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

2024-06-04

经济评论(共6篇)

篇1:经济评论

来之不易倍加珍惜 清醒忧患责任如山 持续求进务实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卢展工郭庚茂讲话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报讯(记者平萍 田宜龙 张建新)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分别作讲话。

省领导叶冬松、邓凯、李克、刘春良、连维良、尹晋华、毛万春、周和平、史济春、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卢展工在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我省经济工作,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联系河南实际,更好地站位全局、围绕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

卢展工围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省明年的经济工作,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巩固经济向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这样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比较好的趋势,主要指经济持续向上的发展方向、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态势,主要指发展后劲、发展基础不断增强。比较好的气势,主要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强大合力。这样的发展形势,既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基础,又体现着近年来发展的成效,凝聚着包括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内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所付出的心血,确实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要珍惜创造、珍惜成果、珍惜已经形成的思路、珍惜一直持续的举措、珍惜发展面临的新机遇。特别是要珍惜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意识、— 2 —

以人为本的理念、扩大开放的境界、领导方式的转变、关键在做的运作、统筹协调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务实河南的形象。这是最值得珍惜的,也是我们实现明年发展目标最关键的保障。

第二,清醒忧患,责任如山。对领导干部来讲,既要保持清醒忧患,更多地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又要真正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切实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清醒忧患,来自于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正确研判,来自于对我省及周边区域性经济形势的正确认识,来自于能知己长与知己短、以知己长而能更好地扬长、以知己短而能更好地避短,来自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来自于在应对危机、风险、困难中对存在机遇的把握,来自于我们本身应该具有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责任如山,是忠诚履职、尽心尽职、责随职走、心随责走的实质要求,具体体现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围绕这五个战略定位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使全省一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 —

是中央的嘱托、人民的期望,构成了我们如山的责任。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这如山的责任,走出一条中央嘱托、人民期望的发展路子,实现富民强省目标,为人民造福。

第三,持续求进,务实发展。持续求进是省委常委会提出的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河南表述,也是河南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仅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也体现了在求字上做文章的河南特点。在求字上下功夫,在求字上来贯彻中央的稳中求进,要以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来持续求进;以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合力,形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良好局面来持续求进;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持续求进;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转变领导方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规律,提升发展理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来持续求进。务实发展已正式写入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务实发展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遵循规律、勇于创新;务实发展就是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务实发展就是注重持续、锲而不舍,保持韧劲、勇于担当;务实发展就是关键在做、科学运作、有效运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党组

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把务实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郭庚茂在讲话中总结了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郭庚茂说,今年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积极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狠抓“八项关键举措”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是历年来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一些事关全局的大事难事取得重大进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能有当前好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力推进中原经济区谋划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明确了战略导向,提升了河南地位,激发了发展热情。二是持续推进“八策并举”,既保障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又促进我省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缓解了发展瓶颈约束,增强了动力活力。四是扎实推进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凝神聚力、团

结协作、克难攻坚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今年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河南实际,总体正确、有力、有效。郭庚茂指出,我省改革发展确实取得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河南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之中,仍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仍处于中原崛起蓄势积累的过程之中,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还没有根本破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破解但尚未根本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素质能力、运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郭庚茂指出,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看,明年我省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复杂严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挑战的准备;更要看到机遇和

优势,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郭庚茂要求,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要求和目标,必须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中央“稳中求进”要求,立足河南实际,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这一“总目标”,把握“持续求进”这个“总基调”,突出“四个着力”,即着力扩需求、着力创优势、着力破瓶颈、着力惠民生,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发挥新型城镇

化引领作用;二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三是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四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不断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五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六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郭庚茂最后强调,战胜各种困难,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强化大局意识,注重科学运作,坚持务实发展,持续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扎实推进务实河南建设。要突出“落实、完善、提升、创新”,切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各项重大工作措施和推进机制,持续“提升”发展理念、领导水平和运作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委会主任,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政委,省长助理,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纪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省直、中央驻豫各正、副厅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党委书记或董事长、总经理,省管本科高等院校党委书记或校(院)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 8 —

区)长,各省辖市发改委主任,中央驻豫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③11

突出持续求进

——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本报评论员

寒冬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回眸令人难忘的2011年,我们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持续探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懈谋划和持续推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之方略,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增产,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出口总额攀升至中部6省第2位,预计全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今年是历年来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我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

丰硕的成果来自持续不断的努力。一组组喜人的数据,勾勒了我省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轨迹;一件件务实的举措,彰显了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应对风险的信心和决心,更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的精神气概。

