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2024-06-25

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通用12篇)

篇1: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来听我的课,你会后悔;不来听我的课,你会后悔”,李老师给我们上的选修课让我影响深刻。这样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起初像这样耐人深味而又调皮搞笑都话语,更是因为李老师为人慈祥和善,课堂轻松愉悦,选修课目的鲜明。现在让我真的都有点后悔当初不早点选您这门课了,这就是短短九周的选修课---健康心理学和可爱的李老师带给我的感受。

还记得上学期末在匆匆的选完课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我选了一门心理健康的课,总告诉自己心理没问题,去也就听听课,看看书,写写作业,又没有心理问题。后来上了课才发现,起初的理解是错误的。首先,课程的名字搞错了„„是健康心理学,是关于“健康”的心理学课程。主要讲健康,健康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去感受的。其次就是,听了课,才发现李老师的选修课不像其他老师的课那样都功利和理论化,更多的是感受,理解,和领悟。最后就是,这个课给我感觉很轻松,很愉快,包括老师的讲课,学生的听课,氛围十分和谐。

从第一次课的引领,进入健康心理学,李老师让我们填写心中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概念到一次次对布什、普京、温家宝总理健康生活的推崇,在我心中渐渐树立起了健康的模样,健康的现实形态。不再单纯的以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者没有精神疾病,健康是一种建立在人本身的思想控制下的生活态度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生活质量和状况,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上了李老师的课,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滋润了心灵,感谢李老师的讲课。

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心理健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发生了本质上的认识变化,这门课交给了我很多的知识,在将来也一定会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 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

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学习健康心理学对我有很大都帮助

1.它帮助我们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

2它帮助我们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之路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比如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课程虽然已经结束,我们小团队里男生女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在李老师的发动下,我们结实了,交好了,还在学习课后增进了交流,合了影,留了念„„他叫吕培,一个二胖,他叫“大壮”,给他取的外号,呵呵,大家就是这么地认识了。感谢健康心理学,感谢李老师。我现在在完成的是课程的作业,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是对这门课的回顾,谈些自己的体会,所以从网上copy的原理都是不适用的,简简单单的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我想这才是重点。

最后,给老师提些小小意见和建议吧。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那段关于千王的视频,我觉得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放些视频

增加点元素,是有助于提升我们兴趣和理解知识的,事实也是如此,希望老师能把更好的资源分享给我们,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当然,我有点迷糊的是,我对视频内容尚未理解,这是一个劝赌的视频,老师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健康信息是远离赌博珍爱生命吗?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我们,引领我们的思维,多学习一些,有时候自己的理解没有那么的迅速就还会迷糊,在半知半解中下课了,会寝室睡一觉,隔了一周在上课,啥都没有了,如果能够对健康通过这个选修课找到自己的体会了,感受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想会对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李老师是健康心理的启蒙老师,谢谢你带给我们的健康心理学。有学弟学妹问起,我一定会推荐他们!

篇2: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和关老师一起听了我们学校马军波老师的一节心理健康班会辅导课——好习惯成就健康人生。

这节课中,马老师安排了猜谜语、做游戏、自我剖析、小组讨论等等的多种形式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了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坏习惯的危害,掌握了养成好习惯的方法等等。在我看来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觉得这节课算是一节好吧!但是,课后关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精彩的点评,使我恍然大悟。哦!原来这节课的设计不是很科学的,主要的原因是,这节课的题目选的太大了,对学生来说,不如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学习贴近的一面,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这样就更好操作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目标也就更具体、更可行了。

看来要想把一节心理健康课上好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所以,在这节课后我马上结合关老师的点评,上网学习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心理健康课。

我自己感到收获不小。心中也更加明确了究竟应该如何上好一节心理健康课。

首先,课的设计必须要合理、精彩,课件的制作要能在关键之处抓住学生的心。

马老师的课,开头以猜谜语引入比较好。应该说老师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学生对“习惯”这两个字不陌生,对他们表达的意义也明白。但是,我认为欠缺一点的是,课件的制作不够精彩,如果能够用

一些有关”习惯”的视频,或者加上一些合适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会更有震撼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坏习惯的危害。

其次,要创设一种轻松、和谐氛围 真诚与学生沟通。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为开展心理健康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教学中,要极力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诚的与人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第三,心理健康课应该多让学生去体会,有真实的感受。

