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2024-06-25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精选十篇)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1

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合作的价值,如果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到底多少度,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三边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围不成三角形呢?这两个问题就是学生探究的平台,问题抛出后为学生后面的探索、发现、验证活动做了有效的引导,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何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篇2

数学组 赵碧波

我们学校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三年多了,三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愿意学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及格率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我就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操作要领给大家作以介绍,咱们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将此工作搞好,才能不断创新。对于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咱们过去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走,学生不思考,也不敢思考。对于一个新问题,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篇一律,一个答案,一个模式。有一个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调查我们国家青少年学习情况。到幼儿园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小朋友你们看这象什么?皮球、气球、月亮、脑袋、汽车轮子、苹果。。答案千奇百怪。他们天真无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他到了小学、初中,问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圆。学生们的思维不敢想象,也不会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正如大科学家钱学森感叹到:我们国家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喜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开始了课程改革,开始了课堂改革。我们学校领导意识超前,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黄校长、许校长特别重视课堂改革,组织大家多次到清徐二中、恒水中学参观学习,向人家学习、向人家取经。不但走出去,还把人家请进来,让人家传经送宝。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们学校实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以来,各门学科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大家有目共睹。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是后劲十足。据我了解去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应当是高二。康杰中学到高二全校成了一个火箭班,班里有50多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有5、6个。况且我们的中考前5名去了省实验中学。是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有哪些环节,关键有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小组交流、讨论。

三、学生上台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自主学习到位,以后的两个环节才能保障。那么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呢?咱们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同。大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这个环节最好放到课堂上比较好。以前我们也尝试把预习放到晚上,让学生在家预习,可是效果不是太好。课堂上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我是这样想的:课堂上先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认真从头到尾看一边,看的过程中学生要拿上笔,把重点内容、重点句子、疑难的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笔画起来,圈住。等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注意的是让学生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节课的大体内容说一遍。例如:八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从题目来看重点词是探索,让学生用笔圈住。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个学生要用心体会。既然勾股定理有用那么就要探索、就要研究勾股定理,书上有探索的过程。活动一:画三角形,用尺子测量,计算平方,找出平方之间的规律。活动二: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看看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学生探索起来有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知道干什么就行。探索完以后得出结论勾股定理。最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要能自己叙述下来。待学生把整个内容看完后,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根据学案的指导完成学案。以前学生在自学时对本节课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就事论事,成了填空,回答问题。仅仅完成学案为目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闲着,老师要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个别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师生互动时给予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交流讨论。我的理解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交流,再一个是讨论。这个环节是给组内每一个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给其它同学展示,简单一些的问题组内的5号、6号同学给大家说少稍难一点的问题组内的3号、4号同学讲,有难度的问题1、2号同学讲,总之,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都必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讨论就是大家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疑难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课堂展示环节解决。这个环节中,小组长是关键,小组长必须是一个组内管理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小组交流的时候,老师也要深入下去,深入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老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不能把自己和学生分割开来。

学生展示。这一个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让学生上台展示有以下好处:

1、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学生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进行展示?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对上台展示学生的要求:

1、展示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

2、声音要洪亮。

3、必须有以下语言:“我是第几组几号同学,我现在给大家讲解第几题。”“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还有没有补充的”“谁还有不同意见,不同见解”。“老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如果有别的组同学给自己纠正错误。可以说“谢谢某某某同学,我以后会记住的”等等。展示那些内容: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说:本节课学生的疑难较少,那就把学案上的内容让学生展示给大家。如果说:本节课的难点较多,那就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展示。切记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先让本组其它成员纠正。本组纠正不对的,让其它小组学生来纠正。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能说,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学生都不会,这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漫漫引导学生,直到成功。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低年级数学课堂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篇3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效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我国从古代起就很重视个体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體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品质与风采,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很快地被引入了更多的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刚开始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这种方法时,课堂气氛活跃非凡,可以说把学生的思维、身心都给解放了,讨论的问题广、宽、泛,答案出其不意,多种多样。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只是讨论热烈,但回答的问题却不怎么中肯,有的甚至离题千里,有的却不知该说什么。于是,我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发现有的小组是一个尖子生在说,其他学生附和;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流于表面形式;有的小组根本不知道该讨论什么,索性在那里聊天,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技能,但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看似热闹,收不到实效。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要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好小组讨论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表现自我,管不了自己,针对这一特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第一、确定学生讨论的问题,起码要有一定的小难度,也就是自己不能单独肯定的问题或有多种答案的问题。