今年在复杂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不易。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总体上看,明年我省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复杂严峻: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存在下行可能,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部分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可能会更多。

知险不畏险,稳进能攻关。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关键在于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要求,立足河南实际,围绕“总目标”,把握“总基调”,突出“四个着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稳”就是持续,“进”就是提升,稳中求进,强调的是持续和提升,对河南而言,就是要持续求进,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把握好持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持续求进,就要保持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不懈怠、不动摇、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持续求进,就要巧用十指弹钢琴,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统筹各方面合力;持续求进,就要敢闯敢试勇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持续求进,就要更加注重为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求进,加强党建是保证,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持续求进不放松,务实发展见真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我们就一定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

提高认识 抢抓机遇 拓宽领域 提升水平推动我省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郭庚茂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要求

本报讯(记者田宜龙 赵振杰)12月24日,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出席会议并讲话。郭庚茂要求,要清醒认识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对外开放工作摆在带动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着力在拓宽领域提升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形成对外开放强大合力,推动我省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求进”提供强大支撑。

省领导叶冬松、刘春良、连维良、尹晋华、毛万春、史济春、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孔玉芳、曹维新、张大卫、徐济超、刘满仓、陈雪枫、赵建才出席会议。会议由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邓凯主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宣读了省政府表彰通报。

郭庚茂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强力推进大招商活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

得重大突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开放招商综合效应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坚持把大招商活动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强力推进,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着力抓增量优存量,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完善开放条件作为增创开放新优势的有效抓手,强化承载支撑能力,夯实了扩大开放的基础;坚持把团结协作打总体战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更加注重实干实效,树立了务实开放新形象。郭庚茂说,在国际国内需求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突破了许多长期以来依靠自身难以突破的瓶颈,办成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难事,开放招商确实起到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全局性带动作用。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开放度还比较低,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机制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开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作风不扎实、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郭庚茂强调,目前,我省对外开放整体跨上了一个起势跃升、拓展深化的新节点,进入了提升水平、拓宽领域、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清醒认识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清醒认识开放面临的繁重任务,清醒认

识开放面临的激烈竞争,清醒认识开放面临的重要机遇,深刻认识现阶段扩大开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扩大开放面临的紧迫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扩大开放作为基本省策,作为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综合手段,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根本途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聚合力,务实重干,巩固和提升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势头,以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郭庚茂指出,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我省对外开放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产业转移历史机遇,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抓手,认真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提升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创新开放机制,推动务实开放,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求进”,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提供强大支撑。

做好明年对外开放工作,一要着力在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上取得新突破。要结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在科学谋划、主动作为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延链和补链招商,深入开展产业集群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大引强力度,积极开展针对性区块招商。二要着力

在拓宽对外开放领域上实现新突破。要切实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深入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招商引资创新,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领域开放步伐,加大农业领域开放力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三要着力在打造对外开放龙头高地上实现新突破。省市县三级要加快提升城市功能,打造自己对外开放的龙头高地。四要着力在项目落地上取得新突破。各级各部门要把促进签约项目落地摆到招商活动的重要位臵,切实做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推动项目早日落地。五要着力在优化软硬环境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服务长效机制,营造亲商、安商良好氛围,以开放环境优化的新突破,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郭庚茂强调,深入落实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认识,把对外开放工作摆在带动全局的战略高度,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一把手”挂帅,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激励约束,强化务实开放,着力构建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各级联动、要素倾斜、全社会参与的举省开放体制,形成开放发展的强大凝聚力,不断取得对外开放新成效,努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及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市领导、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商务局局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纪委常委,— 16 —

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省直、中央驻豫各正、副厅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③13

重在把握机遇

——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二

本报评论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这些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与我们紧抓机遇、珍惜机遇密切相关。

必须清醒地看到,危机并未走远,挑战就在眼前。审视周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宏观调控面临“两难”,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我省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同时,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都在加快转型、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体察自身,我省也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一些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机遇往往蕴藏在风险、困难和挑战之中,克服困难就是机遇,突破风险就是机遇。所谓危机,危中有机,关键是要“危”中找“机”,变“危”为“机”,以“为”化“危”,以“为”求“机”。

善抓机遇者成大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格局下,各地比的就是应对风险的本领、突破困难的能力、把握机遇的水平。把握机遇,关键在做,机遇坐等不来,必须主动争取;机遇

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机遇稍纵即逝,必须当机立断。如果我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麻痹懈怠、不求上进,就会坐困愁城、良机尽失。只有善于捕捉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方能克难攻坚、赢得主动。

