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2024-06-03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共6篇)

篇1: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 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 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情况,实现智能化的排班和科学的发车调度管理等工作,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各种营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优化管理方式,最终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是调度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了解站台候车人员情况,从而优化发车计划或制定应急的发车计划,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3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需求主要是出行者可以借助电子站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公交车辆计划到站情况、公交线路车辆分布情况等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和出行工具。

第4章 系统整体设计

通过对各部分需求的分析发现,三部分需求有着较多的相似性或者关联性,例如三部分需求都有视频监控功能要求;出租和公交需求都有定位、报警功能要求;出行服务信息的来源是公交应用系统,同时又可以为公交应用系统提供参考数据等。

因此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规模的现状,本着充分利用设备、网络服务、维护人员等资源的目的,将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出租子系统)、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子系统(下文简称公交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子系统(下文简称出行服务子系统)三者集成为一体,使用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和不同的功能使用授权,实现了全部的服务和管理需求。

同时为了考虑应用的升级和扩展,系统预留多种功能接口,可以为第三方进行建设的IC卡系统、媒体广告发布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通道。

系统整体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第5章 详细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各子系统通用性的功能设计,再就是三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特色功能设计,最后是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功能设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5.1 通用功能设计

系统通用功能主要是三子系统都需要的视频监控功能,出租子系统和公交子系统需要的定位监控、安全报警、以及调度的语音和短信交互等功能。5.1.1 视频监控功能

通过车载或者户外固定安装的音视频摄录装置将车内、外监控信息实时摄录存储于车载存储设备中,可通过车载终端的报警装置实现数据主动上传(通过无线网络)或通过系统中的GPS车载终端中相关营运参数的设计自动激活数据上传(通过无线网络)。同时,监控中心也可根据需要利用无线网络对特定车辆进行音视频、图片上传或点播。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为现场指挥提供音视频及图片。另外,车载存储设备中存储的音视频数据能方便的通过相关设备下载。

单画面实时监控全屏显示

单车四画面实时监控

多车多画面实时监控

5.1.1.1 实时图像浏览

指定设备和通道实时浏览,图像缩放和抓拍,手机浏览,多画面操作。

可以查看一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也可以同时查看几台车的全部或部分摄像机的情况。

字幕叠加:图像产生时间经纬度车牌哪路摄像机的信息要叠加到画面上。可以实现多客户端多种方式实时图像浏览,支持在远程计算机、电视墙上实时调看,支持3G手机实时监看。

5.1.1.2图像存储和备份

可以实现前端硬盘存储、SD卡存储等多种存储方式。

录像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对环境视频进行实时采集并存储,支持计划录像,可按时间段、或全天录像,或按周和日期进行有规律的录像排程,并支持循环录像、自动删除过期录像等功能。

5.1.1.3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可以为用户提供录像回放点播功能的流媒体服务,并支持快进、快退、暂停等常用操作功能。

5.1.2 定位监控及管理功能

5.1.2.1地图基本功能

系统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即GIS地图和WEB地图。两种地图均能实现GIS基本操作。

GIS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等功能。

WEB地图中,可实现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

5.1.2.2 GIS地图管理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5.1.2.3地图快速检索

快速检索功能,主要分为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三部分功能。检索结果,显示在列表中,双击支持在GIS地图上定位闪烁显示。

车辆检索

输入车辆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线路检索

输入线路名称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车辆,在线车辆可在(GIS/WEB)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掉线车辆可以在地图上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地名检索

输入地名关键字,可以模糊匹配所有地物,显示在列表中;鼠标双击地物,地物可在(GIS)地图窗口上定位,并闪烁标示。

5.1.2.4 车辆位置监控

通过车载设备上传实时数据包,通过服务转发,客户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确定运营车辆的实际地理位置、车辆运行情况。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监控类型以满足业务监控需要,系统同时支持车辆历史运行轨迹检索回放。

车辆实时监控

根据车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包,结合电子地图,即可让用户快速、直观的确认车辆的地理位置,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不同的监控类型。

车辆监控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实时监控:打开地图窗口,系统默认监控所有车辆; 2.单车监控:在地图窗口,只监控指定车辆; 3.单线路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线路所有车辆; 4.单分公司监控: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公司所有车辆;

5.自定义组监控:用户自定义指定车辆分组(可以跨线路、跨分公司),在地图窗口监控指定分组车辆;

图:自定义车辆位置监控

 车辆轨迹

设置车辆显示轨迹模式,系统支持显示车辆最近运行的轨迹点,系统默认50个,此参数用户可以修改。

在GIS地图中,显示轨迹点(绿色),及轨迹点连线(蓝色); 在WEB地图中,只显示轨迹点(红色);

图:GIS地图车辆显示轨迹

图:WEB地图车辆位置监控

 车辆跟踪

用户根据业务需要可以指定车辆为跟踪模式,则车辆始终在地图视野范围内运营; 支持定时跟踪、定距跟踪、锁定车辆等跟踪方式。

历史数据回放

系统支持车辆历史数据查询,可以为用户事后查询车辆运行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回放设置

1.系统支持跨天查询,回放时间段任意设置

2.系统支持一个车或多个车辆组合回放(系统默认10个,用户可修改配置)3.轨迹回放速度可以设置,分为10档(1-10,数字越大越快) 数据回放

1.系统回放时,提供回放工具栏,可实时调整数据回放过程。包括播放、暂停、退出、调整播放速度四个功能。

2.可以在当前GIS地图窗口显示车辆历史运行轨迹;

3.在输出列表显示历史轨迹数据,包括线路,车辆,经纬度,速度,方位角等。

 公里计算

1.在输出轨迹列表中点击鼠标右键,选中同一车辆任意两点,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2.在地图窗口,鼠标右键选取同一车辆任意两点间,系统自动计算两点间轨迹距离;

图:车辆轨迹点公里计算

5.1.3 安全监控及报警功能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越线行驶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等。

报警跟踪:当车辆有报警信号时,中心计算机自动将报警车辆置于窗口的中心并实时监控、显示其运行轨迹和车辆有关信息。并伴有声音提示。

5.1.3.1 违章报警

当车辆运行违反规章标准时立即产生报警,如公交和出租车辆超速,滞站、偏离线路等,并提供明细统计表。

5.1.3.2 紧急报警

当司机遇到危险情况时,按动紧急报警按钮,监控中心将协助处理。

5.1.3.3 网管报警

监控中心发现车上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远程启动车辆的报警系统。

5.1.3.4 报警联动

可以设置多个报警输入和输出端口,当报警产生时,根据报警种类的不同和预先设定的通知机制,同时或者分别通知监控中心和司机等相关人员和部门。

5.1.3.5 报警统计

对各种报警进行统计分析。

5.1.4 调度交互功能

5.1.4.1 短信交互和语音播报

系统预制下发短信内容,也可以手动编辑短信内容,如临时调度任务、通知通告等,按照选择对象下发短信给指定车辆车载终端设备,车载设备支持TTS语音播报,可以设置营运公司、集团、现场调度等不同操作权限。

5.1.4.2 语音通话和监听

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跟驾驶员进行语音通话安排发车任务,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监听车上情况,为快速准确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语音通话

