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溃疡

2024-06-20

压力性溃疡(精选九篇)

压力性溃疡 篇1

1 紫草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1.1 紫草色素的提取

称取新疆紫草500g, 锉碎成粗粉, 置烧杯中, 加95%乙醇约200m L, 使药材湿润, 密闭放置1h, 装入玻璃渗漉筒中, 加入95%乙醇至浸没药材, 放置4h后收集渗漉液约1200m L;减压回收乙醇至浓缩液约120m L, 加入浓度为2%的Na OH溶液约50m L, 减压过滤, 滤液加入浓盐酸使溶液酸化, 产生紫红色的紫草色素, 用布氏漏斗滤取沉淀, 用纯水自滤器上洗涤沉淀物至滤液呈中性, 取沉淀物60℃干燥2h, 得紫草色素提取物为14.2g (表1) 。

1.2 羟基奈醌的含量测定

左旋紫草素 (C16H16O5) 的乙醇溶液在516nm处有吸收峰, 且浓度在5~25mg/L时, 其浓度与吸收度 (A) 呈线性相关[2]。E1%1cm=242。

精密称取紫草色素提取物0.1095g置100m L容量瓶中, 加入无水乙醇 (AR) 溶解后加至刻度, 摇匀, 精密取该溶液2.00m L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无水乙醇 (AR) 稀释至刻度, 按中国药典2010一部附录V A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516nm处测定吸收度 (A) 。结果见表2。

注:紫草色素含量按右旋紫草素 (C16H16O5) 计算

2 紫冰软膏的处方及制备

2.1 处方

2.2 制法

将麻油加热至约100℃, 分别将研细的冰片和紫草色素加入麻油中搅拌溶解;然后将熔融的羊毛脂和蜂蜡加入麻油中搅拌均匀, 用于烧伤或溃烂皮肤患面时, 可将紫冰软膏置于密闭的搪瓷桶中, 放于烤箱中100℃烘烤30分钟消毒, 冷却后分装, 质量检查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 F软膏项下检查合格。

3 临床资料及疗效观察

3.1 临床资料

压力性溃疡又称褥疮, 常见于体质衰弱长期卧床、昏迷或瘫痪患者, 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发生持续缺血, 皮肤血管神营养不良而发生组织溃烂坏死;用紫冰软膏治疗压力性溃疡患者14例, 其中Ⅰ度 (淤血红润期) 患者6人, 即患者受压部位表现局部淤血, 皮肤呈紫红色;Ⅱ度 (炎性浸润期) 患者5人, 即患者受压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 易溃破, 皮肤红肿充血;Ⅲ度 (浅度溃疡期) 患者3人, 溃疡不超过皮质全层, 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 肉芽水肿, 有渗出物或脓液流出。

使用方法:对于Ⅰ度患者直接用无菌棉签将紫冰软膏涂于患处, 2次/d;Ⅱ度患者, 首先在无菌操作下低位剪开水疮, 保留水泡膜, 充分引流, 用无菌棉球试干患面, 将紫冰软膏涂于无菌纱布块上, 再敷于患面, 包扎, 每日换药一次, 当患面干燥结痂后, 再直接将软膏涂于患面, 直至痊愈;Ⅲ度患面处理:用无菌棉签清除分泌物, 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患面至清洁, 用手术刀刮除坏死组织, 至有少量鲜血流出, 再将紫冰软膏涂于无菌纱布块上, 再敷于患面, 每日换药一次, 直到患面愈合。所有不能进食的患者都给予正常的营养支持治疗, 有感染迹象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结果见表3。

4 讨论

将紫草色素从紫草中提取后, 再配制成软膏, 能保证有效成分达到足够的浓度,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并减少因传统方法中需油浸紫草带来的杂质。临床资料表明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紫冰软膏治疗Ⅰ、Ⅱ、Ⅲ度压力性溃疡均有较好疗效;当然, 压力性溃疡的治疗宜早进行, 并可缩短治愈时间;对于预防压力性溃疡宜采取综合措施, 加强护理, 勤擦洗、勤翻身, 使用气圈、气垫等, 可有效减少压力性溃疡的产生。

