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结肠炎

2024-05-15

溃疡结肠炎(精选十篇)

溃疡结肠炎 篇1

余从医几十年,经治"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颇多,通过对本病的治疗,我认为本病脾虚是根本,肝郁、湿热、瘀血多为其标。脾胃乃后天之本,主水谷腐熟与运化。若因饮食失节,寒温失调,劳倦过度,情志不畅,均可伤及脾胃,脾胃伤则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下注则泄泻。脾胃气虚,气血化源匮乏,病邪乘虚入侵,损伤脉络,使肠黏膜失养,遂形成溃疡。治疗本病必须辩证诊治,综合施治,根据多年的实践,本人将它大致分为脾虚湿停、温热郁滞、瘀血阻滞、肝气郁结四型。分型论治,并配以外治法,内外并举,收到满意疗效,特予介绍。

1 临床类型

1.1 脾虚湿停

张XX,女,43岁,农民,2002年2月8日初诊。大便函溏泻六年有余,日腹泻5~6次,时便粘液脓血,脘腹胀满,纳呆乏力,腹痛肠鸣,而色萎黄,舌苔白腻,脉濡滑,证属脾虚湿停,壅遏气机,传导失司,治宜健脾和胃,利湿止湿止泻。方用:白术15g淮山20g茵陈15g白芷15g姜朴5g陈皮15g黄柏5g建曲10g藿香15g秦皮15g炒白芍20g石榴皮20g,按:本例溃疡性结肠炎经肠镜检查可见广泛凹陷性溃疡而确诊。自拟健脾利湿止泻汤,白术、淮山健脾而不腻,藿香、黄柏、茵陈、秦皮、石榴皮利湿止泻,姜朴、陈皮、建曲行气和胃,白芷、白芍敛阴缓急,共奏健脾和胃利湿止泻之功。共服30余剂,病情好转,后用参苓白术散善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1.2 湿热蕴结

王XX,女,32岁,农民,2006年8月4日初诊。大便日行2~3次,时有脓血,里急后重2年,肢体酸重,低热倦怠,胸脘痞满,饮食不香,头昏如裹,舌红苔腻,脉弦滑,证属湿热内蕴,通降失利,治宜清热燥湿,理气散结。自拟:白头翁15g黄柏10g黄连6g炒槐花10g生地榆15g白芍12g白芷12g秦皮12g炒陈皮10g煨木香10g,按:肠镜检可查见肠黏膜溃疡,表面覆有浊苔,周边或有隆起。此例成因为温热内蕴,日久所伤肠道脉络所致。故用白头翁、黄柏、黄连清热泻火,槐花、地榆、秦皮凉血止血,白芍、白芷敛阴生肌以缓急,陈皮、木香以理气,共奏清热燥湿、理气散结之功,服药12剂症状减轻,服36剂而痊愈。

1.3 瘀血阻络

李XX,男,28岁,农民,2004年10月5日患者腹痛、肠鸣、倦怠懒言,大便血日行3~6次,伴赤白脓血,以便血为多,舌苔紫暗,脉细涩,证属脾虚失统,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益气健脾。自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薏仁30g山药15g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丹皮15g,按:本例肠镜可见肠黏膜广泛溃疡,周边无隆起。证属脾气虚弱,气滞血瘀所致,故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仁、山药益气健脾,丹参、赤芍、川芎、丹皮活血凉血,共奏益气补脾化瘀之功,服药6剂,其腹痛、腹泻之症大减,腹泻每天仅为1~3次,属其照方继续服用,又进半月,诸证悉除,大便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1.4 气滞郁结

吴XX,女,38岁,农民,2007年4月12日初诊。患者两胁胀满,闷痛,偶有刺痛,脘痞恶心,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大便日行6~8次,便行不畅,偶有脓血下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乃气滞郁结,肠道传导失职,通降不利所致。自拟:土炒白术15g炒白芍15g陈皮12g防风10g茯苓18g苏梗18g炒香附12g秦皮10g泽泻18g苏叶10g柴胡6g升麻6g厚朴10g,按:本例肠镜可见肠管僵硬,肠黏膜溃疡,多有白苔覆盖,症属气滞郁结、传导失职、通降失利、腐败肠间、脂膜受损,故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平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防风祛肠中之风,厚朴、苏梗、苏叶调肝理气和中,香附解肝郁,秦皮酸凉清热涩肠,泽泻泻肝经之湿郁,泄久则气下,下者举之用柴胡、升麻以升举少阳,阳明清气,诸药全用共奏行气解郁补脾止泻之功。

