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评论

2024-06-02

现代评论(精选八篇)

现代评论 篇1

关键词:数理统计,现代金融,定价,计量金融,风险管理

数理统计可以看作是概率论的推广应用, 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之上的。然而, 数理统计作为纯数学的一个方向, 如果仅仅研究数理统计的数学性质, 就脱离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数学以其逻辑性和严密性被其他各个学科作为有力的工具运用于其分析应用中。数理统计也是因为其逻辑和严密性被引用到金融领域中, 广泛地运用于产品定价, 计量分析等方面。

一数理统计在产品定价中的作用

现代金融中, 由于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涌现出许多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 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得数学在金融中的使用更加具体和广泛, 它们的定价成为金融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1. 嵌入期权的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模型

结构性产品多是由期权与其他金融工具组合得到, 如可转换债券由看涨期权与普通债权组合而成。罗伯特·诺普的《结构性产品》这本书中对20种常见的结构性产品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在他的介绍中, 我们再次只关心定价问题, 给出一个简单的结构性产品的定价, “股票收益性存款”的定价模型。

股票收益性存款是由一种零息票存款和看涨期权构成的结构性产品, 因此, 其公式为:

在前边已经知道Call (S, K, σ, r, T, δ) 是期权价格的定价用到了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那么Ped的计算方式中就必然用到了数理统计的计算方法。Capital是指本金或者承诺偿还本金的百分比。

2. 不含期权的产品定价

嵌入期权的金融产品知识最近涌现出的金融产品中很少的一部分, 如最近几年出现的CDO (债务抵押债券) , CDS (信用违约互换) 等出名的金融产品都与违约率有关, 当然也存在规避其他风险的金融产品。CDO的构建规则中就用到数理统计统计量和抽样分布的理论, 另外在分析其构建的基础工具时也需要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的方法来计算构建出的CDO的统计特性。

二数理统计在计量分析中的作用

计量分析作为数理统计的应用和延拓, 在金融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包括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 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参数置信区间的确定, 以及计量中时间序列模型的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 分析资本市场总量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即建立某种资本市场总量与政府货币供给量之间的模型。模型的确定首先要具体考虑资本市场和货币供给的经济学关系, 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 确定某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几个模型的形式, 然后用参数估计的方法, 代入统计数据, 计算参数, 并计算模型的解释能力R2。

计量分析中大量用到了数理统计中的显著性检验, 包括对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用到t统计量分布, 模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用到F统计量的分布。构造统计函数, 检验参数是否为UMVUE, 或求参数的UMVUE等。

三数理统计在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中的作用

不同的学者对风险的评估有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 然而在对风险的量化处理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参数估计等方法, 因为根据测量误差和其他误差的存在, 不可能通过某种特定的函数式把所有的被解释变量精确地用解释变量表达出来。在风险一定的约束下, 获得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约束下规避风险, 两种方法都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评估就是对历史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 并进行未来预测的一种方法。为完成这种评估, 就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 分析其出现概率的大小, 构造合适的统计量进行显著性的检验。最后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风险收益, 模型误差等, 作出最后的决策。

如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中常分为四大模型:信用度量模型、KMV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信用组合观点模型。信用度量模型中主要运用Var的思想度量风险;KMV模型中把企业股票看作欧式看涨期权, 以期权定价的形式来度量风险;Credit Risk模型则是把贷款组合违约概率分布近似看作泊松分布进行衡量;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模拟概率分布。可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中的巨大作用。

四数理统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不同金融工具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风险, 当某一金融工具发生损失时, 另外一种金融工具可能发生盈利, 因此, 我们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金融工具的组合, 使损失与盈利相抵。风险因其不确定性可能为投资者造成损失, 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可识别和度量的。在经典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 创始人马克维茨就通过相关系数反映两个或多个随机变量的之间变动程度的相关关系, 根据相关系数, 运用数理统计中的相关知识, 就可以计算组合的方差, 也就是风险。

现代风险管理中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如金融期权, 期货, 互换交易进行风险的对冲。这些衍生工具的定价需要定价模型的作用, 而且, 定价模型中有许多希腊字母代表的概念, 如Delta值、Gamma值、Vega值, 正是这些值的加权求和, 最终降低损失程度。这些值的运算中需要综合数学中各个学科的方法, 如求导、求偏导、概率分布函数、顺序统计量等各种方法, 数理统计作为重要的应用, 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学逻辑推导。

参考文献

[1]周鑫.金融数学的最新理论和现代发展[J].大众商务, 2010 (4)

[2]苏杭、胡应南.预测资金变化趋势的几种数学方法[J].四川金融研究, 1983 (2)

[3]刘小云.数理统计在股指期货风险估测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 2011 (33)

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篇2

一.定义: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体裁。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相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二.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目的上:消息——让受众尽快了解事实

