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职教学

2024-06-03

准高职教学(精选六篇)

准高职教学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工商企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需求, 培养合适的人才, 为区域经济服务, 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企业要求新招聘的员工马上就能适应角色变化, 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 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高的工作绩效。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同时, 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使其具备关键岗位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以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但是往往由于设置不科学, 组织不充分, 学校资源不配套等原因而使真正的实践教学时间减少, 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况且现在正处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期, 多年来形成的各专业的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在管理上缺乏协调沟通、有机结合, 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有效完全地转化为生产技能, 形成校园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脱节,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是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要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入职业培训的思路, 为学生构建岗位导向型的知识体系, 把企业的一些培训课程移植到高职院校, 引入适量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训练,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得到很好的专业训练和职业熏陶, 迅速地从学生转变为准员工, 这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路径, 最后顺利地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正式员工。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单一方面实现突破很难确保改革成果的固化和可持续性, 要保证职业培训能够真正深入到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 我们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 处理好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育人, 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与知识、技巧或人生价值观相结合的系统的指导和交流, 强调知识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是在工作环境中, 指导学员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巧、方法、理念。是以企业发展为推动力, 以岗位要求为导向, 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标, 强调某项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特点是应用性强, 目标性突出。作为职业教育, 为社会培养的是“蓝精灵”, 即应用性的人才, 尤其强调人才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是一致的, 因而, 在教育中引入培训理念, 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从而实现教育与就业岗位无缝连接。高职院校在积极探讨“准员工成长计划”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职业培训和教育的特点, 通过和岗位技能挂钩的培训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提高就业竞争力, 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缓解企业用人压力。本论文将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通信方向) 为例, 探讨职业培训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准员工”培养。

3 确定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实施原则

高职教育如果能够充分考虑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特点, 进行有机的融合, 这样既能把最新而且最有用的岗位技能贯彻到教学中, 又能为企业人才建设做好铺垫, 做到学业和就业统一。下面就来探讨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实施原则、融合要素分析以及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融合的实例。

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要适应达到岗位标准的要求需要具备职业知识 (了解行业知识、公司知识、营销知识 客户信息等方面知识) 、岗位能力 (亲和力、调研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 、职业素养 (成就欲、坚忍性、客户服务意识、忠诚度) , 而且这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是随着职业环境、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不断发生变化的, 具备动态特征。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与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 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都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来安排, 具有静态特征, 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不够灵活, 会有滞后现象, 如果能把职业培训融入日常专业学习,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的熏陶, 那就可加快实现高职院校准员工的培养目标。如图所示。

4 融合要素的选择和分析

职业培训如何在动态的职业环境和静态的教学环境中找到结合点, 关键在于融合要素的选择, 可以融合的要素有师资、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4.1 师资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都同时兼任企业培训、咨询和学院学历教育的工作。这些专职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技能, 对企业各岗位技能的要求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与企业实际和专业技能相结合, 有效打破了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隔阂, 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场营销专业另一部分师资来自企业。如市场营销专业和广州移动呼叫中心签订了“金种子”计划, 由广州移动派出专业培训师为市场营销专业有志于话务工作的学生开设系列课程, 并向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提供所有教学资料, 逐步实现企业和学院师资共享。此外, 易宝呼叫中心、广信10000号增值业务部等每年都派出专业师资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岗位培训。

正是这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企业专业培训”的师资融合模式, 使学生接触到行业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技术, 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4.2 课程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岗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要跟上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 就需要制定培训课程移植制度, 将优质培训课程纳入日校课程,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动态的变化安排新的课程模块。尤其是应用性极强的实训课程, 更是要根据企业的新动向添加新内容。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课程是根据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设计的, 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不会改变, 但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则可以根据就业岗位的变化适时添加一些新的应用性内容, 引入一些职业培训的课程。如近年各通信企业急需话务营销和营业厅销售人才, 我们在推销与商务谈判实训课程中在进行了基础销售技能训练后, 引入了一些专业教师在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工作中自主开发的、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 如电话营销和营业厅主动营销等的训练模块。这种贴近岗位要求, 针对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训练, 使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直接与企业的需求对接, 令学生们在就业市场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下面是课程融合的实例。