摘要:从中药新疆紫草中分离出紫草色素, 并将其与冰片配伍, 配制成紫冰软膏, 用于治疗Ⅰ、Ⅱ、Ⅲ度压力性溃疡, 取得较好疗效, 其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5.5、13.8、18.0d。

关键词:紫草色素,冰片,软膏,压力性溃疡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84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 篇2

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紧张、用脑过度;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清洁口腔2~3次,所用牙刷的梳毛不能太硬,以免伤及口腔粘膜。坚持用浓绿茶漱口,能促进口腔溃疡面的愈合。

2、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快,性情开朗,身心轻松,正确对待日常工作和疾病。

3、饮食调养

鼓励进食及饮水,做到有规律的饮食,细嚼慢咽。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各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避免刺激性饮食,忌食煎炸烘烤及辛辣之品。发病期间停止吸烟、饮酒。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减少吃含糖食物的次数,因为有很多细菌积聚在牙齿及牙龈边缘,细菌利用糖就会产生酸,侵蚀牙齿,引起龋齿。这种口腔溃疡的预防比较有效。

5、正确的刷牙角度和动作

将牙刷倾斜45度,压于牙面与牙龈之间,刷毛尽量进入龈沟和牙缝间,然后顺着牙缝竖刷并轻轻旋转刷头,用力不要过大,按顺序每个牙齿都要刷到,每次刷三分钟。这也是口腔溃疡的预防措施。

6、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压力性胃溃疡的中西结合治疗 篇3

关键词:压力性胃溃疡;病理机制;药物防治;心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77-01

压力性胃溃疡主要是发生于胃底和胃体部。运动尤其是力竭性运动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长时间低血压,胃粘膜的损伤造成的粘膜缺血,胃PH值的降低,炎性介质均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原因。

1 病理机制

1.1 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粘膜糜烂和溃疡。1.2 胃粘膜屏障的损伤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

1.3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急性胃粘膜的重要起始因子。

2 药物防治

2.1 西药

(1)抑酸药

○1术前预防:对拟作重大手术的病人,估计术后有并发SU可能者,可在手术前一周内应用口服抑酸药或抗酸药,以提高胃酸PH值。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20mg,1次/d;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20mg,2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西咪替丁400mg,2次/d。

○2对严重创伤,高危人群的预防:应在疾病发生后静脉滴注PPI,使胃内PH迅速上升至4以上,如奥美拉唑(40mg,2次/d)。

(2)抗酸药:氢氧化铝,铝碳酸镁,5%碳酸氢钠溶液等,可从胃管内注入,使胃内PH>=4.

(3)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前列腺素E等,用药时间不少于2周。

2.2 中药

(1)丹参。丹参为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可改善微循环;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提高细胞对氧的耐受性;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近来研究显示,丹参还具有抗氧自由基,能降低胃酸,抑制胃蛋白酶。

(2)15味黑药丸。15味黑药丸的主要成分是寒水石,食盐(炒),烈香杜鹃,藏木通,肉豆蔻,芫荽果,芒硝,硇砂,光明盐,紫硇砂,榜嘎,藏木香,荜茇,黑胡椒,干姜,此复方临床应用历史已久,具有散寒消食,破淤消积的作用,用于慢性肠胃炎,胃出血,胃冷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腹部有痞块及嗳气频作。能提高胃肌运动张力,促使胃排空,加速小肠推进速度。

(3)芦荟。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粘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外用时直接用新鲜叶片涂抹,或使用芦荟制成的外用药酒。外用方法都比较安全,应注意选择成熟度高的芦荟叶片,这样疗效会更好。

(4)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一种中草药,云南白药对于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加速止血、缩短病程。止血方面也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创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出血性脑病,五官科出血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云南白药对炎症物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对于改善微循环、改变血管通透性等方面都有效用。在治疗创伤中,能有效的治疗局部的红肿热痛,活血化瘀,抑制肿胀。此外云南白药还有抑菌的作用,能够防止创伤的感染。此外,云南白药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3 心理防治

