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2024-06-10

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共6篇)

篇1: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属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思想的演化。 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课时安排要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教科书,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要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地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 (2)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些,并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树立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同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不应急于做过多的题目。学好物理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是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应追求题目的数量。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解题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类型,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能力。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演示的内容除了演示实验,还包括挂图、模型、投影片和录像片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学生实验的要求应该切实达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学生实验的数目,特别是增加探索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4)加强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同时,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这种作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 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 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物理结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既重视定量计算,也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密切联系实际 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6)落实课题研究 在高级中学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 研究课题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附录中给出了研究课题的若干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课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 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 课题研究应该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大纲为每个课题划出了4课时,教学中必须保证,其中应有2课时用于学生间的汇报和交流。 (7)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 物理课程要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 思想教育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使学生易于接受。 五、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说明 (1)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内容和要求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 (2)必修物理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带*号的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选学4课时。 (4)在下表“演示”栏中主要列出了演示实验。其他演示手段由教师自行确定。为了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这类学生随堂实验,一般以定性观察为主,在定量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5)按课程计划规定,必修物理课的总课时为158课时,建议安排:讲课101课时(含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17课时,课题研究(4个课题)16课时,机动24课时(含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下面列出的是必修物理课结束时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      1. 直线运动 内容和要求演 示机械运动(A) 参考系(A)质点(A) 位移和路程(A)平均速度(A) 瞬时速度(A) 速率(A)加速度(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A) 自由落体运动(B) 重力加速度(B)空气阻力很小时, 不同物体同时下落2. 力内容和要求演 示力的概念(A) 力的矢量性(A) 重力(A) 重心(A) 形变和弹力(A) 滑动摩擦力(A)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A)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物体的微小形变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A)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力的分解共点力的平衡(A) 力矩和力矩的平衡(A)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的作用和力矩的平衡・・・・   说明:关于滑动摩擦力,可以介绍动摩擦因数;关于最大静摩擦力,可做定性介绍。 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和要求演 示牛顿第一定律(A) 牛顿第二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B) 超重和失重(A)惯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超重和失重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       说明:在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的教学中,可以介绍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内容和要求演 示曲线运动(A)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A)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运动的合成和分解(A)平抛运动(B)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落地匀速圆周运动(A)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B)向心加速度(A) 向心力(B) 离心现象(A)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离心现象万有引力定律(B)人造地球卫星(A) 宇宙速度(A) 说明:1.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直接给出。 2. 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要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对人类认识的意义。5. 动量内容和要求演 示动量(A) 动量定理(A)动量守恒定律(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反冲 (A) 火箭(A)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A)反冲 说明:教学中适当进行一维情况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关于二维情况,可以通过照片等进行介绍。6. 机械能内容和要求演 示功(B)功率(A) 动能(A) 动能定理(B)重力势能(B)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B)弹性势能(A)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B)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伯努利方程*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7. 机械振动内容和要求演 示简谐运动(A)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B)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A)*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 相位单摆(A) 单摆周期公式(A)弹簧振子的振动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有关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A) 共振(A)受迫振动和共振 说明:在弹簧振子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实验“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结论。8.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内容和要求演 示阿伏加德罗常数(B) 分子的热运动(A)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A) 分子势能(A)物体的内能(A) 热量(A)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A)布朗运动空气在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空气在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热力学第一定律(A) 能量守恒定律(B) 热力学第二定律(A) 永动机不可能(A)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A)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A) 9. 固体、液体和气体内容和要求演 示* 固体的微观结构 * 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微观结构 * 液晶*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晶体、非晶体的实物* 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A)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A)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A)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模拟演示 说明: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可做定性介绍。10. 电场内容和要求演 示元电荷(A) 电荷守恒(A) 点电荷(A)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量及距离有关电场(A) 电场强度(B) 电场线(A) 匀强电场(A)电场线图电势差(B) 电势(A) 电容器(A) 电容(A) 常用的电容器(A)常用的电容器*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的实例 说明:在电容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电场能量的概念。11. 恒定电流内容和要求演 示欧姆定律(A)电动势(A)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A)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A)路端电压与负载有关半导体(A) 超导及其应用(A)* 超导现象 说明:讲到电流的概念时应该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基本单位,电荷量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12. 磁场内容和要求演 示磁场(A) 电流的磁场(A) 磁感应强度(A) 磁感线(A) 地磁场(A) 安培定则(A)磁性材料(A) 分子电流假说(A)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感线图安培力的大小(F = B?I?l )?(A) 左手定则(B)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A) 洛伦兹力(A)安培力和左手定则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13. 电磁感应内容和要求演 示磁通量(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E = B l v) (B) 右手定则(B)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右手定则* 自感现象自感现象 说明: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 可以介绍磁场能量的概念。