目前,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机遇大于挑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加快产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领域广阔,民间投资潜力巨大;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河南今后发展的机遇所系、潜力所在、活力所依、希望所归,其综合带动效应正在显现;省九次党代会明确了思路举措,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饱满热情和强大合力正在形成;我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积极推进,扩大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势头强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忧患,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谋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就一定能够抓住发展的重大机遇。

挑战之中孕育着希望,困难之中蕴涵着机遇。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挑战的准备,更要善于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⑧1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郭庚茂作总结讲话

本报讯(记者田宜龙)12月24日上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闭幕。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作总结讲话,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领导叶冬松、邓凯、刘春良、连维良、尹晋华、毛万春、周和平、史济春、吴天君、毛超峰、赵素萍、孔玉芳、曹维新、王菊梅、刘新民、张程锋、铁代生、蒋笃运、张大卫、徐济超、刘满仓、陈雪枫、赵建才、王训智、靳绥东、邓永俭、王平、李英杰、龚立群、梁静、张亚忠、高体健,及省武警总队政委刘生辉等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主持会议。阿

郭庚茂说,这次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了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在复杂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一致赞同省委对明年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拥护省委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认为省委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合特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表示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

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

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工作,郭庚茂强调三点要求: 第一,坚定信心、未雨绸缪。总体上看,明年我省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只要我们把握得当,应对有方,真抓实干,一定可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忧患,充分估计到明年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特别是财政安排上要有准备、就业工作上要有准备、困难企业服务上要有准备,争取工作主动权。

第二,抓好关键、带动全局。做好明年工作,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从明年形势来看,能否实现“持续求进”要求,保持“三势”,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好三项综合性举措,即能否在新型城镇化引领方面实现突破;能否在开放招商方面继续保持好势头;能否在破解瓶颈制约上取得新成效。要在这三个方面认真研究工作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第三,及早着手、争取主动。要及早安排部署做好开放招商、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和扶贫等工作。各级各部门对明年工作的谋划、安排要及早着手、早做准备,争取主动;对省里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专题,部门、市县都要找准结合点,上下衔接、配合联动、形成合力;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些重要工作看准了就不等不靠,积极地创造性开展工作。

郭庚茂最后要求,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当前要突出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让各方面腾出更多精力研究谋划明年工作,拿出更多时间解决现实问题。③13

篇2:经济评论

一波热似一波的高考经济,并非厦门的专利,亦非今年才诞生的新事物。

往年,从专为考生静心备考的高考客房,到为金榜提名后表达师生情谊的谢师宴,高考经济便一直花样翻新,令人为之眼花缭乱。

的确,高考是一片广阔天地,众商家都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除了购买价值不菲的电子产品、远足旅游和各式聚餐等时尚消费外,某些传统优势行业同样能在高考经济的丰厚回报中分得一杯羹,比如那些为考生及其家长指点迷津的算命先生的卦摊,高考过后,便一度门庭若市,生意红火。面对如此大面积爆发的高考经济热潮,考生及家长都难免为其所动。若要为这股高考经济把脉定调的话,恐怕其所展现的最大特征,就是附丽其上的浓郁寄生色彩。

其实,包括算命先生在内的众商家,也往往是从高考经济的寄生性破题的。从五花八门的高考专用商品,到围绕高考考前考后推出的种种专门服务,都无所不在地折射出其寄生性特质。所以,高考经济完全可以命名为寄生经济,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消费主体的考生们,以高考为寄生载体,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打开荷包,大把撒钱;二是众商家为获得高额回报,纷纷不择手段地吞噬考生身上养分以维持其寄生毒瘤的蓬勃活力。

从拉动内需的角度讲,高考经济似乎功不可没,而其独具特色的寄生性特质,却又常常令人如鲠在喉,吐也难快

篇3:经济评论

一、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以及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另外一些观点, 如普雷维什·辛格的中心—外围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理论, 则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 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上述观点分别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层面研究了二者的关系。

(一)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总量层面的分析

Kvoussi利用1960~1978年期间的数据, 考察了73个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低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中, 由于出口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扩大出口都伴随着强劲的经济增长。Moschos的研究假设国家间发展阶段不同, 其扩大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通过从总量方面分析国家间经济增长的源泉, 该研究探讨了扩大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显示存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低于或高于这个发展阶段,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不同。Baldwin基于资本的形成过程, 通过将比较优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合, 认为贸易产生静态的比较优势效应和动态的资本积累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会放大比较优势效应, 并且这种效应的获得取决于贸易量, 而与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都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有贸易发生, 资本积累就会发生, 比较优势效应就会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

