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团队

2024-07-03

高职教学团队(精选十篇)

高职教学团队 篇1

一、团队合作精神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进入WTO后, 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 建立群体意识。也就是说对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要求除具有业务上的竞争力, 更要有“团队精神”。与此同时, 我们的语言教学正经历着空前的一次变革。随着教育的改革的深化, 各大院校的扩招, 给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 各类大学毕业生正达到空前的规模, 就业率的下降随之成为各种院校头疼的问题, 尤其给高职高专院校带来不小的挑战, 成为危及其生存的大事。“面向沿海, 面向外向型企业” (黄藤, 2007) 的就业思想迫切需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的外语人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作为与人沟通, 相处的载体必将首先担负起这一教育使命。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团队协作的学习方法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的学习, 突出语言的沟通的本质。二者相互作用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自尊;培养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而这种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也更是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现状透析

首先,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 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很多学生有孤僻、不合群的不良心理素质, 甚至存在害怕处于陌生环境、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而英语是语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敢于开口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团体合作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大大有利于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其次, 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 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 往往使得自我中心意识膨胀, 很容易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为此,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其有意义。

我从事语言教学之初发现:当需要几个人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相当多地表现出合作不够, 个人主义至上, 造成了学习中不少班级凝聚力不强;有的学生把市场经济的金钱意识和竞争原则盲目扩大化, 在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上不注意感情的培养, 轻义重利, 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 沟通关系上过于淡漠。譬如在讲到《新编实用英语》中SectionⅠ口语练习部分, Pair work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够, 使教学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 基础稍好的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完成对话练习也不愿意让别的同学做自己的partner, 为了突出自己完全不顾合作伙伴的感受和小组整体荣誉, 也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与1+1>1的合作理念背道而驰。对于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 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 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 喜欢我行我素, 习惯于自我奋斗, 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 对自己应付的社会责任缺乏负责的态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出了教好书还应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以人为本, 特别要对大学生较强引导。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团队精神调查中令人深思的是:仍有12.6%的学生认为团队精神是一种不承认个人利益, 抹杀个性的精神。并且, 随着年级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强调团队精神会吃亏。我们更能从中看出: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大学生对培养团队精神的认识不足;大学生应具有的团队精神素质与社会对他们应具备的团队精神素质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团队合作精神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 教案设计方面。

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 要么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 忽视团队的作用, 要么缺乏个性, 随波逐流, 在竞争中被淘汰, 存在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问题, 就是说,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要求, 通过浅显的事例, 以小见大, 由浅入深, 说明深刻的道理, 启发学生深刻的感悟能力和对理论的认同感。我在教学中常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适当引入团队创业成功的案例。如在讲到《新编实用英语》Book 4 Unit 4“The IT Age”时我在背景知识设计中穿插惠普、微软、雅虎、苹果电脑等世界优秀IT企业都是从团队创业起步的案例, 让大学生明白优秀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协作精神, 虽然只是几句话, 但我发现其作用至少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异常顺利。针对上面提到的学生缺乏小组荣誉感的情况可以通过打整体分的方法, 让他们意识到一人的表现良好并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只有团体都精彩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在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

(二) 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

这部分也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最核心的部分。我在刚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做一个教学前的Introduction游戏, 即由固定的几个学生 (根据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 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 各组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通过简单的英语交谈了解各自的优点并且总结本组的特点, 然后每组从中选一个比较擅长画画的学生leader/moderator (为了表示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肯定leader/moderator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选择轮流担当的方法) 一起到讲台上经过简单沟通 (当然还是用英文) 画一幅交通工具, 要求这个交通工具的各部分必须代表各组的特点, 并且用语言加以描述 (根据学生的水平情况交通工具的各部分的英文名称可由老师提供给学生) 。通过这个游戏, 小组内初步树立合作意识, 小组外的同学之间有了比“I am from..My name is...”更深刻的了解, 也对各位同学的合作意识做出摸底, 对以后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通过各位leader的杰作, 教师也可以用他们描述的交通工具的各部分对各小组加以命名, 作为以后小组活动的基础。

合作小组可开展丰富的活动:

1. 小组问答。

根据课文内容, 可采取老师提问, 也可同组同学相互问答。比如单词学习可以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 可以由老师说出单词的英文意思, 由各小组采用抢答的方式猜出是单词表的哪一个单词, 当然此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单词的复习。在课文学习中照课文宣讲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疲惫, 并且也不容易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我在学到“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I’ve Met” (《新编实用英语》) 这一课时, 提出“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one of your teachers (或者问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me?) ?What’s the special of him or her?His/Her appearance, age, personality?”等问题让各组交流抢答来激发学生对新文章的学习欲望。

2. 小组游戏。

英语课堂游戏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 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分钟, 却能为当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比如现在同行中采用得比较有效果的游戏之一是在课堂中开展“气球游戏”活动, 此游戏有助于引出新的话题, 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培养团队精神。

目的: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英语例句复习、归纳句中词汇的表达顺序, 通过课堂任务, 引出新的语言功能。

步骤: (如果班级学生总数为30名) 准备六个气球。老师将准备好的问题或者句子写在纸上, 并剪切成片段 (纸条) 。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例句参考 (见《新编实用英语》Book 4Unit 1) :

*I’m beginning to prepare for the intermediate level.What test are you going to take?

