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2024-06-22

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共8篇)

篇1: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

——对杭州市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感受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面临着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严格控制的双重矛盾,城市发展从原来的简单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的形势转变。本文作者依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具体分析了杭州的城市建设布局及改建情况,并与武汉市相比较,从设计原则,改建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配有相关图片,指出了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当前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造;五纵六路;统一性;灵活性

随着暑期的到来,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成了我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经过大

一、大二两学年的学习,我对城市规划这个专业的了解逐渐加深。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密切注视着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问题。

一、杭州城市建设简介及其与武汉的比较

这次暑假,我专程去了一趟杭州。在游览它秀丽的山水、品读它悠久历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它的城市整治工程,道路中绿化带的设置情况,建筑立面设计方案及旅游区规划的问题。

到杭州的当天晚上,我买了一份杭州交通图,对杭州的交通情况及各地区的分布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并把具体的行程安排了下来。

第一天,我去了久负盛名的杭州西湖。尽管烈日当头,杭州市当日的温度高达38℃。但这里依然游人如织。西湖座落于杭州市市中心,虽然天气炎热,但走在西湖边上,仍不时能感受到从湖中心吹来的一缕缕清风所带来的凉意。到处绿树成荫,塘里的荷花也随着清风向游人不停地点头微笑。在徒步环湖的过程中,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这里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在西湖的环湖路上有一系列的风景点:苏堤,白堤,花港观鱼雷锋塔„„连浙江省博物院也都设置在西湖边上。一路上,各种亮点赏心悦目,吸引着游人,缓解他们旅途的疲惫。

在西湖边上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武汉的东湖。东湖的面积是西湖的四

倍,依山傍水,也有很好的风景,沿途也有

不少景观,可是除了节假日,那里很少会有西湖这样络绎不绝的人流。这样一来,东湖就损失掉了大批的外地游客,东湖没有西湖那么长的历史,没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中原因之一。这种历史原因虽然我们今天很难改变的。但是东湖没有发挥好它的自身优势,没有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自然景观也是很多游客难以记住它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特色,打不响自己的品牌,自然也就难以做大了。

在把武汉和杭州两地的旅游业,商业街选址,位置布局及特色文化作了一番考察和比较之后,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停地穿梭于杭州的大街小巷,同时还去了杭州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学习并记录了部分“五纵六路”建筑立面和农居立面整治工程的方案。

二、具体整改方案 目前,大多数旧城镇内居住区更新往往采用一次性重建政策。大量的传统居住区、街坊被全面拆除。这不仅耗时长,动用资金数高,大面积居民的搬迁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还容易引起一些社会问题。而且,在这些被拆除的空间中,不仅有值得保存和有研究价值,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地区与文化,同时还承载着发达的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某些地方文化的蕴藏地,它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州市“五纵六路”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特别制定了一套整改方案。按照以人为本,系统性、景观性、特色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下面是其中部分的整改方案

设计原则:

1.底层商业布置凌乱,色彩无序,广告杂乱。

2.建筑的立面虚实关系薄弱,过于平面化。

3.陈旧的立面材料,色彩平淡,与酒店性质不符。

统一性:

建筑形式和谐统一,主要以石料,铝塑板为立面材质,端部新增竖向幕墙,实现最佳的街景效果。

灵活性:

沿街商铺与酒店入口区别对待,做到既符合本身的性格气质,又与整条路的风格相协调。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改造后该酒店建筑的基本形式及组合没变,但是它的立面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了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人文,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和实现“序化、活化、美化、亮化”的目标。

在浏览了所有整改方案之后,我从中摘选了以下两个作了仔细分析。通过下面的图片,我们可清晰地看到现状图和改造后效果图之间的明显差别。

这一整改方案的实施,对改善杭州市整体的市容市貌,优化城市投资环境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短暂的杭州城市考察就要结束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还特别留意了它的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针对我们上学期做的旅馆设计和车站设计,我还对自己所住的那家旅馆及城市火车站作了特别仔细的观察。从中吸取精华,并思考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心得体会

我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社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对以后的学习我也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和观察,我也却越来越喜欢城市规划这个专业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会不断地从中吸取先进的元素,努力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人才。

篇2: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旧城改造建设工作自2009年2月实施以来,农村征地拆迁、城市拆迁、堤防工程建设等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现将**旧城改造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征地拆迁安臵工作

**旧城改造建设区域内农村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国有河滩地收回和一三五组团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共1086.96亩,需拆迁220户,已拆迁215户。需安臵1780人,此次安臵725人共有308户,还房面积31028平方米,余下1055人约422户在今后征地中逐步予以安臵。应支付各类安臵补偿款13595.3万元,已支付5739.5万元。全面完成一三五组团及河滩地收回征地拆迁安臵补偿工作尚需资金约7855.8万元。

