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

2024-06-07

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通用6篇)

篇1: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雨》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智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和展开想象等方法把内容讲具体的。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想先考一考大家,谁能说出描写雨的俗语或词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雨的。(板书课题、出示课件)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一、讲授新课

问:请一位同学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雨的? —雨前、雨中、雨后(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如果按照“雨前、雨中、雨后”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出示课件)

1。学习第一段(出示课件)(找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雨呢?(—夏季)

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课件)(板书:闷热、暗、狂风)

过渡:这是夏季阵雨前的天气特点,那雨中又是什么景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件)2,学习第二段(齐读课文)

“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雨来的急,这也是夏季阵雨的特点)

“粗大的雨点落下来,打的玻璃窗叭叭直响”是作者„„?(板书:听、叭叭)

阵雨刚来的时候,是粗大的雨点,那么雨越下越大又是什么景象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这是作者„„?(板书:看)

作者在看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板书:天地之间、屋顶、房檐、地上)

作者在描写雨中景物时,你认为哪句话写的最好?为什么?

作者在详细描写雨中情景的时候,运用了很多比喻句。在本册课文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比喻句,哪位同学能说个比喻句。

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把夏天阵雨的雨中景色写得很具体,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雨中景色的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作者把雨中景色写得形象、具体、生动,那么谁能把雨中景色复述一下呢?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真是一场及时雨呀”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我仿佛看到”是不是真的看到? —不是,是想到的。(板书:想)

作者看到雨中的美景,想到了“渴极了的„„”,玉米苗会不会咕咚咕咚的喝水呢?这里是把玉米苗当作什么来写的?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修辞方法?(出示课件)

小结:这场雨流进了大田,流进了果园,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说明了大田里的庄稼需要水,果园里的果树需要水,人们呢,热切的盼望着下雨,现在下雨了,人们心情怎么样呢?所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板书:及时雨)

读到这里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出示课件)我们也和小作者一样,心情特别高兴。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过渡:夏季的雨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阳光灿烂。那么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

(教师读,学生默读)

3、学习第三段

问:雨后是怎样的景象? —空气清新、杨树柳树美丽极了。我们看看课文中小作者是怎样写的?(出示课件)

比较:哪一组句子写的好?为什么? 复述课文。

[渗透德育]:空气是这样清新,树木是这样美丽。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到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心情是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身边美好的景物,并把你观察到、体验到的美和大家共同分享。

(板书:美丽极了)

总结:分析完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整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叙述顺序来写的。写雨中景色时,是从远到近观察的,远看雨“像天地之间悬挂的珠帘”,近处是从上到下观察的,先看屋顶,再看房檐,后看地上,并且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使课文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些写作方法。现在是冬季,不久就会下雪,老师期待着在大家的作文中看到美丽的雪景。

巩固练习:

1.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两个比喻句,并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狂风

一()清香 一()小溪

一()水花 一()薄烟

一()大雨 3.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2)杨树、柳树美丽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

篇2: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3.使学生能够根据加、减法的含义,正解地列式计算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和表格形式的应用题.初步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4.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5.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6.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严格、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教学难点:“凑十法”想加算减,表格应用题的分析.三.教学进度表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时间 一.1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1、11~20各数的认识 8课时 2、认识钟表 2课时 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63课时)1、9加几 6课时 2、十几减9 7课时 3、8加几 5课时 4、十几减8 7课时 5、7加几 6课时 6、十几减7 6课时 7、6加几 4课时 8、十几减6 3课时 9、5.4.3.2.加几 4课时 10、十几减5.4.3.2 7课时 11、整理和复习5课时 三.认识图形(2课时)四.总复习(5课时)

篇3:聋校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布置多样型的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课堂教学的新知识, 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聋校生由于受到听力残疾的影响,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容易感觉枯燥。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注重作业的多样性,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 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我先在黑板上写上7.3, 后面写上减去1.8,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再后面添加算式。最后的算式是:7.3, 减去1.8, 得出的差乘以3, 得出的积除以0.8, 得出的商乘以0.4, 再加上2.6, 再减去2。在添加算式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都很兴奋,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作业,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表现得也十分主动。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 可以使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复杂, 让学生对作业充满了期待,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布置个性化作业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多是来自于课后练习或练习册, 有时甚至还没上课, 学生就能猜到今天作业内容是什么了。这就说明, 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融入个性化的知识, 只是布置一些机械、枯燥、重复的练习题。使得学生看到作业就感到头疼, 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养成抄答案的坏习惯, 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聋校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设计一些语言生动、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业。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今年8岁, 比妈妈小24岁, 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第二道题目是让学生回家问问自己父母的年龄, 然后算出父母比自己大多少岁, 是自己年龄的几倍。布置生活化作业, 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布置层次型的作业

