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2024-04-19

论交通信息化建设(精选8篇)

篇1: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促进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交通信息化在交通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凸显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

作 者:范正金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厅 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2: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显。为此,急需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我国的交通建设与运输管理的全过程中来,因此,必须加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全面提升整个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

一、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交通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纽带,对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道路交通量急剧增长,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公路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

通常来讲,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是降低道路交通负荷,使道路通行能力适应交通流的要求。降低交通负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网络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通过道路建设解决交通问题往往是人们首选的措施,但是,道路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也很长。而且当道路网络基本完善后,新建道路能产生的网络运输效益就已经非常低了;二是控制交通需求的管理,通过控制、限制、禁止某些交通方式的出行,减少出行量,以达到降低道路交通负荷的目的。三是交通系统管理,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均匀,这可有效地避开交通阻塞时刻及阻塞地段,提高网络运输效率。

与建设道路相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发挥道路网络的潜在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核心是信息化建设,即道路交通综合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二、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部分省份逐步开发完成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并实现了联网收费、电子不停车收费。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其次,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第三,公路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如公路养护计划管理、超限运输路线安排等,应结合公路技术状况、公路病害、交通量、公路基本情况等综合因素。以往都是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加强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均有大幅提高的余地。因此,应开发与日常业务紧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公路管理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必须立足高起点

高起点的规划,是实施交通管理信息化高质量建设的基础。交通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各个分系统联网,加强数据采集、交换和更新,建立公路基础信息库、运输企业库、船舶库、车辆库、从业人员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统筹、集约、便民等因素,以整合、升级为主,改造、新建为辅,并注重与国家和相关行业的规划相衔接,为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规划既要体现综合性、权威性和计划性,明确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又要明确各阶段的建设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应用系统

首先,要以规范运管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不断适应运管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实现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3、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

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应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网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和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公路信息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4、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交通管理机构的积极参与,只有将部门的信息化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才能调动积极性,增强紧迫感,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各级交通管理机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维护都需要专门人员负责,这就有必要建立信息主管制度。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篇3: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交通安全设施是指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 在道路沿线设置设施的总称, 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防眩板、信号、监控、卡口、电子警察等。其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的组织、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合同、信息等, 包括采购、生产、仓储、施工、销售等诸多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以增强企业战略竞争力、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 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管理, 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针对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的特点, 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提出一些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以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2 系统的架构

2.1 开发及运行环境

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前端操作系统和后台数据库系统, 其操作系统可以用java、.net等平台开发, 数据库软件可以采用Access、SQL server等。服务器端的硬件环境为P4 3.0以上CPU、2G以上内存、40G以上硬盘空间, 软件环境为Windows 2003Server操作系统、TCP/IP等网络协议、MS SQL SERVER 2005等相关软件。客户端的硬件环境为PIII 1G以上CPU、2G以上内存、20G以上硬盘空间, 软件环境为Win 2000、Win XP、Win Vista等操作系统, IE6.0等相关软件, 1Mbps以上网络环境。

2.2 系统登陆

系统通过IE浏览器输入局域网或因特网网址进入登陆界面, 界面显示企业名称或LOGO图案、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版本号等信息, 用户需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2.3 信息共享平台

用户登陆系统后, 首先进入信息共享平台页面。其左边从上至下依次显示系统管理、文件管理、工程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个人设置等各子系统链接接口以及系统退出接口。信息共享平台右上部分为信息发布窗口, 滚动显示发布的共享信息, 如通知、最新动态等。右下部分根据公司各职能部门分成若干板块, 分别按时间先后逐条显示各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

2.4 系统管理

该子系统仅对系统管理员开放, 其他人员登陆界面不显示该信息。该子系统包括用户设置、工作流设置、资料密级设置、材料数据库设置、定额数据库设置等。用户设置主要是设置用户登录名、初始密码、用户姓名、部门、职务、各类功能使用权限等信息。部门、职务、各类功能使用权限可建立数据库以便勾选设置。若某人无某项功能使用权限, 则其登陆界面均不能显示该项功能信息。用户设置好后, 自动生成用户数据库。工作流设置是建立各种工作流程的计算机模型, 确保按照设定的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资料密级设置分别将资料密级赋予绝密、机密、秘密、无密四个等级。材料数据库设置是将所使用的材料按品名、规格型号、单位分别分类、编号。定额数据库是将企业内涉及的各种生产、施工定额分别列明、编号。每种材料、每种定额分别赋予唯一编号。