国内学者佟家栋较早探讨了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者总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林毅夫认为, 出口增长除了能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还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造成影响, 从而间接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全面考察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尹敬东针对对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显著这一问题, 澄清了传统测算方法中对总量核算和贡献率分解核算中的混淆之处, 认为其核算中的混淆低估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 从而得出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结论。

总的来看, 从总量层面分析可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 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但这些研究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层面的分析

Mazumdar在Baldwi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索洛模型和资本积累理论扩张了Baldwin的结论, 认为只有当一国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 贸易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 即强调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的结构和方向。Ledeman和Maloney分析了贸易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自然资源充裕度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而出口集中度则阻碍了经济增长。

此后的国内外学者围绕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大量实证研究, 将总量分析转为结构分析, 不仅通过构建具体的贸易结构测度指标论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大小, 同时也有利于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二、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的日益成熟, 为学者们实证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条件。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

Levin和Raut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 实证分析了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论表明, 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但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很小。Lewer检验了Mazumdar的假设, 利用SITC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出口数据, 构建了贸易结构变量,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扩张的VAR模型估计了选定的一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支持Mazumdar的假设, 这些国家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显著。Lewer和Hendrik Van den Berg对28个OECD和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表明, 与出口资本品的国家相比, 主要进口资本品而出口消费品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这也验证了Mazumdar的假设。Chan-Hyun Sohn和Hongshik Lee在Lederman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衡量贸易结构的五个不同变量, 在多国视角下检验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被贸易结构解释, 并且H-O变量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Raja Kalia、Fabio Méndeza和Javier Reyesa研究了贸易伙伴的数量和贸易伙伴间出口集中度与一国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所有国家而言, 贸易伙伴的数量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这种关系尤其显著;对所有国家而言, 贸易伙伴间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而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关系尤为显著。

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的实证分析。杨全发、舒元, 沈程祥, 孙焱林, 赵陵、宋少华、宋泓明, 石传玉、王亚菲、王可、吕惠娟、许小平, 徐光耀都从贸易总量的角度统计分析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未考虑到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蓝庆新在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的实证分析中设计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贸易结构指标, 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王永齐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基点构建了COMPO和TECH两个贸易结构指标, 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论表明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总量增长上。易力、李世美、刘冰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VEC模型, 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角度研究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认为长期来看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但短期表现不明显, 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徐光耀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俄、法、澳四国为样本国, 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 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丁雯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 运用协整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同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短期内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都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长期内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而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马慧敏采用VAR模型考察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结论表明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出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着1期滞后效应。苏振东、周炜庆基于产品附加值分布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了出口贸易结构指数, 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卓、王旭刚基于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对国际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跨国比较。冯帆基于VAR模型探索了我国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论表明, 从短期看, 出口产品集中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而其他贸易指标在短期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短期内经济增长也没有构成任何贸易指标的Granger原因, 经济增长只从长期来影响贸易结构的变动;从长期看, HO变量产品内贸易指数IIT和出口产品集中度H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 而总产出是SW指标的长期原因。

上述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究竟是表现在贸易总量增长还是贸易结构或方向上, 还未达成共识;第二, 有关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还需进一步辨析和界定。

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贸易发展或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也做了有益的探索。Frankel和Romer最初进行了贸易对经济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的探讨, 他们借鉴贸易引力模型 (Gravity Model) 的成果, 利用国家地理特点拟合出一个贸易工具变量, 运用98个国家的截面数据探讨了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Chan-Hyun Sohn和Hongshik Lee认为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路径可以用动态Rybczynski定理、产品差异化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贸易结构通过资源禀赋变化和提高内生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来影响经济增长。

杨全发、舒元从闲置资源、比较利益、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概括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沈坤荣、李剑认为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产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潘向东等将制度安排引入到对经济增长机理的探讨中, 认为一国产权保护程度在所有经济制度安排变量中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唐保庆、黄繁华则认为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综述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文献, 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1.从贸易结构入手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新视角。

2.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导致贸易结构指标选取存在不足。

3.学者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这一问题上基本取得了共识, 主要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等角度起作用, 但是在理论和实证上还有不完善之处。

4.以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时间序列分析, 研究方法单一, 还有待完善。

5.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进行国家比较, 综合考察不同国家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哪些不同影响, 进而提出借鉴性建议。

参考文献

[1]Baldwin R.E.Measurable Dynamic Gains from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01) .

