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2024-05-31

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

【摘要】

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对旧城区的再次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和 进步需要的物质环境进行部分改造,使城区的布局整齐划一,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迅猛,为了节约用地,国家针对用地粗放、闲置浪费现象采取了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城市旧城区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及经济模式已明显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违法违章建筑用地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诸如楼房质量较低,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弯曲等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出租房屋缺乏管理等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改造城市,便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规划就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探究如何开创一种既能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又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局面。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旧城改造在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也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旧城改造;思路;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旧城区的形成和改造基本情况

1、城市旧城区的形成。

城市旧居住区,是在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旧城区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居民收入低等一些问题。例如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设置巴郡,秦将张仪筑江州城,这是重庆第一次筑城。1929年,正式成立重庆市,人口23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争期间城市毁损严重,现在除少数几处陪都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外,旧城区大多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后的干打垒、捆绑式、砖柱夹壁等结构的建筑。

2、旧城改造的基本情况。

旧城改造一般指对市区的主要是一些时间较长的小区和厂房的改造。改变和建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比较合理的划分工业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分区;通过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降低噪声污染,绿化开阔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新并且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并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把旧街坊改造为系统的居住区。

二、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1、以单一的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过度提高容积率,加大建筑密度,造成过密的开发和土地的滥用,导致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以渝中区为例,2007年上半年批准的用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八成;批准的建筑工程面积为85万平方米左右,相比去年

同期增加了80%多。批准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建筑工程面积在不断大幅增加。这一减一增之间,将会导致单位用地面积内的建筑量增大,建筑的容积率提高,与之相匹配的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问题将更加难以解决。

2、只看到局部眼前的利益忽视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内拆除或者改建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 采用新区开发的模式,大拆大改,推倒重来,严重破坏了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并且在很多地方拆迁补偿的标准不合理,补偿的金额过低。这是造成拆

迁纠纷中最根本、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在有的地方拆迁的主体及行为不合法。有的拆迁人根本就不具备合法的拆迁资格;并在其拆迁过程中暴力拆迁,以强凌弱,以大压小。这种拆迁人是无法让拆迁户安心的。轻视规划,不认真做好建设工作计划,缺乏政策的连贯性,未能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安置房屋条件较差,不但证件手续不齐,而且经常停水停电,有的甚至是危房,这些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3、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认识的缺乏,将问题简单化,不管具体情况一律采取推倒重建的开发模式,导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破坏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对“旧区”的认识就是城市的“烂摊子”、“包袱”和“脏、乱、差”的代表,旧城改造就是放开手脚祛除这些“毒瘤”。再加上强大的商业利益的推动,过去在旧城改造中的具体工作采取了不分良莠,大肆拆迁,整平土地重建的方法。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工作简单,但是往往直接摧毁了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风土人情,并且市场化运作对高回报的追求,每每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的控制的各种要求,致使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

4、地质治理与旧城改造的工作不相协调

我国部分的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隐患比较大地区,要对这些地区进行改造,就必须采取一边治理一边改造的模式,虽然大幅度提高改造费用,拉长改造周期,但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改造地区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对开发商来说升值空间有限,较大地制约了项目整体规划和规模,开发商在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评估和改造,改造成本不断的增加,政府应予以政策扶持,以保证地质灾害多发区旧城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采取如下的对策和措施。

1、旧城区改造要以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保护城市原有的人文气息和城市风格,走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根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当前与将来的关系,并且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城的改造建设。

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制订管理和约束旧城改造的行为的地方性法规,以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要制订适当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政府要

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

3、加强规划引导。针对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市政、文物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要花大力气对旧城改造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系统改造的规划。在旧城改造的规划的可实现的基础上,编制旧城的改造规划要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对每项旧城改造项目,都从土地评估、土地分级方面着手,对土地的增值、土地的市场进行预算,进行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

4、引进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的旧城区改造的道路。因为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最为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直接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因而旧城改造一定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道路。政府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协调各方的利益;加强开发商的责任感,增强公众的参与热情,在商业的利润和公众的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对一些居民提出的对超面积安置的意见,可以由被拆迁人先提出申请,根据批准的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如规划条件不允许,必须仍按拆迁补偿方案中的规定执行。

