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汇报

2024-05-08

旧城改造汇报(通用8篇)

篇1:旧城改造汇报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袁松,是参与西街旧城改造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30号小区旧城改造工作中的心得。

西街是昌吉市的老城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仅0.3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4706人,少数民族占60%以上,他们围寺而居,大部分靠小本生意、房租维生,固定职业人员少,低保家庭多、老弱残人员多、下岗无业人员多,生活状况较差。

西街的房屋多数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房屋破烂,巷道是由石头、沙土铺成,平时尘土飞扬,要是下起雨来巷道里泥泞不堪,无法前行,百姓怨声载道,更让人担忧的是这里房屋危房较多,家家都在用以前的老炉灶,污染严重。总体来说,过去的西街,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令大家望而却步。而今,在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下,西街即将以一个焕然一新的面孔展示在大家面前。

我在拆迁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感受到

了挑战的艰难、成功的喜悦,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自2011年10月下旬参加了在市房管局举办的昌吉市30号小区(西街)旧城改造项目征收工作培训班后,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培训中学习到的政策宣讲方法、计算方法、谈判技巧等展开工作。并且深知,30号小区(西街)旧城改造项目征收工作关系到百姓民生、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一定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保持高度责任感,严格按照国务院590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开展工作,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拆迁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很强,标准要求很高的工作,我深知作为一名拆迁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拆迁工作。因此,我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集中解决被拆迁户的难点问题”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换位思考的形式开展工作,以“假如我是被拆迁户”的思维方式带领拆迁小组入户工作,并用政策引导被拆迁户,用事实说服拆迁户,以自律的言行赢得了拆迁户的称赞。

为了让拆迁户了解未来规划和拆迁政策,我深入拆迁户家中,与拆迁户促膝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求、所盼,向他们一一列举拆迁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设后城区环境的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群众的思想得到彻底转变,明白了旧城改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了群众自觉拆迁的积极性,变“要我拆”为“我要拆”。

为了做好拆迁工作,自五月份以来,我们每个拆迁的成员都在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论是晴天雨天,长期在一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5+2”“白加黑”的号召,时刻以解决拆迁户的困难为首要原则,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我们用真情、真心感动了许多拆迁户,他们也因此肯定了我们辛勤的付出,最终与我们达成协议。

在这次拆迁工作中,有涉及到多年历史遗留问题、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经我们调解、撮合,都将矛盾一一化解,达成共识,签订协议。比如:有一户拆迁户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上有老,下有小,且文化程度不高,很难沟通,而他们本身的房屋不够置换一套安置房,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多方努力,一面做该户人家的思想工作,多次入户,让他们理解政策,一面与上级领导及时汇报、沟通,为他们申请廉租房来

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最终,圆满的与该户人家达成协议,我们也感到心里十分高兴。

对于拆迁工作,我严于律己,舍小家顾大家,对拆迁户一视同仁,不徇私情。“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在工作上对自己高标准,在生活上对自己严要求,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从不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有的拆迁户让我想办法多给他们一点补偿,我都一视同仁,严格按规定进行补偿,坚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做到一碗水端平,接受群众监督。所经手的拆迁户无一差错、无一拆迁上方,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西街的旧城改造项目工作中,我们的团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因为有领导平日的悉心指点,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就,衷心的感谢领导的正确部署和及时指导。同时,真心感谢所有的工作伙伴,感谢我们所有人的精诚团结,相互配合,感谢能与这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谢谢你们!

然而我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向前迈出了第一步,当前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今后的拆迁任务也相当繁重。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全力以赴,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超越自我,克服一切困难,为推动西街改造、推动我市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2:旧城改造汇报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刚才各位领导实地参观了XX公园和近期我镇旧城区的一些改造项目。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和可以提升的地方,欢迎各位多提宝贵意见。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XX镇就旧城改造工作做一个汇报。

一、旧城改造思路

近年来,我镇将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点从增强城市承载力和提升宜居程度两方面着手。在新城区,我镇主要通过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吸引新人群,营造新生活方式为重点,建设产城互融的魅力新城。在旧城区主要按照“以人为本,再造环境”的思路,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策略,逐步完善和改造旧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净化、美化、活化旧城区主要街道和两侧建筑,在保留城市发展痕迹和历史记忆的同时,致力创造更宜居的城区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文明素质。