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因素对胃溃疡的形成有横的影响,溃疡形成后,如果不良情绪刺激仍然没有解除,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针对胃溃疡患者的情绪反应进行心理和情志疗法,这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通过训练,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调节机体紊乱,促使不适应的行为减少和消失,并且激发和强化适应性和行为,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辅以抗焦虑药。

参考文献:

[1] 刘之光,范科华,邹毅等,15味黑药丸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29(1):24-2

压力性溃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Ⅳ期压力性溃疡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5~68岁,平均龄57.6岁,均为院外发生。发生部位:骶尾部,压力性溃疡面积为6cm×7cm×4cm~12cm×12cm×5.5cm,创面可见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可见部分腐肉及焦痂,伴有潜行及窦道,创面可见脓性分泌物,闻及恶臭味。

1.2 治疗方法

1.2.1 全身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静脉输入白蛋白,同时使用气垫床等减压措施,避免组织受压;(2)控制感染:术前加强局部换药,常规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

1.2.2 局部治疗

(1)创面用0.9%氯化钠清洗,其次使用0.5%碘伏消毒,清除坏死组织,接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整个创面,之后0.9%氯化钠再次清洗创面,给予依沙吖啶清洗创面,予组织镊搔刮创面,使创面弥漫性渗血,同时0.9%氯化钠清洗去消毒液及创面坏死组织,避免创面附着消毒液,以免影响组织生长;(2)准备好中心负压装置,准备0.9%氯化钠500ml并接输液器,排气待用;根据创面大小,在创面内放入2~4根12号硅胶吸痰管,管口离开创面最深处1~2cm,将吸痰管妥善固定,使用2~3个标准肠造口袋将整个创面覆盖,吸痰管从造口袋正中穿出,同时妥善固定,避免吸痰管打折,其中1~2根吸痰管接中心负压接口,调节负压0.015~0.02Mka,另1~2根吸痰管接输液器接口,调节冲洗滴数20~30滴/min,均可使用三通接头使之衔接紧密,使创面形成密闭式状态,避免漏气及漏液。冲洗液量在1000~1500ml,并24h持续冲洗及吸引,创面低负压吸引7天为一周期,根据创面有无渗漏换药,常规5~7d更换创面,可连续使用创面低负压吸引治疗,直至创面愈合。窦道外口接近愈合时,可使用泡沫敷料促进愈合。

1.3 护理

1.3.1 负压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折管,引流管的固定是否可靠,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物阻塞引流管,肠造口袋与皮肤是否连接紧密,创面有无漏气,负压维持在0.015~0.02Mka;(2)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瓶要密切接合,勿任意分开,保持直立引流[2],引流瓶放置在固定箱内,引流瓶离地面10cm,发现引流管脱落则应告知医生立即处理,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维持负压状态;(3)0.9%氯化钠做为冲洗液时滴注适度需匀速,每分钟≤30滴;(4)做好引流液色、质、量的观察及记录:如引流液呈淡红或血性液体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关闭负压及冲洗液;每500ml冲洗液结束时统量一次,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1次,每24h总结引流液量;(5)严格无菌操作,如密闭式创面有渗漏及时换药,引流瓶每日更换并浸泡消毒。

1.3.2 做好皮肤护理

(1)使用气垫床,每班观察气垫床是否工作正常;(2)建立翻身卡,每2~4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引流管脱落;(3)每日予床上擦浴2次,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使用便盆时,避免创面被大小便污染,尽量避免创面受压,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1.3.4 予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

由于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有大量蛋白,应加强监测及计算,口服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防止发生负氮平衡。

1.3.5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压力性溃疡的基本知识及预防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所以创面均未行外科缝合,创面愈合前使用泡沫敷料促进愈合及保护创面。28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治疗天数39d。16例接受21~35d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同时配合抗菌治疗创面逐渐愈合。12例经(28~56)d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创面逐渐缩小直至愈合,创面愈合率为100%。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行创面局部采样,2次细菌培养,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防治,感染控制率为100%。

