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情境

2024-06-27

课文情境(精选四篇)

课文情境 篇1

关键词:创设情境,指导阅读,独立阅读,合作学习,交流反馈,知识扩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清楚地阐明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面对着文辞兼美的文章,难以割舍,而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依然采取精读课文的方法进行剖析课文;也存在着放手不管,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没有发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何上好略读课一直是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弊端,往往会把略读课文讲成精读课文,或者是以教师的知识建构过程取代学生的独立建构。也存在着忽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知道怎样独立阅读,缺乏独立阅读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笔者尝试应用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提供素材、引导点拨,指导合作学习、交流反馈、知识拓展教与学的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创设情境,提示点拨,指导独立阅读

精读课文承担着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习略读课文做好铺垫也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任务。可以说精读课文的教学既要引领学生掌握文字内容更要掌握阅读思维方法。略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应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进行独立阅读,迁移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放任自由而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地初读课文。特别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较大差距的学习内容,更应当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提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组织了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出示课件:(1)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2)划出重点语句;(3)结合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等。把握中心的学习提示,使学生明确读什么,怎样读。指导学生边读边画重点语句,根据课前预习对于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生活实际加深对于课文中词句理解。通过默读、齐读、合作读等方法熟读课文,揣摩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意义,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略读阅读课文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供素材,促进独立阅读

学生要独立学习略读课文,较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前提是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的铺垫,这些知识可能是在课堂上学习过的,也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如果比较欠缺基础知识,独立阅读将会遇到障碍。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及时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素材,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进入教学领域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声像结合、图书馆、教科书、大众传媒、网络载体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阅读。例如:《丝绸之路》是略读教材,这篇课文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阐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表达了丝绸之路在古代亚欧大陆商贸交易,繁荣经济,互通有无以及亚欧各国和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文章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增强了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课文的难度。此时,应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提供及时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准备的信息资源:丝绸之路上的沙漠、戈壁的景观图;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各种丝制品的资料图片;张骞人物图片;独立阅读的内容提示;小组活动的提示;生字;课文中心句文字资料等。

视频资源有:琵琶独奏《金蛇狂舞》;丝绸之路路线图;东西方互动交流的骆驼队以及商品;玄奘生平资料介绍;新丝绸之路的开辟资料。

以上信息资料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学生信息的需要,及时的提供,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加强对信息的感知。

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信息资源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是初步感知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查找资料时,可能缺乏目标,不着边际地查找,效率低或找到的资料中对于本文的利用价值不大。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收集资料的作业时要加强指导:一是根据学生了解的知识,结合课文的学习确定要查找哪方面的资料,可以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可以从哪些地方查找,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二是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这样,学生在收集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重点比较突出,提高了收集有效资料的效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既可以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三、创设情境,突出交流,深化独立阅读

略读课文的独立阅读,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提升阅读效果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可以是师生交流、同学交流、资料交流、对话交流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目标、有条理地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如:A组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包括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并附上文字说明;B组搜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友好往来的作用;C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传说,如《玄奘西行》等;D组搜集古今中外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评价。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由于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交流资料时,能够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知道了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周围的自然环境、丝绸之路的起 点和终点 以及与丝 绸之路有 关的历史 人物等。这些交流深化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此外,笔者抓住文章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例如:课文5、6、7自然段,表达两国人民见面时的高兴、激动、急切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两国使者见面时的场面,体会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师引读课文中心句,学生多次诵读此中心句,不断加深对文章重点的理解;教师小结时引导学生齐读;丝绸之路是友谊之路,它更是一条伟大的路!丝绸之路是经济之路,它更是一条伟大的路!丝绸之路是文化之路,它更是一条伟大的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了解了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深化了阅读效果。

实践证明,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情境、提示点拨、提供素材、合作学习、交流反馈、知识拓展的教学流程,有利于学生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尝试独立阅读略读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略读课文的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会略读课文,在课内课外的略读实践中提高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略读课文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要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能力的形成,绝不可以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知识意义的独立建构。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索完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探索体现时代精神、适合学生发展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巧设情境 美读课文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53-01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通过巧妙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阅读期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学习,从而达到美读课文,优化语文课堂的目的。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创设出各种情景,构建一个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让创设情景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的形象

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文章。学习一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基本功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儿童感受到美,就必须让他们一开始就面对一个个丰满具体的审美对象,喜欢阅读所学的课文,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满怀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放眼中国人,每个年度都有感动我们的英雄人物,每次领略这些人物,老师的心灵都会经受一次洗礼,那么在你心目中,你了解哪些英雄人物呢?”(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继续饱含深情地说:“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学生一读)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学生再读)这是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人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学生三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认识詹天佑……”