马老师的整堂课,我感到有些欠缺的就是缺少学生自身的体会。即使课堂上老师挑起来回答的问题也是不够灵活的,给我的感觉是:学生好像觉得老师的提问离他们的实际太远了,所以孩子也就体会不到自己该从何说起,只能说一些大话空话。

总之,我今后还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使自己今后能真正的上好心理健康课。

荣成21中张英华

篇3: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一、打造专家化队伍, 提升专业化水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校心理与行为研究院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优势, 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科研、普及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

2005年由天津师范大学主持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并被教育部推荐作为全国高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试使用。在资深教授沈德立先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梁宝勇先生的带动下, 天津师范大学形成了一支在年龄结构、学科背景、职称等方面梯队合理, 优势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教师18名, 其中教授4名, 副教授6名, 主任医师2名, 讲师4名, 助教2名, 几年来, 中心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委局级项目7项, 出版著作29部,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完善制度, 以职业化服务体现工作规范性

专业化水平需要通过职业化服务体现, 才能让广大学生得到专业指导。因此,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时, 处处以职业化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从咨询预约到填写意见反馈, 从心理测量程序的严格到约谈信的送达, 从咨询记录到心理档案, 从危机干预到转介制度等, 我们深知, 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 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有其面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因此职业化标准是我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 更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我们实现职业化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师, 学校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学习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考察, 严格把关, 已具备较好职业素质的教师才可以进入这支队伍。为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 学校定期开展督导、研讨、培训、学访等活动, 注重从人格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水平。

三、采取多样化手段, 扩大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中心着眼于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评价自己, 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 促进人格的自我成长与完善。

学校坚持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普遍测量与重点干预的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的结合、接受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结合的“四结合”模式, 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 我校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 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覆盖。通过比较发现, 较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群体在心理测试过程中的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群体, 这也从一方面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的效果和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每年举办两届心理健康宣传月, 宣传月中的大型宣传活动、朋辈辅导、精品讲座、心理影片赏析、心翔运动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赛季龙虎榜、杂志《心之桥》的出版发行等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形式, 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促进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观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心理健康像空气、阳光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像一座桥梁建立了学生与学校间的相互信任, 心理健康教育像阶梯辅助学生不断向上发展, 我们希望尽己所能为学生输送心灵营养, 让学生带着一颗健康心灵, 在人生路上快乐远行!

摘要:2004年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 学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篇4:用健康感受未来

但是,根据医院的统计,罹患了重大疾病的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形态均会受到强烈的影响,因为医疗费用相当昂贵,亲人们需要花费一大笔的医疗费来救治患者。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健康是顶天立地的“1”,而事业、爱情、友谊、金钱、房子等都是“0”,他们共同组成了你伟大的成功——“10000……”

当您失去健康时,您顶天立地的“1”便倒下了。于是,您身后再多的“0”都将失去意义。不管是“五子登科”还是“七子之歌”。因为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身心健康。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测试:

问:你最喜欢什么?答:最喜欢钱。

问:你最爱谁?答:最爱自己。

问: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最重要的是生命。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呢?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你最喜欢的东西多数都可以买得到,所以最爱钱。但不可以为钱出卖自己,所以最爱自己。由于最爱自己,所以更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身体。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为630万,而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就达到140万。目前,我国有癌症患者200万,每年新发现病例接近160万,其中每5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死于癌症,每20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癌症患者。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就上升了69%,死亡率增加了29.4%。多么可怕的数据!

可见,身体健康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人的身体好比一台机器,用的时间久了,免不了一些零部件会出点毛病。“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中年一过,就该更关注健康,坚持体育锻炼,每天早起、打拳、做操、跑步……为了健康,您付出时间,付出精力……那您有没有想到健康保险呢?健康险关爱的是您和您家人的健康,新的一年到来了,平安保险公司新推出了这样一种保险,分红型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它不仅能给您送去健康和安心,它还能送去利益和春的温暖。

篇5:心理健康课听课反思

谷芳菲

一年级的心理健康课,要讲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现在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各种习惯都处在养成教育进行时。有些习惯已经养成,比如每天的值日生已经能够按时值日,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些习惯还没有养成,比如,每次我走进教室,总会看到门口、过道上有没主的凳子,教室后面的大衣有的乱了,有的掉了,我讲台的桌布摇摇欲坠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人管,我天天说也说够了。我想,现在的孩子大都自私,对班级事情漠然置之。那就从这里入手吧,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事事关心,时时自主,做好班级的小主人。