调度可主动发起语音通话请求,实现调度和驾驶员双向语音通话。或输入请求的电话号码和拨号等待间隔,下发给车载设备,车载设备自动回拨。实现集团、营运公司指挥中心与车辆进行通话。

图:语音对讲

 语音监听

语音监控包括主动监听和被动监听两种。

1.主动监听,即车上有紧急/危险情况,驾驶员上传请求监听指令,客户端收到短信提醒,调度员可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2.被动监听,调度用户发送语音监听请求,监听车辆语音,及时了解车上情况。

5.2 出租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租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出租车内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并通过3G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的预设后,即可自动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安全提醒和警示功能。同时安全服务管理人员使用相应授权的电脑客户端软件,还可实现对出租车辆的监管和安全提示,以及应急情况下的调度交互。

典型的出租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在实现通用功能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实现出租车辆安全服务管理,出租子系统还具备如下功能: 5.2.1 电子围栏功能

包括电子围栏和驶出安全营运范围警示。管理者可以对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区域设定一个范围,做为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分为驶入区域报警和驶出区域报警,驶入和驶出营运线路报警,区域限速报警和聚集区域报警。另外系统电子围栏还可以配合营运时间,实现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的自动警示,例如在晚上9点以后驶

出市区范围,系统可以自动下发并在车上播放如下语音内容“请乘客和驾驶员注意,车辆驶出安全营运范围,系统已对车内情况拍照,并开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5.2.2 紧急报警按钮按下时报警和图像传输

安装车载终端的车辆内可以装有报警开关,报警开关一经触发,将连续发送报警信号和位置信息到调度中心监控终端,并通过告警声音和醒目的滚动文字提示安全服务管理人员进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终端选择相应车辆进行位置跟踪,实时视频监控,或者启动车内隐藏麦克进行录音。

如果车上装有LED广告屏,则会在广告屏上出现紧急报警提示,同时监控中心管理人员也可以通告出事车辆情况,并向110指挥中心报警,有效的保障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5.2.3 计价器按下时图片抓拍上传

当司机按下计价器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安装在车辆的摄像头进行抓拍,然后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给出租车运营管理提供可视化手段。

5.3 公交子系统功能设计

公交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公交车辆安装专用车载终端,并在公司或线路调度室的电脑上安装排调度客户端软件,通过调度人员的实时操作,实现公交营运企业信息化的服务和管理。

典型的公交子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公交子系统除了可以使用系统通用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如下特色功能: 5.3.1 运营排班管理

5.3.1.1 运行计划管理

系统根据线路长度、站数、首末班时间、配车、班型安排等参数根据设定的规则算法生成运行计划,同时可进行手工调整,运行计划编制完成,由各分公司确认后上报集团审批后方可执行。审批后的运行计划自动汇总生成分公司级、集团级营运生产运行计划汇总表。

5.3.1.2 计划排班管理

根据行车计划,各公司二级调(或三级调)进行线路车辆、人员配置一一对应安排(车组关系)。班次安排根据运行计划对车组关系进行班次安排,每月进行一次总体计划安排,每天根据总体计划、人员和车辆动态生成实际班次。

司、乘人员正常情况下,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班次调整规则)自动进行班次安排,对特殊班次和班型要能够进行调整,如每天的部分调整、每天的早晚班变更等,供调度临时调整或特殊情况安排,达到加车,调整班次的目的。

5.3.2 车辆调度管理

通过公交智能化系统,实现区域调度,调度中心每个终端可同时对多条公交线路实施调度;实现营运车辆跨线路营运,达到线路间资源调配(人员调配、车辆调配);自动对报站数据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电子路单、对车辆运行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监控。

5.3.2.1 线路调度图模块

通过线路调度图,直观显示出在线车辆、当前运营车辆以及首末班停站车辆,通过操作可以在调度图上选取车辆并显示此时车辆的动态运行状态、速度、方向、车牌号码等行驶信息,并显示调度员对车辆下达的调度命令内容。在线路调度图上,可以对选定的任意的线路进行组合,在同一个界面上调度多条线路。

图:线路直线模拟图

图:线路实际走向模拟图

 自动生成调度计划

遵循一定规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自动排队生成调度计划,并通过LED通知调度员和驾驶员。

 车辆异常信息的实时提示

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超速、离线、三正点考核、线路大间隔考核、开关门异常、紧急刹车及加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示调度员和驾驶员。

 实际位置的优化显示

根据线路的具体走向,显示线路运营图,在优化后的线路上显示出来,使调度员能很直观的掌握整个运营情况,并进行调度。

 线路运行状况的直观显示

直观显示线路的运行状况,如上下行各自的运行车辆、两边线路起始站的车辆状况、非在线车辆等。

5.3.2.2 系统自动调度

(1)根据线路运行计划表、调度规则和车辆的运行信息,调度系统自动提供优化、动态的调度车辆发车时刻表,并可自动向线路信息终端、发车牌、车载系统发出调度指令。

(2)按照线路行车时刻表或到站车辆信息(如到站时间)编排预订发车信息(到达本站时间、预计发车时间、预计到站时间),根据预订发车时间进行自动排队和派车发车。

(3)按照到站时间自动排队等候发车命令,在遇交通堵塞或交通管制时,调度人员可灵活调整发车排序及间隔。

(4)工作人员在设置好每天的高低峰时间间隔情况下,并可灵活机动地对发车时间间隔进行暂时调整,以达到线路上运营车辆均匀分布,解决乘客等车难的问题。

(5)系统提供进站车辆自动发车功能,并可以手动控制发车。

(6)行车记录查看功能:系统可对起点站或终点站线路运行车辆的行驶记录进行查看,查看的数据包括车次、车号、驾驶员、到达时间、实驶时间、停歇时间、开出时间、发车间隔等。系统会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完整的行车数据作出提示。

(7)行车时刻表浏览功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系统的发车间隔,此时可打开系统提供的行车时刻表窗口,通过查看时刻表中设置的发车间隔对系统进行调整。

5.3.2.3 系统人工调度

(1)系统能根据预定的调度规则,计算出优化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提供给调度员作为调度的参照数据。

(2)调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预计发车时间。

(3)调度员可根据实际调度处理进行发车,并可对路单进行查询、修改、删除、补路单等多项操作。

5.3.2.4 车辆运营报警

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系统自动完整记录车辆发生超速、站点超时停车、越线行驶、甩站、运行大间隔等行驶信息。同时车载机具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如车辆抛锚报警、大车距报警、越线行驶报警、甩站报警、停站超时报警等。5.3.3 员工考勤签到管理

驾驶员及调度员采用远程签到的行驶,利用每个员工手上的IC卡进行刷卡签到,系统实时把考勤信息传输到管理系统,并自动根据行车动态查找员工的行车信息判断员工是否出勤。未找到的员工则需要相关负责人根据该员工的实际情况设置考勤类型。5.3.4 营运报表