2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其病程长,迁延难愈,复发率高。本人治疗多例,均由三甲医院肠镜及病检确诊。临床除内服药外,本人还用明矾0.5、儿茶2g、马齿苋10g、生地榆、白头翁、败酱草、苦参、贯丛、黄连、甘草、紫草各5g,锡类散2支(6g), 2%普鲁卡因10ml,此为一次性灌肠药量,制法,将前两味药研成细粉,其它药加水600ml,煎至100ml用消毒纱布过滤后,将前药粉连同锡类散及普鲁卡因一次放入灌肠筒内,振荡均匀即成。操作:让患者排空大便,用生理盐水1000ml清洁肠道,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将药液缓缓灌入肠道内,灌毕转至右侧卧位,使药液充分与病灶接触。保留药液4h以上,两周一疗程,必要时休息3~5天后再行第二疗程。灌肠时要注意几点:1,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时只需灌30~50ml,如病变部位高则可灌50~100ml,最多不超过150ml。2,灌肠时间最好是睡前且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过夜,以使药液充分接触病灶。3,用药时间宜长些,最好持续3~6个月,然后逐渐减少灌肠次数,以至停用。则复发的时间可大大延长,即使复发,病程也较轻。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篇2

1月~1月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经过合理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为降低其反复发作率,现将其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25~70岁,病程1~。

1.2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做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加活检,肠道狭窄或进镜困难者加钡灌肠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1.3治疗策略

全部患者均采用间歇疗法,每次住院时间为7~10d为1个有效疗程,一般共需3~6个有效疗程,经过几个有效疗程后,轻度、中度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重度的患者亦可获得有效的缓解。

治疗主要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病情急、重者,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西药主要用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保留灌肠主要用甲硝唑或环丙沙星、锡类散、山莨菪碱、云南白药、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

2结果

55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黏膜恢复正常,65例取得好的效果,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肠镜检查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继续接受治疗。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具有内向、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而激动之后又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给予其关心、安慰、耐心的指导,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的变化,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增加治愈的信心。

同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看电视、聊天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使心情舒畅,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

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的规律性,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注意休息和安静,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精神紧张要补充B族维生素,急性发作期可以禁食或者经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开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山药、扁豆、红枣,少食易胀气、多纤维的蔬菜、水果、饮料等食物,如西瓜、韭菜、大蒜、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不宜饮用牛奶或乳制品,少食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以消化而加重肠胃的负担,例如高脂的快餐,避开过量饮酒,避开过敏食物。

本病以柔软、易消化,富含营养,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部分患者无法制约自己,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3用药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会不同程度地应用抗生素,保护肠黏膜的药物等,护士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性能、疗效、剂量及副作用,按照医嘱准确无误地给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按正规治疗用药的`重要性,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3.4感染的预防

加强对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对于住院患者积极寻找潜在的慢性感染灶,除了有针对性地制约感染,如应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对其病房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用0.05%的健之素喷洒地面,擦桌面,避开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他的反复发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

①饮食因素是脾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在饮食方面若不制约,进食一些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会诱其发病;

②精神因素,长期焦虑、紧张、工作压力大、劳累等因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诱发本病;

③感染是本病发生和继发的理由;

④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未坚持正规疗程治疗,病情稍缓解就自行停止用药,中断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早地进行护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如康复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焕兰,姚小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0):11.

[2]钟玉莲,王倩琴,何玉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16):2563-2564.

本期话题:溃疡性结肠炎 篇3

云南大理周女士:

腹泻(拉肚子)是极常见的病症,一般每天排稀便在3次以上。溃疡性结肠炎也属于腹泻性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和溃疡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2~10 / 10万人,我国每年新发病有20000例以上。目前认为此病与免疫遗传、食物过敏(某些食物特别是乳类蛋白使少数人复发)、感染(继发于结肠感染性疾病,原发性疾病消失后,结肠内慢慢形成病变)、精神因素等有关。在众多因素中遗传是较确切的,因发现5%~15%的病人有家族史。

我经常腹泻,为此去不少医院看过,总是看不好。看到您这里讨论溃疡性结肠炎,想问问这类病人平时都有什么表现,也好和自己做个比较。

海南海口葛先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可谓千姿百态,每个患者都各有特点,在这里只能大概说一下。他们少数急性起病,多数呈慢性经过,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常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且逐渐加重,偶见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都可能是发病诱因。每个人的临床表现和他们各自的病程长短、病变范围、病期早晚及有无并发症有关。临床不仅有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纳差、恶心、呕吐及左下腹压痛等消化系统表现,还可以有一些全身表现。比如,急性期有发热、心率加快、消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还可以有许多肠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脊柱炎、口腔溃疡、硬化性胆管炎等。

如果怀疑自己是溃疡性结肠炎,怎样能确诊?