(二)城市拆迁工作

一三五组团、24米干道和滨江路建设涉及国有土地106.94亩,拆迁单位产13家,私产267户,拆迁面积15700m。私产已签订协议161户,约8500 m;拆除单位产4家,面积36.69亩。已签约部分应支付拆迁补偿款3845.87万元,已支付367.3万元。要全面完成一三五组团城市拆迁工作预计尚需资金12678.95万元。

(三)工程建设工作

投资业主前期投入的资金,因**净空限制等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回收,资金积压时间长,回收周期长,再注入新的资金压力大,因此,有条件建设的工程(如:堤防工程及滨江路绿化、24米道路、**一号展厅、限价定向商品房建设等)不能顺利启动建设,同时,拆迁安臵补偿款也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导致拆迁工作和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二)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

1、施工单位管理松散,工程建设不规范。为缓解资金压力,投资业主在工程建设上均选择全垫资施工单位,不愿履行正常的招投标程序(如:多次催促投资业主完善自行招标的相关手续,但自今未取得资质;不与经过正式招投标选定的限价房和市政设施的监理招标代理机构签订代理合同)。同时,对施工单位缺乏有效制约,工程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难度大,现场管理不到位(如:在堤身内的洗沙现象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未设立固定警示标语;拖欠民工工资等)。

2、前期基础性工作积弊多,对现有工作影响大。投资业主在地勘设计等关系质量安全等最基础性工作上,管理不严、跟进不力、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如:市政道路3月完成初设,6月仍没跟进,对专家意见不修改;安臵房设计单位违反强规,业主单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确定地勘、设计单位时,不与指挥部沟通,导致监管困难)。在前期工作中,创美公司对施工单位管理存在管理不到位(如:堤防工程单

2、企业臵换无场所,搬迁难度大。需要进行土地臵换的搬迁企业,因规划原因,没有确定土地臵换地点,缺乏备选方案和缓冲余地,谈判难度较大(如:**公司、**公司)。

3、困难弱势群体多,还房安臵压力大。尽管拆迁条件十分优惠,但仍有大量困难弱势群体和国有公房租住户既无力补差,又不符合现行廉租住房入住条件,“夹心层”量大面广,且国有公房没下划我区,安臵压力巨大(如:仅1——12组团国有公房约16800㎡,需安臵466户约21000㎡)。

4、农村拆迁难度大,手段措施乏力。农村拆迁中尚有5户未拆迁,均提出超出政策范围以外的无理要求,补偿期望值高,经过多次政策宣传,均不能达成拆迁协议。同时,因补偿未完全到位,加之限价定向商品房未提供户型供被拆迁户选择,也没有启动建设,因此,不能够实施强制搬迁。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城市拆迁许可证办理问题。办理拆迁许可证的前臵条件之一是土地必须先挂牌出让,确定中标人之后,才能办理拆迁许可,而土地挂牌出让前需注入大量资金用于拆迁安臵,导致拆迁许可证无法按期办理,影响城市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如:一组团、24米干道、滨江路、二四六组团拆迁许可办理问题)。

三、工作建议

(一)积极向市上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旧城改

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投入计划,并据此制定旧城改造建设阶段性工作安排和进度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前做好征地拆迁安臵,工程设计、报建等前期工作,确保旧城改造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强化招投标工作,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凡是纳入创美公司与政府结算范围的工程项目,无论采取代理招标还是自主招标方式,**公司都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在保证程序规范,降低建设管理行政风险的同时,在招投标文件条件设定中,对工程项目结算方式、进度要求等进行明确约定,保证下一步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进度管理有据可依。同时,强化现有招投标管理小组职责,落实专人脱产专职督促、协助业主单位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

(五)完善前期资料,确保顺利验收。因区水务局是防洪堤建设的主管部门和前期建设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和管理者,故请区政府明确,由区水务局牵头,指挥部和**公司配合,抓紧完善防洪堤建设各项论证手续和资料,确保防洪堤和战备码头能够顺利验收。

(六)落实取土料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在旧城改造控规区域范围内,选取可取土量相对较大、土地征用成本相对较低、土料质量满足回填要求的地块,提前征用并实施土地整理,以满足近1—2年内工程建设的回填要求。

篇3: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一直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但是当那些承载历史文化的建筑都被我们摧毁和抛弃时, 我们又拿什么给世界?是摩天大楼, 还是高密度楼房, 还是……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越来越多, 能力越来越强和范围越来越广, 对建设的热衷有时会盖过对历史的珍视, 尤其是近年以来, 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往往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无可挽回、难以估量的损失,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

城市在发展, 城市的道路、管线等市政工程设施常需更新扩大, 所谓“不破不立”, 这对那些建筑遗产来说, 有时就意味着灭顶之灾。现在, 面对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历史文化价值, 面对日益消亡的城市传统文化, 拆迁、改造、翻新……面对一座座相继倒落的古建筑群, 我们的决定真能无悔吗?