二、旧城改造推进情况

自2009年以来,我镇逐步开始了对旧城约6平方公里的改造工作,至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9年,主要以改造旧城区道路以及疏通交通节点为主,镇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对工业大道、东基路、南源路等近10条旧城主要道路进行渠化改造。2010年,着重对旧城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特别是充分利用零星用地改造及新建了7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00多个,使得旧城区的公共停车位达到2100多个,基本解决旧城区市民的停车需求。第三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结合XX区“美城行动”的部署,分别从净化、绿化、亮化、序化着手全面推进旧城改造。截止目前,已投入3322万元,包括对济虹路、跃进路等老城区主要道路进行综合改造,拆防盗网、飘蓬等违法搭建达到4600多平方米;种植凤凰木、香樟等树木130多棵,改造绿地3200多平方米,新增道路花基约5公里;完成建设大厦、电信大楼等五座城区主入口的建筑物亮化工作,亮化面积近8000平方米。经过改造,旧城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下半年,我镇还将继续加大投入4500万元,对福西路、简岸村、旧城区水系进行改造和提升。相信改造完成后,对旧城区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三、旧城改造的一些工作体会

(一)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有序推进旧城有机更新。

我们整个旧城改造的规划是注重以人为本,并结合西方以及一些亚洲发达国家的整个城市发展经验,特别是怎样处理好人车用地的矛盾方面,我们整个旧城改造注重“以人的尺度去规划改造”,力求更加适合人的生活和居住,并不是一味迁就机动车的保有量和发展。我们除了在旧城的一些节点、居民密集居住点见缝插针地规划一些停车位置,同时通过加强管理,使人车的矛盾得到缓解。第二是规划注重系统性。我们对旧城改造的理解是一个涵盖多系统的工程。包括水系统、城市慢行系统、绿化系统以及静态交通系统。特别是水系统,XX水网非常丰富,旧城区的水网资源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将梳理旧城区的水系,展现整个水景,使城市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方面我们重点工作之一。在整个旧城改造规划中,我镇比较注重各个系统的规划统一,相信通过3~5年分步改造后,整个城市效果便会展现。另外我们的旧城改造注重引导性,通过旧城改造促使居住在旧城的居民生活习惯、文明程度也相应提升。最终使得旧城改造成为融合文化、文明、宜居、生态的魅力小城。

(二)领导重视,明确分工,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镇委镇政府将市民对旧城改造的满意度和接受度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市民的关注点就是旧城改造的工作重点。我们近几年都将旧城改造作为全镇的一个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去年全区“美城行动”工作后,我镇迅速出台XX镇 “美城行动”、“八个一”试点工作方案,并确立了“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立体美化、综合整治”的工作方针,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全面落实美城行动各项工作。另外是加大保障资金投入,将“旧城改造”专项经费纳入预算,计划3年来共投入近1亿元进行旧城改造。其次是加强内部督办力度,镇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镇监察审计办公室组成联合督办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旧城改造”推进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对工作推进慢、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或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广泛宣传,深入沟通,争取市民支持。

为顺利开展美城行动,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工作,我镇充分利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宣传旧城改造及美城行动,使旧城改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首先在工程开工前一周开始,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在镇广播电视站、XX政务网、城市生活网

告之广大市民,希望支持和配合;二是向改造路段的店铺业主发出《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详细说明升级改造工程的工作计划,施工期限等信息;三是实行上门服务。主动走访改造路段全部业主及商铺经营者,认真解释旧城改造方案,耐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引导更多的市民支持并配合旧城改造工作。

我镇的旧城改造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分析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旧城改造进度和结果与市民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二是旧城改造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目前仍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充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旧城改造中;三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工作不细致,给部分市民带来一些不便和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改进。

篇3:重庆发力旧城改造

延伸一座城市的文脉

吴拯

华润置地重庆营销经理

华润二十四城 (重庆) 项目建成后, 会使城市品质得到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城市环境, 作为老工厂或者老居民区, 本身经济结构调整之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大环境, 在经济调整之后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城市作为消费的中心。周边所有的建设医院、建设小学都是围绕建设厂在转, 这样对人本身带来一定的负面的信息。我们把它建成之后会变成人性化的过程, 环境的变化这是第一位的。

二是基础设施会有所升级, 以前建设厂那边是比较单一的, 而建成二十四城之后会用城市化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分散的配套, 比如说学校, 包括社区这些, 特别是学校最明显, 会协同的利用, 这样会有一些升值。