*Confidence is built on abilities, isn’t it?

将剪开的纸条塞入每个气球中后, 将气球吹起, 并放置于教室一角。向学生详细讲解活动方法和规则。将全班分成六组, 每五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跑步速度最快的学生做代表。当教师说“Go”时, 小组代表迅速跑至摆放气球处。学生代表必须在不用手和脚的情况下, 将气球弄破, 并将其中的纸条取出。各小组齐心协力将代表搜集的纸条 (碎片) , 拼接成完整的句子或问题。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小组即为获胜者。如果哪组拼出的句子是一个问句, 那么该组须一同讨论出该问题的答案。

3. 小组表演。

如角色扮演活动 (role play) :每单元对话练习时, 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 发挥想象, 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 进行角色表演。在学习“Art of Negotiation” (Book 4, Unit 2) 时我曾经让学生试着模仿谈判双方, 虽然难度比较大, 但是学生的劲头非常大, 互相鼓励, 各组都发挥出团队精神,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小组讨论。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leader/moderator记录整理后, 自己或推举某一组员轮流向全班汇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并不是所有的小组都很成功, 有的组活动气氛很好, 学习兴趣很浓厚, 而有的小组合作则懒懒散散, 一语不发, “团体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 不仅使得教学目标不能完满实现, 而且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采用小组合作,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充当好“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四、结语

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 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苍白无力, 即使是天才个人, 也需要他人的帮衬。同样, 很多外国企业如日本企业, 其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根源不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 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内部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全球公司EDS (电子资讯系统) 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Egan (约翰-宜根) 先生在江西某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服务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 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 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各大企业对新员工的招募中也纷纷加大对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考察力度。

总之, 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 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摘要: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 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改变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聋哑英语”和低效现象, 为学生走向社会职业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本文对团队精神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剖析和实践研究, 认为将团队合作精神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是可行必要的。通过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班级合理分组, 开展教学活动;对团队精神应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也为英语教学中贯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新的想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合作精神,重要性和必要性,现状调查,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的科研方法.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文化研究, 1999.

[2]Ur, 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高职教学团队 篇2

顾京 陈桂梅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团队目标、团队文化、核心能力培养,团队发展的机制与体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顾京(1958-),女,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数控技术应用研究;陈桂梅(1977-),女,山东莱阳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课程教学研究。(江苏无锡214121)

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始于2007年的国家级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根据建设主题可概括为两种主要类型:基于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基于课程或课程群建设的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如何借助专业建设的平台,制定团队建设目标,积淀团队特有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团队发展的机制与体制,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最的目的,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数控团队”)着力探索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品牌专业建设的团队建设目标

团队建设目标表明了团队存在的理由.表达了团队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团队评价的标准。因此,建设团队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团队建设目标。即找到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

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也是团队的共同愿景。制定基于专业建设的团队总体日标,取决于专业建设的基础、水平和目标。只有通过对现有专业基础分析、团队成员能力水平分析和专业建设目标分析,结合专业发展的背景环境研究,才能制定准确的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是我国首批举办的高职专业之一.至2006年,已成为教育部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团队具有良好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双师素质结构,特别是已基本形成一支由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带头人、有教学科研特长的骨干教师、有充满活力的年青成员组成的梯队。但此时,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正面临着—个重大的转折。我国高职教育将从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发展。学校被列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列,数控技

术专业必须作出结构调整才能完成示范性重点建设的任务,建成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高职专业。通过科学调研分析,数控团队将“基于厚实的教改成果。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托无锡地区高精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有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七,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建成专业建设成果丰硕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全体成员为之努力奋斗的共同愿景。

2.个人目标.清晰的共同愿景也是每位成员必须责任共担的共同目标。在深刻理解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数控团队根据学校在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及本专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为单位,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依据团队的总体目标、团队成员的个人特长,进行1=作任务分析,制定出各位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持续推进的阶段性教学T作目标与任务。然后。在团队带头人的组织下,每年每人按照具体的业务目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再通过工作量积分表、定时碰头会议、阶段小结和团队整体工作总结等方式。及时发现丁作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修订和调整不合适的阶段目标。保证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使个人的阶段成果能集成实现团队的总体目标。实践表明,团队成员的努力结果已远远超出个人目标的设立.从而使团队成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积淀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勇于承担的团队文化

