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2024-06-24

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8篇)

篇1: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可以运用团体辅导中的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以提高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自我省悟和主动改变,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所在地域特色;学生的群体状况等等,开展此项活动。活动背景的说明有助于对活动主题与目的的理解。更能够看出活动的重要性与特色。更能够体现班主任的智慧与能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确立要本着小而实,切忌大而空。题目的措辞立意要有创新,要新颖。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通过活动能够达到的主题。目的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通过辅导活动确实能够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能够达到。切忌空话套话,活动目的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的

篇2: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在市场需求下也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本科为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生产实训基地和高成本教学资源,随着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确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面也在日益增长,其中,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院学生比例大约为 30%,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心理活动,研究分析并掌握其心理特点,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提升自信、克服困难,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这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保持社会和高校稳定的需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摆脱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开拓视野,学会感恩,提高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脱贫。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成员围绕共性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引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需要得到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脱贫,由于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环境适应、情感障碍、抑郁焦虑等五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而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案,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开展团队建设,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生源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很低; 二是城镇家庭但父母下岗或无固定收入,收入不稳定; 三是家庭人口众多、子女众多,在读兄弟姐妹众多; 四是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导致; 五是家庭主要亲属患有重病; 六是特别困难情况,单亲家庭甚至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特点,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程度保持着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明辨是非、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但由于经济上的束缚,往往又存在着自我萎缩、自我压抑、自我封闭、自我粉饰的消极心理反应。

2 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综述

前人研究,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图雅、梁瑞琼等人采取定量研究,经身心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测试发现,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精神病性因子分、其他因子分等 11个维度上,贫困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P<0. 05) ,此研究结果与国内曾天德、牟艳娟、蓝琼丽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汪明、郑禹、包春雷以 SCL—90 为工具对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贫困生较非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和偏执等方面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多,但在焦虑、精神病性方面与非贫困生差异无显著性。

综上所述,结合城市学院经济困难学生个案和贫困生日常管理工作实际,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一是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自我意识成熟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需求,不愿袒露物质的缺乏,急于通过自身行为改变外界对他们的偏见; 另一方面,同学间炫耀攀比之风见长,低人一等的不良情绪逐渐滋长,叠加起自卑的情绪体验。自尊与自卑的交替反应,使其产生强烈矛盾。

二是焦虑与抑郁的消极情绪。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脉压力并存的困惑,可能导致精神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长此以往造成自信心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也将引起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

三是人际关系敏感。经济困难学生对于集体活动常采取逃避离群的方式,同学关系因此更加疏远,加之他们内向含蓄的性格,与同学存在沟通障碍,生活中的误会和摩擦不能及时消除,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3. 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3. 1 经济困难学生主动性增强每项活动设计都有团队建设和破冰活动,强调在活动中敢于突破自我,主动尝试与人沟通、表达自我和积极分享,有助于增强经济困难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主动性。

3. 2 经济困难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适应环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出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气氛,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体验得到尊重和保密,他们可以真实、坦率的开放自己,情绪和压力得到释放,能够正确体验同学间的真诚和关怀。

3. 3 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分享过程,同学间相互倾诉犹如“照镜子”,通过队友的描述,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劣势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盲目攀比,摆脱过分自尊或自卑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另外,在指导者的不断鼓励下,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活动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在指导者的正确引导下,经济困难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找到自我实现的方向,逐渐增强自信心。

3. 4 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团体心理辅导编排的情景剧,能够体现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际关系矛盾,被试学生首先作为旁观者观看情景剧,能够客观判断事件因由,然后指导者组织被试学生讨论,如果作为当事人应当如何处理,最后大家分享交流各类处理办法的优劣,被试学生较容易接受一些合理的方式,且从中学习了各种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宽容,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4. 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篇3: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其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 (group counseling, 又称团体训练、团体咨询或小组辅导) 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来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从定义上看,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其加以理解:第一, 它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第二, 它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团体心理辅导与一般的心理辅导一样, 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四大功能。只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 这四大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在心理辅导的全过程中共同起作用。团体辅导的特点如下: (1) 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 (2) 效率高、省时省力; (3) 辅导效果易巩固 (提供一种生活经验, 成员经历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后学会了做新决定, 提供社交机会、易迁移) ; (4) 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 。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和个体咨询的缺点, 而且还可解决目前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 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的重视, 也得到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好评[3]。