如教小学数学第一册 “5的加减”时,问题5=□+□,5-□=□,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得到了多种答案,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这也使学生初次懂得了算法多样化,只要理由充分,答案都是对的。又如教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算式2×4=8表示什么?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最后也有多种说法,能说出合理的理由都算正确,学生们都很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第二、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

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小组人数越多越难讨论出结果。如:我所任教班级的座位是按四大组来坐,人数不多,所以,我只安排4人为一小组,而且就近安排,前后两桌同学为一小组。另外,安排挨近的两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有必要的时候,就分大组讨论,一般时候都是四人小组学习。这样分细小组学习,学生个个都得到充分的发言,人人都得到参与。

第三,组织纪律。

分好组后,选一个善于组织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安排老师布置讨论的任务,称为第一组长;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在小组讨论时为了避免出现声音越来越高、全班混乱的现象,我选了一名噪音控制员,负责提醒本小组的同学不要高声大喊,这个人称为第二组长;另外两人,一人在组长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另外一人在组长指导下负责记录,这两人为第三、第四组长。低年级儿童特别喜欢别人表扬与赞赏,一组四个人,每个人都做了“官”,心理上都得到满足,每人都有事可做,合作起来当然开心。但安排这些小组长又不能长久固定,每个组员一旦有进步,就要轮换做第一组长,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这样安排,学生讨论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那就要强调第四点。

第四、要求学生学会“三会”

一是学会听话,要专心听老师讲话,认真听同学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树上有5个果子,小女孩摘走2个”,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5-2=3,因为小女孩摘走2个果子,还剩3个”。但有另一个学生说,“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写的是5-3=2”,其他的同学议论纷纷,我示意同学们把他的话听完,“因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现在只剩下3个,我想,可以问小女孩摘走了几个果子”。这名同学有他独特的看法,而且理由充分,我表扬了他,同时,也使学生们明白,不同的问题,所写的式子不同,结果也不相同。二是学会提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敢于提出疑问。如上面图画应用题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是5-2=3,而另一位学生却认为是5-3=2,大家有疑问,可以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说说原因。”有问有答,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学习,这比老师一点一点地讲解强多了。三是学会说话,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派代表汇报各小组讨论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我要求学生说“我们组认为……”或“我们的意见是……”,因为这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就要把大家共同的意见说出来。

第五、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我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学习小组,合作行为

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 一些学生只会自己独自学习, 不会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效率不高, 不能和同学进行英语交际, 且学习成绩不突出。杜郎口中学原来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倒数一二, 后来学校把学生分成小组,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优生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向学优生学习, 课堂丰富多彩,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几年后, 学校的教学成绩上升到全县前三名。现在, 全市都在开展“学讲计划”, 要求在课堂上, 学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 学生的小组合作行为不是自觉形成的, 需要教师慢慢地培养。那么,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能够诱发学生愿意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 一些学生习惯于独自, 不会也不愿意和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小组合作学习行为的教学活动。比如, 一次我上英语课时播放了一分钟的录像, 要求学生统计出一分钟内经过超市门口的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第一遍时, 学生各人统计各人的结果都没能记下来。在播放了一遍, 学生还是没能记下来。这时, 我提示他们可以用分工合作的办法, 记录各种车辆情况在播放了一遍之后, 学生都能汇报各种车辆情况。我赞扬学生之间的合作, 他们很高兴, 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我告诉他们学习英语需要相互合作, 以后上英语课时, 我们要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建能够合作的学习小组

