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java教学

2024-05-22

高职java教学(精选十篇)

高职java教学 篇1

Java语言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并成为计算机、移动电话、家用电器等领域中最受欢迎的开发语言之一。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此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 运用Java语言编写系统软件及小应用程序, 掌握Java的特点并能够灵活应用, 为后续课程《Android开发》起重要支撑作用。但是该课程牵涉概念非常抽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种情况下, 如果老师讲述抽象的概念和语法时方法死板, 举例单一, 会导致课堂沉闷,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如何更好得开展课堂教学, 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2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主, 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2.1 案例式教学法

学做任何事情, 都要打好基础。同样的, 要掌握并熟练实用Java语言, 必须充分了解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 Java课程开篇理论较多, 例如:一开始介绍Java的基本语法、变量、运算符、方法等, 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如果我们还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的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理论概念, 关注的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了某些知识, 而忽略了怎样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那么学生很容易对乏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情绪。例如,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Java课程的教学, 一般是采用按部就班的方法, 先将概念、理论原理等灌输给学生, 再分析相关的程序, 然后到机房上机操作。这样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 而且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辩论, 就问题作出判断和角色, 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java课程的学习中, 引入案例教学法, 笔者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 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孤立与片面的记忆、理解层面上。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的关键,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应根据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要求, 精心选择案例。

选取案例时要注意以知识点为出发点, 能够对重点知识进行典型运用, 这样, 学生不仅了解了理论, 也学会了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 在讲解类的继承性的时候, 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案例, 例如, 有一个汽车的类, 该类中描述了汽车的普通特性和功能, 而轿车的类中不仅应该包含汽车的特性和功能, 还应该增加轿车特有的功能, 这是可以让轿车类继承汽车类, 在轿车类中添加轿车特性的方法就可以了。同时让学生试着举例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符合类的继承性概念, 从而加深对该概念的掌握。

2.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 学生在学完课程后, 很难独立编写程序。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引导,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具体操作, 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 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就感,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2]。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 笔者将教学案例按认知过程分为不同的教学情景, 每个教学情景下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背景知识水平和在当前课程的学习进度, 同时也匹配课时的安排。任务的设置不能够太难实现, 工作量也不能太大。任务间有相互关联, 学生在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和操作。这样, 学生不再感觉程序设计是一件深不可测的事情, 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为此, 笔者把计算机案例课程设为了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实验涉及课程相关知识点, 使得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当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后之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设计性实验以“任务”形式提出实验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任务;创新性实验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由学生自选题目, 也可以做教师设定的研究课题, 该类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 弄明白实验的原理, 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 最终提交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 心得体会,

3 教学模式

精心选取案例并且筹划设计好之后, 就可进入实际教学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老师先在多媒体教师进行理论教学, 然后在实训室进行时间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放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的[3]。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刚学完理论知识还没实践, 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对此, 笔者采用“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演练结合”教学, 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组合教学, 笔者把教学地点都放到实训室, 老师在讲台上采用现场编程的方式, 边讲边做, 在编辑器上怎样建立一个java工程, 设计类, 定义变量和方法及创建对象, 把一个程序从无到有的完整实现过程展现给学生。讲解一个知识点完后, 学生当堂就可以进行实践, 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不断的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编辑器上运行学生提出的方案, 看是否有问题, 通过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该方案是错误的, 该怎样修改, 最后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而且实现学生对Java课程知识很好的掌握。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 在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探索改革, 通经过多次实践教学的试验, 该课程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掌握了Java的理论知识上, 提高了学生的Java开发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席, 王志强.国内外Java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 (1) :44-47.

[2]徐南.基于项目机动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14) :140-141.

[3]熊程.案例教学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11) :176-177.

[4]司海峰, 王亚玲, 催建弘, 等.Java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之研究[J].硅谷, 2014 (7) :84-85.

[5]谭鸿健.高职院校Java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 (2) :136-138.