2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

2.1 用于解决因各方面适应不良带来适应性。

进入大学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各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普遍存在。对于这一类问题, 学校可在新生中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短程团体辅导活动, 使他们在交互活动中增进相互理解, 了解当地民众的各种生活习惯及民族民俗文化, 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适应新环境。从而解决他们因适应不良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 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 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4]。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辅中, 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 自己支持别人, 也得到别人的支持, 可以增进信心, 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2.3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的场合认识老师, 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 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 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 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 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 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 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 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 交流分享, 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 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2.4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心理教育效率的需要。

(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 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 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 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 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怎样观察社会, 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 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 省时省力。一般说来, 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 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 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 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 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 (系) 为单位, 根据各院 (系)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 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 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 效果较好。

2.5 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 在班主任、辅导员主持下, 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 让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剧、观看心理电影等团体活动, 进行团体辅导, 不仅能提高心理辅导效率, 缓解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压力, 还能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6 用于有一定心理疾患者的治疗性团体辅导。

有一定心理疾患的学生, 一般都比较封闭, 不外露, 他们很少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烦恼。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为他们提供一种安全、和谐的互动环境和氛围, 使成员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获得团体成员的支持, 理解和帮助, 并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 在获得情感支持的同时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 从而相互倾诉、相互认同、相互理解, 自由、和谐的互动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具有唯一性。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 往往会看到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有相似之处, 能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找到真正的知音。

参考文献

[1]袁玉华.大学生因病休学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1998, 19 (6) :46l-462.

[2]邬骏跃.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 :118-120.

篇4: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心理辅导 体育学生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事关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合理支配、教育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大学生的就业彻底推向了市场。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一次次到来,大学生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为了使得体育师范类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实现的策略,增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解决体育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对体育师范类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加以推广。

(一)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8级学生(在读,大三学生)共100名。其中,男生68人,女生32人;城市生源56人,农村生源44人。所选取的学生均通过实验前的面谈,确定他们是有比较强烈的生涯探索的愿望,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整个活动,并且承诺能够真正融入团体,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愿意在团体中积极地开放自我。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测量法、实验法。

(三)研究工具。《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本研究量表系以林香君(1992)依据国外Osipow,Caney&Barak, (1976)所编,及陈金定(1987)所修定的量表再行修定,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高达.960。该量表包括四因素:自我概念、自我信心、目标制定与达成、选择与矛盾。本量表共26题,以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作答,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采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者,生涯定向程度愈低。

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效果分析

(一)辅导前后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9.6%上升为辅导后的18.89%,上升将近2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29.04%下降到11.43%,下降2倍多;3分的比例下降近2倍,从15.66%下降到8.73%;2分的从辅导前的38%上升到辅导后的64.44%。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说明团体辅导对增强学生的自我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前后学生自信心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自信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经过生涯团体辅导,2分的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20.97%上升为辅导后的44.44%,上升2倍多;而4分和5分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48.98%下降到26.67%,下降将近1半,从11.26%下降为2.39%;1分的比例略有上升,从7.83%上升到12.07%。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的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自信心的增强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辅导前后学生生涯目标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对生涯目标的目标有显著性差异。经过生涯团体辅导,学生对生涯目标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从辅导前的9.07%上升为辅导后的32.11%,上升将近4倍;而4分的比例明显下降,18.17%下降到4.6%,下降将近4倍;3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32.91%下降到25.35%;2分的辅导前后没有变化。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目标的明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目标的明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辅导前后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差异分析。团体辅导前后,使用《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学生进行测试,学生经过生涯团体辅导生对于生涯决策选择能力与辅导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分的学生比例辅导前后没有很大变化,比例都不高,分别占4.03%和4.17%;2分的从8.98%上升到47.39%,上升将近6倍;而3分的比例明显下降,39.85%下降到12.99%,下降将近3倍;4分的比例略有下降,从47.71%下降到35.56%。经检验,学生在辅导前后对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明显改善,说明团体辅导对学生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有所提高。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经检验,体育师范类学生的自我了解程度,自信心程度,生涯目标的明确性以及生涯决策选择能力方面辅导后的得分均好于辅导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体育师范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经检验,体育师范类学生在团体辅导后生涯决定量表各因子分值均低于辅导前。其中自我概念、目标制定与达成、生涯决策选择与矛盾这三个因子在辅导前后差异显著(P<0. 05);生涯决定水平和自我信心两个因子辅导前后差异极其显著(P<0. 01) 。说明团体辅导对体育师范类学生的生涯决策选择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建议。1.转变学生与学校的思想观念,真正的把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上来。同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整体化思考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这一工作如何作,如何作好的问题,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规范到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中去,真正的提高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效率,明确职业指导部门的职责、任务,切实地帮助学生宏观设计职业生涯;2.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通过入学职业生涯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测评报告、职业生涯目标设计三个环节来施行。先通过职业生涯知识的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分类特点,了解职业设计相关的理论与技能,再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测评报告使学生合理分析自身特点,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知识,真正确立自身职业生涯目标,订立人生发展方向;3.对于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已基本确立的学生,指导老师应该通过科学设计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储备、心理状态的调整等目标。

