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教学

2024-06-22

精彩教学(精选十篇)

精彩教学 篇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和高中英语指导思想要求中都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所以英语老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有助于他们个人或社会发展的自主、合作、创新、成就等意识;教会他们各种有助于健康成长的技能。

二、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感教学材料

经过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 我研究了高中英语教材中所有情感教学的内容, 不难发现这些情感教学的话题都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我把它们归纳为九个话题, 后面是每个话题的部分呈现。人际关系:如“Friendship”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内涵, 懂得如何交友, 如何与朋友相处。文化:“Cultural relics”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生活:“First aid”让学生了解遇到突发的事件时的急救措施, 学会一些自救和救人的基本方法。健康:“Healthy eating”培养学生有合理饮食, 正确饮食的习惯。艺术:“Art”培养学生有正确欣赏艺术美的能力。体育:“The Olympic Games”培养学生勇于拼搏, 不怕困难、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成就:“Working theland”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Computers”培养学生有利用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并有为科学的发展而努力的愿望。自然:“Wildlifeprotection”让学生认识保到护地球上的动植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整理我们发现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是非常的精彩, 所以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三、进行情感教学的方法

1.利用“Pre-reading”并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情感教学

(1) 分析说明:有关“Cultural relics; Festivals around theworl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Art;Breaking records”等内容多样复杂或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较难有深刻的体会, 而信息技术能很快为学生带来大量的素材, 让学生从素材中进行自我感悟。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全面开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利用“Pre-reading”并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情感教学的案例:选修六第五单元中的“The Power of nature”这一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前, 老师可以先布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探索问题的相关答案, 并尽量用英语回答。1What are natural disasters?2How many kinds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3How do the natural disasters come into being?4What are the dangers of natural disasters?5How can we save ourselves or others when we meet the natural disasters?6What should we do after we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natural disasters?学生可在网络上搜索到大量有关“火山、飓风、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内容。学生还可以根据搜索的内容进行归纳并用英语简单回答上面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危害;学会遇到这些自然灾害时的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保护自然, 才能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并改造和利用自然。这样的情感教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对学生知识传授的价值。

2.利用 “Reading”内容进行情感教学

(1) 分析说明:有关“Inside advertising; Working the land;Great scientists; Pygmalion; Cloning; Wildlife protection; Global warming”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教材中, 就有部分句子或段落就是很好的情感教学的材料,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 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

(2) 利用“Reading”内容进行情感教学的案例:必修五第一单元“Great scientists”。“Copernicus’revolutionary Theory”中“Copernicus had thought long and hard about these problems and tired to find an answer.He had collected observations of the stars and used all his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explain them.But only his new theory could do that.So between 1510 and 1514 he worked on it, gradually improving his theory until he felt it was complete.”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教育学生, 不论是科学还是平时的学习, 我们都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当我们发现问题时, 要勇于面对困难, 接受挑战, 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并大胆创新地解决它们;要有热爱崇尚科学, 为人类的幸福勇于献身的精神。

3.利用教材中的已设的教学任务进行情感教学

( 1 ) 分析说明 : 高中英语 的教材中 , 每个单元 的“Reading”和“Reading and writing”后都设计了很多的教学任务, 如:Reading and answer.What is your opinion of…? Now in pairs/small groups discuss…Now in pairs make a poster/survey…Write a letter/short passage…On your opinion write…这些教学任务都是围绕主题而开展个人或小组的讨论、深刻理解、体会、反思、感悟等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这些活动进行情感教学。

(2) 利用教材中的已设的教学任务进行情感教学的案例:选修六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中有关“全球变暖”、“能源的种类”和“节约能源”等内容。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设置好的任务2--Now in pairs make a poster for your school that tells students various ways they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Reading”内容-“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和“Reading and writing”内容-“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讨论, 写一篇有关“全球变暖的原因、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预防全球变暖, 节约能源的正确做法”等到方面的英语短文, 并在班上汇报。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关这个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 以便扩大相关方面的教育面积和力度。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帮助学生知道“保护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一生的这方面的良好习惯, 为保护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4.利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情感教学

(1) 分析说明: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学习的材料的中心意义是有关情感教学的内容, 这需要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整理、体会、反思及感悟才能理解教材的教育精髓。如有关“Friendship; Living well; Music; The Olympic Games; Breakingrecords; Computers”等内容。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设计主题作文、缩写、扩写、相关调查等形式的课后作业进行情感教学。

(2) 利用课后作业进行情感教学的案例:必修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在完成“Anne’s best friend”和“Using language”这两部分内容教学任务后, 老师可以布置当天的作业为写一篇有关“Friendship”的作文。作文的内容要求:1What is friendship? 2What is the usage of friends? 3How to deal with the friendship?4What are your other opinions about friendship?...在经过仔细考虑并完成作文后, 学生对“Friendship”肯定有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 这对学生将来交友、维护友谊、学习工作中的合作, 甚至是预防学生时代恋爱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5.利用教师用书中的补充参考资料进行情感教学