选好课题,定准目标,接下来就是环节的设计了。心理健康课就是活动辅导课,为着这个活动二字,有的课题适宜设计活动,可这个班级小主人,到底该怎么活动呢?最后,老师就从没人管的凳子下手,录了一段录像让孩子观看,看看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触动,加入了“凳子的哭泣”,感受到自身行为的不应该。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全班的自我检查,勇于自我批评的人才会有进步,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提点自己,避免做错。

接下来播放了一段同学主动打扫教室的录像,树立榜样,明确做法。并让孩子夸一夸做得好的同学,有了努力的方向。

下面需要的就是实际操作了,我老师设计了现场教室整理的活动环节。亲身体验,对正确行为加强巩固。让孩子知道,班级小主人就应该这样做。

另一个目标自主管理,他和事事关心既是并列的,又是递进的。所有的班级小主人的做法最后都应该成为自主意识主动去做。亲身体验,自己作为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篇6:周六心理健康课听课体会

张秋梅

周六上午我去高密市康成小学听了二节心理健康课。一节是康成小学董玉霞老师的《学会倾听》,另一节是拒城河小学孙合香老师的《和时间赛跑》。听完后感触颇深,现总结一下体会:

一、上课的教师给我第一印象就是情绪饱满、热情,整堂课老师都面带微笑,无论学生是否配合,老师没有看出着急的心态,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该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良好的心理健康。

二、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就要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冲击。心理活动课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因为学生之间的年龄、地位、处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他们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

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篇7: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体会

11月23日下午,我们学校一行7人去八完小参加了一次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除我们之外还有教育局的两名领导,活动中听取了府新小学常晴老师的心理健康课,对于目前他们学校有关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的一些情况与做法,并且听取了心理辅导课听课之后,与会的代表就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由此可见,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过学习,感慨颇多,让人感到沉重与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 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活动课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因为学生之间的年龄、地位、处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的共同点,他们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他们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一杯水会感动路人,一滴水会感动小草,一片云会感动天空,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会感动每一个学生,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老师会感动整个校园!正如常老师说的那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小事大做”,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让“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底,伴随他们走过多彩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入手,继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健康课听课心得体会

乌拉特前旗第五小学

郝 翻 丽

篇8:实施心理干预 感受教学快乐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成功的助推器

首先, 必须解决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由于有大量的训练题要完成, 不少学生起早贪黑, 每天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十几个小时。学业负担及高考压力沉重得让许多学生喘不过气, 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 一方面要精简作业,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另一方面, 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 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劳逸结合, 积极锻炼身体, 强健体魄。事实上, 会玩的人才是最善于学习的人。有一句英国谚语是:All work makes Jack a dull boy (一直学习把杰克变成了呆子) 。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平和的心态, 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其次, 必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 (IQ) , 更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EQ) 。因此, 教师要恢复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其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几句鼓励性的评语, 一两条中肯的建议可能会完全改变一名学生的发展, 尤其对于那些身处困境而又渴求上进的学生。在笔者教过的学生中, 接触到这样的学生有不少。下面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个名叫小鹏的男生, 聪明伶俐, 但化学基础差, 高二分科后才开始抓紧时间学习, 但不知从何处下手, 因为胆怯不敢来跟笔者谈, 就在作业本里夹了张纸条, 希望笔者能指点迷津。笔者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一些鼓励的话。接下来笔者找他谈心, 开导他, 使他放下了思想包袱, 树立了必胜的信念。然后我们就学习化学相互交换了看法:如何归纳总结知识, 如何分析解题思路。在笔者的指点和帮助下, 他的学习很快就入门, 并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最终考上了较理想的大学。临走时, 小鹏赠送给笔者一件雕塑——一只展翅飞翔的鹰。笔者知道他不仅是在对笔者的培养表示感谢, 也寄托了他对笔者的殷殷期盼:希望笔者能够在工作上如雄鹰般展翅翱翔。

还有一个名叫小媛的女生, 她没能在上一次高考中顺利过关, 在笔者上课的班里复读。那是在第一次月考后的一个晚自习上, 当笔者问及学习的状况时, 她谈到本次考试成绩仅56分, 跟上次高考的成绩不相上下, 她显得有些焦虑。接着, 她问笔者:“我怕不会再有什么长进了吧?”笔者马上感受到她想赢却又怕输的心理。于是笔者反问她:“你们正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怎么会不上升?”笔者的话及时地消除了她心头的疑虑。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地注意该学生的表现, 笔者发现她听课非常认真, 平时学习很积极很努力。结果, 在第二次月考中她的化学成绩一下子上升到75分, 第三次考了81分, 第四次月考竟然飙升到95分。