3 讨论

传统治疗压力性溃疡的方法多采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或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这些方法均需每天打开伤口清洁,换药,给患者造成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创面愈合慢,治疗时间延长。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Ⅳ期压力性溃疡能够:(1)有效地清除渗液、脓液及细菌,维持了创面清洁;(2)改善创面血供,促进肉芽组的增殖;(3)形成密闭湿润环境,有利于组织细胞增殖。我应用密闭式负压吸引术治疗28例Ⅳ期压力性溃疡患者,患者经密闭式负压引流后不需要换药,创面清洁。便于护理,常规7天更换创面负压装置,形成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伤口再上皮化和肉芽生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常规换药的患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痛苦,减少抗生素应用,节约总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组装简易密闭负压引流装置成本低廉,易被患者接受。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Ⅳ期压力性溃疡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8.

[2]黎元琴.创伤引流管负压吸引治疗Ⅳ期褥疮的优点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生,2010,12(15):204.

溃疡油治疗压迫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的患者 (95个创面) 。其中男性41例, 女性24例, 最大年龄86岁, 最小年龄16岁, 平均年龄68.2岁。基础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22例, 2型糖尿病20例, 外伤后13例, 骨科截肢术后10例。

1.2 创面情况

创面面积2cm×3cm~12cm×16cm, 创面部位按由多到少顺序为:骶尾部、髋部、胫骨内侧部、足跟、肩胛部, 其中5例溃疡合并感染, 药物治疗欠佳。

1.3 治疗方法

先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 以消毒剪刀清除患处的坏死组织, 在创面不出血的前提下尽量多去除坏死组织, 用碘伏及双氧水消毒杀菌,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然后把溃疡油均匀涂于创面, 厚度为2~3mm, 表面敷盖2~3层纱布, 以胶布固定。每次换药时把创面分泌物及上次残留的药物清除干净。每日换药1~2次, 视分泌物的多少而定, 也可8h或12h换1次药。在换药过程中, 尽量不要损伤正常组织。

对于感染创面, 应留取分泌物样本, 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并根据结果进行正确抗感染治疗。

2 疗效观察及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1) 痊愈:创面结痂脱落, 局部组织完全修复; (2) 显效:创面缩小结痂, 无分泌物, 肉芽组织生长; (3) 有效:渗出液减少, 创面缩小或无进展; (4) 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

2.2 治疗结果

65例患者中, 治愈45例, 显效7例, 有效5例, 无效8例, 治愈率69.23%, 显效率 (治愈+显效) 80.0%, 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88%。褥疮修复时间:最短12d, 最长90d。

3 讨论

压疮 (既往称“褥疮”) 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的溃烂和坏死。目前倾向于改称为“压迫性溃疡”[1]。组织坏死后容易发生感染, 进一步加重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最终导致溃疡难以愈合。

3.1 溃疡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自制配方, 其配制为:

大黄60g, 川芎60g, 白芷60g, 上三药按比例碎后混合均匀, 加入麻油中调成糊状 (以不干燥、不流动为宜) , 装瓶高压消毒备用。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抗感染、解毒消炎、止血的作用;川芎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具有抗菌消炎、增加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白芷具有活血排脓、生肌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三药合用具有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生肌之功效, 保持创面干燥, 促进坏死组织脱落、新生组织生长。麻油为赋形剂, 调和药性, 同时敷于创面, 可形成一层保护膜, 既可防感染, 亦可促进组织再生。

3.2 护理要点

换药时要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清理液化物, 及时清理坏死组织, 及时换药[2]。避免换药时起新生组织撕裂出血, 不利于溃疡愈合。纱布透气性好,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和排泄, 所以非暴露法治疗时可选用纱布覆盖创面。褥疮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骨隆起处, 持续受压40~60min即可形成褥疮解除长时间压迫对预防褥疮非要重要。所以,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定时翻身, 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床单要拉平无皱褶, 对便失禁的患者忌用纸尿裤。

总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自制溃疡油已经临床应用40余年, 对于压迫性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淑琴.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82.