运营报表可分为营运报表、运行信息、异常信息、安全告警等几大类,所有报表支持导出功能。

5.3.4.1 运行信息

运行信息:主要包括定位信息、到站信息、离站信息、上传短信、下发调度

信息、车载机连接信息等。

图:离站信息查询报表

5.3.4.2 安全告警

安全告警信息:主要包括超速信息、紧急告警信息、越界信息、滞站信息、大间隔信息等。

5.3.4.3 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包括票箱开关门信息、车辆离线信息等。

5.3.4.4 营运报表查询

营运报表:主要包括行车路单、行车调度日报明细表、线路营运月报表、运营分析报表、以及根据营运部门需要定制的其它报表等。

5.4 出行服务子系统功能设计

出行服务子系统以电子站牌为主要发布媒介,同时也可以通过场站LED显示屏,以及手机客户端的掌上车辆监控功能等媒介发布出行服务信息。

该子系统的主要特色功能如下: 5.4.1 电子站牌服务

依据车辆上传的定位信息和报站信息,即车辆的实时经纬度、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站点位置等,电子站牌服务实施计算,到达各站最近车辆信息,自动下发到电子站牌上,为公众即乘客提供出行参考信息。

5.4.1.1 系统连接示意图:

5.4.1.2 主要信息发布

1.主要信息内容显示模式

 **路距本站**站

 **路暂未发车  **路今日结束营运 2.信息发送规则

 经过本站台的全部线路都要显示,且仅显示距离最近1辆车的计划到站情况;

 任何经过本站线路的车辆离站后,立即更新计划到站情况;  无车辆离站,正常每隔1分钟更新1次计划到站情况;

 每天从经过本站点线路最早发车的第一班车发出后,开始发送计划到站信息;

 所有经过本站点线路的最后一班车离开本站后,发送当日最后一次信息(每条线路一行,全部显示“**路今日结束营运”)。

5.4.1.3 其他信息发布

其他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实现车辆编号或特征、发布时间、当前车速、车辆拥堵情况(需要车载设备对客流数据采集的支持)、以及公众服务信息等内容的发布和显示控制;

可以在平台软件根据电子站牌硬件的具体情况,实现按照指定字数自动分行以及字数输入限制;

可以对到站预报信息和其他信息显示时间进行匹配,在不影响到站预报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他信息的现实。5.4.2 场站显示屏服务

场站显示屏服务为乘客提供信息播报服务,在场站候车时,公众可以通过场站电子显示屏直接获得与乘车相关的重点信息,包括: 1.基本信息:向在站台候车的乘客播发车辆预计发车时间、线路班次、发车时间、车辆牌号、首末班车时间、行车区间、经停站等信息; 2.3.变更信息:线路停运、跨站、改线、延线、交通措施等变更信息; 辅助信息:日期、天气、值班人员、服务热线号码、交通政策法规等信

息。

5.4.3 掌上车辆监控

依托城市公交生产运营数据,可实时提供线路及车辆的运营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5.4.3.1 电子地图浏览

电子地图主要为手势操作,包括平移、放大、缩小、双击等操作,地理信息包括城市、地区、街道、自然景观、公共设施以及学校、企业等日常活动场所。

图:电子地图浏览

5.4.3.2 车辆监控功能

车辆监控功能包括:车辆到站预报、下车提醒、进站提醒、车辆视频

监控、用户登录、天气情况等。

图:车辆实时监控

5.5 系统维护子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维护子系统用于对整个系统底层功能和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地图编辑、终端维护、资料维护、系统管理等功能。5.5.1 GIS地图编辑管理

GIS地图编辑主要根据用户需要编辑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电子围栏等信息。电子围栏信息可同步到后台服务,为车辆越界告警提供判断依据。

5.5.1.1 站点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站点和自动绘制站点两种方式。其中自动汇总站点,即同步后台站点表数据,批量自动生成公交站点对象。

5.5.1.2 线路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手动绘制线路和自动绘制线路两种方式。其中自动绘制线路,即根据指定车辆、指定时间段,返回该车的定位信息,筛选指定编号轨迹,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图:自动生成公交线路对象

5.5.1.3 电子围栏信息管理

电子围栏数据分为两种类型,即线型电子围栏和面型电子围栏。结合公交运营实际需要,电子围栏告警主要分为线路偏航告警和区域进出告警两种。线路偏航告警主要监控指定线路下所有车辆,当车辆偏离公交运营线路即可告警;区域进出告警主要可指定区域,如限行区域等,监控车辆进入和离开此区域都可产生告警。

5.5.2 终端维护

5.5.2.1 报站文件制作

报站文件制作工具可以实现车载设备报站文件制作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公共信息配置等功能。

图:报站文件制作

5.5.2.2 终端远程升级

1.支持远程站点信息配置、服务用语配置、限速设置、修改IP地址等功能。

2.支持升级车载终端软件、升级报站文件、等功能。

5.5.3 资料维护子系统

5.5.3.1 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2 车载设备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

5.5.3.3 线路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4 公司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3.5 人员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了和别的管理系统的接口。

5.5.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整个系统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没有系统管理,整个系统就是静态的,交通信息无法调整,业务无法增添,系统管理是其他子系统和功能实现的基础,主要功能如下:

5.5.4.1 用户基本信息

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并预留和其他管理系统接口。

5.5.4.2 权限管理模块

用于系统维护,由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权限进行修改。系统可分为系统管理员、企业管理员、监控员、调度员等角色,每个角色可分配一定的权限和管理范围。

5.5.4.3 安全管理

通过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非法侵入。包括授权设施、访问控制、加密及密钥管理、认证、安全日志记录等。

中心对所有的操作员都要进行注册分级管理,对值班人员身份进行区分,达到相应的保密。

5.5.4.4 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验证等功能

5.5.4.5 远程自动升级

系统所有软件(包括车载终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均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心服务器自动升级。

篇2: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1页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挖掘、全面分析、全面共享和全面协同,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1.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城市公共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 网络层

网络层是智慧城市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系统区别于数字城市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系统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

第2页

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无线传感器技术和Zigbee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设备。 基础设施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各地智慧城市系统建设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基础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来构建。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 城市公共数据库

城市公共数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五类数据库组成,由法定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纲”。

公共业务数据库是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业务性扩展数据库,根据业务应用需要而扩展的各类指标项构成,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扩充的业务数据库模式,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目”,指标项来自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

由各类专题应用类数据库构成,专题应用类数据库处于该结构的顶层,是通过对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后的有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数据集,为各应用单位提供融合后的专题应用资源服务。 智慧应用

以公共数据库和部门业务数据为数据来源,通过公共平台对公共数据和部门业务数据的整合,为智慧应用提供整合后的信息服务,让智慧应用能够获取各类协同信息,提高应用的服务水平和协同能力。

第3页

1.2 功能框架

1.3 功能设计

平台由支撑数据、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等系统组成。

1.3.1 支撑数据

由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等数据组成,处于整个基础信息资源数据架构的中间层,对下可以以“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或是物理集中方式构建虚拟或物理的城市公共数据库,对上则起到支撑各种业务应用的作用。

支撑数据应单独存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存储于公共数据库中,但一定要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支撑数据的安全。

1.元数据

元数据是数据资源的描述,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和前提,用于描述数据

第4页

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元数据库用于存储元数据。

2.目录数据

目录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模型数据等平台资源的目录信息。3.交换数据

交换数据指数据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包括消息路由信息、流程管理信息、异常管理信息、监控管理信息、参数管理信息和交换临时库中的数据。

4.管理数据

管理数据指数据管理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包括数据操作信息、数据库运行管理信息、数据组织存储信息、数据库维护信息等。