本文系西安体育学院院管自主课题。

篇5:怎样对优秀生进行辅导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成绩突出、学习刻苦、求知欲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教师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教师认为优秀生自觉性比较强,没必要过多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犯错误的优秀生自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在教育工作中对待优秀生表扬多,批评少,看到优点多,发现缺点少。这种认识和教育方法上的偏向,助长了一些优秀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从而失去一些做人应有的优良品德,其结果令人担忧。案例要点

小A(化名),班上的三好生,能力强,成绩突出,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初一入学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每一门都很突出,所以自然就成了班主任心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因此我对他的表现也很关注。可是入初中不长时间,我发现在他身上存在的很大缺点:高傲、自以为是,和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所以也就引起他在学习上的滑坡。分析原因

优秀生的心理障碍:高傲心理、好胜心理、嫉妒心理、脆弱心理、失落心理。对小A的表现进行分析,我认为造成他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时的表现一般,经常性的不受老师关注,刚到初中一下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教师一时对他的肯定,引起他的高傲心理,嫉妒心理。优秀生往往虚荣心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也就开始看不起同学和老师。辅导的核心问题是让他正确认识自我。首先,分析在他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真实可信的自己,保持平常的心态。辅导步骤

1、找到适当机会,比如当他自己也发现成绩不如人的时候。

2、选择适当的场合,比如在教室上课时,可以通过教育全班学生的机会,让其心知肚明的得到教育。也可选择两人面对面的沟通。

3、选择转机,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教育之后,发现他有改进,就加以鼓励。优秀生心理障碍的辅导策略

对优秀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不能把它们看成“可爱的小毛病”,而要及时帮助他们矫正和预防,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尊爱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情绪,使他们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障碍的土壤,提高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营造心理气氛。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也易产生心理情绪。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良好的气氛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尤其是班主任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并利用思品课、主题班会、日记、墙报等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消除优秀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2、平衡优秀生心理。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可谓是常事,但由于优秀生的自尊心极强,又恃才自傲,受到批评后,难免心理失衡。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能心软,但批评教育之后,又要善于平衡他们的心理,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过两天,等他们冷静下来,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再去找他们谈话,语气要亲切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然后,再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某方面的优点。这样,学生心理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其次,优秀生是班里的“领头雁”,他们在课堂上的竞争也很激烈,甚至连老师提问的次数和表情都看得很重。因此,课堂上提问时我很注意不重复名字,并对每一位学生保持同等心态,不偏袒、不歧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运用心理暗示。心理学表明,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力,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日后的思想和行为,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加上这些优秀生高傲而又脆弱的心理,采用暗示的方法,改变其过度自尊、脆弱的外壳,深入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地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情”去启发他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困扰,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篇6:浅谈怎样进行后进生辅导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我也不例外,下面谈谈我这个学期来对后进生的转化:

我一直觉得差生分为两种,一种差生并不是真的差,只是班级里比较调皮的学生或懒,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玩上面。而且我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头脑较灵活,记忆比较快。

二、有些虚荣心,好表现,喜欢表扬。

三、有一定的毅力,理解能力比较好。

四、注意力短,听课容易开小差。

第二种是自生能力相对与其他同学要显得弱一些。从他们身上我也发现了一些特点:

一、记忆力不好,老是忘记老师讲的。

二、上课很专心,但接受能力弱。

三、性格内向,不爱和同学交流。

四、缺乏自信心,缺乏动力。

因为上述情况,应针对性地对他进行帮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利用他虚荣心,好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多多创造让他表现的机会,回答简单的问题,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然后给予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提升他在班上的影响力。

二、利用他爱头脑灵活,记忆力好的特点,每天给他布置任务,并及时考核和鼓励。

三、上课容易开小差的问题,我在上课中总是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并经常和他的家长联系,交流。