三是对于今后城市发展的很现实的现象是什么, 一个工厂不可避免的以产业工人为主, 而变成华润二十四城之后这6万人之中会有一些交叉。

四是人性化的过程, 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好, 对人的生活也好, 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而以前的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年代, 感觉对人性肯定没有这么好的。现在这个时代, 变成新的项目之后, 有了改造之后, 人的发展, 人在里面享受的会越来越好。人的品位提升之后, 是城市人性化的过程。

旧城改造是社会发展必然之路

邓孝华

万达集团重庆公司策划经理

重庆2002年到2003年更多的是集中在新区开发, 比如说江北片区、北部新区, 从2003年之后逐步加大了旧城的改造, 2003年开始整个观音桥片区的改造, 2005年左右杨家坪和沙坪坝核心圈的改造。慢慢的从新区发展转向了旧城改造, 这结合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进程来看, 从二战之后就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的情况开始恶化, 犯罪率上升, 一些有钱的中产阶级就脱离城区, 往郊区转移, 然后就出现一些郊区的房子成了“睡城”, 这样就导致了原有中心城市的人口就逐渐向郊区发展, 导致道路增加, 汽车增加, 污染增加, 环境日益恶劣, 又导致原来的城市中心变为了最贫穷人口的聚集地, 支撑着犯罪、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阴暗面, 实际上看重庆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那个南坪·珊瑚村的项目, 还有包括石桥铺那里, 就是华宇·老街印象那里。现在大家开始反思, 原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中心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伤疤?大家在这种思潮中开始回归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发展更多是能带动片区的发展。我感觉现在旧城的结构配置已经不注意吸引整个经济的拉动。我们看得很清楚, 原来中心基本以居住单一业态为主, 还有以厂化, 还有在北碚看过力帆那块地, 离北碚中心只有一公里距离, 就是占据了城市最核心的地段, 但是是大量的居住区或者工矿, 业态是单一的, 不足以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我们希望把单一的业态改变, 重新进行结构配置, 配置商务、配置商业、配置居住, 配置一些金融、医疗类的, 让整个城市中心重新充满活力, 提升整个片区的形象。

3年完成1200万平米拆迁

谭坚

重庆市建委工程师

从2008年开始,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这块, 目前通过调查, 重庆市目前还有786万平方米的危旧房, 当然在拆迁过程中, 按规划, 不可能只拆一些危旧房, 也连带拆一些危旧房的房屋, 大概估计下来全市有1185万, 但是这只是一个计划, 在事实拆迁肯定数据会有一些变化。目前划定的大概有1200万左右,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现在的提法是三年内完成拆迁, 五年内完成改造。

跟以往旧城改造的区别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优惠政策方面, 加大了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2008年调整了思路, 加大了力度。以前分住宅和非住宅区别对待, 但是在拆迁费付出的代价还远远高于出拆费, 这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可能是考虑了这点, 也不再分住宅和非住宅, 只要是有产权的, 都可以按照拆一免2.5来减免。对拆迁人在建安置房的时候也给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除了新建的安置房, 拆迁人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都可以进行安置房的建设, 这次安置房的建设政策都是把所有行政费都全免了, 而且在税收上有一定的考虑, 现在已经出来的有四种税, 增值税、营业税和契税以及所得税都可以进行一些减免。

二是在政府主导性上有一些比较新的思路。现在实施拆迁的是由各区的政府, 指导这次危旧房的改造的一些纲要性文件上明确了拆迁责任主体是主城各区政府, 由政府来组织实施拆迁。二是在规划指标上, 规划指标上这次有别于以往的拆迁, 以前都是遍地开花, 各自为政, 开发单位取得这块土地之后就去办理相应的手续, 找相关的单位就行了。这次拆迁是计划先行, 所有的规划都是按现行的城市总规进行的, 原则上不允许突破容积率这些指标。而且在这次还专门按照薄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森林重庆”的观点, 在拆迁的这些危旧房当中要拿出50%的余地建为绿地建设, 还不是绿化, 因为绿化有空中绿化的概念, 我们讲的是绿地概念。

三是开发单位获利的手段多样化。这次采取政府主导, 净地出让的方式给开发商带来好处, 开发商拿到地就是净地, 就可以直接进行开发建设, 资金回笼时间也比较短, 这也是一个获利的体现。二是开发单位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参与土地的整治。

旧城改造释放2500万方的居住需求

魏开忠

交响房地产研究机构总经理

在这次旧城改造中, 市委、市政府提出首先是关注民生, 其次才是改造城市交通环境, 第三才是改造城市环境, 民生问题是第一位的。在危旧房改造之中, 有1200万方涉及的改造面积, 根据2001年上海危旧房改造的经验数据, 危旧房改造以后能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2、2.3倍, 就是1200万方的改造, 最终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500万方, 这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验证。

