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也精彩

2024-06-02

识字教学也精彩(精选十篇)

识字教学也精彩 篇1

2009年12月, 在“常州市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会”上, 我校陈明珠老师上的《练习6“处处留心”的标点部分》, 就此作了探索。教学中, 陈老师基于交互白板,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的过程中, 了解了标点, 运用了标点, 进而掌握了标点,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上课之后, 很多参加培训会的代表都由衷地赞叹天士博交互白板的强大功能, 竟然能使“练习”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反思这节课, 主要有以下亮点。

●●交互白板独特的创设和谐协作课堂环境的功能,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

如本节课有“配对游戏”、“小猪闯关”两个游戏。“配对游戏”主要是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 使学生对常用标点的作用有初步认识;“小猪闯关”主要是用白板的录像暂停、照相等功能, 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用好标点。这两个游戏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和动口的参与机会。由于在交互白板提供的交互平台上, 可以开展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因此, 交互白板不仅是老师教学的平台, 更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在本节课中, 师生双方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个独特的功能, 使学生不断地操作、游戏、闯关、练习, 才最终实现了学生的全员参与,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全面了解和运用了标点, 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交互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在本节课“小猪闯关”的第二关 (智慧关) ——“为‘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这句话加标点, 使它至少表示两种意思”的教学中, 由于白板的参与, 孩子们的创造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他们非常踊跃, 纷纷上前点标点:“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陈老师再分别利用交互白板的照相功能, 把孩子们的答案一个个排好队留在上面, 充分激发学生成功感和自豪感。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个男孩子的表现, 只见他胸有成竹地走上前, 边加标点边说:“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我们为甲队打败乙队而欢呼, 所以加感叹号。但甲队打败乙队后就一定得冠军了吗?所以加问号。”独到的见解, 赢得了满场掌声。这个精彩, 缘于交互白板提供的互动、开放舞台, 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中, 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得到充分的激发。课后很多老师这样感叹:“没有交互白板, 没有现代教育技术, 这个练习怎么可能有这么精彩, 标点活了。”

●●交互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使课堂随机教学资源的利用显得灵动而有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由于无法对学生的典型生成资源进行及时直观的呈现, 就常常使得老师无法进行适时和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书上例段中的转述句——“客人们问他到哪里去了”如何加标点。而要使学生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 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此, 在教学过程中, 陈老师就积极利用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在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巡视, 发现典型问题及时用带蓝牙功能的手机拍摄下来, 然后立即通过蓝牙功能上传到白板, 再通过图形标注库, 将直接对话“客人们问你到哪里去了”与转述的句子进行比较, 并创设对话情景, 分别加上不同的标点引导讨论, 很轻松地就突破了这一难点。就白板这一独特功能的实际效益看, 相对于之前的实物投影来说, 不仅有上述的及时点评作用, 而且还能将评价的过程记录下来, 作为上课老师进行课后反思、今后复习和年级组内集体备课时的再生资源, 所有老师都可根据课堂中生成的这一份份资源, 全面深入地剖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总结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相关经验与策略。

●●交互白板灵活的资源整合功能,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使教学过程富有生机和活力

在本节课中, 陈老师除了自制了教学课件, 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引进了“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中部分内容, 这套软件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 不仅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 更为主要的是对教材内容作了极富趣味性的数字化编排, 设计了很多学生喜爱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标点符号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 如何使这一教学生动起来, 是提高效益的关键。而这套软件中的一些内容和设计就刚好能弥补这一不足。由于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的整合, 因此, 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教育资源。陈老师在多次使用学习这套软件,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有机、适度地把相关的内容引进了课堂, 如开始的配对游戏, 就是用光盘中的保龄球游戏转化来的;后面的小猪闯关的第一关 (基础关) , 则是光盘中的实际游戏。从课堂实效来看, 这些游戏的引进, 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课堂教学情景, 反而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实效, 展现了交互白板整合资源的魅力。

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篇2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到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作者:王正委

审稿人:李传家

精彩的识字教学 篇3

一、了解汉字之美,以情趣激欲望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民族内涵,对于学生精神领域有极大的触动,影响比较深远。中国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是以方块字为主,极具生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汉字主要是通过音、形、义于一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又存在发展思维,更重要是能够起到开发智力等作用,可以说是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中国汉字需要给予创造理解,有效应用苏版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引用古人生活习惯,或是借助相关的文化背景,由此来解释字的来历,这样的识字应该充满情趣化。

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教学模块,从构字结构分析,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象形字属于中国历史较长的汉字,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积极引导他们发现其与汉字的关联。以“川、燕”等汉字为例,选取由实物到象形字,然后到现代简化字,通过动画逐渐演变,加以生动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富有动感且较为生动的场景,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和参与的积极性,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识字。