情景导入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课文不同,情境导入的方法也不同。可以是谜语导入的,可以是介绍作者或者时代背景的,可以是质疑入文的,可以是录像导入的,可以故事导入的……

二、情景再现,发现美的真谛

一篇篇课文都是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离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这需要老师想办法再现情境,同作者、同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的真谛。

如教学语言故事《矛与盾》时,我采用了表演入境的方法。一组学生在我的帮助下,创造性地表演了这个故事,他们精彩卖力的表演,博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表演完毕,我让学生相继采访了买卖双方。“小记者”先采访了围观的人群:“你们为什么要笑话他,质问他呢?”接着,“小记者”又采访了买矛与盾的人:“听了大家的质问和哄笑,你是怎么想的呢?”

再现文章情景的方法也很多,不一而足。当然这也是要因人因文而异的,除表演外,还有绘画法、朗读法、导游法、故事法、操作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多美特演示法、音乐渲染法

三、情境深化,接受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泓活水,而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课文内容的一潭死水,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景,把课堂往课外、课后延伸,把教材往课外读物延伸,把文中审美对象的人格往儿童的身上延伸,激发阅读品位,提升阅读品味。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我们可以在学文的末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升华情感,接受美的熏陶。

如教学《丰碑》一文时,在师生和文本深情的对话后,军需处长崇高悲壮的形象已是跃然于眼前。我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高耸入云的云中山上,一个墓碑岿然屹立),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请你们饱含深情地用凝练的语言为长眠于此的可敬的军需处长写碑文吧,让他的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在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渲染下,学生思忖片刻,纷纷发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公无私、以身殉职”……每一个学生都显得那么庄重严肃,那么富有感情,可以看得出,每个字、每个声音都是发自他们诚挚的火热的内心。此时此刻,丰碑是立体的,军需处长的形象也是立体的。在表达中,学生的心弦再一次被拨动、震撼,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美好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最后,我又趁热打铁出示了“作业超市”,供学生选“购”,设计如下:(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写一篇读后感;(3)查阅资料,了解长征这段历史,阅读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同样,借助创设情景,升华课文,拓展延伸的方法也很多,可以是仿写、续写、写读后感,也可以是查找资料、复述故事、开展竞赛……

总之,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多。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儿童的思维和智慧,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一句话,情景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勃勃生机,给老师带来不尽活力,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情境型课文教学方法探讨 篇3

一、情境型课文的特点

课文情境性强, 对话内容有较强的情节性和一定的趣味性;新单词较零散, 不在同一词域内, 功能性词语或用语较多, 语言重点重复性不大, 可替换性不强;具有一定的可表演性。

二、情境型课文的教学要求

1. 能理解课文内容——听、读课文后能完成一些听力和阅读理解的任务。

2. 能在情境中理解、听、说、读课文中的新词句以及功能用语。

3. 能流利地 (分解色) 朗读课文。

4. 能表演课文, 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能根据相关情境创编课文并表演 (弹性要求) 。

5. 能读懂与课文内容相关、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

三、情境型课文教学方法

1. 创设场景, 引生入境

情境是语言的灵魂, 情境型课文无论是以对话形式呈现, 还是以语篇形式呈现, 都具有完整的语言情境, 教学此类课文, 要结合课文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将语篇情境形象化, 让语篇中的人物、场景、故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整节课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大情境, 而大情境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小情境构成的。小情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依次呈现, 学生在一个个情境中感受语言意思, 体会语言用法。

2. 滚动呈现, 攻克难点

情境型课文的功能语或用语较多, 生词又比较零散, 整体呈现课文, 学习难度比较大。因此, 情境型课文的呈现, 可采用一段有联系或有情节的情境把新词串起来呈现,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先学习新词, 再紧扣对话情境或按对话顺序分层呈现课文内容, 以滚雪球的形式逐步呈现完整的课文内容。这种呈现方式既降低了学习难度, 又不破坏课文的情境。

3. 讲练结合, 突出重点

情境型课文因为功能语和新词多,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本节课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在整册书中的地位, 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等,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重点语言知识的学习要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明确语义后, 再进行一定的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 适当的操练之后再创设情境进行运用练习。

4. 搭建支架, 情境表演

情境型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表演课文, 学生是否能顺利表演课文, 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搭好课堂支架, 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持, 为学生构筑知识体系、搭建脚手架。为学生表演课文搭建支架的方法很多, 其中板书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 好的板书简单明了, 能恰到好处地呈现课文脉络和重难点, 学生顺着板书提供的线索, 就能顺利表演课文。图画或简笔画也是有效的方法, 好的图画能像连环画一样展现课文情节, 鲜活的课文场景能让学生复温课文的故事情节, 使表演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应使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 逐渐脱离支架的帮助, 自如地、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5. 适当输出, 巩固应用