北京东城廖女士:

平时有腹痛、腹泻、脓血便,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还可以是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癌、缺血性结肠炎及放射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所以,还要借助灌肠、结肠镜、黏膜活检及手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帮助最终确诊。这样不仅可以确定是否患有此病,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临床类型、病变范围、病情分期、肠外表现及并发症。

自从患病后,我作过许多次检查,可检查结果却经常不一致,有的说是“息肉”,有的说“水肿”,总之五花八门,让我困惑不已。

河北石家庄宋先生: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涉及回肠末段,又称为“倒灌性回肠炎”。早期结肠黏膜可见水肿、充血与灶性出血,继而形成脓肿、融合、溃破,慢慢发展融合成大片溃疡。溃疡多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重症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发生穿孔。

炎症反复发作,可有大量新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息肉状突起,称炎性或假性息肉。肠腺体减少、瘢痕形成、痉挛与肥厚,可引起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少数可癌变。由以上可见,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十分复杂,“水肿”、“息肉”都只是它各种病理改变中的一种,因此,您的检查结果“五花八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患了溃疡性结肠炎后,服用哪些药物治疗比较好?

山东青岛卢先生:

在国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的手段是手术切除病变的结肠。而我国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支持疗法,静脉高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止痛;控制合并感染。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偶氮磺胺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每天4~6克,起效后降至每天2克维持1~2年。美沙拉秦(5-ASA)局部抗炎作用优于SASP,而且无前者副作用,是智能型药物。通过感应肠道的pH值的变化,而在回肠末段和结肠持续释放有效成分,达到缓解黏膜炎症和临床症状的作用,仅有头痛、头晕、恶心、消化不良、肌肉疼痛和发烧等轻度副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抑制自体免疫,减轻中毒。硫唑嘌呤用于顽固、反复发作的患者,但有胃肠反应、白细胞下降及药疹等副作用。另外,许多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十分有价值。如双黄片、肉蔻四神、葛根芩连均可选用,与西药联合作用,可提高疗效。

通过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患者一般可控制。但对反复发作型、暴发型、重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差。

我的老父亲患溃疡性结肠炎有几年了,今年又犯病住院,医生建议他做手术。请问,一定要做手术吗?

北京宣武牟女士:

在您的来信中,没有具体介绍您父亲的病情,也没有化验检查的结果,因此无法下结论他是否应接受手术。在临床上,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大出血、穿孔,明确或高度怀疑癌肿及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肿块性损害、中度异型增生者,为防范病变恶化,必须手术治疗。当出现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类固醇激素耐药或依赖者;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可适当考虑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自从患病以后,我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心谨慎,可还是免不了反复发作,请问我该怎么办?

湖北黄冈徐女士:

首先,您的日常饮食要卫生合理,避免吃刺激性强、生冷及曾引起您过敏的食物。平时要加强锻炼、防止疲劳及精神紧张。有腹痛、脓血便等复发迹象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要拖延。如果病程已有8~10年以上,应定期不间断地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一旦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异型增生,则要增加随访频率。治疗后病症好转或初步控制者,要坚持维持治疗,切不可随意停药,否则易复发。另外,认真回忆以往每次发病之前是否有相同的诱因,如果有,就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避免。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都是本院的患者。一共40例, 女18例, 男22例, 年龄最大的为66岁, 最小的为30岁, 平均年龄为39.6岁;患病时间1~15年, 平均患病时间6.8年。主要病症为腹部胀痛、粘液脓血便、大便糖稀不适。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纤维结肠镜得到确诊, 并且排除由肝脏、胰腺等影响胃肠道的疾病。

1.2 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为主,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氨基水杨酸制剂为常用药物。运用局部静脉、口服、灌肠给药为治疗手段。有严重并发症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临床表现

2.1 消化系统的表现

①腹泻:腹泻的患者轻重程度不同, 轻度患者3~4次/d;重度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能够达到30余次。粪便质量大多呈现稀水状或糊状, 并混有脓血, 黏液, 其中主要症状为血性腹泻。②腹痛:轻度患者型和病变缓解期的患者可能没有腹痛, 或者表现轻度到中度隐痛, 有绞痛和弥漫性腹部触痛的患者为少数。3) 其他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和呕吐等症状。

2.2 全身表现

在急性发作期或急性期经常会半有中度或低度发热情况, 重度患者会出现高热和心动过速。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贫血、衰弱、消瘦、营养不良和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症状。