二、自主探究,以情趣启智慧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极易对新鲜刺激感兴趣,与此同时还受到情绪的支配。一旦学生处于情境学习环境下,他们将会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思维活跃性,情感相对较为丰富,这个时候识字创新能力可谓最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彰显个性。当学生具有自身的学习方法之后,且这种学习方法得到教师的赞扬,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自豪感。

1.把汉字构字方法和儿童识字方法同步结合,用汉字规律来识字

所有汉字中,合体字数量相对较多,占总数的95%以上。在合体字中,有会意字、形声字两种构字规律。在苏教版教材中,还存在韵文载体形式,并且诠释了构字规律,展示相对来说较为生动,被称为字族识字。如学“驰、池”两字时,驰的韵文是“有马能行千里”,池的韵文是“有水能养鱼虾”。学生自编韵文过程中,可以多认识相关的汉字,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可以借助实例对汉字的组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感受汉字组字的乐趣。

2.创设情境和游戏来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低年级学生意志力非常薄弱,对事物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5?20分钟左右;他们“随性而为”“见异思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知识大多从兴趣出发,这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教师在进行“乌”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借助简笔画画小鸟,特别标注不要画眼睛,告诉学生如果将“鸟”字去掉一点,这个字就变成“乌”字;而在进行“灭”字教学时,可以动手做实验,借助“一”块板子,然后将“活”字遮盖住。

三、学以致用,以情趣添樂趣

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活动与交往归属于发展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是学生生活的构成,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积极引导儿童迈入更广阔的世界,在此过程中吸收各种信息,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而且可以增加想象空间。

1.建立自己的图书馆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编简单的故事,配上简单的画,并装订成册,制成学生自己的简单的“书”,可收入班级图书角。这种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在这样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通过对一些字的反复写、读,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识字。

2.当同学的“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识字更加感兴趣,从识字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还需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积极交流识字心得,然后进行相互探讨,当学生掌握“胡”字以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小老师”活动中,各展所长,部分学生将其融进谜语之中,有的学生把它们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使学习具有趣味性。

3.找找身边的错别字

课堂教学有时简单也精彩 篇4

一.教案的简单、实用

应当看到, 当前的课堂, 教师的教学任务好像是甩了“包袱”变轻松了, 但实际上是更重了, 因为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课中的顺利与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课前准备“简单”、“实用”的教案尤为重要。编好教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读人, 即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爱好、生活经验、“学力”水平、思维特征、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跳起来摘桃子的“弹跳能力”、课堂即时情绪等等。只有读好“人”, 才能在备课和上课时最大限度的关注每一位学生。

读书, 即充分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所处地位、薄弱环节等。

只有做到“胸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 “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根据实际去编写“实用”的教案, 才会使课堂顺利、热烈而有效。

编写实用的教案, 要能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同学:对于基础差的同学, 要给他们设计出相应的过渡环节, 这样在上课时他们就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对于那些活跃且反应快的学生, 就可以设计一些探讨的问题, 来让他们一展手脚,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展示机会, 看到自己的优点, 获得成就感。

教案的编写还要有创意。所谓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 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划。”教学创意讲究“新”、“简”、“实”、“活”。如在教《七颗钻石》一课时可把这一课教学创意定义为:集体训练。这一课的教学共分为三个板块:读的训练、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品读课文的训练。

二.课堂训练的简单、实用

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 在教学中进行了几个大板块的训练, 简单易学、实效高, 。

第一板块:读的训练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讲故事的语调自由读第二段。

3.用讲故事的语调自由读第三段。 (老师问:是不是还应该加点东西上去?当时老师很有感情地读了本段的第一句话。顿时学生的朗读热情一下被激发, 个个读得很投入。在朗读展示环节, 发现学生读得十分精彩, 上面的三步朗读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一路走下来, 学生个个能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了。同样是指导读课文, 老师加了个“用讲故事的语调来读”便让学生感到新鲜,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加上老师的具体指导, 效果出奇得好。

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形式和文学内容的最好融合, 既是对语言的积累, 又能引发学生对文学内容的思考。

读好课文, 有了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 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板块的训练。

第二板块: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

出示训练要求 (一) :

1.概说故事的内容。

2.概说故事的主人公。

3.从童话特点的角度概说课文。

4.概说这个故事的意义。

这几个问题是对文学内容和主旨的领悟, 由浅入深, 角度新颖,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其他教育教学思想的贯彻一样, 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因而,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 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 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 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面带微笑地走进一个个小组, 鼓励学生把握机会来积极地表现自己, 而不应使学生因为教师的到来而有所顾忌, 影响原本正常的学习秩序。