1. 宽窄巷子的历史

曾几何时, 巷子也曾给成都的一代又一代人提供了宁静、和谐的生存空间, 也创造过属于成都的巷子景观和巷子文化, 这一切都成了老成都难以割舍的情怀。

在清康熙年间, 四川总督年羹尧应川人要求, 奏请朝廷, 请调旗兵保护经过数十年战争, 几乎成为废墟的成都。康熙61年 (公元1722年) , 朝廷从湖北荆州调1600名八旗兵驻防成都, 四川总督把原来秦代少城的遗址拨给了八旗兵作营地, 从北方入川的八旗兵带来了北方的建筑格局, 也带来了京城的胡同。旗兵的军营按照清朝严格而森严的等级制度进行规划设计, 虽然人少地广, 但是兵营巷道狭窄, 房屋矮小, 一个小宅院只能修三间平房。和兵巷道相比, 军官的巷道要宽敞, 房屋也要高大一些, 而这些巷道在完成以后, 大家也按照京城的惯例一一取名为“某某胡同”。每当一条胡同形成, 人们都会给它取个名字来代表这条胡同在城市中的方位, 多年战事频频, 百姓生活不安宁, 清兵的进驻给了人们希望, 给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人们总会乐意用一些吉利的字眼, 比如宽巷子曾经的名字便是“兴仁胡同”、窄巷子则是“太平胡同”、井巷子是“如意胡同”。

宽窄巷子, 从清代到现在历经三百多年, 曾经, 这里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

2. 宽窄巷子的改造

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商业开发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改造模式, 其相应的规划方法也因时因地而异。宽窄巷子是成都历史文脉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的是成都独特的市井生活文化, 对清代川西民居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宽窄巷子在历史的积淀中慢慢暴露出许多环境恶化的问题, 原有的生活设施已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需求。

在2003年, 成都市开始启动实施宽窄巷子的保护性改造。宽窄巷子采用了“修旧如旧”的原则, 在建筑上保留了宽窄巷子传统四川民居融合外来文化影响形成的民居结构形态和特点, 在功能上则恢复了少城作为成都城市文化商业母体的原始功能。

宽窄巷子的开发改造, 采用政府调节整合各种资源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 经营管理采取企业、运营公司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经营管理特色十分鲜明。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 保护了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 秉承了成都少城、满城、四合院历史文化精髓, 整合了成都原真生活, 历史文化特色十分鲜明。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 正是暗合构成了一个四川的“川”字。2008年6月14日, 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正式开放, 成为“5·12”地震后成都旅游业复苏的标志性事件。

3. 宽窄巷子的现在

宽窄巷子把宽、窄、井三条巷子各自的精神提炼为闲、品、泡, 还原了老成都的闲生活、慢生活和新生活, 商业旅游特色十分鲜明。这里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而如今宽窄巷子也随着商业宣传而让更多的外地游客知晓。不论是成都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 宽窄巷子仿佛成为了一张成都休闲生活的名片, 被围绕巷子周围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吸引, 这是属于成都的一道独特风景, 进而成为老成都建筑与新田园城市的完美结合之代表。

宽窄巷子的商业建设实现了:集购物街、餐饮街、休闲街、娱乐街、体验街于一体的“五街合一”。宽窄巷子的旅游建设实现了:集区位好、定位好、景观好、运营好、效益好于一体的“五好合一”。宽窄巷子的文化建设实现了:集景观文脉化、环境生态化、设施人文化、功能休闲化和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五化合一”。

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营造, 开辟出一条现代生活与历史对话的通道, 让城市人有可能去自己循迹城市的文脉和精神。宽窄巷子以“保护性开发”的策略, 不仅对原来街道空间进行了梳理, 还重视了构建新的功能空间, 保留市井生活的氛围, 达到重塑场所精神空间的营造。三种空间营造途径的运用, 激活了城市集体记忆, 让街区充满活力地“生活”下去。

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 现在是成都最有特色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休闲街区”, 是具有“老城市底片, 新城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生活街区。

在这里, 文化与商业无数次的让人们感觉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聚集了东西方现代商业的气息, 在2011年1月入选成都特色商业街。