5.安全数据

安全数据库用于存放事故报告、事故可能性、故障频率、试验结果、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可靠性分析及人的因素数据等。

1.3.2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1.3.2.1平台安全

1.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由身份数据库、身份管理与数据服务、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PKI基础设施、电子签章及其应用等组成,能够向区域范围内所有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数据服务,能够为智慧城市应用整合提供支撑,满足“单点登录”的需求。2.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提供信息安全加密传输的功能。通过密钥管理可以进行公钥和密钥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从而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3.数据备份

制定数据备份机制,可按需要进行全量、增量、定期等不同方式实现关键业务数据的备份,确保数据安全。4.数据安全保密授权管理

数据不得随意泄露,只有经授权的相关专门人员可以有权限利用和管理数据,第5页

经正式批准需要数据时必须申请相关主管单位登记,并由需要人签字备案,保密数据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存储和传输,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数据开发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

1.3.2.2 用户管理

信息资源分布在各个应用单位,甚至会出现跨区域的不同应用单位,另外,资源的使用者不仅仅是自然人,也包括各类业务应用。不同的应用单位,不同的用户,对资源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因此,需要将各类机构、应用及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将资源的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三类角色进行责任和义务的划分,规范资源的提供、管理与使用。

主要功能包括:

 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提供整个平台的机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机构的查询、添加、编辑、删除,详细信息查看和机构锁定/解锁等操作,锁定的机构将变为不可用状态,重新解锁后方能生效。

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包括用户的查询、添加、编辑、删除和详细信息查看及用户状态修改。用户状态分为正常、注销、锁定和未审核四种状态,由统一的管理员进行用户的授权和管理。

 密码管理

密码管理功能提供密码的维护和管理功能,支持密码修改和密码重置,通过向注册邮箱发送限时密码重置地址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1.3.2.3 日常运维

1.运行报告

提供平台系统运行状态报告,以报表的方式生成并以邮件的方式定期发送至运维人员,运行报告内容包括服务名称、服务访问量、服务状态等多项内容。2.故障通知

第6页

故障通知提供多种方式的故障通知服务,当某项服务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以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指定用户,从而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响应。3.故障巡检

故障巡检提供对各种服务、接口和数据库等的故障检测功能,用户只需将需要定期巡检的服务加入至巡检服务队列中,同时,设置完毕巡检的参数,即可以实现定期巡检的功能,并生产巡检报告发送至指定邮箱。4.访问统计

提供各种服务的访问统计功能,可以灵活进行统计,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流量统计、服务访问量统计、用户/IP访问量统计等功能。

1.3.2.4 统一认证

身份认证功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门户首先必须完成的是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输入用户认证信息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门户查询用户信息库(LDAP),显示可访问的应用系统入口界面。

单点登录:用户从统一身份认证门户或某个服务系统登录后,再次登录其他系统,无需进行再次认证。做到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服务系统。

1.3.2.5 运行监控

提供平台系统各种注册服务的实时监控,包括该服务的状态、运行时间,同时可以对平台监控的时间间隔,是否自动启动等参数进行设置和应用。提供对运行平台性能(包括CPU、内存等使用情况)的监控和预警功能,同时,对平台服务的各种操作建立日志,并支持日志统计分析功能。

1.3.2.6 应用管理

对应用的信息,包括对应服务,资费等进行维护。系统定义每一种业务为一种系统支持的服务,每种服务加上相应不同的资费策略在系统中定义为应用,是用户可以最终定购的。应用管理就是对应的分类、定义、和资费的设置。

第7页

 定义服务类别、服务子类别  定义优惠方式,节假日优惠参数  定义计费方式  …

服务提供商发布应用,给平台审核;平台对服务提供商的应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应用才能够被用户订购使用。

应用审核包括对应用的服务、价格进行审核。

1.3.3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通过资源目录子系统的建设,以目录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是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使用目录体系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更多应用单位、更多资源的接入与共享。

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载体,采用一种非落地的信息共享模式,是对交换共享模式的补充,在目录式共享中,各应用单位对各自共享的资源有完整的控制权,可有效地解决交换模式中要求各应用单位因担心违反相关规定不愿意批量提供数据的问题。

目录管理与服务模型如下所示:

1.3.3.1 元数据定义

编目子系统的核心元数据定义提供对核心元数据的定义管理,包括核心元数据查询、添加、编辑和删除功能,同时提供核心元数据详细信息查看的功能。

1.3.3.2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功能主要提供基于机构、用户、权限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配置管理功能,其主要包括资源权限等级定义、系统参数管理、机构环境管理、用户角色管理、分类方式管理、服务类型查询和权限管理等功能。在此,权限和用户机构管理均为托管方式,由平台运维系统中的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权限认证。

第8页

1.3.3.3 编目信息发布

编目信息发布主要提供注册至编目中心的编目信息的发布功能(同时支持批量及指定),在发布时可指定允许访问资源或目录的应用单位列表及资源访问权限要求,通过编目信息发布,可以将前置编目信息发布到全市统一的门户中供各级应用单位进行检索、查看和申请。

1.3.3.4 编目信息撤销

针对无效的编目信息或需要进行下线的目录信息,系统提供编目信息撤消的功能,该功能可对已发布的编目信息进行撤消和下线,该编目信息撤消后可重新进入待发布状态,如需发布可以重新进行发布。

1.3.3.5 编目状态同步

编目状态同步主要提供平台门户与后台数据的手动同步功能,系统提供自动同步检测的功能,能够自动检测目录状态不一致的状况,通过选对相应的编目数据手工进行同步,可实现目录状态的同步修正更新。

1.3.3.6 交换互动

提供目录驱动交换功能,资源使用方通过目录方式获取资源信息后,通过平台提供的申请流程向平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进行申请,得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同意后,由平台自动开始按配置的规则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目录系统提供数据交换驱动入口,调用对交换系统提供的相关接口,实现与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并能对交换系统业务数据及各类服务提供资源编目功能。

1.3.3.7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编目中心各种服务状态的统计,如编目信息评价、访问量统计等信息,编目信息评价主要提供各应用单位对已发布编目信息的评价信息查

第9页

询功能,访问量统计能够根据各应用单位对该编目信息的浏览数量进行统计。过程信息查询提供编目信息在编目中心的过程信息记录。

1.3.3.8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功能主要提供目录查询和目录浏览等功能,包括基础查询和自定义高级查询功能,支持多种查询方式联合,并以树形分层式方式展示相关编目信息的详细内容。

1.3.3.9 前置功能

 资源初始化

提供前置与平台中心之间的初始化设置,通过初始化可以实现前置与平台中心之间的通信和目录同步,主要包括前置节点注册、用户权限认证等相关服务。

 结构化数据编目

前置编目系统提供对异构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目,应支持主流数据库,包括:Oracle、DB2、MSSQL、MYSQL等异构数据库。

 非结构化数据编目

前置编目系统除了可以对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进行编目外,也可以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编目,如文件、图片、视频等进行编目,通过文件交换系统实现文件的共享服务。

 编目信息查询

提供前置编目信息的查询服务,支持快速查询和自定义查询,可以通过资源标示符、资源名称、关键字、分类方式、编目日期等多种条件进行查询,并支持查询结果的目录详细信息查看,从而让用户快速定位信息资源位置。