2.3 肠外表现

经常会有口腔黏膜溃疡、关节炎、眼色素血管膜炎、结节性红斑、溶血性贫血、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免疫状态出现病变。

3护理措施

3.1 一般常规护理

提供给患者良好的住院环境, 让患者尽可能的卧床休息, 并让家属减少探望次数及时间, 稳定患者的情绪。需要了解患者的患病历史, 包括既往史、手术史等, 告之患者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要严密观察, 特别是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例如皮肤弹性是否有脱水现象, 仔细观察患者的鼓肠、腹痛、肠呜音等情况, 如有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并马上进行抢救。

3.2 病情观察

为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要仔细注意观体温, 腹痛的性质和部位, 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腹痛性质突然改变, 需要注意有没有产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梗阻、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情况。如果腹膜受到刺激和高热伴腹痛时有可能会发生肠穿孔, 要立即通知医生且帮忙抢救。

3.3 灌肠护理

第一需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病房内要有适宜的湿度、温度, 为防止受寒, 灌肠时要注意拉好窗帘, 做好保暖工作。为了可以灌入更多的药液来促进病情的恢复, 灌肠前患者要先进行排便, 而且排便后使肠腔容量增大, 直肠的压力也相应减少, 可以避免排便反射由直肠压力刺激引起的。这样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强度也相对减少, 液体在肠内能够保留更长的时间。

3.4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食用利于吸攻的食物, 要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 质软、易消化、有足够热量的食物, 供给身体足够的热量, 减轻对肠道内膜的刺激, 禁止食用牛乳或乳制品。

3.5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病的治疗后效果、诱发因素, 且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指导要增强体质, 才利于病情的缓解。患病期间不能吃油炸食物, 烹调各种菜肴要尽可能少油。患者在发作时期, 由于不能食用蔬菜, 要注意适当补充各种营养制剂。

4结果

通过临床的治疗护理人员精细、周全的护理, 此次的40例患者中已有35例治愈出院, 发热、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均有好转, 利用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炎已经有所好转, 另外4例仍有轻微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总有效率高达87.5%, 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知识, 正确自我护理和良好的心态对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性, 患者需要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护理, 对病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院方需要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条件, 降低复发率, 提高临床治愈率。

摘要: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愈后与临床护理方法的关联。方法 把我院多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资科进行整理分析, 并对所有患者在心理、灌肠、饮食等各方面进行精细护理后, 再进行比较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经过精细的护理后, 死亡率为2.9%, 得到改善的效率为94.2%, 跟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能否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愈后作用也很重要。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分析,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篇5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中医疾病认识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系因因大肠气血运行失常,肠壅血瘀,血败肉腐,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赤白而成脓血所导致。作为中医的“久痢”范畴,与脏腑虚实、情志变化有很大关系。另外,不同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要注意辩证施治,其原因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个体差异性大,适合运用中医调节,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治疗方法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误诊1例 篇6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6—0123—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中伴有黏液和脓血,常伴有里急后重感。临床表现及各种症状体征与菌痢极为相似,故遇见此类患者不应轻下结论,以免误诊。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腹痛、腹泻2 d来诊。患者既往体健,自诉腹痛,以左下腹为重,腹泻,(6~8)次∕d,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恶心,无呕吐。查体:T:37.8℃,神志清,精神差,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6~8)次/min。血常规:WBC:14×109/L,N:0.82.大便常规:潜血++,白细胞(2~3)/HP。结合症状体征,于2011年5月以“急性菌痢”收入院,给予静滴头孢曲松纳2g/d、庆大霉素24万U/d等对症治疗,5d后复查,T:36.5℃,血常规:WBC:9×109/L,N:0.71,大便常规:潜血(+++),白细胞4~6/HP,大便(4 ~5)次/d。考虑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转送上级医院申请结肠镜行肠道检查,镜检所见:回盲部、升结肠、肝区、横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血管纹理模糊,部分黏膜可见点状糜烂及黏液附着。后以“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 初发型 活动期 中度)”收入上级医院,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1.0 g,4次/d,云南白药0.5 g,3次/d,叶酸片5 mg,1次/d,奥替溴铵片40 mg,3次/d,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3周后复查,血常规正常,大便常规潜血(+),腹痛、腹泻症状消失,令其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及云南白药胶囊治疗,3个月后回院复查肠镜示结肠黏膜平滑有光泽,血管纹理清晰,嘱其继续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满1年并戒辛辣刺激食品,随访至今未出现反复。