篇4:关于旧城改造中道路景观的建设

关键词:旧城改造;道路景观;整治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的高速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也逐渐提高,城市化道路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原有弊端一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原有城市的布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旧城的道路问题也逐渐凸显,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增,进而导致人口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因素中,道路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改造能够使得上述一系列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对城市环境同时也进行一定的改善。

一、城市旧城道路景观现状

由于我国当前一些技术原因,导致我国在对旧城道路景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都是由于技术落后以及旧城原有现状问题而造成。就当前旧城存在的一些原有问题而言,由于在进行城市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建筑设计不够合理,在进行构造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进行思考,使得建筑外观的呈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现如今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因此,道路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取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的改善。

二、旧城改造中不同类型的道路景观整治重点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系统是由许多条道路所共同组成的,在这些各色的道路中,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呈现出一样的特色,而是不同的道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根据道路自身的性质而言,可以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种类,而在进行道路景观的改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道路,同样需要进行不同的改造,抓住道路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重点的改造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改造成果。

(一)城市生活性道路

随着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正是因此,城市道路应用于生活中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表现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因此,车辆数量相比较以往有着明显的增加,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拥挤,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陡增,就这一点而言,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交通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意的环节,不断解决旧城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当地特色。

(二)城市商业步行街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是该城市商业最为繁华的地带,与此同时该地区同样也是人流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对于城市商业街而言,相比较城市中其他道路而言,更能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与城市特色。在对旧城商业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留一定的当地城市特点,同时还需要突出现代化特点,让二者风格进行很好的融合。

(三)城市交通性道路

对于城市的各条道路而言,其中大多都担任着负责城市主要交通的职责,其中交通性道路更是城市交通的代表。在对城市中交通性道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交通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造,改造重点也相对城市中其他类型的道路有所区别。首先,对交通性道路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宽,以此来适应当前随着城市化进行而增加的人流量,以便于容纳更多的人流与车辆,其次,道路设施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在此基础之上再对道路进行景观改造。

三、改造过程中道路景观处理方法

(一)改造地下管网,净化道路空间和景观

由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相比较以往更加先进,因此,在对城市进行改造之时,可有有选择性的将城市电力设施与通讯设施等一些重要设备的线路铺设于道路之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美化城市的面貌,同样还可以尽可能保护重要的城市通讯线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城市的改造相比较旧城而言,具有更多的先进之处,城市的空间也随之增加,为此增加了更多的便利之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得益于对城市改造的优化设计。

(二)合理布置照明,提升景观照明效果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个城市不仅仅需要美化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同时还需要在夜晚中拥有一定的美景,而对于夜晚中的城市景观,则完全依赖于城市照明。对于城市照明而言,不仅能够将夜晚中的城市进行一定的装扮,使之变得五光十色,同时,夜晚照明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夜晚的交通更加明朗,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对城市中照明进行合理布置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照明效果,将各个细节考虑到照明设计之中,加强城市的照明效果。

(三)调整用地功能,整治道路界面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占地面积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城市面积之中将更多地建筑进行分布,就必须要对建筑布局进行一定的规划,对于不合格的建筑,应当将其进行拆除,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城市面积,还能够对当地道路景观进行一定的优化。同时在对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城市用地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城市的不断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当前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道路景观的改造仍旧是其中需要进行重点注重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相应的努力,来对城市改造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此来将道路景观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系统整合[J].新建筑,2015(02):6 -9.

篇5: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旧城改造与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二、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筑外围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多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若处在城市主导风向轴线上,也会对小区内部通风产生影响。如金鼎世龙城项目中的公建布局方式,正处在住宅的上风向。作为北方城市,小区北部住宅相对长且紧凑,有利于挡住冬天的寒风,而夏季温度较高时,通风则变得重要。通风这一环境指标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于居住小气候的改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对日照的影响

我们通常在各种纠纷中接触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问题。旧城改造中有的是原来住宅日照不达标,通过改造符合了国家规范要求,但多数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标准才会引发纠纷。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公示中,居民前来查询的多是对日照的影响情况。即使日照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会因标准比规划前降低而导致纠纷。

又如商场路与柳泉路夹角处某地块,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局将一沿路的“银边”拍卖,开发商将其改造成高层商住,但却大大降低了北侧原有住宅的日照标准,比如由原来的最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6小时降为2小时,引起居民不断上访。该地块原有建筑层数较低,空间开敞,改造后建筑密度很大,楼也高了,空间压抑了不少,居民当然不满意。