这次的危旧房改造可能对城市或者对开发商及居民都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城市形象, 城市面貌得到大的改善。二方面由于土地供应方式变化, 实际上大量的外来开发商和有实力的开发商能拿到好地的几率增大。

旧城改造须有新思维

赵宜胜

迈德城市顾问机构总经理

二手房的改造是否可以面向迁出者常年优惠, 不管什么时候买房子, 只要你是在这几年之内搬出的人买二手房都可以巨大的优惠, 这次主要是政府主导进行拆迁。另外一方面带来很多效益, 能够让我们的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原住居民尽可能的留在他所习惯的生活圈里, 同时, 不要把我们旧城改造形成的迁出者, 他们的住房需求过多的压向新房, 过多的压下会带来非常大的焦虑, 就是迁出的人, 政府已经给他很高的补偿标准了, 但是他仍然买不起新房。反过来又去找政府, 又压向经济适用房。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的旧城改造或者危旧房改造一定要有新思维。

具体展开来讲, 要把重庆变更有品位, 更有文脉的城市。要很好的传承和彰显文脉, 就像把通远门周边破房子拆掉, 把通远门亮出来, 但是那需要代价, 需要钱。还要优化城市功能, 还要解决城市增量, 而且又要很快。我们政府在整个资金安排上, 为每个危旧房改造地块的规划,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规划。

所以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沉重的话题, 是我们城市发展到今天, 旧城改造的成本高居不下, 城市发展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 城市再过这些年的造城运动之下已经造成了太多不合理, 需要调整。我们城市面对未来“314”总体部署的要求。需要通过旧城改造来完成。我们现在来做很难做。

政府应注重城市功能规划

王英

同成置业总经理

旧城改造对城市面貌会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能提升城市的机能,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点, 邓总提到以前城市是很单一的功能, 现在要复合更多的功能。这样的话, 会促使地产开发商追求承载更高利润的一些业态, 比如说商业, 有可能会淡化居住功能。同样可以拿米洛来举例, 就是曼哈顿, 在晚上和周末的时候, 城市就像睡城一样。这样的话也失去了以前对旧城改造本来的突发点, 所以我觉得政府在规划中不仅要强化50%的绿地问题, 在具体规划上对各种功能的协调性也应该着重的进行考虑。另外, 就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怎么样来改变发展和保护的矛盾。

重庆有一个项目, 洪崖洞, 在开发之前那个片区的面貌也是非常糟糕的, 现在也是重庆非常独特的一个亮点景致, 虽然谈不上特别成功, 但是把保护与开发协调很好, 不能让旧城改造就让城市失忆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

篇4: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探究

关键词: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87-2

0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旧城改造工作,旧城改造不仅影响着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也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旧城改造不但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尽管我国很多地区的旧城改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遇到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认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改造开发的科学模式。

1 当前影响我国旧城改造开发的因素

1.1 经济效益是关键因素

旧城改造关系到政府、开发商、人民群众等各方的利益,但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主要负责方是开放商和政府,但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开放商的地位愈发突出,房地产业生存的根本保障就是盈利,而且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利益是主导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商会大力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土地的循环利用可能会受到限制。因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旧城改造开发造成影响,但经济效益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能否顺利实现旧城改造开发的目标[1]。

1.2 多主体共同参与

最初旧城改造开发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近些年来旧城改造开发的投资人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企业、外商都会为旧城改造开放项目进行投资,基本上改变了长久以来过于依赖国家财政的状况。与此相对应,这种情况也改变了旧城改造开放的参与方式,即由单一走向了多元,政府、开发公司、社会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1.3 利益的多元化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它的价值规律对经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征就是决策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旧城改造开发会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各个投资主体参与投资的着眼点不同,使得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呈现出差异,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文化利益,还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综合效益,因而利益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只有利益分配公平了,各个投资方才会尽最大努力致力于旧城改造开发[2]。

2 现阶段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

旧城改造开发一方面是一个城市进行局部更新的手段,另一方面是一个城市改善它整个社会环境的方式。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不少城市因为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做得好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然而,有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原创精神,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部分城市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完全模仿国外的建筑形式,过分的崇洋,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导致很多旧城改造开发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3]。