实例一:企业在职培训课程:《客户经理顾问式销售技能训练》、《营业员主动营销培训》、 《电话营销主动营销技巧培训》、《商务谈判技巧培训》和学历教育课程:《推销与商务谈判》有机融合, 形成一门高职实训课程《推销与商务谈判实训》。

实例二:培训课程:《话务人员服务规范与沟通技巧》、《营业服务与规范》、《服务行业商务礼仪》和学历教育课程:《通信客户服务》与《商务沟通》有机融合, 形成一门高职实训课程《客户服务实训》。

实例三:培训课程:《广东电信体验厅运营管理体系项目 》、《易讯空间”门店管理 》、 《“易讯空间”门店销售 》和学历教育课程:《通信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有机融合, 形成一门高职实训课程《门店管理实训》。

4.3 教学资源

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 两种情况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尽管有差异, 但也可以共享, 在建立和实施时就做好统筹, 可以双方互用,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重复建设成本。也可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创新的市场增长点。比如邮电营业厅、电信体验厅、营销仿真实训室和企业沙盘实训室都可以同时满足学历教育的实践教学, 也可为企业的培训提供资源。

4.4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积极探讨把职业培训的方法比如案例研讨、现场示范、情景演练、现场指导等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 概念较多的课程,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对理论难以理解, 或者理论和实践无法贯通。针对这一普遍问题, 要综合运用故事、游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故事和游戏不仅能活跃气氛, 提高学习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能够非常生动和深入浅出地说明艰涩的理论。如在讲解“什么是沟通, 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时, 运用“撕纸”游戏, 就能把沟通的概念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通过讨论和发言, 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对理论的认识更深入,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

针对操作性、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 则可综合运用角色扮演、示范、练习、情景模拟等培训常用手段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如在讲解《推销与商务谈判》中的“异议处理”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开展教学:本节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是“如何正确处理各类顾客异议”, 采用讲解或者案例分析的方式都没法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操作技能, 因此, 教师引入岗位实操培训的方法:角色扮演、示范、情景模拟相结合, 把课程设计成四阶段, 第一阶段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教师扮演顾客, 学生扮演销售人员) 让学生亲身感受异议处理的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异议处理的注意事项;第二阶段教师进行示范 (学生扮演顾客, 教师扮演销售人员) , 通过前后对比, 引导学生归纳异议处理的步骤和方法;第三阶段通过再次的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 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演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处理步骤和方法;第四阶段教师设计各种现实情景, 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 进而巩固相关技能。

4.5 教学手段

教学中要常把职业培训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学历教学中, 使课程呈现高互动性、高趣味性、高实践性的特点, 从而更有效地配合课程组织和综合技能的锻炼。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 这不仅是指课外,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室布置方式, 采用宴会型或鱼骨型的教室布置方式, 以配合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学习的方式, 不仅很好地配合了以项目为推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同时, 有效地促成自主学习, 认真研讨的学习氛围, 并且在研讨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互相学习的能力得到持续的锻炼。

5 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保障措施

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体系尚处在一个探讨阶段, 还有很多地方是企待完善的, 在实际运行中, 需要有一定的措施来保障两者的良性发展。

5.1 制定灵活教学计划, 应对行业变化, 积极、规范地引进培训课程

目前, 企业的营销环境的变化非常快, 其新营销方法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的思路层出不穷, 教学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 就要不断创新, 及时引入新的课程。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提前制定的, 以三年为一周期, 这虽然能够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持续性, 但却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 建议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把最新的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同时, 为了保证引入新课程的质量, 建议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 如制定引入培训课程评价标准、在引入课程前需提交分析报告、课程内容的确定需通过专业委员会评估、教材编写规范化等, 以尽量减少课题确定和课程内容选定的随意性, 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我们在第五学期的教学计划中预留1-2周课时,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 召开专业研讨会, 根据岗位群的技能需要把企业最新的能综合体现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课程, 引入学历教育的实训中, 这样可以弥补教学计划滞后、缺乏动态和灵活的缺憾, 当然, 在引入培训课程的时候不应直接复制原培训课程, 而应根据在校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就业岗位未确定等特点, 重新调整课程内容和深度, 无论是课程的选择还是内容的设置都要考虑适用面广, 能体现岗位群技能的提升而不是针对某一岗位能力提升的课程。