2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多数起病缓慢,症状体征常持续存在或者缓解期与发作期反复交替甚至持续加重,少数突然起病,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本病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可根据腹泻次数、腹痛程度、便血多少及全身症状轻重来判断[2];如果按照病程经过可分为四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四型可相互转化;按病变范围可划分为六个部位:全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及直肠炎;按病态可分为两期:活动期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多累及黏膜浅层,而结肠镜检查既能直接观察到黏膜的表现,又能钳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所以是本病最有意义的诊断方法。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既可直接观察肠黏膜变化,又可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程度、分期、有无癌变,对计划治疗有很大的价值,故结肠镜检查近来已被绝大部分医院列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和必须检查。在平时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除了菌痢可用结肠镜鉴别外,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更加相似的克罗恩病也必须在结肠镜下才能鉴别。一项对357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结肠镜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准确率达到89%;其余11%患者中,7%诊断为结肠炎而未能分型,仅4%诊断错误。当然,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严重病变患者的误诊率要明显高于轻度病变患者。在基层没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可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早期可见肠黏膜紊乱,结肠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小刺状或锯齿形阴影。晚期可见结肠袋消失,肠壁呈管状,肠腔狭窄、缩短以及息肉所致的充盈缺损。初次发生的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不典型者,可暂时不作出最后诊断,通过各种手段随访3~6个月,观察随访期间的发作情况。本病并无特异性改变,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肠道炎症改变,所以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的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诊断。

本例病例误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接诊医生知识面窄,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②初发型以肠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很少见,易导致医生的忽视。③受医疗条件限制,很多基层医疗单位无法开展结肠镜检查项目,而这是本病诊断及与其他疾病鉴别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基层临床医生工作中,除了单学科深入学习外,还要重视多学科交叉学习,使基层医生都能够熟悉相关专业疾病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反复思考,抓住重要细节,当诊断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要拓宽思路,完善检查,综合分析,必要时及时转诊。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0—414.

[2] 胡利群,张莲香,张连凤. 附子理中丸联合五维他口服溶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分析[M]. 中国医学创新, 2012,(93):46.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篇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 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 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危重病例, 有全身症状, 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症。病程缓慢, 常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机制异常、遗传、感染过敏和精神因素等有关, 据报道,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我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均好转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0月, 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病人68例, 男38例, 女30例;年龄18岁~65岁;住院时间最长70 d, 平均25 d。

2 护理措施

2.1 饮食护理

入院时对病人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 而后在住院期间做阶段性的评估, 提供合适的饮食指导。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在急性期需禁食, 予胃肠道外营养。腹泻频繁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供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以增进食欲。正确指导和鼓励病人多食清淡而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柔软易消化的饮食, 保证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给, 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 以增强体质, 利于病情缓解。禁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以及白薯、萝卜、韭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 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刀工要细, 不要用大块肉烹调, 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 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 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可用红茶、焦米粥汤等收敛饮料, 加餐宜少量多餐, 增加营养。牛奶可导致腹泻加重, 应避免服用牛奶及奶制品。

2.2 心理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都具有内向、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情绪反应强烈等心理问题。而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使病人从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 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 消除其不良情绪, 全面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 以及致病心理形成的发展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减轻其心理压力, 安慰和劝导病人接受现实, 向病人说明病情, 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疾病。及时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 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 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 为病人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重新认识问题。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病情程度及心理特点, 分别采取听音乐、看电视、闲谈等方式, 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消除紧张等不良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以产生最佳治疗效果。

2.3 灌肠护理

为病人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注意病室的温度、湿度, 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 注意保暖以免受凉。灌肠前应嘱病人先行排便, 一方面可使肠腔容量增大, 直肠压力相应减少, 避免因直肠压力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 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强度减少, 液体在肠内保留时间相应延长, 另一方面可减少粪便对药液与肠黏膜的阻隔, 使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 有利于保留灌肠药物的吸收[2]。灌肠液的温度:一般病人灌肠液温度为37 ℃~39 ℃。灌肠时间:根据病人症状选择个性化的灌肠时间, 安排在病人腹泻较集中的时间之后, 这样能使药物在肠道保存时间更长些, 使之充分吸收, 发挥药效。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 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 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 cm。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它比一次性肛管细、软、刺激性小, 病人感觉舒适。插管动作要轻, 一般为16 cm~18 cm, 同时根据结肠炎病变部位, 适当调节插管深度, 灌入量适中, 压力要低, 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 如病人出现便意, 嘱其大口呼气, 放松腹肌, 降低腹内压, 解除肠道痉挛。灌肠完毕, 病人左侧卧位20 min后改为仰卧位, 臀部仍垫高10 cm, 20 min后改为右侧卧位, 20 min后起床, 使药液能充分接触整个乙状结肠管黏膜面, 增加疗效。

2.4 中医护理

我科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特点, 相继开展了本病的各项中医护理研究, 包括中药口服、中药足浴、耳穴埋籽、微波隔姜灸等, 明显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3]。

2.5 健康教育

本病病程较长, 发作期及缓解期交替, 常由情绪紧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诱发[4]。嘱病人坚持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变生活方式, 加强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发因素[5,6,7]。另外可使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支持与帮助, 有助于增加病人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降低疾病复发率, 巩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75-178.

