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024-05-28

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共10篇)

篇1: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交礼仪逐渐成为大学生求职以及与人交往的重点。而且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社交礼仪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阐述,进而分析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交礼仪;大学生;人际交往;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社交礼仪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逐渐成为精神文明中的内容。大学校园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社交礼仪尤为重要。

一、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的联系

1.社交礼仪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第一,社交礼仪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反映的是人在交际当中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知识信息在交流中的需求,寻求理解和友谊的需求,以及自身形象塑造的需求。第二,在社会交往中讲究的是礼貌,进而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友谊、忠诚、合作等关系,并让个人得到群体的接纳,在关心与帮助别人的同时,个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关心。第三,尊重需要,通过对社交礼仪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身人格、才华、成就等方面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个人会产生自豪感,自身价值得到展现。

2.社交礼仪是借助人际交往而展现出来的在不同的交往关系中需要不同的社交礼仪。良好的社交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各种形式下的社交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不断对自身礼仪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中的道德规范与行?楣娣恫拍懿欢媳辉擞貌⒏镄拢?进而形成和谐、良好、积极的交往关系与氛围,使人在交往中得到升华。

二、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1.形象塑造功能

当今社会逐渐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其中的显著特征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交往是通过信息双向的交流传递,进而实现人与人的互动。在社交礼仪中,首先传递出去的是以个体的外在形象为主的外在信息。人际交往当中要遵守的礼节包括:见面问候、介绍、致意、告别等。在人际交往当中,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同时别人也在利用这一机会“读你”。在社交场合中,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基础之上进行“涂画”,进行补充。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最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服装礼仪是否遵守TPO的准则。在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中,衣着讲究个性化,其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别人的第一影响有可能产生偏差。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最应该注重社交礼仪中的外在形象,并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形式富有美感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做到优雅、婉转,在带给别人良好印象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好感。

2.感情联络功能

感情是人际交往中最好的黏合剂。在社交当中,大多数礼仪的含义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通常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借表象掩饰或表达更深的情谊。在人际交往中,人往往会从他人对自己的礼遇判定对方对自己的第一印象,进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社交礼仪而产生的情绪在类别上大致分为两种。第一,感情共鸣,指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对相同的信息产生同样的情绪体验,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对方的情感走向符合自己的心理趋势,这时彼此之间存在的礼仪是相互尊重的。第二,感情排斥,指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完全与共鸣时的状态相反。如果大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展现出的是衣冠不整、精神低迷、傲慢无礼等行为,可能出现感情排斥现象,导致对方拒绝进行交往。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重社交礼仪,展现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并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以礼相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交礼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经验及行为上的缺失容易对大学生的社交礼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此,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始终遵循社交礼仪,在不断的积累中增强自身对社交礼仪的掌握,最终提升自身带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参考文献:

[1]王真真.大学生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与内容[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71-74.[2]张云.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J].人间,2016(10):196.

篇2: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社交礼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讲究社交礼仪是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一。要成为社会文明人必须注重社交礼仪。

一、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所谓社交礼仪是指在一定社会交往场合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具体来说,就是指交往的双方或多方借助语言、仪表、仪容、仪态、表情、举止动作等形式,向交往对方表示重视、尊重敬意、和友好塑造自身真、善、美的交际形象。“礼”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礼貌;“仪”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外观形象和行为规范。恰当的礼仪可以表现自己诚恳善意,平和文明的素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氛围。

(一)社交礼仪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首先,社交礼仪产生的直接动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是交际主体的社会需要交际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人类共有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些需要包括了交流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寻求理解和友谊的需要;塑造自身形象的需要。其次,社会交往的需要使人们通过讲究社交礼仪,使人与同事、同伴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得到友谊、忠诚、合作等,并使个人被群体所接纳,能关心和帮助别人,同时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再次,尊重的需要,使人通过讲究社交礼仪,使个人的人格、能力、才华、业绩、成就、形象得到社会的承认、欣赏,进而逐步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并由此产生自信心和威望感,让人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社交礼仪是借助人际交往而表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交往需要以社交礼仪去规范其言行。良好的礼仪规范可以确保各类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丰富社交礼仪的内容。社交礼仪离不开社会生活,它是为人际交往服务的。只有通过人际交往,社交礼仪中的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才得以施用。人们只有在人际交往中,讲礼仪、懂礼貌、知礼节才能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和友好;才能在人际间形成和谐、良好、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使人类文明得到发扬和升华。

二、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功能

(一)形象塑造的功能

信息交流、传递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交往过程是信息双向交流传递的互动过程。社交礼仪首先传递交往中个体自身形象的外在信息。交际伊始,见面问候、行礼、介绍、致意、言欢、告别等都有诸多礼仪。你的穿着打扮,说话时的态度,写信的言辞,宴会的礼节,交往场合的举止所传递出有关你的各种信息,无不影响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这也是别人在“读你”。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的一塞一笑、一言一行都在给自己的形象添画各种线条、涂抹多种色彩。比如在社交场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的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工作时着上班装,节假日穿休闲装,出席宴会、观看演出等配社交装。再比如在工作及社交场合和别人谈话时,应注意言辞的礼貌性:使语言文明、有修养;措辞的修辞性;尽可能使语言文雅、婉转,讲究语言艺术。从而能很快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印象。