通讯——让受众详尽了解事实(人物)2.主题表达:消息——隐含在客观事实的叙述背后

通讯——较消息外显

3.内容:消息——概括最重要的实时信息

通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细节刻画,背景介绍等

4.形式(结构)上:消息——程式化

通讯——创造性强,唔固定结构 5.风格上:消息——朴素实用

通讯——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6.表达方式上:消息——叙述为主

通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分类(内容)

1.人物通讯: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事件通讯: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P.S.风貌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 评论

一.定义:是指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或问题直接表明自己看法或观点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二.特点(属性):新闻性、时效性、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 三.作用

1.宣传鼓动,配合中心工作

做法:准确及时阐述党的实践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人们的统一行为。

2.释疑解惑,研究社会问题

做法:有深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的社会问题有其正确而独到的见解

3.针砭时弊,促进社会进步

做法:牢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良性的批评意识

5.提供讲坛,增强公民参与意识 四.报纸

1.王韬的《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额报纸,被称为“中国人自办日报之成功最早的第一家”

2.康有为、梁启超《时务报》

3.陈少白《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在香港创刊,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4.毛泽东《湘江评论》 五.选题

1.定义:新闻评论的选题,说的是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2.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中央和地方经常召开的各种党的会议、政府的会议、各种工作会议,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还有领导人的讲话等

(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新的事物、新的经验需要发现、需要总结,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有很多新的疑点、新的困惑需要阐述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深刻挖掘内涵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5)从历史事件中选区选题 3.基本原则“三贴近”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 三要素

1.论点: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他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

2.论据:评论文章中是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

①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

②理论论据

3.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论证的好坏是保证论点能否成立和说服人的重要环节

七.立意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八. 推理方法

1.直接推理:用一个直言判断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简单有力

2.演绎推理:(一般→个例)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归纳推理:(个例→一般)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现代评论 篇3

关键词: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现代性评论

现代性评论是针对文学理论领域现代性问题的文学实践,进行现代性评论的文本也多为结合当下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本。因此,现代性研究实质上是覆盖到当下历史阶段的历史指向的研究;是在现代思想的路径上深入探讨文学的社会功用和自身发展脉络;是剖析被赋予了特定历史环境的现代思想意识形态。

符合现代性评论的文学文本需要有三种特质,即时代特征明显、意识形态展现、社会关照清晰。笔者认为贾平凹的长篇乡土小说完整具备以上三种特质,他的系列小说交叉锁定农村现代化变革的时代,全景式展现一代人的思想意识转变,同时又以悲天悯人的入世情怀关照社会,体现出突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下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

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农村改革、城乡冲突显然是贾平凹长篇小说一贯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因此其小说也被称之为乡土小说。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往往设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当时现代化改革的潮流正裹挟着城乡一同向前,而这其中,相较于城市的改革,乡村面对现代化潮涌显现出更为尖锐的冲突,同时还必然伴随着城乡冲突。围绕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城乡冲突,让现代性命题横略中国的乡土大地,俯视生活在其间的农民,舍弃固有的田间耕作,为了更好的生机而四处奔波,有的打工,有的下水,有的盖房,不一而足,但都有着坚韧的品格和美好的憧憬。

或许是由于现代的未来并不如原本想象的如此美好,也或许只是转变的过程才有的阵痛。

二、展现的意识形态

小说是对社会历史的折射,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缩影实录。记录社会发生的事件只是表层的形似,只有深度挖掘到一个时代的思想精髓,才能真正实现神似,贾平凹做到了。

在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现代性评论时,应该关注到他笔下人物在普遍意义上的精神特质,作为社会变革中的一员亲历者,所有人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面对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必然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变化。

小说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是作者自己的喜乐。作者是要通过小说这种情景化的表述方式,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生存焦虑感。其具体表现为传统道德观念在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下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维系了数千年的精神纽带,仿佛瞬间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商州故土之上,以往熟悉的人情味道以不可辩驳的速度和迹象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幕人性丑剧、闹剧一再上演,曾经淳朴干净的故土家园远了,更为悲哀的是,这次一旦远了,必然是再也找不回来。

这种思想观念的打破重塑是每个社会变革时期都必须存在的合理现象和必要过渡,但不行赶上这一次观念迭代的人们,也痛以往每一次被迫身处变革当中的人群一样,不可避免地怅然若失,迷茫无助。在这样的思想意识的深刻映照之下解读现代性命题,才能够看得见真正的人民大众,才能够看得见跳动清晰的文化脉络走向。

三、清晰的社会关照

贾平凹的作品及相关现代性评论给人以一种深重的“入世”感。这里所言的“入世”不仅是指作品本身密切关照现世问题,能够从小说中轻而易举地找到与现实世界相一一对应的焦点问题,也指评论过于沉迷于聚焦到具体的现代化命题。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正是因为贾氏小说特色鲜明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安排,便于引导读者和评论者从中发现现实中的影子,也就导致了现代性评论关注命题的趋同性。