四布置实践型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 同时, 还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时, 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分别完成统计班级男生、女生的身高。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实践的过程、制作统计表、计算平均数、画出条形图并得出结论。布置探究型作业,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聋校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 都需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但由于他们天生听力受损, 导致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都比普通学生略逊一些, 这就需要教师仔细揣摩教学大纲,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精心设计, 布置多样型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生动型作业, 让数学不再那么枯燥;布置层次型作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布置实践型作业,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聋校学生由于听力缺损会带来一系列的学习和沟通障碍, 因此, 教师应结合聋生的实际学情, 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 提高聋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从布置多样型作业、生动型作业、层次型作业以及实践型作业这四方面谈聋校教师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篇4: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

摘 要 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聋校课程改革也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国聾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参与研制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聋校教育的一线教师,深感课程标准对聋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的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精神,将彻底改变聋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聋生的体育学习模式,实现聋教育的全面化、正规化和有效化。

关键词 新版 义务教育 聋校 体育与健康

全国聋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1)总体上来看,全国聋校存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早,规模较大,发展的较好;广大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各地区之间学校发展极不平衡。(2)和普校的三级管理体制相比较,各地区聋校都在二级管理体制下运行,即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缺少统一的管理。(3)各地区、各聋校教育教学相对封闭,没有中考的压力,体育教学的压力较小,缺乏动力。(4)各聋校都存在专业体育教师不足、体育器械不完备的现状。(5)聋校体育教学还停留在竞技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要。补偿聋生身体缺陷,提高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教学内容偏少。(6)聋校体育教学标准不明确,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缺乏统一的认识。(7)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的目标要求,不符合现代教育关于健康的定义。(8)有部分学校教师尝试按照普校义务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去实施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普遍认为普校的课标相对于聋生来说难度较大,缺少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指导,让广大普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所适从。

为此,急需出台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来指导全国聋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各聋校的体育教学,为教师指明方向。为真正体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精神打牢基础。

一、研制说明

《标准》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其框架结构、内容等方面基本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进行设计并结合聋校体育教学实际。

(一)整体设计聋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设置要求,聋人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完全参照普通学校体育课标分成四个学段。

(二)前言部分说明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标准》研制的主要背景、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等与普校是相通的。

(三)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关于聋校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需要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标准衔接的问题,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导致的平衡、协调等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很难完成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任务。

二、课标研制的亮点

(一)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和特色。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建构课程的方法、实施课程的策略等方面都体现了聋教育的特色。包括:第一,提出了“使聋生人人都能获得合适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第二,提出了“潜能开发”理念,实现了从“缺陷补偿”向“潜能开发”的转变。这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与“合适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一致,增加一些康复内容,适应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要。强调生活体育与健康理念;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分层、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出教学方法的多元和沟通手段的多样;第五,在评价手段上强调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突出差异性评价。

(二)实现了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衔接。关于聋校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需要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标准衔接的问题,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导致的平衡、协调等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很难完成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任务。但是,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聋校一线教师却认为,体育与健康是透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对培养聋生树立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

(三)满足在同一年级中不同年龄聋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需要。全日制学校的聋生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群体,由于致聋的原因、时间、程度和家庭环境及入学年龄的不同,聋生不仅在听力障碍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在体能发展和个体认知发展等方面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将集中的课程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满足听力残疾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的聋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需要。为此,《标准》在教学内容地制定和评价方法举例上做了大量的修改,为的是能够适应聋生实际年龄地需要和教师教学指导地需要。

(四)针对聋生普遍存在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弱地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轮滑等平衡类的项目。希望能通过此类项目的锻炼,提高聋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在水平四阶段达到普校学生的平均水平。

篇5:全日制聋校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老师引导、介绍和补充,使同学们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了解一些交通规则,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正反行为的对比、讨论、认识实践等形式,从而使同学们树立牢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规则的作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生命安全的保证。

(二)能力目标

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常用的交通规则以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正反对比、认识实践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一些交通标志。

2.老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与交通规则有关的素材。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每天上学父母最担心什么?嘱咐最多的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嘱咐我们上学路上注意安全,小心汽车,最担心我们发生交通事故,是不是啊?

学生:(略)

(让同学们观看课件“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等,观看多少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课件。)

老师: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交通规则,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些交通标志。(过渡)

【讲授新课】

一、认识交通标志(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1页,我们来看一看书中图上都画有哪些交通标志呢? 课件。

学生:(略)

老师:图上画了行人横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指挥台等交通标志。在生活中,这些交通标志可以辅助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大家还知道有哪些交通标志呢?大家可以说一说吧!