(1) 分析说明:高中英语的教师用书中, 每个单元都附有大量的补充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资料都是和每个主题内容紧密联系, 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些内容进行情感教学,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升华。

(2) 利用教师用书中的补充参考资料进行情感教学的案例:必修三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的补充参考资料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认真领会, 2“Eating properly”, 3 What happens if you don’t eat well? “How much food is enough?”这三个内容。让学生理解“How to eat properly?”“What energy will the different foods give us?”“What’s the result of poor eating habits?”“The amount of food for different age, sex, body size and activity level”.并让按照要求去落实到他们的生活中, 将培养学生有合理饮食, 正确饮食的习惯,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多年在教学中采用的几种常用的情感教学的形式。从教育的目的、社会的需要、高中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 我们都可以知道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所以, 只要我们老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他们成为更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能终生学习、能互相交流的社会人才, 肯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情感教学方法, 挖掘或开发出更多的情感教学材料。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 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国家或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智慧课堂精彩教学 篇2

戴东花

一.创设和谐情境,构建精彩课堂 1.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它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小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悬念导入就是设置问题,令学生思考,激起小学生思维的波澜,造成“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促使小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组组图片,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的三角形,紧接着出示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要制成三角形呢?难道是因为三角形长得好看吗?是因为人们特别喜欢三角形吗?还是因为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本领呢?通过提问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习氛围高涨,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顺势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使小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像磁石一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第一锤就敲在小学生的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运用媒体,乐学不倦

媒体技术能够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信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能够化静为动,变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愉悦身心,乐学不倦.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小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出示: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周长与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么?再演示:它们的周长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通过画面的不断闪烁,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变化,周长也在变化.孩子们特别兴奋,他们在讨论、合作中明白了周长的变化,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境界之中,始终保持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有无变化,学生很快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3.语言轻松幽默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也是语言的较高境界,其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言幽默,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学生的情绪也比较激昂,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其心理压力会减轻,能够更加轻松的面对学习,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幽默的语言要教师自身去发觉和联系,要自然,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有时候老师可以把数学课堂编排成童话剧,每一个学生都是童话中的一分子,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以童话中人物身份加以提醒,则会让纠错变得柔和,学生不会感受到较大的挫折感,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幽默的效果不仅仅在于提醒,还在于我们将一些批评变成了教育,让学生容易接受,动则发火的教师,虽然表面上会有威严,可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心悦诚服。语言的魅力非常的巨大,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可以提醒学生,可以警示教师自己,因此学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语言艺术其实需要教师多用心去应用。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凝结,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和联系,直到熟练。

二、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成小品剧,在表演过程中学到知识,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教学反思精彩课堂教学 篇3

一、总结精采,积累经验每上完一节课后,坚持认真反思,并把这节课成功的关键记于案后,作为今后讲同类型课的借签。例如,我在讲“正确认识自己”的导课时,出示自绘漫画“长颈鹿和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1)从长颈鹿和羊善于发扬优点、克服弱点的角度,说明与课本中相符的观点及作用。(2)从长颈鹿和羊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角度,说明反面观点及危害。(3)让学生换角度,模拟长颈鹿和羊的自卑自怜、自暴自弃,然后进行表达,再探讨其危害。学生在漫画的情境中展开发散思维和求异想象的空间,增添了乐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记下如下的体会:要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不使学生感觉枯燥,失去创新的兴趣。

二、查找病因,探索矫正。在教学中对于不理想的课要认真反思,从学生中征求意见,找到不足之所在,确立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记于案后,使自己今后上同类型课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我在讲授“建立真正友谊”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谈谈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惑与烦恼?学生回答很踊跃,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起来羞涩的说:我与男同学交往时,总有人议论我是和他谈恋爱。我听完愣了一下,示意她坐下,关于“男女同学建立纯洁友情”在后面的框题要详细讲解,所以当时对于这小女孩的困惑,我只字未提直到下课。

课后小女孩找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老师,你说男女同学究竟应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呢?

我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失误———我只顾着僵死的课程体系,却忽略了小女孩的内心感受。我连忙将她的疑问解答清楚,小女孩释然的走了。打开教学札记,我写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从而使教师在动态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切莫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思想的木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受益者。

三、采撷火花,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机会。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讨论发言”,对有用的内容,经过整理记录在案,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心理健康表现”智力正常之一的想象能力时,出示一长方形的红色纸,让学生充分想象:有的学生想到红旗,有的想到红领巾,有的想到天安门;有的想到鲜血,有的想到了战争,还有的想到了夏天。

思维的火花确让我始料不及,在课后的教学札记中我写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轻易定性,对于答错的同学,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思路,聆听他们的心声,汲取他们的精华,不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

精彩教学, “活力”无限 篇4

一、教材要“用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上,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工具, 通过对教材的活用, 能激活整个课堂教学。

1. 要善于挖掘教材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覆盖面是相当广泛的,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教材的每个方面面面俱到, 逐一讲解, 而是要做到把握教材的“主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善于挖掘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没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没有对教材作适当的裁剪, 用“满堂灌”的形式, 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只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精神状态松弛。在这种情况下, 课堂教学又怎能“活”得起来呢?