其次,虽然现在旧城改造开发的参与主体增多了,可是起主导作用的大多数时候仍然是政府以及开发商,作为城市真正主人的居民的参与度较低,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旧城改造开发工作缺乏人性关怀,没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最后,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把原先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拆除,然后在原有位置上建造新建筑,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国际化。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为古建筑往往承载着灿烂的文化,盲目的把它们拆除了,就等于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可能会荡然无存[4]。

3 改造开发旧城的科学模式探析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之所以要对旧城进行改造开发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城市的需要,这种看法没有错误,然而它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旧城改造开发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环境需求。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指导各地旧城改造开发的根本原则,我国各个地区要想做好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2 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结合

旧城改造开发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条件和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职责,因而,旧城改造开发理应由政府实施。具体来说,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规划以及筹措资金。政府应在充分调研,认真衡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造开发规划。另外,政府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筹措资金。不过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完全依靠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地方政府应当以自己所掌握的土地资源作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所以,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两者应当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开发的国有土地或者旧城占有的土地,政府都可以利用土地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拍卖,牢牢掌握级差地租和土地的增值收入等,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旧城改造开发。

3.3 调动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的热情

旧城改造开发最大的受益人应当是居民,因而,居民有权利参与到旧城改造開发工作中。政府和开发企业要采取可靠的手段鼓励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比如政府可以大力宣传旧城改造开发的益处,为居民建言献策创建良好的平台;开发企业对于参与修复旧城的居民给予一定经济上的奖励等。居民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避免居民与改造开发人员的矛盾,还可以增强城区的复原力,提高居民在心理上对新城的认可度。

3.4 因地制宜

我国很多地方的旧城改造开发都面临着拆迁安置困难、建设配套设施花费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和开放商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制定高标准的改造开发方案,方案中应当说明哪些旧城适合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哪些旧城适合建设居住小区等等;此外,还可以巧妙用土地换房屋或者用房屋换土地的形式,从而平衡好各方利益,总而言之,因地制宜有利于避免开发改造的盲目性,提升新城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旧城改造是一项艰巨并且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所有问题,为此,各地政府应当制定灵活的政策,并对旧城改造进行一定的扶持,譬如对于参与旧城改造的开发商给予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的优惠等等,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各方参与旧城改造的热情。旧城改造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等矛盾,运用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的完成旧城改造开发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蒋德球.旧城改造途径解析[J].江西建材,2014,02:56+59.

[2] 彭涛.旧城改造中的利益博弈与政府法治——以渭南市临渭区旧城改造为例[J].人文杂志,2014,06:117-123.

[3]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城市规划,2014,05:15-21+34.

[4] 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96-100.

[5] 谢浩.旧城改造新模式研究[J].住宅科技,2011(05).

[6] 吴林淋.关于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4(02).

[7] 霍晓刚,钟培源,姚忠禄,胡晓鹏.银川市旧城改造进行式[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02).

篇5:旧城改造汇报

自12月26日张三县长与斗城镇全体班子成员就城市建设问题进行座谈后,斗城镇充分认识到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既快又好建设现代化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旧城拆迁改造是一项顺应百姓呼声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利于经济跨越发展的难得契机,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近日,根据斗城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李李三带队的调研组对我镇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中村现状

(一)旧城概况

斗县城区位于斗城镇办事处辖区内,目前城区三关五街的居民总户数5756户,总人口20234人,房屋间数28685间,建筑面积68.8万㎡,其中八街居民2909户,8789人,房屋间数14265间,建筑面积34万㎡;外来入住人口2847户,11445人,房屋间数14420间,建筑面积34.8万㎡,总占地约为2000亩。据统计,待拆除建筑面积约为68.8万㎡,除安置和补偿安置需土地外,预计腾空土地500-600亩。

(二)制约拆迁改造的主要因素

1、原老居民户恐慌心理。目前,城中村农民几乎没有耕地,原来的土地被国家征用和集体以宅基地卖掉了,集体空了,土地没了。拆迁出来的地有部分人认为所有权应是大伙的,尤其新的征用补偿政策和原来的一次性买断的差别,老百姓认为是历届班子出卖了土地,造成了新一轮的干群矛盾。再就是群众认为土地值钱了,应有他们的一份,期望在在老城改造中不光改善住房居住条件,还期望改善生活条件。

2、花销增多,百姓担心住不起。城中村居民就业率低,生活、医疗、养老无保障,大部分群众无固定就业岗位,如果住上楼房,随着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卫生费等支出增加(每家每户约增加支出2000-3000元),部分百姓,特别是老年人生活困难。