(二)感情联络的功能

感情是维系人们相互关系的粘合剂。在社会交往中大多数场合施礼并非纯粹的礼仪之举,而是借以表达情意。交往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由他人对自己的礼遇来分析和判定这其中折射出的对方的感情意向,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交往中,由社交礼仪产生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两种情感状态:一是感情共鸣。当交往双方对所交流的信息有相同的情绪体验,交往对象感情符合自己的心理趋向,彼此之间感到双方是互相尊重的,就产生了感情共鸣。在交往最初的印象中,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注意自己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身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导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二是感情排斥。与感情共鸣状态的表现相反,如果你衣冠不整、精神不振、举止粗俗、傲慢无礼、都可能导致感情排斥。被对方视为骄傲自负、缺乏教养、从而对你产生反感,形成排斥,拒绝与之交往。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使之生辉的则是良好的仪礼修养。正所谓“文雅客来勤,’i以礼相交,久而敬之。

(三)行为的调节功能

首先,行为调节功能体现在对交际者个人的印象整饰上。所谓印象整饰是指

人与人交往中围绕自己为在交际对象心目中形成期望以达到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形象的过程。为此人们常借助社交礼仪的施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印象整饰的目的。其次,行为调节功能体现在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润滑和整合上。社交礼仪作为一种交往的手段,可以使人们的交往得以顺恰融畅地进行。这正像同家人的交往给人带来天伦之乐,同友人的交往给人带来深切的情谊,同恋人的交往给人带来甜蜜爱情,孤独时的交往给人带来安慰,优愁时的交往给人带来欢乐一样。交往使人的苦闷忧愁得以合理的宣泄、排解,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当然这种调节是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人们在交往时互相敬重,按礼仪规范去做,才能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行为调节还体现在通过社交化礼仪创造一些交际活动所需要的气氛,继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涉外交往中,可以通过恰如其分的礼仪,布置精彩场面邀请客人到会,安排迎送礼仪,营造庄严、正式、隆重、热烈、友好的交际气氛,以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又比如,在商贸谈判中可以通过恰如其分的礼仪,确定谈判时间地点,安排座次顺序、得体的布局、开局以营造诚挚、友好、合作、轻松、认真的谈判气氛以利于谈判的顺利发展。

三、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一)社交礼仪是道德的示范和文明的标志

礼仪是道德的一种示范,它代表着社会道德观念和文明程度。在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以礼仪作规则,礼仪渗透人们的社会生活,指导人们的交往行为。比如在家庭成员之间,少敬长、长爱幼、夫妻相敬,这是礼仪的道德观念所形成的天伦之乐。在公共社交场合,待人以礼、与人为善、时时事事不忘礼节。用社交礼仪调整社会生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社交礼仪在生活中是一种善良的道德,用以培养人们的善恶标准和美的心灵。不论在何种社会,注重社交礼仪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维护人们尊严和社会道德面貌的规范。保持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的状态,使文明智慧的气息、伦理道德的氛围得到强化,从而有益于保持人际交往关系的纯洁性,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社交礼仪是行为的准则

社交礼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行为的标准和规范,是通过评价、劝说、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用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中国古代,人们在交往中就十分重视礼仪,强调礼仪的约束行为。如“来而不往非礼也”。古人强调人们交往中礼仪行为要适中,不过分,不过度,雅而不俗,淡而不腻。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掌握适度分寸,认为这才是标准的礼仪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习俗。为此,我们应尽可能熟悉的掌握社交礼仪,严格用各种各样符合多数人意愿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交往对象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底得尽可能完美的社交信誉。

(三)社交礼仪是交往的枢纽

社交礼仪是从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交际是人们相互接触,加深了解,沟通意见的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行为方式。人与人进行交往,双方第一个见面礼仪是握手问好,面带温和微笑,彼此从眼神传递流露出诚意,此即为构成人际交往的首要礼仪条件。正是通过社交礼仪这一枢纽,达成促进情感交流,改善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社交礼仪还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是推动和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发展的助燃剂。有礼仪才会赢得人的尊重,才会沟通相互间的感情,才会谋求交友的愿望。社会交往中,“礼多人不怪”,朋友之间不能失却礼仪;家庭关系中,“礼多人融洽,”夫妻长幼之间不能忽视礼仪;工作联系中,“礼尽人舒畅”,同事上下级之间不能没有礼仪;人际关系失调时,社交礼仪恰当的运用,有时甚至是一句带礼貌的话语,往往可以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融化相互间的矛盾,释解敌对情绪,从而使人际间的关系得以改善。这正是礼仪的力量所在。

社交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律己敬人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处事准则和道德标准。社交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与素质的体现,是尊敬他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塑造形象的良方、赢得人脉的法宝和竞争取胜的利器。因此,规范社交礼仪文书的主要元素,提升社交礼仪的质量,有助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的现代文明社交方式,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和谐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创造力的全面发挥,提升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直观地体现社会的文化精神和当代中国社交礼仪文化的特质。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篇3: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 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如师生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亲属之间的关系、上下属之间的关系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会从生活、工作、学习中延伸到人的心理上, 并形成某种距离上的差别, 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受、被人爱、被人理解的愿望。