2. 要善于联系课外教材

活用课外教材, 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其实, 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由此可见, 用“活生生”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把课堂教学搞“活”。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授给学生的只是“鱼”, 这只能满足学生的顿餐之饥。而如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法指导, 授给学生的是“渔”, 那么, 它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因为, 这是教给了学生获取更多更大的“鱼”的方法与工具。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如教材、学生、条件的变化灵活施教。或抛砖引玉, 或画龙点睛, 或妙语连珠, 或以目传神, 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唯有灵活, 才能使教学充满诱人的艺术魅力, 有效地吸引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形成灵活的科学思维。使之自始至终沉浸于某种境界而乐此不疲, 也才能使教学既生机勃勃, 又富有成效。“活”的教法, 是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所以, 要使得课堂教学“活”, 必须把握教学方法的“活”。

三、教学氛围要“活跃”

活跃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质疑,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活跃”, 是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 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发言踊跃, 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 师生之间的情感不断交流, 课堂洋溢着认真教、用心学的热烈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 而且还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昂, 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状态, 从而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反之, 冷漠沉闷的教学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抑制其智力活动, 窒息其智慧火花。

有关研究表明, 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制约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 作为教师, 要善于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把整堂课搞“活”。

1. 要放下“师尊”, 善于转换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丢掉“唯我独尊”的架子, 要善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孕育于浓郁的民主气氛之中。也可在教学中, 创设情境, 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角色”理论,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以语言或其他形式创设情境, 如小品表演、角色对话等, 临时变学生的学习角色为其他某种社会角色,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 使之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 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2. 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发问

“没有激励, 人就很难动起来, 更不可能鼓起冲动, 也就很难发挥潜能。”在教学中, 教师要激励学生勇敢地探索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不同的看法, 发表不同的意见,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在整个课堂上形成一种学生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在此种情景下,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学生在思考探索并提问中也获得了知识。

除此之外, 要使课堂“活”起来, 作为教师还必须要灵活运用自己的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的教学手段, 是课堂教学活跃的催化剂。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录音等手段进行教学, 还可以进行时事政治报告、学生座谈、讨论、讲演会等形式来增长学生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精彩教学片断 篇5

师:你从文章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巴迪在焦急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的?

生:我从第四小节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看出他在焦急等待。(出示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学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自由读读这段话,仔细体会一下。(学生读书,体会)

生:这段话让人觉得等待时间很长。师:你怎么感受出来的?

生:作者把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个个写出来,没有直接说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慢慢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能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吗?(生朗读,注意延长词之间的停顿)

师:读出了时间过得很慢。一刻钟并不长,但对巴迪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此时,你想到了哪些形容时间过得很慢的词?

生:度日如年。望眼欲穿。望穿秋水„„

师:是啊,巴迪感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了。继续读书,体会一下这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每一个时间后面都用了句号,也表示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生:一个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段漫长的等待。

师:讲得真精彩,语言很有诗意!这句话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之外,还有什么感受? 生:还让我感受到巴迪等得很着急,好像在不停看表。

师:想想,望眼欲穿的巴迪在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会做些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在屋里不停地来回走着。打开大门,伸长脖子张望。打开窗户,探出身子眺望„„

(教师出示经重新组合的句子: 七点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一刻

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引:巴迪就这样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一直到——(生读)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师引:巴迪在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都已经——(生读)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师引:此时的巴迪迫不及待地到门口张望,一直到——(生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等待使心情更加焦急,等待让人感觉时间更加漫长。正是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才产生出了强烈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多么妙啊。大家可以在作文中把这种方法“偷”过来。请把这段读一读,再体会一下。

〔评析〕节奏和标点都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能在文本中参与文本意蕴的表达,并能增强表达的效果。本片断教学,教师以“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形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为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先引导学生咀嚼看似平淡的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通过咀嚼,学生不但体验到了巴迪等待父亲时望眼欲穿的心理感受,还领悟到读这几个词语时应把握住特定的节奏才能把时间过得很慢表现出来;接着,再引导学生推敲标点符号,“一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漫长的等待”是学生揣摩出来的个性化的感悟,再以对标点的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围绕“焦急的等待”来展开想象;最后,巧妙地结合重新组合的句子进行引读,在读中深化对文本蕴含情感的领悟,感受言语特有的句式和节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成功地将言语成长点植入到学生个体的言语系统中,为学生在日后言语运用中模仿这种言语形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引导自悟——二下《2008,北京》精彩教学片段

生:(读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

师:读懂这句话的同学站到前面老师这儿来。

生:(教室里约一半学生上)

师:老师这里就是天安门广场,你们应该站在什么地方?