5、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执法。对旧城改造问题采取“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的原则。一旦经过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旧城改造规划,要严格遵守。一旦发现违反规划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查处,决不能姑息。

四、总结

就成改造是社会发展和和人文需要的必然趋势,改造就成志在必得。在旧城的改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抚民意,民意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民众是最重要的,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与民众发生冲突。在改造的前期应当安排各旧城区的街道办事处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晓以利弊。制定合情合理的土地置换措施,避免损失群众的切身利益。参考文献:

[1]陈小燕,董冬:旧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及对策.衡水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赵满华,刘淑清: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区域与产业经济.2009,(11).[3]吴学军: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程中“城中村”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中共济南市唯党校学报.2011年(1).[4]陆海燕:“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篇2: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一、我国当前旧城改造的特点

1.规模大、起步快、来势猛

许多城市, 在旧城区拆建面积达几百万平方米, 综合开发小区象雨后春笋般出现, 许多城区地段旧貌换新颜。

2.市场经济, 制约旧城改造

由于参入开发的房地产公司, 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盈利是其从事开发的主要目的, 所以对选定开发项目, 常常竭尽全力, 寸土必争, 使土地开发达最高限度, 经济利益起支配作用。

3.开发投资多渠道

过去城建投资, 单纯靠国家拨款, 现改为由银行贷款, 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可自筹资金, 开发单位可社会融资、可与外商合资, 也可引进外商独资、可向社会发行股票, 也可股份制经营。总之开发项目对所有投资者都有责、权、利。

4.决策多元化, 利益迁涉面广

因为项目开发的最终结果, 关系到投资参建各方利益, 在决策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意见, 要通过多方协调, 才能取得行动上的一致。

5.政府行为, 宏观上控制旧城改造

由于土地所有权是国有, 土地有偿使用批租是由国土局审批。在建筑方案、改造规模、建筑功能、造型、层数、高度、容积率、环境、公建配套等都由城市规划管理局控制, 而投资金融由建行监管, 工程质检、税收, 都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控制。

6.国家既定政策的指导作用

国务院曾颁布城乡住宅建设技术政策, 规定“加速现有住宅的改造”

原则, 其中包括开发新住宅与改造旧住宅相结合、制定房屋质量评定标准、有计划地对现有住宅区分别采取保留、改建和拆建的措施,以及改善住房通风、采光、防潮、卫生条件、增加基础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加强旧房维修养护等方面的工作。最近又特别强调在城市开发中, “安居工程”的建设。

二、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不按规划操作, 不受详规控制我国的不少城市都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但许多开发单位却不服从规划要求, 只要在旧城搞到一块地, 便千方百计突破城规要求, 以自己的利益作杠杆去搞开发。

2.急功近利, 大拆大建职能部门急于改变旧城面貌, 开发单位贪利求大、对旧城区房屋构成的复杂性缺乏认识, 一律推倒重建, 结果资金不到位, 建设周期一拖再拖, 新房难成, 拆迁户难回。

3.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开发单位只去抢占旧城区的黄金商业地段, 而处于上线的偏街背巷无人问津, 那些长期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居民急盼改建, 但又遥遥无期, 导致旧城区成片开发成为空谈。

4.在旧城改造时, 建房、分房、卖房有人管, 但公建配套、市政配套无人问;只保开发单位的效益, 不管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重住宅、轻配套;只管地上, 不顾地下, 这样等于新建一个旧城。

5.历史文化、城市风貌特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中, 拆除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从而失去了原有历史文化风貌。北京的香山和武汉的龟山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风水宝地, 但自修了香山饭店及在龟山修了“三国城”之后, 生态环境便遭到破坏, 造成许多永久的遗憾。

三、旧城改造的宏观控制

1.应对所拟改造的旧城区建筑、质量、面积、外观、产权、人口等情

况作综合调查, 采集足够资料, 以供进行研究。

2.应以规划为龙头, 对旧城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作强化控制, 对建筑营造、环境、公建配套、城市设计提出法规要求。