高职java教学 篇2

高职Java Web开发课程改革实践

作者:孙 昱 侯佳路 胡晓凤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08期

【摘要】《Java Web开发》课程改革,借助北京MLDN软件实训中心的培训经验,主要是针对Java EE Web工程师的培训,深入地讲解了作为Java EE Web工程师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术体系,帮助学生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Java EE Web工程师。

高职java教学 篇3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在目前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本不及时更新,无法摆脱应试模式框架,以及教育与实际脱轨等一系列的问题。而java程序设计是一个对学生的操作和实践很有依赖性的学科,所以,只有选择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才能使得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更好地学习java的程序设计。

一、什么是项目驱动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知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进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软件这种比较复杂,学生可以借助项目的发展,来接受一些诸如程序设计之类的知识系统。

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具体针对每一个学生来进行程序设计的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更好地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知识理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得高职院校更好的和社会接轨。所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史上的重大改革。

三、就java程序设计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如何选择授课项目

项目的选择应该与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匹配,这样的授课项目才可以与时代的发展接轨。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判断。如果项目过难,学生不易接受,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之,项目过易,学生的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起来,也容易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项目的基体过于庞大,教师很难完全的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会影响教学的完整性。而项目的技术含量如果太高,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打击学生对项目研究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的周期来具体分析,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授课作业。

(二)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分组和授课进度

授课项目的选择是为了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业。所以项目的安排要合理地分散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周期之内。根据授课的进度,适当增加项目的难度以及技术含量。这样比较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直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传统弊病。

学生的分组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作为每个小组的组长,接受能力高的同学可以作为副组长。这样就能更有利地组织学生来一步步完成项目的每个阶段。并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部分同学的领导力,并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三)如何进行项目驱动教学

1.教师讲解软件开发的环境

在授课的开始,教师一定要本着当下软件开发的环境为学生作深入细致的讲解。当下,软件开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速度,使用的是一体化的集成设备,即把数据库,服务器等集成在一起,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得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Java的后台程序都是英文版的,这就要求教师更合理地引导学生来正视软件开发的难度,同时借助语言,肢体,以及软件的实际操作来打消学生的负面心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确定授课的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授课软件及其辅助工具。因为java的程序设计不但要求学生知道程序设计的目标,更要让学生知道该过程及其原理,以及软件开发的条件和必备工具。在授课初期,教学过程一定要采用可视化的软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程序的管理,编程等的产生和形成。在授课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采用非可视化的开发工具,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的知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授课的考核

在当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项目驱动授课的教学模式。在项目驱动的模式下,我们不应该只用笔试,口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量来进行评定。在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到了某一进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某软件或者某程序。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编程,而不是让学生在纸上填写编程代码。当学生的考核完成以后,由学校的权威专家来逐个评判考核的结果,并评分,计入考核档案。这样才能防止某些学生作弊,更好地体现考核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4.教学实践

当学生的考核完成并且合格以后,就应该让学生来参加实践。实践可以是教师根据企业的发展来设计出的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寻找的项目,无论如何,都要和日后学生即将步入的社會相适应,不可以搞形式主义,让学生空有一身知识而无处倾泄。实践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之前的知识更为系统地掌握和消化。并且能让学生更为自信的走向社会。

5.引导学生就业

当学生的知识掌控的比较随心所欲,并且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心应手时,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即让学生就业。根据学校的优惠政策和人脉关系,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的行业来发挥他们的最大才能。初入社会的学生并不懂得社会上的一些潜规则和人际交往,教师应该用委婉的语言向学生合理解释,如果话说的太直接,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恐惧的心态,打消学生走向社会的积极性。学生应该努力自己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一切做到最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适合自己的空间。

四、小结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我们已经不陌生,它的作用是把教学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杜绝了以往学生只知理论,不懂社会实践的尴尬局面。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社会所给于的压力,及时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在工作中。所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马玉青.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05)

[3]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

[4]张党省.论职校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的角色[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9)

[5]岳云峰,顾晖,李跃华.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法[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

[6]吴言.项目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2003,(07)

[7]兰景英,范勇.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6):10-13

[8]陆芸婷.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基础》课程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69-271

[9]朱雄军,杨旭东,陈晴.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32-33

[10]罗伟,张莹,张翠英.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3):34

高职院校JAVA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篇4

关键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现场编程法,课程改革

1 概述

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语言教学一般选择C/C++,C#或Java语言,像VB和Delphi虽然社会上还在使用,但基本上已经退出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舞台,而一些新兴的语言,像Python,Ruby和Perl目前还只是在社会上使用,并没有作为教学语言进入高职院校。

C/C++目前主要用在嵌入式编程,编写底层驱动或游戏,此行业的入门要求较高。C/C++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陡,特别是C/C++中的指针,手动分配内存等知识点难于理解,更谈不上熟练应用了。高职学生即使学过C/C++后,毕业后基本上不可能找到C/C++的相关工作,此类工作一般没有3-5年的C/C++工作经验是不能够胜任的。因此,C/C++比较适合本科生去学习,而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