生:(顿了顿,学生便有的站在黑板左侧,有的站在黑板右侧,有的站在学生中间,作四面八方状。)

师:现在老师读句子,看同学们表演得对不对。(师读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

生:(纷纷上)

师:(问一个跑得特别快的小朋友)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啊?

生:因为我是潮水,是非常快的,非常猛的,所以跑得这么快。

师:不错,潮水是涌来的,是一浪――

生:是一浪跟着一浪的。

师:对了。老师再来读这个句子,看看下面的同学有没有理解了。(师又读这句话)

(下面学生也纷纷跑到老师身边去。)

师:好,都理解了,下面老师继续读,同学们继续表演。(师读:人们欢呼着,跳跃着……)

(个别学生跳了起来。)

师:你们欢呼了吗?跳跃了吗?

(学生都跳了起来。)

一生:老师,我们欢呼什么?

师:你说呢?

生:我们赢了!

师:对呀。(又问另几个学生):你欢呼什么?

生:中国赢了!

生:我们胜利了!

生:我欢呼:“耶!”

师:好,现在我再读,你们表演。

(师读句子,生一边跳跃一边欢呼。)

…………

此文为同学龚文娟老师在无锡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华士片上课的实录,听完后对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表演来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促进对诸如潮水一般涌来欢呼雀跃等词句的理解的方法感触还是较深的。语文课归根结底是姓语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抛弃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语文教学的缺憾。以前经常在听课或自己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用一些诸如表演等形式的非语文的活动。我认为应该正确的认识这种活动。达成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目标的途径是多通道的,像表演,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后包含的人文因素,这种表演是有效的表演,是促进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表演;这种表演当然是应该精心的设计的表演,有着非常清楚的语文课目标指向的表演,而在教学中与语文教学的目标风马牛不相及的表演、对话等非语文活动应该少之又少,留给学生以真正语文活动的时间!

徐悲鸿励志学画精彩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师:哦,还差一个“力”哩,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生:(笑)老师是故意写错的。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励志”是什么意思? 师:对呀,“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师:你们觉得“励志”和“立志”意思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更容易理解一些。(教师边说边把“励”改成“立”)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学画呢?是怎样“立”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生读课文)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以后有什么发现? 生:徐悲鸿立志学画是因为受到一个外国留学生的侮辱。

生:徐悲鸿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学画更加刻苦了,每逢星期天就到博物馆去临摹名家的作品,/article/一画就是一整天。

生:徐悲鸿生活十分俭朴,把钱省下来买绘画用品。

生: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创作的油画在法国引起了轰动,为中国人争了光,那位傲慢的外国学生也来向他道歉。

师: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生:(迟疑地)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师:为什么? 生:因为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不是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学画的。

师:有道理。大家的意见呢?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

生:对!徐悲鸿原来就很刻苦;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他更加“奋发努力”了,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那么,“励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与“立志”有什么区别呢? 生:“立志”的意思是立下志向,而“励志”是志向更加坚定的意思。生:“励志”还有行动更加刻苦努力的意思/soft/。

师:同学们讲的都不错。“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投影出示词义)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点评:《徐悲鸿励志学画》题目中“励志”一词较难理解,而理解这个词又是教学本文的关键。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发现”,不动声色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识破了教师的“阴谋”,领会了教师的用心,在会心一笑中认清了字形。此举虽为雕虫小技,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老师采用“三改课题”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该词的意思,并串起全篇的教学。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它“演示”到黑板上,让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错误,从错误中探得“真知”,这里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理解有时也是“教学资源”。“立志”与“励志”意思相近,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它帮助学生建立“励志”的意义坐标,在相互比照中找准了“励志”意义的位置。由此可见,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驾驭他们,“顺水推舟”永远比“力挽狂澜”来得有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教学片段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好。

师: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那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案例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哪位同学来读课题?

(一位同学读,“花瓣”两个字读得轻轻柔柔的)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

(第二位学生读,将“香”字读得甜甜的)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

生1:我仿佛闻到淡淡的香味。

(第三位学生读,突出了“飘”字)

生2:我感觉到花瓣的香味飘到很远很远。

(第四位学生读,读得特别高兴)

生3:我仿佛看到花瓣张开笑脸,使劲散发着它的清香。

(第五位学生读,读得很陶醉)

生4:我仿佛看到小女孩被淡淡的花瓣香深深地陶醉了。

师:是啊,每个人的朗读都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感觉,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出你的独特感受。

【评析】

一、说说“再”

案例一中,一名学生读完课题后,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朗读并不满意,却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请另一名学生“再”朗读一遍。第一遍的读与第二遍的读之间有没有递进作用呢?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有所提升呢?教师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读得不好,问题在哪里?该怎样引导?教师的提问过程其实是启发与诱导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一名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没有评价,其他学生只知道不好,但说不出哪里不好,该怎样读好。当老师说“再”读一遍时,学生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读。如果毫无目的地机械性重复,只会消磨孩子的个性与积极性,助长孩子的应付性。