14. 交变电流内容和要求演 示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A)正弦式电流的图象(A)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B)*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变电流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 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理想变压器(A)电能的输送(A)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提高输电电压对减少输电损耗的作用15. 机械波内容和要求演 示机械波(A) 横波和纵波(A)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B)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纵波的形成和传播声波(A)超声波及其应用(A) 16. 电磁场和电磁波内容和要求演 示电磁场(A) 电磁波(A)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A)电视(A) 雷达(A)*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光是电磁波(A) 电磁波谱(A) 电磁波谱的各主要波段及其应用(A)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红外线遥控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17. 光内容和要求演 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B) 折射率(A)全反射(A) 光导纤维(A)棱镜(A) 光的色散(A)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导纤维及其应用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光的干涉现象(A)光的衍射现象(A)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光的衍射现象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A) 激光光电效应(A) 光子(A)光的波粒二象性(A) 物质波(A)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A)光电效应 18. 原子和原子核内容和要求演 示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A) 氢原子中的电子云(A)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A) 原子核的组成(A) 天然放射现象(A) ?、?、??射线(A) 衰变(A)* 用计数器探测射线* 用云室观察?粒子的径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A)重核的裂变(A) 链式反应(A) 核反应堆(A)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A)轻核的聚变(A) * 可控热核反应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A) 19. 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说 明1. 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同)、刻度尺。3.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记录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数,解释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使用弹簧秤。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自由落体进行实验。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刻度尺。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停表。7.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测油膜的面积。8.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9.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使用学生天平、刻度尺。10.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知道非线性的原因。11.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2.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交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和电阻挡的用法。13. 练习使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和整流后的波形。使用学生电源、示波器等。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整流作用。14.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光电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的简单概念。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插针法测定。16. * 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用电机匀速吊起砝码,砝码下落使电机转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停表和刻度尺等。 说明:要求知道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六、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 (1)必修加选修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要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完全覆盖必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其中从“1.直线运动”至“8.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必修物理课完全相同。 (2)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带*号的内容为选学内容,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选学6课时。 (4)在下表“演示”栏中主要列出了演示实验。其他演示手段由教师自行确定。为了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这类学生随堂实验,一般以定性观察为主,在定量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5)按课程计划规定,总课时为306课时,建议安排:讲课184课时(含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实验35课时,课题研究(5个课题)20课时,机动67课时(含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 下面列出的是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结束时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直线运动内容和要求演 示机械运动(A) 参考系(A)质点(A) 位移和路程(A)平均速度(A) 瞬时速度(A) 速率(A)加速度(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A) 自由落体运动(B) 重力加速度(B)空气阻力很小时, 不同物体同时下落2. 力内容和要求演 示力的概念(A) 力的矢量性(A) 重力(A) 重心(A) 形变和弹力(A) 滑动摩擦力(A)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A)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物体的微小形变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A)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力的分解共点力的平衡(A) 力矩和力矩的平衡(A)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的作用和力矩的平衡 说明:关于滑动摩擦力,可以介绍动摩擦因数;关于最大静摩擦力,可作定性介绍。 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和要求演 示牛顿第一定律(A) 牛顿第二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B) 超重和失重(A)惯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超重和失重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说明:在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的教学中,可以介绍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内容和要求演 示曲线运动(A)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A)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运动的合成和分解(A)平抛运动(B)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落地匀速圆周运动(A)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B)向心加速度(A) 向心力(B) 离心现象(A)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离心现象万有引力定律(B)人造地球卫星(A) 宇宙速度(A) 说明:1.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直接给出。 2. 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要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对人类认识的意义。5. 动量内容和要求演 示动量(A) 动量定理(A)动量守恒定律(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反冲 (A) 火箭(A)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A)反冲 说明:教学中适当进行一维情况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关于二维情况,可以通过照片等进行介绍。6. 机械能内容和要求演 示功(B)功率(A) 动能(A) 动能定理(B)重力势能(B)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B)弹性势能(A)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B)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伯努利方程*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7. 机械振动内容和要求演 示简谐运动(A)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B)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A)*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 相位单摆(A) 单摆周期公式(A)弹簧振子的振动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有关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A) 共振(A)受迫振动和共振 说明:在弹簧振子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实验“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结论。8.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内容和要求演 示阿伏加德罗常数(B) 分子的热运动(A)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A) 分子势能(A)物体的内能(A) 热量(A)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A)布朗运动空气在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空气在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热力学第一定律(A) 能量守恒定律(B) 热力学第二定律(A) 永动机不可能(A)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A)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A) 9. 固体和液体内容和要求演 示* 固体的微观结构 * 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微观结构 * 液晶*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晶体、非晶体的实物* 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10. 气体内容和要求演 示气体的实验定律(A) 理想气体(A) 克拉珀龙方程(B) 普适气体恒量(B)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A)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B)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模拟演示*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 湿度 说明: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的教学中,可以导出理想气体的压强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式。