5.2 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管理

要使教师长期保持对企业发展方向和用人需求的敏感性, 除了鼓励教师多参与企业培训和企业咨询项目外 , 还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专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因此, 建议学院建立教师实践制度和交流制度, 如每年必须到企业调研2次, 参与企业培训或项目开发1个, 到相关岗位实践1周以上, 每年参加高职院校学术交流1次, 使专业教师一方面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另一方面不断开拓视野, 确保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5.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一支笔、一张试卷”决定课程成绩的单一的课程考核机制, 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特别是要重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在理论课程方面, 采用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相结合、闭卷考核和案例分析、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在实训课程方面则采用训练成果 (工作业绩或训练表现) +职业素养 (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出勤率、工作服从性等) +理论提升 (实训总结和实训报告) 三方面综合评价, 成绩评定既有专业教师参与, 也有提供实训基地的企业主管或培训人员参与。另外, 还要把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测试结合起来, 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上体现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方式, 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相关综合技能, 培养职业人的综合素质, 从而实现“准员工”的培养。

6 结语

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的理念和做法符合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 为社会提供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所以要富于创新, 积极探讨两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对学生采取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研究和创新成为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培养高度符合企业需要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区别于传统高等院校的重要特色和使命。根据多年从事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经验, 要使高职教育培养出真正的准员工, 需要在学校的时候就给学生更多的职业熏陶和专业训练, 而把职业培训融入学历教育是达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准员工,职业培训,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

找准识字教学关键点 篇2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习作教学的基础。提升识字教学有效性,要找准以“趣”为先、以“导”为主、以“度”为准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兴趣;识字习惯;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习作教学的基础。怎样依据汉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识字教学以“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体现在学生课堂上有着强烈的识字愿望,即使老师不教,他们也会主动去学,乐意去学。

(一)识字教学的“趣”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可以充分借用教材资源中极富童趣的儿歌或故事作为识字写字载体,以课文丰富的文学韵味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在语境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可以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寓识字于游戏活动,采用开火车、摘苹果、放鞭炮、捡落叶、添笔画、猜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延续学生有意注意,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高年级识字教学则紧抓文章文脉,在课题学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板块理解课文具体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让生字反复出现,强化生字教学,识字教学自然不再单调枯燥。

(二)识字教学的“趣”包含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中

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教师可以选择字卡、图片、简笔画、课件等来辅助汉字学习。其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感染学生的情感体验,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就变得富有生趣,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辅助学生领悟字词的意思,从而有效识记生字。比如教学“竹”,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勾勒几片安静柔弱的竹叶,一个简单的画面就让生字活起来了,“个”字形排列的竹叶也加深了学生对“竹”字形的记忆。

(三)识字教学的“趣”蕴含在汉字造字法及其原理中

识字教学的趣更藏在汉字本身。教师把挖掘到的汉字文化内涵,汉字的图画美、线条美、艺术美,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造字的来历,讲解象形、会意、形声字等构字特点,把教师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学”的博大精深,养育富有诗意的、灵敏的心灵,这样的教学谁能说是无效的呢?比如教学“明”,教师不但让学生了解日月为明的会意特点,更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日月之辉的光明灿烂,入情入境,识字教学便充满情趣和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识字教学以“导”为主

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还应体现在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在课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课外拓宽学生识字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识字课程,识用结合,引导学生把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

(一)识字教学“导”是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引导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识字基本技能,即应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技能;熟记笔画、笔顺规则,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并分析字形的技能;会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汉字规律去理解字义的技能;运用音序、部首和笔画查字法查字典去自学汉字音、形、义的技能。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导”就应避免平均用力,在认真解读生字、全面分析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这四种能力。如在字音教学上,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于易读错的字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全班同学,先行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之后再采取多层次、多方式复现,让学生逐渐将生字变为熟字,既可提高学生读准字音的识字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字音辨析能力。又如在生字教学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教师灵活多样地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图文对照象形字、动作演示、编编歌谣、抓形旁区分、识记形近字理解字义等识字方法来多重区别、归类学习生字,都可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增强课堂实效性。

