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学习环境

2024-06-17

Web学习环境(精选十篇)

Web学习环境 篇1

1.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 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 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过程, 包括正依赖性、促进性交互、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等五个基本要素。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在协作学习中, 各协作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是与他人的学习相关的, 各协作学习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他们有共同的学习兴趣, 共同学习、分享各种资源, 为同样的学习研究目标而一起协作。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 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两种学习理论都强调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习的作用, 强调意义学习或意义建构, 强调协作。

2.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及过程。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常来讲, 协作学习过程包括明确目标、分组、协作准备、协作进程与协作评价五个阶段。在明确目标阶段, 协作学习者需要其所在的协作学习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怎样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在分组阶段, 就是将协作学习者按照学习目标分成不同的协作组, 使在同一组的学习者拥有同样的研究目标, 便于后面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准备阶段, 各协作学习者要从共同的协作学习目标出发, 为协作学习做各项准备, 如接受分组、分配角色、制定协作规则、制定进程计划表等。协作进程阶段, 就是协作学习者为共同的协作学习目标而共同协作学习的阶段, 协作学习者要共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共同做研究、讨论, 最后集合大家的研究结果, 得出本协作小组最终的研究结论;最后的协作评价阶段是指, 在协作进程结束后, 要对整个的协作学习做一个评价总结, 不仅包括协作学习组整体的评价, 还包括对协作学习者个人的评价、对目标分配的评价、对准备阶段的评价等。

(二) 基于Web的学习环境及特点

1. 基于Web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场所。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环境是指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协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培养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协作学习环境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对于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而言, 其组织环境是指基于网络的由指导老师统一协调指导的协作小组, 包括指导老师和各协作学习者;各协作学习者在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小组中是一个共同体, 但在物理空间范围上, 他们可能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 也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 因此, 其空间环境范围就比较大;其硬件环境是指支持各协作学习者网上协作学习的个人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物理设备;其资源环境是指共享于网络的各种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来自教师的指导信息等内容。

2.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特点。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 不受具体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干扰。这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和一般网络学习环境共有的一个特点。协作学习者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 就可以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参与到协作学习中, 这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环境。 (2) 协作学习者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该学习环境中, 各学习者是因为有共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才组成一个协作学习小组的, 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研究目的, 也就是说,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是主动自主积极地参与其中的, 其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很高的。 (3) 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在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中, 互联网极大的信息资源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资源与信息的丰富性不仅仅指其量之大, 更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化及信息组织形式的超文本化。协作学习者所能应用到的信息不仅仅是文本信息, 还包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 而各信息的组织形式也是超文本化的。 (4) 多样的交互形式, 有好的交互界面。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所能提供的交互形式有好多种, 如通过E-mail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BBS进行一些问题的讨论和消息的公布等。而友好的交互界面设计则为协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协作提供了方便, 促进了协作学习的发展。

(三)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现状分析

1. 协作学习的优势。

有专家指出,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民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信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协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协作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各协作学习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协作学习者那里得到不同的想法和解决策略, 检验、修正自己的看法, 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 形成自己全面的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 由于各协作学习者的共同努力, 也使得问题的解决、知识的掌握更加快速。 (2)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协作学习者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地参与其中, 这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同时, 学习者对于集体也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协作学习者之间要不断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这就要求协作学习者要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 整个过程也有利于协作学习者协作、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中, 协作学习者通过网络可以和更大范围内的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极大地扩大了学习者的交流范围。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并不是网络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网络学习中占得比重还不大, 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 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不强, 不能很自觉地参与其中; (2) 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及时, 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够; (3) 硬件环境教差, 不能很好的支持协作学习; (4) 交互手段存在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而网络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 所占比重并不大, 而在学校教育中, 通常教师掌握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方向, 学生已经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教授来学习, 其主动学习的意识还不是很明显。 (2) 在教师这方面, 大多数教师还只是科学知识的教授者, 他们更多的习惯于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 而教育学生去主动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工作还不够, 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因此, 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协作学习也很有限。 (3)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对网络的要求较高, 而现有的网络连接速度很难较好地支持多媒体教育信息的快速、流畅地传输和存储, 这也限制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的发展。 (4) 基于Web的协作学习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 而现有的经济状况直接制约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的发展。

3. 解决的策略。

为了发挥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的长处, 促进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效率, 在仔细分析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的基础上, 在现有的条件下, 通过改善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来推动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的发展。 (1) 在协作学习小组内部, 指导老师应详细统计协作学习者的个人信息, 增进指导老师对每个协作学习者的了解, 根据不同协作学习者的特点和兴趣, 合理组织协作分组, 使协作学习者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协作学习小组中, 这样可以促进协作学习者自主、积极地参与协作学习过程; (2) 加强协作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增进彼此的了解, 使协作学习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除了在共同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外, 在课外时间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在个人交流方面的能力, 以便于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 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协作学习过程的合理进行;同时, 指导老师还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的讨论和思考, 启发学习者的思维, 使协作学习者共同完成协作学习; (4) 灵活应用各种现代网络通讯手段, 如应用E-mail进行文件、信息等的传输与交流;就某一问题运用BBS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 是协作学习者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也能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运用在线交谈软件可以进行一些简短的、实时的交流与沟通, 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为主;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将协作学习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显示出来, 用于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的指导等;此外, 还可以应用QQ群、博客圈等各种新兴的现代网络通信形式进行协作讨论、信息公布等, 发挥各种交互手段的有力作用, 提高协作学习的水平和效率; (5) 指导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遇到问题能够自觉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能力, 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丰富特性;同时, 指导老师要为协作学习者提供获取各种信息的方法, 如提供一些可获得信息的网址等, 为协作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与条件, 促进协作学习的进行。

(四) 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学习是信息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将有效地改善网络独自学习的不足, 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同时, 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 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和协作技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89.

[2]郑鑫, 王自力.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环境探讨[J].福建电脑, 2007 (1) :197, 201.

[3]刘阁.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 2006.

[4]李继颖, 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9) :40-42, 46.