社交网络, 顾名思义, 是满足人们社交需求和维持社会网络的技术服务。作为web2. 0 时代社会联系和维持的工具之一的社交网络 ( SNS) 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它通过科技手段允许个人在公众视线范围内创建个人平台, 建立个人经历和个人信息, 向网络用户分享文字、图片和照片, 并通过应用和群体链接连接到其他用户个人主页的网络环境。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谈社交网络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以便在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注意和改进。

二、社交网络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社交网络是互联网的必然产物, 俗话说: “无社交不互联”, 器物永远只是过渡, 而人与人的连接才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终点。人们创造完了工具后, 工具也在反过来塑造人们。而这种塑造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同时, 也可能带来更深远的破坏和无处不在的危机。知乎网创始人黄继新十年前就告诉我们“未来十年互联网将进入中国的主流社会, 一切终将网络化, 世界终将网络化。”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今年11 月11 日, 4 小时广告联播的芒果天猫晚会市场占有率高达28. 3866% , 也就是说有将近4 亿的用户在同一时段收看“双十一”晚会, 同步进行的还有4 亿微博粉丝和1. 3 亿手机用户访问手机淘宝, 超过了去年双11 的峰值。当天31 分钟近200 亿的成交额, 是三年前“双十一”全天的成交额。网络在逐渐改变现代人的生活、生存、交流方式,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霸占着人们的时间和心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甚至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偏差、人们的健康隐患、人际关系冷漠等。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依赖网络, 低头族增多, 开始浅阅读, 时间碎片化, 毋庸置疑的是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远远超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而这类人逐渐失去理性思考能力, 人云亦云, 追求个性化和认同感, 盲目重视个人关注度, 喜爱别人认同, 听不进意见等。在青少年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 不难发现“网瘾”少年、人际交流障碍学生、价值取向偏颇的问题少年等, 在大学课堂上集体低头的现状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等社交网络的出现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 表面上表现的是任课老师如何在上课期间保证学生听课质量, 辅导员在班会中如何保证学生吸收程度等。而更深层次暴露的问题却是青少年在网络中着迷, 不喜与人交流, 人际关系微妙, 以自我为中心, 片面接触到网络中错误价值观等等。

( 一) 虚拟的“拟态环境”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社交网站上其成员一般都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同一个社交网络上的成员就某一信息某一观念有着容易沟通和理解的价值观念, 个体所收集和传播的信息极其容易得到同类好友共鸣, 他们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转发、评论他们所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 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反应出每个成员所持有的价值观内容是怎样的。就青少年而言, 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念、自我认知的形成时期, 加之由于网络的包容性, 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存在, 很多非主流观念或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很容易通过网络好友的传播而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青少年自身的防范意识也比较薄弱, 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因此很容易盲目地跟风或是无原则的赞同一些原本错误的观念, 还加以传播, 从而导致错误的思想观念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始生根发芽, 影响他们的判断力, 弱化其理想信念的力量。而从哲学上来说一定时期内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相对有限的, 社交网站上的事件或是观点一旦引发他们小范围的关注, 它便会开始对网民进行既有态度的强化, 社交网站上的灰色信息、网友错误舆论便一路绿灯了。这些网络贬义化信息让青少年处于一个不真实的客观世界中, 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出现的偏差, 在他们求知欲强的青少年时期容易走向歧途。学生满足于社交网络里的假象, 以社交网络营造的环境为蓝本来思考。

( 二) 使青少年“需求”得到满足却失去理性思考能力

卡茲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瑞士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荣格曾对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原因进行了分析, 发现人们之所以使用社交网络主要有六种动机: 娱乐、自我表达、专业提升、打发时间、与家人和朋友联系和赶上流行趋势。而这六种动机需求社交网站都能满足, 青少年能从社交网站中得到现实生活不能拥有的东西, 暂时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压力, 因此极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心理。但是为了赢得这些所谓的“需求”,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密切关注网站, 有些人因此过渡沉溺社交网站, 耽误正常学习生活, 在网络中获得的满足感让他们懒于去思考甚至不再思考逐步失去理性思考能力, 以网络式方式生活着、存在着。例如微博微信的转发, 这种转发其实是一种自我缺乏思考的表现。而我院教师近一年来发现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现象增多了, 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 更有老师开始上课收手机等。

( 三) 社交网络的使用以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代价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电视人”、“容器人”、“手机人”、“低头族”的增多,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人们使用媒体的时间远远多于人际交往。网络让人与人的沟通减少, 人与人的误会增多, 因为肢体语言和含蓄的信息都是不能在社交网络中被翻译的。正因为如此, 青少年每天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们通过敲击键盘进入网络世界, 感知着可爱的精神产品, 满足着永不衰竭的欲望。而人与人的互动和交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人际情感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然而在网上交流时, 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冰冷的文字, 我们的腔调微笑以符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文字和符号成了我们的代言人。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相比, 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增大了, 人与机器的接触却日益频繁, 使得青少年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会被减弱, 人与人的感情联系淡薄, 逐步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长期使用文字通过社交网络交流, 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语言交流障碍, 习惯网络社交从而阻碍现实社交。以我的学生和现实十大酷刑 ( 减肥、早期、断WIFI、剧透、想念一个人、吃五仁月饼、和处女座相处、说话不说完、午餐吃什么、挤地铁) 为例, 120 个学生, 65 人无法忍受断WIFI。