(二)识字教学“导”也是对学生识字途径的引导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因此教师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识字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时时学生字,处处用生字。比如我校从《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中精选内容建设了“古今中外经典名篇名句”布置校园走廊文化,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或名篇,这儿便成了学生学习生字的新天地。又如一年级学生制作从学校回家的交通示意图,图上标注的街道名、商店名、小区名;教室展示栏中张贴的孩子们爱吃的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每日诵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档案袋”中用文字或用图画去捕捉,创作作品以表达内心世界最细腻的阅读感受与收获,这些都是学生巩固提升拼读能力,积累词汇、常用句式和优美的诗句的好办法;也开辟了学习生识字的摇篮,运用生字的乐园;是老师对孩子们学习生字,提高识字量的有效引导。

三、识字教学以“度”为准

新课标中对小学三个年段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要求分别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语文教师若能在各个年段把握好识字教学区分度,便能达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一)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以“有趣”为特点

教师应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记构字部件、让学生积累识字方法为教学重点,着力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突出“有趣”的特点。课堂上,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在一遍遍朗读中复习生字,不经意间生字就变成了熟字,特别是生字因语境被赋予了感情色彩,一个个生字成为有意义的符号,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学生品尝到识字的乐趣,教学事半功倍。生字字义教学在低段是起步阶段,因此可变通放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读词读句、组词造句、朗读课文来意会生字意思即可。低年级的写字教学重在指导基本笔画的写法,如笔画的横平竖直,撇有尖,捺出脚等,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摆放,感悟笔画结构之间穿插、避让等相辅相成、互相协调的关系。

(二)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以“精简”为特点

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识字教学应有所侧重,不再平均用力,突出“精简”的特点。字音教学以读好平翘舌、前后鼻韵音以及方言音的区别等易错字为主;字形教学上,通过字音、字形或字义归类辨析的方法重点指导形体相近、笔画繁难、笔顺易错的生字以求降低生字错误率;字义教学与词语教学相融合,在阅读教学中有选择地咬文嚼“字”,进而提升学生运用生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工具或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四年级生字书写的呈现方式逐渐由田字格变为小字格,教学除了巩固写字的基本章法,重在指导学生将生字四周悬空,写在中间,摆放平衡美观。练字的形式以抄写词语为主,也可在一课时了解文章大意后进行用生字填写文章主要内容的练习。

(三)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综合”为特点

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课前预习自学,课内检测评价,师生合作共生为主,教学突出“综合”的特点。生字教学方法更灵活,可以集中进行指导,也可以在阅读中识记,在板书中识记,在练习中识记等,重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提升学生识字水平。除音形外,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用“字”的准确性,以及生字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教师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允许学生在识字速度与能力上的暂时性差异。高年级写字教学不安排孤立的时间,而是结合板书渗透教学,以抄写四字词语、重点句子或在练习中进行。评价则可涉及生字书写规范,字的大小、间距、格式等,力求行款美观,书写有一定速度。

准高职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2+1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61-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高职教育必须要作出适应性的变化,必须重新构筑高职教育的理念、搭建高职教育的平台、锻造高职教育的模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筑了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高职准就业“2+1模式”的内涵

准就业的“2+1模式”,就是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的学习,毕业前半年至一年时间内,有就业意向单位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关键是在一年“顶岗实习”,就是将学生放到社会的职业环境中,在企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直接挂钩,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由于这种实习是有着就业方向的长时间实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产值,一般能得到企业的生活补贴或工作报酬。

二、高职实行准就业“2+1模式”的意义

(一)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强的社会。很多高职生都会面临就业率低或找不到工作的危机。而2+1模式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生的就业率。

(二)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及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有利于高职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提升。

(三)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

(四)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探求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与企业相关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适应,探求学历教育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打通学校与企业间人才供需的隔离带。

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准就业“2+1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应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调研、分析和研讨,对学院各专业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论证,并确定了各专业“2+1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牢固掌握主持与播音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现代传媒技术,熟练掌握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等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全面过硬的专业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各级电台、婚庆公司及广告策划公司输送一流的播音员、主持人。