现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采用.Net平台和Java两大平台,这两个平台各有千秋,C#和Java语言是对应这两大平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用的最多的两门语言。笔者认为这两门语言都可以作为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语言。本文只是讨论Java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

Java由Sun公司(现已被Oracle公司收购)于1995年5月推出,自从它面世以来,已经获得了业界的一致推崇,Java已经发展为一个覆盖面广、效率高、易用性强的技术平台。Java语言具有很多优点,安全、健壮、多线程、高性能、分布式、可移植和面向对象等。更可贵的是,相对于C++来说,Java非常简单,消除了诸如指针、手动内存管理等让初学者深感头痛的学习难点,使之非常适合成为初学者的入门语言。

目前,为了适应IT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少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虽然IT企业对Java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高职院校却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企业的对Java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从市场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就好比一个人才的加工厂,毕业生就好比是加工厂的产品,而现在加工厂加工出来的产品不能达到使用者的满意,问题的根本出在加工产品的加工流程上。

2 Java课程体系结构

Java平台分为三个体系Java SE(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ava平台标准版),Java 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java平台企业版),Java 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java平台微型版)。目前,在企业中用的最多的是Java EE,其次是Java ME,当然,它们都是以Java SE为基础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该以Java EE或Java ME作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本文重点讨论Java EE的课程体系结构,笔者把整个Java EE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Java基础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第二阶段:Java Web应用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如表2所示。

第三阶段:Java企业级应用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如表3所示。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内容应该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阶段的内容可以有选择的去讲授,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量,建议只讲授常用设计模式和Oracle数据库。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公司或企业都能用到这些开源框架或开源项目,另一方面,学生学过设计模式以后,再去自学这些开源框架,相对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上手也比较快。

笔者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最为基础的知识,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但模拟不了企业真正的项目,不少高职院校的所谓企业的真实项目,也不过是企业真实项目的裁剪版,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有些隐性知识,学生只能在公司里才能学到,那学校就应该通过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的方式把学生送到公司里,让他在公司的环境中学习,而基础知识就应该在学校里完成学习。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如果课时量不够,就只讲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内容,给学生一个腾飞的基础。

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即以情境、协助、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使学习者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实现了意义建构。

在Java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应该单纯的去讲解每个知识点,而应该以小型或中型项目为主线,贯穿某几个知识点。同时将项目以课堂为单位划分出若干个教学子任务,通过创设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子任务,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以积极的和健康的方式展开,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Java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对于简单的中小型项目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而对于阶段项目,则由学生分成小组,模拟软件公司开发软件项目的实际过程。对学生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分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扮演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等不同角色,通过创设这种与软件公司开发现场相近的情景,可以使学生熟悉软件开发活动的实际工作过程,充分理解不同角色的任务和职责,在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过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项目开发结束后,要进行集体答辩和项目评定。首先由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答辩幻灯片,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答辩,其中:项目经理简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员阐述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每位程序员演示并描述自己所编写的模块;测试员讲述测试案例设计和测试结果。最后,小组演示自己的项目运行情况,由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进行提问,小组的成员根据提问进行相应地回答,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其成就感。

4 现场编程法

现场编程主要是指教师现场编程和学生现场编程。教师现场编程是指教师不能只讲理论,而应该用案例去讲解,而且案例的所有代码必须现场键入,不允许复制粘贴。复制粘贴代码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的编程思想强加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片面地接收教师的编程思想。学生现场编程是指学生不能一直被动的听讲,应该让其现场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师现场编程,学生可以隐式的学习到教师的编码风格以及一些代码调试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代码规范度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同时,现场键入案例代码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编程思想和学生的编程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编程思想编写代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编写代码。如果学生的编程思想有问题,可以通过错误的运行结果让学生去反思他们的编程思想。最后,教师对学生编程思想的优缺点给予点评,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想法为什么没有考虑到“点”上。这非常重要,很多老师讲解完后就问学生懂不懂,不懂的提问,如果没人提问就接着讲。但是通常学生的“懂不懂”只是对你的例子“懂不懂”,其实并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只是说你这个题目懂了,学生做其他题目时往往还是不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反映“上课理解了,下课就不会做了”的原因。