Web在线编译环境设计分析论文 篇2

1系统设计

实现用户与远程软件工具的交互主要是使用重定向技术实现。操作系统Shell环境中支持输入输出重定向,用符号“<”和“>”来表示。0、1和2分别表示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和标准错误STDERR信息输出,可以用来指定需要重定向的标准输入或输出,比如2>error.txt表示将错误信息输出到文件error.txt中。又比如用ls命令时,本来是查看目录内容,而用了重定向“>”后可以直接把屏幕输出写入一个文件中,再到文件里去看结果。输入也是一样,可以把输入重定向到一个文件里,重定向操作符可以用来将命令输入和输出数据流从默认位置重定向到其他位置,其输入或输出数据流的位置称为句柄;常见的句柄有三种,即: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2系统实现

2.1用户界面实现

用户界面主要包括页面功能导航区域、编辑与提交区域和处理结果显示区域。在三个区域所在的Web页中,使用页内框架…链接Java程序的编辑页面javaPro.html和显示位置EditFrame。在上面HTML代码片段中,

标注编辑代码的`文本区域,

标签的action属性值Process.ch为处理提交代码的服务器端程序,target属性值表明处理结果显示在name属性值为ResultFrame的框架。

2.2中间件实现

网络中间组件Process.ch是一个使用C语言编classCRequestreq;//Ch-CGI包提供char*value=NULL;value=Req.getForm(“JAVACODE”);//读取FILE*fp;if(fp=fopen(“Main.java”,“w”))fprintf(fp,“%s ”,value);//代码写入文件fclose(fp);system(“javacMain.java2>javaCResult.txt1>&2”);system(“javaMainjavaRResult.txt2>&1”);以上代码中最后两行分别表示编译Java程序并将编译输出重定向到javaCResult.txt文件和解释运行Java程序,其中文件in.txt中为运行时所需要的输入数据,输出结果重定向到文件javaRResult.txt。

3实验

3.1Java程序测试

如图4所示,我们将源程序编辑区域,程序运行时的数据输入和运行结果显示区域都集成在一个Web页面中,这种透明设计类似桌面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选择Java程序后,完成程序编辑并输入数据后提交,在网页的底部区域显示三个超链接,分别是链接源代码文件、编译结果文件、运行结果文件。在输出区域显示运行结果;若程序有误,例如将输出语句中的分号去掉,则通过“Compiling…”超链接查看编译错误提示,编译通过则超链接看到的为空。

3.2实验环境

实验服务器端系统为WindowsServer,使用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提供Web服务器功能,同时安装Ch专业版作为Ch脚本运行环境。网络中间组件是使用C语言编写的Ch脚本,它在C/C++的解释计算环境Ch中执行。Ch-CGI工具包与Web服务器的无缝集成,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安装JDK1.7提供Java程序的编译器与解释器等工具。

4结束语

黑帽搜索引擎毒化Web安全环境 篇3

以4月21日国外媒体报道的网络安全公司迈克菲(McAfee)误杀事件为例,由于将Windows XP的系统文件(svchost.exe)列入删除列表,导致Windows XP系统重复启动以及用户无法登录系统。据国外媒体报道,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2.5万台电脑中,有8000台宕机;肯塔基州莱辛顿市警局必须改用手写报告,并关闭巡逻车的总机;若干监狱取消探视;罗德岛各医院的急诊室也暂时拒收非创伤病患,并延后部分外科手术;甚至英特尔也无法幸免。尽管这次更新在发布给企业用户4小时后紧急中止,但问题的严重性迫使全球数百万台的Windows XP用户不得不利用搜索引擎寻找更快的解决方案。

虽然McAfee通过向公众致歉、撤消缺陷更新、并就客户如何手动修复受到影响的计算机提出了相关建议,但此次“误杀”事件还是被部分黑客利用,大量制造了假冒防病毒软件(FakeAV)、制造嵌入恶意代码的网页,并针对此次事件发动了新~轮的Blackhat SEO攻击,以期试图窃取用户的信用卡详细信息或者诱骗用户将恶意代码安装在计算机上。以上手段让公众要获得关于误报问题的正确信息变得难上加难。

Blackhat SEO攻击并非全新的技巧,它之前被广泛应用到网络营销障眼法中,但是这种利用热门时事关键词搜索的攻击手法,仍旧是散播恶意程序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网络犯罪者利用一些热门的话题,或是穿上安全软件“外衣”的同时,提升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单独依赖终端用户防毒软件的能力很难有效防止植入FAKEAV恶意程序威胁。另外,由于FAKEAV变种中有许多是专门针对企业的新型病毒,因此已经给企业造成了很高的感染风险。在相对安全的局域网中,由于存在着无处不在的“共享”环境,这些遭FAKEAV恶意程序感染的系统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查杀,不但会继续散播,很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企业网络沦落为“僵尸网络(Bot)”的成员,成为网络犯罪者窃取信息、散发垃圾信息的平台。由于企业内部网络的速度非常快,终端之间又存在着信任关系,相互随意访问,病毒传播只需要2~3秒,查杀的困难相当大。

基于Web环境的个性化学习 篇4

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平台,顺利的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因此Web学习环境的建设必须遵循先进的学习理论及设计理论。在学习理论中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与个性化Web学习环境建设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对Web学习环境的设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Web学习环境开发中我们要遵循以下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1)用户原则:人机界面设计首先要确立用户类型。本系统用户类型主要分为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以学生用户登录后进入学习界面,而以教师用户登录后则进入管理界面。

(2)信息最小量原则:人机界面设计尽量减少用户记忆负担,采用有助于记忆的设计方案。

(3)帮助和提示原则:要对用户的操作命令做出反应,帮助用户处理问题,并且在系统内部处理工作有提示。

1 基于Web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设计

1.1 教学设计

(1)教学大纲的确定

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说明:简要介绍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选材的依据以及对教学与学习的原则性建议;(2)正文:列出按层次结构分列的知识点条目,给出知识点的简要解释说明、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所用的时间说明;(3)实施要求:列出编写教材的参考书、教学环境的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手段及其他备注说明等。

(2)教学内容的选定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配套的练习题,辅助学习材料,尽可能选用优秀的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熟练使用Office。其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4)熟练使用Office。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基于Web的教学策略有:基于资源库的学习,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和学习;协作学习,是学生在Web环境下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者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求获得深刻理解,强化运用网络交互性和协作性强的优势和交互设计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自由学习,是网络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给学习者以自由,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联网电脑上学习。

1.2 人机界面设计

(1)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构建Web学习环境的重点,在网络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交流更多的是非实时的。因此要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特性,借助网络上的传播手段进行交流沟通。如E-mail、BBS、FTP、QQ、Netmeeting等各种用于网络上的交流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师的提问。这种交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表现形式表达自己,也可以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近乎传统课堂的教学情境。