3.要充分考虑旧城原有空间结构和社会形态、地段特点、文化价值等特点, 分别采取维护, 整治、拆除重建等多种改建方式。

4.旧城区的改造方案, 要反复多次推敲, 精益求精, 选出最优方案, 体现政府意图, 照顾居民要求, 重视投资方的经济利益, 取得共识意见。

5.强化政府行为的指导和控制, 绝对避免越改越乱的情况出现,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必须对开发单位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要动用法规和行政手段, 不要简单地用罚款来解决问题, 因为开发单位宁愿罚款也要突破指标, 那样所获利润远大于罚款。对开发过程中人为的将资金滥用或转移, 政府要予以特别监管, 因为建设资金外流, 肯定会造成建设周期一拖再拖, 国家和拆迁户肯定要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公建配套设施要确保, 因为这是能否充分发挥使用功能的物质技术手段。

6.要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 保护古城风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在旧城改造中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一批具有城市风貌的旧街区, 在大拆大建中夷为平地,造成的损失已无可弥补。应该认识到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内涵高层次, 高品位的标志, 应予以保护。

四、旧城改造的理想目标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 用控制性详规对旧城改造实施控制, 其中的内容包括: 旧城改造性质、规模、用地分类、土地利用强度、建筑天际线控制, 容积率奖励等。坚持统一

篇3: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疑成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和手段。然而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却时常出现令我们痛心的一幕: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于一旦。如此事实的发生尽管可以给出各种理由做出解释,如“经营城市、以地生财”,“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但究其实质却是以牺牲城市的传统文化换取城市经济一时繁荣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城市的现代化固然需要除旧更新,但搞现代化不能一味的“拆”字当先,而是要有选择的“留”。留住城市原有的容貌和基调,留住城市的“根”与“魂”———文化内涵。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如何以科学的规划做指导,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大多数城市在旧城改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城市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城市遗存的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人文环境的具象载体。它像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像一本的书,积淀着城市的文化,它是人类过去生存状态、创造力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有力物证,它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印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财富,其固有的文化特征,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a.它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能帮助人们具体地、形象地认识历史,帮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b.它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许多历史街区和古迹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c.它是城市文化得以延续的活教材。它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延续我们的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使现代人能触摸到传统文化尚未消逝的“心跳”。d.它是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基石。文化底蕴是体现城市个性、构成城市特色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特征。因此,文化遗产不同寻常的价值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是抢救城市濒危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城市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促进城市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同时它也是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的历史史料。

2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冲击

旧城区是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的集中地段,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城市规划本身作为一门预测性科学的局限性或不确定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城市规划编制前瞻性不足,编制思路跟不上时代步伐。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周期性调整往往滞后城市社会的迅猛发展。某些城市的总体规划仍沿用单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和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致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单一中心”模式造成的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状况日益恶化。

城市设计手法趋同,“千城一面”现象严重,城市特色凸显危机。城市设计模仿严重,缺少创意,追求大体量的建筑物、大规模的建筑群,导致城市定位脱离实际,城市建设走入“千城一面”的怪圈,城市特色大打折扣。文化遗产多被淹没于新建筑群中或成为孤立的陈列品,其历史文化内涵无法得到突出体现。

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建筑设计过分强调个体的面孔与性格,追求形式上的独特和怪异,却很少考虑它与城市的文化关系,大部分设计既无历史文化内涵,也无建筑创作意境可言。

3 正确处理旧城改造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对象广泛、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将旧城中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内涵丰富的城市建筑文化景观,是搞好旧城改造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将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在考虑旧城功能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为旧城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方面的有利环境。

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发展: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依据、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旧城改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的旧城改造和建设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及控制体系,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使旧城改造既展示现代文明崭新风貌的同时,又突出城市特色。根据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合理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同时要探索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区域规划,缓解在城市性质、规模、布局方面过于集中的压力,通过整合资源,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规划设计方法,努力探索适应旧城历史与现状的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对旧城区的规划,应坚持审慎更新、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原则,实行有利于城市文化传承的“政府+开发商+规划专家+公众”的规划模式,实现旧城改造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空间。旧城新区统一规划分开建设,既有利于缓解旧城中文化遗产受到冲击,保留旧城原有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为文化遗产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回旋余地,又可发挥新旧城不同的城市功能,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格局。旧城改造要充分考虑新区开发的影响,动态把握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之间的联系,适时调整两者的组合配置关系,新旧结合,协调发展,实现新区与旧城资源的良性循环。