3、特困人员,如何安置是难题。城区三关五街8个村,每个村都有一定比例的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和一些无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如何安置他们,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摆在各村级班子眼前的一大难题。

4、积累殆尽,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实施城中村改造,可以有效集约土地,拓展发展空间,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各村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是一大难题。八街各村经济基础差,村集体积累几乎已成空壳,失去了号召力、凝聚力,无力解决群众困难。近三十年来,城区土地相继被合法征用,村集体仅靠几个旧厂房的租赁费维持运转,目前村里即使想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上做些实事,财力上也是力不从心。

5、情况复杂,拆迁推进有难度。城区房屋情况复杂,户口性质、房屋类别难以甄别,土地使用证、房产证难以区分,私搭乱建严重。城区单位公房、家属院较多,沿街住户由于改商铺租赁或自做生意收入可观(年收入2-8万不等),其补偿条件期望值高,难以评估与均衡。如果没有县里具体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扶持,工作阻力会很大。

二、其他县市的具体做法

(啊城区做法)据啊城区城中村改造的负责人介绍,其城中

村改造的困难既有来自资金募集方面,也有来自村民方面的。来自村民的阻力是村民们对于失去土地后未来生活的担忧。11庄社区主任肖哇说,11庄开发之初,村民们对于拆迁还有些抵触情绪,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11庄拿出4000万元作为村民的保障基金,以三十名村民代表的名义存进了银行,并表示除非村里遇到资金困难,绝不动用这笔资金。结果这笔钱自存进之日起,一直到现在始终没有被动用。2005年,11庄城中村改造的一期工程开始动工,2006年,首批村民搬进新楼。村里承诺,只要被拆掉一个院子的,就可以补偿一套140平方米或两套89平方米的房子。而700多名村民按年龄每人每月补贴从60元到300元不等的生活费,沿街门市房优先廉价卖给村民,从而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22县做法)22县晏城镇在城中村改造上,安置房涉及的各项政府收费全部免除,涉及开发部分的按最低标准收取;旧村拆迁腾出的土地,留足安置用地和村民生活保障用地,剩余土地的出让收益全部返还村集体,用于村民回迁和生产生活保障。在城中村改造上,为项目和企业拆迁的村庄,由企业支付补偿资金;其余村庄,县财政拿出一定标准的补偿资金,对拆迁村民予以补偿。县政府为拆迁村民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房,按成本价出售给拆迁村民,做到补偿款既能使拆迁村民住上新房,又能保障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另外还建立了城建投融资公司,盘活城市资产,经营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三、旧城改造的几点建议

(一)惠民政策,提高群众拆迁积极性。完善政策,阳光操作,对城中村居民可选择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交换两种方式。货币补偿由房管局据实评估,产权交换的按比例置换,做到政策、标准符合实际,公开公正。产权交换可参照《斗县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执行,即正房面积一平换一平,偏房以建筑容积率为准,容积率低于0.65(含0.65)的按一平半换一平,0.65-0.75(含0.75)按两平换一平,0.75以上按三平换一平,可以置换车

库和储藏室。不足部分或剩余部分均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费或退还。通过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研究并实事求是地解决或解释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争取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形成旧城拆迁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让利于民,增加集体公共积累。做好上级政策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文章,确定补偿方案。参照其他县市经验做法以及三关五街每年需要的实际开支,建议腾空土地收益所得归村集体所有,或者给予一定比例的沿街门面房或建设专业市场,县有关部门协助免费办理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的相关手续,保证集体每年有一定收入,在群众吃饭、水电、取暖、物业费等方面给于一定补贴照顾并维持村级班子正常运转。以南街为例: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群众占人口比例的1/3,共有319人,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260元计算,一年需资金99万元;在水、电、暖方面的福利待遇50多万元;村级班子运转和物业管理支出等各项费用合计一年至少25万元;以上各项费用合计约176万元。

据统计,三关五街共有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群众约2460人,占人口比例的1/3。经初步估算约需资金1368万元,以补贴群众和维持村级班子正常运转。

(三)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在县里大政策前提下,建议从三街五关中挑选经济基础好、群众素质高、班子作风硬的一个示范点率先开展拆迁与建设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积累经验,创新思路,按照就地安置、搬得起住得起、增加集体积累、保障群众生活的原则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八个城中村的顺利改造。

斗城镇人民政府

篇6:旧城改造汇报

突出重点 加快进度 确保旧城形象今年有明显改观

本报讯(记者 刘晶)2月23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专题听取延安旧城改造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姚引良强调,要突出重点,加快进度,确保旧城形象今年有明显改观。