学生之间的合作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一个小组的构成、小组成员的人数、合作任务的分配, 都影响着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果。所以, 科学地对学生分组, 合作行为的产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科学地分组时, 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小组 的构成。 小组构成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建构小组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同组的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二是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比较形成竞争。小组内还要有性别、性格差异。组内人员要进行分工, 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教师在按照这些原则组合学生时, 应充分了解学生, 努力做到组与组之间基本平衡;小组内部学生又是不同的, 既要有优秀的学生, 又要有中等的学生, 还要有后进生;既要有男生, 又要有女生。

2.合作小组 的成员人 数。美国学者对小组成员的人数进行了研究, 认为人数不宜过多, 人数过多时, 会有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其中, 一般四至六人较好。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合作小组的规模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而不同, 完成任务的要求越高, 小组越大; 也可以依据所能占用的时间量而有所不同, 时间越短, 小组越小。由此可见, 当我们最初采用合作学习时, 采用2人合作小组, 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复杂程度的提高, 可以逐步扩大小组规模。

3.合作任务 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相互配合, 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任务。例如, 在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要有各自的任务, 各自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 又要依靠 小组其他 成员来完 成自己未 学习的内 容 , 这样就保证 了小组每 个成员的 积极参与 , 既小组之 间的资源同享。

三、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指导

当学生想进行合作时, 即使坐到了一块, 合作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进行, 因为学生缺少一定的交往技巧、合作技巧。所以, 教师除了要诱发学生的合作行为, 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尤其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1.帮助学生 养成向同学 寻求帮助与 帮助同学的习 惯。在学习 中 , 学生自己 会遇到困 境 , 遇到不懂 的难题、不 会的问题, 这时该怎么解决呢? 可以自己思考、查找资料, 想办法解决, 当然, 也可以向同学请求帮助。当别的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 也要乐于帮助同学, 这样, 当你有困难时, 别的同学才会乐于帮助你。只有互相帮助,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 , 才能显示 小组团结 的力量 , 小组之间 才能取长 补短 , 共同进步。

2.帮助学生 养成认真听的习 惯。合作学习时 , 学生应认真听别的同学的意见, 这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只有尊重其他学生, 其他学生才会尊重你, 才会认真听你的意见。如果其他学生发表意见时, 你不认真听, 当你发表意见时, 其他学生也会不认真听。教师对学生的听应加以指导, 帮助学生在合作时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帮助学生 养成清楚的 表达习惯。 合作学习时 , 学生要向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看法, 只有清楚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看法, 其他同学才能正确地理解。如果自己都表达不清楚, 其他的同学怎么能理解呢?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先认真思考、准备, 后发表观点的习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演或图示等手段, 增强自己的表达效果。

4.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的建 议和虚心 接纳习惯 。在合作学习时, 学生应先独自思考, 形成自己的独立看法, 不要人云亦云。当自己的见解与别的学生的见解不同, 而自己的见解正确时, 应当勇敢地、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别的学生的见解正确时, 也应能够虚心接纳别的同学的见解, 改正自己的错误。

5.帮助学生 养成支持同 学意见与 补充的习 惯。合作学习要求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这样学生才能共同进步。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支持别人的意见, 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一定的补充。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表示支持, 并且在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的基础上, 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复述和补充。

6.帮助学生养成 相互配合 的习惯。 有的时候 , 在小组活动时, 表面上很热闹, 实际上活动却没真正有序、有效地进行, 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教师应对小组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小组成员能够按照小组长安排给他们的角色, 进行活动, 让小组成员相互配合, 只有这样, 小组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

教师需要做好了以上方面,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行为。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 逐步培养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良好的小组合作行为。

参考文献

[1]L·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6) .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5