在小组合作中, “倾听”这一方式尤为重要, 教师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 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 同时准备自己的发言。要善于动脑筋思考, 提出不同的见解, 展开争论和辩论, 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谈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是允许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心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出示活动要求 (二) :

话题一:开头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话题二:故事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话题三:文中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话题四:结尾处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这篇简单的童话故事, 处处都体现写作的技巧, 通过以上四个话题, 以文本为中介, 在学生和习作之间建起一座多维、有效的桥梁, 使课堂“鲜活”起来, 以期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出示活动要求 (三) :

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想小姑娘和其他村民以后的生活情况。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 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 巨细无遗的抒写, 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 老师要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 这样既收到读懂课文之利, 又获得发展想象之益。

老师在课堂上要凭着自己扎实的阅读功底, 做到对学生提到的问题了如指掌, 对作品的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有高于学生之处, 教学语言词汇丰富, 感情真挚, 能够开启学生的心窗, 开阔学生的眼界, 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能够在教学中与学生展开真正的交流和对话。此外, 教师要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成为一个阅读的榜样, 对学生阅读态度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高素质的教师实施的素质教育”。

这样, 整堂课简单、明了、好上。一位专家曾说过: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他的简明, 于是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有用”二字, 可能就只是“畅想”了。

三.教学媒体的简单、实用

课的简单、实用还体现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少一点色彩, 少一点画面。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 它以图文并茂, 声像俱佳, 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被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爱, 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在实际教学, 特别是公开教学中, 媒体辅助, 特别是课件的泛滥已成为教学的一大痼疾。一节没有多媒体的公开课好像大家都没有见过, 是否应用多媒体也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课件的画面越来越鲜活, 声音越来越优美, 设计越来越精确, 环节越来越细腻。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课件无处不在, 取代了课本, 代替了板书。不难想像,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 学生跟着课件走, 课件帮着学生学, 人为地降低思维要求, 只要学生仔细观察, 知识形成的过程清清楚楚, 还谈何探究, 还谈何促进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让人尴尬的是, 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悉, 造成课件中途无法运行, 只好配个“助教”, 此时班上的学生便闹开了, 刚刚调整好的积极状态也随之消散了。不可否认,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当下的新课堂创设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但这种作用要用在点子上, 不能只顾外表, 不注重实效。使用现代化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 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 教师只有把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没有多媒体, 我们仍可以上一堂成功的教学课。

正因为这样的课堂中有着浓浓的语文味, 学生有着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强烈愿望, 因而跃跃欲试, 这样的课堂是最具活力的, 这样的课堂怎会不让学生着迷呢!

巧用云教学平台,演绎精彩识字教学 篇5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 张兴芬 张兰霞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云教学平台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科教育教学中。同样也被很多低年级教师运用到识字教学中。长期以来,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低年级教师。为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低年级教师在工作中探索的重点。我们借助云教学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识字教学,浑然一体地呈现汉字的音形义,富有情趣地展示字的演变过程,鲜活生动地表现汉字的字族,营造字的应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最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 云教学平台 精彩

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让他们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能,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体会到运用云教学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巧用云教学平台,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事物或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个人化的和内在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个人的自由特征和情感特征。一个人做有兴趣的事情,常常会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种情况就会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扩大思维空间,容易出现智慧的火花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获得成功的收获。在学习上,亦意志的努力,而受情绪的支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忽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靠强制手段迫使学生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乏味,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感到厌倦,继而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无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云教学平台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控制了学

生兴趣的转移,集中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㈠谜语游戏激趣

识字是枯燥无味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识字教学中借用云教学平台上各种与生字有关的游戏——“走迷宫”、“摘水果”、“一字开花”、“打气球”、“猜谜语”、“钓鱼”等游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走迷宫”——我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玩“走迷宫”的游戏,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堂走走迷宫,比赛看谁先走出迷宫。“摘水果”——运用云教学平台技术展示一棵果树,树上长满带有生字的水果,学生识字时,读对了,就可以将水果摘下来,反之则不能摘下水果。简单而有趣的识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更加精彩。

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㈡直观演示,化难为趣。

汉字的表意性很强,每个词都表达一定的画面形象或内容。有些生字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运用云教学平台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3》这一课的“尖”“灶”“笔”“歪”“尾”“看”六个字时,我通过云教学平台演示实