案例二中,五名学生的朗读却让人一直有新鲜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老师只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朗读的训练过程:“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这个问题不仅针对听的学生,也针对读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读的学生只有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别的同学听完后有所感受;听的学生也会侧重听这位同学在朗读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说“好”

听课中,我们也经常发现类似于案例一中的问题,老师会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读得好不好?”……学生听到类似的问题便会条件反射地回答:“好!”好在哪里呢?学生并未体验出来。接下来,未能体验出“好”的集体朗读,也只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个性朗读更是无从说起了。

案例二中,老师没有说一个“好”字,却指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读出花瓣的美、香和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开始老师指名读课题,学生对“花瓣”两个字读得特别轻柔,“飘香”两个字读得很平淡,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将他读得特别轻柔的“花瓣”二字指出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那一片片美丽的花瓣。”接下来,老师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用主要问题“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感觉到什么?”引领下面的朗读。虽然接下来还有几名同学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并没有重复、雷同的感觉。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听得入迷,评得巧妙。五位同学的朗读分别通过“花瓣”一词展现了花瓣的美:通过读“飘”字,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动态美;通过读“香”字,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通过学生高兴地读,体现了花瓣散发香味的愉快;通过学生陶醉地读,表达了小女孩闻花香时发自内心的深深陶醉,这些都源于主要问题的引领。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众生:认识,您是宋老师。

师:在马路上能认识老师吗?(生点头)那么你们是怎么从这么多人之中认出老师的?

生:因为我看过您,您和别人长的不一样,我记住了您的样子。

师:对,因为你们平时观察过老师,并记住了我外貌特点所以不会认错了。我们平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抓特点。你们会抓特点观察事物吗?(生点头)我来来试试你们的眼力。老师带来一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看谁最先抢先说出来。(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众生:(抢答)春天。

师:好眼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幅画上画了刚刚发芽的柳树,所以我看出是春天。

生:另外,画上还有正盛开的桃花,草是谈绿色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也看出是春天。

师:观察事物一方面要抓特点。另外还好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这样才能看得细,品出其中美的神韵。这回同学们在仔细地按照一定顺序看一看,品品画中的美景。

(生观察讨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按你刚才看的顺序说一说。

生:春天到了,庄稼长出了小芽,小草变绿了,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柳树的枝条变绿了,桃树的枝头开满了红色的小花。蓝天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生:春天来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地更美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清清的河水泛起了波纹;小草也探出了绿色的头,田野里的庄稼发出了嫩芽,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你们看得真细,说得也好。同学们会观察欣赏美的事物,那么怎样把你感受的美与别人共享,也就是表达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这幅图学习一篇课文。

(师板书小燕子)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发现或疑惑?

生:我们今天看图学文是“燕子”可老师拿的画中没有燕子。

生;我也有同样的疑问,画上没有燕子,燕子到底什么样?

生:看了课题和图画我在想春天和燕子有什么关系?

生:春天这么美,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

师:老师给同学们拿来的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老师觉得燕子太可爱、太有灵性了,怎么也画不好,一会你们参照课文内容和提供的图片帮老师画只小燕子好吗?我选几只最漂亮的帖在画上。

众生:(兴奋地)好!

师: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归纳成四个问题,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排排序。

(生议论教师在提出问题上标上序号)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读课文先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都不明白可以派代表写在黑板上,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自学、讨论、质疑)

……

师:最漂亮的小燕子我们选出来了,可是他们应该在画中哪呢?按照书中的语句给他们找位置。

(生读书中语句,老师帖画:天空中、稻田上、柳树下、湖面上、电线上)

师:现在看看这幅画完美吗?

生:老师,我觉得现在这幅画是完整的的画了。

师:画是美的,可我觉得他是一幅没有生命的画,而文章写的是活生生的小燕子,我们也让画动起来好吗?

生:(兴奋地)我们来扮演燕子让他们动起来,我先扮演一只。

师:(示范)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生: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生: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评析:

1、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2、教师巧妙地引发了学生提出问题,但不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讨论、整理、归纳问题,使问题有价值,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自主解决。

3、注重了阅读的实践。通过角色的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体现了课程的人文精神。

《庐山的云雾》片断赏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生:(自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其实写庐山云雾的还有很多,只是课文用省略号代替了。

师: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它们有的像绒帽,有的像玉带,有的是大海,还有的是四蹄生风的白马。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还会像什么呢?

生抢着为云雾起名:一条金蛇、一只白羊、一块飞碟、一个仙人瓶等等。

师:真能干!这些云雾多有个性呀,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它们画下来吧!