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不少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还有一定的偏差。合作学习被泛用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

一 、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合作,我认为前提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为什么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由几人来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

二、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在“共同”、“不同”的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活动当中,大家的任务虽然是共同的,但是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师执教的《难忘的启蒙》一课,他是这样安排合作学习的:第一节课由老师先给同学们出题;第二节课让每个组的同学到台上来向全班同学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第一节课一开始,先解题、审题,然后分组,每组要明确本组的主要学习任务。(全文10个自然段,每组分学2-3个自然段)基本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感情地背诵其中的一个自然段;3、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4、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5、给其他组各提一个他们所学内容的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时,组长是主持人。第一项感情朗读课文和第二项感情背诵课文,由听课的老师或同学随机叫读。因此,小组学习时,人人都得练。第三项“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和第四项“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再由组长指定一人汇报,汇报的人在大家研究时要把大伙的意见记在纸上,集中集体的智慧。最后一项由组长安排三个同学分别提三个不同的问题。教师把要求和安排讲清楚后,学生开始分组学习。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境: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认真地默读、思考、朗读、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三、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要富有成效,关键在于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教师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全班,即确定某一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下,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合作学习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或全班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四、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如果提出了很多或较难的问题与学习要求,就要留给小组学习和讨论充足的时间。如果时间就给一两分钟,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只看明白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让学习汇报或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就无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是些显而易见,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教师在合作中的角色 。

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做些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老师应该以听、以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老师讲解,老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教师要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教学环节。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是扎扎实实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当然,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不但要让小组交流学习结果,还要交流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老师在评价时,也要重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评价时,要多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赞赏他们独到的见解,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邮箱: zqc62@sina.com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目标呢?

一、 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推进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编组不能随意,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具体考虑有几个方面:一是成绩,要有好中差搭配;二是性别,要有男生与女生搭配;三是性格,要有开朗的与不善于言辞的搭配。这样,可以以好带差,相互弥补。分组时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若让学生自己组合,他们通常喜欢选与自己各方面相近的学生,即成绩好的选好的,差的选差的。这样就不利于有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分工。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担任的角色,清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应根据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个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组长;有一个写作能力较强、写字好而快的学生负责记录;选择一个胆子较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还选择一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严于律己的学生担任监督员。应该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以进行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机会感受每项“工作”的职责,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明确学习内容,适时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某一疑难问题而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攻克难关的过程。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认真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就不必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的讨论问题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考虑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对感悟作者的心理活动“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经过小组交流,学生有了以下答案:首先,他们联系自己平时有被烫伤、烧伤的经历,都觉得钻心的痛,何况邱少云是烈火烧身呢?其次,是“我”当时非常担心,担心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损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担忧与紧张像刀一样地绞着“我”的心。通过讨论,学生感受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四、深入指导,师生合作共进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一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要多给予帮助,并及时鼓励和启发。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讨论如何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时,如果仅从表面去理解,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教师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斗争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二是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树立学生深入学习的信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错可以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保留看法。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7

那么, 如何才能摆脱课堂中的伪“合作”, 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切实做好几个方面:

首先, 要划分好合作学习的小组。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最多不超过8个。因为人数太少不利于开展讨论和交流, 而人数太多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人人参与。还要注意小组成员不同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的组合, 以便形成学员之间的“积极互赖”, 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 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如组织者、记录者、协调者、报告者等, 而且应该轮流担任, 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其次, 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应该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的, 过于频繁地使用则很容易导致合作的高耗低效。

1.于课文的重点处

课文的重点之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刻的意义, 学生自主探究难免以偏概全或不能深入地理解、感悟。因此, 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能使学生读深读透。如教学《人琴俱亡》一文时, 有学生质疑:“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时‘了不悲’‘都不哭’, 这是否意味着他对子敬的死无动于衷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进行讨论、交流, 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2.于课文的矛盾处