现代性评论作为贾平凹长篇小说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一直以来占据着半壁江山。同时又因为小说中过于明确的时代指向性,使得很多评论将批评视角扎堆在小说本身多关照的问题本身上,很难有延展性进展。视角的有限性和后继评论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结果便是问题不断扩大化,如城乡矛盾、新型农民生存、进城者境遇、农村自然环境及人文伦理环境的破坏等出现在农村改革浪潮中的重点问题,只得被一再提及,反复挖掘。

四、结语

作为当今文坛少数几位具有足够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贾平凹算得上高产、优产,文学创作涉及范围也相当广泛,但其中以 “商州系列”为代表的长篇乡土小说小说最为经典。作为足踏三秦大地的、土生土长的陕西籍作家,贾平凹有着强烈的乡土归属感和时代使命感,对乡土文学的创作至今从未止步,可见这位已年入花间的作家对故土爱的深沉。

长篇乡土小说是贾平凹的创作主线,从最早的商州系列中的《浮躁》、《商州》、到最具代表性的《秦腔》,再到近年来新近出版的《古炉》、《带灯》,他的乡土小说深深负载着三秦人民的命运变革和时代奋争。对这些文本的现代性评论也应结合文艺学和文学批评理论,从现代性的角度不断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孙见喜.《鬼才贾平凹》[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

现代评论 篇4

大概是曾经拥有十年写诗的经历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谢宏早期的小说非常讲究意象与诗化语言的营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作家内心的变化与成熟, 最近他的小说已不再刻意追求语言的表达及意象的经营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诗意, 而是巧妙截取素材、深入思考生活, 使整个作品体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哲理。我们在阅读他的《花与果》《飞翔或行走》等作品中, 已经能感受到浸入文本字里行间中的诗意。他就这样在诗意与哲理之中穿行, 在现代这个喧闹的都市中构建了一片清凉而舒爽的精神绿荫。他小说中所蕴含的这一宏大审美指向, 主要经由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一、对现代都市精神病态的深刻表现

当代都市人的物质生活虽然愈来愈殷实, 但同时其心灵世界也变得十分贫乏与空虚, 他们心中的精神家园也逐渐地迷失。而身处城市一角的谢宏通过敏锐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 将这些阴影的残片捡拾起, 利用别具一格的艺术方式将它们进行拼贴、还原及重组, 最终提炼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病态图。

当今都市人精神面貌所呈现出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孤独, 它是现实生活对个体生命施加压力的产物。例如在《远和近》中, 那个“对面房间的女人”不停地暴露自己的隐私, 可是当邻居直接向她询问打听时, 她却丝毫不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透露出来。她这种大相径庭的行为正好说明了都市人的一些精神病态——一种因过于封闭及孤独而导致的非常态行为。

或许有人会认为谢宏所表现的这些内容太过于灰暗, 但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心理诊所, 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因心理变态而造成的社会暴力事件等, 这些已经充分说明了作者笔下精神病态的真实性。当然, 呈现出来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灵病态无法根治社会问题的痼疾, 但却能有力地提醒我们:找出自己心灵角落里的精神隐患, 为我们日益干枯的精神沙漠养育一片小小的绿洲。

二、体现都市爱情的丰富内涵

由于众多文艺作品的渲染, 使得外界误认为深圳人的感情世界是一种“妖魔化”的权色交易。但是在谢宏的笔下世界里, 我们看不到被物质化的爱情, 不存在金钱交易的婚嫁, 男女双方都是凭着感觉与缘分寻找着另一半, 从而还原了一个丰富多彩、理想美好的深圳人的感情世界, 塑造了一批批具有鲜明个性的痴男怨女, 表现了他们纯洁真挚的爱情形态, 该形态其中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 若即若离式

在《爱情病例》中, 原本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 却难以相互包容, 展开了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马拉松, 最后终于在犹豫、猜疑、试探过程中无奈地走向了爱情绝路。

(二) 可望而不可即式

在《温柔与狂暴》中, 懵懵懂懂的少年喜欢上了美丽善良的阿英姐, 但毕竟他只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年, 所以那份痴情只能是镜花水月, 可望而不可及。

三、阐明都市日常生活的哲理

谢宏的小说不仅展示了生活表象, 还揭示了各种经作家自身感悟到的、捕捉到的生活哲理。例如在《温柔与狂暴》中, 将女性的柔美与男性的狂暴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 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相互纠缠的两种力量。还有其他部分作品也表现了这种哲理。

这些思辩色彩较为浓厚的故事使我们发现, 在我们平时枯燥平淡的生活中竟然也富含哲理, 需要我们学会如何观察审视自身及自身所处的时代。

总体来讲, 谢宏小说中的叙事都是将都市小人物的灰色人生及其苦涩情感作为主题的。它们虽然是反映个体存在的作品, 但只要升华到人类精神状态的层面, 就会产生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 具体还要看读者的领悟程度。