这两位学生的巨大变化让笔者非常惊喜, 也让笔者坚信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的必要性。的确, 对失败的恐惧恰如浓雾, 使深陷其中的人难辨方位, 焦虑不安。帮助学生摆脱失败的阴影, 树立自信心, 激发勇气,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使他们奋发向上, 开创非凡的局面。在帮助学生插上振翅高飞的翅膀时, 笔者感受到为人师的不平凡, 也颇有成就感。

二、处理好“鱼”“渔”关系——快乐的源泉

一位能点石成金的奇人遇到了一个贫穷的孩子, 为表示同情, 就给这个孩子赠送了几块金子。孰料, 穷孩子竟无动于衷, 奇人感到有点莫名其妙。细究原因, 孩子说:“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那几块金子可以让他享用一时, 暂时摆脱贫困, 而掌握了点金术却足以让他受用一世。教育也同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让学生自己产生“造血功能”, 则只会使教师整天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也会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掰嘴喂食对于双方来说都的确太痛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用苦难来折磨自己以显示对教育的忠诚, 用低效的忙碌来安慰自己的良心。笔者并不否认教师应该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过苦行僧的日子。如果教师深思生活的意义, 教师难道不该幸福地活着么?教师是否该在教学观念和技巧方面多推敲和琢磨, 追求至美的教学艺术, 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 激发学生上进心, 以此来享受教育的快乐?

教学应该是快乐的, 而不该是愁眉苦脸的。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具有对事物和知识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 还有经过锻炼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教育的双方都能达到快乐的境界该是多么幸福。笔者认为, 无论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好奇是智慧的开端。唯有好奇, 才能吸引注意力, 激发兴趣, 调动潜能, 进而使学生孜孜以求。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的心智, 焕发斗志, 培养好奇心,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例如,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位教师, 在读高中时, 他就注意到老师讲解析几何课时徒手画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他就开始寻思:能否设计出一种仪器用来画圆锥曲线, 就像使用圆规画圆那样方便准确?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琢磨, 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 却一次次地失败, 但是他毫不气馁, 而是不断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进行改造, 再尝试。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从高中毕业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四年, 终于他成功制作出圆锥曲线绘图仪, 并获得国家专利。很显然, 强烈的好奇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成功的关键。

总而言之, 教育应该让活泼的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必要的文化基础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若能让参与者感受到饮用清甜山泉, 呼吸清新空气般的舒畅感觉, 那么师生就会无怨无悔, 非常自豪。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篇9: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听课体会范文

陆集中心学校

曹善成

2014年4月3日上午8:40到下午5:30,我到树人学校参加了宿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会议分上午听课和下午评课、听报告两部分,上午的课分别有:树人学校的庄俊英老师执教《学会合作》、张家港实验小学的丁宏美老师执教《男生

女生》、沭阳实验小学的薛丽丽老师执教《我是守规小公民》、湖滨新城的潘晓娟执教《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下午评课由沭阳县教育局刘晓沪主任主持,市职业技术学校钱玲老师作了《心理健康活动课技能实操训练》的报告。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概念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这门学科的方向和目标,深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来自心理辅导课的收获:

一、面对每一个孩子,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面对每一个孩子,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有人认为,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不是“治疗”,而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积极地人格等。这几节课所选课题有 “学会合作”,有“男生

女生”,有“我是守规小公民”,寻找“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等。这些课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感恩,学会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活动目标,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自我成长。

二、注重活动体验

四位执教教师都设计了精彩的活动,也注重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分享。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薛丽丽老师的《我是守规小公民》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守规的重要性,教师设计了“踩尾巴”游戏,还设计了“三分钟答题”游戏,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切实感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把这种品质渗透到生活中。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我们平常开设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而活动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更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内容。让学生在一种安全、开放、平等、尊重的活动氛围中,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活动,分享个人的感受和收获,从而引导学生寻求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把握好角色