2.5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系统显示各个部门往来文件信息, 以及用户待处理和已处理文件信息。用户可编辑文件, 填写文件名称和内容, 可选择文件类型、密级, 选择是否发布, 文件类型与工作流对应, 可自动生成接收及流转对象, 也可从用户数据库中增选接收及流转对象。用户可查看文件流转状态及用户在线状态, 发布短信提醒或跟催通知;可处理流转到自己的文件, 包括退回、批注、转阅等, 处理完成后文件自动流转至下一个环节。文件管理系统还应有“文件夹”或“档案柜”管理功能, 以便使用者管理文档。系统将根据文件密级及使用者权限情况确定使用者是否具备浏览、下载、打印、转移功能。

2.6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子系统页面为一览表格式, 页面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工程类别、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开工日期、计划工期、工程款情况 (合同总额、完工总额、回款总额、催款总额、决算总额、成本总额、利润总额等) 、工程进展状态 (施工准备、在建、已完工、已验收、已决算、已结清等) 、资料管理 (招投标文件、图纸、中标通知书、合同、变更签证、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等) ,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勾选“显示”或“隐藏”设置某列信息。页面横向按项目输入时间逆序逐条显示, 若项目较多, 可分页浏览。一览表上部设置检索窗口, 可根据项目所在年份、起始时间、工程类别、建设单位、工程进展状态等关键词检索到同类信息内容。

工程管理子系统页面设置链接接口用于新建工程项目。新建工程项目时弹出窗口包括四部分:一是填写项目基本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管理子系统页面一览表中所有内容, 其内容填好后自动在工程管理子系统页面一览表中显示。二是项目各子项工程完成统计表, 其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子项工程编号、子项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合同工程量、合同单价、合同金额合计 (此列各子项累加为合同总额) 、累计已完成工程量、完成金额合计 (此列各子项累加为完成总额) 、剩余工程量、剩余金额合计 (此列各子项累加为剩余总额) 、单项成本、成本金额 (此列各子项累加为成本总额) 、决算工程量、决算金额合计 (此列各子项累加为决算总额) 。各子项工程可采用新建子项工程方式逐项输入, 包括子项工程编号、子项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合同工程量、合同单价、合同金额等内容, 也可兼容EXCEL表格批量导入。每个子项工程编号是唯一编号, 应该注意有时合同子项与日报表完成子项或成本统子项不一致, 因此应在首次输入子项时将合同子项拆分成与日报表、成本统计表、原材料表、定额数据库对应的二级子项。例如, 合同子项是标志杆 (含基础) , 因此应拆分成标志杆成品、标志杆安装费、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基础施工费等二级子项, 这几项材料、产成品、生产施工定额名称、单位应与日报表、成本统计表、材料表、定额数据库中一致。三是工程款收支统计表, 其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收支项目、收支时间、收入金额、支出金额等, 横向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填写各项收支项目, 最后分别汇总统计收支金额, 收支差额。四是工程款催收情况, 分别填写预付款、进度款、验收款、决算款、质保金比例等信息, 勾选项目待建、在建、已完工、已验收、已决算、已结清状态, 根据项目各子系统工程完成统计表及工程款收支统计表自动生成合同总额、预付款金额、进度款总额、催款总额等。

工程管理子系统页面设置链接接口用于日完成工程量统计上报, 日完成工程量统计上报窗口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完成工程量上报, 由统计员填写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子项目名称、子项目编号、二级子项目名称、二级子项目编号、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合计金额、施工队伍、统计员、审核员等信息内容, 其中项目编号、子项目编号、二级子项目编号、施工队伍可在下拉框数据库中勾选, 项目名称、子项目名称、二级子项目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单价、合计金额则自动生成。统计员和审核员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设置中设定, 统计员用户名自系统登陆后自动生成, 数据通过工作流流转通过审核员审核后自动生效, 相同子项目完工工程量累加, 其结果直接链接到项目各子项工程完成统计表、成本管理表及工程管理子系统一览表中, 数据实时更新、系统共享。第二部分是日完成工程量统计台账, 根据上报时间先后逆序逐条登记, 并可根据日期、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子项目名称、子项目编号、施工队等关键词检索到同类内容, 以便于数据分类统计。同时, 数据统计表还具备转换成EXCEL表格下载和打印功能。