在听取了市城改办的工作汇报和与会同志的发言后,姚引良说,过去一年,在市城改办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延安旧城改造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姚引良强调,今年旧城改造要保重点、出形象,务必让群众看到旧城改造的效果,目睹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明显提升。要对重点工程倒排工期,明确时限要求,切实做到行动早、进度快。要在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周转、垫支和撬动作用的同时,积极做好土地出让和筹资融资工作,确保建设资金平衡。要与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研究,以国有资产和土地的增值促进旧城改造。要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和居民下山后周边环境的绿化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家园。

梁宏贤强调,必须以居民下山和重点片区改造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确保年内有明显进度。要在加强重点片区改造的同时,同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认真做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加快安置房、商品房建设和闲置房消化,加强居民下山后的山体绿化、截洪、排水和地质灾害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与旧城改造相关的各项工作。要加强资金封闭运行,既要保证旧城改造所需资金,又要切实防止财政负担过重。要坚持建管并举,尤其要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坚决杜绝胡搭乱建行为,确保城市建设在规划的严格约束下有序进行。

篇7:旧城改造 标语

大力加快城中村改造,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旅游大市 旧城改造万代福,子孙后代感谢党

旧城改造,造福人民

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弘扬“三创”精神,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3、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6、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8、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

9、坚持发展,推动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10、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11、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12、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进社会发展

13、城市带动农村

14、不断深化“三有工程”,巩固完善“五道保障”

15、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16、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加快农业

17、加快发展 构建环境友好型农村

18、加强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9、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20、推进农村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3、树立,深化农村“文明福万家”主题教育

24、知荣辱 讲正气 树新风 促和谐

25、搞好村庄规划 改善农村面貌

26、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27、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28、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29、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1、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2、精心组织 务求实效 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

3、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

5、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6、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实行城乡统筹 加快农村发展

8、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带动农村

9、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3+1”联手共建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11、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

12、工农联手 互惠共赢

13、城乡互动 工农协调

二、镇村建设方面

1、搞好村庄规划 改善农村面貌

2、改变农村面貌 建设美好家园 创造幸福生活

3、积极投身“四清四化” 为创建文明村庄做贡献

4、农村要环保 青山绿水好

5、清除农村污染,营造秀美山川

6、民风淳朴 团结和睦 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7、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

8、整治村庄环境 改善农民生活

9、开发新能源 享受新生活

10、改厕改灶改圈 植树栽花种草

三、班子建设民主管理

1、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4、完善村民自治 推进村务公开

5、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6、关心农民疾苦 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祉

7、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9、户户倡树新风 人人遵守公德

10、不打架 不酗酒 不赌博

四、培育新型农民

1、建设新村镇 发展新产业 培育新农民

2、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积极实施绿色证书活动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4、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5、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6、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7、爱整洁 讲卫生 共建新农村

篇8:浅谈旧城改造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文化,保护,创新

0 引言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 以解决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建筑文化

关于“建筑文化”的概念, 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雷东升先生指出:“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筑环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1]”阮宇翔、吴浩洋先生指出:“通过建筑这一特定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称为建筑文化。由于建筑实体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因此, 建筑便具有综合体现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2]”这两则定义比较科学, 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认为, 建筑文化, 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它的本体文化, 即它的使用功能的体现;其次是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 即地域的或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三是使用过程中人民赋予建筑物的一种精神, 即建筑的“外缘”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都具有“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现代建筑的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所以我国建筑文化的革命性变革是必然的。这应该是“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理论的一个具体反映。但是在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 我们如何能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是我们旧城改造中的重中之重。

2 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 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 重视城市再开发, 忽视修复和保护。