 编目信息提交

提供前置编目信息提交至平台中心的服务,编目信息经过提交后,在编目中心等待审核人员进行审批,并最终发布。提供编目信息批量发布功能,并能够查询已提交的编目信息。

 编目信息审核

编目信息审核主要提供给编目前置管理员使用,编目信息经审核后方能向编目中心提交,在编目信息审核后可以进行该条编目信息的查看。

 编目信息注册

第10页

编目信息注册主要提供前端编目信息提交至编目中心的服务,通过编目信息注册服务,前置编目信息会被注册至中心的信息资源目录中供多个应用单位进行目录访问和资源申请。

 编目信息管理

编目信息管理提供编目信息的修改和删除功能,前置编目人员可以对编目的信息进行修改,包括编目信息的核心元数据项、核心表数据项、字段数据项等内容。修改完毕后,可以对编目重新进行提交、审核和注册。同时,前置编目人员也可以通过编目信息删除的方式删除多余的编目信息。

 目录传输

目录传输提供目录同步的监控和手动执行传输的功能,其主要是针对系统参数管理中的参数进行手动执行传输,通过目录传输,将前置子系统修改的参数与编目中心系统进行同步。

1.3.4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通过交换实现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以及数据比对、清洗、转换、异常处理等交换服务所需的基本功能。

通过建立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将达成以下目标:

[1] 通过使用统一的技术手段与标准,提高交换的效率,降低维护复杂度; [2] 同步优化信息存储结构,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确保数据与应用适当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

[3] 使数据交换始终处于被有序管理的状态,避免了乱交换、重复交换等问题的出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1.3.4.1 交换能力要求

提供信息整合功能,可按主题要求整合形成共享资源库(健康档案、人口库等)数据集合,支持动态组件形式的数据清洗等处理功能;

自动编码转换,统一编码标准;

第11页

支持主动与被动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按需交换; 支持增量与全量数据同步;

支持订阅式数据交换模式,提供订阅过滤支持,支持键值、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数据落地方式;

提供异构数据库、跨平台数据交换功能;

无缝支持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交换,数据采集方式丰富,触发器/数据库日志/时间戳/轮询等采集数据供用户选择;

基于web图形化平台配置,简单易操作;

统一管理元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化字段,规范系统; 为用户提供个性定制处理组件接口,方便用户自由拓展;

自定义数据交换格式,保证在无需代码开发的情况下,完成新交换节点的接入,实现交换元素及交换规则的调整等;

支持信息资源申请调度流程化,支持目录驱动交换; 支持非侵入业务式的前置交换服务;

1.3.4.2 资源管理

提供交换中心和前置交换节点之间各种交换表资源、组件和数据库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交换表管理、控制表管理、组件信息维护、字段转化维护和数据库进程管理。

1.3.4.3 查询统计

提供交换与整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主要包括交换数据查询、整合数据查询、系统信息查询和交换数据统计。

1.3.4.4 订阅信息管理

提供信息订阅服务功能,主要以表订阅和整合信息订阅的方式为主,主要包括表订阅查询、表订阅管理、表订阅审批、表订阅启动、整合订阅查询、整合订阅管理、整合订阅审批和整合订阅启动。

第12页

1.3.4.5 目录互动

提供目录驱动交换功能,资源使用方通过目录方式获取资源信息后,通过平台提供的申请流程向平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进行申请,得到管理者与资源拥有方同意后,由平台自动开始按配置的规则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信息资源交换需提供对目录系统的相关接口,实现目录系统与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从目录系统中读取相应的资源信息,并能启动流程实现相应的交换配置,最终实现自动交换。

1.3.4.6 交换管理

交换管理提供交换队列管理、交换规则定义等功能,主要包括交换队列查询、交换队列管理(添加、删除、查看、修改)、交换规则定义等。

1.3.4.7 日志维护

日志维护提供交换系统的各种日志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系统日志、交换日志和导入日志等,为系统提供全面的日志管理功能。

1.3.5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数据整合服务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数据加工、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功能,能够动态配置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在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构建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变;另一方面,业务数据库及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指标项扩展的另一途径是新智慧应用的建设,这些指标项的扩展反过来也会充实基础数据库的指标项及数据内容。

数据整合服务模型如下图所示:

第13页

1.3.5.1 整合配置

以图形操作模式配置数据整合参数,实现进行清洗、转换、比对、数据导出、数据拆分等数据整合规则的动态配置。

1.3.5.2 整合组件管理

系统以组件形式对清洗、转换、比对、导出、拆分等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封装,同时提供这些整合组件的注册、发布、撤销、查询等整合组件管理功能。

1.3.5.3 整合流程管理

实现对整合实施过程的申请、配置、审核、执行等过程的流程化管理,并允许在流程过程中进行回退、修改等操作。

1.3.5.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

提供整合结果信息的查询统计功能,无需定制开发,可动态根据不同的整合主题进行相应结果信息的查询。

第14页

1.3.5.5 整合结果订阅

应用接入单位可针对整合结果,按需进行结果集数据的订阅,在订阅审核通过后,系统按预设的规则将接入单位要求的数据交换到指定位置。

1.3.5.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

动态设定统计口径,对数据整合过程进行统计与分析,如清洗数据量、处理过程失败记录、处理成功数等。

1.3.6平台门户系统

平台门户子系统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对外信息展示及平台运维的窗口,针对管理员、政务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提供基于平台各支撑系统提供的原子服务,聚合成相应的功能接口集以支撑构建于平台基础上的各类应用,实现公共信息平台“统一门户”的建设目标。

1.3.7 接口与服务系统

1.3.7.1 开发接口服务

支持允许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SDK,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基础数据)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内容包括二次开发包、webservices等开发支持手段,以满足不同的开发用户群需要。

1.3.7.2 数据服务系统

数据服务系统服务内容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业务人员,最主要包括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服务。

通过建立数据系统将达成以下目标:

[1] 建立严格的数据服务管理,数据的使用必须遵循申请=》审核=》使用的第15页

管理流程;

[2] 提供数据服务本身的注册、上架、撤销等服务维护功能,支持服务的动态配置;

[3] 数据服务须提供动态扩展能力,能支持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其服务模型如下所示:

1.3.7.3 动态扩展服务 1.3.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实现城市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时空化,通过业务数据时空化组件,大量的资源信息可以以直观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通过与3S技术(GPS、GIS、RS)的结合,可以构建各种可视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基于业务数据的信息资源图层也可以通过业务数据时空化的手段来进行快速制作,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图层更新的成本和复杂度。

1.3.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功能主要分为多维数据透视、个人信息综合挖掘和法人信息综合挖掘三部分,系统的数据来源为公共基础数据库与公共业务数据库,系统产生的分析成果数据,经过时空数据处理引擎,以服务数据形式存储于公共服务数据库。

多维数据透视重点是对个人法人的个体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提供多应用单位数据联查、协查功能,提供个人数据比对和户口迁移、人际关系分析等功能。

个人信息综合挖掘侧重于从宏观层面上对个人年龄、文化程度、居所和个人的失业、公积金缴纳、保险缴纳情况之间的关联度及关联系数予以统计分析,作为宏观决策的量化数据依据。