通过学生现场编程,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技术内容,同时提高其动手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一个简单的、代表性强的编码题要求所有学生现场编写代码,在5~10分钟之内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教师很有兴致,而学生昏昏入睡的现象。学生现场编程的时间不宜太长,编码行数一般控制在50行以内,题目不宜太复杂,急于求成,出的题目太难、学生解答不出来,拖延时间太长,导致课堂讲解时间不够甚至课堂失控。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通过现场编程法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Java课程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应是具有一定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项目教学法和现场编程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螺旋上升地通过不同规格的项目学习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本文的教学方法能够在Java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开展工作,学会了发现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编程法进行Java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已经进入公司顶岗实习阶段,公司普遍反馈这批学生的编程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能较快地融入到项目中并较好地协同项目组其他成员完成开发任务。

参考文献

[1]董婷.项目教学法在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文汇,2010(3).

Java课程教学小结 篇5

学效果分析教学改进报告

本学期本人担任了软件日语091班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的总结如下:

情况分析:《Java程序设计》课程讲述的内容是Java程序设计。课程以Java为蓝本进行教学,注重操作和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我比较喜欢,因此从起初就下定决心要教好这门课程了。针对这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在总结如下。

1、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内容,我都作成动态的画面,将每一步操作都动态的表示出来,学生有兴趣看,也有兴趣学习。使学生能理解难点内容,掌握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2、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和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订单管理系统为教学案例,开展教学。从基本概念到最后的类以及最终项目的完成,都采用这一案例进行。所有实例都可以运行,可以查找结果。在机房,学生可以边操作边运行实例,上课是由于任务驱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很高。

3、在课堂上开展竞赛,学生参与,谁首先完成任务,谁先检查,并且每次检查都有分数记录,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好,听课认真。

4、项目引领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在线考试系统,这是一个由数据库SQL做后台,Java做前台的系统。虽然和真正的软件还是有差距的,但是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理解使用Java调用SQL的过程和编写大的数据库软件的方法。在这个案例中,我全程辅导,指导学生完成数据库、表、每个界面和各个代码的编写、讲解、录入。由于这个环节被学校抽到听课和资料检查学生格外认真,我也感到了学生对我的教学工作的支持,我非常满意。尽管他们是大二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热情和认真不逊色与其他班级。因此,通过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和一个实训环节的相处我和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感情很深。

5、认真作好教案和备课笔记,这是自己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浅谈Java语言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Java;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Java语言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进行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解(讲解基本语法,知识内容,编程技巧,学生随堂练习,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实验教学必须辅以实训实习和课程设计来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深化,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Java语言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逐步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演练,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首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再找教师帮助,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综合答疑,最后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这种方法已在本校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需做必要的实验准备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因为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棒,它对于理论教学有指导的作用,并且,对于实验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教学大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想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事项,必须充分掌握教学大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详细说来,应该设计出实验题目,实验题目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个要求,设计的题目要有深度,为开发实用程序提供可能。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的教学之前备课,备课主要包括实验内容的确定,教学目的的确定。在实验课以前,必须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每次实验课都要做什么、学什么;除此之外,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验内容必须围绕大纲,内容必须紧靠大纲,必须使得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另外,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在实验课上课前提前把给学生做的题目做一遍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在做题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题目难易系数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学生在做题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帮助其解决,这样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因为Java的实验性很强,多联系能发现很多问题。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还要对实验室机房的机器进行调试,确保机器和软件都能正常运行。

最后,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状态,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想上好计算机Java语言实验课,这是一个的重要前提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同学喜欢编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其他语言),但是,有的同学对编程知识了解的较少,甚至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不能采用填鸭式的一鞭子赶,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避免注入式教学,采用启发性教学。应该启发学生学习Java,让学习的学习动机变成内部动机,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编程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去设计一些小项目做一下,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联系相对难的题目,基础较差的同学需要巩固基础,多加练习,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编程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因为Java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课程,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难理解的。他们缺少编程的思想和模式,编程对学生而言就是新鲜的。所以,在实验课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编程理念和编程模型,要比让学生机械的把程序敲入电脑,查看程序结果修改程序重要的多。因此如何通过实验课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的学习兴趣,如何建立编程思想才是教师上实验课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具体的讲课过程如下:首先简要复习一下理论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Java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实验操作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了理论知识才能上好实验课;其次让学生进行预习,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好理解,不好掌握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然后再针对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布置比较有综合性的题目,将题目用到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自己练习,在这其间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路。