很多课文在文字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 其实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点睛之笔。学生因为认知范围、阅历的局限, 有时未能理解作者的匠心。这时, 教师便可创设情境, 让学生合作探究, 交流体验, 感悟作者构思的巧妙。如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 有学生质疑:“小说前面提到‘她’ (王小亮的妈妈) ‘从大襟棉袄口袋里, 掏出一包裹的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后来又说‘一夜之间地温回升, 冰雪消融了, 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 渗入大地’。人的体温未能使糖融化, 而地温却使之融化了。这是不是小说前后矛盾?”教师顺学而导:“对呀, 这样写不是前后矛盾了?请同学们再认真、仔细地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小组讨论、交流。”

3.于思维的求异处

求异即不同于传统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 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结论。抓住求异点, 让学生展开讨论, 大胆想象,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在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发了财的于勒, 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呢?请先讨论一下, 然后写下来 (100字左右) 。”学生们通过思考、交流后, 得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

第三, 要安排好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

1.要强调的是独立学习。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说:“现在我们开始合作学习, 请大家四人一组开始讨论吧!”于是, 教室里便立即“嗡声一遍”。在一些教师的心里, 这就是“合作学习”了。可是在这样的合作学习里, 学生没有了独立自学的时间, 而合作学习是以独立自学为基础的, 学生只有通过充分自学, 才会对每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小组讨论时才会言之有物, 言之成理, 敢说敢辩。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互相启发, 纠偏纠错,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一环。小组讨论应致力于形成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单凭表面上的积极和热闹是不足以评判学生的参与与否或参与程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既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学习结果, 又要对同伴的学习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 还要注意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

3.组际交流和评议。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合作的成果是整个学习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组际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交流, 小组报告者的第一句话应该是“我们小组———”而不是“我———”。评议小结和组际交流一样, 既要注重评议合作学习的结果, 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进程。这样, 班内的人际竞争才能演变为组际的竞争, 小组每个成员都能从中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8

一、合理分组, 优势互补

首先, 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 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 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为宜, 其中一名是优等生, 一名是学困生, 两名是中等生, 便于课堂合作学习。

二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评比。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 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小组做适当的微调, 尽量使小组之间减小差异, 竞争公平、合理。组员间要有明确分工, 做到各司其职, 各尽所能, 最终形成合作, 达到目标。

二、民主互动, 体验合作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 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 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

在小组合作中, 往往积极发言的都是组长。有些学生小组活动时, 不与其他同学配合, 只是做他自己的事。可见小组并没有很好地分工, 学生参与度不够。那么, 小组合作学习要怎样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呢?首先, 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 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 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 有的放矢, 明确分工, 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 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方法引导, 提高效率

1. 教学组织中的引导。

采取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在合作学习时, 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2) 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 教师无法一一顾及, 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 (3)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 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 学会判断, 学会归纳整理。 (4) 在合作学习时,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 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 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 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 或自我发现问题后,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展示学习思路, 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 或者是新的问题, 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 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1)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 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 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 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 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 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 并给予一定的提示, 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 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 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9

一、明确师生定位,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是主角, 既是活动参与者, 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 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 给予点拨辅导, 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 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要组织科学的小组

教师应精心安排学生座位, 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 (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平衡, 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 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因此这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 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 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 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 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 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活动行为, 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三、要有具体操作的抓手

新课程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计了很多活动环节和学习情境, 但作为一线的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合适的、足够的合作材料即学具, 这就是在教学中缺少最有效的抓手,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没有要可凭借学习的材料, 只能空想罢了, 因此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物质基础与前提。

对于学习材料的准备, 我总结了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准备学习材料。有的教学内容, 学生无法去准备一些教学材料, 但是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样的材料最好让教师来准备。比如说在教学单词的过程中, 学生没有新单词的学习卡片, 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图片, 供学生来观看与学习, 每组分一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一些, 学习兴趣也浓一些, 学习的效果就好一些。