法人信息综合挖掘侧重于从宏观层面上对法人的基本状况、行业、注册资本等和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之间的关联度及关联系数予以统计分析,作为宏观决策的量化数据依据。

篇3: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管理信息集成,信息系统平台

1 系统建设背景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分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各地陆续开发了应用于不同业务的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科学化建设,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不同子系统是由不同厂家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而成的,相互之间比较独立,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各专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信息无法共享或及时共享,缺乏应用的智能联动机制,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各子系统之间必要的智能联动,满足现实业务需求和智能化交通管理发展的需要,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集成平台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集成平台应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等工作的“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桌面化”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合一”,为公安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和相关部分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平台集成的各专用子系统不依赖于集成平台的存在而存在,能够独立、有效地运行,并为网络内经授权的相关用户提供该系统的功能服务;各子系统是集成平台的信息基础和功能执行基础,各子系统根据集成平台的整合要求,提供规范的信息支持,并执行集成平台发出的操控指令;集成平台是建立在各子系统之上的智能控制系统,依托各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功能支持,突破单一子系统信息和功能界限,根据业务需要和关联关系,建立一种智能操控模式,通过信息融合、功能重组,使网内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使系统功能增加,为网络内授权的相关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 总体设计方案

2.1 平台架构

集成保持各子系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应用层上完成其集成工作,集成平台负责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络与协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开发基于统一消息机制的消息服务器。

对于控制指令及事件类信息利用统一的消息机制将GIS、122接处警系统、监控系统、流量检测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卡口系统、GPS定位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各子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将对其他系统的功能请求转化为统一消息发往平台的消息服务器,由消息服务器将该功能请求转发到功能提供方,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功能请求方。

2) 开发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Data Service组件集。

对于数据服务类的请求通过Web Service技术提供通用的数据服务接口,对车驾管、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与融合,同时提供对这些业务数据的控制功能。开发出C/S结构的操控平台用户界面,用户管理、配置集成平台,对交通突发事件进行指挥调度。

3) 开发出用于信息采集及信息服务的子系统。

对系统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业务咨询、警力配置管理、勤务管理、盗抢及逃逸车辆管理等系统,建立基于非关系型数据的全文检索系统,为所有终端提供信息收集与查询应用服务。

2.2 技术路线

集成平台选用Oracle10g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运行在UNIX系统下,保证了数据安全与服务稳定,各种应用服务主要运行在WIN2003网络操作系统下,操作方便、开发快捷,终端主要运行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

利用ESRI的Arc GIS作为地理信息开发平台,实现道路交通控制及交通管理的可视化,同时利用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拓扑功能实现了基本GIS平台在对交通事件指挥调度过程中辅助决策功能。

对控制系统的集成采用基于XML语言的统一消息机制,实现子系统工作状态采集、控制命令的下达。

对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采用Web Service技术与各子系统数据层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3 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平台主要实现了三大功能:拓展子系统功能、形成新的集成功能和协调各子系统实现智能联动功能。

3.1 拓展子系统功能。

各子系统由不同厂家设计提供,原有系统受其自身边界的限制,功能有限,集成平台建成后,提供了平台的服务功能,各子系统利用这些服务功能拓展了自身的能力,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GIS服务功能。平台统一对外提供GIS服务功能,其他各子系统利用该功能,使交通管理信息应用变为可视化。如在集成平台上,根据报警电话的三字段信息,自动在地图上实现定位,并将定位信息随同交通事故信息一同发往处警单位,处警单位接到此警情时,同时可以在GIS上清楚地看到事故地点,在地图上同时标注有视频监视设备,在计算机上可以查看现场视频图象,为快速、准确的现场处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视频服务功能。利用数字化视频技术在网络上实现了视频实时播放,所有终端用户根据各自的权限都可实时查看或操控前端摄象机,了解全市主要道路交通状况。

3) 系统平台提供了单位组织机构及全部人员的基本信息,由勤务管理子系统提供值勤民警在岗地和时间,在指挥调度时可以直接责任到人,提高其指挥调度效率。

3.2 形成新的集成功能。

在数据及控制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数据融合与综合利用、监视功能、指挥调度、预案及辅助决策四大功能。

1) 数据融合与综合利用。

集成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对来自不同子系统的交通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统一的存储数据,利用数据统计技术在GIS上显示与分析,为交通规划、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提供了交通现状信息,实现数据综合利用。

2) 监视功能。

集成平台实现了系统设备及全市交通态势的实时监视功能,主要包括各种设备、网络各节点、指挥中心供电、各服务器及其上运行服务的工作状态,城市路网道路服务水平、交通事件的发生及处置进展情况、道路施工或恶劣天气对交通造成重要影响、交通管制进展等一系列的实时信息,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向指挥人员报警或作出提示。

3) 指挥调度功能。

当发生交通事件时,指挥人员在中心利用集成平台能够同时调度相关警力、清障设施、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并对调度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事后可以进行回放评价,合理的指挥调度可以作为预案存储,为以后类似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4) 预案及辅助决策功能。

集成平台提供了预案及辅助决策功能,利用其提供的预案管理子系统对常见的交通事件建立起预案,为指挥调度提供参考,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

3.3 智能联动协调功能。

集成平台在各子系统基础之上,可以掌握全局的信息,负责协调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与动作,是各子系统智能协调联动的发起方和组织者。

4 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4.1 采用统一的消息机制,跨平台应用。

系统平台设置有一个统一的消息服务器,对外提供一个IP地址及端口号,各子系统或集成驱动层的程序只需与IP地址进行连接,就可以建立起与消息服务器的连接,与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无关。对各子系统的集成消息总线结构,子系统之间通过消息总线进行通讯,消息总线是系统的连接件,负责消息的分派、传递和过滤,以及处理结果的返回,各个子系统挂接在消息总线上,向总线登记感兴趣的消息类型,构件根据需要发出消息,由消息总线负责将该消息分派到系统中所有对此消息感兴趣的子系统,子系统接收到消息后,根据自身状态对消息进行响应,并通过总线返回处理结果,由于子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并不要求各个子系统具有相同的地址空间或局限在一台机器上。

4.2 制定消息接口规范,定义消息传递格式,为子系统接入提供技术保证。

消息服务器集中管理所有消息,可以屏蔽不满足用户信息和权限要求的消息请求,并提供日志管理。通过定义新的消息格式,系统能够进一步为今后对其他系统的集成提供简单的方法和灵活的部署。

4.3 升级、扩展性强。

集成平台采用Web Service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后台组件,对外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方便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4.4 提供公用软件模块,简化二次开发管理。

集成平台提供与系统管理及资源管理相关的软件模块,可以提供对用户、角色、权限、数据字典、系统配置、组织机构、装备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对外公开提供标准的接口,方便二次开发时调用。

4.5 实现C/S、B/S混合编程,兼顾软件的效率及维护的方便性。

集成平台在指挥中心应用部分主要以C/S为主,对于系统管理、机构管理、勤务管理、交通动/静态信息、综合查询等信息采集与服务功能以B/S应用为主,对象为全部终端用户。

