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2024-06-06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通用8篇)

篇1: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河北省无极县大陈镇学区 成军红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的一开始就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点出课题,引入新课,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讲述和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探求新知的兴趣。由于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直接进入主题可节约时间,将课堂前短时间全部用于教学新课使学生在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这种方法不易把学生从课间的注意力转入到课堂中来,因而,此方法在初中数学课上使用是比较少的。

二、生活事例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会感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多观察、多挖掘,创设出在学生生活情境中熟悉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如在学习《事件的概率》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小芳和小丽都想观看“水立方”的游泳比赛,但只有一张门票,你能否想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谁去观看?有同学建议用投掷硬币的方法来确定:因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是一样,所以是公平的。”有男生说:“世界杯裁判就是这样决定谁先发球的,肯定是公平的”。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踊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情境导入法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形状相同的图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以一曲振奋人心的国歌,伴随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的引入新课。

四、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复习旧课中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也就是复习引入,这是我常用的导入方式。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我首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又如:教学三角形相似判定时,我从复习三角形全等判定后引出来,学生在思考和回忆中构建知识体系,体会数学的类比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从而增加了理解和记忆。这种复习类比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将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迁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平方根》时我这样设计导入:正方形ABCD是面积为2m2的`白铁皮,请你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学生会建立如下方程:设AB=x,则x2=2,但是学生求不出这个方程的解。因为在有理数范围内,找不到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2。为了求出方程的解,我们要引入一些新数了,这些数是什么数呢?就此设置悬念,引出课题。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旧知识已经无法解决新问题,必须学习新知识,于是学生就会带着疑问集中注意力,追求新知识。

六、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的多。

七、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八、审题导入法

审题导入法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完成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其他学科常用的导入方法。此法运用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九、游戏导入法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坐标时,可以设计一个玩坐标的游戏:用两根绳子构成坐标,让一个同学做原点,学生对应坐标、象限、直线y=x等都可以体现。原点可以变动,坐标也就随着变化。这一游戏活动简便易行,数学内涵丰富。

选择成功的导入方法能为学好一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选用合理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篇2: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黄 春 艳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为此,我做到立足长远,注重当前,突出新课改理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新课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

教师在授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指明学习活动的方向,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例1,“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师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如89700000。然后教师直接指出:这种位数很多的数,如何写好、读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种导入方式贵在直接,能使学生情绪很快安静下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既能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抽象的概念不能快速的理解加工,所以这种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更适用于具体、形象课题的教学,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导入方法。

二、间接导入

(一)旧知导入 1.复习导入。

对本节课所需的关键的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例1.“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本节课主要在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运算混合时的计算方法,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先回忆并计算2+5、6-3、42、123,通过回忆单一运算法则,讲解运算顺序,从而展开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这种导入方式简单、方便,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连续,也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但是,这种导入方式偏于古板、流于形式。

2.迁移导入。

将旧知识所用的研究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知识的继续深化,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例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明白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单一运算的基础上,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过渡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仅仅是整数、小数变为了分数,仍然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搞清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演变和发展出来。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但是在对旧知识进行迁移时,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不能为了迁移而迁移。

(二)问题导入

新课开始时,通过提出新颖而有一定难度、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诱导学生产生疑问、猜想等,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确定的目标,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层次,问题导入也可做如下细分:

1.直问导入

例1.“元、角、分的认”:教师出示形如大熊猫的储蓄盒,并摇动让学生听声音,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熊猫肚子里装的什么吗?知道它的作用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它!”

2.设问导入

例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6个5相加的加法算式是5+5+5+5+5+5,并提出问题:“如果12个5相加,加法算式里应该有几个5呢?”学生通过比较容易发现是12个5。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用简便算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2.“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师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并对学生给出的方法给予肯定,同时让学生

思考: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从而探究求图形面积的简便方法。

3.发问导入

发问是教师给定基础知识与材料,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联想,自己发现问题,整个教学环节沿着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学生在一开始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在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加关注,注意力可以保持高度集中。

例1.“直角的初步认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在课本、课桌面上找角,发现角的形状都是相同的直角,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1)直角的形状、特征是什么呢?(2)怎么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直角呢?(3)怎么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呢?教师以给学生解答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

三、故事导入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典故、趣味数学题等,把学生代入到教师设置的背景中,引出与新知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展开教学活动。在讲述故事等实例时,注意氛围的营造以及语言的生动、准确性,针对新知讲述重点,时间不宜过长。