11. 电场内容和要求演 示元电荷(A) 电荷守恒(A) 电子的比荷(A)点电荷(A)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量及距离有关电场(A) 电场强度(B) 电场线(A)点电荷的场强(B) 匀强电场(B)电场的叠加(A)电场线图电势差(B) 电势(B) 等势面(A) 电势能(A)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B) 静电场中的导体(A)静电屏蔽(A)静电感应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静电屏蔽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B)示波管(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示波器的使用电容器(A) 电容(B)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A) 常用的电容器(A)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常用的电容器*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的实例 说明: 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 指的是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和垂直于场强的两种情况。 2. 在电容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电场能量的概念。12. 恒定电流内容和要求演 示欧姆定律(A)电阻定律(A)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A)半导体(A) 超导及其应用(A)电阻定律和测定电阻率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超导现象电功和电功率(B) 电动势(A)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B)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A)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A)路端电压与负载有关伏安法测电阻(B)欧姆表的原理(A)伏安法测电阻欧姆表的原理 说明:讲到电流的概念时应该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基本单位,电荷量的单位是导出单位。13. 磁场内容和要求演 示磁场(A) 电流的磁场(A) 磁感应强度(A) 磁感线(A) 地磁场(A) 安培定则(A)磁性材料(A) 分子电流假说(A)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平行通电直导线间的作用磁感线图安培力的大小(A) 左手定则(B)磁电式电表原理(A)安培力和左手定则磁电式电表原理洛伦兹力(B)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B)质谱仪(A) 回旋加速器(A)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电子束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 说明: 1. 安培力的计算,指的是导线跟B垂直和平行的两种情况。 2. 洛伦兹力的计算,指的是v跟B垂直和平行的两种情况。14. 电磁感应内容和要求演 示磁通量(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B)楞次定律(B) 右手定则(B)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自感现象(A) 自感系数(A)自感现象的应用(A)* 涡流自感现象日光灯电路* 涡流 说明: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 可以介绍磁场能量的概念; 自感电动势做定性分析。15. 交变电流内容和要求演 示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A)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A)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B)感抗和容抗(A)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变电流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理想变压器(B)电能的输送(A)三相电流(A) 三相四线制(A)* 感应电动机原理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提高输电电压对减少输电损耗的作用三相电流的产生三相四线制中的线电压和相电压* 感应电动机原理 说明:在变压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互感的概念。16. 机械波内容和要求演 示机械波(A) 横波和纵波(A)横波的图象(B)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B)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纵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叠加(A)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A)* 驻波水波的反射和折射水波的干涉和衍射* 驻波声波(A)超声波及其应用(A)声波的干涉声音的共呜多普勒效应(A) 17. 电磁场和电磁波内容和要求演 示电磁场(A) 电磁波(A)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A)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A) 电视(A) 雷达(A)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8. 光内容和要求演 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B) 折射率(B)全反射(B) 光导纤维(A)棱镜(A) 光的色散(A)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导纤维及其应用光通过棱镜时的偏折和色散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A)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A)光的衍射现象(A)光的偏振现象(A)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偏振现象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A) 激光光的电磁本性(A) 电磁波谱(A)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A)光谱和光谱分析(A)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红外线遥控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及其应用X射线管用分光镜观察连续谱和线状谱光电效应(A) 光子(A)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B)光的波粒二象性(A) 物质波(A)光电效应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A) 19. 原子和原子核内容和要求演 示?粒子散射实验(A) 原子的核式结构(A)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B) 氢原子中的电子云(A)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A)* 不确定性关系 原子核的组成(A) 天然放射现象(A)?、?、??射线(A) 衰变(A) 半衰期(A)原子核的人工转变(A) 核反应(A)* 用计数器探测射线* 用云室观察?粒子的径迹放射性同位素(A)放射性污染和防护(A) 质量亏损(A)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B)重核的裂变(A) 链式反应(A) 核反应堆(A)轻核的聚变(A) 可控热核反应(A)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A) 说明:在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的教学中,重点介绍氢原子的能级结构。20. 相对论内容和要求演 示*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同时的相对性*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 长度的相对性* 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 * 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 广义相对论简介* 宇宙概观 说明:教学中主要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结论。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讲授、讲座或自学的形式做介绍。 21. 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说 明1. 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同)、刻度尺。3.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记录弹簧伸长与所受拉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写出与曲线对应的函数,解释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使用弹簧秤。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自由落体进行实验。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刻度尺。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停表。7.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测油膜的面积。8.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9.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使用学生天平、刻度尺。10.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用恒定电流场模拟。11.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分析非线性的原因。12.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合理地选择仪器。用伏安法测电阻。13.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使用电流表、变阻器、电阻箱、标准电压表等。14. 研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用可调内阻的电池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5.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作出U CI图象,由图象得出电动势和内阻。16. 练习使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和整流后的波形。使用学生电源、示波器等。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整流作用。17.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黑箱内有两个电学元件,元件可以是电阻也可以是二极管,黑箱有两个接线柱与外界相连。18.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光电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的简单概念。1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插针法测定。20.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用双缝干涉实验仪进行实验。21. * 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22. * 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用电机匀速吊起砝码,砝码下落使电机转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停表和刻度尺等。 说明: (1)关于误差 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2)关于有效数字 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七、考核 考核应该以书面考试、实际操作、作业和课题成果讲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考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考试,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同时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书面考试,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 课题研究的成绩要纳入考核成绩中。 八、附录:研究课题示例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 ・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把灵敏电流表改装成多用电表 ・研制水“火箭” ・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小论文: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小论文:温室效应 ・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小论文: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08-04  