二是学生自制学习材料。上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指导学生自制单词卡片或者其他的学习材料。

四、要通过合作技巧让学生会合作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合作交流中学习与运用语言, 非常重要, 但要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 学生之间只有进行实质性的互动,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学会如何合作。

1.学生要学会倾听。

在相互交流中, 每个学生一定要有会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在小组成员进行语言交际的时候, 学生必须先听清发言者的话, 听懂对方的语句。有些英语句子非常容易混淆, 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倾听, 往往会答非所问, 从而影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

2.学会表达。

小组交流, 要求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让伙伴们听懂你的语言。我们在教学时也不止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自己理解得很到位, 但是语言表达得不到位, 导致伙伴们听不懂他的发言, 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

3.还有一些基本的技能。

如思考的技能、讨论的技能、组织的技能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小组合作技能,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 小组合作才会有序地进行, 合作效果才能更好。

五、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相 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形式, 并非万能的, 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时, 必须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比如, 在教学语法知识的时候, 必须要求教师提供示范, 学生跟读录音或跟教师读, 这样的内容即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取不到较好的效果, 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人错导致小组错的结果。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与要与班集体教学、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做到取长补短。

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学习 篇10

1.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而采用“课堂活动小组”的方式进行训练。一旦丢弃了这些原则,合作性学习就变成了空架框,不能给学生带来任何益处,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在对许多课堂公开课进行观察和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后发现“注重 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充斥课堂。主要表现如下:随意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分配不合理;没有明确的规则;评价欠缺。

2. 教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配。能够对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当教师初次与学生接触 时,由于缺乏了解,不能达到科学的分组。

(2)制定明确任务要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指引合作学习的灯塔。至于选择课题的内容,本人认为应该具有以下三点:开放性、探究性、挑战性。

(3)明确在讨论中应该注意的规则。如我们在“植物与土壤”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在此期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方案,不一定每一条思路都清晰,但是很有可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其他人具有启迪作用。

(4)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教师对于小组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指导性、鼓励性、全面性。

3. 实践分析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做科学探究学习

(1)课前准备阶段。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分类(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预设: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或者是教师的引导来了解一下植物的名称—小组之间合作区分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小组试着从种子植物中区分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小组合作区别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做完以上三步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各种能力来了解植物从大到小的分类。此时,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小组学习的氛围。

(2)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在课堂前准备好豌豆、玉米或高粱、青菜、葱等植株,花生、扁豆、稻谷、橘子。上课之后,教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前面的材料分类。对此,学生们的反应很积极,马上融入了课堂,在指定的时间之后,学生们给出了他们的分类方法:有水生和陆生之分,也有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之分,就在此时,教师借着他们发现的种子植物及非种子植物之分进入主题,效果极佳。

(3)合理分组并根据情况分发专题作业。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肯定之后,教师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并把学生的分类通过板书的方式书写在黑板上,并略加分析。最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引入主题。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其中也愉快地学会了知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中来。

(4)组成专家小组。再分类这个步骤后,教师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及植物有哪些器官,使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之后,让学生拨开蚕豆和水稻的种子,并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借此引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其他器官的 特点,并且找出其中的异同。让其在小组中讨论、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并设计表格。

(5)各组汇报。在试验完成后进行各组汇报。这时,专家小组的各成员要回到其各自的原小组并汇报其获得的资料。而每位同学此时有两重角色,既是专家组的学生又是学生组的老师。他们教学相长,互帮互助。在汇报时,要求按照专家组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与此同时,学生要认真听取并做好笔记。如有问题,可向专家小组的同学提问,专家小组的同学也会积极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负责维持秩序。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推广,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校要求改变了由教师主导课堂节奏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组建课堂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积极性,但由于我国教育经验尚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故而大多数课堂教学仅仅是做面子工程,看上去同学们积极探讨,热情轰烈,实际却不能收获太多知识。

上一篇:卡口监控下一篇:制造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