除了这些我觉得身为一个老师,所以更应该对学生要有爱心,有信心,有细心。

有爱心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优质核心和基础,前提和条件对待后进生要满怀热情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本着这个突破口,我首先做到了充分尊重、信任他。有时候会让他为我做一些事,比如收作业,整理同学们的教室课桌,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工作让他兴奋不已,他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了,从而总是非常认真的完成每一项任务,每次我都很真诚的对他说:谢谢你,你真是我的好帮手!于是他开始喜欢上课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关系融洽,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交流,易于沟通,各种教育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心田。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让后进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自身的价值,对未来怀有信心、怀有希望,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以为老师和同学、家长看不起他们,即使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好,因而缺乏动力,自暴自弃。发现这些特点后,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帮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利用他虚荣心,好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多多创造让他表现的机会,回答简单的问题,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然后给予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提升他在班上的影响力。

二、利用他爱头脑灵活,记忆力好的特点,每天给他布置任务,并及时考核和鼓励。

三、上课容易开小差的问题,我在上课中总是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并经常和他的家长联系,交流。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持之以恒,对症下药。对学生要平等,要把他们当做是朋友一样的对待,不能因为学习上的差异而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对待。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对待他们要有十二分的细心。

对待差生要讲清楚语文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面对语文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

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者词语。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个写好作文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他们遇到考试时,他随口回答:都不会!都不知道怎么写?这时,老师要耐心地,特别要和蔼可亲地启发学生怎样做,记在小本本或者错题本上。都不会也每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差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差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

篇7: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学生不完成作业,教师很头痛。很多班主任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嘱咐,督促,检查,评比,奖励,批评,忙得不亦乐乎,可总还是那么几个或一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把作业本交上来。那么,怎么样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辅导呢?

学生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呢?一般老师对这个问题都不去细致研究,他们只简单的断定,这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学习”、“厌学”、“贪玩”、“怕苦”等等。归因简单,对策当然也就简单,无非是一方面大谈学习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采用各种管、卡、压的办法迫使学生不敢不完成作业。

事实上,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情况相当复杂,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就应该有多种心理辅导方法。我们分析这个问题,首先看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如果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还可以,能跟上,甚至考得还不错,那是怎么回事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1、这种学生听讲比较专心,发言也积极,有表达能力,总体上学习状态还是错的,但是只要一涉及笔头作业,他就一百个不乐意。数学作业需要写的东西少一点,他还能做,像语文这种需要大量书写的作业,他死活不想做。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贸然批评他“不想学习”,因为他可能收发室障碍。书写是比看和听复杂得多的学习活动,需要手、眼、脑的多方面配合。单从手来说,每把一个字写规整,需要手部十几块小肌肉同时动作,而且互相动作。小学生把字写得七扭八歪,或者笔画跑到框外去了,这常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他的手部小肌肉群没有别人发育得快,控制不好那支笔,自然没法写好。这时候家长、老师若对他们发脾气,说他们不用心,那就可能冤枉孩子。他做不到的事情,他是没有过错的。如果经过诊断,发现某个学生不写作业确实主要是因为书写障碍,而不是学习态度问题,那我们就千万不要再乱批评他们了,也不要让家长每天逼迫他们写作业了。正确的办法是告诉他们:写字其实是一件并不难受,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指游戏,以帮助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家长还可以故作热爱书法状,帮助孩子产生写字的兴趣;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以送到训练班做一些训练;握笔姿势不对(这会造成手部疲劳)的孩子,可以进行矫正;教师则要减少这种学生的作业,先不求多,不求美观,写了就好,逐渐增加,不急于让他和一般同学拉平。

2、懒惰,靠小聪明学习这种学生,看他写的字开和书写速度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书写障碍,他们写得很好、很快,他们也曾经有过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历史,而且给他们一些压力,他们也能把作业写好。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懒惰,而且他们的胆子比较大。其实不愿意写作业的学生是很多的,从但是不敢不写,这种学生就敢于不写,他们不太害怕惩罚。他们成绩并不差,靠的是小聪明。这种懒惰任性的学生,几乎可以肯定是家族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作业写没写,孩子每天就知道疯玩,在家差不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小学低年级还写点作业。到了高年级和中学,就认放肆不写了。老师请家长,家长不去,或者去了,回家把孩子打一顿,继续放任不管。这种孩子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起来很困难。有的这类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好一些,所以对他们还要耐心等待。如果他家的经济情况还好,可以建议家长请一位家庭教师暂时陪伴他写作业,逐渐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后,家庭教师再撤出。如果学生家里经济困难,但孩子人品并不差,则可以考虑把他安排到一个同学家去每天一同写作业,以期逐渐使他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学校若有放学后的辅导班,可以建议他们参加。总之,这是一类脑子聪明、思想懒惰、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变这种学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能使他们有进步就好。