在当前, 畅销读物等快餐文化充斥于图书市场, 而谢宏的这种纯文学就相对受到了冷落。因为在今天文化沙漠的背景下, 纯文学不可避免注定了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可是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 谢宏的这种纯文学自有它纯粹而独特的魅力所在与深刻意义。我们可以说谢宏生不逢时, 但谢宏作品的前景我们还是可以有所期望的, 这是基于富有内涵的纯文学相比“花瓶式”的快餐文化体现得更多的审美意义, 也是由于都市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 渴求甘霖的文化事实, 更是因为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明人的理性诉求。

参考文献

[1]谢宏。关于小说的闲话 (创作谈) [J].山花

[2]谢宏。凤凰亮翅[J].南方文坛

诗的评论评论的诗 篇5

《与诗邂逅的早晨———读莫非的〈燃烧天堂〉》写道:“诗一开头,作者以故作平淡的写实笔触叙说:‘早晨,我在巷子口看到你、曾经让我挂念的孤影’,表面读来似乎是一种不期然而遇的口吻,然而背后蕴藏的却是一份日日‘苦寻’的澎湃深切之情。”在这里,诗人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她穿透表面,探幽抉微,发现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日日苦寻的澎湃深切之情。由此可见诗人较一般读者是别具慧眼。而我们读者,凭借着这样的诗评,也就可以对诗歌感觉得更多,理会得更深。

平凡之作 ,人云亦云。高明之作,匠心独运。感觉敏锐的诗评家,能发现创作者的独特之处,琹川就是这样的诗评家。她在《我在深沉的呼吸里———读屠岸的〈呼吸〉》一文中指出:

一般人常旁观地看待呼吸,而作者却以第一人称“我”的立场来写呼吸,我就是呼吸,呼吸就是我,化被动为主动,这是很特别的一种经验与观察角度。

美就是发现。屠岸的独特之处,被琹川的慧眼发现了。她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她是一个高明的诗评家。

琹川的诗评运用了多种批评方法。在《诗的沙滩上珍贵的宝石———读林焕彰的 〈我在风里〉》一文中,她指出:“诗人诚诚恳恳的努力生活与写诗,因此能有如此浑然天成的神来之笔,我以为应来自于他谦敬朴直的性情,亦即美好的‘诗质’。”这里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方法。论周梦蝶时引诗印诗的互注法,亦属传统的评诗方法。对于西方的批评方法,琹川也运用娴熟。她在论阳荷的《落叶》时,把英国女诗人克利斯丁娜的《挽歌》拿来做比较,指出《落叶》与《挽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利斯丁娜可以“出生入死”潇洒来去,对于深情如阳荷者却必须陷入“我执”情 感泥沼。 在评论叶 慈的《当你年老时》一诗时,诗人又把其模仿对象法国诗人龙萨拿来比较。指出两人处境虽有相似之处,只是龙萨的口气显得高傲自负,仿作的叶慈则委婉深情、真挚高雅,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再如将罗思容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作比较,将蓉子与利玉芳以及淡莹作比较,都表明琹川对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西欧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自如。

傅东华翻译的硫威松《近世文学批评》一书,介绍了德国人刻耳文学评论应有艺术性的观点:“我相信唯有那种本身便是一件艺术作品的批评才有价值。”就是说评论文字不能写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而是应该写得充满情感,生动形象。我国诗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了以诗歌形式评论诗歌的先河。自此以降,一千多年来,把诗歌评论写得情感横溢、形象鲜明的,大有人在。琹川也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的诗评家。

琹川是位诗人,她把诗意贯注进诗评中,使她的诗评几乎成了散文诗。

先看标题。从第一篇《与诗邂逅的早晨》开始,到最后一篇《在岁月的雪笺上笔歌墨舞》结束,这31篇诗评的标题都充满了诗的情趣。像《化作新泥还护花》《缘起缘灭皆是情》,这不就是七言诗中的句子吗?这样的标题曲折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观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再看正文。请看《青春的岛屿爱的乡愁———读郑愁予 〈小小的岛〉》的首段:

所有的青春都在树梢点燃,化成一支支红艳的蝴蝶飞向青天;所有的梦想都藏在吉他的流浪里,天涯海角总有浪漫的音符相随;而所有的爱情都在双轮车篮里美丽着,一朵朵纯真的野菊迎风,沿着河畔的小路迤逦成一首清新的小诗。

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象,和谐的音节,读来琅琅上口,这不是散文诗么?还有《飞越时代风雨的缪斯———读郑玲的〈风暴蝴蝶〉》 首段的排比,不规则的对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不也像散文诗么?最后,我们来欣赏《缘起缘灭皆是情———读涂静怡〈季节的叹息〉》一文的首段:

如果生命的旅程是一条长河,潺潺的水声中,看云聚云散,花开花谢,四季的风掀起了波浪,又消失无踪,这人生的际会啊!缘起缘灭,终究是无常。当热情燃尽,灿烂的笑语渐远,顿时来到了一片起风的秋林,踽踽独行前尘往事缤纷如落叶,心野一片荒凉,眼下只余一声深深的叹息,自萧瑟的大地幽幽地升起———

除了形象生动、音调铿锵外,琹川对评论对象充满感情,她把自己的人格和性情揉进了文字中。那淡淡的忧伤,那深深的叹息,不是强烈地感染了我们吗?把这样的文字称为散文诗,又有什么不恰当的呢?!