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勇于承担的团队文化,是团队生存、发展、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团队成员产生安全感。敢于承担改革风险、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不断取得专业进步的关键所在。一种合作、信任和尊重的氛围,可以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彼此的力量和需要,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与智慧。数控团队充分认识到开放性的对话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提出“分工协作。互补互信.主动沟通,行大于言。学习创新”的精神号召。在践行过程中,除了团队带头人平时的言传身教之外,还通过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团队建设项目.加强成员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互助合作。如围绕专业建设,组织成员开展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T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点,分T协作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顶岗实习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合作研发技术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

现在,数控团队的基本文化特质“正确的行动导向、明晰的责任分工、顺畅的沟通交流、忘我的敬业精神”已成雏形.在这种文化氛嗣中。团队带头人在理解、接纳成员个性、脾气差异的同时.必须坚持“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价值通过团队不断提升”的专业教学改革核心价值观,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真心的聆听,充分分享成功经验.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因此,当面对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时,团队总能在协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培育三大核心能力,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宗旨是:增强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资源整合三大核心能力,促成团队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其核心是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物化教学成果。

1.执教能力。对专任骨干教师.要系统学习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提高理论修养,并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条件建设、顶岗实习教学等突出问题,锤炼个人执教能力。再用“可进可出”机制、“阶段考核”等手段落实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兼职教师.首先要为每位新到岗的兼职教师配备一名专任教师作教学秘书,协助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准备、教学文件规范化等教学丁作.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是给予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同等薪酬待遇.让兼职教师有团队归属感。

2.社会服务能力.培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问题是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强化科研.提升专任教师的T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扎实地、持续地提高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二是促进转化.拓展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参加大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拓展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纳入相关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核心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数控团队依托学校市场部、质控部,开展校外资源整合工作;依托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增强教研室丁作的活力;依托学校产学研分制度,推动内涵建设.鼓励骨干教师。整合的资源主要包括:依托无锡及周边地区制造类企业集群的优势资源,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进入

学校承担教学工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保障;确立“以他方需求为中心”的产学合作理念,通过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学结合实习基地。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重点建设了集授课区、讨论区、训练区和信息区于一体的教学车间,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目标。学校教学车间的建设.得到了国内知名机床制造企业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五百强企业美国肯纳金属集团肯纳金属(上海)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的支持。引进企业设备充实实训基地.企业进校设置奖学金等。社会资源的不断引人,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社会性、开放性。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双方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扩大了社会影响.校企实现了双赢。

四、构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对人才资源要素、教学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优化配置的系统丁程.建移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对形成一个稳定的、健康发展的教学团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学校层面——构建校内外结合管理体制和机制.

在校内.学校学术委员会和人事处牵头组成教学团队工作管理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需要.制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以协商式管理、集体参与式管理、团队带头人作出最后决策的方式来管理团队的工作,统筹教学团队发展日标和重点工作项目。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学校成立了面向行业企业服务的市场郝,统筹教师的技术服务与开发工作,并开展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室等校企合作项目。同时.为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校还成立了负责全校教育教学体系监控的质量控制部,形成从教研室、院系到学校层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增强院系、教研室的工作活力。建立产学研分制度。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在政策措施上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团队走出校门服务企业和引进企业专家来校执教的滚动发展长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便于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激发专兼职教师潜力、形成校企合力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如制定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外获奖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多个管理制度。

2.团队内部——自我管理体制和动态运作机制。数控团队采用专业带头人的AB角制。

更好地保障了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内部采取柔性的激励方法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工作任务激励与人际关系激励辩证统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辩证统一、外部激励与自我激励辩证统一。同时,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的相关规定.团队一方面在坚持不断吸纳优秀人才的前提下,建立分享反思的组织学习支持系统.培养出色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成员。提供拓展国际视野的学习考察机会和提升科研水平的国内外访问学者机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进厂锻炼、积极向兼职教师请教;为兼职教师提供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吸引兼职教师主动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工作。实现老中青教师都能主讲主干课程,专兼职教师都能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产品的制作或开发.使团队成员的“双师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双师结构”队伍得到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组织教师的分流.将团队建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型组织.进而保持教学团队的合理结构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数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如专兼职教师持续性协作、团队成员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团队内部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等。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将逐步列入我们的研究视域.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长期深入的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1】常忠武.丑立新.离职院校内涵发展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成人教青.201 o(6).

【2】岳慧君,高协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观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0(5).