[2]Mazundar J.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 (06) .

[3]王永齐.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 2006 (05) .

篇4:评论:中国经济没有意外

事实上,客观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据官方公布,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实现了2014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过2014年初制定的1000万目标。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取得重要进步。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当然,海外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既有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有中国内在的经济规律。但可以判断,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不会有大的意外发生。

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努力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

2015年新年伊始,中国社会呼吁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于“破冰”,海内外舆论普遍给予肯定。

中国改革啃下这一硬骨头,给世界以启示,一是中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公平和普惠,更多的百姓将从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公平受益,社保、医保、教育等制度保障的健全,将让老百姓敢于消费,巨大的内需市场将为中国发展带来强大拉动力,这也是世界的机会。二是中国改革决心毫不动摇,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最大红利。

近几年,中国经济虽然总体放缓,但中西部省份的增长普遍高于东部地区。中国幅员辽阔,发展程度不一,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将为中国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带来更大市场。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在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各国投资者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无疑是持续利好。

2014年,中国经济还有一大变化,就是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还将继续鼓励企业特别是优势产业“走出去”,这将为投资对象国创造就业岗位,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广大的投资对象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篇5:经济评论

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

2014年1月7日 第1期 总第17期

《特别公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新起点

10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首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以下简称《特别公示》)名单,包括吉林通田、哈尔滨客车厂、贵州客车制造厂、扬州新亚车辆等48家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了《特别公示》名单。按要求,这些企业须在两年内进行整改,如果到期无法通过考核,将被暂停汽车产品的生产资质,并退出汽车生产领域。这是继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国家在淘汰汽车产业落后产能迈出的实质步伐。国家希望通过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打破该行业长久以来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一、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自主品牌成产能过剩重灾区 过去几年,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及汽车购臵税优惠、汽车下乡、换购补贴等刺激政策的拉动下,国内汽车消费需求迅猛增长。2006-2012年,全国汽车销量从728万辆增至1927万辆,复合增长率达17.6%。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整车企业新建扩产热情高涨,整车产能持续攀升。2012年,全国汽车整车产能达到3251万辆,2006-2012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一方面是汽车产能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持续走低。一般来说,产能利用率达到70%-80%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而我国整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除201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85%以外,其余几年均不足80%。2011年以后,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更为明显,2011年骤降至66%,2012年仅为59%。根据各大车厂的产能规划,到2015年,国内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可能进一步下降至54%,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受到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的影响,2010年以来,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利润率连续走低,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图1 2006-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产能利用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 2014,01

图2 2006-2012年国内汽车产业及整车企业利润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 2014,01 注:整车企业利润率根据国内20家主要整车上市企业统计得出

不同车系的产能利用率差异显著。从占整车市场7成的乘用车市场来看,合资车企中除了日系车企因中日关系影响导致产能利用率较低外,欧美韩系车基本处于产能饱和或略显不足状态。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合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上海通用更是高达117%,生产线处于超饱和生产状态。相比之下,本土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除长城汽车保持了95.4%的良好产能利用水平外,奇瑞、比亚迪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50%,奇瑞更是仅有27%。

总之,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既是量的过剩更是结构性过剩,自主品牌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面对合资企业在中国新一轮扩张及产品价格向下延伸,自主品牌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图3 2012-2013年乘用车分车系车企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方略 2014,01

二、《特别公示》名单的发布凸显了国家推行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加快行业结构优化的决心

根据《通知》要求,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的生产企业,将被作为特别公示对象,进入劝退考察期。这些企业大多已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更是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来维持生存,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首批《特别公示》名单的发布,是国家在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道路上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体现了国家整顿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决心。国家希望通过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淘汰落后、无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汽车厂商,推动产业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行业结构,进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公示》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自主品牌车企资源整合,还取决于考核细则的实施、政策执行力度及能否扫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惯性等多方面因素。

三、车辆生产管理机制亟待改革,《特别公示》只是起点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国家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汽车产业管理机制,把决定权交由企业,是增强市场在汽车产业资源配臵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特别公示》名单的发布,将打破汽车生产资质“终身制”,是国家在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一)实施生产资质审批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长期以来,整车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就业容量多,成为地方政府竞相争夺的重点。为加大招商力度,地方政府出台许多特别优惠政策,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