其实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该地块的改造如不结合内部统一规划实施,则旧住宅这块骨头将很难再有改造机会。类似这种地块,日照不如以前的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土地部门拍卖土地时应当肥瘦搭配,才能使旧城改造有序进行,规划部门则应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被动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建设和谐发展。

3、声环境的影响

许多改造前的住宅区面积较大,分布均匀,只有少数与道路相邻,而在还迁时开发公司往往将还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临街楼座或底下几层混合设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声音污染较前增加,因公建设置造成的潜在污染也较为严重,如音响店、卖场等的设立与声音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楼座往往是最不好卖的,所以就用来还迁,好卖的有利地段的楼座则作为商品房销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开发公司计划将还房主要安排在最北侧两个临街楼座,或东侧临街并带公建的楼座。而内部较为安

静,绿化环境也不错的楼房,则作为商品房销售。不过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在许多小区中均存在类似情况,但居民选择往往较为被动,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

4、对空间的影响

旧城改造在我市主要体现在对旧的楼房改造,平房和棚户区很少。旧的楼区往往层数、密度较低,空间环境宽松,但由于将改造嫁于开发公司,他们为追求利益最

大化,则力争改造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最大化,使规划后的居住空间较前紧张和压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后的图纸对比,空间格局变化很大;还有原大化纤生活区,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车场、活动场、绿地、楼头等地块上插建了多个楼座和单元,虽在第一次公示时引起轩然大波,上访频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却不知因何故通过。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为之,这是规划部门迫于上级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区内原有居民的影响却是几十年也难以消除的。

(二)设施条件方面

1、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许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为其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中小学或幼儿园,则就近使用现存教育设施,但其总量较大,给许多学校加大了压力。城区中许多规划配套的学校迟迟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区里的中小学。有的甚至还被调整为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区里的规划中、小学依次被调整为住宅用地。有的规划配套学校规划服务范围较大,但却被包给民办经营,影响到周边配套不良,如世纪花园的小学,虽是公共资源,但仅有几个班是公办收费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高收费的民办教育,不利于周边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划片。据说中润华侨城里配套的小学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规划中它是作为配套的义务制小学。世纪花园的规划至今未批,因为其内部许多建筑退让用地距离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其应配套的中学用地最终被占用了。近几年职业学院等学校合并迁址而产生的闲置教育用地,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教育设施的不足,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并未得到重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家庭面临孩子入学困难,家长们被政府各个部门推来推去,久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使得适龄中小学生入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幼儿园由于多是市场化管理,其招生班额大大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园服务半径较小,所以其班数设计仅限于服务范围内人口指标,但由于许多零星改建用地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幼儿园而借用相邻的幼儿园,给其造成压力。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扩招,则将活动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环境水平。有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了满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将规划幼儿园“挤”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风景小区中的幼儿园,被“挤”到小区西边东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建筑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

2、对交通、绿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区改造规划中,常常因城市经营的利益所驱,不仅无法实现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还会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张店城区中原总规中规划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逐渐被占用为其他用地,如美食街两端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金帝广场北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均被调整用地性质。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规划停车场地不足等问题仍被批复,如荣宝斋。有的项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润华侨城吞并了三条城市道路;**某工厂改造为住宅项目吞掉了一条城市支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使得城市路网结构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隐患,为将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羁绊。

绿化方面的影响也令人担忧,城市建设量大增,但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如张店老城区的绿地,多年来只有三处公园、两个广场,两条沿路绿带,其中东部只有一处公园和一条较窄且短的沿路绿带。近几年老城区内改造项目很多,住宅建筑、商业建筑面积增加速度较快,但公共绿地面积并未增加,配套设施也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许多规划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却被调成住宅用地,如凯瑞居住区、莲池居住区、华瑞园居住区等控规中均规划了与居住区相应等级的公共绿地,但在随后的修规审批中却逐渐调整位置、减少面积,有的甚至就不见了。

3、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医疗、娱乐等设施方面尚未引发较多矛盾,但问题方面也不容乐观。如张店老城区没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仅有的几处设施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档次低,无法满足日常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图书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至今未再改建,规模小,设施落后,已几乎停止使用,仅有的一处体育场也因经营不善而几近停业。目前来看,高档次的居住区层出不穷,单在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欠缺,居民还有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以科学的消耗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比如提供更多开放性强的图书馆、便民体育设施等。

三、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问题的引发也是政府决策不当引起的,因此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应当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同时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监督规划执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对于政府而言,应在旧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为强势群体的代言人。

因为政府往往想通过旧城改造谋取部分差价或是尽量减少投入,将成本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其实最后还是转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还有“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借口也时常成为偏袒强势一方的客观依据。