【3】顾京.陈桂梅.离职院校教学团队发展策略刍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前提。长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从而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1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市场提供人才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1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改进教学模式的需要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部曾指出并要求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呈现出的普遍状况是,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引进了一批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但是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导致大部分的学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为了改进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2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促进教师进步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对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导致部分教师难以应对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多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要逐步更新,并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吸收了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教师之间要积极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以此共同进步。

1.3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想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需要促进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围绕专业理论课展开的,很少有涉及到实践课程的安排,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设置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改进课程内容,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安排,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然而,想要实现课程改革,就要拥有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因此加强其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友好合作,才能进一步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

2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2.1 培养高技能的引领者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引领者,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必须要有一个高技能的引领者,这样才能带动其他人的进步。高职院校要注重引进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为具有了解专业最新信息和掌握相对应行业职场动态的多元化引领者,从而更好地引导别人共同进步。在招收专业教学人才时,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专业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才更容易被培养成引领者,而且其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才能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2.2 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职业人才,是为市场提供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努力与企业合作是提高教学团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密切与企业相联系,获得企业对学校的支持,给教学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现在的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这就要求学校为了建设一支高能力的教学团队,应该尽力为教师制定与其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督促其定期参加顶岗实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高职院校建设教学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知识储备也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此类问题逐渐显现,亟待解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时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提高。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训练,在教师原有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才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主张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主要为市场提供实用性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建设教学团队,注重加大师资力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教学经验要求也要十分严格。这样才能吸收更好的师资,才能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给社会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科技风,2011(12).

[2]李峰,赵雪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4).

[3]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作者简介

刘仪凤(1964-),女,汉族,河北省人。学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银俊鹰(1974-)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

作者单位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篇4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自2000年以后, 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专业分布广泛, 所以多数属于综合性高职, 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较重。随着国家骨干院校的立项创建, 部分高职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言, 与国内领先的职院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建构层面。

教学团队的理论起源于日本, 是对传统科层管理理论的一次巨大挑战。西方学者有数种不同的解释, 即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或是一支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可见, 教学团队的划分, 不仅仅是专业内部, 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与目标, 随即进行跨专业组合, 形成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以专业组建团队, 容易造成学缘结构的单一,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仅仅以专业、课程组建团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团队在结构上, 应该是金字塔形, 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与高效。

2. 管理制度层面。

首先, 人才引进及其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在引进人才时凭个人简历、十几分钟的试讲或几分钟的谈话很难判定其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尽管教师培训形式较多, 因没有送入专门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多数培训没有达到“新手”到“熟手”的预期培训效果。其次, “双师型”的资格认证制度不健全。虽然教育部有关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总方向, 但校情不一, 对“双师型”的理解和认知态度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再次, 对教学团体的“要发展、能发展、发展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构较晚。往往过多关注的是团队带头人[2], 因对团队的子项目缺乏重新的审视与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参与团队建设项目的积极性。

3. 个人文化层面。

教师的态度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的价值体系, 即正义、能力和自由。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 由于时间和管理制度的限制, 教师的个人自由度和待遇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个别教师关注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由于个性的原因, 个别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按部就班, 缺乏应有的挑战与自我拓展;有的教师却因个性张扬, 缺乏融入团队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准备;个别高职院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处于自然适应状态[3], 导致个别年轻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与意识不清晰, 从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和谐建设。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保障

所谓教学团队, 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 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4]。针对各地高职院校的实际, 有的放矢地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项目化的团队运作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改革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任务, 组建课程、产学合作、基地建设、班级管理等建设团队, 将每一项任务进行工作系统化的任务分解, 分析完成项目或任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根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选择人员, 组建相应的团队。一方面, 可以用人之长, 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高职教师“松散组织”的不足, 保障团队的学缘、年龄、知识与素质结构的合理性, 优势互补, 使其有能力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

2. 专业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制。

团队带头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具备高超的学术研究水平、教学责任和教学能力。立足各高职实际,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专业建设可以实行“双带头人”制, 即在专业建设基地选择技术高、有一定资历的技师、项目经理或厂长担任专业的带头人, 以弥补校内专业带头人在实践上的不足。企业人员的参与, 有助于加强团队的和谐文化建设, 因工作风格、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助于彼此实现公平、宽容、平等、信任, 形成合作开放的组织环境, 促进教学至上的价值理念的贯彻实现。

3. 工学结合, 提高“双师”素质。

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鼓励教师下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 利用学生顶岗实习, 选派优秀教师下到合作企业进行脱产实践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 即集中授课和岗位轮训相结合, 为教师专业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行业或企业的资质认证, 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 通过考核, 教师取得行业或企业的认证资格。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有一定实习成效的教师 (如有实习、锻炼总结与心得) 给予加分, 鼓励教师走出校门, 走向生产第一线[5]。政府、社会、企业与院校四方结合参与教师的绩效考评等, 促使教师真正达到双师素质。