学生:(略)

(可让大家欣赏图片“禁止行人穿行”、“禁止自行车驶入”、“停车场”、“直行”、“自行车存放处”等,让同学们认识这些标志。)

老师:大家认识这些交通标志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交通规则。(过渡)

二、了解交通规则(板书)

老师:我们在看一看课本第1页上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图片都展示哪些交通规则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要按照交通指示灯或交警同志的指挥过马路;过马路应该走人行横道;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不能走在快车道上。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我们可以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一些交通规则,包括一些步行交通规则和骑车交通规则。

(可让同学们欣赏一些交通规则图示。课件)

老师:现在大家是不是多了解了一些交通规则呢?是不是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如果大家都明白了,我们就来回顾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过的主要内容。

三、回顾总结和实践

老师:我们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步行、骑车的交通规则,同学们应自觉地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后我们再做一些练习

和实践,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本节主要内容。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3页和第4页,看看课本上的这些图片。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图片上画着什么?看图中的同学这样做是不是安全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对照课件图片:讨论图片“在马路上踢足球”、“步行时看书不看路”、“下雨天打伞不看道路”、“马路上打闹嬉戏”、“在道路上并排走路”、“扯肩搭臂骑自行车”、“强行扒车”等场景后果,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老师:交通规则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记一首交通儿歌,交通规则要记牢:同学们,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

【课堂小结】

篇6:聋校数学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 2÷4= 20×0.2= 3.5÷0.35= 2.95+0.05= 8÷12.5= 1.2+2.8-3.99=

(二)新授

1、学习例1:

(1)24×3+16×7 师: 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2)25+12×4÷6 师: 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12.4-6.5÷1.3×0.5 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小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35.6-5×1.73 6.75+2.52÷1.2 3.6÷1.2+0.5×5 1.8×2.58+2.4×1.42

(二)新授

1、学习例2:

(1)2.4×(4-0.5)-3.7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4.3+2.7)×5.2-12.8 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5~8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步混合运算式题,第57~5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1)0.72×(1.26+2.34)÷1.2;(2)(4.29+3.31)×8.8÷4

(二)新授

1、学习例3:

(1)56×2.8×0.38-1.9×4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56×2.8×0.38”为同一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20.9+10.5×(5.2-4.5)×0.5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3~18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下列各式,要求学生用“√”、“×”进行判断:

4.8+4=5.2 0.8+1.3=2.1 0.87-0.3=0.84 9-0.5=8.5 1.5×6=8 0.5×1.2=0.6 5.4÷1.8=0.3 0.42÷0.06=7

2、计算

3.2×0.9+0.32; 9.5×8.8+0.02×95;

二、指导练习

1、第13、14、15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

2、第16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3、第17、18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些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作业

练习十一第13~18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9~23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35+2.1= 8.4-1.6= 2.4-0.48= 1.92×5= 15.4÷4= 5.6+1.3= 5.35+2.15=

2、口头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第20、22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

2、第21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作业

练习十一第19~23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乘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3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1~5题。

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

1.一个商店有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 2.每箱热水瓶有12个,每个卖11元,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1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

教学例1 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11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

2.理清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

(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每箱12个和每个卖11元,可以先求出“一箱卖多少元?” 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11×12=132(元)

有了一箱的价钱,就可以求5箱用多少钱.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

3.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 11×12×5 =132×5 =660(元)

三、巩固发展

练习:做教科书第6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1~5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第64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

2.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

1.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________? 2.每包有10双袜子,每双卖6.5元,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2 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双袜子卖6.5元。这些袜子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2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教学例2 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包袜子卖6.5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2.理清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

(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每包10双和每双卖6.5元,可以先求出“每包卖多少元?” 板书:每包卖多少元? 6.5×10=65(元)

有了每包的价钱,就可以求25包用多少钱.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65×25=1625(元)

根据共有25包和每包10双,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双袜子” 板书:25包有多少双? 10×25=250(双)

知道了一共有多少双,再根据每双袜子卖6.5元,可以求一共卖多少元?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6.5×250=1625(元)答:一共可以卖1625元。3.明确解题方法

第一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包多少双?有几包?有几包题中已知,每包多少元,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双6.5元,每包几双可以求出每包多少元。

第二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双多少元?有多少双,每双多少元题中已知,有多少双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包几双,有25包可以求出。

指名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5×10×25 =65×25 =1625(元)

6.5×(10×25)=6.5×250 =1625(元)

引导学生明确在6.5×10×25中 6.5×10表示什么? 6.5×10×25表示什么? 明确在6.5×(10×25)中 10×25表示什么?