合理确定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城市规划部门要建立文化遗产档案,以确认和评估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规划专家和政府决策者在作出决策之前必须确认是否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是否完全清楚认识到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整个地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有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决策的制度,为城市规划的科学决策,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当好政府参谋。

发挥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保证。在文化遗产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筑紫线并制定控高规划。这样既为文化遗产设定了一道保护屏障,也有利于保护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维护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增强领导者“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决策。作为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意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在旧城改造中要明确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合理设计城市传统历史区域和现代区域,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对已有的城乡规划法和文化保护法要认真贯彻执行,切不可急功近利而破坏了珍贵的城市文化资源。

篇4:关于旧城改造中道路景观的建设

关键词:旧城改造;道路景观;整治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的高速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也逐渐提高,城市化道路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原有弊端一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原有城市的布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旧城的道路问题也逐渐凸显,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增,进而导致人口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因素中,道路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改造能够使得上述一系列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对城市环境同时也进行一定的改善。

一、城市旧城道路景观现状

由于我国当前一些技术原因,导致我国在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都是由于技术落后以及旧城原有现状问题而造成。就当前旧城存在的一些原有问题而言,由于在进行城市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建筑设计不够合理,在进行构造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进行思考,使得建筑外观的呈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现如今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因此,道路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取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的改善。

二、旧城改造中不同类型的道路景观整治重点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系统是由许多条道路所共同组成的,在这些各色的道路中,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呈现出一样的特色,而是不同的道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根据道路自身的性质而言,可以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种类,而在进行道路景观的改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道路,同样需要进行不同的改造,抓住道路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重点的改造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改造成果。

(一)城市生活性道路

随着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正是因此,城市道路应用于生活中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表现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因此,车辆数量相比较以往有着明显的增加,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拥挤,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陡增,就这一点而言,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交通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意的环节,不断解决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当地特色。

(二)城市商业步行街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是该城市商业最为繁华的地带,与此同时该地区同样也是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对于城市商业街而言,相比较城市中其他道路而言,更能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与城市特色。在对旧城商业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留一定的当地城市特点,同时还需要突出现代化特点,让二者风格进行很好的融合。

(三)城市交通性道路

对于城市的各条道路而言,其中大多都担任着负责城市主要交通的职责,其中交通性道路更是城市交通的代表。在对城市中交通性道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交通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造,改造重点也相对城市中其他类型的道路有所区别。首先,对交通性道路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宽,以此来适应当前随着城市化进行而增加的人流量,以便于容纳更多的人流与车辆,其次,道路设施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在此基础之上再对道路进行景观改造。

三、改造过程中道路景观处理方法

(一)改造地下管网,净化道路空间和景观

由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相比较以往更加先进,因此,在对城市进行改造之时,可有有选择性的将城市电力设施与通讯设施等一些重要设备的线路铺设于道路之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美化城市的面貌,同样还可以尽可能保护重要的城市通讯线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城市的改造相比较旧城而言,具有更多的先进之处,城市的空间也随之增加,为此增加了更多的便利之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得益于对城市改造的优化设计。

(二)合理布置照明,提升景观照明效果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个城市不仅仅需要美化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同时还需要在夜晚中拥有一定的美景,而对于夜晚中的城市景观,则完全依赖于城市照明。对于城市照明而言,不仅能够将夜晚中的城市进行一定的装扮,使之变得五光十色,同时,夜晚照明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夜晚的交通更加明朗,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对城市中照明进行合理布置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照明效果,将各个细节考虑到照明设计之中,加强城市的照明效果。

(三)调整用地功能,整治道路界面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占地面积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城市面积之中将更多地建筑进行分布,就必须要对建筑布局进行一定的规划,对于不合格的建筑,应当将其进行拆除,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城市面积,还能够对当地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优化。同时在对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城市用地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城市的不断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当前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道路景观的改造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重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相应的努力,来对城市改造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此来将道路景观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系统整合[J].新建筑,2015(02):6 -9.