4. 尊重差异,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

WENJIAOZILIAO

成长与共同发展, 这也是团队共同的愿景。在团队建设过程中, 应该了解教师的特殊需要, 即个性化需求, 在满足教师的特殊需要之间实现多元化的选择权, 从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上实现平等性。由于差异性, 为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机会, 体现着平等参与的价值理念。由于机会的平等, 而给予教师更多的个别化选择需求, 即实现更多的差异性。团队带头人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自主选择、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团队成员要分析自我, 分析环境, 找准职业发展方向[6], 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最终依赖于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7]。务实、高效, 打造结构合理、理论与技能兼备、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将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摘要:“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分析“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立足高职发展实际,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强化教师工学结合的学习意识, 实施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 创新社会、企业与院校结合的考评机制等, 将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93.

[2]金南冬.把握关键, 建设高职院校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66.

[3]任静.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8.

[4]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115.

[5]杨军.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4) :195.

[6]任静.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12.

高职教学团队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健美操教学 团队合作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课实验研究发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技术技能的提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笔者建议在高职健美操课中推广并灵活运用。

一、研究目的

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体育进行了诸多改革,俱乐部、选项课满足了学生喜求新异展现个性的需求,健美操成为众多学生喜爱的项目。但高职学生层次多来源广,基础参差不齐,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难免出现“优者吃不饱,差者吃不了”,而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心理上较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独立性、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提供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机会,体育实际授课时数相应减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势必改革教学方式。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结合高职健美操教学,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级健美操选项课两个女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共计8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2.2.2教学实验法

实验前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健美操基本动作、理论测试,选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健美操选项班两个基本条件相同的女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教学内容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套路共16学时,实验时间为3月20日至5月30日。

2.2.2.1身体素质和机能测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并评分,测试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比、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的成绩。

2.2.2.2专项技术评定:健美操基本动作(4个八拍的手型、步伐组合),请两位副教授评分。

2.2.2.3实验设计

采用班级对照比较法,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一学生模仿练习一集体练习;实验组结合常规教学,教师集体授课时间占每次课的1/4—1/6,余下时间学生分组学练。6人一组,课前确定成员、团队名、团队口号。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任务,技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导、讨论、辩论、角色互换、交流练习体会。通过小组测验和比赛后自我评价、小组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竞赛意识和合作意识。

2.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发放问卷《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调查》和《健美操课兴趣程度调查问卷》,以了解实验后学生的感知和体会。发放问卷80份,收到有效问卷80份。

2.2.4统计法,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的影响分析

从表3.1、3.2可以看出两班通过健美操教学,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上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立定跳远和专项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其原因是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的隐形优势。可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从表3.3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动作创新、自我表现力、节奏节奏感三个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非常显著。

3.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从表3.4来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的影响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可能是因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常常互相辅导帮助,沟通交流增多,差生不再焦虑,优生更有信心,通过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人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得到了学习健美操的乐趣和集体归属感。

3.3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通过素质问卷的.统计(见表3.5)得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作用力大小实验班结果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

对影响学生个性方面的调查,实验班认为“有作用”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班,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原因可能是:个性的形成是长期和较稳定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想在短短的16个课时使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突飞猛进的提高,是很难达到的。

调查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影响时,实验班选择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影响为作用很大和作用较大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调查对团队精神的影响,实验后两班的团队精神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习,女大学生们加强了感情交流,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集体的精神力量及合作带来的好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调查合作教学模式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时,实验后两班的师生关系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改善师生关系。在健美操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实践,各展所长,教师积极引导,建立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面的关系,因而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及力量素质;有利于动作协调性、动作力度、动作熟练、动作创新、表现力、节奏感、音乐感知等专项技术技能的提高。

4.1.2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3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能明显改善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师生关系。

4.2建议

4.2.1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健美操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4.2.2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来灵活运用。就体育教学整体而言,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模式,要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要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M],中国教育学刊

[2]郑柏香,白凤瑞,健美操互助分组教学法的研究[J]体育学刊,,(04)

[3]郭丹,普通高校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12

[4]刘沛文,武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02)

[5]张家余,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6]张英成,足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5

[7]方哲红,“小团体”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2,(03)

[8]纪志敏,合作学习对体育学习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D],

[9]谢芹,基于性别分组的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10]侯军,张军,“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07,(02)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 建设规划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在以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专业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强弱不均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至关重要。

一、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为目标,汇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设置的专业作为职业的起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努力去適应市场。因此,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思想,才能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才能做到这些。