2.7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子系统类似工程管理子系统, 其输入是原材料、生产定额, 输出的是产成品。输出的产成品同时也是工程管控子系统的输入或销售子系统的输入。销售项目可视为工程管理子系统中简化的工程项目, 不再另设销售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页面一览表对应的生产项目为工程管理子系统某个工程项目, 其生产项目下的子项目对应工程项目下的需加工生产子项目或二级子项目。该页面同样具有分页浏览、关键词分类检索、新建生产项目、日完成生产量统计上报功能。新建生产项目中各子项应根据原材料、生产定额做进一步分解, 确保与日报表、成本统计表、原材料表、定额数据库统一。

2.8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也是一个工作流和数据库的管理。新建工程项目后, 工程部可根据原材料和产成品情况分别向采购部和生产部下达采购申请单和生产任务单, 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单进一步分解为材料采购申请单。采购部将材料申请单统计汇总, 并进行询价和预算, 报上级领导审批, 材料申请单批准后采购部方可进行采购。材料采购申请单其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原材料名称、原材料编号、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合计、采购日期、使用的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等。其中序号按输入顺序自动生成、原材料名称、编号可在原材料数据库中勾选, 应用工程项目名称和编号可在项目数据库中勾选, 规格型号、单位、金额合计等内容自动生成, 单价及采购日期由采购员手动输入。材料验收入库后自动生成项目材料采购数据库, 材料采购数据库具有材料名称及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日期等关键词检索功能。

2.9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同样也是一个工作流和数据库的管理。材料经采购验收入库后, 根据验收入库材料品种及数量生成材料仓储数据库, 其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材料名称、材料编号、规格型号、单位、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剩余数量、单价、金额合计、入库日期、出库日期、使用的工程项目名称和编号等。仓储数据库可根据材料名称及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出入库日期等关键词进行分类检索, 相同种类材料数量可根据出入库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仓储管理子系统页面有材料入库和材料出库两个链接接口, 材料入库的输入内容是经验收确认的采购申请单数据中, 如材料申请单内容与实际入库情况有出入, 应根据实际入库情况进行调整。材料领用时领用人应填写材料出库单, 经相应权限人员批准后仓库管理员方能发放。出库单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材料名称、材料编号、规格型号、单位、出库数量、单价、金额合计、出库日期、使用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等, 其中数量和出库日期由领用人填制, 其余内容均在材料数据库中勾选或自动生成, 对于价格信息可按使用者权限进行隐藏。产成品入库可视同材料入库同样处理。

2.1 0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自动生成的子系统, 当采购、仓储、生产、施工每个环节发生相应的费用, 在每个工程项目下均进行记录和汇总, 其数据输入中数量来源于生产、施工日报表中数量, 单价来源于采购、定额单价。成本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及所分解的子项目和二级子项目内容进行成本预算, 制定成本控制额和成本计划, 根据累计更新的成本统计表进行对比, 显示成本差异。成本管理子系统页面为项目成本一览表, 其纵向条目依次为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类别、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人工定额成本、机械定额成本、直接管理费用) 、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人工定额成本、机械定额成本、直接管理费用) , 横向为按时间逆序排列输入的工程项目。点击各工程项目名称, 则链接为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及完成情况对比表, 该表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子项目或二级子项目名称 (对应材料或定额名称) 、子项目或二级子项目编号 (对应材料或定额编号) 、单位、计划成本 (计划数量、计划单价、计划金额) 、实际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单价、实际金额) 、成本差异 (数量差值、单价差值、金额差值) 。

2.1 1 个人设置

个人设置子系统主要是为了修改姓名和登陆密码, 仅用户本人可操作。如用户名和密码丢失或失效, 可向系统管理员提出密码重置申请, 登陆密码则重置为初始登陆密码。个人设置系统中可记录用户登陆时间、工作痕迹等信息, 以便系统管理员追踪记录。