(2)主体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模块: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网上答疑、登陆注册等模块。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章节,确定总体风格、界面、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然后制作出样本,根据教学意见进行修订。

页面结构分为四部分:最上方是系统logo,左边是网站导航,最右边是友情链接和登录界面,中间是内容显示区。将教学改革、上机指导、上机练习题、作业提交做成自定义控件,以后需要时直接拖拽到网页即可。

(3)具体模块的设计:

(1)数据库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中主要包括article(存储实用技巧)、content(存储课程内容)、info(存储用户信息)、note(存储用户笔记)五张表。其中article表包括以下字段:id(文章编号)、subject(文章题日)、class(所属类别)、time(时间)、address(内容地址)等。Content表主要包括id、title、class、url、time等字段,Note表主要包括id、username、title、content、time等字段。其他表的结构相对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

(2)课程简介:对本课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包括教学大纲、总体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常见问题和教师的联系方式等。

(3)在线课堂:是本Web学习环境的主体部分。本课程以江西高教出版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4)个人设置:学生可以通过此板块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学生可以修改登陆密码、课程的难度以及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将根据学生的个人信息动态为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本板块只有注册用户才有访问权限。

2 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1)服务器环境的配置

本网络环境采用B/S结构模式,搭建在以Win 2000Sever为平台的Web服务器上,其中服务器端包括数据库系统、ASP.NET的开发环境IIS5.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5.0)和.NET Framework 1.10。IIS5.0是专门为Windows 2000设计的Web服务器软件。

(2)学习环境的发布、调试及其运行

网站服务器架设完成之后,就需要把学习环境发布到网络上去。在开发学习环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需要调试、试运行,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在网页中常见的错误有:(1)错误的链接:有些链接是死链接、或者链到了错误的地方,在Dreamweaver中有一个功能可以检查链接错误;(2)无效的文件:就是无用的网页、图片、动画等,就是说在网上不能浏览到的内容,经过检查后确实没有用处,可以删除,节省网站空间;(3)内容的错误:比如错别字、图片大小、动画流畅否、视频是否能播放等,检查每一个页面,以达到准确无误;(4)交互部分检查:答疑系统是否能正确运行、网站搜索能否正确运用等。总之,要对网站的每一个页面、每一个功能进行试用检验,检查无误后,就可以将其上传到服务器用于远程访问。

3 结束语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根据现代学习理论、界面设计理论设计出本系统的大体框架,最后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依托开发了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的Web学习环境。在实践层面上对个性化学习作了一些尝试。本文主要做的工作:(1)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并考虑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界面设计理论的要求,详细地设计出本学习环境的结构;(2)利用.net平台开发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个性化Web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的Web学习环境。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及其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个性化学习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但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实施个性化学习。本文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优势,给出了实现基于Web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框架。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向荣.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3]辛明泉.网络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模型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3,12.

web前端学习计划 篇5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也不断变化,是时候写学习计划了哦。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web前端学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谓行万里路,必先始于足下。刚开始学习WEB前端基础的时候,老师说,其实你们学的这个后面真正去工作的时候可能也不是很会用到,所以就有很多人会问,既然我们都用不到,那干嘛还学呀?其实,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你不仅要有很好的后端专业能力,你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端素养,知道一些起码的前端知识。

来到传智的第一个月,我们是以基础为主吧,因为大家到这里的基础都不一样,有一些本身就具备很高水准的人,也有很多像自己一样从小白开始的人,所以,对我们而言,传智开设的这种双元模式对我们是有很大用处的。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在学习HTML的时候,我们还延续着很古老和古老的表格制作网站,然后到后面的CSS学习,用CSS样式去进一步完善我们制作的网址,再到着一期的难点JS课程体系,一级最后的JQ和BOOtstrap,可以说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循序肩颈的过程,有简到难的过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最开始我们对HTML的学习。

其实HTML的四天学习的话,重要的就是一个标记的学习,这大概是学习一门语言最基础的一部分吧。但是也不是说背一背就解决问题的,选择IT,程序员这一方面,只要多练习,多敲代码感觉就好了,所以熟练的使用这些标记其实不是很大的问题,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是一个表格和框架,也许会有人说,表格有什么难的,就行列的问题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学习的那几天对于表格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没有别的那么好,表格的整体框架能搭出来,但是就是对于表格的美化总做不到自己心里所预期的那样。其实练习的话也是挺多的,对于表格的`网页练习做了应该也有一二十个的,但是就是没那么理想,所以这方面的话也是需要自己多加练习和修正的,因为表格的用处还是挺大的。HTML的学习方面还有框架和表单,框架的话,就是一个网页的主体了,网页的大致形式基本上从你的框架结构就可以知道的,学习框架,重要的就是网页的布局如何划分,然后利用框架的嵌套,浮动就可以解决的,学习过程也不会是很大的难度。

想想HTML还学了些什么呢?表单!表单对前端开发来说还是挺高的,因为我们能在一个网页中看到很多的表单应用。包括用户的注册啦,密码验证啦,还有搜索栏之类的,几乎全是表单的应用。表单学习比较重要的地方应该就是那十来个表单控件的应用,这些表单控件进一步区分的话还有就是单边标记和双边标的的表单控件,因为很多单边标记的表单,他的值一般只能是存在value当中,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写上这个value。这个阶段的表单感觉并不是那么难,当然,学到后面的JS之后,相对于表单验证之类的才感觉难了很多。

第二部分:CSS学习

对我来说,CSS课程虽然只有三天,但是却是更应该学好的一个模块。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一个网站的WEB前端,就是用加CSS来写的,不是用之前的表格来写的,足以见得CSS的重要性。CSS就是网页样式,一个网页的整体美感,在你确定了框架之后,就看你的CSS样式的添加了,所以一直以来都很想把CSS学好。记得CSS学习的那几天,自己的消化还是很好的,自己去独立完成练习的时候也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到后面学习JS JQ的时候,操作CSS时居然会吧CSS和HTML弄的有点混淆,这一点一直没做好。CSS的学习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浮动,因为存在块元素和行辈元素,块元素因为其本身特性,一个块元素标记他要占用一整行的空间,而一个行内元素他只能占用行内的一些空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却要想将多个块元素排在同一行,或者将多个行内元素排在不同行,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浮动的方法来实现,浮动最主要做的就是这个,唯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做了浮动之后,如果他的父元素是没有进行匡高的设定的话,是不是要进行清除浮动,防止下面的操作也是有浮动的。

第三部分:重点学习----JS

JS是相对于这整个月学习的重点吧,也是很多人没办法很好接触的地方,当然,自己在这里的学习也是有不足的地方。像一些对属性的操作的标记之类,懂得怎么用,但是不是很熟悉,所以经常在操作的时候要去查手册。学的最不好的一个地方应该是将数组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顺序添加到指定或对应的表格中,这中题型是自己做的比较少的,也是掌握很不好的地方,所以也希望用放假的这几天好好练习一下,不能拖到下一个阶段去。个人对JS的理解其实就是大量算法的集合,因为很多时候你都会用到函数,只是多了一些找元素和对元素绑定标记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构造函数,调用函数的过程!