3、嫌作业太“小儿科” 这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但成绩不差,或者忽高忽低,有时还能考出令人吃惊的好成绩,别人都不会的题,他反而能做出来。平日成绩不见佳,也不见他用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却能闹个上游。这种学生也给老师一种懒惰、靠小聪明学习的印象,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可能很学习。每当老师讲到他确实不很会的地主,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会问老师一些怪问题。如果某天作业难度很大,具有挑战性,他就爱做。这种学生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高,家庭有读书氛围,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明显地识字多,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宽,平日说话词汇丰富。这就是那种“吃不饱”的学生,老师留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太“小儿科”了,做起来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于是他们就“罢工”了。这种学生不是不爱学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适应他们的知识结构。当老师的,不能片面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在保证教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对于这种尖子生,要适当照顾。尖子生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尖子生”,主要特点是成绩拨尖,另一种是“隐性尖子生”,特点是目前成绩并不拨尖,或者很不稳定,但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能看出“显性尖子生”的真正实力和隐患,帮助他们扩大知识背景,避免平均用力,以进攻的姿态而不是单纯防守的姿态争取自己的优势。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也应该能识别“隐性尖子生”,给他吃点“偏饭”,给他留点难题,减去一些他做了也没用的容易题,甚至可以让他跳班。这样,他学习就起劲了,就有希望成为后起的尖子。千万不要讽刺这种学生。“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那么特殊?”“你门门都考100分,我上课也让你看课外书!”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会把一个未来的尖子生变成教师的敌人。前面说的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学习成绩还好。下面我们要说的不交作业的学生,是属于成绩不好的,排在班级末尾的。在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中,这种学生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合乎一般规律:不写作业成绩就上不去;成绩上不去,就埸不爱写作业。这一类学生不交作业,也应该细致分析,情况并不一样,对策也不尽相同。

1、没奔头,灰心了人做任何

事情,没有奔头,他是会起劲的,大人孩子都一样。每天忙忙碌碌挣不着钱的买卖,谁会努力去做?很多学生根本不爱写作业,原因就在于此。写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没有奔头、没有希望的事情。他们心如死灰,不写作业不过是他们消极心态的一种表现而已。灰心者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灰心者,另一种是局部灰心者。整体灰心者是完全厌学的人,甚至是厌世的人,对这种人谈完成作业,属于浪费时间、浪费感情。你想,一个人连学都不想上了,甚至连活都不想活了,你还跟他谈什么“明天一定要完成作业”,牛头岂对马嘴?所以,一位班主任如果发现某学生整体上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这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那就不要和学生纠缠什么写作业问题,而要用主要的精力了解他的心理问题在哪里,加以干预。事实上这时候教师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心理医生,催学生写作业则成了次要工作。如果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可以让学生去找学校心理老师或者医院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这时要做的是先放学生一马,不要每天催逼他的作业,否则会干扰心理治疗,弄不好还会造成学生迅速辍学,或者走向崩溃。对局部灰心者比较好办,因为这种学生不是门门作业不交,而只是某一两门作业不交----他对这门课灰心了。面对这种学生,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那几门老师提也不提,每天揪住不完成作业的科目批评了又批评,把学生弄得很绝望,索性门门都不做了,反正也是一个“完成作业”的罪名。这不是促进,而是促退。正确的做法是先稳住阵脚,告诉学生:“你不是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你只是某一两门作业有困难,我们慢慢解决。”然后帮学生切实找到他这一门课写作业困难在哪里,为什么灰心了,逐步加以解决。

2、作业不会做,或者障碍太多

有很多不交作业的学生都属于这一类。他们定作业时写写停停,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大部分题都不会。老师又催得紧,怎么办呢?小学生或者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中学生,就向家长求援,其他的人就打电话发短信问同学,或者干脆就头天不做,第二天早晨交作业本之前拼命抄别人的。在很多学校里,抄作业现象很普遍。有的人抄作业是因为懒惰,其实他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是态度问题;可是也有不少人抄作业是因为他确实不会或者他的速度太慢,完不成。后一种情况就不是态度问题了,是能力问题。可是一般老师遇到学生抄作业的情况,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进行道德遣责。这是很不妥的,不但冤柱了一些学生,而且绝对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道德遣责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道德压力只对那些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起作用,确实不会做题的学生挨一顿骂也还是不会,甚至可能更不会――你把他骂傻了。他为什么不会呢?有可能是智力问题,有可能是基础问题(知识有很多漏洞,连不上串了),还有可能是暂时没有入门(几何、物理、化学常常会有这种现象)。