2.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促使课程更加贴近职业领域和岗位任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只有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才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增进校企合作关系,完善课程改革目标,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为了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师既要懂得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践中往往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操作技能,而实训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提升。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1.建设的总体目标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改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术水平高超、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作保障:充分发挥专业领军人才、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组建“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企共建的“双教学团队”。

2.培养领军人才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领军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之初就应该选拔领军人才。专业领军人才要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在国内或行业内具有领先水平,能够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并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3.培养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要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能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熟悉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组织协调能力。

4.“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体系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备较强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具备创新理念和专业技能。还必须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熟悉生产现场的整套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现场故障处理能力。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熟悉现场,具有较强的现场生产经验,能够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要能够做到互相支撑。

6.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合作氛围

高职特色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开展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的建设既保障团队利益,同时又为个人发展提供空间。首先要强化民主制度,教学团队负责人要与各成员经常进行信息沟通,积极解决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创造团队人人平等、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其次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团队成员之间要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增强团队凝集力。

三、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动态评价体系

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为团队目标积极工作,同时也要建立末位淘汰机制。要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不断补充专兼职的优秀人才,使团队始终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院、教师以及合作的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建设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郭长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5).

[2]蒋英礼,王劲松.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0(1).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篇7

关键词:教学团队,双师型,互补,协作,实践技能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有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充分发展教学资源,增进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传、帮、带职能,大大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探索教学团队在运行机制、组织架构、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各个兄弟院校师资培训提供可借鉴、推广的有效经验。鼓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建设校级、省级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的定义与内涵

对于教学团队,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KateZenbach和Smith于1993年提出了团队的定义“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定义并非权威,但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我们可以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以高校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研究所、工程中心等为基本建设单位,以课程设置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任务,由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师组成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梯队结构合理的组织。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以推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建设为目标,促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寻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切实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借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组织教师学习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理念。我国开办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何开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学团队将教师凝聚在一起,便于互相学习、研讨,学习上级的相关文件,学习国外及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等,有利于我们获取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

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学生的求知需求越来越强烈,学习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团队成员要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内部的沟通、互补、整合,实现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以便应付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挑战。

3)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自己在单打独斗,身上肩负着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编写教材等多项工作,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团队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综合实力,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战斗,大大增加了战斗力和辐射作用。优秀的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可以提升个人效能,促进成员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充满生机的工作氛围。对于团队中的每个教师来说,也是十分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素质提升的机会。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教研室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组织的设置和管理大多分为教学系部和专业教研室两级,但专业教研室组织比较松散,缺乏凝聚力,成为了学校和院校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而缺少了学术组织这一重要特征。院校很少组织教师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导致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大部分教师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中,单纯照本宣科,进行无差别教育,兼顾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无法完成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个人工作,并无团队意识,即便搭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却无专业化分工教学,使整个专业教学活动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

2)教学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当前的高职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双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年龄结构有断层,中年骨干教师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晋升高级职称存在压力与危机。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未经过职业技能的专门学习,没有或很少接触过生产实际,教学中一味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这样就无法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无法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更无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特色教学。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政府明确规定从事高职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有五年以上的在企业生产工作的经历,这足以说明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高师资队伍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当务之急。广泛聘请对口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相对与学历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更加的重要。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梦想、走向理想彼岸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7年第5期.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2007年第11期.

建设高职旅游教学研究团队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建设,旅游,教学,团队

高职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增强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要解决教学队伍的问题, 建立一支高效优质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明确教学科研改革的任务目标, 建设好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共同愿景, 为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而明确分工协作, 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1 高职旅游教育中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意义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时间短, 旅游学科基本理论体系还不成熟。旅游学科与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越来越发达且呈现出许多新趋势。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进行旅游专业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 打造一支专业教学团队很有必要。

1.1 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知识储备综合化

旅游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旅游产生了新的需求, 导致旅游学科出现多样性和分类的细化, 另一方面, 传统学科的界限被不断的突破, 大量的新兴交叉学科兴起, 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化发展, 旅游学科也不例外。而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为专业教师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上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技能互补提供了一个平台。

1.2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学体制改革

近十多年来, 在国家的重视下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当前高职旅游教育由于普遍存在师生比过大、旅游专业教师忙于教学、缺少参与行业实践、没有精力进行教学创新和科研的问题。加之现阶段高校职称晋升评聘的机制不合理, 使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脱节, 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传统的教研室体制中教研活动缺乏合作精神。学校对教研室的管理缺乏具体的管理激励的配套办法和考核办法。因此, 迫切需要组建专业教学研究团队以优化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1.3 就业导向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旅游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专业建设一定要紧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适应市场新需求, 引导和开发就业市场。师资队伍的水平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要通过旅游专业教学研究团队建设, 最大程度地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作用, 把实际专业技能和理论相融合, 实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 课程体系也需打破传统, 做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 注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1.4 教师成长需要相互合作发展