基于旧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应受到保护,就资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应当扮演人民利益保护者的角色,尤其对于一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力量难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护。其次,针对旧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间的冲突,政府应当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较好的进行沟通,慎用手中的强制权力,尽可能的弥补利益损失,做到公私兼顾。第三,政府应当做好旧城改造规划的指导者角色,预先编制系统的规划,批复后用于指导建设,并严格执行,避免规划任意调整行为。最后,政府还应做好旧城改造的监督者角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对旧城改造中行为的合法性加以严格监督。

2、对于居民而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参与规划制定、执行与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捍卫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且公众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需逐步扩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作为学者,能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参与。

当公众参与达到成熟阶段时,可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四、结语

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篇6: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一、建设局片区基本情况

建设局片区旧城改造的规划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涉及拆迁建设局、信用社、国资中心三个单位、36户房改房和17户居民自建房,共约8000平方米,人口约180人。其中办公用房 约平共处五项原则1500平方米,房改房5栋约3580平方米,自建房6栋约2000平方米,经营门面约1590平方米(其中单位门面约920平方米,私人门面约668平方米)。

二、改造建设方式

该片区旧城改造,土地用途为商品住宅和商贸开发,属于经营性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四条的规定,采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按照规划修建商品住宅小区和商业店铺。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

1、该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挂牌出让,以基准地价为基础,由监察、财政、审计、国土核定后,加上拆迁安置补偿资金进行招商,竞标者将不低于地价款和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总和存入房管局指定银行的监管帐户作为该项目的保证金。并按银行出据的存款证明和房管局核实的存款证明方可竞标。

2、该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竞标以挂牌截止时间竞标者报价最高者为中标。

3、竞标者中标后对所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也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

4、竞标者中标后保证金即转为本项目资本金,并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项目资本金,在房管局的监管下专项用于该项目拆迁安置补偿、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缴纳相关税费。

四、拆迁安置补偿原则

1、拆迁人(开发商)可以自行拆迁安置补偿,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拆迁公司进行拆迁安置补偿。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配合作好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宣传和协调服务工作。

2、拆迁安置补偿可以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拆房还房)补偿两种方式。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具体协商确定。

3、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委托具有拆迁评估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以评估价为基础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市场价实行货币补偿的不得申请安置宅基地。

4、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按照就地“拆一还一”的办法拆迁安置。超面积部份按市场销售价以住宅90%、门面80%确定计算补款金额,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具体补款金额,签定拆迁安置协议,在拆迁人交房时由被拆迁人一次性补给拆迁人,新旧房屋产生的差价作由开发商优惠给被拆迁人。拆房还房的门面超面积部份一般不超过原拆迁门面的20%,住宅、门面的大小原则上在原拆除地段上由被拆迁人选择。

5、被拆迁房屋的实物指标,有房产证的以房产证为准,没有房产证的由拆迁人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机构进行实地勘测为准。

6、被拆迁人的搬迁费用按每平方米5至8元为标准计;拆房还房的过渡期费用按原有住宅、办公面积每月每平方米1至2元,门面每月每平方米10至20元为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并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予以明确。过渡期的居住、办公等问题由被拆迁人自主行解决。

7、极个别被拆迁人对拆迁安置补偿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房管局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提起诉讼。诉讼期间不影响拆迁工作的进行,即房管局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五、优惠政策

按余府发[2006]20号文件执行。

六、规划建设要求

1、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该片区用地性质为商住小区,由开发商自行聘请具备相关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范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县人民政府组织评审批准后方可实施,编制详规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开发商自行负责。

2、该小区的容积率规划为2.5、房屋间距规划为1:

1、住宅楼层不大于7层、绿化率达到20%,并符合小区规范化物业管理的要求。

3、开发建设期不得超过2.年。

七、协调服务

1、政府专门抽调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招商局、监察局、县城建指挥部、白泥镇、梓桐社区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拆迁安置补偿的协调服务工作小组,宣传拆迁安置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动员工作,保障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政府各工作部门和白泥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工作,宣传旧城改造的目的和意义,支持企业依法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县城形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被拆迁人要理解、支持旧城改造工作,在不损害自身合法、合理权益的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做好拆迁工作。

篇7: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危旧房改住房改造

一、危旧房改住房改造要求:

1、符合城市整体规划。

2、实施主体(建设单位)向房改部门申请。

3、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的实施主体(建设单位)必须是土地使用权单位或业主委员会。

4、全体房改住房(含上市交易过的房改住房)产权人同意改造。

5、但凡一户未同意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该项目都将无法实施,也不能依法强制拆除,若继续进行项目改造必须依照旧城改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施行,改变项目性质,重新启动项目的各项工作。