篇5:关于关于加快旧城改造的建议

近年来,南昌市按照“一江两岸,南北双城,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的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红谷滩新区的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统一开发,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但是与新城区建设开发的力度和速度相比,旧城区的改造则显得相对滞后。而旧城开发的迟缓,不仅严重影响南昌作为“省会城市、英雄城市、动感城市”的形象,而且容易引发消防、卫生、治安、交通堵塞等诸多社会问题,形成安全隐患,造成群众居住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旧城改造——难在哪里

由于受政策、体制和拆迁成本高、安置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制约,旧城改造进展缓慢,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1、政策限制严。由于市政府决定对旧城区实施只拆不建的政策,致使招商引资改造旧城项目被搁置,政策限制已成为城区旧城改造进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对一些处在成片地块外的危旧房维修,因为市有关部门对审批控制较严,要求不倒架维修,不但施工成本过高,而且不能彻底排危,使城区的危房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彻底改造翻修。

2、综合协调难。旧城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是我市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机构进行综合协调,造成责权利难以统一。在旧城改造中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土地拍卖出让及收益权均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旧城区危旧房的管理维修和安全责任则落在区里,区里权力有限,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市、区有关部门由于各自职能不同、侧重点不一,在旧城改造中往往表现为各自为政,工作上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仅仅靠

一、两个部门主动往往难以推动,必然滞后整个旧城改造的工作进展。

3、拆迁安置难。旧城区一般均为中心城区,在居住生活各方面都比较方便,虽然百姓也希望旧城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一旦真正拆迁,也还存在许多矛盾。

一是拆迁补偿和安置与群众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大差距。群众对旧城的拆迁补偿认为差距较大且不够合理,加上老城区原房屋面积较小,当前市场上所开发出售的商品房均以大户型为多,群众想购理想住房不易,一旦拆迁,面临无房可住,造成不愿搬迁。

二是目前我市在拆迁中采取异地期房安置办法,由于安置房均已不在本区或处本区边缘,造成生活不便。加上期房安置,尚存在不少建房质量、交房时间等不确定因素,大多数群众对异地期房安置不满意,对拆迁积极性不高。

三是在旧城区居住的群众收入较低,有的是低保户、残疾人员,这部分群众经济承受力低,对于这些人的拆迁安置就更加困难。

二、旧城改造——出路何在根据目前现状,为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建议:

1、把旧城区改造摆到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旧城改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事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要充分认识到旧城改造越快越好、越早越好,否则今后改造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将更高。要调整对旧城区只拆不建的政策,把旧城改造摆上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不但要重视新区的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搞开发区、建新区,而且要把旧城改造摆在与开发新区同样重要的位置,各有侧重。

2、成立专门机构。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的事权。鉴于旧城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建议市、区两级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旧城改造领导小组,成员由规划、土地、房管、城建、工商、税务、城市执法、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计划及项目审批,加大对旧城改造的综合协调力度,研究协调解决旧城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在工作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对重要的改造和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成立专门机构,赋予部分政府职权,并从各部门抽调干部参与。

3、实行政策倾斜。当前突出问题是调整对旧城区只拆不建的政策,抓紧启动对旧城的改造。

一是明确改造主体。要以区一级政府为旧城改造主体,制定旧城改造工作目标,对旧城改造项目要适当放宽规划条件,以灵活的规划及政策平衡较高的拆迁密度,将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列入当年市政府土地出让计划,以项目为依托,进行整体招商,引进资金进行开发。在项目开发的同时,还必须由政府出资相关部门牵头对片区的基础设施、地下网管、道路建设等配套进行改造。

二是给予资金支持。由市政府在土地拍卖出让收益中划出一部分设立旧城改造专项基金,用于旧城改造,并对项目产生的收益由市政府全额返还给区一级政府。在具体操作上,除土地拍卖获取拆迁资金外,也可由区政府组织开发企业先行拆迁,待土地拍卖后,用土地收益补偿投资企业的拆迁费用;对涉及旧城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费、开发规费一律予以免交。

三是妥善拆迁安置。在旧城改造中的拆迁安置,宜采取货币安置和拆迁户较为满意的区内就近现房安置办法,准予区政府按拆迁安置需要在区内选择适当地块先行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用房,必要时还应向市政府申请跨区划地建安置房。