随着科学知识综合化的发展, 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 在任何一门课程中, 每一个都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单凭教师一个人的能力也很难对与旅游相关的其它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 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迫切需要案例式、体验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这迫切需要集合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可以将各种知识、技能型的教师有机整合在一起, 形成团队合力来提升整体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2 高职旅游教育中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深入, 专业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高职旅游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工作考评制度有障碍

高职院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研、教学能力、职称评定。当前的考评制度普遍存在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比较看重的问题, 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偏大。一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虽强, 但由于没有时间去做科研, 这样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则往往吃亏。因为考核结果往往与绩效奖金、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来, 也导致了在组建教学研究团队时教师个体积极性不强的现象。

2.2 师资结构欠合理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师生比例迅速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专业教师人数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 理论教师比例多、技能教师比例少、学生在实习期缺乏专业性指导教师。而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有明确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70%以上。现实的情况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学校往往采取聘用的兼职教师的办法, 但兼职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 教学艺术与水平不高, 队伍的稳定性也不强。

2.3 教师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人们需求的多样化, 旅游新产品不断涌现。业态的新变化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直接倒逼着旅游教育的变革。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大量引进应届高学历教师, 旅游专业教师逐渐趋向高学历化、年轻化, 但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理论知识的更新也跟不上旅游相关企业生产技术、产品改进与创新的步伐。此外, 少数“双师型”教师经过几年时间后其知识与技能的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

2.4 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研究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是“伪团队”,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团队的凝聚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经过简单包装、拼接, 原有的教研室或课题组摇身一变就成了现有的一些专业教学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对彼此的禀赋、个性缺乏了解, 团队少数成员大局意识不强。团队内部产生冲突时有效沟通不足, 致使其它成员的积极性受搓, 团队归属感不强, 极大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3 高职旅游教育中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旅游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学团队内部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3.1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教学研究团队发展的基础。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有规章可循。一是确立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目标和工作框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扶持各类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二是健全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 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高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细化评分标准, 将学生培养质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定期对教学研究团队进行验查, 不合格取消团队建设资格。四是发挥桥梁作用, 加强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3.2 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团队建设标准

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把推进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坚定方向。二是发挥决策权和适度放权相结合。有效制定相关政策制度, 确保教学研究团队的自主权, 保证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转。三是规划指导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要整合多学科的优势资源, 而不是简单的合并和叠加。强强联合的同时兼顾强弱相济, 深入挖掘优势学科和优势教学团队的价值。四是制定评价和监督制度。注重考核和监督并重, 结合教学研究的实际, 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合理制定团队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的凝聚力等方面的评价比重。

3.3 打造高绩效旅游教学研究团队

一是确立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要结合旅游产业的需求和变化, 深入分析本旅游教学研究团队的整体实力、优势和劣势, 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来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团队目标。二是以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做保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才能支撑旅游教学研究团队的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三是加强教学团队队伍自身的建设。团队成员是构成团队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具体包括团队带头人的挑选和培养、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等。要确定合理的团队规模, 建立有效的育人机制, 对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 如年龄、职称、学历、综合素质等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3.4 打造具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要集合教学研究成员的各方面的正能量朝着旅游教学研究团队既定目标的去聚合。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团队文化和精神。高职院校旅游教育要结合本区域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实际, 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研究团队, 塑造品牌, 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 加强教学研究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 从而激发出团队成员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 进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团队目标的统一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川[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05) :28.

[2]骆志勇.高职学院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J].内江科技, 2008 (01) :104.

[3]陈益武.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

[4]祁巧艳.浅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8) .

高职英语教学中团队合作精神初探 篇9

一、团队合作的概念以及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区别

团队合作能力已经被全世界的各行各业用来作为是否聘请员工的重要标准, 可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那团队合作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从团队合作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 团队合作是基于一定的共同目标的, 也就是说, 团队合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存在的, 明确的目标有利于人类处理问题时方向感的明确, 放在英语学习中, 就是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也是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第一个区别———是否有明确的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老师今天教授的口语练习的技巧, 让学生A和学生B两个人进行英语对话, 练习英语口语。这里的学生A和学生B两个人的组合就是小组合作, 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是老师要求的, 学生心里并没有这个目标。同样是英语口语练习, 下课后学生A和学生B两个商量说, “老师教授的英语口语技巧是需要大量实践练习的, 如果我们不进行对话练习就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咱们两个一起, 在老师每节课讲完口语学习技巧后进行对话练习, 帮助咱俩更好地学习英语口语。”这个过程中的学生A和学生B就是一个团队, 他们心里有着明确的目标, 是为了同一个学习目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小团队。