第四部分:JQ及Bootstrap

对于JQ和Bootstrap的学习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吧,所有的函数都帮你写好了,你只需要学会调用就好了的。当然。调用他,其实对于JQ来说,学习的过程没有具备很大的难度,只是尝试着去多写写,写两三次基本就记住怎么用了。最后还有一天的Bootstrap学习,写过一些案例,只要会改,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

后续:其实对于WEB前端的学习的话重要的就是多用,很多东西我们上课听得时候其实都基本听得懂,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你课后的练习,离开了老师的一个思维引导,我们该怎样去完成项目才是我们该学会的。这一个月的学习难度系数都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因为作为前端来说,我们需要不断的优化,不断的修正,美化整个页面。不管是前端还是后端,都希望自己能好好学!

Web学习环境 篇6

关键词:Web2.0;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共享

收稿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Web 2.0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08C058),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赵建平(197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何茂霞(1977-),女,山东日照人,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被列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建设目标,而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第一平台,是政府实现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因素。其次,信息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化,尤其是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给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再次,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自己在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中能表达个人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这三个因素像一只强劲的推手,推动着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自从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提出Web2.0的概念以来其一直备受关注,Web2.0以其高度的开放性、高效性以及信息的共享性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Web2.0在整合信息资源、改善网站组织方面特有的优势,探讨其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价值。

二、Web2.0简介

(一)Web2.0的概念

对于Web2.0的概念大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Web2.0并非一项新提出的IT技术,它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建设指导思想。正如提姆•奥莱理(Tom O'Reilly)所说的“Web2.0囊括了所有连接设备,它比Web1.0更能让用户参与其中,它能通过共享架构高效创建网络”[1]。人们通常用公式化的表述来解释、介绍Web2.0,如博客(Blog)、维基(Wiki)、内容聚合(RSS)、标签(Tag)、网摘(BookMark)、Web Service等是Web2.0,而个人网站、目录分类、内容管理系统等则为Web1.0。

(二)Web2.0的特点

Web2.0的出现使得网络真正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由专业人员转变为所有用户参与,这就让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具体说来Web2.0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丰富的服务模式。Web2.0有着丰富的服务模式,无论是“一家之言”的博客还是“群策群力”的维基;无论是“信息随我不同”的RSS还是“信息由我定义”的Tag,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拓宽了人们交流的渠道。用户从单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浏览者成为了信息的发布与浏览的双重参与者。

2.开放的用户参与。Web1.0时代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Web2.0时代所有用户参与织网,高度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主体可以是任一用户,也就是说全体用户共同组成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源。

3.强大的交互能力。Web2.0使网络拥有强大的交互能力,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2]

4.丰富的Web2.0的元素。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例如博客、RSS、播客、维基、P2P下载、SNS社区、Witkey、掘客、云计算,等等。博客、RSS、SNS社区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三、目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这表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部分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在信息资源质量与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不统一。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机制,各个系统的资源相对孤立,无法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开发。

2.政府信息资源异构情况严重。由于没有宏观的建设指导,使得各级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数据库不一致,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异构现象,信息资源无法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重技术应用,轻服务管理。政府部门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有着一种信息化就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思想,只是建立了相应的部门、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其发挥作用,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

4.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首先是缺乏技术层面的长效保障机制。没有做到内外网络的物理与逻辑隔离使得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情况屡屡发生。[3]其次是缺乏政策与法律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需要依靠法律控制与政策法规的调控。

四、Web2.0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优势分析

根据政府信息化的特点与需要,结合Web2.0的特点我们分析出了其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几点优势:

1.统一数据源,实现信息共享。利用XML语言能够很好的解决数据异构的问题,将各类信息源使用XML语言改写后,再利用Web Service接口将其传入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专网中,这样就形成了统一数据源,解决了不同系统间无法信息共享的问题。

2.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用户利用RSS可以订阅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其更新情况。用户不必再面对海量信息无所适从,在查找中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实时解读信息。通过建立政府博客或者其他交流形式加大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问题,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4]

4.Web2.0的“用户中心”理念与政府“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Web2.0强调的是提高用户体验度,追求全民参与,其核心的思想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开放、自主、交互是web2.0的主要特点,在这种理念下,你可以随时随意地收藏你喜欢的网友、网站的相关数据、站外的相关联接等等一切你所能找到的资源。你也可以在任何文章上添加或修改你想改变的任何数据资料。

5.Web2.0的“创造”理念与公民“参与权”。网络媒体进入Web2.0时代后,Web2.0就是“可写互联网”,人人“创造内容”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不再仅限于网络精英,而是人人可为的事情。Web2.0极大地调动的主观能动性,人人贡献网络智慧,不断促进网络发展。

6.Web2.0的“共享”理念与政府信息公开。在Web2.0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访问网站信息、结交相同志向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资源。“共享”成为Web2.0的核心理念,通过“共享”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形成广大的社会网络,产生聚合效应,有助于人的和谐。

五、基于Web2.0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Web2.0技术已经能够极大地改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构建一个基于Web2.0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并利用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快速访问与数据流动。

各个异构的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传入知识库中备份,并用XML进行统一改写使其形成统一信息源。之后将数据源导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再由平台提供Web Service接口,并对上层屏蔽底层细节。不同授权对象的访问权限不同,这样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并重。[5]

Web2.0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能,把电子政务系统与Web2.0两者优势结合起来才能使政府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基于Web2.0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通过Web2.0技术体系和电子政务的融合,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Tom O'Reilly.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EB/OL]http://facweb.cti.depaul.edu/jnowotarski/se425, 2008-11-02.

[2]Web2.0.[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2010-09-07.