6.5×(10×25)表示什么? 为什么第二种方法要加小括号?

(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解题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理解)

三、巩固发展

做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中的第6~9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0~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9间教室有多少窗子?(54扇)2.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54扇窗子,安多少块玻璃?(432块)3.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安多少玻璃?(48块)4.一间教室安48块玻璃,9间教室安多少块玻璃?(432块)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我校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向“希望工程”捐款5元,四年级学生一共捐款多少元?

A.3×5×40 B.5×40×3 C.5×(40×3)

(2)水果店卖出8箱苹果,每箱10千克,卖出的香蕉是苹果的3倍,卖出香蕉多少千克?

A.10×8×3 B.8×10×3 C.10×(8×3)

二、指导练习

1、第10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

2、做11、12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3、做1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14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4题。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5~20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条件补充完整再解答

建筑工地运来两车水泥,________,每袋50千克,一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启发学生要想求“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泥”,除已知每袋50千克,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思考题: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袋,________?(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

运用多层次变式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指导练习

1、第15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

2、做17~20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二第15~20题。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除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6题。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除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

1、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15×3×2 15×(3×2)

=45×2

=15×6

=90(人)

=90(人)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3。

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90÷2÷3

=45÷3

=15(人)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用题)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题。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两种解法,第69页例4,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例4

出示例4:自然教育里有24只昆虫标本,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6盒,平均每盒放几只?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有24只昆虫标本要放在两个架子上,要求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也就是把24只昆虫标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个架子上放12只,又知道每架摆6盒,就能求出平均每盒放几只了。

板书:

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

综合算式:24÷2÷6

24÷2=12(只)

=12÷6

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

12÷6=2(只)

第二种解法:已知平均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摆6盒,要求每盒有多少只,可以先算出一共摆几盒,再算每盒有多少只。

板书:

一共摆几盒?

综合算式: 24÷(6×2)

6×2=12(盒)

=24÷12

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

24÷12=2(只)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7~12题。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13~19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一共多少层?

240÷3=80(本)4×3=12(层)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80÷4=20(本)240 ÷12=20(本)

240÷3÷4 240÷(4×3)

=80÷4

=240÷12

=20(本)

=20(本)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二、指导练习

1、第13题,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做14、15、19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3、第16~1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三第13~19题。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20~27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⑴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⑵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2、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对比练习。

⑴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⑵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二、指导练习

1、第20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做21~27题是应用题,有连乘、也有连除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三第20~27题。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归一应用题,第74页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5: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回头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第十五、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5~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第5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第6、11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7~9、12、1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4、第10题是巩固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5、第14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练习十四第5~14题。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75页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0~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二)新授

1、学习例6

出示例6: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①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 ÷ 25 = 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比较例

5、例6,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5~18题。

第十八、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19~29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C.300 ÷ 5 × 15

2、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 7 = 245(千米)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

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二、指导练习

1、第19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第20~22、24、25、2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26、27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5、第29题,填写表中的空格,要求根据宇宙飞船3秒航行36千米这两个条件来填。实际是例

5、例6的综合练习。填路程属于第一种,填时间属于第二种。学生填完后可问一问是根据什么填空的,再看一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作业

练习十四第19~29题。

第二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第80页第1~2题,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16.2除以3.5减去1.7的差,商是多少?(2)2.3加上4.8的和乘以1.4,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第1、4题是复习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2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3题,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这些练习形式以后将会多次出现,可以让学生写出算式,并进行对比,逐步弄懂这些练习形式的含义。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1~4题。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第80页第3题,完成练习十五第5~8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鞋店里有5个货架,每个货架有4层,每层放6双鞋,一共放多少双鞋?(用两种方法解答。)

2、把120双鞋放在货架上,每层放6双,每个货架有4层,需要多少个货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第5、6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2、第7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8题有两个小题,为连乘、连除应用题,并都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题中均告诉“

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即有2个年级,各有3个班。学生可能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诮做适当指导。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5~8题。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9~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 2、4辆卡车5次运货50吨,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货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第9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速度。

2、第10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3、第11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12、1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5、第14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5~8题。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归一应用题,第80页第4题,完成练习十五第15~20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归一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二、指导练习

1、第15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16~19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20题也是应用题,要求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15~20题。

第二十四、二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21~33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第21、27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22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23~26、28、29、31~3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30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上一篇:模糊医嘱澄清制度下一篇:《千字文》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