3 如何进行旧城改造

1) 要以有机整体协同的观点在城市设计中慎重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 文化与功能的关系, 建筑形象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把城市构成诸要素统一协调, 共同突显该街区城市设计主题。对于旧城保护主旨来说, 尤其注重城市文化精神的灌注, 比如京城的旧城改造就要有京剧的“京韵”“京味”, 以与新区形成对比强烈的文化风貌反差, 才能有其鲜明的特色。2) 对于旧城区的城市设计来说,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改变或破坏旧城原有的形态格局、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环境氛围, 包括体量、高度、空间尺度等控制要素。要避免过分强调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强制性地开路拓宽, 盲目追求壮观气派。著名作家刘心武曾撰文呼吁要维护什刹海城市传统情调空间, 是很有见地的。3) 要充分意识到旧城保护性城市设计的难度, 不能急于求成, 要先读懂旧城这部历史巨著,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四合院, 一条胡同, 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藏有多少深沉的历史信息。规划师建筑师要广为调研, 深入挖掘, 而且还须有相当的人文历史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 旧城的城市设计比新区的城市设计要复杂困难更多, 是欲速则不达的, 真正的旧城改造就是慢工出细活。4) 协调新旧, 深化城市细部, 精心组织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艺术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没有好的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只能是粗放的, 不可能作深作细。此外, 旧城城市设计还需要认真为寓新于旧出好题目, 把握好该地段片区新建筑应担当的角色, 否则不可能指导建筑创作产生精品, 也不可能出现融新旧于一体的城市艺术和谐共生。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头绿地等主要靠城市设计加以指导实施。5) 现代建筑国际化不会影响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传承。一些民族建筑形式被历史封存后, 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失去了她几千年赖以表达的物质基础, 而新的表达方式尚未产生, 人们便产生迷茫和种种担忧。其实, 这是对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附着产生了认识观念上的差别。舍弃不适合时代的东西是一种进步。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扬弃, 需要将不适应时代的元素, 像牛耕、土布、雕版印刷一样蜡封在某一历史阶段中, 或将其保留在现代化进程较缓慢的区域, 或作为一种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在特定的地区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加以保护和发展, 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此同时,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讲求秩序、崇尚节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将会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建筑的“外缘”文化也将作为旗帜飘扬在现代建筑之上, 引领我们的民族文化前进。6) 文脉承续与创新问题。关于继承与发展、弘扬传统与创新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文脉的老问题, 对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分析, 实际上是一个新旧如何协调统一, 如何处理好新旧关系的问题。下面以北京为例介绍一下。首都的现代建筑理应有京味的文脉继承, 当然也有时代的创新。这方面应该结合城市设计深入研究, 统一认识。新建筑在城市不同的地段区位对文脉承续与创新应有不同的要求, 其担负的艺术任务也相应有所区别。越接近旧城核心, 其传统文脉影响应该越强烈, 这些地段的新建筑在维护旧城风貌上应有更多的配角意识, 要表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更多的谦恭与尊重。要更多地考虑与老城区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 包括体量、尺度、色彩、造型等诸方面, 特别是高度一定要真正控制住。在格调上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意味应更浓厚一些, 越接近核心区这方面要求越应严格一些。旧城区内应强调更多的“和谐式协调”, 但这也不是要去复制“假古董”, 全做成仿古式建筑。文脉承续不全在形式上, 更多是在内涵神韵上, 体现历史的气派与精神, 包括空间序列, 韵味氛围以及设计原理原则的提炼等多方面, 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 若采取“对比式协调”, 还有一种处理手法, 就是主动甘当配角, 以纯粹现代主义形式同传统风貌相区别, 但须弱化其体量和形态。7) 城市美学风格问题。在提升城市文化的今天, 既要科学地建设城市, 又要艺术地建设城市。在这二者关系上, 也需要辩证的认识。讲科学更多是指城市功能问题, 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布局问题或经济性问题等, 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城市美学、城市景观、空间环境艺术、标志性建筑形象等城市艺术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甚至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某种情况下, 甚至需要城市功能服从于城市艺术。或者说, 在城市艺术的要求或指导下去解决功能问题, 这不能理解为艺术至上或“唯美主义”, 尤其对一些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来说, 城市艺术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功能随时代变化着, 可以不断去完善, 而城市艺术却永远留住那个时代, 成为永恒。所以城市艺术之美常常成为一个城市成功与否的标志和关键。

4 结语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是城市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关键问题, 也是难点问题, 不可等闲视之。在一个城市区段内, 新与新之间不但要对话, 新与旧之间更要有沟通对话, 而不是相互对立, 总体要协调。建筑群要有主角有次角。在处理手法上新旧建筑拼接不能生硬, 要有过渡及艺术的连续性与演变性。

现代建筑已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地域文化, 而是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大人类文化, 是一种公共文化, 就像计算机一样。而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将足以彰显民族文化精华、感召国民民族精神的元素有机地附着在这大人类文化形式之上。这就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参考文献

[1]雷东升, 易艳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与齐康院士面对面[J].中外建筑, 2004 (4) :11-12.

[2]阮宇翔, 吴浩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建筑文化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4) :18-19.

[3]李飞.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111-112.

[4]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70-73.

上一篇:大班社会领域教案《超市购物》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迎新篮球赛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