3 系统的优点

3.1 系统是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

通过信息系统发布平台, 使信息沟通成为点到面的发散式沟通, 做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通过引入工作流管理,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可控。通过跟催督办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和效果。信息发布平台与工作流的有效结合, 共同构成了信息沟通的立体交互平台。

3.2 工作流程及作业标准的导入

系统是基于交通安全设施项目管理特点针对性开发的, 各子系统是根据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建立的。系统中各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的导入, 确保了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高效性。

3.3 PDCA循环的导入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一个持续改善提高的过程。例如工程项目的输入是计划, 工程日报表的输入是执行, 计划和执行情况的对比、发现差距就是检查, 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就是处理。项目开工日期和工期已设定, 当某个项目超过计划完工时间而未完工时, 该系统会发出跟催提醒。当某个项目领用的材料超出计划限额领料时, 该材料领料系统将被锁定, 必须做出相应处理后方能超额领料。当某个材料采购数量、仓储数量、领用数量、使用数量等不一致时, 系统会显示不一致信息, 以便管理者尽快查明原因。当某个子项目的成本超过计划成本时, 系统会显示差异信息, 相应数据会自动汇总统计。引入PDCA循环, 能使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执行, 并能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动态, 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3.4 办公自动化

系统通过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 使员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 高效地协同工作。其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 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该系统能根据需要检索、汇总各类数据信息, 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其工作流管理功能, 降低了时空的局限,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管理成本。该系统支持文档管理功能, 使资料管理变得规范, 使项目管理过程有章可循。该系统预留了诸多开放接口, 如与财务系统接口、与建设单位的管理系统接口等, 能使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 做到资源充分有效共享。

4 系统的适用条件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仅取决于资金、技术、互联网系统、应用软件、软件实施等硬环境, 还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基础、文化底蕴等软环境, 而且这些软环境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在战略科学、管理规范、信息流通顺畅的企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4.1 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合理的战略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相对应, 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离开良好的战略管理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即使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 也不可能发展长久。

4.2 要有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需要设立科学的组织结构, 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没有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运行和发展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土壤。

4.3 要有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才

一个项目能否得到成功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系统运行的状况和人才存量对项目目标、组织任务的适应状况。要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 就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4.4 要有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场管理革命, 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把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下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施, 通过绩效考核不断鼓励积极因素、惩戒消极因素, 公司的发展会朝既定目标迈进, 各项管理工作也会逐步规范化、合理化。

5 结束语

篇4: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城市人口剧增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很多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首选。对于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工程档案是维护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担负着传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化,发挥轨道交通档案信息资源存史、资鉴和增值的重任。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与服务化的优势,通过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强化对轨道交通档案管理建设信息化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现状;问题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档案管理也从传统的手工管理跨越到信息时代,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化也跟进时代,展现出别样的精彩。但我们也看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找出合理解决对策,成为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档案信息化是将档案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往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随着网络化的来临,档案信息化被诠释的更加先进,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现在档案管理的直接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发生深刻变化,使档案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

2.轨道交通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 通常以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实体评价工程建设质量。

对于轨道交通建设这样重大的建设工程来说,其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往往是巨大的,作为建设过程直接记录的档案也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工程的技术成果。因为消耗和占用资源巨大,建设工程的实体成果一般都能得到广泛重视,从投资方到行政部门,再到普通市民,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实体成果上面,甚至是只关注建设工程的外在观感和舒适感,对建设工程档案关注甚少,知之甚少。甚至有的还认为,档案只是建设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整理,是建设工程的末端,非常琐碎,只能是被动收集与保管的态度。

2.2 重视企业信息化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落后。

全国大多数轨道交通行业大多采用OA办公系统,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流程,以及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工程档案、合同档案、招投标文件、财务、设计图纸等记载如何与OA办公系统对接,如何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各门户办公系统一体化对接还值得商榷和研究。大多数档案的收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状态,各业务系统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还不能自行流转到电子档案系统内,仍采用纸质文件扫描方式归入档案系统,造成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2.3 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档案信息化经费不足。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而很多檔案人员还认为档案就是为保管而保管,甚至在认识上出现缺位现象严重。现如今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信息化大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一些企业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能见到直接的效益,还不如直接把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档案信息化可有可无、可快可慢,档案工作维持正常运转就可以了,从而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一些企业由于认识不到位,不能尽快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与使用,甚至一些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认为把档案信息输入电脑中,就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了。因而,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不为的抵触和影响。