[3]涂平,王洪庆.浅析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安全策略[J].电子政务,2008,(3).

[4]刘甲学.Web2.0在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09,(4).

[5]郑锋.省级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J].计算机工程,2007,(12).

Web2.0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篇7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又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1]。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Wiki、Postcasting、RSS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2.0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它使用户能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Web2.0的出现,使网络用户从过去被模式化了的互联网中走了出来,用户成了网络的主体,可以参与到互联网中,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读者、作者或编者,通过Blog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RSS分享、传播知识和信息,用户是网络信息的构建者。

2. Web2.0的主要特征

2.1 分享性

这是Web2.0的最大的特征。Web2.0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提倡用户共同建网,这样就提供了一个信息与知识分享的平台。把这个理念运用到教育中,某一领域的专家可以把最新的专业知识发表到网上,学者也可以把研究成果传到网上,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传播、发展。

2.2 交互性

传统网站提供典型的一对多的广播式的服务,大量的信息经过编辑和整理之后再提供给用户,客观上抹杀了公众的意识。Web2.0正在让互联网逐渐找回真正含义———交互,通过点对点的文件共享交换,将人们直接地联系起来。高度的交互性使信息的总量前所未有的丰富,传递速度也更加快捷。

2.3 开放性

传统网站比较独立,仅靠相互链接来建立联系。Web2.0互联网平台既支持与其他互联网服务集成,又可与其他个人服务在网站上实现共享,它并不是一两种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了诸如博客、RSS、六度分隔等新理论和技术的互联网模式,因此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来为新技术提供服务平台。

2.4 去中心化

在传统网络中,网站门户掌握着消息源,他们可以决定用户看到什么。在Web2.0的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地在网上阅读信息,而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人人都是网络的主人。没有了编辑,也就没有了信息控制,这体现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

2.5 个性化

传统页面中用户能做的只是浏览。Web2.0是一个可读写的互联网,博客就是代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随意更改页面。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方兴东认为,Web2.0最大的不同就是个性化,个人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了互联网中,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主动的传播者、作者和生产者。

2.6 社会化

Web2.0是用户的互联网,它将满足用户各方面需求,因此“社会性”是最重要特征。早先用户得到的是针对个人的服务,现在对于用户来说,互联网提供的不再是服务,而是一个社会性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发展社会关联,用户浏览、发布的信息也有了社会性,变成了分享、交流的内容,变成了自我供养[2]。

3. Web2.0对学习者学习方式带来的变革

3.1 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基于Web2.0环境的学习是一个交互、循环的过程。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角色是不停转换的,不像在学校学习那样,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在Web2.0环境获取学习信息的时,学习者作为受众而存在;而在与他人的信息互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并输出信息时,学习者又作为信息提供者而存在。因此,Web2.0环境中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就在于,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而且学习者同时也成为知识的提供者。学习者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又是知识的传播者,具有双重角色。

Web2.0环境实现了学习者参与信息交流的个性化。例如,学习者可以在Blog中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内容的分类,记录自己的体会与反思;可以查看他人对自己所记录内容的态度和评价,也可以加入某个相关信息或领域的分组,去品味他人的文字和思想。在此过程中,Web2.0环境以其参与性、共享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学习者围绕自身关注的学习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体现了传播主体的地位,促进了知识的获取。

3.2 学习者真正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高校中所学的知识是经过专家们统一制定编制的,知识的真正管理者是这些专家教授们。在Web2.0环境下的知识是多元性的,这就需要学习者学会对这些知识的分类与管理。此时学习者成为知识的真正管理者。甚至有些知识是不明显的,这就需要学习者进一步筛选,Web2.0环境中记录了所有参与者的点滴反思与进步,能从他人的思想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

例如,学习者利用Blog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分类时,对知识的呈现、回顾则体现了其运用一种工具管理知识、进行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者利用Tag添加某个标签,加入某个相关的知识分类组,或是对某一主题的跟踪关注,体现了学习者自我学习议程的设置和规划。Wiki站点中显示的相关主题内容的更新修改信息,展现出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思路,培养创新发展的意识,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学习者真正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3.3 形成学习共同体

Web2.0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学习的各个方面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Web2.0环境由人、理念与技术环境、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系统,这一系统中的要素必须相互依赖以完成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需依赖于与环境中的其他各个因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例如,学习者利用SNS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在个人Blog中建立好友Blog的链接;利用RSS制定所关注的其他学习者的学习主题更新情况;在Wiki中多人共同建立并完善某个内容体系。这就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成员作为平等的个体,相互关联,拥有共同的关注点或价值观念,能形成有效的学习互动,相互砥砺,相互启发,将环境中丰富的信息最大化地为自身发展所用,并将成果继续循环,产生更大的价值[3]。

3.4 更为鲜明的个性学习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者。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学情不同,适用范围的学习方法也不同,采取的学习策略也不同。每位学习者要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在Web2.0环境下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安排学习计划。喜欢与别人合作学习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诸如语音聊天或网上聊天等一些社会学习软件和其他学习者一块交流学习。也有一些喜欢独立学习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Web2.0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等等。

3.5 开放学习成为主流

Web2.0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开放学习已逐渐成为主流。学习者在这一环境下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条件、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在开放的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方式上的选择也非常多,既可以独立学习,又可以合作学习。学习者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利用,学习不再像学校中那样封闭式的进行,学习者的兴趣也会相应地提高,学习的空间得到扩展。

4. 结语

Web2.0的到来,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是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下不可比拟的。在Web2.0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学习方式也相应的改变。学习者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密切。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会。学习者应当学会适应这种环境下的学习,不断开拓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摘要:随着Web2.0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 在为学习者提供强大信息源的同时, 也逐渐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Web2.0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在此环境下, 学习者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革。

关键词:Web2.0,学习方式,变革

参考文献

[1]张丹, 戴心来.基于Web2.0的学习特性分析[J].软件评价, 2006.6.

[2]杨静, 刘成新.WEB2.0与学习方式的后现代转向[J].现代教育技术, 2007.07.

[3]温雪, 黄李凤.Web2.0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传播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8.12.

[4]梁斌.基于Web2.0的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 2008.02.