( 四) 社交网络暴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但是现在这种“古老”的行为已经消失了很多, 因为我们全都被绑在了网络上了, 微博、人人、朋友圈、QQ等, 我们在网上就能完成日常互动。由于社交网络完全基于对用户真实身份的的把关, 作为真实关系网络延伸的社交网络的信息真实度较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依据用户信息和朋友圈子去判断一个用户的真实程度。因此, 任何一个网友都可以轻易地了解到每一个用户的基本用户属性, 也可以从用户的使用网络行为中分析得出兴趣、经历、偏好、朋友圈、购物记录, 从而用户的隐私也就暴露无遗。随之出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掌握的用户信息统计和行为信息进行不法活动, 暴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例如在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或学生家长因隐私暴露而上当受骗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社交网络的越来越流行, 黑客、垃圾邮件制作者、病毒携带者和其他犯罪方式跟随而来。社交网站犯罪行为日益猖獗, 网络犯罪分子伪装成社交网站用户的“好友”, 来达到犯罪目的 ( 微信诈骗) 。

当然, 在这些例子中作为老师我们所做的更应该是思考, 为什么学生会轻信他人? 为什么学生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不是好好利用新媒体而是频繁上当受骗? 作为互联网新形式的社交网络, 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公共安全和舆论监督平台, 就公共安全而言, 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从社交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提前掌握社会舆情 ( 微博警察、网站管理员)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的思想工作, 我们更应该交会学生的是辨别和分析, 是科学利用新媒体, 而不是在社交网络中沉迷下去。

( 五) 社交网络强化了青少年的孤独感和内向心理

因特网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已经渗入到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往的正常社交生活的减少或倒退, 带来了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孤独和内向 ( 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 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随着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 同学朋友间出现了以下现象: 喜欢在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上热闹地点赞转发评论, 但是在现实中的聚会就冷冷清清, 没有话说, 甚至很多人还会拿着手机刷来刷去, 仿佛周围人不存在一样, 他们其实是在跟手机聚会。社交网络给人营造出了一种虚假的社交繁荣场面, 青少年不断刷新着屏幕上的社交主页信息, 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之中, 还是在网络之上, 与他人的距离并未见得有所缩短, 这种“虚拟与现实的差距”更容易导致人们的受挫心理, 进而使人们感觉到孤独,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越发的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

( 六) 媒介依存症越演越烈

90 年代人们依靠电视, 20 世纪初人们依靠网络, 2010 年后人们开始依赖手机, 媒体的发展导致了媒介载体的改变。媒介依存症主要表现在: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许多青少年事事靠网络, 时时看网络, 与网络形影不离, 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工作与社交, 只在网络中寻找生活的痕迹。对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 早上起床刷微博, 吃饭也不离手, 就是坐公交, 等人, 排队也要刷一会儿, 只要有一丝闲暇时间就赶紧拿起电脑手机刷微博微信。刷微博微信已超出了满足获得信息的需要, 而是成为了一种心理病。如果说90 年代末20 世纪初一则不重要的新闻只要不经过电视传播那它只是一则不重要的新闻, 那么现在的网络毫不谦虚的说可以和电视媲美。只要能抓住眼球的信息就很快能脱颖而出, 成为头条。

三、在学生管理中如何利用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在帮助处于认知成型期的青少年搭建人际关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传播丰富信息、提供娱乐消遣项目的同时, 也带来很多不利之处。那么正是在当前这种充满噪音的环境下, 青少年必须更努力的觉察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各种不自知, 才能更清楚看清现实与虚拟, 自身与外界的那条已经不再泾渭分明的界线。

而作为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时的重要导航者, 我们在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新媒体, 正确认知网络影响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却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 1) 合理引导新媒体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 2) 变新媒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为积极影响, 将新媒体的重要特点将时空碎片化组合起来, 让青少年在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状态、观点和特定的社会场景, 传播影响大量的人, 学会克服人际交往中面对面时产生的社会障碍。 ( 3) 教师在任课环境中利用其时效性激起学生共鸣, 让学生在一个公众的环境中大胆使用新媒体。 ( 4) 网络进课堂, 锻炼学生理性思考能力。 ( 5) 利用网络媒体到现实的延伸性, 老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学生建立“好友式”联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的放矢。 ( 6) 在虚拟世界中, 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疏导, 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甄别。 ( 7) 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避免学生管理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0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1.

[3][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 1995.

[4]人民网http://homea.people.com.cn/n/2013/0929/c69176-23074554.html, 2013-9-29.