3轨道交通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

3.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少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些大型企业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和软件设备,包括网络和数据库。但在信息化规划出现中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未形成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局面,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对档案工作的长远规划或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档案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各搞一套的局面,并给档案信息的传输、接受带来较大麻烦。档案资源管理和档案信息化管理未能实现顺畅融合,影响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3.2缺少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国家档案局在2010年就制订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与原则、基本功能等方面都给予了方向性的界定。但轨道交通大型国有企业档案业务复杂,对涉及专业和档案门类众多的情况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如何在电子政务的广泛使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的同时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企业还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导致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不到位,致使归档电子文件不完整、不及时。因此,需要轨道交通行业互相进行探索进一步规范的电子文档管理标准和制度。

3.3.档案信息化专门人才总体比较缺乏

档案信息化工作技术强,不仅需要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全国轨道交通行业虽然有一些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专门人才,但从地区和区域比较差异较大,总体来说还相当缺乏,部分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至今还未展开,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无法形成足够深入的渗透力。传统的档案人才队伍已不适应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所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发展的步伐。

4.加强轨道交通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4.1更新观念,提升意识。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档案信息化涉及建设与管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通过他们良好的档案意识把档案信息融入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具体行动中,通过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档案工作实际规划和设计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规模相呼应,需要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组织好各项工作,把握好项目的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二是档案信息管理人才,通过创新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2明确档案信息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参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档案局在2010年制订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标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对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操作。对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应当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为实现数据的共享做好铺垫。构建信息数据库,确保资档案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换,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稳固向前发展。

4.3建设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企业数字档案系统管理网络平台。

首先,依托企业自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技术、海量存储和非结构数据库建设及智能检索技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建设适应公司发展的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其次,建设企业数字档案体系,包括电子文件接收,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等各类资源,实现企业馆藏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全国轨道交通行业所面临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且找出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依照问题提供足够的策略,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本质性转变,让档案管理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为档案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档案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当牢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与责任,勇于迎接挑战、紧紧抓住机遇,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艳,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力,2009.06.30

[2]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档案学通讯,2004

篇5:谈谈如何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以强劲的`势头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对交通部门来说,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已日渐完善,如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就成为交通行业内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 者:张士林 宋荣兵 作者单位:张士林(海盐交通建设管理处,浙江,海盐,314300)

宋荣兵(海盐住房公积金委员会,浙江,海盐,314300)

篇6: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专业论文

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时期。高职教育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校园文化核心是高等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而每一所成功的高职院校都必须依托若干个制造或服务行业。作为交通类高职院应结合专业结构、办学模式、所在区域等因素,依托具体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形态,不断增加校园文化亮点。

关键词:交职院校;职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基金项目:2013-2014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 编号G2013C3 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定位是属于学校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应该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研究人员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阐述时认为: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应用性、职业选定性、特色性、行业指向性、文化地域性等个性特征,正是基于这种共性和个性差异,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做好本校校园文化定位。

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交通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是企业职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1]它包括了蕴含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和体现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现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职业理念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文化;体现交通企业外在形象的物质文化。

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与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实现校园文化与交通文化的快速对接,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更好地实现交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才具有吸引交通企业的巨大魅力和竞争力。构建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把交通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价值观念的标准等,具体表现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上,并通过知识、观念、社会关系、活动等形态、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灌输、启发、示范和陶冶,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专业学习、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交通运输行业的需要,这对毕业生成才立业具有深远意义。

交通行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交通企业种类繁多,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一个关键的领域就是“行”。交通文化就是人类为了克服时间和距离障碍开展社会性活动时外化于交通的期望。这种期望具有先进性、超前性、开放性、大众性、公平性等特点。因此,作为“校企文化熔炉”的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体现以上特性。

(1)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气势恢宏的交通设施相继建成,这一点反映在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总体规划中,就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在精神凝练、学院规划、学院管理和学院教职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校训、校名的书写等方面都要体现,要体现出雄浑大气的一面;