现代评论 篇6

关键词:方舟评论,法治评论,框架分析

一、《方舟评论》法制话题评论分析

1、法治话题评论报道数量分析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个年度内代表“法治建设”的绿色柱状图都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政府执政、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这一顺序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国家的政策走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法治评论在《方舟评论》栏目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从年际间看,2009-2012年三年间与“法治建设”相关的评论呈现出稳步的上升趋势,尤其在2011-2012年度,法治话题评论达到了14篇,占全年评论总数的17.95%(参见表1)。由此可见,《方舟评论》栏目对法治话题的关注正日益深入和集中。

法治评论比重的逐渐增加反映出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人民法治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对相关法治话题的关注必然会不断提高,尤其是法治评论,很多评论话题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休戚相关,加上其专业的视角、独到的观点很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法治评论的框架效果也体现于此,通过显著的评论话题引起受众的关注,引发网络乃至整个社会关于某一话题的集体大讨论,以媒体的观点和思维习惯“同化”受众,从而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认知结构以及对事物的价值判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当中。最终法制观念得到普及,公众的法治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

2、法治话题评论选题分析

如表2所示,根据法治评论的评论内容,可以从宏观上将其分为政策制度、案件分析、法律条款和司法机关四个方面。仅有一篇《为什么这么多人纪念蔡定剑》(关于法律学者的人物评论)未纳入其中。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类法治评论中,涉及法律条款的评论数量最多,三年间共有14篇。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近些年立法进程的逐步加快密切相关,从国务院统计数据看,09年完成的重点立法项目52件,10年、11年分别是56件、34件。根据热点案件分析,三年共9篇,通过对当时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案件进行法律、法理乃至法治建设等多层面分析,参与案件讨论,发出媒体的声音,引导舆论沿着理性的方向发展。最后是政策制度和司法机关,政策制度多以热点事件切入,通过评论对宏观政策走向建言献策。而涉及司法机关的评论则多是对司法机关架构的合理性、司法的独立性等方面的讨论。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方舟评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论特色:评论内容紧跟国家政策走向,以热点激活公共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国家法治建设的积极意见,推动法律制度及法律条款的逐步完善。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政策制度、案件分析、法律条款还是司法机关,各类选题在体现媒体自身价值衡量和判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选题与时代的结合,这也体现了《南方周末》的大时代观。选题上的大视野、大关怀彰显了主流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3、法治评论倾向性分析

敢说话,说真话,《南方周末》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敢言著称,而其中“方舟评论”栏目更是把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向公众展现深刻的、新锐的思想,才更能凸显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力。根据表3的数据,《方舟评论》中法治话题评论以负面的批判的基调为主,三年来合计25篇,而正面、中性报道比重较小。这与《方舟评论》本身的定位不无关系,评论本身强调批判思维,一事当前,评论员应保持一种怀疑、质询、审视、揭露和批判的视角。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和观察力揭示政策的缺陷和漏洞,指出思维的死角和理性不足之处,吁求更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追求更深刻、更真切、更普世的正义。敢于批评和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是《方舟评论》的最大风格。批判和质疑不在于推翻既有政策,而是要为政策推进建言献策,通过批评性的评论启示民众,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些现实问题的重视,从而提供更好的解决之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全面剖析、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立足于一种批判性的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制度的完善、社会的发展。

二、《方舟评论》不足及建议

1、注重可读性,增强法治新闻传播效果

纵观三年间的法治话题评论不难发现,《方舟评论》为了增强评论的专业性邀请了很多的法律专家和学者作为本栏目的特约评论员。特约评论员在从专业角度分析法律案件的同时,也对一些非专业读者形成了一种理解壁垒。《南方周末》本身定位的目标受众为中高端读者,但评论中依然不宜出现过多专业词汇,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目前,《方舟评论》的部分评论仍然存在专业化过强的问题,专业是一种品质,也是一个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素养。但这并不妨碍评论可读性的塑造,优质的评论应该既有专业的视角和见解,又有贴近读者的良好的传播效果。无论是评论员本身还是版面编辑,都应对这一问题引起注意。只有文章具备了较强的可读性,观点再能被读者接受,媒体才有机会获得稳定的读者群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2、注重交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新闻快餐大行其道的时代,高品质的新闻时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受众提供真正有营养的东西是媒体的价值所在。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互动交流必不可少,一方面读者渴望参与,另一方面,媒体本身也可以通过与不同意见者交流而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效果。从这三年间的38篇法治话题评论来看,作者共14人,其中有6名特约评论员只发表过一篇文章,约占43%。《方舟评论》中的很多作者因为只留其名,不识其人,公众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针对现象,《方舟评论》应该在评论部增加微信、微博互动专版,并建立相关公众号与读者直接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评论员的话题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能改善传播效果,更好地提升影响力。