[2]尹红.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498-500.

[3]常洪雁.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与护理[J].吉林中医药, 2004, 24 (2) :43-44.

[4]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93.

[5]毛先华, 陈春芳, 王爱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1B) :119-120.

[6]田爱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 2008, 6 (6C) :1625-1660.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篇8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病程漫长, 病情轻重不一, 常反复发作, 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 与克隆病合称炎症性肠病。2006年—2008年对54例病人给予精心的治疗及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2009年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结合结肠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4例, 其中男26例, 女28例;年龄18岁~71岁, 平均47岁。

1.2 临床表现

1.2.1 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为主要症状, 典型者为黏液或黏液脓血便, 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大便次数和便血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轻者或缓解期病人都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活动期有轻度或中度腹痛, 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 亦可波及全腹, 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其他可有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1]。

1.2.2 全身表现

中重型病人活动期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高热提示有并发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 重症病人可出现衰竭、低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1.2.3 肠外表现

本病可伴有一系列肠外表现, 包括口腔黏膜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睫状体炎等。

1.3 结果

5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除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 其余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52例病人, 39例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 观察6个月无反复;9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充血, 无溃疡形成, 大便检查正常;4例临床症状时好时坏。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如腹痛性质突然改变, 应注意是否发生大出血、肠梗阻、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2.2 用药护理

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适用于轻型、中型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用药方法:活动期每天4 g, 分4次口服, 用药3周~4周病情缓解后可减量使用3周~4周, 然后改为维持量, 每天2 g, 维持1年~2年。该药物使用时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粒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嘱病人餐后服药, 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病人及暴发型病人, 给予泼尼松口服, 每天 40 mg。重症病人先予每天氢化可的松200 mg~300 mg或每天地塞米松10 mg静脉输注7 d~14 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 每天60 mg, 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注意激素的副反应, 不可随意停药, 以防止反跳现象。

2.3 药物保留灌肠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2,3]。取生理盐水200 mL加柳氮磺胺吡啶4 g、地塞米松5 mg、盐酸利多卡因100 mg与锡类散3 g隔天交替保留灌肠。其中, 柳氮磺胺吡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利多卡因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止痛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控制炎症和糜烂;锡类散有抗感染、解毒、收敛、愈合作用。灌肠方法:将柳氮磺胺吡啶碾碎、过滤, 与其他药物充分混合溶解后予保留灌肠。灌肠时间安排在晚间临睡前1 h, 排空大小便, 清洗会阴和肛门后。肛管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 因其质地软、管子细、病人痛苦轻, 对肛门括约肌刺激小, 更易保留。药液温度宜接近肛温, 以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若大于39 ℃会刺激已处于充血、水肿、糜烂的黏膜, 小于36 ℃使肠蠕动减弱, 不利于药物吸收[4]。灌肠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可取左侧卧位, 在回盲部可采取全结肠灌肠的方法, 可分别采用左侧卧位、膝胸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的姿势, 每次体位保持10 min。插管深度为15 cm~20 cm, 注药速度以病人感觉舒适无便意为宜, 总量不超过200 mL, 保留时间大于6 h。

2.4 饮食护理

重度病人应禁食, 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轻中度病人指导其进食易消化的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 禁食粗纤维食物, 忌冷饮、水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葱、姜、蒜、辣椒, 忌浓茶、牛奶, 戒烟酒, 并限制乳制品的摄入。所有病人均补充足够热量、维生素、电解质。逐渐由流质过渡到软食、普食, 禁止食用可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

2.5 健康宣教

嘱病人不要熬夜, 不要生气, 保持良好的心态, 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劳累;嘱病人要合理饮食, 摄入足够营养, 忌食冷硬刺激性食物;嘱病人坚持足量、足疗程用药;教会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用药期间出现疲乏、头痛、发热和脚发麻、排尿不畅等及时就诊;告诉病人因本病容易复发, 不易彻底治愈, 因此要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1.

[2]叶玲.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122.