三、让学生动手,强化实践环节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Java编程基础知识以后,学生缺少的是实际的开发经验和全面应用Java技术的能力。该能力可以通过实际项目来锻炼提升,首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通过做项目来获取实际的开发经验,尽快达到实际锻炼的要求。比较典型的实验项目有纸牌游戏,在线购物系统,图书馆系统等,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课题设计。学生可以几个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每个课题都要有新穎性,在设计性实验中,为了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进展,把每个作业分成几大块,规定每一个学时中应完成的内容,给出每个块要完成的功能,并给出详细描述,要求学生编写相应代码。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学生一旦遇到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对于普遍性问题,需要进行归纳总结,统一讲解。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教的效果,比较值得推广。

四、结束语

Java语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实际的应用开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基础,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并且引入项目驱动。以上是对Java教学问题的一点简单概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实际应用于Java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祥义,张跃平.Java 2实用教程(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5.

高职java教学 篇7

1 抽象类与接口

1.1 抽象类

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简单的结构化思想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 面向对象作为一种全新的, 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的编程思想很快被广泛应用。编程者对现实世界进行理解、模拟和抽象, 一切事物皆对象, 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用继承等机制模拟实现, 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被编程者归纳为类, 定义其共同属性, 忽略细节, 这就是抽象的过程。这种方法更贴近人类大脑习惯的思维方式, 帮助人们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编程, 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建模。同时, 还能有效提高编程的效率。

所以, 类是面向对象思想中最基础, 最重要的概念, 而抽象类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 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 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象都是通过类来描绘的, 但是反过来却不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类都是用来描绘对象的,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描绘一个具体的对象, 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往往用来表征我们在对问题领域进行分析、设计中得出的抽象概念, 是对一系列看上去不同, 但是本质上相同的具体概念的抽象。在面向对象领域, 抽象类主要用来进行类型隐藏。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固定的一组行为的抽象描述, 但是这组行为却能够有任意个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具体编程中, 抽象类可以包含若干个抽象方法, 并在类头前加上abstract修饰符来定义。

1.2 接口

Java中的接口是抽象类的一种, 是一系列方法的声明以及特征的集合, 它只包含常量和方法的定义, 而没有变量和方法的实现, 且其方法都是抽象方法。所以, 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没有方法的实现, 因此这些方法可以灵活地在其他地方被不同的类实现, 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接口的用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接口实现不相关类的相同行为, 而无需考虑这些类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接口指明多个类需要实现的方法。

(3) 通过接口了解对象的交互界面, 而无需了解对象所对应的类。

(4) Java语言只支持单继承, 而接口可以实现多重继承结构。

1.3 二者的关系与主要区别

接口和抽象类都不能被实例化, 它们都位于继承树的顶端, 用于被其他的类实现和继承;二者都可以包含抽象方法, 实现接口或是继承抽象类的普通子类都必须实现这些抽象方法。另外, 在语法方面, 二者结构也比较类似。但二者在编程思想方面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笔者曾在某些书籍上阅读到这样的观点“接口是抽象类中的一种”, 这种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 抽象类在Java语言中体现了一种继承关系, 要想使得继承关系合理, 父类和派生类之间必须存在"is-a"关系, 即父类和派生类在概念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对于接口来说则不然, 并不要求接口的实现者和定义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可以在符合程序逻辑前提下作出任何扩展。

其次, 抽象类在Java语言中表示的是一种继承关系, 因为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 一个类只能使用一次继承关系。但是, 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第三, 从语法定义的角度看, 二者的区别更多:

(1) 接口只能包含抽象方法, 不能包含已经提供实现的方法;抽象类则完全可以包含普通的方法;

(2) 接口不能定义静态方法;抽象类完全可以定义静态方法;

(3) 接口中只能定义静态常量, 不能定义普通变量;抽象类既可以定义普通变量也能定义静态常量;

(4) 接口不能包含构造器;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构造器, 抽象类中的构造器并不是用于创建对象的, 而是让其子类调用这些构造器来完成抽象类的初始化操作;

(5) 接口里面不能够包含初始化块;但是抽象类里面则完全可以包含初始化块。

2 课堂教学举例

上文已经从概念方面说明了什么是抽象类与接口,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只有概念未免显得太空洞, 不易理解其本质, 尤其是作为高职java教师, 面对基础稍差的学生, 如何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定义使用抽象类, 这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将在下文中举例说明。

首先, 如何理解抽象类, 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示例说明:

(1) 有三个类:长方体类、圆柱体类和球类, 计算这三个类的面积和体积。

分析:学生此时已掌握如何分别定义类, 实现对象并调用方法来进行计算。但很明显, 这三个类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而是一种并列关系, 因此要分别定义, 并在每个类中定义属性及计算方法。这些类的结构完全一样, 但由于计算公式不同, 则方法内容不同。这样做就会使程序代码重复率增加, 降低编程效率与程序模块化程度。

解决办法:启发学生, 引入“归纳”思想, 总结三个大类在属性和方法上的共同点, 增加一个形状类作为三个类的父类, 并定义为抽象类。再通过讲解抽象类的语法, 向学生展示修改过的程序跟原程序相比, 结构是否显得更合理, 更模块化, 更有效率。

(2) 书店有三类图书, 分别是科技书籍、文艺书籍、教材。要求分别计算三类书的打折价格, 并统计入库时间。

分析与解决:有了第一个示例的启发, 学生基本能在分别编程的基础上, 总结归纳出三大类图书的共同点, 并试着构造父类———图书类, 作为抽象类, 在子类中分别实现方法 (以上示例具体代码省略) 。

下面在学会了使用抽象类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了解接口。此时首先要启发学生思维, 不要陷入继承的框架里, 因为接口的实现实际上是跳出了继承至上而下的家族式思想, 更好地模拟了现实世界中事物更为复杂的关系。比如定义某接口:

构造了一个婴儿类。此时, 语法并不是重点, 我们应当启发学生比较这两个类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那么很显然, 除了包含了名称相同的方法, 小汽车和婴儿在现实世界中是一点联系都没有的, 由此可见, 实现接口的类, 可以没有逻辑关系。这一点要与抽象类区别开来。学生学习编程, 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熟练的语法, 而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编程思想。尽管接口这个例子, 如果我们用抽象类, 也可以实现, 但在逻辑思想方面, 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包含了继承关系的类, 还是应该归为“同一家族”。

3 结束语

抽象类和接口是Java语言中的两种扩展程序的方式,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对于它们的选择却又往往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中的概念本质的理解以及对于设计意图的反映是否正确、合理, 因为它们表现了概念间的不同的关系 (虽然都能够实现需求的功能) 。在高职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此方面侧重讲解, 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编程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虞益诚.Java程序设计及应用开发教程[M].科学出版社, 2007.7.

[2]Mary Campione, Kathy Walrath.Java语言导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3]详细解析Java中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OL].http://dev.yesky.com/436/7581936.shtml.

高职java教学 篇8

根据文献[1]的介绍, 我们知道,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具有的一般特点是:从知识结构来讲, 高职学生对中学阶段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有的学生甚至偏科比较严重, 知识面相对比较广但深度不够, 这给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素质方面来讲, 高职学生的成绩相对来说普遍较差, 因此导致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学习主动性不强, 畏难情绪较明显, 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这些因素也对它们大学阶段课程的学习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上述因素给高职Java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带来了较高的要求, 而根据笔者多年的Java教学经验发现, 案例教学法是适合高职Java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文我们针对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如何在高职Java课程教学过程中贯彻案例教学法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1 案例教学法简介

所谓案例教学法 (国外称为case study即个案研究) , 是指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 它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从广义上讲, 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3]。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和规则等, 它让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案例教学是通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 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真正重视的是求出答案的过程。

2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Java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其在经济、医学及法学类课程中的运用有所不同,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Java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是分析和讲解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及对应于某些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的程序案例。下面我们主要从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引入和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三个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Java课程中的运用方法。

2.1 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有三种方式:整个课程贯穿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具体章节选择小型案例和前两者的结合。我们在所讲授的Java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三种方式:整个课程贯穿了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每个章节也有适合该章节的小案例, 比如讲到类的定义的时候选择了学生类、课程类等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小案例。

案例的选择还应纳入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去, 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问题及解决方法应该与课程的知识点及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Java课程对学生的编程技能及小项目的完整开发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在案例方面做出了上述选择。

2.2 案例的引入

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也应纳入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并尽可能的与课程知识点自然衔接。在我们的Java课程教学中,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C#.NET课程, 有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 所以在Java课程开始的时候, 我就直接引入案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提供这个项目让学生先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 然后再在相应章节中逐步编程实现这个项目。