篇4: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一、在幼儿园内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礼仪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在他们良好礼仪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将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在宣传栏中进行表扬,通过这种形式来为其他孩子树立榜样,以进一步规范孩子们的自身行为,为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文明礼仪的学习提供动力。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对幼儿园内的展板和墙饰进行定期的更换,通过不同礼仪内容的展示来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文明教育。在墙饰和展板的展示中,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采用更易于他们接受的形式来进行对文明礼仪的宣传,如幼儿园可以在幼儿园的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儿歌,或者在幼儿园的展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礼仪绘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标语可以给孩子们进行时刻的礼仪提醒,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在班级环境中创设礼仪氛围

班级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教学环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为他们创设积极的活动空间,以提高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与“礼仪教育”相关的活动版块,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美观性和教育性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教育活动中来。

在班级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可以通过礼仪环境的创设来加强对幼儿的正面引导和他们礼仪行为的规范,让幼儿在活动的参与中不断受到礼仪文明的熏陶,以增强他们的文明交往能力。教师作为幼儿礼仪教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要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幼儿认知水平的了解来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从而在幼儿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礼仪文明的启迪与教育。

三、在游戏环境中创设礼仪氛围

游戏是幼儿阶段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相关的礼仪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游戏的内容,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的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礼仪文明程度。在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览角”、“娃娃家”和“聪明屋”等精彩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礼仪的学习。如在“娃娃家”的游戏开展中,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适当的渗透相关的待客和做客礼仪,让孩子在具体的游戏实践中去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礼仪意识,促使他们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而在爱心体验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大带小”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帮助他们养成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同时在游戏的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孩子们礼貌用语的使用,如“请”、“谢谢”和“对不起”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孩子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以有效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符合了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礼仪文明的认知,让他们在直观思维的刺激下增强对礼仪行为的情感认同,从而美化孩子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礼仪水平的提高。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要时常保持一颗童心,通过对孩子认知水平的了解来走进他们的童真世界,从而更好的接纳和欣赏他们,促使孩子在游戏的参与中感受到童真世界中的真善美。

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区角游戏,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让孩子们进行礼貌言行的练习。如教师可以在区角游戏的开展中为幼儿创设出情景化的教学氛围,通过给树木和花草“喝水”来增强他们对花草树木的爱护意识;在照看“图书宝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书籍的重要性;而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垃圾纸篓的设计比赛来促使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

小结

环境因素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幼儿创设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从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影响,以促使他们礼仪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主要可以从幼儿园的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和游戏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师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良好礼仪环境氛围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内在潜能,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促进自身礼仪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5:论公关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作用

身为炎黄子孙的后裔,我们在礼仪之邦的润土中滋养成长起来,面对当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的大环境中。商务往来,经济活动已日益变得频繁而重要。于是在这期间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公关礼仪俨然要受到尤为的重视和关注。

其实公关礼仪投射到商务交往中的缩影就是商务礼仪。它是经济社会,商务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准则和程序,是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的总称。它是以商业利益为基础,以表示尊重为内容,以惯用礼仪规范为形式,以融洽人际关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美国快餐饮料品牌在中国的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开枝散叶,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DQ,可以说,他们成功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绝不仅仅依靠产品本身,以及资金优势,更是它的一种优良服务,和蕴含在其中的深厚的品牌文化精神,无论你去全球任何一家“麦当劳”,都会享受几乎一样的商务接待方式:“您好”、“您有什么需要?”、“就这些了?您还需要其他的吗?”这种规范化的,标准化的接待流程就是商务礼仪,其传达给消费者的是,我得到了应有的礼貌和尊重。这些直白简洁朴素的话语,就是最基本的商务礼仪用语,它本身无价值也无成本,但它可以创造出的价值、利润,和社会效益是无穷的,良好的塑造着,维护着公司企业的形象。

在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商务礼仪的重要作用,1首先之于微处它塑造着个人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于广处,它缔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一个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再者,商务礼仪规范了我们生活中的商务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是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商务礼仪可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树立企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我们知道,道德是精神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言行举止,通过人们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与态度表现出来。商务礼仪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和道德具体化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这些规范起到强化作用。使企业沿着一定轨迹,受合理规范的秩序体制的约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革新和发展 3另外其传递有效信息,展示价值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

恰当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机会也会随之从天而降。就拿最基本的着装礼仪来说,可能你在家,可以随性而穿,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是到了正规场合,特别是商务社交活动的场所,你的穿着乃至举止谈吐,直接传达出你的品位,素养进而还有你身后公司所要释放出的信号,这公司的文化形象如何,是否值得信赖,有诚意,是否具备与其交往合作的价值。俨然你早已成为一张名片了。另外,在涉外活动中,礼仪的范畴以辐射到更广的领域中了,对于对方国家的行为习惯,礼节风俗亦或是国际惯例的学习了解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听过一则宴请礼仪的笑话,我国一贸易代表团出国洽谈商贸往来,受邀去一家法式高档餐厅就餐,代表团一行人基本能按照着西餐流程进行,但当上了一盘蜗牛后,大乱了阵脚,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刀叉舀食,不知从何下口,碍于颜面不便请老外当面教,情急之下,只能请餐厅的服务员去旁边的超市买来牙签,按照标准的吃田螺的方法来吃蜗牛。确实,这些细节体现大局的功课和实战演练在平时是相当重要的,也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