Web学习环境 篇8

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VLC) 是在网络环境中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以学习交流为目的的团体, 也是集教学资源与教学应用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当前高校VLC主要是采用Web1.0技术实现的, 虽然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展示, 但是从学习者使用角度来看, 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 寻找学习伙伴难, VLC没有提供在线用户显示和交流功能。 (2) 缺乏归属感。由于大多数VLC没有提供用户注册、个人空间、群组等功能, 用户在心理上认为自己不能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没有归属感。 (3) 无法分享学习资源。社区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 但是当前部分VLC没有采用共享技术。

Web2.0技术带来了“可写可读, 体验丰富”的互联网新型组织形式, 这为改造VLC奠定了基础, 可解决以上问题。

2 基于web2.0环境的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模型

Web2.0时代, 给学习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是web2.0学习者渴望找到归属感。二是web2.0学习者需要个性化空间。三是web2.0学习者是主动学习者, 进行的是一种持续的学习, 具有分享、协作和交流的精神。四是web2.0学习者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Web2.0时代的门户个性化主要是指门户信息内容的个性化。Blog是Web2.0的核心技术, 是个性化网络空间与社会的结合体。Tag是一种标签, 它能实现根据个人需要对网上学习资源自由添加标签, 自定义分类从而当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源的和实现信息检索时, 资源能够被爬虫迅速发现。SNS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RSS是网站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它能够实现门户内容的个性化订阅, 实现分布式网站间的信息的聚合和自动推送。

3 基于web2.0高校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设计

3.1 高校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模型

当前, 虚拟学习社区门户主要采用B/S结构, 基于Web平台的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三层结构, 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标, 克服Web1.0门户中难以寻找学习同伴、难以跟踪学习过程、难以分享学习资源的三难问题。利用Web2.0技术的优势, 设计了虚拟学习社区门户的三层模型, 如图1所示。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活动提供统一的视图和布局, 实现所有相关的信息和应用程序的一站式服务;应用层是社区门户平台的基础, 它为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提供了所涉及的各类功能;数据层主要为社区门户运行提供所需的相关配置文档和数据表等数据, 为应用层和表示层提供数据支撑。其中应用层是社区门户模型的核心, 它主要包括信息的智能化服务、个性化空间、协作与交流、激励机制、安全机制五大功能模块。

3.2 高校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

在实施过程中, 师生可以借助于虚拟学习社区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各个环节。利用虚拟学习社区的优势, 对教师而言, 在备课时可以搜集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在课堂中开展小组讨论或者网上授课;在课后开展网上答疑, 增加课后答疑的覆盖面。对学生而言, 都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完成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讨论或提交作业。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高校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特色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我们尝试运用Web2.0技术对高校虚拟学习社区门户做如下设计:在正式学习路线中,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现有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然后经过社区门户, 教师可以参与备课和教学设计, 也可以使用社区开展“IT——讲授”“、IT——讲习”“、IT——自学”三种模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课前网上预习, 也可参与网上学习活动,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以非正式学习方式进入虚拟学习社区的用户统称为学习者, 他们在社区中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 参与协作学习, 也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 最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和协作知识构建。

4 结语

本文充分阐述各种Web2.0的相关技术在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中的应用, 构建了基于Web2.0虚拟学习社区。在基于Web2.0 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中, 学生及教师彼此之间利用社区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使虚拟学习社区成为知识的集散地, 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一个网上的学习家园。

参考文献

[1]宁玉文.Web2.0环境下的高校虚拟学习社区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 (5) .

搭建Java Web开发环境 篇9

Java凭借其完全面向对象、平台无关性、安全可靠、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等特点在Internet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Servle和JSP技术推出之后, 更是让Java成为基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首选工具。目前有很多公司开发的产品都支持Java Web开发, 这样一来对于初学Java Web的朋友来说, 如何选择开发工具搭建Java Web开发环境, 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了。其实, 你只要选择好Java运行环境、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代码编辑器这四方面就可以了。组合方案很多, 使用最为广泛的组合就是

JDK5.0、Tomcat5.0、SQL Server2000和Eclipse3.1+My Eclipse4。

2、Java运行环境安装

Java是Sun公司开的一种网络编程语言, 它之所以能够实现平台无关性的原因是必须在系统上安装Java运行环境.Java的基本工具包和运行环境都包含在JDK中, 我们可以选用JDK5.0版本。从http://java.sun.com官司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下载后得到jdk-1_5_0_14-windows-i586-p.exe安装文件, 单击后即可安装, 安装后可以得到JDK和JRE两个目录。JDK中包含java的基本工具和Java核心类库, JRE是独立的Java运行环境文件目录。安装结束后还要设置系统环境变量。右击我的电脑, 选择属性/高级/环境变量, 新建系统环境变量JAVA_HOME, 设定值为C:Program FilesJava, 用来指定Java安装的根目录;修改系统环境变量path, 将%JAVA_HOME%jdk1.5.0_14bin;添到原有内容之前, 这样可以方便Java基本工具的灵活使用。

3、Tomcat服务器安装

Tomcat是Apache组织的Jakarta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 它是Sun公司推荐的运行Servlet和JSP的容器。此外, Tomcat还提供数据库连接池和处理静态的HTML网页等Web服务器功能, 因此, 我们在进行Java Web开发过程中可以把Tomcat当作Web服务器来使用。Tomcat代码是开源的, 可以免费从http://tomcat.apache.org官方网站下载。我们选用Tomcat5.0版本, 下载后得到jakarta-tomcat-5.0.28.exe安装文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重要步骤, 如选择full (完全安装) , 这样可以自动生成一些Servlet和JSP实例, 有利于初学者自学;设置服务端口号, 默认为8080;设置管理员名称和密码, 例如用户名admin, 密码123;选择已安装好的Java运行环境目录, 这一步非常关键, 因为Tomcat是用Java开发的, 需要Java运行环境支持, 因此Tomcat容器必须在Java运行环境安装结束后安装。全部设置好之后, 选择开始/程序/Apache Tomcat5.0/Configure Tomcat, 单击start就可以启动Tomcat服务器了。打开IE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 就可以看到Tomcat的主页了。单击左边的Tomcat Manager, 输入用户名admin, 密码123, 单击确定后进入应用程序管理界面, 在这里可以运行和查看系统自带的一些应用程序实例, 并且在Java Web应用程序修改后可以不必重启服务器, 有利于Java Web应用程序的调试。