为了避免出现地方投资一哄而上的局面,国家从1989年起对汽车生产采取企业和产品双重审批制度。但生产资质审批制度实行二十多年来,中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由1989年的123家到2012年底的171家,数量不减反增。在本次被列入《特别名单》的48家车企中,有超过半数是在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制度实行之后成立的,而在这些后来成立的企业当中,又有十多家与当地政府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余车企背后也大多依稀可见地方政府支持保护的影子。这些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运作不畅的地方自主品牌的存在,恰恰是造成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生产资质管理不仅没有限制住地方盲目投资发展汽车产业的热情,更没有起到有效控制行业产能的目的。

(二)审批制度使得生产资质变得奇货可居,为“僵尸企业”创造生存空间

资质审批制度的存在使生产资质成为稀缺资源,变得奇货可居,为“僵尸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2009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使得汽车生产资质成为新上整车项目的必要资源,推动汽车生产资质身价进一步暴涨。资料显示,2010年,一汽大众为在佛山南海投建新工厂花费3亿元收购湛江三星生产资质;2011年,上海大众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建新工厂,以5亿元人民币价格购买“壳资源”波导汽车;2012年,杭州市政府为促使长安福特在杭州落地,与长安福特共同出资4.5亿元收购云南茶花汽车厂以获得生产资质。这些连产品都没有或者已经停产的企业,只因拥有一个生产资质就坐等高价兼并,既增加了企业的兼并重组成本,加剧了行业资源的浪费,也使一些车企的兼并重组成为资质买卖的过程,违背了设立资质审批的本意。

(三)汽车企业退出机制的力度和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本次《特别公示》,从企业数量来说覆盖面较窄,从考核指标来看要求相对较低,对行业结构优化的实际效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特别公示》榜上有名的48家企业,不到全国1300多家车辆生产企业总数的4%,属于极小范围调整,加上公示中的大部分企业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这批企业退出与否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也不明显。此外,较低的退出考核标准,也给地方政府和企业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相比动辄投资数十亿的汽车整车生产项目,“乘用车1000辆、大中型客车50辆、1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

轻型客车100辆、中重型载货车50辆、轻微型载货车500辆、运输类专用车100辆、摩托车1000辆”的考核标准较低,不排除个别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保住生产资质进行突击性恢复生产,造成行业资源的二次浪费,加剧产能过剩情况。因此,若要更加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汽车企业的退出考核机制的执行力度和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监管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取消审批,加强监管,由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打破生产资质不合理的市场价值,是提高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美国、欧盟、巴西等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并不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资质审批,而是将行业监管重点聚焦在产品质量、安全性、环保性能等方面,严格执行产品检测和召回制度。以美国为例,美国汽车产品进入市场采取的是自我认证模式,即由汽车生产厂家对其进入市场的产品自行负责,政府通过建立一套完善严格的法律体系,对汽车产品实施严格的后续监督和抽查工作,对不符合美国汽车技术法规或者存在安全、环保缺陷的车辆实施严格的产品召回制度,以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安全、环保、防盗和节能等方面性能有效的控制。在严格的产品管理体系保障下,美国整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中长期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放开/取消生产资质审批,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进入汽车生产领域,而应通过实行“宽进严管”的管理机制,加强产品及生产过程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这也符合十八大关于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及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宗旨。

篇6:经济评论

2009年03月23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描写的是竹子不畏艰险、顽强生长的品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也要有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要认准“青山”这样一个目标。今年经济工作的“青山”是什么?就是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自行车理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好比骑自行车,太快了容易刹不住车、出事故,太慢了又会骑不稳、摔跟斗。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同时,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当然,这个发展应该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是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开放继续推进,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是中心。坚持保增长,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咬定青山不放松”,还要锤炼“咬定”这样一种韧劲。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们要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注定将面临一次次“恶战”:外需萎缩,出口减速,必须扩内需,练内功,打“攻坚战”;增长减速与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交织,必须准备好打“持久战”;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尚未见底,或许还要打“遭遇战”。百年危机,世纪大考,考的就是怎样锲而不舍保增长。无论困难有多大、形势有多严峻,无论“千磨万击”有多疼痛、“东西南北风”有多凌厉,我们都要牢牢“咬定”保增长这个“青山”不放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济评论】相关文章:

经济评论论文范文05-10

经济评论论文提纲11-15

电视评论与图像评论分析论文04-29

鲁冰花电影评论,电影评论04-18

刊物评论04-17

复读评论06-01

作家评论06-19

评论文章05-22

文学评论05-27

现代评论06-02

上一篇:军人职业年金发放本人下一篇:100条结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