3、品牌专栏,“品牌即生命”

品牌概念源自产品营销,高质量、权威性和公信力建立的过程,就是媒体品牌培育的过程。随着自媒体、移动媒体快速普及和发展,媒体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媒体都十分注重通过塑造一些专栏品牌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4]

在本文的样本区间中,《南方周末》共发售260期,其中有12期未登《方舟评论》,此外,还存在一期报纸内只刊登一篇评论的现象。虽然这其中可能有版面限制,或者为某些突发事件进行集中报道的考虑,但不可忽视的是,深度报道是纸质媒体的灵魂,是媒体品格的体现。一份深入人心的评论专栏的缺位必然会对其品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是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28228.htm

现代评论 篇7

加强舆论监督是时代赋予党报评论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 我国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党报新闻重要体裁的党报评论, 在其中更是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往往对社会现象、典型案例“一锤定音”, 称其具有重大政治功能也毫不过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党对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一直都没有放松过。邓小平多次强调:报纸搞批评, 要抓住典型, 有头有尾, 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做好坏对比, 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 (《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舆论监督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 逐步完善监督机制, 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对媒体评论栏目监督作用的重视, 典型地体现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考察央视“焦点访谈”时为其题词:“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 这四句话是朱镕基对“焦点访谈”的评价和期望, 也可看做是中央领导对各种媒体评论的定位和期望。

进入新世纪, 尤其是近年来, 时代发展对党报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党报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当前, 我国处于人均GDP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时期, 世界性的研究表明, 这一时期是一个国家矛盾凸显、价值观分化、利益冲突加剧的特殊时期。在经济领域, 大量疑似违规乃至违法的经济现象需要辨析;在社会领域, 贫富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等状况需要匡正;在政治领域, 一些违背民主法治建设的做法需要制止, 尤其是当前处于腐败多发期、高发期, “潜规则”、“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和体制积弊都需要社会舆论公器进行揭露和针砭。

作为党报重要舆论工具的评论, 在开展舆论监督中有如下特点:一是权威性, 即监督比较权威, 往往是拨开迷雾, 一锤定音;二是力量性, 就是监督比较有力量, 能够对不良现象进行沉重打击;三是引导性, 能够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开展监督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有利于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和社会进步。因此, 党报评论在新时期肩负起舆论监督重任可谓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创新党报评论, 切实肩负起舆论监督的职责

2007年1月5日,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刊登一篇招聘启事, 《嘉兴日报》招聘“评论记者”, 年薪至少8万元。该报头版每天都设有“嘉兴时评”, 评论记者结合采访发表意见, 而这些评论属监督性质的至少占一半。

《嘉兴日报》的评论只是近年党报评论竞相加强舆论监督以顺应时代发展、赢得读者的一个缩影。中央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在“人民时评”、“青年话题”、“青年论坛”等栏目加大监督分量, 2007年6月团中央阅评特别表扬6月5日的“青年话题”的监督性评论:“对匡正时弊、改善施政、发扬正气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在地方, 《解放日报》特开辟“解放监督”, 浙江省立法鼓励媒体舆论监督, 《河南日报》推出以民生、监督为主旋律的“中原时评”版, 《宁夏日报》开辟“阵地”、“为民分忧”等监督性的言论栏目, 而以《嘉兴日报》为代表的市级党报更是掀起了改革党报评论、加强舆论监督、争取市民读者的热潮……

党报评论如何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笔者认为, 其一, 起码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在内容方面, 首先要考虑题材的重大性。党报评论不宜过多关注社会上的鸡毛蒜皮及“八卦”新闻, 而重点在对重大事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普遍问题进行监督镜鉴, 这有益于节约评论资源和引导社会舆论。例如, 200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 其时, 网络上“全民打虎”, 但官方态度暧昧, 莫衷一是, 《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适时推出, 被广泛转载, 也被看做是高端的态度, 民心为之一振, 广大网民欢呼中央级党报为“华南虎事件”定性, 起到了非常积极、重大的作用。

其二是要考虑题材的民生性。当前, 尤其是金融危机时期, 民生问题关系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用党报评论监督损害民生福祉的现象特别重要。2009年8月13日《嘉兴日报》头版“嘉兴时评”刊登《大学生为何对“失业”登记不感冒》, 就提出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流于形式的问题, 有效地督促了有关方面的工作。