(2)交通发展的实践始终吸收和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等的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因此,一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创新、推广,把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创新看作是能否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大事来抓。这一点体现在交通高职院校,就是指在长期发展历史中积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灵魂和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文化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交通高职院校精神,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展开,既要做好交通知识的传承,还要站在科技前沿,及时把握交通科技时代精神及要领,不断发挥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院科研优势,营造学科技、用科技、创科技的浓厚氛围,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交通运输行业是基础行业、先行行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纽带作用。交通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校园文化的表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美的校园基础设施能给人舒畅、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几年来,各地的交通高职院校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伊始,交通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硬件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浅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忽视。因此,要有好的硬件规划,在追求实用、技术价值含量高的同时,还要力求体现建筑设施的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造型式样等的发展趋势和美感,用必要的超前意识、战略性的眼光、领先时代的发展观、高于现实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设施建设,这样才能赶得上时代对建筑的审美需求,才能形成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

(4)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校园活动的丰富性、多彩性上下功夫。通过交通参与者的参与,渗透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身上,使其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大众性特征。这一点体现在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校园活动策划的新颖性和参与者的广泛性上做出努力。交通资源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要保障交通消费者获得公平的消费权益和消费民主。在交通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政务公开、决策民主以及关注弱小群体上有所体现。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运行组织和人员配置上有明显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交通文化。所以,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考虑建设具有共同的一般交通特色的文化,又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突出特色中的特色,如主要以公路桥梁、汽车运用、物流管理、交通信息化等专业群为主的学校,可以着重打造“道桥文化”、“汽车文化”、“物流文化”等板块,并将它们有机融合,以形成交通高职院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特征。突出行业特色,建设交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施策略

(1)引进交通文化元素,建设环境优美的交通高职院校校园。交通高职院校学生是准“交通人”,其在全面接受交通文化前需要一个适应性的平台。在硬件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如校园建筑设施方面应据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教学功能注入更多的交通文化内涵,如在气势、外观、颜色、校标、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交通工具上的标识、命名、名人画像、雕塑、园艺等都应力求注入有别于普通高校、其他高职院校风格的要素,从而体现出含有丰富的交通内涵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布置、仿真模拟方面也要体现交通文化色彩,通过引导,使学生从课堂学习到业余学习的侧重点上,从校内学习到社会调查及毕业设计上,都以交通为核心,将交通特色融入其整个学习生涯。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搭建与交通文化对接的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而实施这个模式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交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交通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交通企业管理和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地按照交通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交通企业文化的熏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加强和一些交通企业联合办学,使企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办学的具体事务中来,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内容与交通社会的需求同

步。再次,要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如聘请交通企业专家、知名人士、技术能手参与教学改革;定期邀请交通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交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交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组织学生到交通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等。学生在领略到交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认识,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交通人”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3)把握交通运输行业的职业特点,加强准“交通人”职业素质培养。不同行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交通人的职业素养有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因此,针对行业的职业特点,培养良好的“交通人”职业素质对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影响深远。因此,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的长期教育、专业实训课教育、实习动员教育等各教学环节的潜移默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教育、熏陶、养成。此外还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辅助教育,如开展主题班会、专业技能比赛尤其是集体项目比赛,聘请事业成就突出的校友回校“现身说法”,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4)以各类创新活动、技能竞赛为载体,凸显具有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定期举行与交通运输行业特色接轨的大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和各类各项灵活多样的、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如举办桥梁文化周、汽车文化周、物流文化周、演讲辩论会时,要求其内容紧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对交通问题的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和整个交通系统融为一体,进而自觉关注交通现实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交通问题的兴趣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会有显著成效。另外,作为交通高等职业院校,还要注意活动与技能竞赛的高等层次性,要不断采取措施,使学生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文体活动逐步倾向技能型活动,且每年活动都要有所创新,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包含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量大赛、CAD大赛、信息检索大赛、模型制作大赛、桥梁结构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养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院的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凸显具有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