四是相关权限下放。应争取市政府支持,将危旧房维修、改建行政审批权下放至区。对分布在成片改造范围外的部分危旧房改造,应放宽政策,在不影响《南昌市总体规划及近期规划建议》的前提下,原则上都给予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的维修、改建审批。

4、注重建设规划。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地块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注重规划,突出各自特色。

对成片地块进行系统性改造。要在对成片地块进行项目包装、整体招商的同时,由政府投资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旧城区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使道路沿线及周边旧城地块升值,有针对性地改造道路两边的危旧房,高起点地打造几条商业特色街区。

对万寿宫、绳金塔等历史文化街区,以修旧如旧为原则,由政府、开发商和原有业主多元化投资的方式进行维修和保护性改造。由政府出资相关部门牵头对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进改造;政府对业主进行引导,促进业主对自身房屋在原有格局上进行改造;对无能力按上述方案实施的业主,引入投资者对其房屋进行收购后按方案实施改造。

对旧城零星地块则应进行综合整治。由于零星地块面积狭小,根据现行规划指标不具有开发价值,所以,只能对原破旧外墙进行粉刷,规范店招、拆除违章搭建。财政部门要适当增加维修资金投入,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对单位公产房,应责成业主单位增加维修改造资金;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居民集资和住户筹资的办法,对经济条件允许的业主,给其政策允许自行翻修,对公房住户请居民住户按成本价出资,由辖区房管所进行维修。

5、实行人性化拆迁。在拆迁中严格执行拆迁法规,做到法、理、情相结合,认真宣传拆迁政策,耐心做好群众工作,以赢得广大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赢得开发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一是推行公示制度。实行拆迁公示制度,即《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拆迁法规、安置房屋平面图、安置模型、安置方案、奖励办法、办公时间、工作人员守则、被拆迁房屋评估价、安置房评估价、工作人员上岗证、阳光拆迁承诺书等全部公开上墙,坚持以“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聘请由住户代表选出的义务监督员参与监督,同时还应接受社会新闻媒体、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实行阳光拆迁,杜绝暗箱操作。

二是实行有情操作。出台一系列鼓励进行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和规范的拆迁奖罚办法,对拆迁户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安置。可由全体拆迁户投票选出拆迁评估机构,对拆迁户的房屋进行合理评估,选出参与监督拆迁的义务监督员,参与拆迁的监督。就当前较为通行的做法,应采取货币安置和区内就近现房安置的办法由拆迁人自选,以免减少拆迁纠纷。适当考虑拆迁面积较小、经济困难、低保户及残疾人的利益,在安置补偿面积和楼层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对经济困难及低保户,则宜采取较为灵活的二手房、廉租房等安置办法。对一些违章搭建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予以妥善解决

篇6: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作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合理、科学、规范地进行旧城改造,保证旧城改造计划的制订和顺利实施,根据《XX市加快旧城区改造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在我市辖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项目,在项目实施前,要按本通知的要求进行旧城改造片区前期调查工作。

二、本通知所称“旧城改造片区前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工作”)是指根据旧城改造片区规划,城区政府、市房产局和其他有关单位委托的项目前期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前期实施单位”)有计划地对各旧城改造片区(以下简称“片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作为制订、调整旧改工作计划和规划,分析开发成本,制订优惠政策,建立旧改项目储备库的依据。

三、各城区政府和市建设、规划、国土、房产、市政、园林、文化、人防、公安等部门要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密切配合完成调查工作,涉及行政收费的应按规定予以免收或

1减半收取。今后凡包含在该片区内的已在前期调查工作中办理有关手续的建设项目可简化相应的审批手续。市旧改办负责调查工作的计划、指导、协调和工作成果的审核;市拆迁办负责对被调查房屋拆迁评估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各城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普查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提供片区规划蓝线和片区的道路规划及规划要点;