 

篇2: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化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教 学 目 的 1.知识 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能力 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课 程 安 排

化学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兴趣特长的不同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来分类进行教学。

化学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化学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

必修(化学Ⅰ): 讲授和课堂活动 学生实验 机动和复习总计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170课

95课时 讲授和课堂活动

21课时 学生实验 42课时 24课时 机动和复习59课时 140课271课

总计

时 时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C: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a: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与活动”栏中,主要列入了有关的演示实验以及展示实物和标本、观看录像、制作模型等课堂活动建议。

 必修(化学Ⅰ)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子结构

教学内容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教学要求 实验与活动 B A A A

B,能画出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 演示实 验:①

同周期元素C 化学活动性B 的比较;卤B 素化学活动A 性的比较 选学 观看录像:

同位素及其应用

化学键

化学键 B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C,能用电演示实验: 物质的量

化学反应 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 物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盐类水解的利用

子式表示钠在氯气中燃简单的离烧;氢气在氯气子化合物中燃烧 和共价化 观看录合物的形像:

成 分子的形成 B  制作简B 单的分子模A 型

B B

B  演示实

C 验:

D

配制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D 的溶液

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B B A

演示实验:

B

B 不同反应的化B

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

强酸弱碱盐和B 强碱弱酸盐溶 液的酸碱性;强B 酸强碱的中和A

滴定,离子间的酸碱中和滴定(强酸B 强碱)B 离子反应 B 离子反应方程式

反应

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从化还原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反应 失角度介绍)

氧化剂和还原剂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原电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池原与防护 理及其应用

C

B B

 演示实

A 选学

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①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

卤 族

氧 族 教学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卤素性质的比较 卤化银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要求 B D

B D D

D 选学 A 选学 B B A D

实验与活动  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B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A B D

选学 D 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氮 族

金属的通性

碱金属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化氢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氧气的反应)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选学

B D

B D

A D B D D

A 选学

B B 选学 A A

B A

B A 选学

B D

B

B B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铵离子检验;硝酸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观看录像:金属材料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铝及其化合物 铁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硬水及其软化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有机物的结构式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4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聚合反应

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选学 D B

B

D 选学 B

B B

B

B B B

B

D

B D

B D B B A D

A A A D

观看录像: 硬水及其软化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

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演示实验:

乙醇的化学性质;乙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

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甲醛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糖类 反应)和用途

蛋白质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食品添加剂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合成材料 途)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选学 B A B D

B D B B B 选学 A 选学 B B

B

B 选学 B

A

A

A

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原电池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 2.实验操作的技能

教学要求

c c c c c b c a b c a b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洗涤玻璃仪器 连接仪器装置 教学要求

c b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操作 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 b 教学要求

c c a b b a a b b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 子 结 构 教学内容

原子序数 核素 同位素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教学要求

实验与活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

B A A A B,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C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 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C 元素周期律 B 元素周期表(长式)B 周期和族 A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选学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化学键 B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共价C,能用电子式键和共价化合物 表示简单的离 子化合物和共

价化合物的形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成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C

演示实验:

同周期元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卤素化学活动性的比较

 观看录像: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②同位素及其应用 演示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观看录像: 分子的形成

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量

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间作用力

H2O、NH3、HF中的氢键

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

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燃料的充分燃烧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从资源蕴藏、开采和运输的成本、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讨)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于合成氨条件选择的讨论