例1.“乘法分配律”:讲述发生在森林农贸市场的故事:“小兔去卖葱,售价是每500克1元钱。狡猾的狐狸来买葱,它要求小兔将葱叶与葱白分开称,以葱叶每500克3角、葱自每500克7角计算。小兔想想3角加7角还是1元钱不少,于是就答应了,结果吃了大亏。”教师让学生思考狐狸搞了什么鬼花样,当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时,教师就可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活动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设立与知识相关的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寓教学内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活动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活动导入方式。

1.游戏导入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这种导入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在设置游戏时,需要考虑知识的融入方式,以及学生的接受方式。

例1.“认识数学中的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和圆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种图形的平面图形装在密封的盒子中,并让学生从中摸出圆。当学生成功摸出圆时,在给予表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分享成功的原因,得出圆没有角,其他图形都有角,从而自然的进入到角的特征的学习中。

例2.“认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数的倍数的基础上,让全体同学报数,并分别请报数为2的倍数、3的倍数的同学站成两排,结果报6、12、18。。。的学生不知道该站在哪一排,因为他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得到公倍数的概念,并让这些同学按顺序依次站成第三排。在第三排中,引导学生发现公倍数有一个最小的,但是没有最大的,引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研究。

2.竞赛导入

根据中、低年级小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的特点,在授课前设计富有竞争性的小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学生能迅速进入竞赛角色,投入到学习新知中。这种导入方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设计竞赛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竞赛结果进行积极引导,不可让学生过度关注输赢,而应该关注输赢的原因,从而发现新知。

例1.“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多位数,自己先确定能否被3整除,然后拿来考老师,看哪个同学可以将老师考倒。结果老师对学生报出的整数,总是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产生质疑,活跃度相对较低时,抛出判断能否被3整除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掌握新知成为了学生最大的愿望。

例2.“找规律”: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两组同学分别记忆:***、***,结果前一组同学全部记住;再分别记忆:***、***,结果后一组同学全部记住;最后分别记忆:***、***,结果两组同学都记住了。在双方平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比赛过程中,数据有规律时更容易记住,从而发现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也就方便了记忆。学生在竞赛结果的刺激下,情绪高涨,能很快的进入到上课的状态,去积极探索、主动发现。

五、陷阱导入

在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易产生错觉的材料,设置“陷阱”诱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偏差,加剧认知矛盾,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而且可以巧妙释疑,分散难点。但是,对于学生的易错点,需要着重讲解,谨防学生无法跳出“陷阱”。

例1.“工程问题”: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设计铺垫题:一批零件600个,甲工人独做要10天才能完成;乙工人独做要15天才能完成;甲乙两人合做,需几天才能完成?解出需6天后,将600个改成300个,待同学回答为3天后,再将600个改成1200个,学生回答需12天,完全落入“陷阱”后,教师指出全都有误,在学生暗暗吃惊的状况下引人新课。

篇3:高中数学新课导入五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对数概念”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课题是“对数”,并告诉学生对数的发明人叫纳皮尔。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三、设疑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导入恰恰是设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故意制造疑团设置悬念,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例,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

四、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调动思维。导入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教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对学生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个商人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万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这个商人2分钱,第二天给他4分钱,第三天给他8分钱……即后一天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其实商人这个月一共只给了同学们300万元,而同学们在第30天这一天就必须给他分约为1073万元,以此悬殊的差异说明直线增长与指数爆炸,并“趁热打铁”导入新课。

五、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它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的数学现象,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各种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篇4: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点出课题,直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二、类比导入法

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例:讲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指数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提出课题;讲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时可类比椭圆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使温故成为知新的基石,课堂教学可望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发现导入法

启发学生从某些现象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讲授立体几何的《锥体体积》时,教师拿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当装满圆柱的沙倒入圆锥形容器中恰好倒满三次时,问学生:“你们能发现它们体积的关系吗?”学生立即就能悟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个体积上的三分之一的关系是否对等高等底的各种形状的锥体和柱体都成立?若成立,怎样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这一结论呢?”这样导入新课就把学生从生动的实验所得到的发现引向严密的逻辑推理,对教材来说,这是一种自然的过渡,对学生来说,则成为一种思维上的需要和满足.

四、设疑导入法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讲授《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理和证明.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

五、趣味导入法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先引入高斯的故事:十八世纪,在高斯八岁时,他的算术老师出了一道题:计算从1到100的和.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050.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小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故事,都回答说:“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这样一共有50个101,所以很快就得出了5050.”教师接着说:“他的算法也可解释成这样:把原式的数顺序颠倒,两式相加成为:

1+2+3+…+100

+)100+99+9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01+101+…+101=101×100

再被2除就得到原式的和了.”(教师实际上是在做进一步的启发)教师:“那么对一般的等差数列[WTBX]{a璶}前n项和Sn=a1+a2+a3+…+an又该如何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探讨,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n(a1+an)/2.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有时也可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苦学”步入“乐学”的境界,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

