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交通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提供的基本服务,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基础功能却甚少得到关注。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当前中国城市追求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其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正确认识城市公共交通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四个方面:(1)构建研究框架。首先,以城市化快速推进引起的“职住空间分离”现象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视角,进一步阐释公共交通发展的可行性。然后,从公交设施规模、服务效能和民众公交消费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并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2)公交设施规模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从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角度出发,选取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表征公交设施规模,利用2004-2016年期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交设施规模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中介传导路径,并特别检验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下公交设施规模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公交设施规模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人力资本、就业规模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公交设施规模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相对西部地区,公交设施规模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相对中等城市,公交设施规模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在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而在小城市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且不显著。(3)公交服务效能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从城市公共交通投入产出的效率角度出发,采用客运量与公交车辆数的比值作为公交服务效能的代理指标,利用2004-2016年期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交服务效能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中介传导路径,并特别检验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下公交服务效能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公交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劳动生产率在公交服务效能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公交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的拐点值在西部地区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越大,公交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的拐点值就越大。(4)从公众出行需要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微观基础,即民众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消费行为(简称“民众公交消费”)。利用2016年334份常州市调查问卷数据,以民众的通勤出行方式为例,应用Probit模型,从尊重需要和公交服务这两个角度实证考察民众公交消费的影响因素,并特别检验了尊重需要和公交服务在不同家庭结构和群体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尊重需要显著抑制民众公交消费;改善公交服务可以显著提升民众在通勤出行中选择公交的可能性;尊重需要和公交服务在不同家庭最小成员年龄中存在差异化效应;从分群估计结果看,尊重需要对女性、低学历、高收入和外地户口的群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绿色经济结合起来,拓展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范畴。现有关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和航运等方面,体现的是交通运输的货运及跨区域客运功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承担城市内部主要客运任务的公共交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探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服务,同样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实证研究角度验证了“当斯-托马斯悖论”的存在。本研究利用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04-2016年期间的样本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公交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第三,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微观基础,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公交出行选择结合,从出行心理角度探讨了民众公交消费的原因,丰富了现有关于出行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基于中国“面子文化”传统背景,将民众对尊重的心理诉求和对公交服务的满意度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了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原因,为政府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交通;设施规模;服务效能;绿色经济效率;公交消费

学科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结构框架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学分析理论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2 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2.2.1 绿色经济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2.2.2 城市绿色经济及效率的概念

2.2.3 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衡量

2.2.4 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绿色经济效率关系研究

2.3.1 公交基础设施与绿色经济效率

2.3.2 公交服务效能与绿色经济效率

2.4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

2.4.1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概念

2.4.2 出行决策行为相关理论

2.4.3 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5 文献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框架的构建

3.1 引言

3.2 需求视角下的城市公交发展分析

3.3 城市公交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框架

3.4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4.1 公交设施规模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3.4.2 公交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3.4.3 民众公交消费的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交设施规模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模型设定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4.3.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4.3.3 内生性问题讨论

4.3.4 稳健性检验

4.4 中介效应检验

4.5 拓展性分析

4.5.1 地区差异

4.5.2 城市规模差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交服务效能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5.1 引言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模型设定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中介效应检验

5.5 拓展性分析

5.5.1 地区差异

5.5.2 城市规模差异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公交发展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微观基础

6.1 引言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变量定义与量表分析

6.2.3 模型设定

6.3 民众公交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3.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6.3.3 内生性问题讨论

6.3.4 稳健性检验

6.4 拓展性分析

6.4.1 家庭结构差异

6.4.2 分群估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科学发展城市公交,关注客运量提升

7.2.2 转变民众固有观念,培养公交优先出行意识

7.2.3 实行公交优先发展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

附录2: 中国大中城市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调查表

致谢

上一篇:我国工程结构检测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会计制度缺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