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北京市不同区域间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交通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也变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融入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系统中。作为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城市区域间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公共交通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公共交通路线的有效分配的决策依据,提高区域内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最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研究人员对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从不同视角层面进行大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但大多数学者主要是针对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研究,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区域维度综合评价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程度,研究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这是城市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在公共交通领域上的应用拓展,研究丰富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理论内涵,从新角度探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路径。本文根据当前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的现状及特点,选用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度、公共交通供给和公共交通路线多样性作为评价标准,涵盖九个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六个行政区域的133个街道行政单元作为研究单位划分交通小区,有机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和K-means聚类算法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交通小区划分的大小和规模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的检验,分析评价北京市中心城区间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总体上规模巨大,但是区域间公共交通服务存在非均等化问题。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交通小区在三个服务水平评价准则上基本上都达到了良好或非常好的评价结果,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相对而言表现较差。中关村街道、望京街道等商务区、学校密集区和其周边区域在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度上表现较好,与当前区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有直接关系。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准则的表现相对较弱,尤其是丰台区、朝阳区、海淀区等区域边缘地带的公共交通有效供给欠缺,缺少特定便捷的公共交通支线或专用线路。超过三成的交通小区公共交通线路多样性表现一般,需要更多的公共交通路线来增强线路的多样性。最后,本文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吸引力,发挥公共交通服务信息灵活度,以精准服务为导向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提高中等距离区域间公共交通服务,大力发展定制公交等多样化公交,完善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区域及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相关概念

2.1.1 公共服务均等化

2.1.2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平正义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公共服务均等化

2.3.2 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2.3.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综合评价

2.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经济和政策背景

3.2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3.3 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存在的问题

4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与模型构建

4.1 均等化综合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4.2 均等化评价准则和指标的确定

4.3 均等化综合评价指标的赋权

4.3.1 指标赋权常用方法

4.3.2 本文评价指标的赋权

4.4 均等化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与模型的构建

4.4.1 均等化评价方法的确定

4.4.2 均等化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5 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5.1 北京市研究区域的划分和数据收集

5.1.1 北京市研究区域的划分

5.1.2 研究数据的采集

5.2 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的量化与计算

5.3 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结果的检验

5.4 北京市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评价结果分析

5.4.1 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服务分析

5.4.2 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度分析

5.4.3 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分析

5.4.4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多样性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子金融论文提纲下一篇:现金交易风险控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