市国土局负责土地使权情况,提供项目地型图,组织管理项目用地评估;市房产局负责提供片区内房屋产权资料的查询;市城建档案馆负责提供片区内城建项日建设资料的查询;市市政局负责提供片区内市政设施及管线情况的查询;市园林局负责组织管理片区绿化植物砍伐、移植及管护费用估算;市文化局提供文物保护的有关资料的查询;市人防办、南宁供电局、电信公司管道燃气公司、排水公司、市政管理处、自来水公司负责提供旧城改造项目地上、地下管网及设施情况的查询并制定出管线和设施搬迁方案;市公安局负责做好片区前期调查实施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

四、调查单位应多渠道地开展工作,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资料、数据和土地航拍实测图进行测算,并进入片区现场对测算结果逐个调查、复核、汇总,取得真实、详尽的现状调查材料。调查单位应对调查材料的可靠性负责。

五、调查单位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价格和被拆迁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土地

价格和房屋拆迁补偿价格的评估结果须分别向市国土局和市拆迁办备案。

六、片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为调查提供便利条件。城区政府、公安部门等有关单位应作好相关的协调、督促和保卫工作。

七、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片区内单位和住户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二)片区内土地性质、权属等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

(三)片区内房屋的区位、门牌号、产权状况、用途、结构、层数、建筑面积、建设年限;

(四)房屋拆迁补偿评估价格及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五)项目所处地段土地评估价格;

(六)片区内园林绿化情况及绿化植物砍伐、移植及管护费用估算;

(七)片区内地上、地下管线详细资料及迁移费用估算:

(八)片区内文物等特殊建(构)筑物保护情况及迁移费用估算;

(九)片区内人防设施及使用情况;

(十)片区内市政基础设施情况。调查报告是可修订的阶段性成果,在片区开发前市旧改办根据实际需要对调查报告可决定是否补充调查。

八、调查工作程序

(一)城区政府、市房产局和其他有关单位向市旧改办提出调查申请报告和费用开支计划。

(二)市旧改办根据全市旧改计划需要,审查调查申请报告,核发调查工作批准文件。

(三)城区政府、市房产局和其他有关单位授权委托调查单位凭调查工作批准文件,向各有关单位申请调查工作的资料,并进入片区进行现状调查工作。

(四)调查单位将调查报告交城区政府、市房产局和其他有关单位初审后抄送市旧改办。

九、项目前期调查费、委托评估费(含土地、拆迁等项目)等前期费用可由前期实施单位垫支,也可相应从市旧改办的旧改经费和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前期费用中预先拨付,并在项目前期总成本中列支。项目受让人确定后,从项目出让金中返还原出资单位。

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虚假资料或恶意阻挠调查工作,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责任。妨害承办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前期实施单位出具的调查报告严重失误或者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责任。

篇7: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

1、平面建议采用品字型布置,保证户户南北通透;

2、大户型带入户花园;凹阳台(赠送一半面积);

3、户户赠送落地凸窗,另可考虑错层阳台;

篇8:关于旧城街区的改造和复兴分析

关键词:旧城街区,改造,复兴,分析

1 城市设计概述

所谓城市设计是指将城市的特定区域纳入整个城市的规划方案中, 对其进行更加精细的设计, 其设计要点要体现综合性。城市设计的综合性主要强调四个方面, 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走向、社会发展状况、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貌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特点。

当今,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所以城市设计主要应用于城市改造规划建设中。城市改造建设的成败是城市能否焕发生机和复兴的前提条件。但城市旧街区的改造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 城市文化的建立经过多代人努力, 进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人文风情, 而城市街区正是这种市井文化的载体。正是旧有城市格局的文化属性, 严重制约了城市改造工作的开展。那么, 怎样才能既不破坏当地文化, 又能使城市焕发生机呢?著名的城市设计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在其著作《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中提到“成功的城市复兴, 一定以设计为先导”, 由此说明城市设计是城市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前提下, 实现复兴和长远发展的唯一方式。

城市设计除了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 还需要关注当地的社会环境和当地居民的诉求, 除了对基本设施建设, 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延续和当地人的心理感受。因此, 城市设计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因素, 而采取自上而下方式, 还需要增大公众的参与度, 通过自下而上方式, 广泛采纳当地居民对旧街区改造的建议。

