学意图。评价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贯穿项目的一个持续过程。要让学生用多种手段展示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要成为改进的工具:教师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需要,能够调整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在此之前,我对课堂评价比较陌生,还认为是平日里从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那些问题。现在好了,不光要评价,还要多元,比如形成性和多元性评价。收益非浅,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

篇9:模块七培训日志

陇西县德兴初级中学张玺武

在这个模块中,我学习了本模块提供的资料和素材,认真地阅读和思考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了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经拥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事实也正是如此,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搞一刀切、一言堂,片面理解面向全体,热衷于补差教育,大大压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开发潜能,个性发展。

如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克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方法的掌握,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1、主动探究,发展思维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

2、获取知识与掌握方法同步

现代的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可见,掌握方

篇10:模块2培训日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培训,我终于把模块2培训完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个模块的培训对我来说是把我几年来的经验什么的全部否定了,比从零开始还难。

1、在模块2的学习中,我学习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觉得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中,更能体现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时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2、因为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目的明确,各个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落实时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所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落实十分深刻而且到位,效果比一维教学目标的效果要有明显的进步。

3、模块2的学习,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格式化教学设计的设计过程,明白了新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教材编写部门不提前把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好,而让我们普通老师进行编写?我觉得三维教学目标不管在什么学校进行教学时都应该是相同的。

4、模块2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格式化教学设计的设计使用过程,虽然这种教学设计第一次设计时很困难,但在第二次设计时,就可以把第一次的稍加修改进行使用,同时方便同事之间互相探讨。

篇11:模块5培训日志

我在想的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

首先要明确课程资源的内涵。《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留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自制和交流合作能力。为达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就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利用课堂创新教学特殊的组织结构与课堂结构形式这种特殊教学资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有步骤地训练,形成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味”与“生

活味”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2:国培计划模块2培训日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我发现了教案设计的不足,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等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寻找差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记录本模块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收获最多的是:教学设计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学设计会受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时必须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内容、学生的特点有充分地了解,不能采用宽泛、空洞的设计方法和描述方式。切忌教学设计脱离实际,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教学设计时应多收集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材料,让学生乐于学习,摆脱强迫式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不但要勤备课,而且要会备课。

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对学生的学情的掌握做到万无一失,望同仁们多指教,我将洗耳恭听。

篇13:培训日志(三)

在学习中我感悟到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其它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学习方式新颖:课堂是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篇14:培训学习日志(三)

(三)崆峒区草峰镇中心小学曹钰娟

培训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培训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就几天的培训,做以总结:

一、培训形式新颖有趣,培养了学员们的合作意识。这次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我们共享一个平台,有优秀的助学老师,有自己的小组,还有很多的学伴,大家都能在这平台上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伴之间都非常热心,真正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每次学习之后都进行反思,对自己将来的学习或者对学伴们的学习都是很有启发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特有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方式,富于人性化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凸显出教育技术的强大魅力。本次培训,我们通过网络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了,从时间到通空间都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既能把学习学好,又不耽误工作时间,在学习中,通过做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评课的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对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去尝试,建立教育技术理论的认知结构,逐步建构形成个人教育知识,扩充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渐次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最高境界。而至此培训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培训中,我们自己动手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创建主题资源都让自己感受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成长。在模块的讨论中,我与其他学员老师一起交流分享了学习的经验与收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收获颇丰。作业的分数包括师评、互评和自评三部分,让我们在互评中潜移默化受到优秀作业的影响,也丰富了我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我将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和学生梳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上一篇:钻孔桩混凝土施工方案下一篇:工作作息时间表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