生兴致勃勃地作画,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师:下面请小画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笔下云雾的神奇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后,主动上台解说。

师:光说还不过瘾,要是能把它写下来,那就妙极了。我们来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写话本领强。

生开始动笔写话。

思考:这则课例集“读、说、画、写”于一体,可谓形式多样。首先教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回读、悟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口语交际活动。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极内化文本中规范的语言。而画的练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的写话比赛则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识字教学也精彩 篇6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识字教学 措施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内容的展开都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的任务也是非常繁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往往会陷入高耗低效的局面。面对一些生字新词,教师教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感觉疲累。识字效率难以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并且要采取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识字兴趣,帮助学生找到识字的规律与方法,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发现规律,勤于实践

小学识字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规律,教学时可以由简入繁,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汉语有简有繁,但是字体的构成都是有其规律与方法可循的。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记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这些简单的汉字就可以成为继续学习繁难汉字的基础。学生的识字就会象滚雪球一样扩大,识字积累越多,就会对识字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发现新的汉字,可以和熟字相结合,加强识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汉字都是在熟字的基础上经过加加减减而构成的。面对新字能够自然与学过的生字进行联系与想象,扩大识字量。在教学独体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笔顺上去认识,较繁难的汉字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识记,要么从字形入手进行记忆,要么对照学过的熟字加以比较,通过不断检验,强化识字。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学生就会按照自身的记忆特点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提升识字效率。

二、编“识字诀”,快乐识字

所谓“识字诀”,就是在识字教学中为了增强趣味性、强化学生记忆而根据字形或者字义编写的顺口溜。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识字教学,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机械训练,使识字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学生的识字效率自然就低。编“识字诀”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美”这个字,学生容易对笔划产生模糊的感觉,在书写时部分同学会多写一横或者少写一横。针对学生这种问题,教师总结了一个“识字诀”:“羊字无尾巴,大字在底下”,通过这个“识字诀”学生明确了美的笔划与笔顺,自然写起来顺手、记起来容易,关键是通过识字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过程的快乐与有趣,消除了识字过程的枯燥感。所以,小学识字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与含义等编写能够引发学生记忆兴趣的“识字诀”,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识字效率。

三、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在动态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汉字教学中经常遇到形近字,这些形近字因为字形相近,给小学生的识记带来了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认识。例如,汉字抱、跑、泡、饱、袍、炮,这些字的特点是都有相同的部分“包”,在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如拿着“抱”字的同学,可以边舞边说:抱东西要用手,所以提手旁;拿着“跑”字的同学,可以边舞边说:跑步要用脚,所以足字旁;拿着“泡”字的同学边舞边说:泡与水有关,所以泡字是三点水旁……这种角色扮演学生乐于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记忆,也品尝到记忆的乐趣。

四、创编字谜,强化记忆

低年级学生喜欢字谜,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字谜感兴趣的特点,将编写字谜活动贯穿于识字训练当中。为了增强识字过程的趣味,教师可以编写字谜让学生来猜,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来进行字谜的编写。例如,在学习“闪”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先将“闪”字拆分,拆分为“门”与“人”两个部分,通过教师的启示,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进了门”这个字谜。再如,在学习“尖”时,可以引导学生编出“上小下大”这个字谜。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养成根据生字编写字谜的习惯。学生编写字谜的过程也是对生字进行辨析的过程,也是对汉字的意义进行理解的过程。将编写字谜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也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营造了课堂快乐的氛围,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小学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识字的办法,养成识字析字的习惯,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德洋.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3(34)

让语法教学精彩起来 篇7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

我们要摒弃传统的PPP教学模式, 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语言的交流中学会交际。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达到交际的目的。 (2) 在学习环境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言材料。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才能更轻松地、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地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理解语言, 并大胆地使用语言, 从而能够脱口而出, 达到我们学习语言的真正的目的。而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如此的效果。 (3) 不仅关注语言本身, 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英语语法的意义所在。 (4) 课堂学习要注重学习者个人的经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习者能使用已学会的语言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必须是在自主、自发中自觉地投入到语言实践中, 从而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来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要素

完成任务型教学, 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就应具备以下三点要素:

(1) 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老师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尽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2) 在设计中体现层次性。越简单的任务, 就越容易吸引参加任务的人, 而参加的人越多, 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 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厚。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 可以慢慢递增任务的难度系数, 因为同时注意了设计的层次性, 学生没有感到任何困难, 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任务。在这样的设计中,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自然也能参与进来了。 (3) 体现设计的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在设计中可多考虑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任务型活动,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二) 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是我在Go shopping, Unit 5, Grammer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中的教学设计:

1. 要实现的目标

(1) 认知目标:在掌握新单词、短语及句型的同时, 学会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并能正确地写出所给动词的现在分词。

(2) 能力目标: (1) 学会谈论正在进行的动作; (2) 积极开动脑筋, 结合实际, 灵活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 能和合作伙伴用现在进行时相互交流, 充分交换信息。

(3) 情感目标:学会用所学时态简单地表述自己的动作, 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德。