[3]薛容花, 李兴谦, 李晓兰, 等.中西药物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0B) :2660-2661.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体会 篇9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副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或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 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 病程可迁延数年至10余年, 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 偶有急性暴发起病。临床治疗要控制急性发作, 维持缓解, 减少复发, 并防治并发症发生。现对临床2009~2010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 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男76例, 女44例, 年龄22 ~68 岁, 平均45岁, 病程3个月~10年不等。临床症状:腹泻111例, 粘液脓血便105例, 伴腹痛95例, 腹胀30例, 发热21例。

1.2 诊断

具有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或X线征象。病程多在4~6周以上, 结合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所见, 排除结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后, 可诊断本病。

1.3 疗效评价

①治愈:腹痛, 腹泻消失, 大便常规及血沉正常, 内镜复查溃疡愈合, 黏膜恢复光滑完整。②好转:腹痛, 腹泻明显好转, 大便黏液明显减少, 肠镜示急性炎症及溃疡愈合可遗留肠道缩短狭窄及炎性息肉。③未愈:腹痛、腹泻反复加重, 出现并发症, 纤维肠镜示炎症表现无好转。

1.4 治疗方案

①轻型:先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对直肠炎者可用栓剂, 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可用5-ASA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 1次/d。②中型:5-ASA并用激素。③重型: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 控制肠道继发感染;适当输液, 补充电解质, 以防水盐平衡紊乱;便血量大, Hb 90 g/L以下和持续出血不止者应考虑输血;营养不良、病情较重者, 可用要素饮食, 输注白蛋白, 病情严重者, 应予肠外营养;静脉注射激素7~10 d无效者, 可考虑环孢素静脉滴注, 每天2~4 mg/kg体重;慎用解痉剂、止泻药, 慎做钡剂灌肠检查, 避免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肠镜检查可延缓或操作时十分小心。

2结果

120例患者痊愈68例, 好转4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1.7%。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慢性起病, 偶有急性起病者。病程呈慢性经过, 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可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而诱发或使病情加重。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炎症使肠黏膜分泌增加, 肠道蠕动加快, 肠内水、钠吸收障碍, 表现为糊状或稀水样便, 由于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 可伴有黏液便或脓血便, 病变累及直肠者可仅有血便, 并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少数患者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轻度或缓解期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因直肠炎症刺激常有骶部不适。一般体温正常, 可有轻度贫血。急性期可有发热。重症时出现全身毒血症, 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致体重减轻、体力下降。偶尔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病程经历甚为悬殊而又无特异治疗的疾病。在发作期间,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纠正营养缺乏、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控制合并症等处理。缓解期治疗则力争保持缓解状态, 减少发作次数, 减轻发作程度和缩短发作期限。病变范围广泛者必须按疗程规律用药, 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减量, 并维持治疗。若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则需严格监测其副作用。向患者反复强调其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让患者充分理解并配合。长期服用柳氮磺吡啶可抑制造血系统, 发生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可发生药物过敏, 引起发热、皮疹等, 严重可导致皮肤坏死, 磺胺吡啶吸收后可引起排尿困难、结晶尿、血尿等[2]。此外, 柳氮磺吡啶存在交叉过敏现象, 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对本药也过敏;对呋塞米、磺酰基类、噻嗪类利尿药或水杨酸类过敏者对本药也过敏。抑制肠道菌群的药物,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类, 可抑制柳氮磺吡啶在肠道中的分解, 影响5-氨基水杨酸的游离, 可能会降低疗效。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刺激症状。环孢素在血清肌酐超过基线30%, 或者超过130μmol/L时, 建议减量使用。用药时机:作为抢救措施, 当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有结肠切除可能时可使用。轻、中度UC患者不必使用抗生素。发热不一定有感染, 确有感染, 也应短期使用。重症若有中毒性巨结肠者,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如环丙沙星、甲硝唑等。

总之,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呈慢性过程, 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急性暴发型、有并发症和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预后差, 但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 病死率已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内科学, 2001, 40 (2) :236-239.