其三, 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对公权滥用的监督是媒体的天然职责, 对党政部门的施政监督也是党报的权利。当前, 党报评论是党报加强权力监督的最有效武器。2009年4月15日, 《河南日报》刊发“今日社评”《绿化整治切莫毁了绿城》, 对借“绿化整治”之名毁绿伐树提出了严厉批评, 广大群众一片喝彩。2009年6月24日“人民时评”《政府应该如何应对“麦克风时代”》, 对某些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不积极发布信息、澄清事实提出批评, 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四, 要提高评论监督的建设性。监督不是为了破坏, 而是为了建设, 为了推动党政部门更好地工作, 促进群众幸福和社会和谐, 因此, 要注意把建设性意见、可行性建议寓于批评监督之中。2007年《中国青年报》在一期“青年话题”言论版中, 刊发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的《让媒体说话, 天塌不下来》一文, 对给媒体监督“穿小鞋”提出质疑, 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被130多家媒体转载, 中宣部阅评称赞“把问题摆上桌面加以剖析和辩论, 不失为一种广开言路, 助推民主建设的举措”。

现代评论 篇8

一、媒体评论的创作要站在更高点

在媒体评论的过程中, 媒体评论人员必须要站在更高点展开创作, 主要是因为群众在表达想法的时候, 一旦发现有自己很赞同的观点, 就会积极参与到媒体互动中, 并且对其进行扩散。反之, 如果其发现自己不赞同的观点, 就会降低参与的积极性, 导致不赞同新闻观点的势力增强, 甚至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 在媒体评论的时候, 媒体评论人员必须在全面分析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准确分析、站在高点、提出观点、增强效果, 保证受众一旦关注该媒体, 就可以全面了解媒体的观点, 并且快速认同相关评论。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媒体的传播效率。同时, 媒体评论人员在开展评论活动的时候, 必须全面分析受众的实际观念, 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群体性的意向、问题,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 才可以提高评论的有效性。[1]

俗话说:“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媒体评论人员只有站在制高点, 才能掌握评论全局, 避免出现情绪发表的问题;才能在冷静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发表出更深刻, 甚至是群众意想不到的评论。这样, 就可以在评论期间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占据评论的主导地位, [2]进而占据更多的媒体市场份额。

二、媒体评论要有自己的立场

在媒体实际评论的过程中, 各类媒体评论人员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当然, 这个自我立场, 要以合法、合理、合情等基本公共准则为前提。媒体评论人员要有自己的立场, 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媒体众多, 相关的媒体评论意见也较多, 而媒体评论市场较为自由, 在各类言论激荡与响应的过程中, 持怎样的评论意见较为重要。一旦某一个评论意见被反复转发与扩大, 其评论效果就会增强, 并且形成较为强大的舆论导向, 媒体影响力也会随之扩大。同时, 在评论期间, 媒体评论人员要想避免因背离新闻事件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引发事件的情况, 就要站稳自己的立场,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3]这也就是笔者刚才强调的合法、合理、合情的“三合”原则;这一原则决不能被动摇, 纵然有惊艳的观点出现, 也决不允许导向的偏离。

此外, 在新闻媒体评论过程中, 相关评论人员必须要以有质量的评论内容体现自身的立场, 进而吸引受众, 保证更好地对受众进行引导, 在做好舆论导向的基础上, 发挥出媒体的作用。例如, 笔者于2005~2008年期间, 在宝应电视台新闻部独立负责一档评论性深度报道《视点168》, 期间作品共近百篇。因为有着对时政大局、百姓生活的关注, 所以全部作品的视角均放在了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围绕政府工作大局、内容紧贴宣传重点, 述、评结合, 涉及了工业强县、县域建设、招商引资、带动就业、三农工作、富民增收、基层和谐、精神文明、教科文卫统筹发展等各个层面。并且, 报道中蕴含了笔者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没有吸引受众眼球的“爆料性内幕”, 也不做标题党;稿件内容有针对性, 观点积极、有理, 当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即使多年后, 笔者自己再来看这些稿件时, 有的论点也不为过。例如, “市场呼唤熟练工人”, 强调技术工人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适逢一届中考、高考结束, 许多家长为孩子未能走进名牌高中、名牌大学的门而懊恼、生气, 这篇评论娓娓道来, 恰如谈心, 为家长解忧;同时也促使了本地教育部门接下来开展的职校招生事务的迅速开展。这篇评论实际上成为宝应较早展开职业教育的一剂有影响的推进剂, 与之后兴起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不谋而合。“秸秆焚烧后的思考”, 提出疏堵结合、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才是禁烧秸秆的根本措施。“突破人才制约, 振兴农村医院”, 提出加强乡镇医疗机构建设, 为小病不出村、不出镇提供保障, 契合了如今政府提出的开展分级诊疗和强化基层医疗公共卫生管服务建设的意见等等。正确、有力度的观点一经发布, 声、屏、网评论力量一经加强, 可以端正舆论, 树立正确的舆论引导, 保证受众的思想不跑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这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和谐性。因此, 媒体在评论过程中, 媒体评论人员必须要站稳自己的立场, 不断优化新闻媒体评论体系, 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 提高其发展效率。