4同时沟通感情、协调人际的作用也十分凸显。

古话说得好,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句话说的人笑,一句话说的人跳,人际沟通中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其深化为言谈礼仪,这并非是例行公事般,油腔滑调,满腹经纶的,用华丽的语言去修饰,掩盖自身不足,混淆视听,迷惑受众,这是一种真挚的情感交接和传递,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就可很好地实现。在与交流对象言语沟通中,不经意间,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流露出你真实的性情,素质和修养。

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的感情。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取得公关活动的成功。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它的积极方面表现为的情感状态就是感情共鸣。

我们不难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开始趋于同质化了,有时候甚至,我们很难区分两家企业到底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特色。比如中兴和华为两家通讯服务企业,因为他们的产品实在是太类似了,除了牌子名称不同外,其余都差不多,造成我们对于其辨识度降低的原因只有一个,缺乏自身独树一帜的创新和个性特色,这种趋同性对于产业自身内部和同性产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企业的服务态度和商务礼仪就成了顾客选择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衡量标准。再者,礼仪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公司的文化氛围和员工素质,与企业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拼产品不行,就拼服务吧。所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学习商务礼仪是提高企业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遂在市场经济氛围中,认真学习商务礼仪至关重要。

篇6: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系别:文法外语系班级:新闻一班姓名:马蕾

学号:12011248302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仪是对礼貌礼节的统称,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利益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品、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随着社会发展,礼仪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多元,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合作与贸易交流日趋频繁,一个企业只有在国内外贸易往来中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交际是一种参与竞争的手段,也是人们适应对外开放、开拓局面的一种本领。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频繁的对外交往要求我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交际礼节常识。

社交礼仪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它是学问因为它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

科学性,专业性表现在它是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形式的专门知识;系统性体现在它已形成一整套的形为规范;科学性反映在它是人们实践经验和社会习惯的总结。同时,社交礼仪又是一门艺术,它是研究人们在交际场合中如何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正确施展和发挥因人而异的个人技巧。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能让我们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更和谐,学习社交礼仪,能够帮助你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的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当然,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能让我们变得更有气质、有内涵。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些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为你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欢迎的现代人。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守的一系列礼仪规范。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职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职场上的交际不仅需要好的沟通技巧,还需要真诚的心,以诚待人,才能显示出你的素质。职场交际礼仪要求不管是在社交、酒场、餐桌、还是同事们一起出游时,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和特别的注意。在职场上说话,做事都要注意,就连穿衣服也是很讲究的。职场上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欢迎,就要时刻保持自己的礼仪行为。职场礼仪是交际场合不可缺少的。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篇7: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场所,也是容易引发学生矛盾的地方.自律委员会在缓解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宿舍自律委员会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 者:杜焕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自律委员会   宿舍人际关系   作用  

★ 人际关系测试题

★ 性格测试题

★ 性格心理测试题

★ 面试性格测试题

★ 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性格分析测试题

★ MBTI职业性格测试题

★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8: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一、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大学生较高级的心理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Maslow, A.H.) 于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论,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 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在同一时期, 个体存在着多种需要, 同时总有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个体的意识与行为。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不占支配地位, 更高层次的需要突显出来。这些需要集中表现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跨入大学以后, 远离了家庭, 远离了父母, 宿舍就是他们在大学的“家”。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在宿舍里获得以前由家庭所给予的温暖、理解和尊重, 宿舍成员能像家人一样和睦共处、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因此,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让大学生回到宿舍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满足大学生归属感和尊重的情感需求。

2、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

信息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仅限于课堂和教科书,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知识和信息的浩瀚海洋。宿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一个宿舍四个人, 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宿舍里交流分享, 思维撞击, 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正如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 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换, 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同时, 一个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你追我赶, 共同攀上知识的更高峰。

3、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社会化

大学是社会与学校的分界点, 大部分学生大学毕业以后直接踏入社会。大学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们在踏入社会之前获得融入社会的本领,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社会化。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 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 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修养, 以及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凡此种种因素, 都容易使得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纷繁复杂, 充满矛盾和冲突。在这个群体中, 大学生需要面临和处理好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竞争等等现实社会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在和他人的磨合中, 在矛盾和冲突的化解中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完成这一社会化的过程, 从而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和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影响大学生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

1、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人生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 这些独特的个性在特定的环境下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习惯。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 在宿舍生活中, 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 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他人的习惯与感受。上述种种因素极容易导致大学生相处中出现矛盾, 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2、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的缺乏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但从未真正踏人过社会的大学生们往往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在人际关系中, 他们往往凭直觉、情绪和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另外, 90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 其中独生子女较多, 在家庭里备受宠爱, 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甚至希望宿舍成员能够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处处让着自己, 所以, 当面临宿舍人际矛盾时, 往往处于被动、尴尬甚至矛盾激化的境地,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校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教育。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发展还不健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大学生必不可少。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 纠正一些人际关系上的认知偏差, 学会如何与人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际冲突。这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也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大学生积极主动追求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首先,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主动为此作出努力。不仅仅自己要与舍友友好相处, 也要帮助协调解决其他舍友间的矛盾。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宿舍友好相处, 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 对自己日后步入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 正确看待个体差异, 尊重舍友, 尊重差异。宿舍成员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许多差异之处无所谓好坏之分, 没有必要锱铢必较。个人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是生活习惯, 同时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尊重自己、尊重舍友, 宽容看待相互之间的差异,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欣:《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557。