2.3 案例的分析与讲解

案例分析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而教师则主要负责控制时间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不至于跑题。Java课程所培养当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编程能力, 也包括软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所以课程开始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我们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 然后从中挑选较好的方案和较差的方案去分析和讲解。在具体的章节中, 我们结合章节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将学生管理系统拆分成不同的实现部分, 让学生分析章节对应的部分内容。例如, 讲到方法的定义与实现, 我们让学生分析学生类都需要实现哪些方法, 如何去定义这些方法, 如何实现这些方法等。

案例的讲解应围绕案例中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例如, 在讲解课程类定义的时候, 我们主要分析课程类的命名、系统关心的该类的属性和方法等。通过这个小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Java类是如何定义的, 为什么在本系统中要选择这些属性和方法, 而不选择另外的属性和方法, 这些属性和方法应该如何实现等。

3 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每一位讲授Java课程的高职院校老师去认真研究并积极贯彻应用的一个课题, 但也不应千篇一律, 因为每位老师所面临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本文是笔者在长期的Java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点经验与心得总结, 希望能给读者以参考的价值。

摘要:首先指出了高职Java课程的特点和新世纪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两者对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 然后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接着重点论述了高职Java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是为高职院校讲授Java课程的老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Java课程

参考文献

[1]陈炜.90后高职学生特点[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0f597de5022aaea998f0f4d.html, 2011-07-02.

[2]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0 (4) :79~82.

高职java教学 篇9

近年来, 面向对象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校普遍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之类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和应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 在教学与研究中发现, 面向对象部分的教学难度很大, 同时也很重要。学生必须掌握面向对象知识, 否则就无法继续深入学习Java课程, 掌握Java语言的功能和应用。可以说Java面向对象教学是这个学科教学上的主要瓶颈,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2 J a va面向对象教学难点

Java教学中, 学生普遍反映面向对象部分理解困难。面向对象作为一种思想, 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定义教授给学生的。书本上的定义和概念只是反映了面向对象思想的表层部分, 学生单看定义无法理解这些知识, 更无法进一步建立面向对象思想。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按照教材进行理论讲授, 一个月一次上机实际操作课, 在加上课后作业和考试测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结果并不理想, 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面向对象思想, 无法全面掌握着这项技能。

3 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改变传统Java面向对象教学情况,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引导学生会学习、会实践;教学过程中, 不但关注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 并结合社会行业对软件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

面相对象的知识包括:类的封装、继承和多态、访问修饰符和接口。初学这些Java面向对象思想比较困难, 所以教学上需要培养兴趣, 打好基础, 多进行实践操作。本文在教学中引入了兴趣激发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实例教学方法。

3.1 兴趣激发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一般比较严谨, 系统, 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需要引入兴趣激发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用实际项目例子和玩游戏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引入Robocode进行兴趣激发教学。Robocode是个完全用Java开发的机器人战斗仿真器, 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这个环境里, 可以用Java编程的方式创建一个机器人, 把它放到战场上, 让它同其他开发者们创建的机器人进行战斗。

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游戏画面时非常兴奋, 这时引导他们:如果想自己开发这样的游戏那就好好开始学习Java。此时学生已经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如何在电脑上开发编译Java程序了。接下来, 引导学生利用Robocode去学习java的基础知识, 如:调用API代码、阅读Javadoc、继承等等。此过程中, 游戏不是一般游戏简单的打打杀杀, 而是编程人员之间的智力较量。继承、多态等Java知识就是程序员的武器。学生必须使用继承才能得到并增强一辆坦克, 必须重写接口和方法来提高攻击策略。随着游戏的进行, 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编程能力也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组成小组在游戏中去互相分享Java学习心得。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起来不厌倦而且效果较好。

3.2 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实例教学方法

在面向对象理论教学中尽可能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实例教学方法。在操作的过程当中, 教师通过完成任务, 通过设问,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对象及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并让学生找出本例中各对象的名称、不同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过程名称, 教师再适当加以归纳和小结。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创建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及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例如:在讲解类与对象的时候, 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账户?”, 学生给出各种答案: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手机账户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种账户中总结抽象出账户是一个对象, 有余额这个属性, 给出面向对象代码:

class Account{

double balance;

}

然后继续提问“账户有什么作用?”, 学生给出答案:交学费、查询余额、手机充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种账户作用中总结抽象出存款、提款、查询余额三个主要作用, 即三个方法。进一步给出面向对象代码:

class Account{

double balance;

void depost (double amount) {}

void withdraw (double amount) {}

double get Balance () {}

}

最后根据这个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类与对象的逻辑关系:类是由对象抽象出来的, 类中包括属性和方法。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之后, 在学生中进行统计, 多数学生当堂理解了类与对象的逻辑关系, 证实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