物让学生观察,明白“尖”“灶”“笔”“歪”“尾”“看”这六个字的意思。直观演示法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采用这种直观形象法识字,学生们学得既高兴,又快乐,识得快,记得牢。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这一课所学的“舟”、“竹”、“石”、“泉”、“川”、“燕”六个字,我运用云教学平台演示 “实物图——象形字——今文字”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记牢生字,明白字义,懂得运用。这样充分运用云教学平台信息,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这种由图到字,再由字到应用的交互学习过程,符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巧用云教学平台,创设识字情境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每节课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识字,识字教学会陷入一种高耗低效的状况。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高效低耗的借用云教学平台上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识字,我充分利用云教学平台创设了迷人的春天情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遨游字词的王国。在新课导入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动画春天的美景图:“春天来啦,春雨细细地下,春风轻轻地吹过,吹绿了柳树和小草,吹开了杏花、桃花、梨花,吹醒了青蛙。这时,布谷、燕子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这样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正当学生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时,我抓住机会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到郊外去春游,一起去找春天,想去吗?”学生们听了都欢呼雀跃,此时,我又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不知不觉进入了令人陶醉的教学情境中。

我把学生引入情境后,就带着他们一起去找春天。我先带他们进入了花园,运用云教学平台显示了“梨花、杏花、桃花”的图片,让他们来认一认,他们所看到的是什么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认出了梨花、杏花、桃花:梨花白,桃花粉,杏花红。学生认出了梨花、杏花、桃花,他们是那么的自信。学生们知道了这三种花,接着,我让他们自己把这三种花的名字记下来。接下来,我带学生来到了百鸟园,学生们一下子就认出了布谷、燕子、蜜蜂。此时,我播放与布谷、燕子、蜜蜂相关的歌曲,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唱起来。这时,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他们在歌声中学会了“布谷、燕子、蜜蜂”这三个生字词。用同样的方法,我带着学生去了气象站,认识了春天、春风、春雨;来到了田野,认识了柳树、小草、嫩芽。课堂学生沉浸在快乐当中,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学得是那样的开心和轻松。

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让他

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运用云教学平台,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寓学于乐。

三、巧用云教学平台,拓展自主识字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的爱好的。” 识字教学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文字,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云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拓展自主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识字”。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中的“包、苞、饱、炮、泡”这五个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包”和“书包”图,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包”、“书包”图和“含苞欲放的荷花”图,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含苞欲放的荷花”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花苞的“苞”字在“包”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说出“草字头”,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草字头”就飞了过来,与“包”字组成了“苞”字。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学“饱、炮、泡”几个字。接着运用云教学平台上再次出示“包、苞、饱、炮、泡”这五个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比较这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我还拓展补充了四个字:“袍”“跑”“胞”“抱”为了便于记忆我又利用云教学平台上的一首儿歌展示出来:有水“泡”,防火别放“炮”,有食能吃“饱”,有衣称长“袍”,有足可赛“跑”,赏月忆同“胞”,未开花含“苞”,伸手相拥“抱”。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九个字。最后,通过云教学平台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生字。通过云教学平台动画去识字,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能把字的音、形、义记得更牢。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微课,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篇6

【关键词】微课 识字教学 高效生活 童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把微课运用于低段识字教学中,能让识字教学变得高效、灵动起来,识字教学更加精彩!

一、形象生动,微课能让识字教学直观化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根据低年级学生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这一特点,笔者尝试通过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如教学《口耳目》一课,笔者借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了“羊、鸟、兔、木、禾、竹”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体会到了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日月明》时,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动态视频,很轻松地明白了会意字的组成,如“男”就是一个人在田里出力干活,“看”就是手遮在眼睛旁,仔细往旁边望。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因此在学习本课其他生字时,纷纷猜测每个字是什么意思,发言踊跃:“我知道了细小的土就成了尘。”“一物体细而长的部分朝上就成了尖。”……这种形象的造字方法,不但让学生乐于识字,同时也对学习祖国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微课能让识字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都是识字的课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识字,如笔者在教学《菜园里》时,就利用微视频,制作了小朋友到农场玩的场景,出示了“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南瓜”等蔬菜。同时结合课文分析蔬菜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特征:茄子高高打灯笼、辣椒长个尖尖嘴、黄瓜身穿绿衣裳、豆角青青细又长、南瓜越老皮越黄……变学生被动认识蔬菜为主动认识。同时,也巧妙地把识字用于生活情境中。又如教学《比一比》时,笔者先让学生圈出文中要认识的“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等词,在学生朗读成诵时,及时通过微课展示实物,学生便一目了然,知道了“一头黄牛比一只猫大”……通过实物对比,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也能认识字,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由图到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理解不同物品所代表的不同意思,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学习难点,让识字教学生活化,学生学得既轻松又高效!