(二)准就业“2+1模式”的课程开发设计。准就业“2+1模式”的课程设计开发的过程包括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开发能力标准、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确定课程框架、开发适合学习者的鉴定工具、选择与开发学习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教/学材料、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估等。课程开发原则和目标是以能力标准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行业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将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再按照相应的课程模块来组织教学。这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非常符合高职课程设计的要求。另外,要根据市场要求、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对现有的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

(三)准就业“2+1模式”的顶岗实习管理及保障机制建设。准就业“2+1模式”的顶岗实习管理,目前基本是采用日常生活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学校事务管理和企业业务管理为辅的形式。但在不同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矛盾关系,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关系。而这些关系如果不协调,就容易产生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就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学院制订了“2+1模式”的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执行系统。加强对顶岗实习计划、组织、监督与管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应对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的变动;2、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利益分配制度》,建立校企利益共享、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确保校企合作持续共赢;3、对顶岗实习学生实施专任教师专职指导的措施,有利于指导和管理工作的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指导教师对于顶岗实习指导的投入明显加强;4、针对“2+1”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实习导致管理、指导难度大的情况,部分教师采用电话、网络形式进行指导。采用专人指导和管理后,对实习学生的指导有所加强;5、鼓励指导教师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摸索管理办法,创新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方法,提出了指导记录卡办法,确保指导到位、管理到位。

随着准就业“2+1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将会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办学特色,形成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准就业“2+1模式”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加快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卜剑莉,崔璨.优化“2+1”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环节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9(11).

二年级掷准教学反思 篇4

二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相对比较差,无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和游戏,通过语言和游戏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地观察、体验,感受探究的快乐,使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本着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在课的结构设计上也做了精心的规划,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各不相同,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需要。对每个学生来说,体现体育学习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在本课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掷准基本动作之后,他们对标志物(泡沫板)的高度,远度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达到目标的最适宜的高度和远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我调控,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

2、伙伴交流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理解编排意图 找准教学重点 篇5

浙教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共分为6册,教学单元从个人拓展到世界,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6个领域,每一年级一个循环(共2册),3~6年级共4个循环,螺旋式上升。因此,在6册的教材中,出现了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

这样的设计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重难点方面要体现层次和坡度,形成同一主题的系列教学,使品德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其实效性。

一、从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纵向定位整体目标

“螺旋上升”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编排特点之一,是指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后续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逐步提高。正视现实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根据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思路来编写的品德教材,很多教师缺乏整体观,相同主题的内容在不同年段呈递进趋势,而且相近内容不同主题、相同主题不同重点的课很多。我们应该俯瞰整册教材,细细揣摩文本的编排意图,了解同一主题内容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体会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在解读教材时需要思考的是: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各出现在哪个年段,这些内容的目标定位是否相互联系并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各年段教学的重难点体现了怎样的坡度?只有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明白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摸准”教材在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心中有谱,才能做到教学有度,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如以浙教版“学会宽容”主题为例(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会宽容”这一主题的教学,在不同年级里呈现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各年级中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重点彼此互有联系,但也体现出层次和坡度。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后》的教学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移情”的基础上通过“导行”,从而自然到达“明理”的层次。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体现出了螺旋上升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读教材,纵向了解同一主题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从而将教学落到点上,落到实处,体现其实效性。

二、从单元主题把握课时内容,横向定位课时目标

“螺旋上升”这样一种编排体系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纵向定位,而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则是对课时内容及目标进行横向定位。综观《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采用主题统整、单元编排的建构方式。每一单元中的各课时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展开,其教学内容编排包含承接或并列两种逻辑关系。如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主题为例(见下表),这一单元共包含四个教学内容,内容编排互相关联,互相衔接。

引导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自信地面对生活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个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成长的脚步”这一主题展开,重点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挫折与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四年级学生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的说谎、不能克制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及不能恰当应对各种挫折等问题出发设计教学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养成诚实、自律、宽容、耐挫等品质。

教学中,教师只有细读单元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将教学目标细分到各教学内容中,才能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三、从课文细节把握精髓,精准定位教学着力点