2. 任务活动形式

在这一课时中我紧紧抓住了初一学生求知欲旺盛, 好表现自我, 性格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了5个不同的任务活动形式, 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活动一:看一看, 学一学。在本课时设计的第一步中, 笔者采用了3幅学生熟悉的卡通图画, 请学生们从动作方面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已学过的表达:He/She is…对新知识的学习, 笔者让学生从老师的体态语言中, 从实际的图片及身边的同学中, 自己摸索, 试着表达现在进行时的结构, 而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及纠正。

活动二:动一动, 说一说。笔者在教完陈述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三类句式后, 让全班学生齐起立, 跟着老师一起用形象的body movement复习巩固刚学会的新内容。

活动三:唱一唱, 编一编。笔者用一个节奏简单明了的chant, 使所学的知识用另一种形式得到体现与升华。学生先由老师带领熟悉chant节奏与内容, 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chant, 为他们自己或同学的动作编写chant, 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学生的能力也从简单的模仿训练上升为带有一定创造性的训练活动。

活动四:猜一猜, 比一比。为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结合初一学生喜好动手的特点, 笔者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 让A组学生先选择题号, B组表演动作, A组的同学猜。结合所学知识“A:What am I doing?B:Are you…?/Is she/he…?A:Yes, you/she/he are/is right./No, you/she/he are/is wrong.”来猜测。

活动五:写一写, 找一找。笔者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假设一个情景, 有可能是一场足球比赛, 需要讲解;有可能是一个活动场景, 比如打扫卫生的场景。这项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最后再升华本节课思想:生命在于运动。这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情景教学演绎课堂精彩 篇8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不同的会话场景, 并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姿态传递给学生, 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氛, 从而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 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优化, 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 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 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 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 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 我们在情景教育的探索中, 十分重视为学生创设更有趣、更贴近生活的交流情景。

(一) 唱英语歌曲, 形成轻松学习气氛,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单元最后一部分是轻松欢快的英语歌曲和小诗, 这给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环节, 其中有很多学生喜欢的而且很容易就学会的英语歌曲, 这些英语歌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易化一些知识难点。因此, 使学生自然投入到英语课堂,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英语歌曲, 把英语歌曲融入英语课堂, 对学生理解对话很有帮助, 同时可以表现相应的情景内容, 再配上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 使英语教学艺术化, 就好像上一节生动的音乐课, 学生的兴趣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二)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中, 我们都力求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景, 但是由于教室的限制无法全部创设, 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录音机、视频、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教学手段来创设真实的情景, 使对话的情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做到声像结合, 图文并茂。这样, 教师将更加顺利地开展师生对话, 句型操练, 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教师将所教内容融入真实的情景中, 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从而激发和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更加轻松、更有趣地进行英语学习活动。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B中教学如何自我介绍, 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录一段录像来先介绍自己, 给学生一个示范:Hello My name is Miss Lin!I’m a woman.I’m twenty-nine.I come from China.I like English and singing.And you?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老师的录像都感到很新奇, 他们知道老师在介绍自己。然后纷纷自我介绍起来, 课堂的学习气氛很高。又如, 6B Unit5中教授一些关于天气的形容词, 像一些气候现象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不好呈现, 如windy, rainy, snowy, cloudy等, 如果采用静态的图片呈现显得课堂呆板无趣, 我们可运用课件形象地呈现刮风的声音和情景, 观看下雨的景象并聆听下雨声, 观看下雪的视频和下完后美丽的雪景以及多云时的景象, 再针对有关天气和情景提出问题:It’s rain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并引导学生回答:“It’s rainy.”学习“rainy”一词。学生非常感兴趣, 他们眼睛眨也不眨地观看课件中的视频, 并在我的引导下大声说要学会的单词, 他们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和以往的不一样, 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我得知, 他们对这样的英语课堂很感兴趣。

(三) 创设真实的对话情景, 鼓励学生课堂表演。

对话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主要技能中重要的一项。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语言一定要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就好像语文学习中的看图说话, 学生要根据给出的图片再进行对话。英语也是如此。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不能把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 但我们要尽量模拟真实情景, 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境, 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 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情景, 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学习了新知, 一定要进行复习才能得以巩固。但是复习都是通过不断地反复才能使学生把知识牢记于心。但是, 不断地反复会使教学变得乏味, 所以, 我们要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 能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 把单调枯燥的英语重难点变得简单易懂, 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 使学生乐而好学。例如:在教“Festival”时, 教师可根据单元中一系列节日的内容, 把课堂变为一个节日大总汇。把整班分成若干组, 每组设计一个节日内容, 如第一组是“Spring Festival”, 第二组为“Middle-Autumn Festival”等等, 让学生练习句型When is…?It’s on….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on…?把课堂变为节日大总汇, 既易化了枯燥的英语知识, 又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形象。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深入情景, 积极参与。复习巩固所学新知, 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让计算教学走向精彩 篇9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时, 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比较厌烦, 尤其厌倦流水式的计算,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不愿计算、不想计算、不会计算的学生大有人在.怎么办呢?我认为如何将实际问题与算式相结合,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关键所在.如充分挖掘好教材提供的情境, 如果有必要可以个人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自己搜集或创造学生喜欢的情境, 使学生始终处在探究——创造——收获——再探究——再创造——再收获的良性循环过程之中.用各种各样的形式,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 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练习“活”起来.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 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 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进行尝试和体验.计算教学的资源其实无处不在, 要使这些资源能为我们所用, 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到积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 算法优化