所以,教师面对一个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千万不要急于批评、遣责、惩罚,一定要认真观察和询问,他到底会不会。如果发现他确实是不会,那就什么批评的话也不要说,该补课就补课,该请家长的建议家长请家教,该等待的等待(暂时没入门的),而且应该允许他们在一段时间里不做或少做作业。

3、挫折感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不会,能力还是可以的,他们也没有完全灰心(整体精神状态尚可),也不是懒惰(在其他事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勤劳),只是定作业提不起精神来,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超标了,而且太急躁了。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总是得不到肯定,甚至作业按时完成了也会受到批评(还有错题、字写得不标准)。教师、家长千万不要拿别人的优点比他的缺点,总是用自己理想中的他来贬低 现实生活中的他。久而久之,他就会经常处于沮丧状态,对完成作业也就没有兴趣了。这种学生不难鉴别,也容易帮助。只要老师和家长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进步,他很快就会转变精神状态,作业完成状况也会好转。如果实事求是的表扬仍然不能使他改变,那他可能就是另外类型的人,要另换办法了。当表扬不管事的时候,家长、教师千万不要责备孩子不识抬举,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我们自己诊断错误,开错药方了。

4、不喜欢这老师学生不交作业竟然是因为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这可能吗?可能。如果某个学生其他各科作业完成得还可以,本来这门课的作业也能顺利完成,自从换了某个老师之后就不交作业了,或者自从跟某位教师发生了冲突之后就不好好写作业了,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常常情结化地处理问题。他如果从心底里讨厌甚至仇恨某个老师,就会想:“我干吗要给他完成作业?就不写!”“我偏不交作业,我一定要考个坏成绩,拉下他的平均分,让他得不着奖金!”这不是编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篇8:怎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小学一线工作实践中证明,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抓住契机,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整体教育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做到时刻关注,然后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根据不同时机,在不同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与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班级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具体通过哪些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 组织学生收听学校心理健康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的落实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起着监督和辅导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掌握不好和不理解的问题要将其纳入课堂教学进行辅导。

2. 学科渗透

每一个学科都蕴含一定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寻找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在日常班级管理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上几节课或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还应该诉诸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这期间随时都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例如,班主任可把一些班级管理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班风和学生的关系,都会有较大改善,而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4. 在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举办的一些书法、绘画、文艺、朗诵等其他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和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班内全体学生,还要针对个别已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目前,很多学生都喜欢上网,因此,班主任可有效利用学生的兴趣建立班级群,通过聊天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以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培养其自信,健康的发展。另外,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还要有耐心,有信心,更要有爱心对其倍加关心与照顾,从而引导其走出误区。

三、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境,优美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其良好的个性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很多才能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学生的智力发展、个性及人格的形成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我在班级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努力。

1. 促进良好的班风不断发展

良好的班风对于一个班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抓住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维护集体利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努力为学生营造真诚友爱,互相帮助,无所不谈的学习环境氛围。在良好的班风中促进学生的真诚,宽容,关心他人,乐观积极向上,坚强等优秀的个性品质不断形成。

2. 丰富高雅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内容较为丰富。例如,班级布置、窗台摆设,墙刊等。班级文化应是高雅的,给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升华。为了使班级文化不刻板,不过于单一,我首先在窗台上进行了一下设计,亲自培育了几盆花草,冬夏常绿,色彩各异,给班级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优美的环境里,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他们更加爱这个班级,都能主动为班级的美化尽职尽责。学生的集体感、审美观也越来越强。其次,在板报的设计上,我亲自指导每个板报小组,使板报内容不断更新,学生在这富有文化气息的班级里进行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经常进行家庭辅导

家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的举止言行,教育方式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至于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鼓励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班级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适当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近期,学校开展的家长讲堂活动就对家校联合办学,对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搭建了有效的平台。通过此项活动,使家长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家长深入学生课堂,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每位班主任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辩证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健康快乐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美]斯塔顿.《小学生健康教育》.

[2]《班主任之友》.1997年第一期.

[3]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

上一篇:2020年县体育局党组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优秀教案《贴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