5 系统应用效果及结论

本系统投入运行后,基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中的信息共享、实时监控、智能联动等功能,减少了项目重复投资费用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集成平台利用现代系统集成技术和软件中间件技术对传统的各类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整合和改造,最终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系统架构合理,适用领域广泛,核心软件模块具有良好的可复用性和扩展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急指挥调度通用核心软件平台系统,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尹宏宾,徐建闽.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

[3]万常选.XML数据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4: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关键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行机制功能设计

一、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

1.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区域流通现代化进程

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其结果造成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很多单位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数据格式不规范,无法互联互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统一规划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和建设架构,整合现有各种物流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节省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发挥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为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规划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在整体上推进区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改善投资环境

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发布、查询和接收物流运作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各个物流作业环节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大大的改善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使专业物流企业可与多个物流代理建立长期伙伴合作关系,当代理提出物流请求时,可迅速建立起供应链连接,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有利于提高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规模效益,也利于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稳过渡。大规模联合作业可以降低物流系统整体运行的成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和增值服务,这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推动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物流业务的运作涉及与众多部门的协调,如银行、税务、保险、海关、检验检疫、交通、交管、外贸等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这些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每个部门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各自出台的政策常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造成办公效率低下,这与一体化的物流运作趋势严重不相适应。通过规划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部门间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城市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4.有利于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城市各部门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宏观管理部门难以获得整个物流运作的宏观信息,无法及时获得仓储、道路交通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物流业务的地区分布信息等。这些因素使政府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有很大的滞后性,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大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闲置和浪费。通过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所有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业务历史数据存放到数据仓库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减少决策失误。

二、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

1.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机制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属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它投资大、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愿意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政府应筹集适当的引导资金作为股份投到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制定相关政策拉动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开拓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平台建设的参与者应包括政府、企业、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建设工程,目的是要整合现有物流相关信息资源、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环境,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这必将牵涉到众多物流相关信息资源的资产重组和数据接口的开放等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领导小组来协调和沟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吸收大量资金,需要众多企业的参与。所以,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来参与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参与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察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不要选择具备该领域资质最好的一家企业,相反要选择在该领域引领市场潮流的几家企业共同建设,这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和降低实施成本。同时,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紧紧围绕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建设,避免投资浪费。我国的“银联卡”工程和上海亿通国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国家航运中心信息网络和上海大口岸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值得借鉴。

2.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

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原则上应坚持谁建设谁运营的策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招标或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时就应该考虑到运营的问题。它的运营机制可采用机场和高速公路类似的模式--收取机场建设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如果物流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就有积极性参与平台的建设,正如现在有私营企业投资机场、公路建设一样。由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体运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而且具有垄断运营的特点,这必然牵涉到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定价问题。

因此,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采取政府引导、行业约束、企业自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面向企业,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管理方式。对于加入平台的企业会员,平台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政府主要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等。

三、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功能设计

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将与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中心、相关行业信息系统及企业的信息系统连接。用户通过前台界面完成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操作,实现与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无缝衔接。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全市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全市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城市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门户网站功能。包括市场动态、行业新闻、相关政策法规;物流企业名录和基础资源信息;友情链接、物流论坛与培训教育。

(2)公共信息发布与查询功能。包括环境、路况和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地理信息(GIS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查询;港口、航运、公路货运、航空、铁路等信息的查询;物流园区及仓储设施信息查询;多式联运信息查询。

(3)交易服务功能。包括物流服务的电子报价与询价功能;物流运输中的舱位、用箱、拖车和仓储等交易撮合功能;物流业务的网上谈判、议价、合同签订与管理功能;电子订舱功能;CA安全认证功能;电子支付与资金结算功能。

(4)相关部门服务功能。包括海关保税区监管功能;海关网上报关与网上通关及通关数据支持;网上出入境检验;网上报税、交税;网上办理保险业务;其他相关的电子政务服务功能。

(5)用户信息服务功能。包括ISP服务;CA证书认证申请和管理;用户主页服务;应用托管服务。

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作为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将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他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

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将实现不同组织(政府、企业)间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实现整个物流作业链中众多业务主体相互间的协同作业、设计架构出配套的机制及规范以保证体系的有序、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规划设计》杜江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3

[2]《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框架研究》,王喜富、申金升、关伟,物流技术 2006年第01期

[3]《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研究》,张锦、杨东援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年第01期

篇5:国内外交通信息平台研究现状介绍

来源:智能交通观察网作者:李锐东

1.1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2003年3月,佛罗里达州交通部被联邦公路局选中参与到一个名为iFlorida的项目中,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扩展和集成现有的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收集及共享数据,利用运行数据来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其他性能,并且在恰当的时候将数据发布出行者。同时该项目还将用实例来说明如何从技术和组织两方面集成交通、天气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GCM GATEWAY旅行信息系统是美国运输部资助的旨在提升地面运输多式联运效率的项目,主要覆盖伊利诺州、印第安纳和威斯康星州。GCM GATEWAY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和发布旅行时间、道路建设和维护、交通事故、天气状况信息等等,所有的信息面向用户实时提供,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访问,同时提供给政府组织、运输服务运营者以及其他公共旅行信息机构。在系统网络结构上,GCM GATEWAY采用混合型分布式配置,通过位于三个地区的交换网关进行互联,中心网关位于芝加哥运输部的交通通信中心,在每个网关之下,带有来自各个子网、各个道路监测点的下级接入点;

在系统逻辑结构上,GCM GATEWAY分为数据采集、中心处理和数据发布三部分,数据采集来自各个网关下的道路监测点、气象站、事故现场、运输机构等等,采集的手段多样,包括网上交换、传真等。GCM GATEWAY的特色是实时性、公共性和开放的技术标准。GCM GATEWAY通过多个具有扩展数据计算、通信和存储能力的服务器、客户机与网关组成的群组,达到了实时信息收集、处理和海量存储、宽带访问的能力,向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多模式的运输信息和管理系统,满足了公众、旅行者、运营者和相关管理机构的需要。

欧洲:欧洲的智能交通系统从研发初期就瞄准了多交通方式,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向前发展,欧洲的相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平台的概念和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意大利都灵市实施的5T系统中包括一个骨干网络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其它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英国公路局的国家交通控制中心一个内容是建立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平台,通过开放的通信环境,实现多信息源的交换与共享。在ERTICO的研究项目中,项目的目

标是通过建立通用可复用的机制来支[1]李瑞敏,陆化普,史其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4)持多模式的ITS服务,主要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营者和信息服务商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核心是开发支持面向对象(JAVA/CORBA/XML)的共用规范;3GT(Third

Generation Telematics)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确保各种不同中间件供应商、终端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产品的互用性来帮助建立基于OSGi的车内通信信息平台,主要内容是为基于OSGi的服务建立通用的通信信息界面。