三、充满童真,微课能让识字教学趣味化

借助微课,学生可以在阅读童话故事中认识字。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中的人、景、物、事,通过制作微课,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地识字,又能享受到童话故事的乐趣。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以用微课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呈现五幅图画:小壁虎见到在水里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姐姐,小壁虎见到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的牛伯伯,小壁虎见到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阿姨,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找到了妈妈,小壁虎妈妈亲切地开导小壁虎。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微课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进入识字的教学过程。 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画面与轻快富有生气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领悟生字的意思,同时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

微课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想象、联想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字。

四、见微知著,微课能让识字教学细致化

识字教学若没有新意,学生会厌倦。运用微课,可以从细处着手,能让识字教学更加细致到位;在合适的时机学习,学生会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让学生重复学习,巩固加深印象。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四》中有14个生字,除了六组有关动物的词语外,还有“展、运、网” 三个生字,这三个生字结构、字形都不一样。为让学生深刻记忆,笔者设计了以下微课。

第一步,认识“展、运、网”。

师:有三个生字宝宝看你们读书这么认真,都急着和大家打招呼呢,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第二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学习“展、运、网”。

(1) 学习“展”字。

师(出示“展”):谁来读?(注意翘舌音、前鼻音,生齐读)

师:你们能给它找个朋友吗?展翅这个动作能做吗?(生齐读:展,展翅,蜻蜓半空展翅飞)

(2) 学习“运”字。

师:第二个生字宝宝来了,它是“运”,谁会读?(生齐读)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呢?(加一加;猜谜语;齐读)

(3) 学习“网”字。

师:第三个生字宝宝来了,谁来读?怎么记?(教师画了张蜘蛛网,并在在图画上写“网”字,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网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网,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师:你还知道什么网?

(学生纷纷说:球网、铁丝网、电网、渔网、上网)

第三步,熟读六个词语,认识六种动物。

第四步,做“找朋友”游戏,巩固词语。

师:同学们学习可真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找朋友”。这是动物的图片和动物的名字,我们让它们手拉手吧。(教师示范: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我们的名字叫“蝴蝶”“蜻蜓”“蜘蛛”……)

12名学生分别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其他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读词语。

人教版教材中每一课的生字都很多,如果教师用同一种方法教生字,效果就不甚理想。这节微课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展”字结合做动作、找词语中学习;“运”字用猜谜的方法;“网”字用画图的方法形象记忆,然后通过做“找朋友”游戏,巩固词语。这节微课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效果颇佳,点亮了课堂!

五、比较辨别,微课能让识字教学区分化

小学生识字的过程枯燥乏味,即便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致使新学习的生字没能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教师也没有办法一次次重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再次全面引导学生学习。微课的使用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汉字形体有的千差万别,有的字形相近,但有规律可循;有的读音相同,但用法不同;有的词性不同,意义便有区别。教师可以将容易出错的字分门别类集结起来,制作出一系列形近字识字微课视频,或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加上几句简单的讲解录制成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辨别,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困难,又可以增强识字的兴趣,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汉字的形近字很多,“拨”与“拔”、“状”与“壮”、“进”与“近”、“坐”与“座”、“晴”与“睛”等,学生总是混淆,很难区分。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区分这些生字。如形近字“拨”与“拔”的区别,通过对“拨”与“拔”组词区别,篆书、楷体字的形成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区别这两个字。

师:“拨”与“拔”的选词填空,你会吗?请你口头填一填。

出示:

拨 拔

( )电话 ( )河 ( )牙 ( )转 挺( ) ( )号

师:小朋友,你选正确了吗?请你读一读。

(拨)电话 (拔)河 (拔)牙 (拨)转 挺(拔) (拨)号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拨”与“拔”古人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分别出示“拨”“拔”的演变过程,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是不是变化很大呀……

师:其实,古人在造这两个字的时候,字形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后人为了书写方便才使它们成了形近字。我们再来仔细瞧一瞧它们的变化与区别。

师:看看这两个动作,哪个是拨,哪个是拔。

出示儿歌:拨号,拨打,拨算盘,请用手指拨一拨;拔草,拔河,拔萝卜,朋友多点一起拔。

师:小朋友,知道了“拨”与“拔”的区别了,下次见到它们,能很快区分了吗?