B B A

B

B

C

B B B C

B B A D C C

A

B B C

C A

C C

展示几种晶体模型和实物

观看录像: 晶体世界

制作几种晶体模型

演示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展示实物和模型:

几种物质的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模型

观看录像: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演示实验:

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 解 质 溶 液

胶体及其应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以水、氨水、醋酸为例)

电离平衡常数 水的离子积与pH

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盐类水解的利用

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本质

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如O2、Cl2、浓硫酸、HNO3、FeCl3等)重要的还原剂(如Al、H2、CO等)

原电池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电源 新型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B

C A B C

A C C D C C

B B

C

B B

D

D

C

A B

C B

A B

演示实验:

物质的导电性;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离子反应

演示实验: 胶体的性质 观看录像: 胶体及其应用

演示实验:

重要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演示实验:

原电池原理

展示实物和观看录像:

化学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池

解剖干电池,观察它的结构

演示实验:

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看录像: ①氯碱工业

铜的电解精炼 镀铜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内容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跟金属、氢气、水、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

卤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以二氧族 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为例)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氧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漂白作用)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氧 防止污染

族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和防止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硫酸盐(硫酸钙、硫酸钡)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硫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酸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工 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原业 料、水、动力、运输、环境保护,以及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等)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跟氢气、氮 氧气的反应)族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跟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B 教学要求 B D

B D

A D A 选学

B B A D

B A B D

选学 选学

B A A A A

B D

B D

②电镀

实验与活动 演示实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性质的比较 观看录像:

①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②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演示实验: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观看录像: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观看录像:硫酸工业

演示实验: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硝酸的化学性质; 碳 族

属 的 通 性

碱 金 属

铝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硝酸的用途 亚硝酸盐 磷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C60等及其应用前景

硅酸盐工业(水泥、玻璃)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的通性

合金(镁、铝、铁、铜、钛、金等的合金)简介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金属陶瓷 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的反应)

钠的重要化合物(如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硬水及其软化

铝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碱、氧化物的反应)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的反应)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B D B D

B 选学 B

B B 选学 A A

B A

B A 选学

B D B

B B

D

选学

D

B

B D

B

红磷转变为白磷

展示C60的分子模型 观看录像: ①硅酸盐工业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展示实物和标本: 金属和合金

 观看录像: 金属材料

演示实验:

钠的化学性质; 焰色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

演示实验: 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像:

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

演示实验:

铝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铝的两性 演示实验:

铁的化学性质;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C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选学

D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K+、离子的检Na+、NH4+、Fe3+、Al3+)

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Cl-、Br-、D 铁;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观看录像:

稀土金属及其用途 演示实验:

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

化学实验 方案的设计 有 机 化 合 物

烃 I-、SO42-、CO3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以内的分子)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聚合反应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 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D

B

D

B D B B B D

A

展示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制作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模型

演示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的化学性质;石油的蒸馏

观看录像: ①石油化工 ②煤的综合利用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乙醇为例)

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物理性质

烃 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的 取代反应、显色反应)衍 苯酚的用途

生 乙醛的物理性质

物 乙醛的化学性质(跟氢气反应、氧化反应)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水解)

油脂的性质(氢化、水解)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糖 葡萄糖的性质(还原性)和类 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蛋 淀粉的性质(水解、与碘的白 反应)和用途

质 纤维素的性质(水解)和用途

B

A B A D

B A

B

D 选学B B B

B B D

B B B D

B B B 选学A 选学

B

B B

B 选学演示实验:

溴乙烷的水解;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

演示实验:

葡萄糖的还原性;蔗糖的水解;淀粉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 观看录像: 食品添加剂

合 成 材 料 造纸

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和用途 酶简介

食品添加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

A A

A

A

A A

演示实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展示实物和标本: 合成材料 观看录像: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化学基本计算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

多步反应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教学要求

D

D

D D D D

学生实验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 中和滴定

原电池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

氯、溴、碘的性质 氯离子的检验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离子的检验

明矾成分的检验

某些药品中氢氧化铝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硫酸亚铁的制备

有机物熔点、沸点的测定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溴乙烷的性质 苯酚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乙醛的性质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

蛋白质的性质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习题

趣味实验① 制取蒸馏水

天然水的净化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

①以下为选做实验

教学要求

 使用仪器的技能②

仪器名称

试管 试管夹 玻璃棒 酒精灯 烧杯 教学要求

c c c c c 烧瓶 量筒 容量瓶 锥形瓶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滴瓶)

滴定管 铁架台 坩埚 干燥管

b c a b a c a c a a

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2.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洗涤玻璃仪器 连接仪器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 排水、排气集气

称量 研磨 过滤 蒸发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和滴定 焰色反应 使用指示剂

教学要求

c c c c c c b c b

b a c c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课题

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白酒中甲醇的检验。3.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4.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5.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6.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7.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

8.调查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如何识别它们?