英国的UTMC(Urban Traffic Management&Control)项目是由英国DET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负责的一个旨在推动开放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和建设的项目,目标是为交通管理部门有效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科学制定交通管理策略提供支持。典型UTMC系统的主要组件是共用数据库,用以存储信息并使信息可以为不同应用系统所用以及输出到其他应用系统或被操作员使用。共用数据库可以集成来自分散的、全异的应用系统的数据,从而以较低的费用来扩展系统功能。共用数据库在提高系统灵活性、集成现有应用系统到UTMC以及UTMC的模块化和提高可扩展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用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为:提供共享数据的通用接口;灵活的数据保护和安全;数据质量模型支持;共用数据服务。共用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提供访问应用系统中数据的接口;灵活的数据保护和安全性;支持数据质量定义,提供审查追踪和历史数据存储;提供共用数据服务,与应用系统的变化无关,与数据库供应者无关。通过利用共用数据库,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功能,降低维护费用,有效地集成新的应用系统,提供旅行信息服务,简化接口需求等。UTMC10通过共用数据库实现UTMC集成是UTMC众多项目中的一个,目标是建立UTMC共用数据库规范。UTMC10得出与美国以及公路部门相关研究同样的结论:共用数据库的集成应基于CORBA,基础数据模型应是关系型的并采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目前小规模的共用数据库示范项目已经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与莱斯特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格拉斯哥的停车管理系统连接起来,结果显示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效益[1]。新加坡:i_交通(i_Transport)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最新的集成多种现在与未来ITS系统的全国性平台。i_交通可被视为第二代综合性的且具有可兼容性、可替换性以及可持续性的ITS系统。i_交通项目的目标主

要包括:为陆路交通管理局的ITS中心提供一个针对所有交通操作的综合工作平台;提供一个可缩放的交通数据库以方便信息分发和研究;一套自定义应用软件例如统计、仿真、推论工具等可以提供实时交通的管理与分析;一个提供给数据库用户的网络数据传递通道。i_交通平台分成五个相互衔接的模块即操作界面模块、交通信息枢纽模块、统计模块、推论模块和仿真模块。操作界面模块负责不同ITS系统之间、外部机构系统与交通信息枢纽模块之间的通讯及相互衔接。交通信息枢纽模块是存放数据的中心,它在不同的ITS系统之间收集存储、整合、交换数据。统计模块不仅提供主要的统计报告,同时还是系统离线数据的处理界面。推论模块为交通管理特别是事故管理提供实时的交通决策支持,这个模块会采用来自交通信息枢纽的数据,如果需要会利用操作界面模块以及仿真模块来辅助专家系统选择交通管理的行动计划。仿真模块目的是提供大规模的、比实时更快的微观仿真模型来对交通控制策略进行评价,以便让推论模块进行选择。

日本:为了推动Smartway系统的发展,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建设了名为ITSplatform的ITS平台。这里ITS Platform被定义为ITS程序可以在其上综合使用的系统,也是应用通讯技术的基础。2003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在Moriya地区的高速公路进行了检验智能通信平台效果的公开试验。智能通信平台是通信处理程序,可以在通用无线通信设备的基础上提供各种服务,主要是利用了ETC中的DSRC技术。在日本ITS发展中,认为与ITS兼容的道路系统Smartway是21世纪所必需的。Smartway是下一代的道路包括了道路车辆通信系统、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光纤网络等,集成了各种不同的ITS技术包括VICS、ETC和AHS等。Smartway作为开放共用的平台支持ITS发展完善社会中的畅通交通,有助于产生新的社会价值。作为共用平台Smartway支持道路交通的计算机化,同时Smartway包括3大部分:通信设备等、数据存储设备(GIS检测数据、道路通信标准等)以及信息网络设备(光纤、传感器、信息采集器等)。通过利用这些部分功能,Smartway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目标。

发达国家在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开始了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管理和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应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建设智

能信息平台等系统,实现信息高效采集、共享和利用,提高运输系统效率,保持交通运输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交通有序畅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1.2国内研究情况

在我国有多个院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北京等地的科研院所相继开展了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等领域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在交通信息的分类分析、交通信息的模型和结构、实时数据的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技术框架、应用实例和实验平台,同时国内各城市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提出了对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必要的集成与管理,最终达到全面分析和最优服务的目的和要求。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正在建设交通信息平台,为实现大范围的交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各个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北京“科技奥运”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的课题之一,其中包括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北京将以奥运公园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实用服务平台,建立奥运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周到的交通信息服务。到奥运会时,北京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行状况将达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等发达水平。

为了建立适用于ITS的信息平台,上海市已经组织了相关的研究。在数据采集方面,上海高架道路系统更新电视监控系统,覆盖了整个高架道路在主要的交通节点,安装先进的交通信息视频分析系统,及时分析交通状况的变化地面道路上,多个交叉口安装了感应线圈和自适应控制系统。在通信技术方面,高架道路上的通信已经全部更新为光纤,部分地段已经采用了全数字通信技术。2005年上海已经完成ITS信息平台核心的建设和试运营,2007年基本完成城市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2008年至2009年逐步完善、基本完成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初步形成上海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重庆市根据自身ITS建设与信息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ITS虚拟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平台在物理层面是分布的,带有异构性。虚拟综合信息平台并不是在现有的ITS各应用系统之外再搭建一个新的平台系统,而是通过分布式计算的相关技术,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平台系统,将

主要任务分散到各个ITS应用系统中。济南市以信息产业局为主负责建设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内容包括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和服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共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共用数据规范、应用层数据传输规范、数据请求代理等,形成综合信息平台。

广州市交通信息平台是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试点城市示范工程。广州市提出的ITS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是通过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相关技术的融合、相关产品的集成,形成具体的ITS交通信息平台,承载ITS的规划、管理控制和业务发展等功能,科学指导ITS及其子系统的建设,形成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平台带动制造业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如车载设备、手持导航设备、专用通信设备、车辆检测与控制设备、相关系统等),在营运业方面为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服务(如定位调度、物流、车队管理、电召服务、地理信息及交通信息的服务、其他关于交通信息的增值业务等)。

信息平台打破资源垄断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整合利用交通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共享,实现从单个业务系统逐步向行业内平台建设的转变,从主要为行业管理服务逐步向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转变。

篇6: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分为常规、快速大运量、辅助和特殊系统四类。

2、我国目前主要存在哪几种行业管理模式?试举例说明。

答:“公司型”行业管理模式、“职能部门型”行业管理模式、“协会型”行业管理模式。其中“公司型”行业管理模式有烟草、石油行业;“职能部门型”行业管理模式有电子、民航、交通等行业;“协会型”行业管理模式有企业自主组织的行业协会。

3、我国城市公交行业管理属于哪种类型的行业管理模式?

答:“职能部门型”行业管理模式,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

4、构成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四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答:线路的首末站、具体走向、中途设站和线路之间的相互衔接,则是构成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四大要素”。

5、常见公共汽(电)车线路网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一类城市?试以你所在城

市为例进行分析。

答:①直线形线路网,适用于道路网呈棋盘状的大、中、小城市;②放射形线路网,适用于中、小城市;③环形线路网,适用于大城市;④方格对角线形线路网,多见于历史遗留下的古城,也适用于一些呈棋盘状线路网的现代化大、中城市;⑤混合形线路网,一般适用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6、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线路网长度这两个指标的区别在哪里?

答:运营线路长度是指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运营线路的长度,不包括临时行驶的线路长度。它与城市的规模、城市居民的平均乘距大小有关。运营线路网长度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线路所通过的道路长度的总和,或是运营线路总长度减去并行重复线路的长度。

7、城市公共车辆的运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上一篇:夏洛的网读后感700字下一篇: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工作简报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