在当前的新闻评论过程中, 经常会有一些偏见情绪, 阻碍了评论的正确性的提高。部分受众发表评论, 经常会利用一些犀利的语言、偏激的语气、有失偏颇的内容“吸粉”, 导致社会舆论之风不正。同时, 在受众评论的时候, 媒体评论人员虽然有评论的激情, 也给予了回应, 但是评论往往缺乏有效性与正确性, 导致评论的效率降低。另外, 受众虽然可以提出较多的正确的言论, 但是, 因为媒体的示范作用弱化, 其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在提出各类观点的时候, 容易被不正确的言论同化, 导致出现各类评论不平衡的现象。因此, 在新闻评论的时候, 媒体评论人员不仅要有立场, 还必须要站稳立场, 不断优化自身的评论风气, 提高新闻评论的效率, 引导受众忠实于事实的真相。因为媒体评论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的是官方的回应, 代表着政府的意向, 这一点是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绕不开的。另外, 媒体评论人员一定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冷静观察事实真相的基础上, 正确判断相关信息, 保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强评论的效果。

三、提高网络新闻评论效率

网络新闻评论是媒体评论方式之一, 也是当前媒体评论的一匹黑马。在媒体与网络融合的过程中, 网络媒体评论人员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评论方式, 对不适应网络媒体传播的评论方式进行改进, 在提高评论写作效率的基础上, 突出网络评论语言的特点, 进而提高评论工作的有效性。这可以逐渐优化各类评论语言, 增强网络媒体评论人员的评论效果, 提高网络评论发展的有效性, 增强其发展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 网络新闻更新的速度较快, 几乎可以达到“秒杀”的地步。因此, 在媒体评论过程中, 媒体评论人员也要相应地提高评论的工作效率, 以此来促成网络评论产生一定的评论效果。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某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很快就会被群众知晓, 人们在网络中会对其进行评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期间, 网络媒体工作人员应该加快评论速度, 在新闻事件中首先占有引导的地位, 在时间上领先;其次, 利用良好的评论技巧对评论方式和内容进行改善, [4]从而以良好的评论方式端正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之风。

网络媒体在提高媒体评论效率、加快媒体评论速度的过程中, 并不是要胡乱的评论;而是指在评论期间, 媒体评论人员要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 根据对新闻事件的观察, 敏锐地进行问题分析, 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 并与受众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媒体评论人员在评论时要与一般网民的评论拉开距离, 进而成为网络新闻评论的意见领袖,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谓网络大V、新闻意见领袖, 就是要拓宽评论的工作途径, 加快评论的工作速度, 在群众评论之前就对新闻进行评论, 提高评论的效率。目前, 多数新闻评论语言都有字数的限制, 例如, 微博评论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 再加上转发的功能, 其字数最多为300字。这就需要相关评论人员利用简短的语句来开展评论工作, 逐渐提高评论价值, 增强评论的工作效果, 在实际评论的时候, 提高评论的有效性。[5]正、快、准、真四个字应成为网络评论的原则:正, 指的是观点要正确;快, 指的是发表速度要占据先机;准, 指的是语言要切中肯綮;真, 指的是要站在受众角度, 不说诳语。

目前, 在网络新闻评论过程中, 评论的品质较差, 主要是因为虽然评论的速度较快, 但是评论的质量较低, 且难以提高评论的效率。基于此, 媒体评论人员在实际评论的过程中, 必须要遵循四字原则, 保证在提出有价值评论信息的基础上, 作为新闻评论的导向, 使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 引导社会形成健康、良好的风气。[6]

四、结语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三大件之一, 被称为“强台之基”, 过去其鼓、呼效应非常明显, 但近些年来其作用在弱化;尤其是新媒体出现后, 因为多种因素, 网络评论极易走偏。因此, 在新闻媒体评论过程中, 媒体评论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评论观念, 逐渐优化自身的评论体系, 以保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逐渐增强评论语言的有效性, 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媒体的评论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新闻写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媒体发展要求, 评论作为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媒体宣传形式之一, 观点虚化、内容简化, 发声微弱。当前部分媒体在实际评论期间, 没有正确的立场, 总是有着“围观”的现象, 或是将“跟帖”作为自己的立场。这就需要媒体可以张扬自己的立场, 加强评论的力量, 以逐渐提高媒体的地位, 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评论力量,媒体立场,媒体评论

参考文献

[1]吴倩雯.媒体评论“情感策略”的差异化与多元化[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8) :87+89.

[2]马少华.媒体评论:传递沟通理解的声音[J].新闻与写作, 2013 (8) :95-96.

[3]媒体在批判极端言论时要反思现实[J].声屏世界, 2012 (8) :66.

[4]刘学义.媒体评论的危机与转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3 (9) :148-152.

[5]蔡惠福, 曾嘉.军队媒体评论开创新局面的四个关键词——以我国媒体评论繁荣发展现状为背景和比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 28 (5) :86-8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代评论】相关文章:

电视评论与图像评论分析论文04-29

鲁冰花电影评论,电影评论04-18

刊物评论04-17

复读评论06-01

经济评论06-04

作家评论06-19

评论文章05-22

文学评论05-27

评论思维06-03

评论功能06-18

上一篇:电子化采集系统下一篇:吸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