压力性溃疡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8例, 分为两组, 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36.7±12.5) 岁, 平均病程 (7.6±5.8) 个月, 平均发病频率 (1.6±0.3) 周;试验组男19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37.1±12.6) 岁, 平均病程 (7.7±5.4) 个月, 平均发病频率 (1.5±0.4) 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维生素C 0.1 g口服, 3次/d;维生素B210 mg口服, 3次/d。疗程1周。 (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采用溃疡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生甘草、炙甘草、连翘各15 g, 白芍、黄芪各30 g, 当归、白蔹各12 g。热邪重者配伍银花30 g;湿邪重者配伍薏苡仁、土茯苓各30 g;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各12 g。方剂取水600 m L, 文火煎煮40 min, 取汁450 m L, 1剂/d, 早、中、晚分服。疗程1周。

效果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调查, 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了解患者疾病复发状况, 所有内容均由患者主治医师进行记录。

评价指标: (1) 痊愈:治疗后溃疡愈合, 疼痛消失, 黏膜水肿消失, 进食不

受影响; (2) 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所改善, 疼痛减轻, 黏膜水肿状况减轻; (3) 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痊愈10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3.5%;试验组痊愈14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状况:对照组复发11例, 复发率32.4%;试验组复发2例, 复发率5.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反复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属于“口疮”范畴, 其也是脏腑病理改变后表达在口腔黏膜的一种反应, 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有诸内必形诸外”[1]。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是指口腔黏膜局部发生溃烂表现, 本病在中医属于外科范畴, 其治疗主要以生肌敛疮为主要原则[2]。中医的基础的理论原则主要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也要采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要进行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治疗, 同时还要调理脏腑, 内外兼顾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中, 控制复发是本病治疗的基础, 同时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为热毒深伏于内, 循经上扰, 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而患者病程绵延主要是久病气虚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患病状态, 热毒伤阴, 体内正气耗损严重, 导致正气亏虚无法与邪气对抗, 进而导致疾病反反复复发作[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将疾病分为2个阶段, 一个溃疡期, 另一个稳定期。

溃疡期的患者病因主要为热毒壅盛, 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溃疡部位红肿、剧痛;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口干、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火热表现。因此, 此阶段的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祛邪扶正为主, 佐以生肌敛疮治疗[4]。稳定期的患者体内正气亏虚、热毒尚未完全清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溃疡愈合、疼痛减轻。但此时仍需要进行巩固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以扶正为主。因此时疾病虽趋于治愈, 但由于正气虚弱, 残余热毒潜伏于体内, 一旦有外因诱导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 因此应继续进行巩固治疗[5]。此时治疗主要以补中益气原则为主。我院所选溃疡方中不仅有清热解毒的药物, 同时还有黄芪、当归等补血、补气的药物, 并根据辨证论治对患者方药进行加减。

本次结果显示, 对照组痊愈10例, 有效15例, 总有效率73.5%;试验组痊愈14例, 有效18例, 总有效率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试验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溃疡方能够对本病进行有效治疗。

总之, 溃疡方能够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 降低患者疾病复发几率,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对溃疡方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将6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试验组同时采用溃疡方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低于试验组的94.1% (P<0.05) 。对照组复发率32.4%明显高于试验组的5.9% (P<0.05) 。结论:溃疡方能够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溃疡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彩英, 于研华.中药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2, 20 (1) :28-29.

[2]刘琦.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1) :77.

[3]袁梅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7) :157-158.

[4]陈琦, 韩大江, 房宏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循证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4) :4492-4493.