(5)开展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实现师生人生价值,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人文性。交通高职院校也要把交通运输类专业群为主的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加美誉的主攻点。考取有关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汽车维修等方面的各类资格证书和参加有关机电动车或船舶驾驶技术培训应成为师生员工业余时间的努力方向。尤其要注意为师生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各职业做好准备,为学生就业和将来师生职业转换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开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试,为师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使师生有过硬的交通专业素质、较高的交通专业热情,有成就感,带动校园文化的人文性氛围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振福.交通文化及其生态机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6):37.[2] 傅新平.论交通文化中的几个重要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报(社会科学版),2006(5):697-700.[3] 闵春发.高校应特别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9-2-23(2).[4]刘波.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作者简介

杨涛(1963―),女,大学本科,湖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篇7:试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试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作者:张慧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6期

摘 要:该文首先对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以及加强交通建设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叙述,而后从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法制化的建设质量管理、阳光透明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以及宣传发动这四个方面试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农村交通 基础设施 建设

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1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以及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不完善。农民属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较低的弱势人群,他们所从事的农业更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的弱势产业。有资料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有接近5万个村庄不能通公路,在实际的调查当中,依然有很多村庄没有畅通的道路可走,与外界连接的通畅是尘土飞扬的沙路,尤其在雨雪天气以后,道路更是泥泞满地,坑坑洼洼。在当今社会,“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导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导致消息闭塞,使得农村形成自然封闭状态,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与外部路网连接的道路是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的必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交通设施的配套因素与农村生活状况改善有着逻辑关联。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的自然与经济风险、改善农村物质产品长期缺乏状况以及降低农民活动成本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农村进行的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更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1)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资金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关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非盈利性的基础设施,并且交通建设涉及的土地收购费用巨大,整个过程中投资规模巨大,尤其在农村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道路的建设以及养护的初期应当由中央政府公共财政全额拨款,后期可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地方政府承担相应的支出,确保农村财政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养护环节中的收支平衡。在争取上级交通部门的资金补助之余,地方政府必须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全村的交通设施建设进行精心谋划和部署,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促进

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整合资金、物资、技术,做到分级分项目负责,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工作合力。通过开会部署、媒体宣传、进村座谈、文艺下乡、发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大会战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教育引导成功人士、企业老板关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可以借鉴博白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形成“七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即财政补助、部门帮扶、企业赞助、信贷支持、社会捐助、项目支持以及农民集资七个方式,从各个渠道的进行集资,带动全社会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2)实施阳光透明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在进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必须对全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针对每一个地区制定科学、周密的施工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建设措施,确保每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明确进行建设时的工作原则、建设标准以及补助标准,尤其要明确各个部门在这项建设里的工作责任,形成层级的专门的项目协调小组、理财小组及监督小组,以加强对项目落实工作的监管。细化工程建设认为,对各项任务的目标以及进度都进行落实,形成每一项建设工作在实施都在建设、质量考核方面各司其职。由相关农村干部领导进行融资工作,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审核,县交通局加强协调管理和督促落实,简化相关审批程序,收费从优,能减免的尽量减免,减轻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负担。由小处着眼,根据不同的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援助手段,化整为零,避免了巨额的资金投入,循序渐进。对于交通执法部分要坚持职能独立,统一由警察进行负责,并负责收集和处理交通信息,实现农村路网信息共享。整个项目的运作要实施阳光透明的操作,对上级的补助资金以及社会和群众的集资,以及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和投资的总额数据公开,公开招投标过程,对于整个项目的申报、审核以及确定的工程队都对民众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防项目被暗箱操作。

3)进行法制化的建设质量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投标结束后,要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进行交接,在投标制度下,严格制定合同,确定监理人和法人,对于违规处置要进行严格规定,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保障承接单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设计标准,并不做统一的高标准要求,而是进行现场考察,因地制宜。分清政府部门以及承办的企业的工作责任,对于建设项目的具体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责任归投标单位进行负责,对于政府的建设交通部负有监督以及督促责任,政府要实施基层公务员制度,为避免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对施工质量及进程造成影响,政府部门要对道路及桥梁建设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4)进行宣传发动模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营造群众与领导共同重视交通的浓厚氛围,可以通过开会部署、媒体宣传以及到群众当中进行座谈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为开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造起舆论声势。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外经商人员和成功人士团结力量,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结语

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有待全面展开,并且任重而道远,除了以上四个建设模式可供借鉴外,国内建成的交通设施模式的成功方案,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也是非常有效的参考方法,但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其他成功模式,一切要以实际情况为准,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特有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篇8:论交通信息化建设