9.调查常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0.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11.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12.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3.调查汽车或拖拉机中化学制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4.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

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学生实验和边讲边做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配备,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和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成绩考核等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制订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借鉴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国内外教学经验,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并注意对他们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

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一环,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要使学生通过练习和复习,能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反对不顾教学质量、压缩平时课堂讲授和活动的时间,而分配过长的时间用于复习的错误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改进和创造适应形势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及时、如实地做记录。通过观察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激活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好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有关的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边讲边做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是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边讲边做实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补充一些实验,或做一些选做实验。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等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

(五)关于必修课的教学

必修课(化学Ⅰ)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培养能力和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必修课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只作初步的、侧重定性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课堂讨论和做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并通过运用不断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观看实物标本、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做实验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注意抓住物质的内在联系,研究物质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异同,掌握规律,以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学习有关的各类物质。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科学素养。

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好例题,精心选择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习题,加强解题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关计算。

(六)关于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

必修加选修课(化学Ⅱ)是较高要求的化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联系,拓宽和加深化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培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较扎实的化学基础。

应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宽,在此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某些教材和观看录像、多媒体软件以及科普读物,组织课堂讨论、动手实验、参观工厂、社会调查、做小论文等活动,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七)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研究性课题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课程,它们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篇3: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语言是深深扎根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同生与共(王寅,2001)。然而,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学的重点往往定位在语言符号上,而语言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也是表达文化的一种工具,语言教学必须有文化内涵。要想减少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交流障碍,就必须在学习其语言的同时了解其文化。同时,把学习到的外国文化作为参照物,能更好地理解和反思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从外语教学这一特定的角度出发,我们常倾向于人类学家对于文化的定义,即文化是特定人群的整整个个生生活活方方式式,既既包包括括日日常常生生活活和和习习俗俗,又又包包括括隐隐藏藏在在习习俗俗背背后的价值观念。根据文化的功能,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前者即指看得见的日常生活和习俗方面的文化,后者即指隐藏在习俗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胡文仲、高一虹,1997)。

三、文化学习过程循环图

Moran提出了关于文化学习过程的循环图,即参与—描述—阐释—反应—参与的一个循环过程。首先,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到文化教学当中;其次,根据Moran所说,“描述”是指“感觉的来源”,即描述我们可以感知的,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文化行为项目”;再次,通过对“文化心理项目”的学习,理解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异;最后,“反思自己的文化”。

四、教材浅析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他国的语言,加深对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尊重他国的语言和文化,进而更好地认识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根据此《大纲》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就涉及了文化的许多方面。笔者就以SEFC为例探讨高中文化教学的有效范式。

1. 以教材为本,注重文化渗透。

现今,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言不能仅限于“交流工具”这一狭义的概念。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这由教材可以看出:

由上表可以看出,SEFC的48个单元中,涉及文化因素的达到了50%,这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节日、名著、地理、建筑、传统文化、身势语、友谊、环境保护等。

2. 真实材料与情境。

由于现行的高中英语考试属“能力测试”,所以我们的教学注重“语言能力”等“封闭性”能力,而对于文化等的“开放性”能力关注不多。文化是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可能教完的,所以英语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其一, 本书选取真实材料与情境, 让学生能熟悉目的语文化成员的生活, 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如“Th Necklace” (B1B, Unit 15)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B2B, Uni19) 这些大家所熟悉的经典文学作品。

其二,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对信息的渴望能促进信息发出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有效交流,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工具性动力”转向“融入性动力”(刘玉霞,2008),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以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本书在介绍“Festivals” (B1B, Unit 14)等文化时,选取了真实的情境,如外国的万圣节、中国的清明节等让学生感同深受,激发其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文化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

其三,根据李润新(见胡文仲主编,1994)对于语言与文化关系所提出的“有机化合”说指出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如Unit 14 (B1B)的语法项目为情态动词,在兼顾语法目标的同时,考虑尽量使用具体生动情境的文章。如改编英文杂志、报刊等介绍圣诞节的文章,e.g.:You should eat turkey.