教材中的每一课,一般都会有提示语、关键词和插图,这些词句和插图虽简单,却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一般都指向教学内容的精髓,可以为我们确定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帮助。因此,教材中的字、词、句和图都值得细细推敲。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这个词,这幅图?要提示什么?编者的意图何在?只要牢牢抓住这些词句和插图等,读懂并细心体会,从而领会编者意图,才能使教学着力点不偏不倚。

如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当冲突发生以后》为例,教材上的提示语: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待人。本课的关键词是“宽容”“体谅”。这些提示语和关键词其实也提示了本课教学目标应定位在“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上,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善待对方。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如果只抓住教材中所提供的提示语、关键词,还不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教师还需要细读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如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和四年级下册《世界之窗》两课,教材中都涉及“世界著名建筑”这一内容。从整体观出发解读这两课的教材,《世界真奇妙》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其实,在教材中“建筑”就是以“猜猜看”的图片形式出现的,为教学的定位作了提示,即应该是在了解各大洲重要国家时,对国家的标志性建筑进行了解,目的是激发热爱世界、热爱文明的情感。《世界之窗》“建筑”以“文化宫”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独立成页。这也为确立教学着力点作了提示,即初步了解不同种族产生的建筑工艺、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人种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不同种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总之,在同一主题下,教师若能充分领会教材体系,抓着力点,把握住年段目标,牢牢紧扣课文提示语、关键词等,并在落实过程中分层施教,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不偏离方向,做到点面结合。就能真正实现“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让同样的主题奏响不同的乐章。

找准症结 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找对症结 原因 提高 效率

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1.应试教育“唯分”观念状况严重。高中政治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形成了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教学场面。众所周之,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变、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不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注定充满坎坷。教学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都受制于高考这个硬指标,高考上线是进入高校深造的先决条件。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高考科目。平时学习政治,就是“上课时听听,临考前突击背背”。“高考时又不考,不重要”,这是理科学生的普遍反映。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因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身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或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学习,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应付性地学习,学习动机大部分来自外部动机,看重的是学习结果。

2.课外阅读不被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语文、英语教学中才需要阅读,思想政治课学习只要能够把教材、考纲中需要掌握的内容能进行再现、再认,面对练习时能够熟练运用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把精力放在阅读上就是浪费时间。许多老师则认为政治课教学只要能够把课本知识反复背下来,把老师讲的内容掌握了,一切试题都会做了才是主要任务,至于能够了解多少课外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增加负担。现代高中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能为思考问题提供支撑的信息却接触得比较少、阅历浅,对书本理论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阅读可以弥补实际经验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比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弥补教材材料滞后的弊端,从而改变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状况,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忽视与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凸显实践性,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从实践中去感悟和领会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政治课教学完全等同于政治课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上。这样,课内的时间被教师大量地占用,课外的广阔天地又被视为可有可无而被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因此,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政治课堂,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生活实践性。

二、对策思考。

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育“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师生在同一开放的精神世界、同一流畅的思维过程中深层互动。要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应试教育必须彻底打破,更应使学生转变其对待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中,问及学好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目的时,有46.9%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32.4%的学生选择为了“获取文凭,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改变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人类的先进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内在身心发展。

2.加强和促进高中政治課的阅读教学。首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定期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等小阵地粘贴有关政治主题的评论、新闻报道等文章内容;开展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讨论、政治课沙龙;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新闻评论会、时事新闻知识抢答赛等,锻炼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同时,我们要结合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文本材料。尽量选择以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经历过、感受到的材料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课素养。此外,还可以将阅读活动做进一步深入,例如,鼓励学生以身边的政治事例为切入口,参加相关的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探究性方案,撰写探究性报告。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收集占有信息的能力,培养自我探究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还能达到与实践、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准高职教学】相关文章:

高职财经教学05-19

高职教学语文06-16

高职教学团队07-03

高职教学效果分析07-02

高职英语教学05-03

高职教学模式05-11

高职语文口语教学05-18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05-22

高职java教学05-22

高职高专教学05-28

上一篇:金融政策支持下一篇:16S rDNA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