学生跟着这微课学习,大都能区分“拔”与“拨”了。

学生的学习程度各不相同。为适应不同的学生,可以调节视频播放快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学生也可以在课下通过微课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有效提高识字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微课可以灵活地融合多种识字方法,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就能提高识字的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教学,能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课堂阅读教学也能精彩起来 篇7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时地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以便通过情意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 形成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动力基础。所以,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意,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不断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 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 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设教学情境, 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介绍作者, 激发学生情意

阅读教材的文章, 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情感真挚的课文, 也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其作品里面。因此, 学习一篇课文, 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人物对话, 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实现教学目标, 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教育。特别是作者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情移默化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课文, 巧妙地创设了从课题入手的情境:开课, 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题目有什么想问想说的?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心一下被激活:咱们赶快读书去吧。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强烈阅读要求时, 还可以利用那些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一些名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样的情景设计, 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意, 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而且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利用课文作者简介,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课文之前, 什么时候有效果, 什么时候效果最佳,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如在教学古诗《牧童》时, 我引导学生个别读、引读、领读、分角色读诗句, 在学生了解了内容, 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 自然放松的基础上, 相机引出作者吕岩———吕洞宾的介绍, 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 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而且激起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情意

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一些课前难以预料的情况。有时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了, 或个别学生的突发奇问, 这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及时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意,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如我在教学《白杨》时, 在充分阅读课文了解了白杨的特点, 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体现出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时, 很多学生没能弄懂爸爸“表白”的内容, 这是我课前隐约预料到的。在学生交流时, 我看出了他们对建设者们开发西部的相关内容理解较差。此时, 我再次引导孩子们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深刻了解戈壁的特点———没山、没水、没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都是浑黄一体的……建设者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 服从祖国的需要,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这难道不是白杨的精神吗?这巧妙的情境再创, 让学生茅舍顿开。紧接着, 我问孩子们:“你见过白杨精神的人吗?你还有什么新感悟?”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便让孩子们小组交流, 以此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

三、借助音乐, 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 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乐音有组织地安排构成艺术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述、情感的流淌, 所以,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感情, 抚慰人的心灵。如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 课前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借助音乐对学生的熏陶, 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感知课文内容时, 又针对性地播放该乐曲, 加深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这样, 学生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圆满地实现了教学要求。最后我再配上《七律长征》的音乐朗读全诗, 虽没有经过老师刻意指导, 但学生基本能借助乐曲的旋律, 读出诗句想要的朗读效果。这就充分验证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无言也精彩—谈初中语文的留白教学 篇8

在美术界,画家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一幅好的画作不能太过饱满,而是要留给画面一些空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留白。尤其是在国画创作中,画家们通常会有意识地在画卷上留出空白,以更加充分地表现主题。事实上,把这一留白艺术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创造一种教学境界。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留白艺术,既保证教师知识点讲解到位,同时又让学生享受“无言皆成妙境”的教学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己品尝

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阅读教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美文,这些文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细细品悟,慢慢回味。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犯了“过度讲解”的错误,把一篇课文从字词到中心意思和作者情感都逐一解读,这种看似全面的教学方法,实则破坏了文章原有的美感,也让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表达留白,即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接触文本,感悟文本之美和作者的思想内涵,收获阅读的喜悦。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表达留白的技巧。在介绍过作者宗璞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后,可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配乐朗读,在紫藤萝的世界遨游:“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和着美妙的朗诵,学生们仿佛亲临紫藤萝瀑布一般。在朗诵结束以后,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看到的紫藤萝世界,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说:“我仿佛置身在一个仙境,自己就好像花仙子一般和紫藤萝精灵们一起玩耍、一起跳舞……”从学生们的分享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紫藤萝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比教师卖力演讲收到的效果更好。正是通过这一留白教学,学生们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感受到了紫藤萝的美以及作者的高超文笔,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知识上留白并不意味放弃知识教学,而是主张教师在知识教学的时候设计知识空白,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知识,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朱自清先生的《春》、何其芳先生的《秋天》、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对这三篇文章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注重让学生自己感悟和品读。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三篇文章,找出闪光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了让学生们对课文有更多的感悟,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学习或仿照三篇优秀的美文,自己动笔描绘家乡的夏天。这样的知识留白教学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自主性的同时,更能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

三、在问题上留白,让学生自己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并非如此,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展,多种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问题留白,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归园田居》时,教师介绍了陶渊明创作的其他古诗和散文后,先让学生通过朗诵感悟诗歌的画面美,进而提出问题:“结合该诗和陶渊明创作的其他作品,你能说说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内容及时代特征,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总结逐步得出结论。除了《归园田居》以外,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陆游的《游山西村》都可采用类似的教学法,每一问题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想法和观点的机会。通过问题留白,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评价上留白,让学生自己反思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恰当的评价方式应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享受到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和提高。然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评价方式绝大多数过于绝对,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完全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敢有丝毫的反驳,只能“马首是瞻”。同课堂留白教学一样,课堂评价也一定要注重评价留白。所谓的评价留白,即教师不要对学生做出“权威”和果断的评价,而是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在教学《诗两首》的时候,教师就可使用这一方法。结合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了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从班上选取3名同学和教师一起做评委,剩余学生为大众评委。在朗诵比赛前,教师给每位评委明确了评价标准:读音准确30%、流畅流利30%、感情到位40%。同时在每位同学朗诵完毕以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各自表现了什么的情感?你认为你的朗诵有把诗歌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吗?请你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参赛选手在朗诵结束后的评价环节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这两首诗的情感内涵。在学生评价环节,很多同学都对参赛选手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点出了朗诵当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而,教师在学生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发言。通过三个环节的评价,每个参赛选手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识字教学也精彩 篇9