应激性溃疡36例临床分析 篇7

应激性溃疡是多脏器功能衰竭中重要的复杂疾病之一。表现为急性胃肠道多发性溃疡形成、出血等一系列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消化道出血。我院自2004—2009年共治疗住院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36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2009年共收治了36例应激性溃疡者, 其中年龄最大83岁, 最小35岁, 平均59岁。原发病分析: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24例 (66%) ;高血压脑出血2例 (3%) ;冠心病心衰5例 (14%) ;糖尿病晚期5例 (14%) 。既往均无溃疡病史。

1.2 临床表现

均于病后1~6h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30例为柏油便, 6例为咖啡样胃内容物和柏油便, 其中4例出现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 心率加快。低血溶量症状和体症。

1.3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立即补充血溶量, 维护正常血液循环, 加强支持营养疗法。给予奥美拉唑40mg/d静点。同时给予凝血酶2 000~4 000IU用0.9%配成500mL静点。同时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的6例患者, 给予40~80mL, 1~2h给药1次。待呕血黑便停止后改为6h 1次, 14例给予去甲肾上腺8mg加入100mL冰水口服。

2 结果

3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5例应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其余28例治愈, 治愈率77%。

3 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 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 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 因而预防应急性溃疡是抢救重症患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应急性溃疡的发生, 其中内科最常见的应激源有: (1) 全身严重感; (2) 多脏器功能障碍缩合症 (MODS) 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 ; (3) 休克、心、肺、脑复术后; (4) 心脑血管意外; (5) 严重的心理应激, 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

胃黏膜防御机能削弱与胃黏膜膜损伤因子作用相对增强, 是应急性溃疡发病的重要机理: (1) 胃粘膜防御机能减低:在应激状态下黏膜局部发生的微循环障碍, 粘膜屏障 (碳酸氢盐) 及上皮屏障功能降低; (2) 胃酸分泌增加:在各种损伤因素中, 胃酸在发病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它损伤因子尚有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 以及在缺血情况下产生的各类炎性介质等; (3) 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室旁核和边缘系统是对应激的整合中枢, 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TRH) 、5-羟色胺 (5-HT) 、儿苯酚胺等中枢介质可能参与并介导了应急性溃疡的发生。

应激性溃疡的诊断方法:有应激病史者, 在原发病后2周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症状, 病情允许时应立即做内境检查, 若有糜烂、溃疡等病变存在, 应急性溃疡诊断即可成立。

应激性溃疡重在预防:对高危患者应作为预防的重点, 并作胃肠监护;积极处理原发病, 消除应激源;抗感染、抗休克, 防治颅内高压, 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对高危患者应在疾病发生后静滴注或口服PPI, 使胃内pH迅速上升至4以上。

老年人无痛性溃疡诊治 篇8

由于无痛性溃疡的疼痛症状不明显, 使得患者患病后容易被误诊, 甚至有时病情已经加重而患者却全然不知。如有些老年人直到溃疡病发生出血、穿孔或癌变时才诊断清楚, 而此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因此, 对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反酸、嗳气、便血等症状的老年人, 不要盲目按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疗。

1 发病机制

老年患者多见, 40岁以下患者仅占10.53%, 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一半以上, 说明老年患者多见, 与萧树东、于皆平等报道相符, 且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分析原因: (1) 老年人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 发生溃疡病后不易引起胃肠痉挛, 因而出现疼痛的概率减少。加之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减低, 对溃疡面的刺激减轻, 因而患病后不容易表现出疼痛。再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阈降低, 某些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差, 也是他们感觉不到疼痛的原因之一。 (3) 有其他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同时合并溃疡病时, 其他系统疾病症状相对较重, 掩盖了溃疡病疼痛症状。 (3) 一些老年患者平时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由于上述药物能够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这些患者不易感觉到疼痛。 (4)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增加, 溃疡的发病率增加。

有文献报道, 溃疡面积在2.0cm以下者占无痛性溃疡的84.1%。在消化性溃疡中,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 国内文献报道, 二者之比为1.5~5.6∶1。说明无痛性溃疡胃溃疡的发病率上升, 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下降。这是由于老年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 黏膜血运较差, 伴随疾病较多, 导致溃疡的因素如吸烟、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增加的缘故。

2 诊断

2.1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者会出现慢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然而,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并非所有的溃疡病患者都会出现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有大约1/3的患者疼痛表现会很轻微, 这种情况更多见于老年人。

原来, 溃疡病引起疼痛的机制比较复杂, 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某些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差, 是他们患有溃疡病却感觉不到疼痛的原因之一。