二、危旧房改住房安置补偿:

1、建设单位按照最大不能超过原房改住房建筑面积(包含公摊面积)1.3倍的比例置换给原住房产权人。

2、置换面积超出补偿面积的差额面积按市场价格结算。

3、危旧房改住房申请上市前需补交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上述明细根据:桂政发[2009]16号等相关规定。

三、危旧房改住房奖励:

1、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无奖励、无生活困难补助。

上述明细根据:(桂政发[2009]6号)、(桂房改[2009]7号)等相关规定。

旧城改造

一、旧城改造要求:

1、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改建。

2、林业片区旧改项目已于2012年列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

3、实施主体为当地人民政府。

4、签约期限届满后,被征收人不签订协议,由市人民政府作出补偿决定,明确搬迁期限,期限内未搬迁的被征收户由市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旧城改造安置补偿:

1、南府发[2012]6号《南宁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按套内面积1:1置换。

2、安置房屋套内面积超出被征收房屋部分结算差价,超出面积10㎡以内(含10㎡)的部分,按照征收决定公布时上一经济适用房最低价格结算差价,超出10㎡以上的部分,按交房时房产部门近期公布的同等地段类似商品房评价价格结算,公摊不结算差价。

3、安置房屋为全产权商品住房(无需补交土地出让金的相关费用)。

三、旧城改造奖励:

1、按南府发[2012]6号、南府发[2011]4号相关规定在规定期限内给予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2、林业片区旧改项目拥有400元/月/户的生活困难奖励,直至项目完成(预计39个月)。

根据林业片区被征收户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作出相关解释:

1、五里亭项目,根据了解该项目依照国务院305号令执行(国务院590号令出台后已作废),由于五里亭项目启动时间在国务院590号令出台之前,该项目仍按照国务院305号令执行相关安置补偿工作。

篇8:旧城改造与环境建设

一、我国三线城市新旧城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三线城市旧城的普遍问题

(1) 道路交通问题。在八九十年代, 私家汽车较少, 城市交通主要是公交汽车与自行车, 因此许多三线城市旧城的主干道也仅仅是双向四车道, 甚至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有许多道路中间不设隔离带或者隔离护栏, 交通信号与标识建设也很不完善, 一些城市甚至在交叉路口都没有红绿灯。一些旧城区建筑密集, 道路却极为狭小, 甚至由于道旁居民建设侵占和沿街摊贩摆摊站位, 不足5米宽, 连公交汽车都难以通行。如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私家汽车逐渐普及, 这些城区开始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

(2) 基础设施问题。主要是电力、给排水、通信燃气管线等方面。电力设施方面, 以电线杆电线架设为主。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道路狭窄、不利于工程设备进入维修;二是高压电线杆较矮, 在居民普遍自行增减楼层的情况下, 安全隐患严重。通信与燃气管线为地埋布线, 但是多年来地面反复施工, 导致通信与燃气线路地面标识失落, 造成再施工时, 时常发生通信或者燃气管线被误挖, 发生事故。给排水更是最为凸显的一个问题。给水方面, 饮用水管道为铁管, 锈蚀严重导致饮用水细菌超标;排水方面, 旧管道狭小且缺乏过滤与疏浚, 暴雨时常导致城区洪涝。

(3) 环保绿化问题。环保方面, 最为凸显的是旧城区的垃圾收集处理问题。由于人口密集, 旧城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固体垃圾的收集, 依然是依靠垃圾桶人力收集, 甚至还存在大量的露天垃圾堆难以处理。由于街道狭小, 大型环卫车辆难以进入, 人力作业强度大、污染重。绿化方面, 缺乏可用于社区活动与体育锻炼的公共绿地, 道路绿化带也不足以阻拦车辆扬尘, 沿街居民受其危害。

2. 三线城市新城存在的问题

(1) 教育、医疗配套问题。相比旧城, 新城道路宽敞、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但是教育与医疗资源往往配套不足。教育方面, 主要是中小学校。由于当前中小学校采取学区划片入学, 新城居民家中儿童往往无法进入旧城的重点中小学, 一些地方就冒出择校费等名目, 使新城居民教育负担加重。即使入学, 儿童上学距离也相对遥远, 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医疗方面, 主要是社区卫生所建设不完善, 导致新城居民小病也要去遥远的大医院。

(2) 生活、消费配套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在两点, 一是生活必须品的市场配套, 二是日用消费品市场配套问题。一般新城楼盘建成之后, 周边的菜市场会同时配套, 不过相比旧城的大量人流, 新城菜市场客流少, 为维持利润, 菜商不得不提高菜价, 而新城居民见周边菜市场菜价昂贵, 反而远行去旧城买菜, 导致菜市场客流量不见起色。但是更为麻烦的是日用消费品商户的匮乏, 日用消费品更加依赖客流, 因此新城短期内, 难以形成繁华的消费品市场。