所有上课的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整堂课老师都面带微笑。教师在班级心理活动课中扮演的是一位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好朋友。每一位教师都特别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每当学生分享时,教师都真诚的注视着学生的眼睛,用手拍拍学生的后背。整节课也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学生之间的年龄相仿,心理相通,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其中潘晓娟老师的课我印象最深刻,课题是《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爱的倾诉”环节,让学生体会互相拥抱的温暖,有好几个女主动生走上讲台,真诚的要求抱抱老师,此是,下课的哨声已经吹响,更多的学生陆续走上讲台要求和教师拥抱,有的学生掉下了难舍的眼泪。在场的听课老师都被这一幕深深的感动了。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而是倾听、同感、情歌反应、具体化等。

来自钱玲老师报告的收获:

钱玲老师报告首先强调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谨慎性,又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这让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份阳光事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辍学或严重违法违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过问题。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钱玲老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要科学的评价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不要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将心理问题“扩大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咨询和矫正。在心理辅导课中,重视对学生启发教育和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三、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钱玲老师说,这次研讨会是宿迁市第一次,很期待在不久举办第二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求我们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篇10:心理健康体会与感受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就这样丰富充实的走过了。

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我有了很多收获。我不仅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的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而且心理健康课让我自我了解,自我认识。

我们心理健康课的任课老师是陈老师,我个人认为她是极适合上这门课的,她轻柔地声音本身就像一剂安抚剂,给人平静而安慰的感觉。老师的授课方式比较自由,授课以PPT为主,形式有概念介绍、名言警句、实际案例、心理健康视频、心理测试等,但是她的教学一点都不死板,她经常组织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游戏,带动课堂活跃气氛,提高了我们的兴趣。在她的带领下,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了爱情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际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我学习心理学获得的最大的好处——认识自己: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只有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才能拓宽我的人生道路。

通过心理健康课我的情绪自控能力得到了增强,曾经的自己处事时十分莽撞,遇事冲动,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容易感情用事,面对一些问题不肯 “低头”、去理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挥霍感情……还记得,初入大学时,与在以往的高中校园生涯中前进的道路总是十分单一,最终目标不过是高考不同,当来到新环境的新奇和热闹逐渐退去后,大学中轻松的课程让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高三紧张气氛以及考试压力,很快便让我觉得无所事事,自身的惰性与内心迫切想做些事的心情相交织,空闲甚至成了一种折磨。自卑、焦虑、抑郁、孤独、无助、虚荣等消极情绪时常交织。在那迷茫的时刻,我迎来了心理健康课。在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当老师提及情绪的内容时,以一些举证和理性的话去展示。我渐渐地发现,对于处在这个年龄的我应有成人的深思熟虑,善于克制忍让,心胸宽广,敢于卑躬屈膝,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

其次,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收获的另外的好处——认识他人,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人情世故,处理好人际关系。别人为什么如此,这样选择,这样的做的好处,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学习这门课程使我更加乐于与人交往,不仅接纳了自己,也能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别人,认可他人的存在和作用。

在大学的新生活中,我逐渐学会与他人沟通、换位思考,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新的集体中,我学会既能与他人融为一体,积极参与院里、校里的活动,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还扩大交际圈,开阔视野。就我个人而言,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一番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调节了身心,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此外,我还收获了许多知心朋友,我学会卸下心防,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我相信以上的感悟收获会使我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我会以积极的态度压倒消极的一面,并正确认识人格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是对学习心理健康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却可能肤浅。

篇11:大学生心理健康上课感受

抱着期待的心情,我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其实虽然我的心理并没有大的问题,可是我的心理负担还是很重的。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学会如何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就是我上这门课程最根本的目的。

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的课程安排及老师分配都很合理,在没有课的星期一晚上能接受这门课的教育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多个老师分块授课也给了我很专业的感觉。同时,老师们都是在心理健康这个领域研究多年的学者,对我们的心理状况很是熟悉,能够很好地为我们解答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缓解我们的压力,指导我们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并能够通过典型事例来宽解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先进经验和我们的心理特点来为我们传授心理健康这门课,也使这门课非常地有针对性。

其次,老师的上课形式让我感觉很好,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

自己的讲解,再穿插着典型事例,让整堂课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样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上课兴趣和欲望,不会因为枯燥无味而让我们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从而让我们在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很有指导意义的东西。

我觉得这门课已经足够精彩,如果一定要让我提出一点建议,我个人感觉如果老师能穿插以各个方面的调查问卷并结合调查问卷给以更针对性的指导会让这门课更加完美,更加吸引人。在这里我想谢谢各位老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指点。

最后,祝这门课程以后越办越好,越办越火爆!