其次, 一些老年患者平时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由于上述药物能够对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这些患者如果再患有溃疡病则不易感觉到疼痛。

再有, 老年人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 发生溃疡病后不易引起胃肠痉挛, 因而出现疼痛的概率减少。加之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减低, 对溃疡面的刺激减轻, 也使得他们患有溃疡病后不容易表现出疼痛。

此外, 如果老年人在患有溃疡病的同时还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由于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状相对较重, 溃疡病的疼痛症状反而得到掩盖, 这些都使得老年人在患有溃疡病后不易表现出疼痛。

2.2 误诊漏诊率较高

消化性溃疡虽以腹上区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特征。但无痛性溃疡患者的症状, 仍以消化系统表现为多, 可能与患者因无症状就诊率低有关, 更说明我们医务人员对无痛性溃疡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 对于临床上无典型症状而有腹上区隐痛、泛酸、烧心、嗳气、腹胀、恶心、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 尤其是对无法解释的进行性贫血、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疲乏无力等症状的老年人, 应警惕无痛性溃疡发生的可能性, 特别是有上述疾病如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胆管系统疾病等及平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老年患者, 更应格外重视。对那些服用助消化或促进胃肠蠕动药物无效患者, 要及时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 以便及早确诊。

3 药物治疗

抗酸剂能结合或中和胃酸, 减少氢离子的逆向弥散并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缓解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1]。

常用的抗酸剂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可溶性抗酸药主要为碳酸氢钠, 该药止痛效果快, 但易被消化道吸收, 长期和大量服用可引起钠潴留和代谢性碱中毒, 并在胃内产生CO2有引起继发性胃酸增高的缺点, 故临床上不单独使用。

不溶性抗酸剂有碳酸钙 (0.5~1.0g 3次/d) 、氧化镁 (0.5~1.0g3~4次/d) 、氢氧化镁 (15%10~20mL 3次/d) 氢氧化铝 (0.5~1.5g3~4次/d) 或凝胶剂 (10~15mL 3~4次/d) 、次碳酸铋 (0.5~1.0g 3~4次/d) 等。碳酸钙本身是不溶性的, 但与胃酸起中和反应后变成水溶性氯化钙。用量多时可引起高钙血症, 久服还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用药中应定期查血钙、肾功, 一般不长期服用, 有肾功损害或老年人不宜用。中药乌贼骨、珍珠粉主要成份也是碳酸钙类。上述不溶性抗酸剂, 一些可致便秘 (如铋剂) 一些可致腹泻 (如镁剂) , 故常将两种或多种联合或制成复方制剂使用, 以增加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常用复方制剂有复方氢氧化铝镁片、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MylantaⅡ、复方钙铋镁等。

中和胃酸的作用决定于药物颗粒的大小及在胃液中的溶解速度, 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中和作用越大。因此, 药物剂型的效能以液体如凝胶、溶液最佳, 粉剂次之, 片剂又次之, 后者宜嚼碎服用。

服药时间, 根据胃酸分泌及酸度测定结果, 以餐后1h及睡前给药最佳。对大多数一日三餐的患者, 适用于日4次疗法。如症状未能控制, 可增加给药次数 (缩短给药间隔) 而不需增加每次的剂量。疗程一般服6~8周或痛消失后再服2周。

总之,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 不合理用药情况也较多见, 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 应有效的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掌握好服药的时间、剂型等。如氢氧化铝、氧化镁等抗酸药、多潘立酮等止吐药不宜与H2受体阻断剂合用, 否则使H2受体阻断剂的血中浓度下降。氢氧化铝的服药时间一般以餐后1h或睡前服用, 胃舒平以嚼碎为佳。

参考文献

应激性溃疡86例临床分析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 男56例, 女30例;年龄为19~78岁, 平均39.1岁, 其中60岁以上27例, 发病前服用NSAID者43例,占病人总数的50%,其中有空腹服药史者32例。服药至出血时间最短者仅服药1次, 最长服药41d, 平均3.9 d, 服药后7 d内出血者35例 (81.4%) 。发病前饮酒者26例,占发病总数30.2%,其中空腹饮酒者25例。发病前曾经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6例,占7%。休克患者4例,占4.6%。有严重心理应激者1例占1.2%。其中52例有慢性胃病史,占全部患者的60.5%。所有病人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1.2 临床表现