篇5: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 者:冀立忠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KEJI TANSUO)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堂导入 方法与技巧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篇6:新课导入方法

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如果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即,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图片导入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类比导入法。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4)时事导入法。时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便于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

(5)实物导入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

(6)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7)游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目的课的内容及特点,巧妙的设计符合本节课内容的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视听导入法。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电影片断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视听导入法不仅局限于电影和歌曲,欣赏电影对白或相关录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9)谈话导入法。根据目的课的课堂内容或单元主题与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以导入新课。(10)情景导入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在虚拟的情景中导入一些新的语言项目。

(11)表演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动作表演,从而准确切入主题。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教师直接将所学语言点展示给学生。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头脑中系统的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幻灯片、实物以及卡片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或自编的Chant来直接导入新课。以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为例,教学新单词时,pumpkin lantern是学生在了解了这个万圣节之后才会知道的单词,所以在这两个新而难的单词的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

2.课堂小游戏导入 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针对学生们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单一的直接导入一任到底,学生必然会由新奇到习惯,由习惯到不以为然。因此教师此时可以参考TPR教学法,变换导入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The English club》教师可以借用国旗为文化背景。将班级机动地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的成员佩带本“国”的国徽。在复习过程中每项内容的呈现以运动会中国队队员入场的形式进行。这个导入设计本身就将新授内容中的一项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的句型引导出来了,既完成了单词教学,又进行可句子的教学,然后又突出了异国文化氛围的营建。3.创设情境导入 功能教学是近些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能力的一种教学。同时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将情境教学与功能教学相结合,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At snake bar》教学中学生课前(及课后)到快餐店如Macdonald,KFC中去亲自感受异域的快餐文化。然后,在教学中的导入时教师就有了前期铺垫,索性将英语课布置成一个快餐店。教师将准备好的快餐教具呈现出来,以一名快餐店服务员的身份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此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学生去感受真实的情景;然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烘托了气氛。

4.运用多媒体导入 手段的导入多媒体是目前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的特点,所以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们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他们耳、眼、口、脑器官整合。而且如果设计得当,多媒体也比较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承接关系。如在教学Colours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课件,在此课件中按照晴朗的天空——阴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彩虹出现,导入colours的教学。同时录制一些鸟儿细语、雷鸣等声音,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形象。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Doing housework》时,可将Su yang Su hai 的对话做成小动画片段,这样在进行如何打电话教学时学生能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对于电话用语也可以得到操练,以求用来得心应手。

5.讲故事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不同,分别设置Story time,以巩固本单元的内容一样。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把它搬家移到一个教学单元的开头。例如对Animals的导入设计。在进行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农场主的身份介绍“Look!I have a rabbit.”„„同时还为后面的song“Old MacDonald”做了铺垫;而在进行课文部分的导入时,教师又可以改扮成一个动物园园长,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将动物园的成员罗列出来,导入教学。

6.英文歌曲导入 英文歌曲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有的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导入采用歌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对于英文歌曲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喜爱,他们会觉得用英语来唱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妙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利用音乐的美妙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在一个轻音乐缭绕的氛围中导入一项教学内容的目的。

7.“福尔摩斯”式导入 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迈过“信息沟”实现交际过渡。又如在导入“pen ,pencil ,pencil-box”三个单词的教学时,可以先用汉语告诉学生一个chant“铅笔盒里有铅笔,铅笔里面有钢笔”,利用学生此时产生的“?”疑惑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展示、教学这三个单词,使学生恍然大悟,产生一种解疑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8.比较导入 比较导入,即是在教师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同的可比性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就能帮助学生把类别性的知识“连接”起来,使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链条式的记忆锁,提高小学生进行初步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Panda这个单词时,可以就它与学过的器官eye的一个共同属性——黑白颜色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将关键词Panda、Eye、Black、White一并出现,巩固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记忆,达到了新旧结合的目的。但是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

1.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应该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2.如果一节课中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做到有序合理安排、巧妙组合、分步呈现。

3.在进行导入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教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尽量多采用形式活泼、手段灵活的方法来导入教学内容,同时要变化,不要使孩子产生疲倦以至分散注意力。4.采用体态语言时,要得体、大方,切忌展不开或展得太开,影响教学效果。

篇7:高中地理新课导入十二法

2011-8-27 08:00| 发布者: 天空之城| 查看: 255| 评论: 10|原作者: 严过留痕295 摘要: 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刘绍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刘绍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把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其大意是:一位伐木工人砍光了某地的树木,小鸟失去了在树上栖息的条件而无家可归,一只小鸟站在那位伐木工人肩扛的斧头上,可怜巴巴地对伐木工人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昂然,议论纷纷,教师适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二、儿歌导入法

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就是利用儿歌导入新课的,效果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三、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

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四、广告导入法

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这些宣传的用意吗?