动力与机械学院张汝林

篇12:健康心理学听课感受

关键词:成绩,精神卫生,学生,农村人口

留守儿童是指因为亲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工作, 而不得不留在家中与祖辈或者亲戚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 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 该现象被认为是我国特定发展时期所特有的[1]。有研究指出, 亲子分离的留守现象在其他国家发展史上也同样存在[2,3]。20世纪90年代末, 尤其是21世纪以来, 随着首批留守儿童逐渐长大, 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一些发展缺陷, 留守儿童成了青少年犯罪的高危人群。由此, 留守儿童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发展问题上, 目前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有研究认为, 儿童的学业成绩不因为留守而受到不良影响;也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有显著的差异[3,4]。从有关研究报道来看, 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以下2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调查孩子而得到的学业情况不够准确;二是不同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其年级差别较大, 没有很好地区分年龄。笔者采取对照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学生实际学习成绩, 比较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差异性。同时, 本研究还自行设计8个调查项目, 具体调查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中旬, 笔者从合肥市郊县某小学学生中, 按照二、四和五年级随机选取20, 17和24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组对象;同时按照年级、班级和性别相同原则, 从3个年级学生中分别选取20, 17和24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象。

1.2 测查内容

测查内容包括学业成绩和留守儿童对父母打工的认知感受两大类项目。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以上学期语文、数学2门功课期末考试总成绩表示, 具体成绩分值由班主任教师提供。留守儿童对父母打工的认知感受情况, 是通过设计的问卷由学生自己作答来收集。问卷共设计了8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2至4个选项不等, 以单选方式作答。

1.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学业成绩, χ2检验分析留守儿童对8个问题选答是否均等分布, 即选答是否具有随机性。

2 结果

2.1 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方差分析显示, 是否留守因素主效应十分显著[F (1, 116) =8.60, P<0.01];年级因素主效应不显著[F (2, 116) =0.65, P=0.53];2个因素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 (2, 116) =2.66, P=0.08]。见表1。

2.2 心理感受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表2显示, 83.6%的调查对象其父母都在外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 (88.5%) 不因为父母在外而感到自由;96.7%的留守儿童很担心或者有点担心父母在外出事;75.4%的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总想父母在身边;54.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打工对其影响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 18%的儿童认为是受欺负无人保护, 16.4%的儿童认为是孤单, 还有11.5%的儿童认为是生活无人照顾;支持父母打工的占50.8%, 不支持的占6.6%, 还有42.6%留守儿童不支持也不反对父母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是0.5 a或1 a回来1次;50%以上的留守儿童其父母很少或偶尔与孩子联系。

3 讨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留守儿童平均学业成绩低于非留守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 在小学阶段是否留守与学业成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另外, 从交互作用效应接近0.05水平来看, 五年级学生中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趋向一致。研究结果与范方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 但不支持叶敬忠等[6]的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无差异看法。前面已提到研究结论上的不一致, 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就数据源来讲, 通过调查学生本人获得学业成绩和调查教师获得成绩, 是常用的2种主要数据来源方式。学生本人可能谎报成绩或者报告成绩不够准确, 教师也有可能存在顾虑而不报告正确的情况, 因此, 这2种数据来源都有可能存在误差。另外, 就研究方法来讲, 有的研究可能在统计分析的时候, 没有很好平衡留守与否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不同班级、年级、学校等因素, 造成留守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混淆, 从上述分析看, 减小数据误差、避免因素之间的混淆是今后研究需要注意的2个重要问题。

从上述调查分析来看, 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产生了影响。子女会担心父母在外出事, 遇到困难时总想着父母;感到孤单、学习无人指导监督、受欺负无人保护, 也并不因为缺乏父母直接监管而感到自由。大多数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 并惦记着在外生活的父母, 这与30%的留守儿童憎恨父母的调查结果不完全一致[7]。

本研究启示, 父母要经常通过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消除孩子对父母的不必要担心, 让孩子不要感觉到孤单;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 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 关心指导他们的学习,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保护他们免受欺辱。

参考文献

[1]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海教育科研, 2009 (4) :36-38.

[2]罗静, 王薇, 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5) :990-995.

[3]潘璐, 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2) :5-17.

[4]王秀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7) :667-668.

[5]范方, 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 2005, 28 (4) :855-858.

[6]叶敬忠, 王伊欢, 张克云, 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 2006 (7) :119-123.

上一篇:学做竹笋炒肉作文下一篇: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