4、SQL 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安装

SQL Serve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数据库服务器, 分为个人版, 标准版, 企业版和开发版四个版本。通常选择个人版或企业版, 但选择企业版时应注意操作系统应为服务器版。SQL Server2000安装过程序比较简单, 但有时会出现安装失败或挂起文件情况导致安装无法进行。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本机曾经安装过SQL Server2000。解决办法是, 彻底删除Miscrosoft SQL Server文件夹及其下所有内容。单击开始/运行, 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 找到目录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 删除其中的"Pending File RenameOperations"项, 关闭注册表, 重机启动计算机, 再次安装就可以成功安装。此外, 有些机器上还会出现Java Web应用程序不能连接数据库情况, 主要原因是SQL 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的默认1433端口并没有处于服务中, 进入命令提示符状态, 使用netstat-na命令即可查看。解决办法是安装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sp4补丁程序。从网上下载sp4补丁程序后, 找到setup bat, 单击安装即可。安装结束后重新启动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开始服务, 1433端口就成功打开了。

5、Eclipse集成环境安装

Eclipse是IBM公司开发的程序开发集成环境, 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 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 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由于默认情况下, Eclipse仅支持Java应用程序开发, 因此在安装好Eclipse之后再安装My Eclipse插件就可以实现Java Web开发。我们可选用Eclipse3.1和My Eclipse4组合来实现。对于E-clipse3.1是免费的可以从http://www.eclipse.org官方网站下载, 下载后得到eclipse-SDK-3.1.2-win32.zip压缩文件, 解压后无需安装即可使用;对于My Eclipse4是收费的, 可以从http://www myeclipseide.com官方网站下载, 试用期30天。下载后得到Enterprise Workbench Installer_4.1.1GA_E3.1.exe, 单击即可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选择已安装好的Eclipse的根目录, 因此一定要注意先解压Eclipse后安装My Eclipse插件。安装成功后启动Eclipse, 指定好工作区后, 就可以进入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为了方便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分开存放, 我们可以选择window/preferences/java/build path, 选择folders单击ok即可。为了方便Java Web应用程序测试, 我们可以把Tomcat服务器的功能集成到Eclipse中, 我们可以选择window/preferences/My Eclipse/Application Servers/Tomcat5, 选择Enable, 设定好Tomcat的安装目录, 单击ok即可。

6、结束语

搭建Java Web开发环境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但所用Java Web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在于操作上可能会存在些差异。因此开发环境一旦确定好之后, 就要坚持使用下去, 深入学习和掌握Java Web技术才是最为关键的。

摘要:介绍Java Web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 包括Java运行环境安装、Tomcat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和Eclipse集成环境安装。

关键词:Java,Tomcat,Eclipse

参考文献

[1].张孝祥.Java就业培训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Web环境下的航空图像标图的实现 篇10

航空航天侦察获取的图像信息,必须经过图像处理和图像判读,才能成为可供使用的情报。在这个过程中,判别原始图像中的有用目标信息并在图像上标注出来的工作就叫图像判读标图,这一过程在C/S架构中比较容易实现。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的图像判读相关的辅助系统,比如“数字图像情报整编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基于局域网开发,对广域网环境支持能力不高。但是现代战争战场环境瞬息万变,要求图像判读标图工作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情报信息可以更大范围内共享,如何在Web环境中进行图像判读标图,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前流行的Web应用客户端是浏览器和运行于其上的网页,即瘦客户端应用,这种方式对于要求能进行图像处理和标图并具有实时性的应用来说,开发难度和成本就非常大。我们自主开发的航空图像判读标图系统与现有的系统不同,它采用基于Win Form+Web服务的Windows智能客户端技术,可以实现在Web环境下的图像判读标图工作。

1 基于Windows智能客户端的系统架构设计

1.1 智能客户端

智能客户端是新一代的软件开发架构,其核心Web服务也是未来企业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具有类似传统桌面程序的前端程序,利用Web服务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的基础,具备了B/S以及C/S两种模式的优点,使应用程序同时具有强大桌面应用处理能力和灵活部署及集成的特性。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本地计算资源,通过缓存设计获得离线工作能力。基于Web服务的特性使得智能客户端的整合能力异常强大,表1列出了瘦客户端应用与智能客户端应用之间的特点对比[1]。

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这些特点符合本系统的要求,系统既要求客户端界面丰富且响应迅速以利于各种图像处理和标图工作,同时图像处理和标图能够利用客户机的本地资源,以加快处理速度和减轻服务器负担,在处理图像时可以脱机工作以减少图像的网络传输。

1.2 系统程序架构

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种类很多,我们选择Windows智能客户端技术中常见的Win Form+Web服务这种方式。系统程序架构是如图1所示的四层体系架构。客户端包括表示层和业务层,而服务器端包括Web服务层和数据层。表示层由WinForm窗体构成,Win Form窗体具有事件响应的能力,方便图像判读标图的程序实现和能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当与用户交互时将触发事件,事件处理代码调用业务层类完成具体业务。由于图像相关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所以客户端业务层调用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Web服务提供对图像数据的数据访问操作,数据传输基于SOAP协议,为保证安全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

系统程序架构虽然基于Windows智能客户端技术,但是系统主要是完成类似图像处理的工作,它与一般的信息处理系统如ERP、MIS系统不同,所以在程序设计上有所取舍,利用智能客户端技术带来的好处,避免它所带来的难题。下面简单加以描述:

1)系统的图像判读标图功能均设计在客户端由Win Form程序实现,它有效地利用了客户端的本地资源如处理能力、内存和高级图形功能,图像数据从服务器上下载后在客户端进行判读,并加上图像标图信息,这一过程需要利用客户端内存来缓存原始图像和标图图层的信息。图像信息缓存在客户端还能带来其它的好处,由于标图信息需要逐个进行标注,这就避免了每个标注动作完成后图像数据向服务器的回传,而且当标图工作结束后原始图像信息没有变化,只要回传标图信息即可,大大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图像数据缓存在客户端,还可以在图像判读标图过程中实现脱机操作,并充分利用客户端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速度,给使用者良好的体验。

2)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设计在客户端实现,因而Web服务层主要完成对图像数据的访问操作,比如原始图像预处理后的入库,标图信息的更新入库,图像的查询下载等等;Win Form程序直接调用Web服务来完成上述任务,.Net Web服务是以Web Method的方式实现,在相应的Web Method中调用数据层的数据访问组件,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而数据库的全部操作都以存储过程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