又如,由山东电视台的广告——“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导入山东省的教学,学生听见这几句广告词,马上就会想到“这里是——山东电视台”。在这里老师稍作停顿,“山东电视台”由学生回答,此时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适时引入新课,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五、谜语导入法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目标导入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缺一不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学生顺利地听课和思考。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七、简介导入法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老师简单介绍导入较好。

例如,我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效果较好: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通过简介,生动形象,学生兴趣大增,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八、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并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趣闻轶事引入新课,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例如,在教“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老师说:“在金字塔群里,有一座独具风格的金字塔,这就是胡夫儿子哈弗利的金字塔。塔前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过去有人猜测在雕像里面可能有通道、厅堂等建筑结构,有人甚至拽来大炮轰击这座雕像,以寻找进入内部的入口,但结果呢?”讲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拨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雕像内部到底有没有通道、厅堂?找没找到人口?”思维由此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问的时间,然后再接着说:“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

学生对金字塔这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这样一讲,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是埃及的象征、世界上的奇迹。

九、复习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复习导入法往往被广大地理老师乐于采用。

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呢?地球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均从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的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十、节日导入法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注意,点拨思维,诱导动机,使其主动学习的效果。把这些节日有机地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失为一个新的导入方法。例如,提问“3月22日是什么节日”引入“水资源”的教学,由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引入“世界环境保护”,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引入“世界的人口和居民”的教学等,同时,或补充该节日的由来,或补充该节日当年的主题内容,或补充与该节日有关的趣闻轶事均可,只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自然,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一、时政导入法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老师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意、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首都——北京”时,我先讲述——2003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在我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五个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有答对北京的)最终北京大获全胜,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振奋。那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的说是我国综合国力强,还有的说……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我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分析北京的位置、气候、交通、经济、环境等因素,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北京为什么会申奥成功的问题。

十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号称文章的“窗口”,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直截了当,清

晰简明,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进行探讨的作用,达到开“窗”入“室”之功效。

例如,在教“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时,我这样导入: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对“土”字的定义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像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ㄧ‟,物出形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那么,请大家举举例子,你在哪儿见过土壤?学校操场上的土是不是土壤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土才算是土壤呢?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呢?

一连串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理了出来,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认知的准备。

篇8:浅谈高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

一、复习法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 巧妙地转入新课的讲授。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选修一讲改革史, 一般都是第一课讲改革的背景, 第二、第三课是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在讲第二、第三课时就适合用复习法导入新课。

二、释题法

通过对新课课题中出现的历史概念进行解释导入新课。这种方式适合于课题中含有学生生疏而又是新课重点的历史概念的新课。采用此法既能节省导入新课的时间, 又能在新课开始便把教学目的明确地告诉学生, 便于学生自觉地靠近教学目的, 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思维,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 可以首先解释什么是计划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从计划到市场, 怎样从计划到市场?

三、情境法

通过描绘新课中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场景渲染气氛, 或用与之有关的图片、诗歌、音乐、视频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或讲解由新课中的历史事件所形成的成语典故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历史情境, 然后导入新课。这样做学生精神振奋, 思绪活跃, 接受新知识快, 而且易于实现从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 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 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实现由“感情”经“情感”向“意志”的升华, 对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学习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 在第2课中可以播放《中华大讲坛———商鞅变法》中商鞅变法内容的片段或徙木立信的片段导入, 第3课中可以播放话剧《商鞅变法》中秦惠文王决定处死商鞅的片段, 或由学生来表演。

四、迁移法

从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 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谈起, 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思考, 由近及远寻觅往昔导入新课。采用这种方式, 上课伊始便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到新知识。而且用这种方式导入, 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 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 播放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一段视频或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钓鱼岛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它的由来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五、材料法

通过引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恰当地使用材料, 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能成为联系实际的范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选修四的人物史时, 可以引用一些人物评价的材料, 然后发问: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他?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然后导入新课。

六、纪念日法

中外历史上都有很多的纪念日, 用纪念日导入既便于学生记忆, 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纪念日的理解。比如我在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时, 正好是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于是就先问: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再问:关注艾滋病的国际性标志是什么?接着展示红丝带的图片, 问:有同学知道它的由来吗?然后介绍其由来, 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美术的感染力, 由此导入新课。

七、乡土法

结合本地特点, 把乡土材料引入新课, 更加深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 也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缩短了, 从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设问:知道咱们平顶山又叫什么吗? (应国) 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那什么是分封呢?由此导入新课。

上一篇:社交策略方案下一篇:委托代理进出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