溃疡性结肠炎辩证组方分析 篇1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男性50 例, 女性30例。年龄22~66岁, 平均39 岁。中医分型:湿热蕴结型16例, 肝脾不和型19例, 血瘀肠络型15例, 脾虚湿困型16, 脾肾阳虚型10例, 阴血亏虚型6例。

1.2 常用辨证组方

1.2.1 白头翁汤合木香槟榔丸加减 清热利湿, 行气消滞。

2结果

辩证中药治疗效果满意, 有效率100%。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 (洁) 、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命门火衰、情志内伤所致, 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等。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粪便中挟有脓血, 里急后重, 小便短赤, 心烦口苦, 胸闷纳呆, 或有发热, 舌苔黄腻, 脉滑数。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初起。肝脾不和型主要表现为因紧张恼怒即发腹痛腹泻, 泻后痛减, 伴肠鸣腹胀, 胸胁胀痛, 嗳气纳少, 郁怒烦闷, 舌淡红、苔少, 脉弦[1]。多见于慢性复发型。血瘀肠络型主要表现为少腹刺痛有定处, 按之痛甚, 泻下不爽, 夹脓血或血块, 口干不欲多饮, 食少嗳气, 面色晦滞, 舌边有紫斑或色暗红, 脉弦涩或细弦。多见于慢性持续型。脾虚湿困型主要表现为久泻便频, 挟有黏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 脘腹隐痛闷重, 倦怠乏力, 纳少肠鸣, 面色不华, 舌淡苔白腻, 脉细弱或濡软。多见于慢性持续型。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肠鸣腹痛溏泻, 或五更泄泻, 便中挟有黏液或黏液血便, 腹冷畏寒, 腰膝酸软, 面色光白, 不思饮食,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多见于慢性持续型。阴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泻下血便, 鲜红黏稠, 腹痛隐隐, 心烦易怒,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午后低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多见于本病迁延日久而急性发作者。

白头翁汤加味, 脘痞纳呆, 湿重于热者加菖蒲、赤茯苓以宽中利湿;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以清热解毒;腹痛甚加延胡索、枳实以理气止痛;血便加地榆、侧柏以凉血止血。发热较重者, 加入银花、蒲公英、柴胡;暑热侵犯, 入六一散清热解暑, 利湿止泻;如湿邪偏盛, 胸胁痞满, 渴不欲饮, 苔白腻, 应酌加藿香、佩兰、苍术、白蔻仁;湿热并重, 发热、口渴喜冷饮, 苔黄厚, 则加金银花、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生大黄等;伴恶心呕吐者, 加半夏、陈皮、姜竹茹;大便下血可用当归、赤芍、赤小豆、秦皮等以养血祛湿, 清热解毒, 也可以槐花、地榆凉血止血, 防风、炒荆芥清血中之风, 或加三七粉、云南白药, 以化瘀生新、散血止血, 加白及粉以助生肌止血[2]。参苓白术散加味, 阴寒内甚, 手足不温加吴茱萸, 肉桂;纳差加鸡内金, 山楂, 炒二芽;若兼湿热加川连, 藿香, 木香;胀甚加枳壳, 木香, 槟榔。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味, 老体弱, 久泻不止, 加黄芪, 升麻, 葛根以益气升清;大便滑泻加罂粟壳, 赤石脂, 禹余粮, 以涩肠固泻;大便夹有黏液, 里急后重, 可加苦参、丹参以清热通络。如脾阳虚为主, 重用人参、白术、炮姜、石莲子;泻脱不禁, 舌苔无滞腻者, 加米壳10 g, 诃子10 g, 赤石脂15 g等;如少腹痛加香附15 g, 吴茱萸6 g, 乌药15 g;腹痛加元胡10 g, 砂仁10 g;如久泻不止脱肛, 加黄芪30 g, 升麻10 g, 以升阳益气固脱;若久泻不愈, 脾肾阴虚者, 加天冬、黄精、麦冬各15 g, 填阴之剂。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 加减胁肋胀满甚者加柴胡、香附、青皮增强疏肝之力;大便溏薄水样加茯苓, 车前子渗湿利水;素体脾虚, 疲乏, 纳差, 脘闷加党参、茯苓、山药以健脾以止泻。驻车丸方加味, 五心烦热加青蒿, 银柴胡;虚烦少寐加炒枣仁, 丹参;眩晕加天麻, 珍珠母;大便滑泄加赤石脂, 禹余粮;便下赤白黏冻加白花蛇舌草, 马齿苋, 薤白头。少腹逐瘀汤加减, 腹满痞胀甚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宽中;痞块坚硬加山甲珠, 皂角刺通瘀软坚;腹痛著加元胡、甘草、白芍以理气缓急止痛;晨泄明显加肉桂以温肾。如气血瘀滞易化为脓血, 大便可呈赤白黏冻, 应与白头翁汤同用, 以清热利湿凉血;兼气滞内停, 加槟榔10 g, 山楂10 g, 以消食导滞;伴有瘀阻者, 多见滞下黏液为主, 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同用, 以温化痰湿之邪;有血热, 大便暗红, 上方投三七粉3 g (冲服) , 大黄炭10 g, 以凉血止血;以健脾益气, 养血行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28.

上一篇:网络自考助学下一篇:3D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