学生学习英语必须经历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过程, 在充分输入的基础上, 必须有适当的语言输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知识、掌握技能。因此, 学习完课文之后, 教师应创设一个适合本课语言知识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运用、体验本课重难点。情境任务的难易和占用的时间依教学情况而定, 如时间不允许或学生达标不是很理想时, 可在下课时进行。

课文情境 篇4

高中英语课文的讲解是学习课文的核心,也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课文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创设各种相关情境调动学生,英语课文的学习将不再枯燥,而是一个学生愿意融入的氛围。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随着学生兴趣的增长而提高。

一、通过创设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上问题的出现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问题的结论不是预知的,学生就会萌发种种可能的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活跃思维,打破思维定式。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提问的预期目标。当谈到某个课文话题时,教师提出一些促进学生触类旁通、引发学生思考、想象的问题,而不是死死扣住课文本身来谈课文,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深刻,更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模块1第一单元课文“School life in the UK”时,学生学到有关英国学习生活的很多方面,如上课时间、地点、课程、课余生活、作业量等,让学生比较一下中英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不同,这是学生们会做也乐意做的。很多学生提到自己的高中生活是累人的,每天都要上很多课,完成很多作业,但也有学生说生活得很充实,苦中有乐。当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便能激活学生思维,引起热烈讨论时,学生的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在学习本课时,还可以问学生理想的高中生活,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设计和探讨。当有的学生说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时,教师问到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最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放松和快乐,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情感因素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在体现其工具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人文性,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新课程结合生活实际,每篇课文中都包含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生活和学习热情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不得不借助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师可在不改变教材中语言项目交际功能的前提下,对情境和话题的设置作一些调整,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共鸣,对所呈现的现象发表看法,从而体会文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和道德标准。

在讲模块2第三单元Project “Explorer”时,在让学生看课文前,提这样一个问题:“What is the most fun you can have in 21 hours and 23 minutes?”学生的回答各不同,有的说旅游,有的说看电影,有的说看小说。当读完课文中有关杨利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获选中国第一宇航员,并成功在21个多小时中环绕地球14次的事迹后,学生们无一不被他的成长经历所感动。这时,老师可以问:“What makes Yang a successful person?”并要求学生用强调句型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很精彩:“It is his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makes him a successful person.”“It is his hard work,strong will and good psychology that contributes to his success.”学生从杨利伟的事迹中学到了很多,一方面了解了中国第一宇航员,另一方面也懂得了获得成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一段会话一来一往,有问有答,有着单方面熟背单词和句型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对话过程中,学生运用了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并且得到了教师的反馈,从中体会了交流的快乐和学习语言的成就感。因此,设定学生们所熟悉的情境,以活泼的方式呈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延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讲解模块8第二单元课文 “Turandot in Beijing”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掌握了《图兰朵》这个歌剧的故事情节,剧中描述了一个三角恋爱关系,谈到剧中人物,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当笔者问道: “What do you think of Liu?”一些学生认为她是一个对爱执着、甘愿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也有的认为她这种是无谓的牺牲,是不值得的。教师可以用“admirable”这个词来表达看法。接着再问:“If you are to change the ending of the story,how will you change it?”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把故事的结局做了大胆的改动。这时老师的任务就是对他们的创作做出点评,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了解学生看法的同时,老师也流露出自己的观点。英语的课堂互动绝对不是局限于上“Welcome to the unit”和课文开头的 “Lead-in”部分,师生互动是可以贯穿一节的始终的。

四、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学生若是处在懒散沉闷、缺乏交流的课堂气氛中,必将失去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兴趣,更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必须创设各种联系学生实际,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并且跃跃欲试的情境。

讲到模块5第三单元课文 “The perfect copy”时,在学习课文中有关克隆的利弊前,先让学生讨论:“If you were cloned,and there was a person who looked completely like you,what would happen?”同学们都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谈到了很多离奇的可能性,赢得班级其他同学的阵阵笑声。

又如,在模块4第三单元短文 “The time machine”的讲解后,让学生思考: “If you got the time machine,what would you do?”同学们有的说要回到童年,有的说要去看看将来的自己。

总之,这样充分发挥了想象和聪明才智,也时不时透着一丝幽默,大大调节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在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运用了已学的短语和表达方式,巩固了刚学的内容,有利与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以及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积累词汇、短语和重要句型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有趣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话题所描述的世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知和情感,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在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或是反驳。这些都有助于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课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把课堂当作畅谈自己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舞台,并从中获取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上一篇:残疾人体育运动下一篇:HPV-DN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