1 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当前交通行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交通统计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开展信息化改革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同样统计系统需要遵从时代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随着行业统计信息的逐渐完善, 我国交通行业的信息交流逐渐依照网络技术来完成, 若是一直采用传统交流行业统计工作方式, 在数据交流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大不便, 影响工作效率。另外近些年我国交通行业逐渐完善, 基础设置建设不断跟进, 交通行业需要统计的信息逐渐增加, 统计数据大幅度增加, 若是采用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 必然会极大地增加工作量, 同时也比较困难, 建设统计工作信息化能够极大地缓解工作人员工作压力, 满足统计业务量的需求, 因此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 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设人才方面分析, 受到传统统计信息化建设观念影响, 不少基层领导并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管理相关知识, 对信息化管理概念比较陌生, 阻碍了基层统计信息化的开展。统计本身属于一门要求比较高的工作,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 工作条件非常差, 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另外在统计工作中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 尤其是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严重阻碍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交通基层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很差, 还未形成信息决策的支持系统, 谈不上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从统计信息化方面分析, 在当前的统计工作开展中, 由于各行业工作的差异, 因此采取的标准也存在很多不同, 标准也是千差万别, 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资源的共享。另外对于基层单位而言, 统计分析质量不高, 很容易统计数据的浪费, 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安全方面, 当前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 存在很多设计漏洞, 容易遭到攻击。

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 不少统计信息网站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内容很少, 统计分析以及相关的报告都很少, 很少进行对外宣传工作, 网站的工作主要是信息的存放平台, 存在极大的浪费情况。在信息化建设硬件方面分析,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 设置条件难以满足, 导致很多高新技术难以得到使用, 阻碍了交通统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改进措施分析

针对以上交通统计信息化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改进。

3.1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基层部门管理人员对统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情况, 需要提高这些人对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自发投入到交通统计信息化的开展中。

人才是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借此狐条件, 尤其是计算机相关技术性人才, 在当前的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 迫切需要同时懂得统计工作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另外随着交通统计信息化初步建设的逐渐完成, 对于信息化网站的维护、管理等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为适应交通统计信息化的发展, 交通行业需要不断加大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当前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水平, 建议采用统计资格认证考试来提高统计人员网络技术, 培养一批懂得计算机技术的统计学人才。交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会极大的改变传统工作方式, 提高现代化水平, 因此在吸引人才中需要注意人才的引进, 吸引更加符合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3.2 加强网站和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在加强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中, 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满足基础设置条件间宿舍, 为高新技术的使用提供必要的条件。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 与其他交通系统嘻嘻行管, 是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工作的结合。在建设交通统计信息化中有必要建设统计信息网站, 实现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 同时也能提高统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增加统计工作业务范围。在网站建设中, 需要保证网站建设能够及时反映统计工作现状, 能够实现网络化工作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等功能。

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 为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 需要建立统一数据处理平台, 结合改革需求和统计服务工作的具体需求建立数据库。在统一数据苦的建设中, 需要具有统计元数据库、工作库以及人口数数据库等。

3.3 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工作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很大的挑战, 在交通统计信息化中, 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入侵和攻击, 统计信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在建设交通统计信息化中, 为保证统计信息的安全性, 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 在保证信息工作的同时, 保证信息网络安全和西悉尼安全, 维护公共秩序。基层统计部门也需要加大网络技术方面的建设投资, 提高人员防范意识, 保证交通统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性, 在建设交通统计信息化中有必要加强交通统计信息的安全级别, 重视网络安全性, 极大防火墙安全级别, 避免非法入侵行为, 保证交通统计信息的安全。我国是交通运输大多, 统计数据非常多, 可能存在出错的可能性, 在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统计信息, 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 本文先简单分析建设交通统计信息化必要性, 进而分析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目前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 不仅包括人员素质、技术水平, 还包括了客观环境的需求, 在建设统计信息化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 提高统计信息化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艳鹏.论高速公路计划统计网络信息化建设研究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52.

[2]国志红.实现交通统计信息化的途径探讨[J].经济视野, 2013, 10:309-309.

上一篇:酒的常见广告词下一篇:小学大手拉小手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