[2]郭勤:《大学宿舍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1, (4) 。

篇9: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一、方法

1.被试

10名本校学生,三年高职3人,1男2女;五年高职7人,4男3女,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7.7岁,均为02级新生。

2.筛选

通过“你是个爱交际的人吗?”从80多人中选出得分在40-70分的学生,并通过面谈,表示有愿望参加。成员特征:身体健康,对自己人际交往方面不甚满意,有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的愿望,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

3.前测

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进行前测。

4.过程

团体辅导,也叫团体训练,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认识他人、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本次辅导包括9次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共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相识及形成团体阶段,通过“棒打薄情郎”、“我的自画像”、“问与答”等形式促进成员相识;第二阶段:自我探索阶段,通过“戴高帽子”“二十个我是谁”等形式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第三阶段:交际训练阶段,通过“勇敢者演讲比赛”“轻松辩论”等形式,使学员增强自信,体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帮学员掌握沟通技巧;第四阶段:自我成长阶段,通过“把心留住”“笑迎未来”等形式,让学员互相说出对方的变化之处并畅谈感受及设想;第五阶段:评估与结束阶段,通过测试工具评价初步效果,鼓励学员继续成长。

5.后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跟踪这十名同学,看他们在这一学年中,有何发展。第二阶段:再次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北大心灵方舟的测试软件)测试,兼以随访法、观察法。所有数据用SPSS10.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作相关分析。

二、结果

1.16PF人格因素实验前后得分比较(X±SD)

﹡p<0.05,﹡﹡p<0.01

t1为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显著性检验,t2培训前和一年后的显著性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培训后在聪慧性、兴奋性(p<0.01)、敏感性(p<0.01)、怀疑性、紧张性、忧虑性方面有显著性改变(p<0.05),且一年后,除忧虑性没有显著性改变之外,其它五方面均有改变。这个结果提示成员在适应交际的环境和交往的方式、智力潜能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同时,也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对成员有持续性影响。

2.16PF双重人格因素及测验应用特征实验前后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在“心理健康”和“环境适应”上都有显著性改变,这提示成员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增强了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且能保持这种提高状态。

3.16PF应用特征人格因素前后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在“适应与焦虑性”和“内向与外向性”方面有显著性改变,且一年后有持续性改变。这个提示出学员经过团体辅导与人际交往训练,在适应环境及处事能力方面有所进步,进而发展了健康的人格。

通过个人访谈和观察,这些团体成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较实验前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与人交往方面更为自信和大胆了。团体辅导直接促进了成员之间坦诚的思想交流,提高了在新环境下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掌握了一定交往技巧的同时,也改善了成员的人格及行为方式,对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打下了基础。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明显的改善,这表明团体辅导的总体效果是好的,这和国内研究结果一致,即团体训练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同时也表明,团体辅导对成员有持续性影响,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调整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情绪、改正不合理的认知和学习新的行为方面有较好效果。

三、分析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人格的发展是一生都继续着的,而青年期是人格走向成熟,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期。奥苏贝尔(D.P.AUSUBEL.1958)甚至提出青年期是人格的再构成时期。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健康人格为目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通过课下访谈,学员们都一致认为团体辅导对他们完善健康的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因素B(聪慧性)、因素F(兴奋性)在实验前后向高分特征有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成员中的大部分是初中五年高职,他们在团体中更容易投入时间和感情,用热情和真诚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团体。团体成员的相互关心与尊重,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了初到新环境的人际交往的不适应阶段。因素I(敏感性)、因素L(怀疑性)、因素Q(紧张性)在实验前后向低分特征有显著改变,提示我们:在新生入校时及时给予团体辅导,有利于他们顺利地渡过新环境的不适应期,即由刚来的内向、敏感、保守过渡为外向、大方、勇于开放自己。这可能是因为学员们在不断地交往中学会了容纳别人的优缺点,也学会了相信别人、帮助别人。

双重人格因素中的心理健康(Y1)和环境适应(Y4)也有显著性提高。这可能是团体辅导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人际交往环境,并时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提高能力活动,如演讲、辨认、心理剧、周末郊游等。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不仅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应用特征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性(X1)和内向与外向性(X2)在实验前后显示有显著性改变,均具有高分特征。提示经过团体辅导,成员缓解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增强,更乐于与人交往,并在交往中敢于开放自己。

篇10:社交礼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社会发展,礼仪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多元,礼仪在公共交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内对外贸易活动数量不断攀升,各个企业、社会组织联系愈来愈频繁、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公共交往规范的公关礼仪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关礼仪知识也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公关先生或公关小姐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也是一个企业、社会组织在聘用公关人员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公关礼仪,是指社会组织的有关人员为了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建构组织与内外公众和谐关系而讲究和遵循的礼仪规范。它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精神风貌、素质水准的集中体现。也是组织的风貌、员工的精神状态,公关人员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最集中体现,是各种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方法,更是处理大量联系事宜与外交事务所必须遵从的行为准则。