自觉烧心、腹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 29例出血前无征兆。以呕血伴黑便为首发症状25例, 仅有呕血21例, 仅有黑便40例。查体上腹部有压痛46例, 肠鸣音亢进37例。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连续3次大便隐血阳性者84例 (97.7%) 。

1.3 胃镜检查

食管下端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浅表糜烂、点状出血9例。胃病变55例, 表现为胃体和窦部黏膜广泛充血, 多发性糜烂, 点、片状出血灶, 其中伴胃溃疡19例, 十二指肠溃疡7例, 十二指肠炎17例。

1.4 诊断标准

(1) 近期有服用NSAID类或其他刺激性药物病史,饮酒史,及重大疾病或心理应激史; (2) 有呕血或 (和) 黑便、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3) 胃镜下可见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有点状、线状或弥散性出血象或伴有溃疡。

1.5 治疗结果

祛除诱因,立即停用可诱发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按上消化道出血常规处理, 给予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严重者加局部应用止血药、输血等治疗。全部病人经上述治疗, 大便隐血阴性, 临床治愈出院。

2 讨论

应激性溃疡(SU)即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很多因素可诱发该病,在本组中以NSAID最为多见(达50%),有报道认为[1]服用NSAID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度为未用NSAID者的4~5倍, 其危险度随每天用药量增大而增加。出血发生在服药后1周内较多(本组占81.4%), 出血前多数无征兆,空腹服药更易引起出血。糖皮质激素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粘液分泌减少,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故NSAID及激素不可滥用, 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有溃疡病或胃病者宜慎用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加用制酸剂防止出血。饮酒是另一大诱因,在本组中占到30.2%,酒精对局部血循及胃分泌的影响是导致胃黏膜糜烂的原因,高浓度酒精则有直接损伤胃粘膜的急性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应控制饮酒,适度为宜[2]。严重心理应激可导致胃内酸度改变,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兴奋及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的改变, 引起胃黏膜血管痉挛黏膜缺血和坏死, 形成SU,因此可以看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严重心理应激时应及时予以疏导。另外[3]随着年龄增大, 胃肠道损伤危险增加,本组老年病人所占比例高达31.4%;主要原因是胃粘膜血管硬化, 导致胃粘膜血液灌注不足, .使其对H+屏障作用减低。慢性胃病史往往使SU发生比例增加,本组所占比例为60.5%,故而有慢性胃病史者应积极治疗。此外,本病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 本组病人中男女之比为7∶4.5,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其原因可能与男性的酗酒、吸烟、工作及社会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神经体液途径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的平衡有关。SU胃镜检查特点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受损黏膜面积大, 但治疗效果好, 出血一旦发生及时消除诱因, 给予恰当的内科保守治疗, 出血可很快停止。

摘要: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86例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 引起应激性溃疡的原因有NSAID (占病人总数的50%) 、激素 (7%) 、饮酒 (30.2%) 、休克 (4.6%) 、心理应激 (1.2%) 等。结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多因素有关, 其中以NSAID及饮酒最为常见, 且空腹时较易发生。使用激素会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为避免发病, 可选择饭后服用或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休克、有胃肠道疾病常为其发病基础, 所以, 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可降低其发病率。过度的心理应激可对人的情绪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影响而致胃肠道疾病, 应激性溃疡是其中之一,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病因,分析

参考文献

[1]Garcia Rodriguez LA, Cattaruzzi C, Troncon MG, et al.Risk of ho2pitalization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keterolac, other nonsteroidal anti2inflammatory drugs, calcium antag2on-ists, and 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s[J].A rch Intern Med, 1998, 158.

[2]董淑媛, 胡华.心理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病因中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 11:85-86.

上一篇: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下一篇:参考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