一、方言——本真家乡音

我的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很多在乡村长大,从小听着爸爸妈妈的脆脆乡音长大,他们的母亲曾抱着他们用方言为他们唱摇篮曲,哄他们安然入睡,教他们牙牙学语,他们在方言中月光启蒙,在乡音里土生土长,方言是最能表达家人间情感的载体。

(一)校本里的家乡音

曾经读过南京一所小学的校本教材《春天里采来的花瓣》,里面精心选编200多首不同题材儿歌,充满童真童趣。老师执教时,孩子们用南京话读儿歌,唱儿歌,让人更觉乡音亲切,比起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别有一番韵味。那时起,我就对方言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在寻找在语文课堂上给方言找一个巧妙的“入口”。

各地的方言各有特点,有些话用当地的方言说起来格外生动有趣。比如,“月爹爹,月奶奶,把点钱,做买卖,不要你多,不要你少,只要你一个大元宝”“我们俩人好,聚钱买手表,你带带,我带带,长大后我们都是人家的老太太!”……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童谣只有用淮安方言演绎才能有滋有味。我突发奇想,将方言融进晨读课文,活跃一下晨读气氛。第一天,提出这个设想时,孩子们都愣住了,教室里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笑着说:“老师先示范一句。”随即,流利地读起一句,读完,自己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旁听的学生学起来也笑得互相扭作一团。学生带着笑接着往下读,越读越乐,整个教室笑声震天,还是家乡音更“生态”啊!

(二)名著里的桑梓声

古典文学名著百回本通俗小说《西游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淮安方言,清代文字学家吴玉搢断言:“(《西游记》)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可见,方言能让人追本穷源,探知桑梓为何处。我喜欢带着六年级的孩子读原汁原味的《西游记》,读着读着,越发感觉亲切地可以触摸。对于他们,文言文的小说读来似懂非懂,正是方言拉近了阅读距离。

在读到“那八戒吃了又添,添了又吃,直吃得撑肠拄腹,方才住手。”“撑肠拄腹”就是饭把肠肚填实,空间全部顶起。胃里饱胀则习惯说成“心口拄拄的”。“添”是继续盛饭的意思,淮安方言俗说盛饭叫“添饭”。我请学生讨论讨论,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当时八戒的神态、动作。有的说:“今天的斋饭真是香,俺老猪多少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哼,哼,好吃”;有的说:“只见猪八戒连连将饭往嘴里送,直塞得嘴里满满的,眼睛还直直盯着锅里的白面馒头”。

这时,我再请同学用家乡话说说,他们跃跃欲试,绘声绘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淮安娃,这样说道:“天西业的,只见猪八戒穿着汗踏子,坐在桌边,直往嘴里塞,吃得神气六国的,最后一桌饭只剩下没多丁嘎子了。”听完他的表述,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既是对他地道淮安方言的肯定,也是对家乡音如此有趣的赞许。

这种把方言词句有机地糅合到课堂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精彩,自是洗去铅华无雕饰,纯正浓郁桑梓音。

二、方言——原味乡土情

胡适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一)课内阅读原汁原味

在教学《争论的故事》这篇文章时,为了提高课堂情趣,我让学生用方言表现对话,以使得对话表现更加充分,便于孩子们站在主人公立场上感受到故事最后的结果是错过时机,一无所获。事实证明,孩子们觉得用方言表现争吵很顺溜,很地道,也能吵得开,有的孩子配合方言情境,不由自主地做起动作,对于表现人物当时的语气和神态也有很大帮助。也许,对于这些对话类的课文,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用方言阅读,他们在课堂生动起来,语言丰富起来,呈现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精彩。

(二)课外阅读民风民韵

记得有一次学生读到一篇文章题为《第一次吆喝》,主要讲的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为灾区的小伙伴募捐,义卖纯净水的事情,孩子由一开始的不好意思开口吆喝,到后来的大方叫卖的过程。学生对其中小作者出现的含有京腔、京韵、京风、京味儿的吆喝很感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现场播放北京吆喝声,学生们从吆喝声中感受到老北京一种深厚的民风民韵。在欣赏完文章之后,我让同学们结合实际,学一学我们当地方言的吆喝声,学生们非常活跃:我也有意识、有目的、有侧重地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朗读上,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必须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读”,而且把“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课内课外皆不外乎矣。