2 旧城街区的改造和复兴策略

2.1 旧城街区有机更新原则

2.1.1 保护真实载体信息的原真性

首先, 我们要明确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整个城市旧街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 其根本是为了服务于当地居民, 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假如改造工程斩断当地文化传承, 破坏当地人的精神家园, 即使物质上的到满足, 但精神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因此, 任何将发展作为借口, 而肆意破环当地人文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正因为如此, 改造的前提条件是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保护, 只有注重旧有街区的“原真性”, 即人文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1.2 尊重人文环境, 传承城市文化

文化环境是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到国家, 下到市井,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 长期聚居在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地域文化, 中心位置发展成为城市, 又会形成具有当地风情的城市文化, 进而影响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这种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独特精神气质是文化的馈赠, 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甚至是经济价值。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因不同而美丽”,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需要我们积极保护, 并留传后世, 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3 开发整合旅游价值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当今社会, 城市的发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 大量的基建工程, 地铁、高速公路、城市环线、高楼大厦、水泥丛林, 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需要寻找精神寄托, 促成了旅游经济高度发达, 许多城市看准了这一商机, 大力发展旅游业, 希望通过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促进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中, 许多城市通过建起仿古建筑、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来经营当地旅游产业。殊不知文化资源其实就在城市的旧街区中, 这些当地特有的历史建筑和人文风情就是吸引旅客最好的旅游资源, 对其科学规划, 在不影响文化风貌前提下, 修建一些基础设施, 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1.4 更新以力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旧城街区之所以需要改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街区的街道、楼房、设施老化, 卫生环境堪忧, 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相匹配。旧街区的存在不但影响市容市貌, 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 城市旧街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1.5 重视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任何改造工程都涉及到成本问题, 怎样高效的配置和利用改造经费和降低改造成本, 在各种制约下,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定下改造方案前, 首先要确定改造标准, 即要清楚的知道改造所要达到的效果;然后, 要确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尽量少拆迁, 少建设的原则;最后, 要重视建设效率, 降低建设造价, 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2.1.6 关注综合效益

正如文章之前所述, 旧城街区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关注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城市文化效益。

2.2 旧城街区有机更新方法

2.2.1 保护既有建筑, 激发街区活力

旧城街区改造既要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又要考虑到文化保护, 其难度之大, 是新建工程所不能比拟的。因此, 在确定改造对象和定下改造方案之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 吸取其他城市改造工程的成功经验。例如北京市成功地对南池子街进行了改造。南池子街位于故宫东南方, 是紫禁城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北京市划定的二十五个文化保护片区之一, 改造难度极大。作为故宫周边的民居, 不但对故宫起到屏障作用, 而且要与故宫建筑式样的风格相统一, 不能有违和感。经改造后的南池子街, 其民居风貌和街道格局以及风貌都保持了北京传统样式, 并且对普渡寺采取了保守的修复措施, 增加了防护设施。

2.2.2 小规模拆除, 改善街区建筑风貌

在街区改造时, 应以改善为主, 采取小规模拆除方式, 进行渐进式更新, 让新老建筑共存, 保存街区的原始风貌。这种改造方式被成为微循环改造模式, 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 减少改造经费, 起到显著改善效果; (2) 改造时间较短, 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3) 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减少社会矛盾产生几率。小规模微循环模式由于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交大规模拆迁改造要少, 利益关系明晰, 矛盾相对好处理, 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当地的街区文化。例如, 武汉市对于汉口六渡桥汉宜里民居的成功改造。当地的建筑以单位福利房和房地局所建的多层住宅为主, 这些房屋多建于50至80年代,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自建房, 改造工程对一部分老旧建筑和层数在6层以下的楼房进行了拆除, 并对保留居民楼的外墙进行修饰, 街道拓宽, 使新建楼房和保留民居的风格相统一。

3 结束语

城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风貌也不断发生这改变。城市改造是城市复兴的关键, 但城市文化更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因此, 我们应当做好改造工作的同时, 充分做好旧城的具有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工作, 形成具有统一风格的城市风貌。

参考文献

[1]田葳.浅析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J], 山西建筑, 2012年06期.

[2]杨厚和.旧城更新中的街区改造[J], 南方建筑, 2012年01期.

上一篇: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下一篇:平安科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