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实例教学方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 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实例为中心, 以提问的形式对具体实例进行讲述上, 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问题中来讲解。实践教学中发现, 对初学者而言, 详尽理解每个示例所带来的愉悦胜过于了解它所能解决的问题范围。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以致用, 从而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 能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教学方法, 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Java编程语言, 尤其是面向对象部分, 要多动手才能真正把知识消化掉。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写代码。

4 新教学方法的成果和结论

经过多年对比新旧Java教学方法, 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学生在面向对象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而且在进入企业从事Java编程的工作中, 能更快的理解工作重点完成任务。

Java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过程当中, 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重视Java基础理论教学, 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培养。本文中提出了一些Java面向对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并实际应用于Java教学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龙.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0) .

高职java教学 篇10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包含了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异常、数据流、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线程、网络通信等内容。Java语言是一种目前正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与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 学生们普遍反映知识点多, 学起来枯燥乏味, 毕业后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如果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该门课程, 已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编程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 能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是当前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抓紧做好《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1]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并综合运用该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计忽视学情分析导致分化严重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入学成绩200分左右, 然而有的学生400分左右。学生的英语和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自我约束克制能力较差, 对一些程序的代码和算法, 理解起来费力, 因此, 在面临稍有点难度的java语言的学习时, 就会轻易放弃, 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从而出现厌学情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校通常采用班级授课方式, 全班学生使用统一的教案、实验内容、作业, 教师为了紧跟进度实施教学, 基本上顾及不到同学们的基础差异, 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2.2“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大部分教师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授课方式, 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而java程序设计课程每一节基本上都需要记住并理解较多的语法细节, 而且有的知识点比较抽象, 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不能系统的掌握知识要点, 处在被动学习的阶段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 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一堂课下来, 老师讲的辛苦, 学生们听得也累。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浇灭, 严重影响学生们的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高职院校里, 大部分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仍然沿用突出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中, 学生们感觉在理论课上对知识点有所掌握, 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上机课编写程序时觉得无从下手。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 程序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大部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差, 更谈不上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教学改革

3.1 分层次教学, 缩减两极分化差距

首先, 教师应该通过与之前任课老师及辅导员交流、摸底测试的方式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来实施针对性地知识传授。例如, 针对一些编程能力不强的学生, 教师应该通过基础知识训练和上机实验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 待学生的水平有待提高之后, 不断加强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对于编程水平较好的学生, 教师应该注重案例、项目训练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其次, 教师要加强每一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较差的学生, 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 实现编程能力的提高。

3.2 老师引导, 学生主导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是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教学方式。知识的传授不再放在课堂上进行, 而是教师需要在课前预先录制好视频, 视频的学习需要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老师通过案例法, 讨论法等方式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化。课堂上的主体变成了学生, 通过学生的讨论, 提问等主动学习的方式, 实现知识的学习。其次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充分解答多位学生的疑惑, 更好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通过翻转课堂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讨论课,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3 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2]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设置一系列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分析, 如何去思考, 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达成, 完成课程的总体目标。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 把课程所讲内容分为若干个任务。考虑到学生们的基础及学习能力, 每个任务都有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其中基础部分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 拓展部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

项目教学法[3,4]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 它要求学生和教师一齐参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一个的项目过程, 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 教师安排学习行为,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起积极性, 达到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项目的选择要重视, 既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且选取项目的难度要适中。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精选了2个小型项目, 《学生管理系统》、《简易聊天程序》。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把知识点融入到任务中, 再把任务融入到项目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种方式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能完成教学任务。

4 总结

在Java语言教学中, 通过课程改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上课时能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实验课上能主动与老师交流, 能按时完成实训内容, 大部分同学能将课堂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 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当然, 高职《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间要不断地加强交流,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高职教学模式, 更好地使学生掌握Java编程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摘要:《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软件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特点, 结合教学经验, 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并从注重学生差异、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 2015, 18 (5) :43.

[2]黄洪, 赵小敏, 张繁, 叶蕾, 王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 2012, 04:49-51.

[3]沈维政, 苏中滨, 赵洁.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72-73.

上一篇:风电发展状况下一篇:人工湿地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