3. 提升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英语文化教学视角已逐渐从单项的目的语文化转向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的互动。正如Moran (2004)所提出的“文化知道”:知道怎么样—知道相关—知道原因—知道自己。文化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目的语“文化行为项目”的学习逐步认识到“文化心理项目”,再由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念等来更好地理解母语文化的价值观念。

由表中可看出,SEFC只有9/48的单元涉及中西文化对比,且这些单元大多偏重于西方文化,单独涉及母语文化的单元仅一个,且只是涉及文化行为项目,未涉及能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文化行为项目。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简单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外国文化的建构是建立在与自己本国文化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就英语课程的设计而言,要体现文化的中立性,而非英语国家的优越感,如“Art and Architecture” (B2A, Unit 3)这一单元的阅读中讲到了西班牙建筑师Antonio Gaudi,在此教师可介绍主持设计建造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天坛等中国五分之一世界遗产的“样式雷”家族,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的教育。SEFC的文化比例比较客观,并且通过真实的材料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终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和能力。但是,SEFC中的母语文化比例,尤其是母语文化中的“文化心理项目”的比例有待提升,以使学生不仅能用英语介绍他国文化和我国文化,还能从根源上理解表面的文化异同。

参考文献

[1]Patrick, R.Moran.Perspectives in Practic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国家教育部.英语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玉霞.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界定.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2, VOL6, (1) .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1.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

(1)《大纲》在数学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是《试验修订版大纲》没有提出的。

这一提法涵盖了《试验修订版大纲》中的三大能力,更全面、更具体、更明确地体现了数学思维从直观想像和猜想开始,通过抽象表示和运算,用证明演绎方法加以论证,乃至构成学科体系的全过程。

(2)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容增加了直觉猜想、符号表示、体系构建等新的内涵,并概括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3)从数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上,处处强调知识的应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突出数学知识主干,删掉繁杂或用处不大的知识,增加现代数学知识

(1)删掉了复数三角形式及其乘、除、乘方、开方运算(选修Ⅱ)。

(2)删掉了微分的概念与运算以及积分(选修Ⅱ)。

(3)删掉了数列的极限、函数极限、极限四则运算(选修Ⅰ)。

(4)删掉了线性回归、正态分布(选修Ⅰ)。

(5)增加了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选修Ⅱ)。

(6)增加了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选修Ⅰ)。

(7)增加了研究性课题《极值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统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软件的应用》等。

3.课时的变化

(1)必修课总课时不变,为280课时。

(2)选修Ⅰ(文科)总计44课时,原来为52课时;选修Ⅱ(理科)总计88课时,原来为104课时。

二、贯彻《大纲》的教学建议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把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化为能力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因为数学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除了需要某些数学知识之外,更多的是依靠数学思想方法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想数学,如何进行数学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方法的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在教学中,要把数学大纲中提出的数学思维能力所包括的方方面面,有机地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中。

2.强调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时代背景

新的《大纲》强调教师不但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的过程和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科学的价值、文化价值及基本思想,从中体会数学文化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例如:教学“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不但讲有关知识,还要介绍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从而产生“解析几何”的理论;讲导数的概念,要讲导数产生的背景,介绍学生欣赏“马克思的哲学手稿”(该书是马克思利用写《资本论》一书的业余休息时间写出的微积分产生的思想过程)。

3.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迁移到学科教学中来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精华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意思是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大纲》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好途径。

“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在学科数学中的基本模式是: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一定要把《大纲》规定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按教学要求上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4.将课本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的教育形态

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里,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是知识的学术形态,学生比较难懂。有的学生懂了字面上的意思,题目也会做了,却不知学这些知识干什么?意义何在?价值在哪里?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知识的教育形态。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重新安排每一节教材的知识呈现过程,正如《大纲》所说的“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5.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大纲》明确指出:“必须严格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周数和每周的教学课时数。不得增加课时数,不得提前结束数学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毕业前数学课的复习时间,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贯彻新课程计划以来,我省各高中普遍没有执行以上要求,普遍超时、普遍提前结束课程早早进入高考总复习。

为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提出几项措施: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让广大师生以及家长们明白,满堂灌、大运动量训练、题海战术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以今年高考试题为例,只有提高了数学能力,才会取得好成绩。

(2)严格要求,加强检查,表扬先进,批评不执行课程计划的学校和个人。

篇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作为基础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未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建设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叶朗《人文学科大有作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跃和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毒品问题、暴力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些问题,都不是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二、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人文素质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的目只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更谈不上“交际”了。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笔者认为:

第一、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需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其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挑战,勇于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因为应试教育不除,人文精神不复,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就永远不会走出低谷,语文老师就永无“翻身”之日。

第二、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第三、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双重性,即它的“交际工具”性和“文化载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文化”是底蕴是基础,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

篇6: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议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渗透的思想方法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12-18 10:58评论:3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初中阶段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

例如,教材中给实数的定义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个定义揭示了实数的内涵与外延,这本身就体现出分类思想方法。因此,在学完实数的概念后,可以如此分类:

尔后一提到实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有理数,也可能是无理数;一提到有理数,就会想到它可能是整数,也可能是分数等。

又如,实数的绝对值定义也是采用分类法给出的,在这个定义中选择 a = 0作为分类的标准。在每一类中,其结果都不包含绝对值符号。因此定义也给出了脱去绝对值符号的一种方法。

再如,在同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教学时常将圆对折,使折痕经过圆心和圆周角的顶点,这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⑴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⑵折痕在圆周角的内部,⑶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验证时,要分三种情形来说明,这里实际上也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还有,对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的探索,教材中的思考题: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部分(边或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同时,教材中对处理几种识别方法时也采用分类讨论,由简到繁,一步步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思想 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初一教材引入数轴,就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画图分析等,充分显示出数与形结合起来产生的威力,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圆圆心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的大小来确定。又如,勾股定理结论的论证、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性质、利用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等都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体现。再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都是利用数轴或其它实图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与探索中行程问题教学,经常是利用线段图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3、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在初中教材中体现突出,如在实数运算中,常把数字与前面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又如用字母表示数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即一个字母不仅代表一个数,而且能代表一系列的数或由许多字母构成的式子等;再如整式运算中往往可以把某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如:(a+b+c)2= [(a+b)+ c ]2视(a+b)为一个整体展开等等,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效率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4、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主梁之一。在实数的运算、解方程(组)、多边形的内角和、几何证明等等的教学中都有让学生对化归思想方法的认识,学生有意无意接受到了化归思想。如已知(x+y)2=11 , xy=1 求 x2 + y2 的值,显然直接代入无法求解,若先把所求的式子化归到有已知形式的式子(x+y)2-2xy,则易得: 原式=9;又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通过分解多边形为三角形来解决,这都是化归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再如解方程(组)通过“消元”、“降次”最后求出方程(组)的解等也体现了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化归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最终目的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实现新问题向旧问题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未知问题向已知问题转化、抽象问题向具体问题转化等。如在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了代数和的概念;在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化归出除法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又如,对等腰梯形有关性质的探索,除了教材中利用轴对称方法外,还经常通过作一腰的平行线、作底边上的高、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等方法,把等腰梯形转化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的知识上来。

除此之外,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渗透和转化: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低次、分式转化为整式、一般三解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几何问题代数解法、恒等的问题用不等式的知识解答……

5、变换思想

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图形中的等积变换等等都包含了变换思想。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变换,从正反、互逆等进行变换考虑问题,但很多学生又恰恰常忽略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变换思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武器。

例 四边形ABCD中, AB = CD, BC = DA, E、F是AC上的两点, 且AE = CF.求证: DE=BF.这道题若是由已知向后推理较难把握方向,但用变换方法寻找证法比较易:要证DE = BF,只要证△ADE≌△CBF(证△ABFE≌△CDE也可);要证△ADE≌△CBF,因题目已知BC = DA,AE = CF,只要证∠DAE=∠BCF;要证∠DAE=∠BCF,可由△ABC≌△CDA得到,而由已知条件AB = CD, BC = DA, AE = CF不难得到△ABC≌△CDA。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6、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的实质就是数学建模,解应用题是方程思想应用的最突出体现。

例 某工人每天早晨在同一时刻从家里骑车去工厂上班,如果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可在上班时刻前15分钟到达工厂;如果以每小时 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在工厂上班时刻后15分钟到达工厂。

① 求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

② 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多少小时从家里出发?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能很易求出答案。

略解:①设这位工人的家到工厂的路程为x,则可得,解得x =1

2(千米/小时);

②这位工人每天早晨在工厂上班时刻前或 = 1 小时从家里出

发。

又如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步行15千米到B地,乙比甲每小时少走1千米,结果比甲迟到小时,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这道题若通过构建方程求解, 也不难求出答案。

略解: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则乙每小时走(x-1)千米,依题意得 解得 x1 = 6 , x2 =-5

经检验x = 6 , x2 =-5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2 =-5不合题意,舍去;

由x = 6得x-1=5;于是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7、比较思想所谓比较,就是指在思维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辨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通过复习整式乘法,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运算的异同,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恒等变形,又是互逆运算。如(a+b)(a-b)= a2-b2 是整式乘法,a2-b2 =(a+b)(a-b)是因式分解。在不等式的解法教学时,可以对比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这些步骤是一样的。当然,要特别比较化系数为1时两者的不同之处。又如,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在相似比为1时的特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它特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可以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再如,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意义不尽相同的概念,通过类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类比要点如下图:

8、统计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专辟了介绍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旧课标放在初三代数部分的最后一章,新课标分散于各个年级),就是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并掌握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上一篇: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下一篇:项目融资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