二、当前三线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中的困难

1. 征地与拆迁困难

拆迁与征地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中最大的困难。首先是拆迁阻力, 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旧城房屋业主本身的抗拒, 对于拆迁原址重建的还好, 但是道路、绿地和公共设施扩建需求的拆迁, 市民拆迁后要离开原有的中心城区到偏远城区购房, 即使购房费用足额补偿, 但装修费用高昂, 原居民不愿离开。二是在该区域从事商业经营的商户, 一旦拆迁, 这些商户就相当于失业, 因此极力抗拒。新城征地也是如此, 拥有使用权的农民在征地补偿款与能够耕作保障两者之间权衡, 往往不愿放弃土地, 因为那样意味着只能去打工, 对于年纪较大的农民而言, 这个选择具有很大挑战, 而征地补偿款只够其几年生活消耗。

2. 补偿与安置难以达成一致

补偿与安置涉及重大利益问题, 是导致群体事件的导火索。旧城位于城市中心, 随着三线城市经济发展, 该区域的房价也是攀升到一个高位的水平。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地方政府往往无力承担。如果是拆迁重建, 则一般按照居住面积直接以新建房屋进行补偿, 但是道路扩建等拆迁, 就必然要以经济补偿或者其他区域的新房补偿, 其中必然与原居民的心理底线存在差距。更何况牵涉教育、医疗乃至是原有的出租房与街边门面店的多种综合利益的差距, 使得补偿与安置很难短时间内达成一致, 旧城改造周期就被拖延至三、五年乃至更长。

3. 新城盲目扩大开发

新城规划往往是将原有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然后拍卖给开发商, 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能够获得巨大的财政收入, 乃至于在这些年成为了三线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之一。一些三线城市为了支持当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市政项目, 在新城开发方面大开绿灯, 盲目地扩大开发。类似鄂尔多斯的“鬼城”现象在全国范围的三线城市中并不罕见。2014年至今, 房地产在高位开始萎缩,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线城市。而可以预见, 在制造业低迷的情况下, 居民收入增速大幅放缓, 房地产销售低迷的情况或将继续。开发商资金投入难以回收, 则难以偿还银行贷款, 连带将造成更大的问题。

三、妥善处理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问题的若干对策

1. 旧城拆迁与安置加强多渠道的协调

面对巨大的旧城拆迁阻力, 必须从三个渠道加强与拆迁户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一是行政渠道的沟通协调, 落实好具体的拆迁补偿与安置条款, 并以政务公开的形式使整个过程透明并且公正, 同时在儿童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性补偿;二是司法渠道的沟通, 对于坚决不接受的钉子户, 通过司法渠道进行法理与法律方面的沟通, 保证拆迁工作依法进行, 也保证钉子户的应有权益合格保证;三是基层渠道的宣传。要通过基层宣传, 让大部分居民理解, 无论是道路扩建还是城中村改造, 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带领居民参观新社区样板楼盘等方式, 让拆迁户理性地认识到什么是有益的, 一次化解拆迁阻力。

2. 渐进式改造与标志性建筑保护相结合

很多年老居民反对拆迁, 是由于数十年的家园情感所系导致。因此, 旧城的改造不能粗暴地平推重建, 应该有选择地保留一些标志性的建筑, 比如设施较好的商业街道可以保留沿街商铺改造为步行街, 保留原有的牌坊、街碑, 保留香火旺盛的古庙古刹, 对于一些社区名木、名石进行保护等。整个过程应该是渐进式, 保留有价值的公共建筑的比例应该达到3成以上, 乃至更多。

3. 要控制并完善新城的开发

最为首要的是, 要防止出现整个新城开发项目烂尾。要对开发商的资质和资本进行审核, 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条件将整个项目完成, 对其融资也要有足够的担保, 最好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保函等形式确认。对于已建成的楼盘, 难以被市场消化的部分, 可以结合政府对旧城区的道路、绿地与公共设施扩建的纯拆迁改造进行消化。同时, 为了弥补市区居民的心理落差, 必须同时配套好周边小学、初中的学校建设, 可以由市区的中心学校开设新城分校等形式进行。社区的医疗保障、公共汽车路线规划、菜市场建设与招商等工作都要统筹进行, 这样才能让新城迅速充满活力。

四、结语

上一篇:有关三农问题调查报告下一篇:关于母亲节评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