2.团队成员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 会为了目标鼓励他们, 督促自己, 团队成员间会因为不同意见进行争吵、讨论,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同意见碰撞的火花正是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 这也是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第二个区别———主人翁意识。同样是上面的例子, 学生A和学生B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了英语口语对话, 但他们心里认为这个过程是老师的教学要求, 他们心里没有主人翁意识, 所以会敷衍了事,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有意见或想法了也就自己心里想想也不会说出口, 因为说出来也没用, 老师只是让我俩用英语进行一些口语练习, 练完就完了。在这样的思想理念下, 学生当然不会进行思维上的创新。接下来是下课后结成英语口语对话练习的学生A学生B团队, 学生A对学生B说:“我想用角色扮演游戏进行口语练习, 这样很好玩。”学生B说:“我想在游戏中进行口语练习, 你说的角色扮演游戏正好符合我的意思, 我还有另一个想法, 就是模仿电影经典台词, 你觉得怎么样?”看到这里, 相信各位学者已经看出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主人翁意识,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 他们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集思广益, 开发大脑, 用上自己所有的努力, 所有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事物解决办法的思考。

二、怎样把团队合作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去

英语教学本质上也是语言的教学, 古训“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是多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家孔子也说,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从这些前人留下来的古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团队合作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下面我讨论的是把团队合作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方向:角色扮演, 游戏化教学。

团队合作当然不会是一个人, 把多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引导他们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思路。还是上面的例子, 学生要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课堂上我说, “明天的游戏是经典台词再现———《泰坦尼克号》, 文学爱好者团队负责剧本编写, 朗诵爱好者团队负责旁白, 音乐爱好者团队负责配乐, 话剧表演爱好者负责人物表演, 老师是观众, 负责打分”。这是调动所有学生团队内合作、团队间交流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旁白:On deck.Rose is crying?And runs past Jack?Who is lying on a bench?Smoking.She climbs over the ship’s railings?And hangs on with her back to the ship?About to jump into the sea.

JACK扮演者:Don’t do it!

ROSE扮演者:Stay back!Don’t come any closer!

JACK扮演者:You let go and I’m gonna have to jump in there after you.

最后我给所有的团队进行打分, 并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规则,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从团队合作的概念出发, 对团队合作的作用以及团队合作与小组合作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最终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团队合作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方向。

摘要:从团队合作的概念出发, 对团队合作的作用以及团队合作与小组合作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最终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把团队合作精神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合作精神,融入方法

参考文献

高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构想 篇10

一、团队建设的条件

团队应具有良好的协作基础,可以根据专业的一致性建立,可以依托岗位职责的协作关系建立,具体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条件:

(一)团队应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数量一般为7-15人,年龄、职称、学历和专业构成应有利于优势互补、协同攻坚,有利于科研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团队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邀请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或行业企业的人员作为团队成员。团队中45岁以下的成员一般不低于50%。

(二)团队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精力。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从事该领域相关工作三年以上;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原则上不同时参加两个及以上的团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社会服务。发挥团队力量,努力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富有价值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

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的目标任务

团队应有一致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团队的科研创新应与国家、地区、学院、行业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能对学院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富有价值的社会服务。

(一)团队研究背景

团队以《建筑工程施工》课改为研究目标,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目前,作为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的专业课打基础。我们团队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多次尝试和研究,进行大胆的探索,重新制定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建立该课程教学改革框架体系,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提高学生施工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

(二)团队研究总体目标

1.积极申报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化教学改革》及相关的教学改革科研项目,认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质量优、价值高、应用广的研究成果。

2.坚持科教融合,将科研创新成果或研究项目引入教育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努力提升团队实力,扩大团队在研究领域的影响。

三、团队建设举措

要建立一支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满足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2],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真正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保证教学科研团队的的较高水平。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

(一)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

结合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从职前职后现代学徒制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等方面同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编制。同时,学校要实行“帮扶”原则,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申报课题,进行教学改革,编制校企教材[3]。

(二)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

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系部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定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教师也参与到工作中来,学习先进的科技技术,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学徒制模式,从而在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参与项目

项目要体现教师引领、师生联创的特色。项目以教师为主持人进行申报,参与项目的教师在项目中共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项目应吸收学生参加,原则上学生人数不少于教师人数,教师和学生在项目中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分工。

(四)校方保障

学院应该及时关注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状况,了解教师的硬性需求,给团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需要明确研究方向,注重团队建设的积累与后期反馈,从而促进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宝慧.关于西藏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2013(5):130-134.

[2]李慧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浙江树人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9):101-104.

上一篇: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国家电网供电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