对于个人,掌握必要的公关礼仪,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自身亲和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关礼仪常识,对今后的社会、职场交往,以及自身的就业都是大有裨益的。公关交往中,首先得守时、诚信,这样才能构筑成进一步交往的基础,如果连诚信和守时意识都缺乏的话,这是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难成功的。其次是着装,在社交场合,一个人的衣着、仪表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习惯、爱好,并向人们传播一定的信息。同样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完全相同,对交往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服饰的着装,要注意整洁、合体、恰当、适时,这样就能够在初次见面中,给人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反之,一个人如果着装邋遢、随心所欲,这或许在某些场合能够表现一个人的个性,但绝对是在多数情况下会给别人一种极其糟糕的印象,特别是在商务、公关交往中,一个人的着装适当与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别人给你的印象分。再者,要注意演什么角色,穿什么行头,切不可喧宾夺主。这样既是对主人或领导的一种尊重,同样也是懂事晓理的表现,不然容易颠倒宾主,有卖弄作秀之嫌,不利于个人良好形象的树立。

再如,在介绍与握手中,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把握不好,一方面容易闹笑话,也有损个人形象,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影响个人所代表的组织的利益,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般说来,自我介绍是位低者先介绍,所谓位低者,一般是指职位较低者、男女交往中的男士以及宾主交往中的主人。位低者先自我介绍,这样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我有素质、有教养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也会遇到作为第三方向别人引荐或是介绍另一方的情况,这个时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一般是位高者居先介绍。随着西方文明与中华礼仪的不断交流,握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以及公关交往中常常用到的见面礼节。握手与自我介绍刚好相反,一般是位高者主动伸手。握手时间也得把握好,一碰就收,显得对别人不重视,有冷落别人的意思。但抓紧不放,则表现得热情过度,反而容易招人反感。

公关礼仪对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这些日常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很多时候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是自身素质的高度体现。所以,掌握必要的公关礼仪,是有利于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一个良好形象的,这也是建立深度沟通的基础。

当然,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拥有一群有着公关礼仪知识的公关人员,对于自身的对内对外交往、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处理危机公关也都有是着重要意义的。公共关系一般对大众传播的利用是非常重视的,在现代社会,媒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应对媒体时,从公关礼仪的角度来说也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譬如,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时常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媒体的邀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选择相关的媒体,另外,应遵循平等的原则,切不可拒邀或是冷落某个媒体。另外,特别是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要善于将实时、有效的信息借助媒体传递给大众。这样,是企业或社会组织责任感的体现,同时也给大众留下一个干练、办事有力、组织得当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信力。

现在的人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判氛围,都喜欢把谈判搬到餐桌上了。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西餐厅、咖啡厅无疑是较好的选择。所以在点餐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了,对方的禁忌是什么,对方喜欢的是什么,最好在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切忌与对方的禁忌相冲突,否则就容易不欢而散,也就达不到谈判的效果了。一个企业在宴请宾客之前,事先要确定好作陪人员,一般是与客人有关的人员优先,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现在的很多商务谈判都是在饭局上达成的,所以,掌握必要的宴请知识对于企业对外交往、合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是赠送礼品。一般来说,客人临走,主人都可有一定礼品相赠。但在公关交往中,这也得把握好分寸,一般应该遵循“礼轻情意重”的原则,不然,有行贿之嫌。临别时,赠人一份精美、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既有利于体现企业对客人的尊重,表达继续交流、合作的意思,也是一种商务情谊的体现。“买卖不成仁义在”,就算合作没有谈成,一份小小的礼品也能体现组织的宽容与大度,也是有利于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的。

拥有一批训练有素、具备公关礼仪素养的交际人员,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组织的业务交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解决公关危机都是有着很大意义的。

最后,掌握必要的公关礼仪,对于维护我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也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更加宽广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中也必须掌握一定之规。在与外企或其他外籍人员的交往中,最为重要的是尊重,这是所有沟通、交流的前提。国际交往中,首先要尊重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特别是在某些宗教气息浓厚的国家和地区,这点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西风东渐,西餐、舞会等西方的交际方式也渐渐涌入我们的生活,在国际交往中,把握好这些礼仪规范,对于国际交流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首先,我们必须得接受这些礼节或是习惯,切不能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其次,得注意对国际惯例与地方习俗的把握。在某些交往中,我们为了融入其中,可能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加以顺从,但必要时,我们又需要运用国际惯例来应对。如果实在不熟悉当地民俗,可以选择国际惯例作为交往的规范,这样,就算不太符合当地民俗,别人也是不可置否的。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仍有很大残留,诸如男左女右的做法一直存在。而在国外,一般讲究女士优先,这是一种极为绅士的做法,也是男女平等的高度体现,这是我们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必须注意到的。在国内,一般讲究左为尊,而在国际上则恰好相反,讲究右为尊,这一点在交通规则上也有所体现。所以,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对于我们的对内对外以交往显得尤其重要,至少能为我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在国际交往中,还得注意维护祖国的形象,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一个公关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这一点在政治交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公关礼仪知识,对于维护国家形象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特别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公民,一定要学习、掌握相关国际礼仪知识,从某种层度上讲,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上一篇:红旗颂观后感下一篇:创先争优征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