3)系统与一般的Windows智能客户端应用相比,在客户端没有设计本地数据库,因为本系统除了图像数据外没有其它大量的业务数据,没有必要在客户端使用本地数据库,这样就避免了智能客户端应用常见的和必须要解决的数据同步问题,简化了程序的实现。对于可能出现的数据并发问题,我们选择保守式并发解决方案,即当一个客户端操作某一图像数据时,禁止任何其他客户端修改数据,直至客户端自己的更改完成为止。

4)系统的部署和更新没有使用Click Once无接触部署方式,而是使用另一种常见的MSI部署方式。这是因为Click Once应用程序是运行在“沙箱”中,没有访问本地文件的权限,而在图像判读标图过程中要读写本地文件,而使用MSI部署方式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当然要使MSI部署方式部署的系统实现自动更新,需要使用App Updater组件来实现[2]。

2 系统主要功能描述与关键代码实现

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包括登录和权限管理,原始图像的预处理入库,图像查询下载,图像判读标注,图像分割打印,等等。要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都必须先登录系统并分配权限,而使用图像判读标注,图像分割打印功能必须先从数据库中查询下载相关图像数据。

2.1 原始图像的预处理入库

航空航天侦察获取的图像质量有时不令人满意,比如图像中存在斑点,图像色彩和对比度不合适,这些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有时还需要图像镶嵌即把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形成大范围的图像以便判读,这些工作在预处理部分实现,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调用Web服务存入数据库中。

图像数据存取通过调用Web服务实现,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调用数据访问组件Data Operate的Run Proc方法,利用存储过程Insert Report Image完成图像数据的入库。

2.2 图像查询下载

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图像需要查询并下载到客户端进行判读标图,查询主要以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分类树的方式,依据侦察图像所在国家,目标区域等信息分类查询,另一种是直接对图像名称进行模糊查询。查询得到的图像数据调用Web服务以SOAP协议传输到客户端。为保证图像数据的安全性,在传输前后要对图像数据加密和解密。

图像数据的加解密采用DES对称算法实现,主要代码如下:

利用这段代码完成图像加密,其中Data是待加密的图像数据,Key是密匙,IV是向量。

Web服务基于SOAP协议进行通信,在默认情况下有最大传输数据量的限制,这会无法传输大图像,需要更改Web服务配置文件,使其允许传输1G以内的数据。最大图像数据传输量可以在Web.Config配置文件中设定如下:

2.3 图像判读标注

这是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绘制标注线、绘制标注文字、绘制标注图标,以及绘制信息的擦除、图像的放大缩小等主要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依赖双图层的思想,原始图像保存在一个图层上,而标图信息的操作则在另一图层上,这样保证原始图像在标注过程中不被破坏,当判读标注完成后,标图信息通过Web服务更新到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原始图像和标图信息利用两个字段分别存储。

原始图像与标图信息的双图层合成要避免标图信息图层对原始图像图层的覆盖,可以利用水印技术实现,主要代码如下:

private Bitmap DrawWatermark(Image src,Image icon,int x,int y){Graphics g1=Graphics.From Image(bm3);Graphics g2=Graphics.From Image(bm2);g2.DrawImage(icon,new Rectangle(x,y,icon.Width,icon.Height),0,0,icon.Width,icon.Height,Graphics Unit.Pixel);Image Attributes att=new Image Attributes();att.SetColorKey(Color.White,Color.White,ColorAdjustType.Bitmap);//设定透明色g1.DrawImage(src,0,0);g1.DrawImage(bm2,new Rectangle(0,0,bm1.Width,bm1.Height),0,0,bm2.Width,bm2.Height,GraphicsUnit.Pixel,att);return bm3;}

这段代码是系统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每当一次标注操作结束,都要调用这段代码更新标图信息图层并返回合成图像。其中,src代表原始图像,icon代表每次标注操作产生的新标图信息,bm3代表合成图像,bm2代表标图图层。第一个Draw Image把新标图信息加入到标注信息图层中,第二个Draw Image生成合成图像。

2.4 图像分割打印

判读标图完成后,需要把图像情报即原始图像和标注信息合成打印,送交有关部门。有时图像太大不利于打印和装袋,需要进行分割后再打印。图像分割有三种大小规范,不能随意设置,并且分割线不能穿越主要目标。本系统实现了按照指定大小分割图像,并且分割位置可以任意调整,分割后图像进行分页打印。

图像分割主要代码:

这段代码实现图像的分割并把图像块保存到本地临时文件中。其中bm5代表合成图像,bm6代表图像块,w表示图像块列数,h表示图像块行数,path表示临时文件路径。

3 结束语

航空图像判读标图系统基于Windows智能客户端技术,它在客户端使用Win Form程序完成复杂的图像标图工作,通过Web服务的调用来进行数据传输和访问,实现了在广域网环境下的工作和运行。航空图像判读标图系统的原始图像和标图信息利用双图层原理分别保存,在网络上只需回传发生变化的标图信息,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量,对于基于Web的图像处理有借鉴作用。同时系统具有与一般Web应用一样的自动更新能力,使系统的部署更新很方便。由于这种基于Web的应用方式结合了C/S和B/S的长处,它将会是复杂Web应用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

摘要:一般的瘦客户端Web应用无法在客户端实现复杂的图像操作。开发了航空图像判读标图系统软件,它采用了WinForm+Web服务的Windws智能客户端技术,客户端使用WinForm程序完成复杂的图像标图工作,图像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调用Web服务完成数据传输和数据操作,实现了在Web环境下的工作和运行。系统设计中采用原始图像与标图信息双图层分别处理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图像数据的网络传输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实现细节。

关键词:Windows智能客户端,航空图像,标图,Web应用

参考文献

[1]David H.智能客户端体系结构与设计指南[DB/OL].2004.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ms998506.aspx.

[2]保慧,吴永明.基于.NET Framework的智能客户端[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5):133135.

[3]马江林,赵忠明,等.基于设计模式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8(3):6668.

[4]蒋定定,吕晓国,尚顶洪.战场图像情报侦察处理技术及其发展[J].现代防御技术,2006(6):7173.

[5]联骏.图像编程精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Donald F.安全可靠事务化的Web服务:结构和组合[EB/OL].2004.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ms996535.aspx.

[7]Jewelry.设计偶尔连接的Smart Client应用程序[EB/OL].2004.ht-tp://www.microsoft.com/china/msdn/events/featureevents/2004/SmartClientSeminar.

上一篇:全自动洗衣机下一篇:嵌入式视频点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