在计算过程中, 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 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积累了以下的两点认识:计算时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如“38.4÷24”, 在学生明确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后, 把复习题改成“3.84÷2.4”, 在学生尝试计算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试一试”的教学:0.12÷3= () , 0.12÷0.03= ()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 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计算着眼于算法的单一化和最优化, 学生是在教师亦步亦趋牵引状态下无条件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 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 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 方法是“多样化”了, 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 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 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 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 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两位数乘整十数探索“24×10”的口算方法时, 有的学生联系情境图, 先算9箱有多少瓶:24×9=216, 再加1箱的24瓶:216+24=240;先算5箱有多少瓶:24×5=120, 再算10箱有多少瓶:120×2=240;把每箱中的24瓶分成20瓶和4瓶, 先算10个20瓶是200瓶, 再算4个10瓶是40瓶, 再用200+40=240;还有利用24×1=24迁移出24×10=240.在发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最后一种算法“24乘1个十得24个十就是240”, 在比较中引领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 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

在计算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会算”, 还应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计算中,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计算“2.1÷0.25”,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思考并探究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发现还可以根据“商不变规律”把2.1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8.4÷1”来口算, 或者把0.25化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来口算, 从而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知识进行“再创造”.算法的优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活化形式巧练习

加强练习是学生加深理解计算法则, 形成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的途径, 是计算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锤炼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 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往往使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倦.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突出练习内容的层次性, 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练习方法的灵活性, 避免单调、机械、重复的训练, 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练, 重点问题强化练, 变式题型灵活练.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童趣化的数学游戏, 激发起学生参与计算练习的高涨兴趣, 让他们真正爱上计算.如对计算粗心的学生, 我开展了“比一比”竞赛活动、“百题竞赛”活动、“开火车”接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熟练计算,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 在具有趣味性、现实性的场景里, 计算教学也由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

四、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

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 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有利于总结经验, 提高练习效率.例如, 计算125×8÷125×8, 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观察算式时, 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 不能受算式的细节 (数据的特点) 影响, 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总之, 改革需要勇气, 继承同样需要勇气.计算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于情境, 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 若出现偏差, 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速度及口算能力等基础,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教学, 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篇10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能提高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使人有一定的激情。教学的情境创设应贴近生活。情境不仅应是现实的, 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 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 用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 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 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力。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 有利于解决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 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 创设具有“数学味”的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 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

二、运用多媒体, 启动思维探索, 培养学生创造性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中要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生动有趣的氛围和保证。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能化难为易,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上课,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数学的抽象性、系统性, 应用的广泛性特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增加思维的自由度, 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数学应从学生生活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当中去, 就能使学生懂得为啥要学数学, 怎样用数学, 从而萌发数学应用的意识, 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 数学问题要讲生活化,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解决生活的问题。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充满情趣,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课堂中进行适当的游戏, 能提高学生们的热情

根据学生大多数都爱运动的特点, 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再内向的学生, 一提到游戏, 也会产生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向往快乐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精心组织些数字游戏, 激活学生心中的快乐因子, 对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形成活泼健康的个性, 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很有帮助。如果学生总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就能在数学课堂上畅游, 数学游戏恰恰能让学生达到这种心境, 能让学生愉悦地参与课堂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是快乐的、数学是美丽的。

五、小组的有效性合作, 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 在交往中得到发展。小组合作性学习, 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有利于提高交往能力, 也是体现同学间互爱互助, 情感交流的心理过程。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是真正的数学学习主人, 而教师则成了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促进每一个学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当遇到障碍,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协作, 各抒己见, 大胆探索, 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记忆更加的深刻, 记忆很好。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转变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因为学生只有学会合作, 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六、合理的评价, 亮出课堂的光彩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情感变化和态度, 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使学生身心和潜能得到全方面主动的发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上, 我们教师要准确的评价。要坚持正面的鼓励。教学中的每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 更是对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 因此,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及时。教学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观察和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善于发现他们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闪光点, 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一句句亲切的鼓励, 一句句由衷的赞赏, 能沟通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体悟到生命的真实, 让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例如, 老师的评语“你的想法很好, 值得你鼓掌。”“你的数学计算能力很强”等让学生听起来很舒服, 很有激励感,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更有兴趣。

上一篇:石墨三合一炉下一篇:联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