生:香干臭干——五香蚕豆——(全班哄笑)。生:毛蛋—毛蛋——活珠咂。生:炸炒米喽——炸炒米喽——。

听到这样的方言,实在太亲切了,这是对《第一次吆喝》一文一种水到渠成的拓展。这种地道的方言,传达出的是活蹦乱跳的生活智慧。

淮安话,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及时捕捉方言阅读在课堂上的细微空间,将精读做精,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更为广阔,也成为点缀着语文课堂的一米阳光。

摘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里的经典名句,道出了远离家乡几十载,依旧乡音未改的家乡情。唐寅的《阊门即事》写道:“四远方言总不同”,陈鹄《西塘集》有云:“乡音是处不同”,正说出方言各有发音,各有韵味之特点。

识字教学也精彩 篇10

基于此, 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我就有计划地将语文知识融于各种活动课中, 利用自己年纪轻,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较少, 与学生情感距离较小的优势, 让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受到了所教班级学生的欢迎。下面就将本人在高一上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总结如下:

一、诗歌在线

诗歌是属于年轻人的, 他们的丰富的情感只有在诗歌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学完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专题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后, 不少学生会在课间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 那种专注与深情让我感动。于是, 我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了“青春咏诗会”活动, 朗诵材料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本和读本中的诗歌。学生可以根据诗歌内容、形式等特点采取适当的朗诵方式。活动步骤如下:

1. 首先选定选手。我把全班分为九组, 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位参赛选手。

2. 实行主持人轮换制。

要求每次由两位同学主持, 一位男生, 一位女生。由班级同学讨论确定, 最终由语文课代表决定主持人名单。主持人要说好开场白, 在选手朗诵前后要灵活处理, 组织好串场词, 活动结束时, 要说好结束语。

3. 选定评委。每个小组选一位评委, 全班设九个评委。

4. 布置场所。

语文课代表选定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上“青春咏诗会”字样, 利用多媒体, 投放背景音乐和相关图片, 营造活动氛围。

5. 活动剪影。

活动期间, 由一位同学负责摄影, 为选手、主持人、评委等留下精彩的瞬间。活动结束后, 把照片贴在班级的活动栏内, 以达到宣传鼓励的效果。

活动中, 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叹, 他们完全沉浸在朗诵的氛围中。一些平时很内敛的学生也能表现得自然大方, 也能较好地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学生采取的诵读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个人单独朗诵, 有的是小组内成员集体朗诵, 有的是配乐朗诵, 有的是配图诵读, 有的是男女生合诵。学生的表现欲很强,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读出了内心的感受, 读出了青春的别样风采。

在朗诵会结束后, 我们又开展了一节课的“诗评会”活动。活动细则为:

1.分组。我把学生分为九个小组, 每组分别评价一位选手的表现。

2.评价。每个组员根据我们在课堂上学的和自己搜集的关于诗歌的内容, 从节奏、情感、内容、舞台表现力等方面对选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组长做好记录。然后, 组长负责把讨论内容整理成思路清晰、文从字顺的短文。

3.发言。组长根据自己组内经过讨论形成的评价, 在台上作总结性发言。

4.总结。教师总结选手、主持人、评委和观众在“青春咏诗会”和“诗评会”中的表现, 指出优点和不足, 以表扬为主。

二、亲情涟漪

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还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而高一新生对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都有一种不适感, 此时他们对亲情的认识就会更具体、更真切。因此, 我把必修1中的《十八岁和其他》和必修2中的《我与地坛》放在一起教授。学生在学完两篇文章后, 对两代人的相处, 对生活中的点滴亲情和生命中遭受的挫折,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趁热打铁, 在上完两课后, 紧接着开展了“给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的活动。

我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两课时的心灵感悟, 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 用最真诚的语言写出对父母最真实的情感。字数不少于300字。写完后, 把信装入信封, 并亲自寄给父母。

在信寄出的一两周内, 不少学生收到了家长的回信。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了“懂你”读信活动, 并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学生略带羞涩的朗读, 传达出了他们心底最真的声音。从家长感动的面容和学生抽泣的声音中, 我知道, 活动成功了。这两次活动对学生的触动很大, 他们对亲情的理解更深刻了。他们已经把亲情化为动力, 那些天, 他们学习特别给力。

上一篇: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路径下一篇: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